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建筑立面设计探究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建筑立面设计探究发表时间:2018-02-28T10:45:53.3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作者:王蕾[导读] 通常来说,街道的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立面共同围合而成。
盐城市亭湖区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街道在城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满足了人们交通、贸易往来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是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街道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面对不断提升的城市化水平,城市街道建筑立面设计的提升和改造会被适当的提升至相关的议事日程之上。
本文将分析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建筑立面设计,结合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分析,探索在城市设计的具体视角之下街道建筑立面设计的相关要领,明确与之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段。
关键词:城市设计视角;街道建筑立面设计;整体性通常来说,街道的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立面共同围合而成,因此人们对于街道的空间感知及感受也会通过立面反映出来。
为此,一条街道的整体空间形态是否完好关系到人们对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整体街道的建筑立面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很多的城市的街道建筑立面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初期的时候,缺乏相对宏观的角度分析并看待问题,以至于影响到设计的过程。
一、当前国家街道建筑立面现状分析目前来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快,但是纵观城区区域的发展情况,仍然无法满足基本的要求。
在具体的实践中,国家现代城市更加关注建筑立面景观效应,同时也没有忽视基本的地标效应,却将建筑立面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连续性忽略。
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师们承担的任务较为繁重,基本上只是关注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及组织,根本没有意识到外部立面及环境、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全国各地已经开始重点展开城市风貌的整治与改变,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比如在奥运会期间的北京、天津等地,城市改造之后的容貌焕然一新,尤其是整齐划一的街道,使得城市的整体形象上升至新的层次,给人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繁华的上海市,街道不仅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出行、社交互动和文化传承。
为了打造更具品质、更人性化的街道空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
街道设计导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对城市街道规划和设计的指引,旨在塑造一个安全、舒适、活力且可持续的街道环境。
过去,一些街道设计可能过于侧重车辆通行效率,而忽视了行人的需求和街道的多元功能。
如今,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强调文化传承等理念逐渐融入到街道设计之中。
首先,安全是街道设计的首要考量。
这包括合理设置交通信号和标识,确保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比如,在行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并采用防滑材料;在路口设置清晰的斑马线和减速带,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
同时,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规划也不能忽视,要确保其与机动车道有明确的分隔,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舒适性也是街道设计的关键因素。
街道的绿化景观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树木和花卉,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供遮荫,调节局部气候。
此外,合理设置街道家具,如座椅、垃圾桶、路灯等,能为市民提供便利。
座椅的布局要考虑到人们休息的需求,垃圾桶的设置要方便使用且不影响美观,路灯的亮度和分布要保障夜间行走的安全和舒适。
在打造活力街道方面,导则强调了功能的多样性。
街道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还可以成为商业活动、文化展示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例如,设置街边的小广场或休闲区域,供人们驻足交流;规划一些临时的摊位区域,支持小型商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这样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街道,增加街道的人气和活力。
可持续性也是设计导则中的重要一环。
倡导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街道的灌溉,安装太阳能路灯等。
同时,街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城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从具体的街道类型来看,商业区街道注重营造繁华热闹的氛围,通过精心设计的店面招牌、灯光照明和户外展示空间,吸引消费者。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引言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
它与古典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等相比,更强调公共性及可达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公共绿地设计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绿地的规模、布局和植物配置,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此外,公共绿地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三、公园与广场设计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开放空间,具有休闲、娱乐和景观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以提升公园和广场的吸引力。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安全性,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入条件。
四、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道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绿化配置,以营造独特的街道景观。
此外,应注重人性化设计,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五、滨水区设计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具有生态、景观和休闲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水体的保护、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以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亲水性设计,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滨水区的魅力。
六、商业步行街设计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聚集人气、促进消费的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区的空间布局、人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以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同时,应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提升步行街的吸引力。
七、社区开放空间设计社区开放空间是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场所,对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社区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增强社区认同感。
八、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校园开放空间是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休闲、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校园文化和教育特色的融入,提升校园开放空间的文化价值。
城市步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分析

城市步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锦里民俗文化街案例研究(第一期项目)黄浩,张昆(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05)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古锦里街(第一期项目)项目背景的研究,介绍了其位置、环境和项目的设计概念。
从空间构象角度对古锦里街的街道类型、空间序列、比率量表和景观节点进行分析。
此外,通过分析建筑和街道的特点以及二者间的组合模式,对建筑形象和街道的空间层次进行阐释。
最后,总结了古锦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锦里民俗文化街、空间构象、建筑形象、空间层次现代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促进了中国各地城市旅游业的繁荣,旅游休闲街(传统特色步行街)是一种创新模式和重要载体。
这些街道是城市全新的宣传平台和继承城市传统的地方,例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南京路,都是世界知名的休闲旅游街,具有优秀的本土特色。
成都,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三国文化”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赢得了最多的关注。
古锦里街是一条完全基于“三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的特色街道,它从来没有被指责为“假古董” ,而是变成了军事家诸葛亮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它创造的文化值更不仅限于一条简单的商业步行街道,因此它的成功之处值得研究和推广。
1、街道的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和环境古锦里街坐落在市区,交通便利,从南到北延伸,与军事家诸葛亮的祠堂相邻。
街道的南部紧邻武侯祠大街的中央部分(天府广场在市中心区,可直接到达),街道的北部沿锦江河景观带展开,街道的东部是王宏桥和洗面桥街(商务办公区),街道的西部是第一环路西段[1]。
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改善古锦里街的可达性,同样其文化发展和商业利益也颇受益处。
古锦里街的建设由一期工程项目和二期工程项目两阶段组成。
一期工程项目位于军事家诸葛亮祠堂的入口附近,是双Y形布局。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象征,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道路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需要与其他景观相协调,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和精神满意度。
城市道路景观是否具有观赏性已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是否美丽的标准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还需要改进,因此如何做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质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城市社会环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推广策略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道路景观的狭义概念是指人们在城市道路上视觉感知到的空间、实体和其他对象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如山水、土地、植物等)、人工元素(如道路车辆、建筑物、桥梁等)及其关系。
它代表了道路及其环境所显示的景观特征[1]。
然而,由于人类的行为和感知往往以某种方式影响或影响物化物化物景观,城市道路景观在广义上的意义远不止物化物的外观,还与区域、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有着内在联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记录[2]。
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也有必要从美学的角度对道路交通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满足景观之间的协调,提高道路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文化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空间,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3]。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道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系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动脉,是连接和分割城市的基本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道路结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这决定了城市的总体框架。
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它们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街道设计知识点总结

街道设计知识点总结街道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城市形象以及交通效率等方面。
本文旨在对街道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人行道设计人行道是街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行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通行空间。
在人行道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宽度:人行道宽度应根据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低于2米,同时还要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需要。
2. 坡度:人行道应设有适当的坡度,以便排水,并保证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行道材料:人行道的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和防滑性,同时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车道设计车道是街道上供车辆通行的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交通的流畅与安全。
下面是一些车道设计的要点:1. 宽度:车道的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车速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
2. 路缘石:车道的两侧应设有路缘石,以限制车辆的行驶范围,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3. 车道标线:车道标线的设置有助于车辆的有序行驶,包括实线、虚线、转向箭头等。
三、路灯与照明设计良好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还能为街道增添一份美感。
以下是一些路灯与照明设计的要点:1. 光源选择:选择适合的光源,如LED灯等,可以提高照明效果并节省能源。
2. 光照均匀性:路灯的设置应保证路面的照明均匀,避免出现明暗差异过大的情况。
3. 照明角度:路灯的照明角度要适中,既要照亮道路,又要避免对驾驶员眩目。
四、交通标识设计交通标识是引导和警示驾驶员及行人的重要手段,合理的交通标识设计能提高交通系统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标识清晰可见:交通标识的文字、图案要清晰可见,且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2. 位置合理:标识应该设置在驾驶员和行人容易看到的位置,以便提前做出相应的反应。
3. 标识符合规范:交通标识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指的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影响力的空间元素,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要素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城市功能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1.公园景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绿色植被的规划和布置,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可以设置湖泊、喷泉等水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艺术感。
2.广场空间: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交汇点和社交活动场所。
广场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人流量的流动和集聚,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
广场中可以设置座椅、休息区、喷泉和艺术装置等,使人们能够休息、交流和欣赏景观。
此外,广场的地面材质也要选择适合行人行走的材料,如石板或花岗岩等,以提供良好的行走体验。
3.街道景观:街道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通道,也是人们出行和活动的场所。
街道景观设计要注重人行道的宽度和安全性,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行走条件。
此外,街头建筑的外观和店铺的布局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商业立面,打造出独特的街道景观。
4.建筑景观:城市中的建筑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建筑景观设计要注重建筑的比例、形态和材质的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物的立面装饰和照明设计也能够提升建筑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夜间效果。
5.水域景观:城市中的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运河等水体。
水域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保护水质和水环境,通过绿化、水生植物和人工景观等手法,打造出优美的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还可以与周围的建筑和公园景观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总之,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适老化城市街道更新设计研究——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

适老化城市街道更新设计研究——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Age-friendly Urban Street Renewal Design: A Case Study of Sheffield, United Kingdom张宇晨 | Zhang Yuchen 连海涛 | Lian Haitao1 背景与研究现状随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适老化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2],受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与生育率下降影响[3],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全球普遍趋势。
2018年英国谢菲尔德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1%,而到2043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至18.7%[4]。
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发展带来风险与负担[5],规划师亟需采取措施让城市对老年人更友好,从而提升城市活力,形成良性循环[6]。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2-06 收稿日期 2023-06-01摘 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部分城市街道原有设计已滞后于老龄社会发展趋势,老年人步行安全与舒适性难以得到保障,适老化城市街道设计亟需优化完善,使老年人能够平等、独立、安全、舒适地使用城市街道空间。
该文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从人口老龄化角度分析城市街道空间,通过构建适老化街道设计要素评价体系,并采用政策文献回顾与实地调研采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安全性与舒适性层面对部分街道空间设计展开研究,提出符合谢菲尔德实际的适老化街道更新设计导则,以期为我国适老化城市街道更新设计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适老化 街道空间 城市更新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original design of some urban streets has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ging society, making it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walking safety and comfort of the elderly.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age-friendly urban street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use the urban street space equally, independently, safely and comfortably. Taking Sheffield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 the urban street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aging. By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age-friendly street design elements, and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policy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treet space design in the level of safety and comfort, and put forward the updated design guidelines of age friendly street that conform to the reality of Sheffield,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renewal design of age friendly streets in China.Keywords Population aging, Age-friendly, Street space, Urban renewal适老化街道设计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安全性与舒适性两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
摘 要:通过对城市快速成长时期街道空间受到破坏的反思,提出了城市设计中保护和发展
城市街道空间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街道空间,生活模式,理想街道
前言
人由道而行, 地由道而成。城市街道是城市构成的基本骨架, 是形成城市意象的主要因
素。城市街道空间不仅是作为交通之道, 更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随时间之推移而不断地变化
与发展, 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空间艺术美的沧桑历程, 展示着社会的兴
衰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城市街道更新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进人类生存空间的质量, 相对城市
设计而言较偏重于空间艺术以及人的知觉心理。
一、对当前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反思
1.1建筑形式上的迷茫,破坏了街道连续性
在建筑形式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犹如时装一样在一个阶段内流行一种风格、一种材料
或一种色调,而且流行的间隔过短。相对于城市的发展,它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理性。再加上
我国开发建设的周期性特点,使本来连续的街道变得支离破碎。仔细分析个中原因,首先是管
理体制的弊端,其次是由于建筑师自身对城市缺乏认识,对城市的文化、空间、历史没有深入
的了解。另外经济的过快增长,大量的建设规模也很难让大家心平气和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1.2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老城区中,改变了人们对原有城市空间的感受;另一方
面是在新城区中,又常常使人们感到这里仿佛是在另一个城市中。凯文·林奇曾说:“城市如
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它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
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而道路在城市空间中是人们感知城市空间的绝对主导元素,这里包
括道路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及其它开放空间,道路的立面特征,植物的配置,等
等。”所以应该使街道——城市的骨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包括规模尺度,空间感
受。另外还应该尊重城市中各个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合理的功能,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代
表了一种平衡。另一方面,新区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周边扩张的区域,它的道路系统,街道空间
常常与城市主体缺乏联系,没有连续性,而且功能过于单一,缺乏城市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
有在另外一个城市中的感觉。
1.3城市中出现了封闭的“庄园”,割裂了城市的街道空间
近期的房地产热,造就了一大批“花园”、“广场”这种封闭的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像一
个个“庄园”,而且大大小小。这些“庄园”都有围栏或建筑与城市分隔,追求一种所谓的安
全感,一种等级感,而庄园内都有所谓内向的花园——种微型的城市街道或城市绿化,但它仅
仅归“庄园”里的人享有。到处是城中城,人们一方面在拒绝别人,但同时也封闭了自己。城
市中将缺乏交流,缺乏流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也产生了人与人之
间交流与信任的障碍,住宅的商品化加速了这种分离的趋势。另外由于人们对城市中空间品
质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公共空间过于缺乏,新建的小区往往有较好的绿化,较好的休闲用地,
而忽略了老的居住区也需要环境改造。
1.4对人的不尊重,导致城市局部尺度失调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机械奇迹的世界,机械的发明不断扩大了日常活动的范围,同样也
扩大了对于世界的认识,但人对环境的理解力由于受其视觉能力这种生理上的特点限制,却
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城市的尺度必须要基于人的视觉能力,如果偏离了它,那就不是人的城
市。如某些商业步行街原来是一条充满活力的富有人情味的商行街,而且在城市中有一定的
历史渊源,由一些二层高的商业建筑组成,有多种多样的商业设施,但由于新建的建筑过于追
求容积率,使这条街的尺度失调,由于大量的高层建筑出现,使街道的连续感、亲切感消失了,
人们在商业街上几乎见不到阳光,而且饱受高层建筑旋风的干扰,大尺度的建筑隔断了人与
人的联系,进而影响了商业行为,导致了萧条。
二、对理想的城市街道空间的探讨
2.1历史文脉在发展中的延续
16 世纪的新城市设计师的雄心是有分寸的,得体的,正是这种分寸的掌握,把传统模式
与新样式的优点都发挥了出来,这些新城市设计师并没有企图将自己的新形式与中世纪的旧
形式硬要协调在一起,所以不致于弄巧成拙,但是由于仍然有这么多的老建筑留存在城市中,
而新的建筑又带来了一种新的丰富形式,其所组合形式的街景,往往比后期巴洛克风格的统
一单调显得更有趣。
2.2 城市设计的人性化
城市设计在激进的城市化时代,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城
市设计实践中,常常局限于建筑物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这种作法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城市设计从建筑转向城市空间的公共领域及其舒适、安全和场所意义等方面。设计师不仅应
该认识到城市文化、城市传统空间的重要性,也应该认识到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性,不能仅仅
关注保护,应该说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集中性而带来的信息、文化、工作、交通等多方面流
动的方便,所以在关注城市历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市民的生活。
三、结论和建议
3.1城市化应该把握一定的范围和保持一定的速度
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 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
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着历史意义的场所, 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 恰恰与
隐藏在市民心中的、驾驶行为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吻合, 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
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城市化过大的范围或过快的速度,其后果都会是灾难性
的。城市的成长实际也是一种生命,它应该成长,但健康的成长更为重要,所以城市的发展应
适度,质量更应胜于速度。
3.2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为了使城市的传统街区充满活力,就不能拒绝发展,拒绝新的事物。解决矛盾不是简单的
摧毁过去,城市的传统空间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空间感受这种所谓城市意象的东西,它还有
更深层次的内涵,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的社会关系,这些深层次内涵的改变对人的影
响是相当长远的,而另一方面其形成过程也是相当久远的,所以应该尊重它,认识它,然后再
从中找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还应充分地了解当前市民的生活和发展方向,这样
才能发展它、完善它。世界上没有绝对完善的事物,城市的传统街区也一样,但我们不能从零
开始,而是要基于过去这个基础。
3.3传统街区改造应该坚持以步行者为中心的观点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人口众多,以及老年化趋势严重的现实,尤其是传统街区这一
问题更严重,同时应该看到盲目地扩宽道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在中国应适度发展私家车,更
应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的管理。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
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 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在城市设计中,应充分保护老年人,步行
者这些群体,创造一些安全的、步行化的公共空间;同时对在传统街区中引入快速道或大尺
度的道路系统应十分地慎重。
3.4不同区位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发展
现在有很多人都留恋过去自然的、亲切的生活方式,其实他们真正留恋的是过去的传统
城市空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生活、工作、交往的模式。今天快速的城市成长不仅改变了城
市面貌和环境,也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城市改变人们,而不
是城市为了我们而改变。但城市的发展是为了市民更好地生活,它应该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
题,适应新的生活,只有这样城市才能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四、结语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
能,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 能否为人们的各项
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 这与街道的空间尺度设计密切相关。人是街道空间的主体, 因此
街道空间的尺度应以人为本,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 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
时, 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精神需求, 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空间。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Kevin Lynch) ,黄富厢等译1 总体设计[M]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
[2]凯文·林奇(Kevin Lynch) ,方益萍,何晓军译1 城市意象[M]1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
[3]刘仁义, 左光之. 21 世纪城市绿色街道空间形态设计初探[J]. 安徽建筑,2002,(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