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年画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很早就有学者在研究。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中国传统年画赏析,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年画赏析1《神鹰捉妖》此画左右对称,图中分别表现神鹰捉住幻化成美女及书生之妖狐和黄鼠狼精怪。

旧时民间传说狐狸、黄鼠狼能附人体,使人精神失常。

而鹰可以捉食狐狸与黄鼠狼。

此画贴于后门或后吊窗旁,以使作祟的妖孽便不敢入内,具有神符性质。

2《镇宅神虎》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虎是兽中王,民间常用老虎“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祈求全家平安幸福。

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3 《狮头衔剑》“狮头衔剑又叫狮咬剑、八卦剑狮,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宅常见的辟邪制煞的符镇物。

画中狮头红眉圆目,五彩鬣毛飞张,双目圆瞪,赤口锯牙,口衔七星剑,额间印有八卦,十分威猛此画为漳州年画代表作,多贴于大门门额或船舱门之上,人们希冀以此辟邪保平安。

4《立斧门神》图中立斧门神手持斧头,腰配利剑,肩背令旗,如戏出人物模样,虽横眉立目,也憨气可人,人物或为神荼、郁垒。

传说上古时,神荼郁垒俩兄弟住在度朔山上,每天早上,他们在一棵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作为门神,用来驱鬼避邪。

该门神属于清代作品,此时国泰民安,武将门神的冷厉凶悍面貌向温和慈祥转变,其功能也由镇鬼驱邪向祈福纳祥转变。

一手持兵器,一手持金元宝,有了财神的寓意,这对武将门神呈现出人性化趋向。

年画下角两童子是和合二仙,被称为中国喜神。

如果说这幅《立斧门神》有一些喜感,那么下面这幅算是正经门神图。

如上图右为秦琼,左为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夜间听到宫门外有鬼魅嚎叫,便命秦琼和尉迟恭把守,果得安宁。

太宗怜二将辛苦,遂命画工绘二人像悬于宫门镇邪。

后世沿袭,二将遂成门神。

图中二将的坐骑为狻猊,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形似狮子,喜烟火,能食虎豹,可避猛兽恶鬼。

5 《一人一性,百鸟百音》此图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赏析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赏析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赏析一、引言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了解、欣赏并传承这一瑰宝。

二、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经历了演化、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多种元素。

三、京剧的艺术特点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精美的戏服而闻名于世。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京剧的角色形象丰满,有青衣、花旦、老生、丑角等不同类型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四、评剧的艺术魅力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评剧的表演形式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刻画,通过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

评剧的唱腔独特,以其高亢激昂的音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方式而著称。

五、黄梅戏的艺术韵味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黄梅戏的唱腔柔和婉转,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韵味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剧情和人物形象。

六、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戏曲文化课程、组织戏曲表演和参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支持戏曲艺术团体和戏曲教育机构的发展,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结语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了解、欣赏和传承戏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观后感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观后感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观后感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观后感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沿革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彩陶时代。

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曾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出现在宫殿寺庙,还广泛应用于民间建筑、家具装饰等方面。

中国传统雕塑包括石刻、木雕、陶塑等多种形式,以其神秘、深邃、雅致的艺术风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艺术特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雕塑注重对形态的写实描绘,但又追求形神兼备,力图达到精神上的表现。

中国传统雕塑在造型上讲究神韵,强调取材于自然,注重对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中国传统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多以寓意、象征为主,注重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欣赏与感悟在中国传统雕塑作品中,我最为喜爱的是《麒麟》这一形象。

麒麟,又称“独角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形象既带有祥瑞之意,又有着超凡脱俗的外表,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

我曾在敦煌石窟中欣赏到一尊唐代的石雕麒麟,它的身姿优美、神态慈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欣赏和体验,我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四、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当代价值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仍具有珍贵的当代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和灵感源泉。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还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情感共鸣,对于当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五、结语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欣赏与感悟,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感。

它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也使我对当代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实用干货)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实用干货)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中国传统建筑赏析摘要: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关键词:中国雕塑. 雕塑艺术雕塑欣赏中国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独立的雕塑作品。

在这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塑的门类不断扩大。

其材质有泥土、石头、铜、金铁等,十分丰富。

大至几十米的坐佛,小到果核上的舟船人物,众多精美的作品,是中华文明史上耀眼的一页。

中国雕塑的题材相当广泛,从全书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人物、动物(包括想象、虚构的动物)、自然山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生活场景、乐舞戏剧表演等等都可以作雕塑的表现内容。

在西方雕塑中,人始终是雕塑的中心表现对象,在古代西方雕塑中,人的形象占去绝大部分数量,在理论上,也自觉将人的形象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中国雕塑则不同,动物形象相对占去较大比重,特别在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即在佛教雕塑兴盛之前),动物的形象比人的形象在艺术上更要成功。

所以中国雕塑在题材上,人的中心位置不像西方雕塑那样突出,尽管从总体的绝对数而言,中国雕塑中人物还是最多的,但相对不那么特别醒目。

中国雕塑不管是表现人物还是动物,都不刻意追求表现对象在外形上的酷肖,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

在一些时代的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雕塑也具有很高的写实能力,在造型上做到与对象酷肖和精确也并不困难,但许多时候并没有这样做,中国雕塑在总体上不求对表现对象的方方面面做全面、细致的刻画,而是突出重点,力求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

例如汉代的《李冰像》、《说唱俑》,如果拿严格的比例和外形的酷肖是远不够准确的,然而就表现人物的神采和意蕴而言则是相当成功的。

剪纸的寿字纹样赏析

剪纸的寿字纹样赏析

剪纸的寿字纹样赏析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在剪纸艺术中,寿字纹样是一种常见的图案,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本文将从寿字纹样的来源、特点和赏析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寿字纹样的来源。

寿字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符号,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长寿和幸福,常常在祭祀仪式中使用寿字图案,以祈求神灵赐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字纹样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剪纸图案,被广泛地运用于婚礼、生日和节日等场合。

如今,寿字纹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寿字纹样的特点。

寿字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寓意吉祥,寿字纹样代表着长寿和幸福,是一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常常用寿字图案来表达对长寿的祝福和期盼。

2. 线条简洁,寿字纹样的线条通常比较简洁,图案简洁明了,线条流畅,寓意着一帆风顺,生活顺利。

3. 形式多样,寿字纹样的形式多样,既有简单的寿字图案,也有寿桃、寿杯、寿山等多种寿字相关的图案。

这些图案形式各异,但都与寿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三、寿字纹样的赏析。

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寿字纹样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图案,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寿字纹样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寿字纹样的线条简洁明了,形式多样,寓意着长寿和幸福,这些特点使得寿字纹样成为了一种富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图案。

其次,寿字纹样在剪纸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常常出现在各种场合的剪纸作品中,如婚礼、生日、节日等。

寿字纹样不仅仅是一种图案,更是一种寄托和祝福,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因此,寿字纹样在剪纸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剪纸作品中的一种常见元素,也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包含了文字、思想、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作品传达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塑造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通常指的是书画、诗词、音乐、戏曲、木雕、石雕、陶瓷等。

这些艺术形式自古就与中国人的生活和信仰息息相关。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书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文人雅士表现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渠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强调书写的姿势、气息、墨色和纸张,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意境。

作为书法的“姊妹篇”,中国水墨画则注重笔墨的线条、墨色、韵味,强调画中意境的表现。

它的创作技法以“意、境、神、韵”为宗旨,强调画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也是一种能够表现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们能够用极简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有名的“唐诗三百首”就是中国诗歌优秀代表之一,它们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高尚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是另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对音乐艺术的感性把握,将音乐艺术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韵味。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二胡、古筝、笛子等乐器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乐器奏出的音乐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个特别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角色扮演、唱腔、音乐等方式将故事进行展示,并以此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戏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代戏曲表演形式也不断更新与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窥探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并探讨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著称,通常通过墨水和颜料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的绘画形式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等。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人物画则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而花鸟画则以描绘花卉和鸟类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中对自然美的追求。

绘画艺术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与绘画相伴而生的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书法认为,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韵律,通过书写汉字,人们可以展现个体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书法以其优美的笔画和流畅的结构而闻名。

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是常见的书法体裁。

不仅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书法艺术也在平常百姓中广泛流传,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调和乐器种类。

古琴、笛子和二胡是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经常用于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韵生动和情感的表达。

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两个重要分支。

宫廷音乐在历代帝王中广泛流传,被视为一种神圣和庄重的艺术形式。

舞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中国传统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类。

古典舞通常以历史故事和传统神话为背景,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民间舞则以庆祝节日和表达喜悦的场合为主题,充满活力和欢乐。

中国传统舞蹈通过舞者的身姿和动作传达情感和故事,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而传统艺术正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包括剪纸、剪样、泥塑、布艺等民间艺术,极富代表性和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绘画与书法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

它注重形象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内涵,尤其擅长以白描、线条和色彩的相结合,表现人物形象、风景和动植物等。

而中国书法则是以汉字为基础,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深远"的效果,凭借着独特的笔画和构思方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二、音乐与舞蹈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展现生活的重要方式。

传统音乐注重和谐、宁静、细腻,尤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而闻名。

这种音乐形式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舒适,给人以安慰和启迪。

而传统舞蹈则以身体舞蹈动作和乐曲、歌曲的结合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等不同舞蹈形式,通过舞姿和节奏传达出富有表情和独特韵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剪纸与泥塑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剪纸刀和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等方式形成图案,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造型和内容。

泥塑则是以河泥或黏土为材料,经过塑造、雕刻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形象,如人物、动物、食物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四、布艺与刺绣布艺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良的工艺而著名。

布艺可以通过剪裁、缝合、绣花等方式制作成各种形式的工艺品,如抱枕、帘幕、被子等。

刺绣则是通过针线在织物上刺绣形成美丽的图案和纹样,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效果让人赞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之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中国是其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古国。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中国的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建筑之中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在全球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我国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多种多样,建筑技艺和样式也是博大精深,至今也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和鉴赏的对象。

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下面就着重调选其中的三种经典的古建筑形式来介绍一下。

一、宫廷建筑
长江、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建筑史上同样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宫廷建筑则是中华民族这个智慧的民族的独创,它反映了中国的建筑历程,为世界建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亚洲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中国宫廷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简明的规律性。

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层层相接地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其中以北京的故宫建筑群最为典型。

下面就以故宫为代表建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文化。

故宫是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与泰山,长城并列为中华民族的三大象征性景观。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中国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拇指结构的古代建筑。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鲁班”。

故宫随着年代时间的推移渐渐显得破旧,虽然还没有到那种破败不堪的地步,其实也差不太多。

木质结构的建筑,对其维护就只能是不断的翻修,把其中腐朽的部件替换成新的木质部件,否则故宫很快就会垮塌。

而像石质结构的建筑就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很好,像卢浮宫一样。

故宫对于一个外地人是必去的旅游胜
地,而且是第一个要看的,一般是先看天安
门,再进入故宫,从午门进入,从后面出来
看景山,前三殿和后三殿。

东、西六宫现在
是作为各种博物馆向外开放的。

故宫的位置在北京城市中轴线中段,明
清时期的北京城市中轴线全场7.5公里,前
端长大约3公里,是其前端铺垫。

中段长2.5
公里,是全城最雄壮秀丽的一部分。

后段长
大约2公里,是最后宫殿的收尾。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
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
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二、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

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皇家园林就是颐和园。

与承德避暑山
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中国
四大名园。

颐和园地址位于北京市海
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面
积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
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
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
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
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
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三、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

“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最为典型的就是北京的老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院门,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北京人习惯叫它“街门”。

在北京那众多的院门中,大致可以分出这样两类,即屋宇式门和随墙式门。

前者有门洞,门占一间屋;后者没门洞,只在墙上开门。

细说起来,屋宇式大门又分成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如意门等;随墙门有小门楼、车门等。

建筑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

综述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