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函数(返回单元格是第几列)

COLUMN函数(返回单元格是第几列)
COLUMN函数(返回单元格是第几列)

简单的说:

COLUMN():表示该单元格所在第几列。

COLUMNS():表示连续的几列单元格或范围中共计包含了多少列。

column 翻译:n.纵队,列; 圆柱; 专栏;

COLUMN()表示本列的序号,例如:这个公式在D列,则COLUMN()=4.

"A"&COLUMN(),&是连接符号把前后两个连接成一个字符,结果就是:A4 INDIRECT是引用,括号内的部分就是引用地址。

=INDIRECT("A"&COLUMN()) 就是显示A4这个单元格里的内容,相当于这个公式=A4

EXCEL中一共有两个关于列的函数,一个是COLUMN()另一个是COLUMNS()

1:COLUMN():的功能是查看所选择的某一个单元格所在第几列,即它是第几列。

例如:COLUMN(D3):是查看第3行D列这个单元格所在第几列,因此结果是4.

注意:COLUMN()函数括号里的内容只能是一个单元格的名称。

2:COLUMNS():的功能是查看所选择的某一个连续范围内的一系列单元格的列总数,即这个连续范围内一共有多少列。

例如:COLUMNS(D3:H8):是查看从第3行D列这个单元格起,一直连续选择到第8行H列这个单元格结束,在这个连续范围内一共包含多少列。因此结果是4.

注意:COLUMNS()函数括号里面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格名称,也可以是一系列连续单元格,一定要注意:连续的单元格,不能间断。

语法:

COLUMN(reference) reference:参考;参考书;提及,涉及;证明人,介绍人 v. 引用;参照

reference:你所想要知道的单元格或是单元格区域。(知道这个格在第几列或是包含几列)

1:如果括号内不输入内容,则默认是当前所在单元格。

2:COLUMNS()括号内不能引用多个区域,只能引用一个连续的区域。

图例:

COLUMN(D1:F1) 函数什么意思?

返回D列到F列的列序数。结果是一个数组:{4,5,6}

如果公式录入到单元格中,由于单元格只能显示一个值,无法显示数组的所有值,所以结果是数组中的第一个值4.

19.1.1《变量与函数》反思

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函数的入门课,必须让学生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数学研究方法的化繁为简,知道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函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两个变量”、“唯一确定”、“与其对应”;函数的要点是:1 有两个变量,2 一个变量的值随另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而变化,3 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另一个变量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函数的实质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函数的意义是:用运动变化的观念观察事物。与学习进行仔细的研究,有助于函数意义的理解,但是,不可能在一课的学时内真正理解函数的意义,继续布置作业:每个同学列举出几个反映函数关系的实例,培育学生用函数的观念看待现实世界,最后,我还说明了,函数的学习,是我们数学认识的第二个飞跃,代数式的学习,是数学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具体的数、孤立的数到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函数的学习,是由静止的不变的数到运动变化的数。 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应突出“变化”的思想和“对应”的思想。从概念的起源来看,函数是随着数学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出现的,他刻画了客观世界事物间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因此,变化是函数概念产生的源头,是制约概念学习的关节点,同时也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典型实例,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比较、反复分析每个具体问题的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把静止的表达式看动态的变化过程,让他们从原来的常量、代数式、方程式和算式的静态的关系中,逐步过渡到变量、函数这些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动态的关系上,使学生的认识实现 为了快速明了的引出课题,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变化的实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的引例较为丰富,但有些内容学生解决较为困难,于是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提问方式:1.教师问,学生答; 2.学生自主回答; 3.学生合作交流回答。为了较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处理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个变化活动中反映的是哪个量随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提出一个量确定时另一个量是否唯一确定的问题,在得出变量和常量概念的同时渗透函数的概念.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意义,由“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始终不变的?”一系列问题,在借助生活实例回答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函数的概念是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学生初步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我设置了以下二个问题:1.在前面研究的每个问题中,都出现了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在二个变量中,一个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每取一个值,另一个量有多少个值与它对应?来理解具体实例中二个变量的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唯一对应”关系,借助函数图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二个变量之间特殊对应关系-----唯一对应。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及时给出函数的定义。再从抽象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辨析函数的能力,我准备了一道思考题,Y2=X中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

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顺序统计方法(2019)

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顺序统计方法 设有限长度离散随机变量序列12,,...,n x x x ,对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新的随机序列12,,...,n y y y ,满足:12...n y y y ≤≤≤;假设12,,...,n x x x 是独立同分布的连续取值型随机变量,每个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及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别为(),()F x f x 。 (1)求(1)k y k n ≤≤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k y f y 解:k y 在y 处无穷小邻域取值的概率()k y f y dy 可以等效为这样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之 和:12,,...,n x x x 这n 个随机变量中有任意一个在y 处无穷小邻域取值,而剩余的n -1个随机变量中有任意k -1个的取值小于等于y ,对应的另外n -k 个变量的取值大于等于y 事件的个数(变量的组合数)为111n n k -???? ???-???? ,每个事件的概率为1[()]()[1()]k n k f y dy F y F y ---,则 11()()()[1()]11k k n k y n n f y dy f y dyF y F y k ---????=- ???-???? => 1!()()[1()]() (1)(1)!()! k k n k y n f y F y F y f y k n k n k --= -≤≤-- (2)求随机变量,(1)k l y y k l n ≤<≤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k l y y f u v 解:(,) ()k l y y k l <在平面上的点(,) ()u v v u ≥处无穷小邻域取值的概率

!函数返回值

函数返回值 int Count() { int i,j; i=100; j=200; return i+j; } 测试函数: void Test() { int k=Count(); printf("\n k[%d]\n"); } C/C++的函数返回值一般是放在寄存器eax里的,而不是在栈里。 你的这一句int k = Count()的汇编语句就是这样: mov [esp - 4], eax //eax里是300,esp - 4是局部变量k的位置 你可以在vc里做个实验: int add(int a, int b) { __asm { mov eax,a // 把参数1存入eax add eax,b // eax += 参数2, 结果在eax里 } } int main() { printf("%d\n", add(3, 4)); return 0; } 楼主需要了解下寄存器这一概念,我就不把C/C++函数的汇编代码给发出来了。 还有在汇编层面来看,函数的返回值根本就没有定论,函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返回。保存返回值在eax里只是C/C++的一个约定而已。

返回值可以放在栈里,但你在C的语言层面上可能做不到,其实随着函数的结束,mov esp, ebp这条指令过后,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就报废了。如果你之后没改变过栈的内容,你可以用栈来存返回值,但比起用寄存器来存储,存储和读取要慢的多。 自己突发奇想在vc下试了下用栈“返回”值,写了段代码: #include void __declspec(naked) __stdcall return_a_value() { int local; local = 1990; // 栈空间 __asm ret } int main() { int local = 1; return_a_value(); // 用栈返回值 printf("%d\n", local); return 0; } 汇编看c之一,简单函数调用 简单的函数调用,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反汇编可以清楚了解如下 1.栈到底是什么,如何操纵栈的? 2.参数和临时变量是以什么形式在哪存放? 3.如何传递返回值? 举例: #include

初三数学 坐标与函数

初三数学坐标与函数 1. 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l),(2,-3),( 6,1)四点,则该圆的圆心的坐标为() A.(2,-1)B.(2,2)C.(2,1)D.(3,l) 2.已知M(3a-9,1-a)在第三象限,且它的坐标都是整数,则a等于() A.1 B.2 C.3 D.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 A.第一象限;B.第M象限; C.第M象限;D.第四象限 4.如图,△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A′、B′C′, 则A点的对应点A′点的坐标是() A.(-3,-2); B.(2,2); C.(3,0); D.(2,l) 5.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它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它关于原点的对 称点坐标为_____. 6.李明、王超、张振家及学校的位置如图所示. ⑴学校在王超家的北偏东____度方向上,与王超家 大约_____米。 ⑵王超家在李明家____方向上,与李明家的距离大约是____米; ⑶张振家在学校____方向上,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______ 米. 7.东风商场文具部的某种毛笔每支售价25元,书法练习本每本售价5元.该商场为了促销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法,甲:买一支毛笔就赠送一本书法练习本;乙:按购买金额打九折付款.某书法兴趣小组欲购买这种毛笔10支,书法练习本x(x>10)本. (1)写出每种优惠办法实际付款金额y甲(元)、y乙(元)与x(本)之间的关系式;(2)对较购买同样多的书法练习本时,按哪种优惠方法付款更省钱? 8. 某居民小区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福利售房,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小明家购得一套现价为120000元的房子,购房时首期(第一年)付款30000元,从第二年起,以后每年应付房款为5000元与上一年剩余欠款利息的和,设剩余欠款年利率为0.4%. (1)若第x(x≥2)年小明家交付房款y元,求年付房款y(元)与x(年)的函数关系式;(2)将第三年,第十年应付房款填人下列表格中 9.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

最新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与练习大全资料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 (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0>>? y x 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 轴上0=? 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y 0=?x 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 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 2y x +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C#多线程函数如何传参数和返回值

C#多线程函数如何传参数和返回值 提起多线程,不得不提起委托(delegates)这个概念. 我理解的委托就是具有同样参数和返回值的函数的集合. 比如 public delegate void MyDelegate(int arg); 就是这种形式的函数 void Myfuntion(int i); 的集合. 如何将一个函数加入委托的集合? MyDelegate dele = new MyDelegate(Myfuntion1); 再增加一个 dele += new MyDelegate(Myfuntion2); ... 委托函数 dele 就是具有整数参数和空返回值的函数 Myfuntion1,2的集合. 调用这个委托函数 dele(1); 就是逐个调用 Myfuntion1,2,... 一般线程函数的声明和启动 Thread t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MyFunction)); t.Start(); 正是调用了没有参数和返回值的委托函数 ThreadStart 其中的参数MyFunction 是这个委托函数中的一员. 很明显这样无法传参数和返回值,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就在委托的BeginInvoke() 方法上, BeginInvoke() 也是(异步)启动一个新线程. 例如 MyDelegate dele = new MyDelegate (MyFunction); dele.BeginInvoke(10,"abcd"); void MyFunction(int count, string str); 可以实现参数的传递. 如何收集线程函数的返回值? 与BeginInvoke 对应有个 EndInvoke 方法,而且运行完毕返回 IAsyncResult 类型的返回值.这样我们可以这样收集线程函数的返回值 MyDelegate dele = new MyDelegate (MyFunction); IAsyncResult ref = dele.BeginInvoke(10,"abcd"); ...

EXCEL的函数大全(完整版)

实用EXCE的函数 1.ADDRESS 用途:以文字形式返回对工作簿中某一单元格的引用。 语法:ADDRESS(row_num,column_num,abs_num,a1,sheet_text) 参数:Row_num是单元格引用中使用的行号;Column_num是单元格引用中使用的列 标;Abs_num指明返回的引用类型(1或省略为绝对引用,2绝对行号、相对列标,3相对行号、绝对列标,4是相对引用);A1是一个逻辑值,它用来指明是以A1或R1C1返回引用样式。如果A1为TRUE或省略,函数ADDRESS返回A1样式的引用;如果A1为FALSE,函数ADDRESS 返回R1C1样式的引用。Sheet_text为一文本,指明作为外部引用的工作表的名称,如果省略sheet_text,则不使用任何工作表的名称。 实例:公式“=ADDRESS(1,4,4,1)”返回D1。 2.AREAS 用途:返回引用中包含的区域个数。 语法:AREAS(reference)。 参数:Reference是对某一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也可以引用多个区域。 注意:如果需要将几个引用指定为一个参数,则必须用括号括起来,以免Excel将逗号作为参数间的分隔符。 实例:公式“=AREAS(a2:b4)”返回1,=AREAS((A1:A3,A4:A6,B4:B7,A16:A18))返回4。 3.CHOOSE 用途:可以根据给定的索引值,从多达29个待选参数中选出相应的值或操作。 语法:CHOOSE(index_num,value1,value2,...)。 参数:Index_num是用来指明待选参数序号的值,它必须是1到29之间的数字、或者是包含数字1到29的公式或单元格引用;value1,value2,...为1到29个数值参数,可以是数字、单元格,已定义的名称、公式、函数或文本。 实例:公式“=CHOOSE(2,"电脑","爱好者")返回“爱好者”。公式“=SUM(A1:CHOOSE(3,A10,A20,A30))”与公式“=SUM(A1:A30)”等价(因为CHOOSE(3,A10,A20,A30)返回A30)。 4.COLUMN

(完整版)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知识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 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知识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知识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参数

如果把函数比喻成一台机器,那么参数就是原材料,返回值就是最终产品;函数的作用就是根据不同的参数产生不同的返回值。 函数的参数 在函数定义中出现的参数可以看做是一个占位符,它没有数据,只能等到函数被调用时接收传递进来的数据,所以称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 函数被调用时给出的参数包含了实实在在的数据,会被函数内部的代码使用,所以称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形参和实参的功能是作数据传送,发生函数调用时,实参的值会传送给形参。 形参和实参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形参变量只有在函数被调用时才会分配内存,调用结束后,立刻释放内存,所以形参变量只有在函数内部有效,不能在函数外部使用。 2) 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等,无论实参是何种类型的数据,在进行函数调用时,它们都必须有确定的值,以便把这些值传送给形参,所以应该提前用赋值、输入等办法使实参获得确定值。 3) 实参和形参在数量上、类型上、顺序上必须严格一致,否则会发生“类型不匹配”的错误。

函数调用中发生的数据传送是单向的,只能把实参的值传送给形参,而不能把形参的值反向地传送给实参。因此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形参的值发生改变,而实参中的值不会变化。 【示例】计算1+2+3+...+(n-1)+n 的值。 1.#include 2.int sum(int n){ // 有参函数 3.int i; 4.for(i=n-1; i>=1; i--){ 5. n+=i; 6.} 7.printf("The inner n = %d\n",n); 8.return n; 9.} 10.int main(){ // 无参函数 11.int m, total; 12.printf("Input a number: "); 13.scanf("%d",&m); 14. total =sum(m); 15.printf("The outer m = %d \n", m); 16.printf("1+2+3+...+%d+%d = %d\n", m-1, m, total); 17.return0; 18.} 运行结果: Input a number: 100↙ The inner n = 5050 The outer m = 100

Excel常用函数功能列表

Excel常用函数功能、用法及实例剖析 我们在使用Excel制作表格整理数据的时候,常常要用到它的函数功能来自动统计处理表格中的数据。本专题 整理了Excel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函数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这些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剖析,并配有详细的介 绍和图示,同时提供.xls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 Excel常用函数实例剖析 实例功能原文件下载 .xls文件下载 ·奖金计算表只要将员工的出勤情况记录在表中,该员工的奖金将自动 计算出来,兼有考勤和计算奖金两种功能。自动统计表做 好以后还可以保存成模板,以便以后使用。 ·制作万年历这个万年历可以显示当月的月历,还可以随意查阅任何日 .xls文件下载 期所属的月历,非常方便。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它在特 殊的日子里显示不同的提醒文字。 .xls文件下载 ·自动评分计算表参加比赛的选手为20人,评委9人,去掉1个最高分和 1个最低分后,求出平均分,然后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排定 选手的名次。 .xls文件下载 ·自动统计学生成绩自动统计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名次等数据信 息,还可以根据自定条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分数。自动统 计表做好以后还可以保存成模板,以便以后使用。 ·各分数段学生数统计统计各学科相应分数段或各等级的学生人数。.xls文件下载 .xls文件下载 ·自动生成员工简历表自动提取“员工基本情况登记表”中的信息,生成并打印员 工简历表。 >>> 更多内容<<< ⊙Excel常用函数功能及用法介绍 .xls 文件下载 函数名功能用途示例 ABS求出参数的绝对值。数据计算 条件判断 AND“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 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与常见题型

三乐教育名师点拔中心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 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 =πx (2)y =2x -1 (3)y =1 x (4)y =21-3x (5)y =x 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y B .y C .y D .y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 +-=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25≤<-y B .2523<0时,直线y =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 =kx (k 是常数,k ≠0) (2) 必过点:(0,0)、(1,k ) (3) 走向:k >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 <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 |越大,越接近y 轴;|k |越小,越接近x 轴 例题:(1).正比例函数(35)y m x =+,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若23y x 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是 ( ) A .0 B . 23 C .23- D .32 - .(3)函数y =(k -1)x ,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k 的范围是 ( ) A .0k C .1≤k D .1

一次函数表达式与坐标

一次函数表达式与坐标(讲义) 一、 知识点睛 1. 一次函数表达式 直线(函数图象) 坐标 点 2. 坐标系中处理问题的原则 (1)坐标转线段长、线段长转坐标; (2)作横平竖直的线. 二、 精讲精练 1. 若点M 在函数y =2x -1的图象上,则点M 的坐标可能是( ) A .(-1,0) B .(0,-l) C .(1,-1) D .(2,4) 2. 若直线y =2x +1经过点(m +2,1-m ),则m =______. 3. 一次函数y =-2x +3与x 轴交于点_____,与y 轴交于点_____. 4. 在一次函数2 1 21+=x y 的图象上,与y 轴距离等于1的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 5. 若点(3,-4)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43y x = B .43y x =- C .34y x = D .3 4 y x =- 6. 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 A .(1,2) B .(-1,-2) C .(2,-1) D .(1,-2) 7. 已知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 (-2,0),B (0,4),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8. 已知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 (3,0),B (0,-2),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9. 如图,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填空: (1)k =______,b =______; (2)当x =4时,y =______; (3)当y =2时,x =______.

10. 已知y 是x 的一次函数,下表给出了部分对应值,则m 的值是________. 11. 一次函数y=kx +3的图象经过点A (1,2),则其解析式为____________. 12. 若一次函数y=2x+b 的图象经过点A (-1,1),则b =______,该函数图象经过 点B (1,___)和点C (_____,0). 13. 若直线y =kx +b 平行于直线y =3x +4,且过点(1,-2),则将y =kx+b 向下平移3 个单位得到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 1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次函数y =-x +3与y =3x -5的图象交于点M , 则点M 的坐标为( ) A .(-1,4) B .(-1,2) C .(2,-1) D .(2,1) 15. 直线y =2x+b 经过直线y=x -2与直线y =3x +4的交点,则b 的值为( ) A .-11 B .-1 C .1 D .6 16. 当b=______时,直线y =2x +b 与y =3x -4的交点在x 轴上. 17. 一次函数y =kx +3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5,则k 的值为 __________. 18. 直线y =3x -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9. 已知直线y =kx +b 经过(5,0),且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0,则 该直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点A ,B ,C ,D 的坐标如图所示,求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交点E 的坐标. 21. 如图,已知直线l 1:y =2x +3,直线l 2:y =-x +5,直线l 1,l 2分别交 x 轴于B , C 两点,l 1,l 2相交于点A . (1)求A ,B ,C 三点坐标; (2)S △ABC =________.

SQL教程(函数编)

SQL 教程(函数篇)
课程表
SQL 基础
? ? ? ? ? ? ? ? ? ? ?
SQL 首页 SQL 简介 SQL 语法 SQL select SQL distinct SQL where SQL AND & OR SQL Order By SQL insert SQL update SQL delete SQL 高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QL Top SQL Like SQL 通配符 SQL In SQL Between SQL Aliases SQL Join SQL Inner Join SQL Left Join SQL Right Join SQL Full Join SQL Union SQL Select Into SQL Create DB SQL Create Table SQL Constraints SQL Not Null SQL Unique SQL Primary Key SQL Foreign Key SQL Check SQL Default SQL Create Index SQL Drop

? ? ? ? ? ? ? ?
SQL Alter SQL Increment SQL View SQL Date SQL Nulls SQL isnull() SQL 数据类型 SQL 服务器 SQL 函数
? ? ? ? ? ? ? ? ? ? ? ? ? ? ? ? ?
SQL functions SQL avg() SQL count() SQL first() SQL last() SQL max() SQL min() SQL sum() SQL Group By SQL Having SQL ucase() SQL lcase() SQL mid() SQL len() SQL round() SQL now() SQL format()
SQL 总结
? ?
SQL 快速索引 SQL 总结 实例/测验 实例 测验
?
SQL 测验 建站手册
? ? ? ? ? ? ?
网站构建 万维网联盟 (W3C) 浏览器信息 网站品质 语义网 职业规划 网站主机

变量与函数 知识讲解

变量与函数 【学习目标】 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初步掌握确定常见简单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基本方法;给出自变量的一个值,会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3.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其解析式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明确交点坐标反映到函数上的含义. 4. 初步理解函数的图象的概念,掌握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60s t =,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t 和里程s 为变量. 要点二、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要点诠释: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于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 (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x 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 是否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 (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 ②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相同. 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变 量x 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 要点三、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 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要点诠释: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 (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 不为零; (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为a 时的函数值.在函数用记号()y f x =表示时,()f a 表示当x a =时的函数值. 要点诠释: 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顺序详解(全面).

《图象变换的顺序寻根》 题根研究 一、图象变换的四种类型 从函数y = f (x)到函数y = A f ()+m,其间经过4种变换: 1.纵向平移——m 变换 2.纵向伸缩——A变换 3.横向平移——变换 4.横向伸缩——变换 一般说来,这4种变换谁先谁后都没关系,都能达到目标,只是在不同的变换顺序中,“变换量”可不尽相同,解题的“风险性”也不一样. 以下以y = sin x到y = A sin ()+m为例,讨论4种变换的顺序问题. 【例1】函数的图象可由y = sin 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而得到? 【解法1】第1步,横向平移: 将y = sin x向右平移,得 第2步,横向伸缩: 将的横坐标缩短倍,得 第3步:纵向伸缩: 将的纵坐标扩大3倍,得 第4步:纵向平移: 将向上平移1,得 【解法2】第1步,横向伸缩: 将y = sin x的横坐标缩短倍,得y = sin 2x 第2步,横向平移:

将y = sin 2x向右平移,得 第3步,纵向平移: 将向上平移,得 第4步,纵向伸缩: 将的纵坐标扩大3倍,得 【说明】解法1的“变换量”(如右移)与参数值()对应,而解法2中有的变 换量(如右移)与参数值()不对应,因此解法1的“可靠性”大,而解法2的“风险性”大. 【质疑】对以上变换,提出如下疑问: (1)在两种不同的变换顺序中,为什么“伸缩量”不变,而“平移量”有变? (2)在横向平移和纵向平移中,为什么它们增减方向相反—— 如当<0时对应右移(增方向),而m < 0时对应下移(减方向)? (3)在横向伸缩和纵向伸缩中,为什么它们的缩扩方向相反—— 如|| > 1时对应着“缩”,而| A | >1时,对应着“扩”? 【答疑】对于(2),(3)两道疑问的回答是:这是因为在函数表达式y = A f ()+m 中x和y的地位在形式上“不平等”所至. 如果把函数式变为方程式 (y+) = f (),则x、y在形式上就“地位平等”了. 如将例1中的变成 它们的变换“方向”就“统一”了. 对于疑问(1):在不同的变换顺序中,为什么“伸缩量不变”,而“平移量有变”?这是因为在“一次”替代:x→中,平移是对x进行的. 故先平移(x→)对后伸缩(→)没有影响; 但先收缩(x→)对后平移(→)却存在着“平移”相关. 这

函数参数返回值总结

函数的参数、返回值总结 (一)参数 ◆函数分: 有参函数:函数名(实参列表) 无参函数:函数名() ◆有参函数调用语句中的实参应与被调函数中的形参在个数、类型、顺序上一致。 ◆参数传递时,实参向形参一一对应进行单向的值传递。值:可是数值(变量或数 组元素)或数值的地址值(指针或数组名)。 (二)返回值 函数的返回值即为函数调用后的结果,可有如下返回结果的方法: (1)通过return语句返回一个值; (2)利用地址做参数返回一个或多个值; (3)利用全局变量返回一个或多个值。 (三)例 1、170页实验内容(1):打印由正三角和倒三角组成的图形。 有一个参数,无返回值。实参向形参传递一个数值。 #include /* 有一个参数,无返回值的函数,打印正三角 */ void f1(int n) /* 形参只能是变量,用来接收实参传来的数值 */ { int i,j,k; for(k=1;k<=n;k++) {for(i=1;i<=10-k;i++) printf(" "); for(j=1;j<=k;j++) printf(" *"); printf("\n");} } /* 有一个参数,无返回值的函数,打印倒三角*/ void f2(int n) {int i,j,k; for(k=n;k>=1;k--) {for(i=1;i<=10-k;i++) printf(" "); for(j=1;j<=k;j++) printf(" *"); /*双引号内应为“空格加半角星号”*/ printf("\n");} } main() { int n; scanf("%d",&n);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知识要点归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知识要点归纳 怎样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它是一个函数被确定的重要因素。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有以下七种方法: 一、整式型:当函数解析是用自变量的整式表示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2) 5 3213-=x y )( 二、分式型:当函数解析式是用自变量的分式表示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分母不为零。 例2. 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偶次根式型(主要是二次根式): 当函数解析式是用自变量的二次根式表示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非负。 例3. 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四、零指数或负指数: 当函数解析式是用自变量的零指数或负指数表示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零指数或负指数的底数不为零。 例4、函数y=3x +(2x-1)0+(-x +3)-2 五、综合型:当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整式、分式、二次根式、零指数或负指数时,要综合考虑,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的取值范围是中,自变量、函数例x x x x x y 20 )3(1)2(5-++---= 。 六、实际问题型:当函数解析式与实际问题挂钩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解析式具有实际意义。 例6. 拖拉机的油箱里有油54升,使用时平均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剩下的油y (升)与使用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七、几何问题型:当函数解析式与几何问题挂钩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解析式具有几何意义。 例7.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