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书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书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书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

案书

华为南方公寓部分苗木专项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书针对华为南方公寓当前绿化养护现状,部分乔木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需要专项养护方案的护理,具体如下:

一、部分具体树木病虫害防治

1、印度紫檀病虫害防治(北侧门外侧绿化带)

1.1症状:主要为叶片大面积脱落,叶片灰黄,无生机,树干灰白无水分。

1.2原因分析:印度紫檀容易引发常见的病害有苗木炭疽病、茎腐病、林木枯萎病等,由于种植密度大,空间不透风,夏季高温,养护不到位引发了茎腐病或树木枯萎病,也可能是白蚁危害。1.3防治方法:开挖树坑周围,检查是否有白蚁或其它虫害,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增加透气处理。防治方法还每用多菌灵三唑酮等广谱性杀菌剂500 - 100倍液浇淋或喷洒,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如果有白蚁,则进行白蚁净进行防治处理。

2、秋枫病虫害的防治(游泳池侧)

2.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少量烟煤状霉层,黄叶,以后逐渐扩大并增厚,严重时枝、叶均被覆盖,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叶片无光泽。秋枫嫩叶被叶蝉危害后,叶尖先干枯,然后整块叶片干枯、脱落;老叶被害后,叶色变浅,并无明显脱落现象。叶蝉危害虽然不会让树木致死,但会吸取叶片汁液,致使枯黄、枯落,然后蔓延开来,影响生态和景观。

2.2原因分析:在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的环境中发生严重。同时

夏季气温较高,秋枫叶蝉虫害发生较多。

2.3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可选: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③25%亚胺硫磷1000~1500倍液;④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⑤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连用三次,十天一次。防治叶蝉时需要注意,初始时期,抓紧用药效果较好。可用2.5%溴氰菊酯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于早晚喷洒,10天用药一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药后加强肥水管理,适施复合肥,促进生长,恢复良好景观。3、香樟病虫害的防治(玻璃长廊侧)

3.1症状:玻璃长廊侧香樟长势不好,可能有樟叶蜂病害引起的萌芽力不强新枝幼虫辟集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3.2原因分析:此幼虫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8月出现第二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危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

3.3防治方法: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或者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如幼虫已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4、人面子病虫害的防治(北侧门及弧形廊架侧)

4.1症状:主要危害人面子的病虫害不多,经过观察,可能是种植

的泥土有问题,土壤太板结不透气,同时可能是泥土有地下害虫蛀蚀根部,还有可能是颈腐病导致皮下在组织损伤,引起根部吸收的肥水不够,需要加强养护处理。

4.2原因分析: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病原菌腐生能力强。现植株组织新生部分幼嫩,如果高温多雨天气多,很容易发病,适当控制土壤湿度通气,当嫩梢已经木质化时,能减少发病。

4.3防治方法:①经过改良土壤排水、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源发生地。②同时对病死枯梢应及时剪除并销毁。③发病期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5、黄花风铃木病虫害的防治

5.1症状:黄花风铃木植株全株叶面枯黄,生长势态极弱,需要专业护理。

5.2原因分析:叶片枯黄,可能有虫,幼虫为害腰果树主干基部和主根,在皮下蛀食,早期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产量,后期可致植株死亡。

5.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每年对腰果树普查3次,发现被害树时,当即用利刀剖开被害树的树皮,取出其中天牛幼虫。待伤口干燥后,培土促进不定根生长,以利植株恢复生长势。②化学防治。发现虫害时,可用注射针筒将农药注入隧道中,杀死幼虫。

6、美丽异木棉

木棉炭疽病

①冬春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随即地面及植株喷药一次,可减轻发病。

②于抽叶期和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1)800~10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粉5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粉600倍液。视天气和病情连续交替喷施3~4次,隔7~15天喷一次。

木棉斑点病

(1)合理疏植,增施磷肥:适当疏植,以利于通风透光。发病期间,增施磷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洒1%波尔多液或0.5%代森锌,或0.01~0.05%苯莱特液,效果较好

木棉大卷叶螟

(1)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创造不利于该虫发生的环境。

(2)人工防治剪除卷叶螟的筒状叶,消灭幼虫,以减少下代为害。

(3)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喷施20%桃小灵乳油或20%菊杀乳油倍液防治,以压低虫口密度,减轻损失。如果已经卷叶成筒,最好采用内吸性药剂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烟草病虫害防治实施方案

一、防治对象:两黑病、病毒病、气候斑、蚜虫(蓟马)、烟青虫等; 二、防治周期: 1、移栽期:推行带药移栽 ①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及30%甲霜··噁霉灵水剂育苗盘泡水蘸根15分钟后沥干水分,开始移栽; ②以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按4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兼治初期烟青虫、蚜虫及蓟马;施药时应同时防治沟渠、地边杂草等易忽视处; ③施用58%甲霜··锰锌可湿粉600倍液(或烟望素两粒)及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两黑病;向烟株茎秆兑水喷施(离地一拇指高度),破膜压土后喷施一次,揭膜培土后喷施一次;用烟望素替换可用于后期飞防; 2、生长期防治 ①破膜培土 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配合氨基酸水溶肥或尿素使用可增效35%以上;同时配合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5%甲维盐干悬剂、70%吡虫啉干悬剂;可有效防治病毒病、烟青虫及蚜虫、蓟马等; ②旺长期 用4.3%辛菌··吗啉胍水剂(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配

合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5.7%甲维盐干悬剂、虱螨脲悬浮剂及30%己唑醇悬浮剂等混合使用,可有效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病毒病及白粉病等真细菌病害; ③旺长后期及封顶 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80%代森锰锌干悬剂、75%三环唑干悬剂配合使用(或农链+吡唑·代森联),可有效防治野火病、青枯立枯病、气候性斑点病等,并可配合使用一次30%己唑醇悬浮剂; ④封顶后用二甲戊灵抑制烟芽生长,但要避免对烟株造成人为伤害;应避免人工抹芽,采用裁纸刀上斜切除后使用抑芽剂可无伤害; ⑤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80%代森锰锌干悬剂、75%三环唑干悬剂配合使用(或农链+吡唑·代森联),可有效防治野火病、青枯立枯病、气候性斑点病等,可配合使用一次波尔多液; 应注意的是,从破膜培土到旺长期的两次病虫害防治,均可使用飞防,一减少人工成本,二增强防效,三避免人工病毒携带感染。旺长后期开始不建议使用飞防,主要避免叶片过大飞机风力造成损叶情况出现,此时建议用打药机从沟渠两端同时施药,雾化用药可避免人工造成叶片折损、同时增强背面叶片着药,增强药效等。 以上建议如有不足,请给予指正为谢!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确保植物病虫害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防治。 2 范围 适用于所接管项目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3 职责 3.1绿化主管负责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定及质量监控。 3.2绿化班长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3.3绿化人员负责按本作业指导书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 工作程序 4.1植物病虫害 4.1.1园区植物常见虫害分类: a)地下害虫;地老虎等; b)食叶虫害:毛虫等; c)吸汁虫害:蚜虫等; d)蛀干虫害:食心虫等。 4.2.2园区植物的病害分类:

a)真菌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白粉病、锈病等; b)细菌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清枯病、软腐病等。 4.3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4.3.1减少病虫害的来源(人工防治法): a)清除残株、病虫枝、杂草,保持绿化带清洁; b)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 4.3.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法): a)杀菌剂; b)杀虫剂。 4.4常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 4.4.1病害防治 病害名称 为害花 卉 病症防治方法 立枯病 花卉播 种幼苗进地表层最初 出现烫伤状, 而后变软倒伏 土壤、种子消毒;盆土不宜太湿; 加强通风采光,控制空气温度

而死 软腐病 草本花 卉叶面、叶柄、 花茎上出现水 浸壮斑,而后 萎蔫下垂 土壤消毒;控制浇水和空气湿度; 剪除病枝,剪口涂硫磺粉或代森锌; 喷石硫合剂 球茎软腐 病各种球 根花卉 茎基部开始腐 烂而后萎,地 下部分变软腐 烂 土壤消毒;控制浇水;根颈处放代 森锌或赛力散 黑锈病 菊科花 卉早期叶面出现 膨肥斑,破裂 后飞黄粉,最 后变黑色斑块 加强排水;充分日照;加强通风; 喷三唑酮 叶斑病 多种花 卉叶面上出现黑 色斑点 严忌叶面上喷污水;降低空气湿度; 喷0.05%代森锌 白粉病蔷薇叶子两面出现搞好环境卫生;降低湿度加强通风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绿化养护作业指导书

绿化养护作业指导书 第1条乔、灌木的整形修剪管理 1.修剪前应仔细观察植物形态,确定修剪方法和修剪速度。 2.按照因地制宜,因树修剪原则,结合植物的特性、绿化景点,修剪乔木成伞形、磨菇形、圆锥形、柱形;灌木球、绿篱修剪成圆 球形、方形、菱形、葫芦形、波浪形、屋脊形等,做到合理修剪。 3.修剪造型乔木时,用大剪刀或剪枝剪修剪,较粗的枝条(直 径φ2cm以上),用锯子锯断后再整理,修剪灌木球,用大剪刀修剪,绿篱用割灌机或剪篱机并按规定高度进行修剪。 4.生长季节:灌木球10-15天修剪一次;绿篱每10-15天修剪 一次;冬季40天修剪一次;乔木造型在休眠期或秋季修剪,每年1—2次。 5.绿篱的新长枝不超过20cm,灌木球新长枝不超过30cm。 6.修剪后的枝条叶片,打扫干净,树上和绿篱上应没有修剪遗 留枝条,及时清扫枯枝、枯叶,以免影响造形美观和引起病虫害。 第2条植物浇水管理 1.夏、秋季节,喷淋时间一般应在每天上午11点钟以前和下午 4点钟以后,冬、春季应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5点钟以前进行。 2.大面积浇水可用胶管浇水,半捏住出水口,让水洒开,扩大 浇水面积。单株淋水可用人工提水的方法进行。 3.掌握草坪、树木的需水量,适当浇水并浇透。浇绿篱时,水

管来回移动,让土壤、绿篱充分吸收水分,又不致于水流失浪费水源。 4.夏、秋生长季节,每天浇水1—2次,冬、春季每周浇水1—2次,连续雨天不浇水,但需浇下雨淋不到的地方。 5.对新栽植物因根受损害,根浅,抗旱能力差、蒸发量大,故应保证一次浇透水。 6.植物消杀后,如属除草,3天内不能浇水;杀虫杀菌,1天内不浇水。 7.每月冲洗大树二次,保持树木的清洁、干净。 第3条松土除草管理 1.杂草要做到随长随拔,减少杂草繁殖,尽量在杂草结籽前拔除。 2.小面积除草,人工除法,用除草工具插于土中深3—5cm,把杂草连根拔起,清除干净。 3.大面积的杂草,用化学除草剂消除,根据植物分单子叶、双子叶类,选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除草。一般来说,草坪内的杂草多为双子叶(或阔叶类),可用“使它隆”清除。 4.冬、春季度,用移植铲、锄头或小铁耙对黄心梅绿篱、红桑、小叶萼距花绿篱、美人蕉进行松土、除草,以保证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害能力。 第4条防风、防涝、防冻管理 1.平时应注意对灌木和乔木进行培土。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绿化日常养护作业指导书.docx

精品文档 1.目的:规范绿化日常养护作业程序及工作标准,保证园区绿化景观效果。 2.适用范围:龙湖物业 3.管理内容: 活动作业内容岗位 3.1.1环境负责人每周 2 次对公区绿化进行全覆盖巡查并填写《环境工作检查记录表》, 在 1 个工作日内与服务供方就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间达成一致,供方需签字确认。 绿化督导 3.1 1 次。 3.1.2对别墅、洋房及高层公寓私家花园委托物业养护的现场巡查,每周不少于环境负责现场巡查 人 3.1.3督促服务供方完成整改并验证结果,合格后在《环境工作检查记录表》中作消项 处理,不合格继续按本条第 1 点再次执行。 3.2.1修剪: 暖季型草坪生长期4-10 月,高度控制在8cm 以下。在返青前暖季型草坪控制高度在 6cm,入冬前暖季型草坪控制高度在10cm。 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含混播)的高度控制在12cm以下。 3.2.2补种播: 暖季型草坪直接铺植草皮。 冷季型草坪气温在10-28 ℃并连续 5 天以上,可以进行播种。 3.2.3浇水:南北方3-4 月份对草坪春灌;日常浇水视土壤干旱程度进行,每次浇水须 浇透,切忌每天浇水且浇水不透。 3.2.4 施肥: 3.2每年至少进行 3 次整体施肥,3-4 月以复合肥为主,促进草坪返青。草坪养护绿化员工 5 月中下旬施一遍缓释有机肥,以保证草坪夏季养分充足及安全越夏。 9 月下旬— 10 月以复合肥为主,延长绿期及安全越冬。 施肥过程要撒施均匀后立即浇水,保证草坪叶色浓绿,色泽一致。 3.2.5病虫害防治: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消杀。 无明显病虫害,且整体控制在3%以下。 北方 3 月、11 月各进行一次石硫合剂的消杀, 5 月中旬前后进行一次广谱性抗菌消杀 预防,其余按实际情况进行。 南方至少在3、 5、 8 月分别进行1-2 次广谱性抗菌消杀预防,其余按实际情况进行。 3.2.6暖季型草坪圈养:11 月至次年 3 月之间,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 注意事项: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四害消杀管理规程

绿化养护工作规程 乔、灌木养护操作规程 1.0 目的 规范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行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2.0 范围 适用于小区乔、灌木管理。 3.0 职责 3.1环境助理负责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检查及管理。 3.2绿化养护公司负责乔灌木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质量控制及绿化人员具体执行本规程。 4.0 操作规范 4.1 浇灌、排水 4.1.1 乔、灌木应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水分充足,无枯死现象。夏季浇灌宜早、晚进行,冬季浇灌宜在中午进行。浇灌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节。 4.1.2 若处高温久旱(气温高于35摄氏度,2天未下雨),应及时进行浇灌,一般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浇灌。 4.1.3 暴雨后一天内,树木周围仍有积水,应予排除。对处于地势低洼处易受水淹的树种可采取打透气孔的方式排水(挖若干小洞,直径50mm左右,至根部;垂直插入相同直径PVC 管,周边用土填实)。 4.2 中耕、除草 4.2.1 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树木根部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应每两个月松土一次。 4.2.2 乔木、灌木周围的大型野草,应结合中耕进行铲除,特别注意具有严重危害的各类藤蔓(例如菟丝子等),非观果类乔木挂果应摘除。 4.2.3 中耕、除草宜在晴朗或雪后初晴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条件下作业。 4.3 施肥 文件名称乔、灌木养护操作规程发布部门品质管理部版本第次修订第版文件编号生效日期页码

4.3.1 树木处于生长期,可依据植株的长势对其施追肥。(注:花灌木应在花期前和花期后分别进行)。 4.3.2 一般乔木胸径在15cm以下的,每3cm胸径可施肥0.2kg,胸径在15cm以上的,每3cm胸径增施0.1kg。树木青壮年期欲扩大树冠及观花、观果植物,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年施有机肥1次,施肥深度不少于30厘米。 4.3.3 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环沟,其外径应与树木的冠幅相适应,深度和宽度25cm-30cm。 4.3.4 施用的肥料种类应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等不同要求而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 4.3.5 施肥宜在晴天。 4.4 修剪、整形 4.4.1 树木应通过修剪调整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主侧枝分布均匀,无违背生长特性以外的枯枝和黄叶片,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促使树木茁壮生长。各类绿地中乔木和灌木的修剪以自然树形为主,整形修剪效果要与周围环境协调。 4.4.2 乔木类: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截枝和烂头,非观果类乔木不挂果,当年生枝开花的乔木越冬重剪,保留部分主侧枝,保持植物生长特性的树形,无明显徒长枝和过密的内膛枝;整形修剪效果要与周围环境协调。 4.4.3 灌木类:灌木修剪应使枝叶繁茂、分布匀称。无枯枝枯叶,无缺苗死苗,无黄土裸露,超长15厘米即修剪,修剪应遵循预留观花的灌木,保障开花繁茂,枝条不过于杂乱。修剪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进行,越冬修剪不得妨碍观瞻,保留部分主侧枝。 4.4.4 绿篱修剪,应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叶丰满。花球应确保春、秋两季各修剪一次。4.4.5 地被、攀缘类:地被、攀缘植物修剪应促进分枝,加速覆盖和攀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缘植物要每年一次翻蔓,清除枯枝。 4.4.6 修剪时切口都要靠节,剪口要平整。对于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 4.4.7 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文件名称乔、灌木养护操作规程发布部门品质管理部版本第次修订第版文件编号生效日期页码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5848286.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病虫害防治方案) 保护教研室 刘玉卿 第一部分绿化养护 一、草皮 1、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以草长不超10厘米为准,一般5-9月约25-30天修剪一次,3-5月和9-11月35-40天修剪一次,(北方地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原则上不修剪,修剪后草坪面平整高度约3-4厘米。 2、每次修剪后对草皮施一次肥,施后浇透水,保证草皮全年常绿。 3、每巡查草皮,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使草坪纯度控制在优类95%,一般90%以上。 4、拾除草地、花丛内石头、纸屑等杂物。

二、绿篱、定型植物 1、绿篱生长前期未成型之前,以密枝修剪为主,成型后以造型修剪为主。修剪的篱面要平整圆滑顺直,绿篱造型植物造型优美、丰富,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造型后,对生长超过篱面的枝条要及时剪除,超出篱面的枝条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内。 2、绿篱保苗率95%。残缺或死亡部分要在一个月内补种好 3、绿篱、造型植物在每年的3-8月期间,约50天施一次氮肥,9-11月期间的40天施一次复合肥,每亩地每次施肥量为15市斤。 三、乔、灌木 1、每周巡查,及时修剪枯枝、病虫枝、霸王技、下垂枝等。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 2、根据灌木长势,该造型的要及时造型;造型后要及时修剪超过形状外的枝叶,一般以控制形状外的枝叶长不超过20厘米这宜。 3、灯道树保率要达到98%,树干粗壮,修剪及时,主干高度一般控制在3-4米。分枝合理,树身直,枝叶茂盛。 4、一般每二个月施一次复合肥,保证长势旺盛。对生长茂盛的大乔木,可以不施肥。

四、浇水 1、室外绿化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不同植物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栽培目的,不同土壤每天、隔天或几天淋水一次。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水分不足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 2、天晴季节,室外盆栽每天浇水一次;栽在花基的3-4天浇一次水,雨天则不浇;室内盆栽每周浇水2-3次。 五、植物保护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2、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健康为前提,使用高效、低毒、无臭、无异味农药。 3、喷撒农药时,必须戴口罩,安全防护手套,穿长袖衣服。禁止抽烟及吃东西。人应站在来风的上方,防止喷农药吹回人体,造成中毒。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中洗手。 第二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 工作计划 20__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县域林业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站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县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20__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XXX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

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__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XXX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XXX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XXX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

喷播植草作业指导书范例

作业指导书系列 喷播植草作业指导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0043喷播植草作业指导书 Spraying planting instructions 说明:为明确工作目的、范围及操作秩序,减少不确定度,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喷播植草施工作业指导书 1、施工方法及要求: (1)喷播植草宜选择在春秋季进行。 (2)采用人工对交验后的边坡面进行细致整平,清除所有的岩石、碎泥块、植被、垃圾和其他可能使网在地面被顶起的障碍物。 (3)对于路堤填土土质较差、不利于草种生长的坡面回填改良客土,并用水湿润让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当坡面土质PH值不合适,则采取措施进行土壤酸碱度改良。 a利用离心泵将植物种子与肥料等的混合液用喷枪喷播在边坡,形成均匀覆盖层保护下的植物种子层。 b喷薄混合液材料由草种、木纤维、泥炭土、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及水经拌合而成。草种根据当地气候

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木纤维可以采树枝、桔梗等经粉碎获得,保水剂一般采用合成聚合物(丙烯酸/丙西酰胺聚合物)。粘合剂可采用纤维素或胶液,肥料一般采用氮磷钾复合肥。混合液配合比应参照设计说明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c覆盖养护管理:喷播植草完毕,用无纺布对坡面进行覆盖,用U型铁丝钉固定。覆盖完后,进行养护管理,每天浇水1-2次,每次都要浇透,草坪出苗齐全后撤掉覆盖物,并作好不同阶段的旗肥以及病虫害防治。 2、技术要求及检测 (1)按设计要求及《铁路路基边坡绿化防护技术暂行规定》、《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喷播植草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和补植,成活率、覆盖率不应低于设计或表1的规定。 表1植草防护覆盖率、成活率要求及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覆盖率(%)成活率(%)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2013年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最新范文

2013年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根据市区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为切实有效地抓好我乡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对疫情早发现、早预防、早防控,确保我乡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大春病虫害防控工作,严密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理,防止因稻飞虱、稻瘟病、水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漫延而造成粮食减产,确保我乡粮食生产安全。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把此项工作提高到疫情危害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真正认识到大春病虫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成立由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乡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实施联系村责任制。 实行联系村组长包联系组,联系村人员包村,技术人员包防治的“三包”工作制(乡大春病虫害普查及防控人员名单见附件3)。由各联系村组长带头,督促工作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及后勤保障。包村工作人员负责包村、包组、包户、包田块、包普查、包监测、包防控,确保普查防控不漏田块。技术人员负责培训防控知识,指导落实防控措施,监测防控效果,资料收集及数据汇总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大春病虫监测点,在全乡12个农村行

政村设置12个监测点,安排专人落实,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调查情况,以便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各村社应及时按预报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会议、赶场天等时机,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大春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广大群众对大春病理常识有更深的认知,加强田间指导,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五、防控技术措施 (一)水稻 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在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防治。“治虫防病”,有效切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