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2型糖尿病指南全文

WHO 1999(mmol/L)
FBG
2hPBG
<6.1
< 7.8
6.1~<7.0
<7.8
<7.0
7.8~<11.1
≥7.0
≥11.1
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 (200 mg/dl)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的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
起病迅速 明显体重减轻
体型消瘦
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 低
出现免疫标记(谷氨酸脱羧
酶(GAD)抗体,胰岛细胞抗 体(ICA),胰岛抗原(IA2)抗体
不能依据血糖水平或酮症区分1型还是2型糖尿病 年轻糖尿病患者对1型、 2型和成人迟发性自身免 疫性糖尿病(LADA)的鉴别尤为困难 血清C肽和GAD抗体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不确定时,先做一个临时性分类以指导治疗, 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再重新评估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 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 或苯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均应行 OGTT 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 2小 时血糖 OGTT 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1994 年 25 岁以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糖尿病患者,新诊 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美国的48%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ppt模板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代谢综合征
•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其基础障碍
•包括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
•基因背景的异质性→表型表达不一致
•1999年WHO的工作定义建议
•
IGT 或 DM 和 IR
•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成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和)HDL-C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方法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 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人群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迅速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从1980年的1.64亿增加到2019年的4.62亿。
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将继续增加。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引起的高血糖症。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被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年轻人,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或损失,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人,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和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造成的。
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据WHO的数据,尽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但此地区定义为糖尿病高流行地区。
在亚洲,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1.16亿人患有糖尿病。
此外,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也是高糖尿病负担的国家。
在欧洲地区,东欧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北美洲,美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大约有3,470万人患有糖尿病。
在南美洲,巴西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1,590万人患有糖尿病。
非洲是糖尿病负担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据估计,该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虽然糖尿病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人口众多,糖尿病的总病例数量仍然很高。
例如,尼日利亚是非洲患病率最高的国家,约有650万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WHO的数据,6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患有糖尿病。
此外,妇女患病率居高不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有2.14亿的妇女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等。
这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糖尿病的患病率如此高。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 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
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结词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包括地区差异、年龄分布 、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等。
详细描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 平、城市化程度、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都是影响糖尿 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年龄分布上,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 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性别差异 方面,女性在妊娠期和更年期由于激素变化,糖尿病的 患病风险增加。城乡差异方面,城市居民由于生活节奏 快、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因素,糖尿病的患病 率高于农村居民。
02
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但也可在成年后发病。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 域差异,通常在北欧、北美等 地区较高,而在亚洲、非洲等 地区较低。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季节、气候、 环境因素等有关,例如冬季发 病率较高。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关 键。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孕妇,胰岛素是 常用的药物选择。
饮食调整和适当的运动是控制妊娠期 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提高公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也 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05
THANKS
感谢观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状。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可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家族遗传有关。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我国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糖尿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逐年增高。
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随年龄上升而增高的趋势。
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血压、年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都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结论: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标签: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1999年WHO新的分型方案将糖尿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1],即Ⅰ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其中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Ⅰ型糖尿病约占10%[2],其他类型糖尿病更少。
1 流行现状1.1 患病率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是不同的[3]。
根据1985年WHO推荐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移民和少数民族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都较高,而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贫民地区患病率最低。
我国分别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及2002年组织过4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横断面调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78-1979年全国14省市40万人口的糖尿病调查[4],患病率为1.21%;1994年全国19省市25万人口糖尿病普查[5],患病率为2.28%;1996年全国11省市4万人群(20-74岁)糖尿病抽样调查,患病率为3.62%[6]。
1990年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在1%-5%。
从上述几次全国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 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 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糖尿病的分型(WHO,1999)
1. 1型糖尿病
1.1免疫介导 1.2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3.1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3.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3胰腺外分泌疾病 3.4内分泌疾病 3.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3.6感染所致 3.7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4.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 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 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 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 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 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为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 (增加母、 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性。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或餐前血糖<5.6mmol/L(100 mg/dL),餐后 2小时血糖≤6.7 mmol/L(120 mg/d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 下。 妊娠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者可在分娩后停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除外), 多数患者不需要口服降糖药。分娩后血糖正常者应在产后 6周行75 克葡萄糖OGTT,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并进行终身随访。 合并高血压:严格控制血压。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 剂(ACEI)、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 剂。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阻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疾病。
因此,研究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统计,全球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4.62亿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6.95亿人。
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由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众多,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最多。
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而非洲大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该地区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证明,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展。
以下是目前公认的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久坐、不运动、高盐饮食、大量摄取糖分、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很多人认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疾病,确实,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发病率有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Ⅱ型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出现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不如年轻人那样适应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4. 肥胖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摄取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从而产生糖尿病。
5. 血压高血压也是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压的升高会增加肾脏、血管和其他器官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6. 胆固醇高胆固醇也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胆固醇的升高可能会导致身体内部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结论总体而言,全球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胰岛素抵抗: 遗传性的与获得性的影响
遗传性
少见突变 胰岛素受体 葡萄糖转运子 信号蛋白 常见形式 大量未经确认的
获得性
较少运动 饮食过量 老龄化 用药 高血糖 FFA升高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实践中判定胰岛素抵抗较困难 机体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因素
14
12
8.8
10
7.5
7.7
Mean HbA1c (%)
8
6
6.5%
4
2
0
HbA1c 6.5%的比例
2003 n= 2673
72%
2001 2243 74%
1998 1869 92%
平均空腹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亚洲共识 (2002)
14
9.1
8.7
12
7.9
10
Mean FPG (mmol/L)
2型糖尿病易感性基因位点
2型糖尿病1–染色体2q 在墨西哥美洲人中,受累兄弟姐妹对方法 (从170个亲系中有 330个受累兄弟姐妹对)
Nature Genetics 1996; 13:161-166
2型糖尿病2–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研究以上因素之间的关系
提供评定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方法 方法 参与研究的糖尿病中心:1998年27家,2001年49家,2003年30家 三次调查的内容相仿,1998年和2003年调查在专科中心进行,而
2001年调查是在初级医疗机构进行(患者主要由全科医师治疗) 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在该中心注册治疗糖尿病12个月以上的患者
IGT
未诊断的糖尿病 2型糖尿病
30
45
环境因素
• 后天获得性的肥胖 • 久坐的生活方式 • 吸烟 • 外源性的毒素
60
年龄
诊断
30-50%的患者在 诊断时已出现晚期糖 尿病并发症
遗传因素
60%的患者有家族史 患者的1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普通人 群的3-4倍 单卵双生子发病一致性高达90%
遗传学研究方法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人群
方法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InterAsia研究 (亚洲心血管疾病国际协作研究)
2000年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对35~74岁成年人分层抽样 采集15,540例样本的空腹血糖,记录糖尿病病史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5.5%,总患病人数2千6百壹拾万 其中未得到诊断的比例高达75.9% 患病率北方(7.4%)高于南方(5.4%),城市(7.8%)高于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基因 (15%)
候选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及GLUT-4的数量减少或活
性降低导致肝胰岛素抵抗,及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编码胰岛素受体α亚基和β亚基的基
因都位于染色体的19p,现已鉴定了近40种突变,造 成不同部位的受体或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分类
2型 糖尿病
抵抗胰岛素 胰岛素缺陷 肥胖
2型糖尿病 的单基因亚组
宫内生长迟缓
胰岛素抵抗 肥胖
胰岛素缺陷 宫内生长迟缓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的控制目标与现实的控制状况 仍有较大的差距
急需新的策略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需要足够的筛查和治疗手段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
中国糖尿病控制状态 ( DCDCP: 1997及2001)
1997年:3965名中国糖尿病患者于26个糖尿病中心参加 本研究
2001年:2419名中国糖尿病患者于49个糖尿病中心参加 本研究
3. 尽管最近的调查显示血糖控制有所改善 ( 8.8% - 7.5% ;9.1 – 7.9mmol/L),但是总体上 >72%患者的血糖、至少40%患者的血 脂、81%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推荐的控制标准
4. 专科医师治疗的患者比(1998 [57%] & 2003 [55%])比全科医师治 疗的患者 (31%) 检测HbA1c (过去12个月)更频繁
2型糖尿病 的寡/多基因亚组
2型糖尿病基因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疾病异质性
1) 基因 (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 2) 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复杂的病理生理 较晚的发病 引起患者较早的死亡 诊断较为困难
发现糖尿病易感性基因的展望
根据已知的遗传病因,对疾病的亚型进行诊断分类 临床前期的危险因素评估,对疾病进行初级预防 研究各种遗传因素是如何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或安全 性 开发新药,使其有更好的疗效及更少的副作用 基因治疗
50
1998年调查人群: 没有截肢、血管手术和终末期肾病
40
30
28
23
20 18
37 32 31
36
29
31
11
10
8 5
0 背景期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脑卒中
神经病变
肾功能
分类
血清肌酐
> 2 mg/dL
微量白蛋白尿
20 - 300 mg/L (both inclusive)
蛋白尿
30 mg/dL
靶组织对胰岛素反应的敏感程度(IR) 胰岛素产生的量(细胞功能) 测定葡萄糖代谢能力的方法须彻底排除胰岛素缺乏的 影响,才能较真实、准确地评估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流行情况(中国)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980年
1994年
1996年
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IGT约3-4千万 这其中,超过95%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
患病率(%)
中国糖尿病三次全国性调查
时间 1980 1994 1996
基因连锁性研究的方法
大样本家族 受累的兄弟姐妹 定量的特性
候选基因的方法 各种RNA/蛋白质的表达 动物模型
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的总长度
-在单倍体基因组中有3x109碱基 对(自然状态下)
-3.000cM(基因)* -1cM1Mb
* 在基因图谱上,显示1%重组的两个位置被定义为相距1centimorgan (cM)
95.1%
糖尿病类型(2001) 3%
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DCP, China 1997and 2001
血糖控制情况
50
HbA1c
40
30
25.9
29.5
20
10
0 <6.5%
6.5-7.5%
44.6
70
60
FBG
50
40
30
农村(5.1%) 以空腹血糖6.1–6.9mmol/l诊断IFG患病率7.3%
Diabetologia. 2003, 46:1190-1198
平均HbA1c
当地HbA1c (既往 12月中): 57% (1998), 31% (2001), 55% (2003)
血糖控制目标亚洲共识 (2002)
2001 2245
22
1998 2414
Proportion of Patients (%)
并发症发生率
2315CBN810326987ghae09itrunRae183rarboearptcainatlotShpytarothkye 2003: 在过去12个月中,有65%和 31%的患者进行了眼底和足部检查 2001: 过去12个月中,有54%和36%的患者进行了眼底和足部检查 其他并发症报告率 6%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在IDF所属国家中 2000年患病率的分布
I.D.F. : 国际糖尿病联盟
Diabetes, Atlas 2000
糖尿病流行情况(全球)
3 2.5
2 1.5
1 0.5
0 1994年 1997年 2000年 2010年 2025年
患者人数(亿)
WHO 2001
Diabetes Care Data Collection Project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口统计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尿病类型(1997) 4.6%
环境因素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 至少1/3的患者(32-47%)存在生活治疗问题,特别是担心糖尿病的恶 化(47%)和感觉不能做想做的事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