古代文学 心得

古代文学  心得
古代文学  心得

学习古代文学二三事

中国古代文学,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虽然,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被单独罗列出来的汉语言课程是在一年前,但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一直以零星的碎片形式,被不断地学习吸收着。而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却是让我系统而又全面的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中学宝库的瑰丽色彩。

相信大部分人最初接触中国古代文学,都应该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启蒙读物,而当我们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玉不琢,不成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不自觉的对古代文学的学习。

仔细回想来,从甫一开始汲取知识,便开始接触起了古代文学,

但大部分对古代文学的了解都是片段式的零星的,学习古代文学文学不仅仅要掌握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更重要的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对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也必将在世界文学史

上熠熠生辉。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该放下书本,该多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学习古汉语,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许我们不是专门去搞古汉语的研究,但是它提升的不只是我们的单纯的语言知识,还有阅历和修养。

通过对古代文学这么多年的学习,我对古代文人们的思想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

放不羁,见证到了王谢世家的繁荣与衰败。欣赏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这样的诗句,向往着盛唐的繁荣。而当读到“王师北

在山河破碎时表达出悲怆时,眼泪却不自觉落下,有感于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兴衰。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古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渐渐在我心中打下烙印。

大二,我们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是这门课,这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这一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开启中华文学的钥匙,给了我一个在古文化遨游的罗盘,点

亮了我在追求古代文学的一盏启明灯。

遥远的神话,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走过了史家之文,看过百家争鸣,诸子横议,欣赏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和他那不朽杰作《离骚》。从这些耳熟能详的文章里,体会了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老子的“道”,庄子的“顺天命不作为”……在整个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理。

在接下来的文学旅程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一幅的历史画面。司马迁遭受腐刑后而继续发愤著书;勤劳坚贞却被抛弃的刘兰芝无奈殉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一代枭雄曹操在写《短歌行》的时候,一句“周公吐辅,天下归心”道出他的雄心壮志;“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描绘着他的桃花源。其间,我不仅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与诗人们的心更为靠近,在那种历史社会的环境下的文人们,是怎样以自己的笔去描绘现实的真。

而在让人最为熟悉的唐宋文学上,通过古文史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感悟似乎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开始学会去领略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转换

叠加,诗情荡漾,画意幽美,哲理隽永。也开始看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诡奇,看到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气势,看到他狂放不羁之下“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忧愁悲愤。我也开始理解了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让他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道了他创作上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此简练的句子却展示出那么壮阔的景色,我开始明白了杜诗之所以成为格律诗之集大成者的原因。一部杜工部集,既是一部少陵年谱,亦是一代诗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朦胧,李商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行至宋诗,就个人而言,我对宋诗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感情中。宋诗向来不被称赞,而历史上响当当的文人在宋代一抓一大把,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朱熹、元好问……他们的事怎能不同样是响当当的?但细细去读就会发现,宋诗总体成就比起唐诗不可置否要略逊一筹。《惠崇春江小景》、《陶者》、《小池》、《饮湖上初晴雨后二首(其二)》便算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了。

在宋词的领域里,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委婉,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刚柔相济,就如同一曲“黄河大合唱”的豪放和江南小曲“茉莉花“的婉约,彼此交织映照,让人有着无穷的感慨与回味。

我觉得,在古代文学的学习过程,除了在文学素养上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更多的是在思维上、心灵深处对这些古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老师品《三国》论《红楼》,说李白,谈苏轼的过程,对于早就看

过的名著,读过的诗歌,在经过点拨后会发现亮点以及新的感悟。偶尔信笔涂鸦,写出的诗词虽不成体统,却是怡然自得,欣欣然了……借古鉴今,古为今用,愉悦身心,提高修养,我想这是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最深的体会。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最新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是感觉良多,使我感觉到我学习几十年的知识还不如古人几叶书,古人的几叶书写尽了统治国家的方略和治国之道,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 一办学校与治国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

本在身。” 二《论语》治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文献,实践,忠诚、信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本原是“道”。 先秦文学的“主流”是《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含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追本溯源→三种基本形式: ①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神话、种族和文明起源传说) ②原始歌谣(原始祭歌、原始劳动歌谣、早期爱情歌谣) ③散文的雏形(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金文→西周钟鼎铭文→周代散文)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诸子散文:如论语,庄子 秦汉文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 西汉:①“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汉初文学以总结秦亡教训为主(贾谊《过秦论》)贾谊与晁错(写有《论贵粟疏》等文)的政论文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②汉武帝时期,汉大赋体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 ③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有王褒、张子侨、刘向等辞赋大家 ④汉元帝以后,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等,但汉大赋呈衰落之势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续发展,班婕妤《捣素赋》《自悼赋》刘歆《遂初赋》 东汉:“光武中兴”,今文经学的谶纬迷信逐步泛滥→抒发个体情志的作品,文学批判性增强辞赋:赋体文学居主导,汉大赋渐衰,抒情小赋益兴 张衡《归田赋》完成赋体文学革命性的变革 赵壹《刺世疾邪赋》为批判现实的代表作 诗歌:班固《咏史诗》倡其端,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质朴直率,意境深婉 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散文:抨击统治集团大力提倡的今文经学,针砭时弊的佳作。如班固创作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赋四大家:(西汉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要点总结(专升本)

中国古代文学要点总结(专升本) 第一单元: 先秦文学 (1) 第二单元:汉代文学 (5)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 (7) 第四单元:唐代文学 (9) 第五单元:宋代文学 (14) 第六单元:元明清文学 (16) 第一单元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 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 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 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 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 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 能创造 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作品特点 1.《秦风?兼葭》 怀人诗重章叠句 2.《卫风?氓》 弃妇诗 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安排跌宕 叙述结构完整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 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一、概说 1.史书的分类 左史记言:《尚书》《国语》 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 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 2.历史散文的勃兴 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佐传》 1.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0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文学特性 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叙事周详曲折。 ②情节细致生动。 ③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 为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回溯泱泱历史之海,回顾这一学期老师的授课情景:是我了解了许多在文学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开启浪漫主义诗风的《楚辞》;有教人育人的《论语》;有宏阔豪迈的汉文章《史记》;有嬗变风采的《古诗十九首》;也有建安风骨式的《短歌行》……这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史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待到何时,我才能把他们一一了解透呢?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首先是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孔圣人”。学生遍布各地,足有三千,贤者七十。他的教育主张是多学多练多思多问;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在办学实践中可做到“有教无类”在古代文学中还要数他编写的《诗经》《尚书》《春秋》和《论语》了。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学到了谦虚的态度;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到要不断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理解;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学到要多读好书,大胆质疑……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好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茁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讲解学习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 古代文学可以说是一门文化底蕴深厚的课程。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 可以说,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了古代文学,最先开始学的唐诗是李白的《静夜思》,《锄禾》等,古代文学从最初就扎根在我们的语文学习和我们的心中,到现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可谓影响是很深远的。但是,我们幼时的学习是懵懂的,只是大概知道一首诗的作者,背诵。然后渐渐长大后,理解一首古诗的意思以及内容。再然后高中阶段学习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时根据考试的要求,掌握思想内容背景。大学的古代文学课不像是以前的语文学习,一本语文书,包括了中西,古代现代的知识,它更加详细更加系统,它是一门兼有文学和史学性质的科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这一点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从最开始的上古文学到先秦历史散文再到秦汉文学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深邃。就自身而言,我还是比价喜欢古代文学的,觉得古代文学很多是诗词,应该也不是很难,也喜欢唐诗宋词,觉得它意境深远,但是接触古代文学后,觉得自己的认识太过浅薄,古代文学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 中国古代文学开篇是上古文学的学习。主要讲述了文学的起源,古代的神话。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还是很有趣的,会提到一些我们以前不曾接触过的故事,这让我觉得很有趣,可能

是因为自己爱听故事的缘故吧,所以喜欢课堂上老师讲一些小故事。接下来内容是先秦文学,一是《诗经》,一般诗经的诗歌押韵和谐,叠词双声,用词优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大大博得了大家的喜爱,所以很多的同学也十分的喜欢《诗经》。并且古代文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身边一些人对很多一些诗句错误理解或者是错误的运用。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是描写爱情的,而是当时的一首宴饮诗。另一方面,由于《诗经》有很多生动的字词,有一些是我不认识的,在课堂或者根据书本,我能够学到新词新字,还能够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他们,懂得其中的内涵,这大大加深了我对《诗经》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知识。 然后,到先秦历史散文的学习。印象最深的有孔子,老子,荀子,庄子等人物。每个人的经历,特点,著作都有不同的风格,而他们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我最喜欢的一位就是庄子,他是一个超脱世俗的人。他的无为而治是对天道的顺应,《逍遥游》中体现了他对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以谬论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来写文,文章恣意洒脱,想象丰富奇特,就像他的为人一般,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标志性,让人一眼就可以知道这就是他。并且庄子多用寓言,言不尽意,说理生动,纵横捭阖。这一章结束后就是屈原以及《楚辞》,可以说,我们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以他为始,香草美人便流传下来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word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学习古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古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古代文学心得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半年的心得 一、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必须首先过好古文阅读关,即能够读 懂文言文。 如果我们对文言文读不懂,或者理解不确切,那么,我们所做的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就是泛泛而谈。 要读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读多看。多读作品,选择一部分好作品反复熟读。通过多读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丰富词汇和文法规律。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看一些介绍古汉语规律的书籍,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我的不少大学同窗,常常是从爱好唐诗、宋词开始的。唐诗、宋词中的许多优秀篇章,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应该诵读和研究。但是,我认为培养古文阅读能力,必须多读些文言散文;因为,散文的文法结构比诗词更正规,不像诗词那样多倒装、省略等现象,从打基础讲,多读些散文效果更好。阅读散文,可以先读一些比较浅近的作品,像《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再进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观止》、《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书,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古文观止》、《史记》这两本著作,因

为它们易于诵读和理解。要培养好古文阅读能力,如同学习外语一样,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几年的时间多读多看,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以及掌握基本句法(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等)的结构。 二、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点和面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大范围的面,它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又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对这个大范围的面,我们可以找一两部中国文学史和历代作品选读翻阅,对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应当具有的古典文学常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举例说,初唐、盛唐、晚唐等等是局部缩小的面。至于王勃、李白、李牧等,那就是一个个点了。要深入理解点,理解某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必须放在他所处时代的文学环境中去考察,还要放在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一个个的点,必须把点和面结合起来。 二是左右前后的关系。所谓左右关系,就是指一个作家同时代的与之比较密切的人物,他们在创作上常常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应当把他们联系起来研究。例如苏轼、辛弃疾等,具有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就应当联系起来研究创作上关系密切的作家,经常形成一个豪放派,我们要把研究单个作家和他所属的那个流派放在一起来考察。所谓前后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国学总结心得体会

国学总结心得体会 导语: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国学总结心得体会文章,仅供参考! 国学总结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

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国学总结心得体会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