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三大视角教学教材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拉尔夫•达伦多夫(R • Dahrendorf) 认为社会是一个权力和权威的重复不断斗争的竞技场。有时是政治的,有时是经济的,有时是社团的或是官僚机构的斗争。 一切社会组织都是权力转换的等级制度,其中上层人物要求下面的人必须合乎他们的利益和期望。 维护社会秩序的是高压统治,而不是发自本能的合作。 冲突和变迁存在与任何社会体系的内部。
功能统一性观点:社会系统的任何局部都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社会的任何活动或仪式都完成了某些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把某些制度看成是不可替代的。
默 顿
中观理论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并不具有全社会的功能,而仅仅对社会的某个部分具有功能。
某些活动或仪式对社会的某些部分具有功能,而对社会的其他部分则可能不具有任何功能,甚至可能有负功能。
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01
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02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奥古斯特·孔德 (1789-1857)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涂尔干 (1858-1917) 功能主义 冲突主义 符号互动主义
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关系。 强调这样的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象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样,社会的构成部分(家庭学校政府等)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论
把校园看成是各种有机的部分过程的统一体。所有的部分都相互联系,并且为校园的正常运作做出贡献。任何部分的动荡都会带来暂时的失衡。但由于社会是建立在认同和合作的基础上的,暂时的失衡会迅速转化为有利于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采用了三种主要的方法论,分别是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
这三种方法论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各有不同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中最早出现的方法论之一,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客观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验证,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和预测,强调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交互中的意义构建和交流。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所创造出来的,个体的行为和意义是相互关联的。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个体行为和交互过程的理解,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意义的重要性。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交互的意义和动力,揭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中相对较新的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构建和多样性。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通过语言和符号的共同构建而产生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真相。
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批判性理论、解构分析和叙事研究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批判,强调多元性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三种方法论。
它们分别强调了社会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和构建性,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
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获得更深入的洞见和理解。
社会学考点

社会学考点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二、冲突论的视角三、互动论的视角A: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当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时,这种道德共识就存在。
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
这种社会平衡建立在社会成员所分享得到的共识的基础上。
B: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衡运行的,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冲突的。
C: 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倾向于互动论视角的人,有时被称为微观社会学家,因为它们研究个人和小的群体而不是大规模的社会结构。
乔治·米德通常被认为是互动理论视角的奠基人。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变革: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引领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变革,它们成为了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兴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社会学的实际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资料和数据,也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课题,还推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一、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二、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奥古斯特· 孔德 (1789-1857)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 韦伯 (1864-1920)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 涂尔干 (1858-1917)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
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
宏 过去的 大 功能理 抽 象 论 理 论 功能统一性观点: 社会系统的任何 局部都对整个社 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或 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
默 顿
中 观 理 论
现代社会中,有 许多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社会的 某个部分具有功 能。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一、关于社会的划分尽管许多经典社会学家都以对社会的划分来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石,但他们却从未在划分社会类型的方式上达成过共识。
而这些不同分类框架常常由于对划分出的社会类型所持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而带有缺陷。
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将所有社会分成三组:原始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言下之意,非西方社会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原始、野蛮社会);孔德将社会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科学)阶段;而马克思则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波普诺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则从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考察了由伦斯基发展出来的分法。
即:狩猎采集社会(Hunting and gathering society)、园艺社会(Horticultural society)以及几乎同时代出现的游牧社会(Pastoral society)、农业社会(Agrarian society)、工业社会(Industry society)、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并深受物种进化论的影响。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后来的追随者更坚持任何社会系统都回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实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涂尔干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主义的奠基人。
他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
他对以机械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和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做了区分。
第一章 社会学的视野

3.青少年青春期的叛 逆行为来自身体的发 育和变化。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研究《萨摩亚人的成 年》
常识与社会学知识的比较
常 识
4.下层阶级青年比资 产阶级青年更容易犯 罪。
社会学知识
下层阶级青年并不比资产阶级青年更容易犯罪。 至多两个阶级的青年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同样 大,只是后者被逮捕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在法律 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出现的频率低罢了。
Sociology
社会学
主讲:张雪卿
Method of Assessment 考评方法
• 平时成绩
– 考勤 – 作业 – 课堂发言
40%
10 % 10% 20%
• 期末考查
60%
选用教材
一、使用教材:《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张 敦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 二、参考教材 1 、《社会学》(第十版),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主 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常 识 社会学知识
1、家庭发生纠纷时丈 家庭纠纷发生时,妻子杀死丈夫的可能性与丈夫 夫比妻子更可能杀害 杀死妻子的可能性一样大。丈夫虽然一般体力较 对方。 强,妻子则更有可能使用致命性武器。 2.所有社会都存在浪 漫爱情。 表面看来,浪漫爱情似乎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实际上在许多社会里人们根本不知道尚有此事, 在另外许多社会里则被视为荒谬可悲的事情。
……
每周六上午,学珠脑心算。 每周日下午,学小提琴。
谁在替小聪聪选择,谁在指 挥着家长这样为孩子选择?
在一种文化中是不正常的行为, 在另一种文化中也许是被称许的。
文化差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三大视角.pptx

(三)互动论的视角 • ① 模式。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
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 例证——校园中的互动。互动论者既不用合作也不用冲突来解释校园生活,
他们关注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如何看待校园生活,高校 的经历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宿舍里的社会互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互动 论者并不很关心大学校园的组织、运转,而是关心校园中日常互动的性质, 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这种互动的。互动论者并不把校园看成是 其成员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一成不变的组 织。相反,他们认为,校园的组 织通过参与者的互动而发展和变化。
第5页/共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四 )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
• ① 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多样性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学并不 是一门有着严格定义和统一的世界观的学科。但是这种多样性 也说明了,社会学也不是一门追求狭隘性、封闭性的学科。
• ② 这三种视角所显示的差异性并不是起源于矛盾或对抗,而是 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决不是说一种视角是对的,另一种是错 的;每一种视角都考察了同一社会现实的相关方面,而给对方 以补充。
(二)冲突论的视角
①模式。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 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 会变迁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 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 部分而平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是互相冲突 的。这并不是说社会就永无秩序——冲突论者 并不否认很多社会秩序的存在——但是,秩序 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 果,而且,它也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自然状态。
• ②代表人物。冲突论者源于马克思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 如何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被称为宏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 运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 度、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 过程;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

-不仅每个社会都有这四个问题要解决,而且社会里的每个子系统也有四
个问题
3. 这些利益冲突终将引起控制这部分稀缺资源的人与 不控制它的人之间产生公开的斗争。
4. 以上冲突造成社会体系的重新组织。
齐美尔(G • Simmel)(形式社会学)
1. 冲突既能引起社会动荡,也能促进社会整合。
2. 冲突给敌对行为提供一个安全阀,实际上增 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而不是破坏整合。
3. 分析了除了阶级冲突以外的各种冲突—男女 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体力劳动者和经营管 理者之间以及少数民族集团之间的冲突。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孔德、斯宾塞和迪 尔凯姆)
早期功能主义思想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努力得到发展。 —前者认为“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每一种风俗、概念、
物质、思想和信仰都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后者则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社会的组织与结构都是为 此而存在的、运动的”。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 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 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 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四 )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
① 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多样性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社会学并不是一门有着严格定义和统一的世界观 的学科。但是这种多样性也说明了,社会学也不 是一门追求狭隘性、封闭性的学科。
② 这三种视角所显示的差异性并不是起源于矛盾 或对抗,而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决不是说一 种视角是对的,另一种是错的;每一种视角都考 察了同一社会现实的相关方面,而给对方以补充。
(三)互动论的视角
① 模式。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 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例证——校园中的互动。互动论者既不用合作也不用冲突 来解释校园生活,他们关注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们刚入 学的时候如何看待校园生活,高校的经历对他们的意义是 什么,宿舍里的社会互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互动论者并 不很关心大学校园的组织、运转,而是关心校园中日常互 动的性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这种互动的。 互动论者并不把校园看成是其成员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一成 不变的组 织。相反,他们认为,校园的组织通过参与者 的互动而发展和变化。
这两种理论视角,在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结构主义观 上也是相同的。结构主义观的前提是:第一,社会结构应被 视为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它在个人之外却又控制着个人的 行为;第二,个人行为主要是非个人所能造成的社会结构和 社会力量的产物。这些理论视角强调社会对于人类思想和行 为的强制力量,缩小了自由意志和个人自治的重要性。
社会学的三大视角
两种理论的共同之处
都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如 何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被称为宏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运 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度、 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过程; 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