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糖尿病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药物治疗的进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抵抗剂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新一代的胰岛素类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快速作用胰岛素类(如里纳普酮)、长效作用胰岛素类(如格列喹酮)、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的用药。

二、干细胞治疗的进展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具有一定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

近年来,糖尿病干细胞治疗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胰岛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虽然干细胞治疗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科学家们相信,这项技术有望最终成为治愈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生物制剂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安全性,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糖尿病方面,生物制剂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例如,TNF-α抑制剂、IL-1β抑制剂等。

目前,这些生物制剂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不仅有效缓解了糖尿病的发作,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四、营养治疗的进展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控制血脂等多个方面,而营养治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患者完成这些目标。

目前,营养治疗已经比较成熟,例如,低糖、低盐、低脂等饮食控制方案,以及适量运动、戒烟等措施都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营养治疗等都是当前研究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20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降糖药物。

胰岛素注射则是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疫苗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看到了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糖尿病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疫苗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除了疫苗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新药相继上市,其中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

在临床应用评价方面,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能是首选,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胰岛素注射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会越来越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从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到最新的创新疗法,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知识。

我们将首先回顾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疾病机制,以便为后续的药物研究进展提供背景。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优缺点。

这些药物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我们还将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治疗策略,如细胞疗法、基因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

本文还将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糖尿病治疗药物分类糖尿病治疗药物按照其主要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这些类别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2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并转化为能量。

常见的胰岛素类型包括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多种。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血糖,如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等。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模拟肠促胰素GLP-1的作用来降低血糖。

它们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通常以注射形式使用,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等。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1.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增长。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每年都会发布糖尿病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

本文将概述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2. 糖尿病诊断与分类2.1 糖尿病诊断标准ADA2024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具体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餐后血糖:≥11.1 mmol/L(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6.5%2.2 糖尿病分类ADA2024指南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1型和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

3. 药物治疗3.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的唯一治疗药物,而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适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ADA2024指南推荐使用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3.2 口服降糖药ADA2024指南将口服降糖药分为六大类:磺脲类、非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和GLP-1受体激动剂。

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3.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降低血糖并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ADA2024指南推荐将SGLT2抑制剂作为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3.4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指南推荐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促泌剂,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 生活方式干预ADA2024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运动、减重和戒烟等。

指南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01
继发失效:有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效果良好,但经过数月或数年疗效减弱或消失 ,称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01
格列本脲
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减少肝糖输出
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 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肝、肾功能不全
妊 娠 糖 尿 病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难以分型且消瘦者
需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腺垂体激素治疗的疾病
并发症和副作用
01
局部反应
02
全身反应
03
素抗药性
04
低血糖
05
过敏反应
06
胰岛素性水肿
07
屈光失常
08
注射部位红肿皮下硬结
09
皮下脂肪萎缩
10
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6
1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Diabetes Res 1990; 13:1–11. 2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3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J Hypertens 1993; 11:309–317. 4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5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6Gray RP & Yudkin J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2nd Edition, 1997. Blackwell Sciences. 7King’s Fund. Counting the cost. The real impact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London: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 1996. 8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不断上升的患病率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并发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来维持血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治疗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下面将介绍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 药物治疗的进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一方面,新的口服药物已经问世。

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以及SGLT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优点之一是,对体重增加的影响比较小或者根本没有。

另一方面,新型胰岛素也已经开发出来,例如新型长效胰岛素,可以在24小时内释放出胰岛素,控制血糖更加方便。

2. 精准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是一种治疗个体化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精准医学的发展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目前,利用基因组学技术为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可能。

例如,针对遗传性的糖尿病,已经有了相应的基因治疗方案,可以延缓或者避免疾病发展。

3. 胰岛移植的前景胰岛移植是指将健康的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代替糖尿病患者的不健康的胰岛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随着胰岛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方法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例如,胰岛细胞包裹在膜中,可以直接注入肝脏或其他部位。

由于胰岛细胞在膜中可以得到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移植后的存活率较高。

此外,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在研究胰岛细胞的培育和大规模制备,这有望在未来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总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

从新型药物的研究到精准治疗的推广,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中各处于不同的阶段,相信在未来更多的技术和方法将会被应用。

糖尿病治疗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糖尿病治疗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糖尿病治疗的进展与未来展望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这篇文章将讨论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展望。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

然而,这些方法不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且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胰岛细胞移植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望突破。

胰岛细胞移植是一种将健康的胰岛细胞注入糖尿病患者体内,以代替受损的胰岛细胞的疗法。

这种方法可以恢复患者胰岛细胞的功能,使其能够自主产生胰岛素以调节血糖水平。

然而,目前的挑战在于如何解决胰岛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以及如何确保移植的胰岛细胞能够长期存活。

基因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

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一种能够修复或替换受损基因的方法,以治愈糖尿病。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将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促泌因子1基因(GIP)注入糖尿病小鼠的胰腺中,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恢复其对胰岛素的产生。

虽然这些研究结果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它们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人工胰腺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工胰腺是一种基于高级技术的设备,可以监测血糖水平并自动释放所需的胰岛素,以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

这种技术利用了连续葡萄糖检测器、胰岛素泵和控制算法等先进技术,能够模拟人体正常胰腺的功能。

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胰腺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然而,人工胰腺仍面临许多技术和安全性挑战,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仍然是必需的。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疾病。

例如,近年来,糖尿病疫苗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糖尿病疫苗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和化学制剂
相关疾病 胰岛素受体异常 遗传性综合症 其他
例如: 胰腺切除术,血色素沉着,胰腺囊性
纤维化,慢性胰腺炎肢端肥大症,胰 高血糖素瘤
某些抗高血压药,噻嗪类利尿剂,糖 皮质激素,含雌激素药物,神经激动 剂,儿茶酚胺,戊烷脒
例如: 黑棘皮病 高脂血症,肌营养不良,亨廷顿舞蹈病 营养不良
糖尿病分类
胰岛素
糖尿病
需胰岛素 需要胰岛素
控制血糖
生存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 特发性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减少
其他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
*在少数情况下,这类型患者(如Vacor中毒,妊娠时1型糖尿病)可能需要胰岛素存活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1999)
诊断标准(WHO1999年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 (200mg/dl) 或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基因变异
胰岛素受体 (靶细胞)
GLUT2,4 (肝、脂肪、肌肉)
IRSS等 (受体后信号转导)
胰岛素抵 抗 高血糖
β细胞代偿性增
干预

NGT IGT β细胞功能衰
环境因素 (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
等)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与分泌缺陷
胰岛素 敏感性
30% 50% 70% 100%
胰岛素 分泌
妊娠DM
在妊娠期间出现或 第一次被诊断的DM
和IGT
如何判定糖尿病的类型
西太区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1999年
1型糖尿病 或 2型糖尿病
Yes
1型糖尿病
No
2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30岁 发病急 中到重的症状 明显的体重下降 瘦
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C-#43;) IA-2(+)]
>7.5 >140/90
M27 F26 6.0 <0.9 2.2 >4.0
这些数据来自欧洲,体重指数和血脂应在各自国家人群的正常值范围内
2型糖尿病治疗的进展
血糖目标控制进一步改进
个体化达标. 老年人的特殊性
HbA1c < 6.5 %, < 7.5 % 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多重危险因素控制的意义 强调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征
TNF-a:
由脂肪细胞分泌,与其膜受体(55K)作用 丝氨酸磷酸化IRS-1,反过来抑制INSR、 TK活性,与INS作用相反,诱发IR:
脂肪细胞分化
INS刺激葡萄糖转运
GLUT-4和PPAR表达
PC-1是II级膜糖蛋白,降低INS-R-TK活 性及INS敏感性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临床意义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等待释放)
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IRS-1的发现、分离、鉴定为胰岛素作用机制受体后过程 的重大突破
IRS-1被称为 " 船坞蛋白 " (Docking protein)其中有20~22
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 这些位点可为细胞内含SH2区段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IRS-1被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后,有8个以上的酪氨 酸被磷酸化,这些酪氨酸都处在下面的基序中:YMXM (Y酪氨酸,M甲硫氨酸,X任何氨基酸,) 两个M的存在有 利于Y被胰岛素受体磷酸化
50% 70% -100%
150% 100%
2型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血糖代谢 受损
正常糖代谢
大血管病变
50% 40% 10%
2型糖尿病的发生(经瑞典S. Karger AG和Basel的同意,引自Groop L.C 的文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文章出处:Leslie RDG等,于1997年 编著的《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一书的第22章,131~156页。)
胰岛素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胰岛素生物学效应通过信号转导而实现 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胰岛素受体 (IR) 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 含SH2区段蛋白质的连接 级联反应 生物学效应
可大致
胰岛素的信号传递途径
PI-3’-激酶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 MAPK途径(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GPI-PLC 途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 脂酶C )
磺脲类药物
瑞格列奈 (36 kD)
那格列奈
Kir 6.2
去极化
磺脲类药物受体
磺脲类药物受体
ATP 格列美脲(65 kD)
格列本脲(140 kD)
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低血糖主要通过四 个机制:
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 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降低脂肪和葡萄 糖的氧化 增加小肠葡萄糖转换 越来越多的研究还证实,二甲双胍能减少肝糖分解 和糖酵解,减少肝脏胰岛素抵抗
>88cm(女性)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 of NIH published clinical guidelines on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 1998
治疗程序
肥胖和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饮食 运动 体重控制
失败 加双胍类、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失败 合用或加用磺脲类、苯丙氨酸衍生物
失败 加用或改用胰岛素
治疗程序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饮食 运动 体重控制
失败
加双胍类、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或苯丙氨酸衍生物
失败
对对于于有有代代谢谢综综合合征征的的患患者 应者该应尽该早尽使早用使双用胍双类胍/格类列/ 酮格类列酮类
空腹: 非空腹:
良好
4.4 - 6.1 4.4 - 8.0
<6.5 <130/80
M<25 F<24 <4.5 >1.1 <1.5 <2.50
一般
7.0 10.0 6.5-7.5 >130/80<140/90 M<27 F<26 4.5 1.1-0.9 <2.2 2.5-4.0
不良
>7.0 >10.0
2 型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北京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洪梅
糖尿病分类
临床分型
1型DM
2型DM
特点
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 特发性 发病快——酮症、酸中毒起病 发病慢——缓慢进展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出现或
第一次被诊断的糖尿病

IGT
其他类型糖尿病
继发于: 胰腺疾病 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合理治疗方法
100
OGTT时平均 80
胰岛素水平 60
(mU/l)
40
20 空腹血糖 (mg/dl) 0
80
120
160
200
病人教育
饮食控制
锻炼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磺脲类
胰岛素
Matthaei S, et al. Endocr Rev 21:585,2000
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
非药物措施不能控 制
60
40
20
0
-12 -10 -8 -6 -4 -2
0
2
4 诊断后6 年数
Adapted from UKPDS 16: Diabetes 1995: 44:1249-1258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β细胞的衰竭”
正常
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mmol/L)
胰岛素:葡萄糖比率
胰岛素缺乏
2 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胞浆内含SH2区段的蛋白质
SH2约含100个氨基酸,其序列与可引发肉瘤(sarcoma)的病 毒癌基因的特定区段呈同源性( homology ),SH即为上述二 词的缩写 SH2以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与IRS-1上磷酸化酪氨酸相结合 含SH2的蛋白与IRS-1相结合具有以下意义 如其为酶,则被激活,例如PI-3K 如SH2蛋白不是酶,则起一种适配蛋白(Adaptor protein)的 作用,与另一信号蛋白相互作用后可将信号传递下去
血浆 葡萄糖 水平
126 mg/dL
相应的 细胞 功能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患糖尿病的年数
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
2型糖尿病合理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
胰岛素促泌剂:SU及苯甲酸类衍生物(瑞格列奈) 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那格列奈(唐力) 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肝糖输出的药物:二甲双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口服胰岛素 糖异生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拮抗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其他
2. 清晨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 ≥7.0mmol/L(126mg/dl) 或
3. 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或
2型糖尿病致病机理之一
胰岛素(效应)抵抗
肌、脂组织摄取利用糖障碍 肝摄取糖减弱,抑制肝输出糖减弱 胰岛素过多对其他组织、代谢的不利影响 存在,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因 病因:遗传因素 后天因素:代谢障碍、激素紊乱、药物、 应激等
副作用: Troglitazone肝损害 体重增加,水肿,贫血
优点:不产生低血糖 可与各类抗糖尿病药合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 减轻胰岛素抵抗,降糖同时血脂、血压可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 单独和/或联合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