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 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论海上石油开发环境污染之法律救济 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渤海湾漏油事件为视角

三、针对环境污染的法律救济措 施
1、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海上石油开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环保责任,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在石油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2、加强事先预防和事后应急处 理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石油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同时,建立 健全石油泄漏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环 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3、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石油工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同时,应该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是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巨 大的影响。这次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和反思,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石油泄漏 对环境的危害。
首先,这次事件暴露了石油工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深水地平线钻井平 台发生井喷并爆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监管不力 等。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石油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安全管 理的重要性?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漏油事件,大量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2011年的渤海湾漏油事件也给我国海洋环境 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比较分析
两次漏油事件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在处理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差异。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事件处理过程中加强了多国合作。而 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应对相对较为独立,主要由我国自主处理。
3、落实损害赔偿机制
建立完善的损害赔偿机制,对因石油开发引发的环境损害进行合理补偿。通 过加大赔偿力度,提高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海上石油开发的 可持续发展。
浅谈海上平台溢油危害和控制方法

菌种包括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利用菌种法能高效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来降解海面溢油,主要采取的形式是超级细菌和混合菌群法两种。使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遇到海面风浪大时将会影响菌种的降解效果。
3.2营养剂法
结束语
1.海上平台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且危害具有长期性。因此,应建立全面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有效快速地处理海上平台溢油事故,预防溢油事故扩大。
1.3吸附剂法
此法只要是采用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地材料,对海面的溢油进行吸附回收。目前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作为原料制作吸油材料,高分子材料有乙烯、聚丙烯、聚酪、聚氨酚等,无机材料有硅藻土、珍珠岩、浮石等。譬如,瑞典采用了一种利用纺织工业废物制成的粉末吸油剂,吸油效果极佳。又比如美国使用的一种羽毛枕头,重约200g,在短短的15分钟内吸收重约3.5kg的溢油,而且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吸附剂唯一的缺点就是只能用于浅水溢油量少。
二、海上平台溢油控制方法
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首先需要对海面溢油进行复杂的定位、定量测定,主要使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对海面溢油表面积的位置、大小和溢油厚度进行测定,然后利用海上平台溢油控制方法进行消除油污染的工作。就目前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
1.物理技术
就目前而言,用来消除海面和海岸油污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法和机械装置除污法。而物理法是二者中的首选方法,它可以使环境不受进一步的污染,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不适应于消除乳化油。目前常用的物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6]。
1.2围油栏
当发生石油泄漏,污染到海水时,首先将石油用围油栏围住,不让其进行扩散,然后再想办法尽可能地回收。目前,有很多中围栏,比较常见的是乙烯柏油防水布制作的带状物围油栏。在浮油的控制措施中,围油栏是最常用的设备,在“深水地平线”事故中,英国石油公司就曾经向中国青岛一家公司紧急订购围油栏。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与预防机制的探索G Mexico,[摘要]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沉没,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对比中国在渤海湾溢油应急响应体系,中国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只有建立国家级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及预防机制,在法律建设、组织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才能应对海上发生的特大溢油事故。
关键词: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不同社会主体对此事反应的对比;中美应急响应体系对比;启示:, , , , , , , , , .:;;;;;目录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中美不同社会主体对漏油事故反应的对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作为“当事人”的石油公司对漏油事故的反应...........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政府对漏油事故的态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 媒体对漏油事故的报道...............................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 中美社会公众对漏油事故的反应.......................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与治理技术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治理技术在海洋溢油事故中的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中美两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及治理措施的对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海上溢油事故预警应急体系的构建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漏油严重度
人动漏油清理
总结
“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 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另外,漏油最后一 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 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 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5.健康
从短期看,原油中一些物质可能引发皮肤不适、头疼、晕眩、 恶心、眼睛灼热、呼吸不畅、记忆力下降等急性症状。 从长期看,泄漏原油会进入食物链,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危 害。按照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吉纳·所罗门的说 法,“墨西哥湾食物链将承受一笔‘污染遗产’”。 泄漏原油抵达沿岸地区时,所含毒性最强物质可能已经挥发, 从而减少“毒烟”危害。不过,原油可能变得更加浓稠,更容易 粘在人体皮肤上。另外,大量原油在水面以下扩散,会转化为何 种形态难以预料。 天气炎热、潮湿等因素可能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令医疗 人员难以分辨病因,从而加大原油危害评估常细菌必须有氧气才能产生作用,在沼泽地的土壤里, 它们没有足够氧气进行这一过程。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 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 的阶段。飓风季6月即将到来,专家相信到时浮油面积会进一步扩 大。尽管这听起来似乎与直觉不符,但是一场大风暴将有助于驱散 和冲淡浮油。欧文顿说:“飓风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尘器。”它经常 会把一切清理干净。但是对于持续不断的石油泄漏事故来说,飓风 起不到彻底清理的作用。
1.环境
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漏油场景。据最新卫星图片显 示,墨西哥湾油污面积已达9971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香港大 小),且仍在不断扩大。专家警告,如果情况继续失控,墨西 哥湾海水将把油污带向大西洋,演变成史上最严重的生态大 灾难。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 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 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 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 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论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与处理措施

论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与处理措施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但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石油泄漏事故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重点关注。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已经成为当下海洋石油资源开发管理人员的首要思考问题。
一、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案例陆地的石油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随着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石油泄漏事故也逐渐成为海洋石油利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2010年的4月20日,位于美国的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的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还给海洋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然而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要肇事者英国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及处理该事件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却是大相径庭。
这件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除了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讨论外,也暴露了中美石油海上监管机制和海上石油污染法律救济机制的巨大差异。
与此同时,由于这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给与众多国家以深刻警醒,使得如何加强海上石油泄漏的应急处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成为石油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以下是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今后各个国家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一)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案例简介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出现石油泄漏事故,这次石油泄漏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出现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事件,其这次漏油点位于1500米的深海,该次事故相当于每天1.2桶到1.9万桶的原油向深海里“倾倒“由此可见,这次漏油事件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创。
因为,漏油点是发生在人类历史中首次1500米的深海,所以在原油漏油事件上就非常难以处理,这次原油泄漏的处理直到878天以后才得以有效解决。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深海石油泄漏事故。
在漏油平台Deepwater Horizon发生爆炸并倾覆后,漏油口一直持续到了4个月之久。
这场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并导致了不可逆的环境破坏。
本文将就此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如何进行恢复进行探讨。
一.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油泄漏对大规模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墨西哥湾是全球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海域,沿海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河口沼泽和海岸线上的海草,珊瑚和石灰石礁。
这些沿海生态系统是由各种海洋生物组成,如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底栖生物。
这些生物对地球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在深水地区的海洋生物,如珊瑚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污染会对这些生物造成直接的破坏。
由于原油中的化学物质可渗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组织,因此直接导致它们受损或死亡。
这些物质还会打乱生物的天然生态和生态平衡,从而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
2. 对生产和渔业带来威胁墨西哥湾的渔民和海洋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污染的深害威胁到了海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对于所有从墨西哥湾渔获的鱼类,虾,蟹和贝类等海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它们的数量和品质不可预料,因为石油会对深海生物和浅滩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害。
二. 墨西哥湾油泄漏后的海洋生态恢复1. 治理污染是重要的第一步治理墨西哥湾泄漏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清理污染。
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以及利用海洋治理方法来吸收和分解原油污染,如利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各种化学物质,来对海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治理。
2. 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长时间海洋生态恢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
深海环境的经济价值极高,包括渔业和旅游业等。
墨西哥湾泄漏对生物群落造成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因此,海洋生态恢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治理的工程。
渤海湾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比与反思

环保等民间组织
美国:
慈善机构组织民众用 头发吸油;组织对BP 进行诉讼并要求赔偿。
中国: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 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 绿色流域等11家组织发表致 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开信, 并表示要进行公益诉讼。
媒 体
美国
对BP公司穷追猛打,事件发生 第二天,即使是远在中国的读者, 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看到许多令 人震惊的照片。 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 音;每一次污染扩展,都会被立 即播报。 在事件发生8个月后,又进行了 一次密集报道,集中于赔偿进度、 环境后续影响等。 事件发生一年后,再一次对类 似的话题进行集中追踪和调查。
一
反应不同的原因分析
法律环境
中国:法律缺位 海洋局的生态索赔国内也没有专门适用法律,只 有在《海洋法》、《环境保护法》中有一些相关规定, 但只是宽泛的规定没有相关实施细则,随意性较大, 而且之前国内类似的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经验还很少。 最高20 万元的罚款让康菲石油有恃无恐,也侧面 说明国内环境污染法律的缺陷。
4 月20 日发 生爆炸,发现 少量漏油, BP和美国政 府开始联合治 理漏油。 5 月6 日,由英国石 油公司设计的重98 吨、高12米的钢制 罩式装置开始下放 至海底漏油处,并 计划用泵将外漏原 油引导至海上油船。 5 月16 日,使用 水下机器人将一 条带有堵漏装置 的细管道插入破 损的油管中,将 海底原油吸导到 油轮上。
美 国
政 府
中 国
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官员无需有此担心。面对近一个月后才 披露事实的质疑,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出面解 释称,这是因为发生溢油的原因很复杂,监测数据的采集、 污染面积的判断、事故原因的分析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 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没有解释披露漏油事件为什么需要首先对原因进行分析。 康菲公司将受到何种惩罚,目前尚不明确。按照目前政策, 行政处罚的上限应为20万元人民币,至于其他后续损失的 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称,需要研究后才能确定。但该 人士承认,“目前无法确定具体的索赔额度”。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也对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进行类似活动时需更加谨慎,并切实应对潜在的风险。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发生于2010年,由于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发生了一系列事故,导致了巨量的原油泄漏。
平台上的爆炸和火灾致使11名工人丧生,而泄漏的原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害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波及了沿岸社区的经济和生活。
事故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给世界各国的石油开采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
在此次事故中,地平线号钻井平台上的安全系统未能正常工作,导致了爆炸和火灾。
这再次提醒我们,对于类似工程,特别是在复杂和高风险环境下的深水石油开采项目,必须有先进可靠的安全设备和操作规范。
企业应该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其次,监管机构在事故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事实证明,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的严格性对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中,监管机构被批评没有足够的监督和审查,对于钻井平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处理。
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石油开采项目的审查和监督力度,确保相关企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监管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知识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也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原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和沿岸社区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我们必须认识到,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与预防机制的探索The Gulf of Mexico, bo hai gulf oil spil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the quest of the mechanism[摘要]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沉没,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对比中国在渤海湾溢油应急响应体系,中国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只有建立国家级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及预防机制,在法律建设、组织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才能应对海上发生的特大溢油事故。
关键词: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不同社会主体对此事反应的对比;中美应急响应体系对比;启示Abstract:the gulf of Mexico drilling platform sank explosion, causing the history of the largest offshore oil spill, compared to China in bohai bay oil spil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talented person troop,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to deal with sea of especially big oil spill accident happened.Key words:the Gulf of Mexico ;Bohai Bay;oil spill incident;Different social main body reaction to the matter of contras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trast;inspiration目录绪论 (1)1 中美不同社会主体对漏油事故反应的对比 (2)1.1 作为“当事人”的石油公司对漏油事故的反应 (2)1.2 政府对漏油事故的态度 (3)1.3 媒体对漏油事故的报道 (3)1.4 中美社会公众对漏油事故的反应 (4)2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与治理技术分析 (5)2.1 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分析 (5)2.2 治理技术在海洋溢油事故中的应用 (5)3 中美两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及治理措施的对比 (6)4 海上溢油事故预警应急体系的构建原则 (8)4.1 运行机制 (8)4.2 预警机制 (9)4.3 应急处理机制 (9)4.4 事后处理机制 (9)4.5 评估机制 (9)5 海上溢油事故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的构建 (10)6 海上溢油事故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的实施建议 (11)6.1 加强高科技监管手段,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11)6.2 健全法制建设,切实加强法律的执行力 (11)6.3 加大开发海洋溢油事故技术投入 (11)6.4 建立国家级跨部门海上溢油综合应急体系 (11)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绪论一场漏油事故,近乎中断了美国开发近海石油的国策;一场漏油事故,近乎使出事海域的各类生物遭遇“灭顶之灾”;一场漏油事故,近乎毁了美国南部海岸的整个渔业及渔民生计。
在墨西哥湾,漏油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事件正从各个方面向一场噩梦发展。
2万人的队伍如今聚集在墨西哥湾海域和沿岸,努力清除油污,他们能够取得成效么?通过高空拍摄的电视画面人们看到,在满是黑色油污的大海中,清除油污的船只显得那么渺小、无助。
如何封堵漏油、如何消除污染、如何处罚肇事企业、如何安抚民心、未来能源发展路在何方、如何加强油企监管、如何避免损失扩大?一连串的问题有待回答。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生态灾难?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场“偶然”事故。
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海上钻井平台,英国石油公司不过遭遇了小概率事故,导致黑色油污肆虐。
然而,从深层看,这种小概率事故却是相关企业盲目追求利润,忽视环境责任,以及相关公共部门低估环境风险,疏于对企业监管的“必然”结果。
从企业层面看,英国石油公司在开采前未能充分评估开采的环境风险,开采时又为降低成本使用不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最终酿成这次灾难。
事发后,由于企业缺乏有效应对机制,导致“反应脱节”,灾情失控。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石油和天然气产品。
加上油气田开发工艺、设备运行的复杂性,存在着发生油气泄漏、火灾以及爆炸等重大风险。
溢油风险存在于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因此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很有必要。
1 中美不同社会主体对漏油事故反应的对比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回放,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夜间,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 致7人重伤11人死亡。
钻井平台爆炸沉没约两天,受损油井开始漏油。
钻井平台漏油每天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
水下机器人启动止漏未能成功,美国救灾部门“烧油”。
升级:美国宣布把漏油危机列为国家级灾害,美军参与救灾。
中国渤海湾漏油事故回放,中海油和美国康菲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于2011年6月4日起发生漏油,至今事故赔偿尚未明晰,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而2011年8月20日,国家海洋局公告新发现九处油污渗漏点,七部委已联合调查此事。
1.1 作为“当事人”的石油公司对漏油事故的反应相对于康菲公司在渤海湾溢油事故中采取的措施,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显然要到位,要积极。
下面是两幅图是两公司对漏油事故做出的的反应。
英国石油公司对漏油事故的反应见图1。
图1 英国石油公司的反应康菲公司对漏油事故的反应见图2。
图2 康菲公司的反应1.2 政府对漏油事故的态度(1)美国政府的态度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5天后,美国相关官员赶到墨西哥湾,发生8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乘专机赶往事故现场。
但奥巴马和他的官员遭到了民间的激烈批评,在美国民众看来,这个反应速度实在太慢。
6月15日晚,就该事件发表演说,严厉要求BP 对其“鲁莽行为”的事实“买单”,要求其在法律诉讼程序开始前,先提供巨额基金,来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
奥巴马有理由为此感到担心,事实上,随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扩大,媒体纷纷分析称,这样的反应速度极有可能威胁到民主党在即将进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得票率。
设立了官方网站,先向公众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提供各类数据、公布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
(2)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官员称,无需为此担心。
面对近一个月后才披露事实的质疑,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出面解释称,这是因为发生溢油的原因很复杂,监测数据的采集、污染面积的判断、事故原因的分析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没有解释披露漏油事件为什么需要首先对原因进行分析。
康菲公司将受到何种惩罚,目前尚不明确。
按照目前政策,行政处罚的上限应为20万元人民币,至于其他后续损失的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称,需要研究后才能确定。
但该人士承认,“目前无法确定具体的索赔额度”。
1.3 媒体对漏油事故的报道(1)美国媒体对BP 公司穷追猛打,事件发生第二天,即使是远在中国的读者,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看到许多令人震惊的照片。
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每一次污染扩展,都会被立即播报。
在事件发生8个月后,又进行了一次密集报道,集中于赔偿进度、环境后续影响等。
事件发生一年后,再一次对类似的话题进行集中追踪和调查。
(2)中国媒体在媒体上零星出现,渤海湾于6月中上旬发生漏油事件后近一个月,7月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对外正式通报了这一消息。
此前,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浪微博上流传的小道消息,以及记者们从内部人士口中掏出的隐晦信息,获悉这一事件的情况。
7月初,猜测了许久的人们第一次获得权威消息:840平方公里水域受污染。
1.4 中美社会公众对漏油事故的反应美国公民批判BP,并指责奥巴马政府反应速度之慢,路易斯安那州民众捐头发吸漏油。
中国公民漠不关心,只有极少数民众提出对该公司的不满,到目前为止,当地没有民众自发进行清油。
2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与治理技术分析2.1 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分析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夜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了特大的溢油事故。
溢油事故发生后,美国启动了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各级应急指挥系统,统一指导、协调各部门进行海上溢油的堵漏、治理与回收。
由于各级政府和部门联合行动,协调配合,物资储备充足,布局合理,治理措施得当,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伤害。
该溢油应急指挥体系涉及16个政府部门,可随时按照国家应急计划和授权协调开展工作。
美国的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体系是依托美国《90油污法》和1994年《溢油应急计划》建立的包括地方、区域和国家整体的应急指挥系统。
对比中美两国在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中所做的工作,中国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指挥系统还不完善,当下加强溢油应急响应立法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法律关系;建立并完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指挥体系,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完善中国石油企业的在溢油事故中的应急响应机制,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
2.2 治理技术在海洋溢油事故中的应用海上溢油的防止与清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使用围油栏将油围住,使用硬刷撇油器和一些吸油材料回收溢油;化学法主要包括燃烧法和使用消油剂、凝油剂等化学试剂来分散或凝集溢油,以便进一步回收;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油类降解,从而达到减少溢油污染的目的。
因为墨西哥湾溢油来自海洋深处,易与海水乳化形成粘稠物,难以用生物法让“吃油”的微生物吃掉。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此次溢油事故事故处理只使用了前两种方法,具体包括:燃烧溢油、围油栏与机械清除、以及化学分散剂对易于回收的溢油,美国海岸警卫队使用由Elastec公司设计制造的V型回收油系统进行机械清污与回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对于不易回收的溢油,已进行了多达250次可控燃烧(一共燃烧约15万桶原油),并使用了3554立方米海面分散剂和1719立方米海底消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