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公开课《人生》PPT

一、走近作者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 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73年小说 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惊心动魄的 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 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 三届茅盾文学奖。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四、《人生》内容简介
(二)主要人物(故事梗概)
3、黄亚萍 就在去县城工作期间,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
他们在那时就志趣相投。两人就品貌、才学、兴趣方 面来说,无疑是很合适的一对。他进城工作之后,渐 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也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 好,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当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发 生,“一纸状书”发生时:有 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 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 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 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 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 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 真切动人。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二)人物: 3、孙玉厚的大女儿兰花 嫁给了外村的王银满, 这个好逸恶劳的二流子女 婿因倒腾耗子药,拖连得 全家都抬不起头。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二)人物: 4、田福堂的女儿:润叶。
比少安小一岁, 两人青梅竹马。读完 高小,少安务农,润 叶则到县里读中学去 了,毕业之后留在县 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 师,住在任县革命委 员会副主任的二爸田 福军家。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 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 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路遥《人生》 ppt课件

刘巧珍VS黄亚萍
人物
她们的美丽
她们的不幸
她们的恋爱
刘巧珍
自然、质朴的美,那 几乎是他人一手造成 只重视自己的感受 是一种“清水出芙蓉, 的。 天然去雕饰”的美。
黄亚萍
时尚美,雕饰美
似乎是她自己造成的。现代式的,罗曼蒂 克式的
黄文倩:《生活在他方——重读路遥的<人生>》
从小说中来看,路遥并没有赋予高加林更彻
林以后的人生道路, 作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有一点
可以确定, 他的人生轨迹不会就此嘎然而止, 在经历曲折
和坎坷之后, 他必将作出新的选择。
在 《人生》 中作家似乎也给我们留下了暗示: 当高
加林回家以后拼命劳动, 将手烂得鲜血直流时,就连村里
的能人高明楼心里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并对另一位能人
说: “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回归农民后的自虐式行为
“他的劳动立刻震惊了庄稼人。 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 上身脱了个精光,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没命地挖起地畔,没 有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上便打满了泡,他也不管这些,仍 然没命的挖。泡拧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但他还是疯狂地 干着。”
浓厚的城市情结
“而高加林在参加省报新闻培训班回到县城时,竟有 县城‘城廓是这么小,街道是这么短窄’的感觉和‘联合 国都想去’的想法,尽管不切实际,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 城市情结在乡村知识分子的分量,只有城市的精神文化才 能满足这颗躁动的心灵。”
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
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
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
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风,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
路遥《人生》读书分享课件

《人生》的阅读体验
引人入胜的情节
•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 突不断,使人难以放下手中的 书。
鲜活的人物形象
• 路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 了高加林、刘巧珍等一批丰满 、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 其性格、内心有了深刻的了解 。
地域特色的呈现
•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陕北地 域文化元素,如方言、民俗、 风景等,为阅读增添了地方色 彩。
人物性格与形象
高加林
1
• 追求现代生活的乡土青年,勇敢、有抱负 ,但在城市中又显得自卑与迷茫。刘巧珍 Nhomakorabea2
• 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对高加林一往情 深,但最终未能得到他的爱。
李满福
3
• 高加林的父亲,典型的农村老人,思想传 统,对儿子的人生选择持反对态度。
小说风格与语言特色
风格
• 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 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06
相关资料推荐
相关资料推荐
要点一
其他推荐的路遥作品
04
对比与参照
与其他小说的对比
• 《人生》与其他小说在故事情节、 主题和风格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与一些小说相比,《人生》更注重描写 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而不 是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推进。
VS
• 与一些小说相比,《人生》在语言 和文风上更加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 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这种写作风格体 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敏锐的观 察力。
• 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
1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被誉为“平民 作家”。
• 路遥在文学创作中注重现实主义,善于描
2
绘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人性的复杂性 和深刻性。
人生课件ppt路遥

其他代表作品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我的战友》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代表作品
《惊心动魄的一幕》 《匆匆人生》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其他代表作品
《夏》
《和柳青在一起的日子》
《青松与小红花》
其他代表作品
《人生中的九种情感》 《病相报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其他代表作品
01
《随便想想》
02
02
《艺术家的责任》
03
《关于<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有关问题答 复》
其他代表作品
《我的读书经历》 《关于电影改编的通信及其他》
03
路遥作品的主题与思想
人生选择与命运
人生选择
路遥的作品中经常探讨人生中的 重大选择,如何面对命运的安排 ,以及个人努力与命运的关系。
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路遥通过人物的经历展示了命运的 偶然性和必然性,引导读者思考如 何在命运面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
语言艺术
路遥的语言质朴而富有 感染力,通过对语言的 巧妙运用,将思想感情 传达得淋漓尽致。
THANKS
感谢观看
路遥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社会现实下
保持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乡土情怀与民族精神
乡土生活的描绘
路遥的作品中对乡土生活有着深刻的描绘,展现 了乡村的美丽和人民的朴实。
民族精神的传承
路遥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作品传递了民 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城乡差异与融合
路遥也探讨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和融合,反映了社 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生价值的追求
路遥强调个人在面对命运时要坚守 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不因困境而放弃。
人生ppt

•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他为了理想,从一 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 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 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 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 场.
• 高加林到最后才醒悟过来,却已经晚了,巧珍嫁给了别 人,他是一个失败的人,也是一个上进的人。但他投机 取巧,走后门。不顾社会道德,最后葬送了自己。现实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应引以为戒,先做人后做事. 不投机取巧
离开土地
•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 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 横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 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 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 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 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 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 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 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她脸上刷 刷地淌着。
《人生》简介
•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获1981——1982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
•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 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 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王亚平之间的感情纠葛构 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回到土地
路遥《人生》(课堂PPT)

7
形容路遥的关键词
• 少年贫困——生的坚强和执着 • 城乡交叉地带——书写的源泉 • 宏阔深邃的历史意识 • 现代理性与传统情感 • 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
识
8
其人其性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 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 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 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 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 在于那个结果”。
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
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
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
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
主要作品
•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
22
第三种观点认为高加林是一个矛盾体,有 着复杂的性格,既肯定了他追求先进文明 的合理性,也对其行为的不妥之处的做了 批评。如《评<人生>的高加林》、《高加 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一个转变中 的农村知青——浅评<人生>主人公高加林》 以及《一幕呼唤改革的悲剧——中篇小说< 人生>主人公形象简析》,都认为高加林是 一个多种矛盾性格统一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相对于前两种观点,这一观点较为客观与 全面。
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该馆揭牌
纪念路遥去世15周年图片展
5
作家夏坚德(右一)在"怀念路遥“ 图片展上留影
6
创作宣言
• 路遥曾说过:“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 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 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 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 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 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 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础上。”
形容路遥的关键词
• 少年贫困——生的坚强和执着 • 城乡交叉地带——书写的源泉 • 宏阔深邃的历史意识 • 现代理性与传统情感 • 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
识
8
其人其性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 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 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 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 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 在于那个结果”。
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
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
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
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
主要作品
•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
22
第三种观点认为高加林是一个矛盾体,有 着复杂的性格,既肯定了他追求先进文明 的合理性,也对其行为的不妥之处的做了 批评。如《评<人生>的高加林》、《高加 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一个转变中 的农村知青——浅评<人生>主人公高加林》 以及《一幕呼唤改革的悲剧——中篇小说< 人生>主人公形象简析》,都认为高加林是 一个多种矛盾性格统一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相对于前两种观点,这一观点较为客观与 全面。
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该馆揭牌
纪念路遥去世15周年图片展
5
作家夏坚德(右一)在"怀念路遥“ 图片展上留影
6
创作宣言
• 路遥曾说过:“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 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 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 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 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 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 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础上。”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课件

高加林的两次选择都受制于现实,命运的无奈和无常在其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高加林在小说中面临了两次重大选择,第一次是求学与回家的抉择,第二次是去县城与回到农村的选择。这些选择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命运。
选择与命运的思考
小说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思考,教会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勇敢、坚定,并承担起责任。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
01
《人生》简介
作者介绍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延河》编辑部做编辑工作。
1980年,路遥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感谢观看
THANKS
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
小说中的主人公非常重视学习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重视学习和知识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小说中描述了多段爱情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爱情的意义。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彼此的理解、支持和共同成长。
爱情的真正意义
对爱情观的思考与反思
人生选择与命运
03
爱情的悲剧性
巧珍与高加林的悲剧性爱情让人惋惜,也凸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爱情与事业
01
爱情与事业的冲突
高加林为了事业放弃了巧珍,而后在失去事业后才意识到巧珍的珍贵。
02
爱情对事业的促进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促使他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社会阶层与个人奋斗
社会阶层的影响
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受制于社会阶层,在事业和爱情上面临诸多挑战。
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高加林在小说中面临了两次重大选择,第一次是求学与回家的抉择,第二次是去县城与回到农村的选择。这些选择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命运。
选择与命运的思考
小说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思考,教会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勇敢、坚定,并承担起责任。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
01
《人生》简介
作者介绍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延河》编辑部做编辑工作。
1980年,路遥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感谢观看
THANKS
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
小说中的主人公非常重视学习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重视学习和知识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小说中描述了多段爱情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爱情的意义。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彼此的理解、支持和共同成长。
爱情的真正意义
对爱情观的思考与反思
人生选择与命运
03
爱情的悲剧性
巧珍与高加林的悲剧性爱情让人惋惜,也凸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爱情与事业
01
爱情与事业的冲突
高加林为了事业放弃了巧珍,而后在失去事业后才意识到巧珍的珍贵。
02
爱情对事业的促进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促使他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社会阶层与个人奋斗
社会阶层的影响
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受制于社会阶层,在事业和爱情上面临诸多挑战。
路遥《人生》PPT课件_1

时性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1973年进入
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
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
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
《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 《人
2021
6
《人生》
中篇小说
原载《收获》1982 年第三期
获1981-1982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
是作者路遥的成名作。
2021
7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 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小说问世引起很大反响, 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 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 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 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口……”
巧珍:“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你就给我说,
路遥:《人生》
2021
1
• 【教学目标】1、了解路遥的
创作概况、创作风格和为文学
史作出的贡献;2、学习路遥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
奉献”的精神,理解其高尚人
格与他创作之间的关系;3、 了解《人生》的主题意蕴和主
要人物形象;4、理解高加林 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 【教学重点】1、 《人生》的
主题;2、高加林的性格分析。
加林一惊,回过头,看见巧珍正在撑车子。
巧珍放好车子,兴冲冲走过来,嘴里说着:“你站在这儿干
啥哩?”她来到他面前,心疼地问:“加林哥,你没出什么事吧?
我听三星说你捎话让我来一下,还以为你病了,又跑去问了一回
三星,他说你没病……”
巧珍说着,笑着。她从身上掏出一个小纸片,递给加林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
中篇小说 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 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是作者路遥的成名作。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 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 求和曲折经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 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 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 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的朋友多,
•
你就忘了奴——有钱的是朋友,没钱的两眼瞅;哪能
比上小妹妹我,
•
天长日又久……
当代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与困境
当代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与困境
• 进城务工
• 高考,取得高学历,在城市奋斗
• 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更新较慢的农村青年, 在流动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隐患,郁积着一系列深 层次的社会问题
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 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 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人物关系
人生的主题
从作品的内涵看,路遥是探索转折时期各 种矛盾交叉点上的青年一代,究竟是应该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
从哲学层面上讲,它反映了个体反抗既有 命运(所在阶层)的卑微、悲惨和悲壮; 从现实层面上讲,那是城乡之间无形鸿沟 的典型写照。即便是农村中最优秀的子弟 想要融入城市也这么艰难,让我们不禁为 之心痛。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 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 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 的影响.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 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 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 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 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 又情深意长。
作者简介
路遥 (1949年12月3日 -1992年11月17日 ), 汉族人, 原名王卫国, 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第一届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创作中篇小说《人生》。
•
“听我给你们唱!”老汉得意地头一拐,就在前面醉
心地唱起来了——
•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灯,•Βιβλιοθήκη 戴上了那个铜铃子哟哇哇的声;
•
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手,
•
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呀走你的路……
•
老汉唱完,长长吐了一口气,说:“我歇进那店,就
不想走了。灵转背转她爸,偷得给我吃羊肉扁食,荞面饹
饹……一到晚上,她就偷偷从她的房子里溜出来,摸到我
从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
环境的改变,而实质上作品揭示的是乡村 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 文化的冲突。高加林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个人奋斗与社会境遇的不协调、现代文明 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 人生悲剧。
• 小说更深刻地剖析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根 源。高加林虽具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才干,但却被毫无 理由地挤出民办教师队伍;即使他再有才华,干得再出色, 仅仅就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就必须被赶出县城。高加 林的悲剧,不仅在于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矛盾 的奋斗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现实的不公正。 一方 面,高加林与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 面,他又接受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思想。他向往城市文明, 厌倦农村落后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可又留恋乡村的淳朴、 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他的人生抉择充满了矛盾,处在了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两难境地中。
的窑里来了……一天,两天,眼看时间耽搁的太多了,我
只得又赶着牲灵,起身往口外走。那灵转常哭得像泪人一
样,直把我送到无定河畔,又给我唱信天游……”
•
• “大概唱的是‘走西口’吧?对不对?”加林笑着说。
•
“对着哩!”说着,老汉又忍不住唱了起来。他的声
音是沙哑的,似乎还有点哽咽;
•
并且一边唱,一边吸着鼻涕——
•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
•
送你到大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送你走;有几
句知心话,
•
哥哥你记心头: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大路
上人马稠,
•
小路上有贼寇。坐船你坐船后,万不要坐般头;船头
上风浪大,
•
操心掉在水里头。
•
日落你就安生,天明再登程;风寒路冷你一个人,
•
全靠你自操心。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交下
高加林
出生农门,但不甘于农门。勤奋、努力、 朴实、聪明、自信坚毅,敏感而自尊。有 远大理想和抱负,关心时事,热爱体育运 动。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具有当代青年 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历史的情绪加给青年 一代的负担,有十年浩劫加给青年一代的 狂热、虚无的东西。
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义
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 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 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 自己的人生命运。
刘巧珍
质朴纯真,真诚热烈,开朗大方,善解人 意。心灵手巧,温柔善良,举止优雅,聪 慧可人。
不识字,无文化。
对待感情真诚执着。
黄亚萍
开朗活泼,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家 庭条件好。
个性强,任性专横,对待感情大胆炽热且 有很强的征服欲。
颇有心计。
德顺老汉
• 路遥的"人生",里面的老光棍,德顺老汉有一段 话说:“他认为的人生的幸福是,看着自己种下 的树上结出来果子,看着村子里面的小孩子们都 来摘着吃,他所自豪的是村里所以的小孩子都吃 过他种的那些树上结的果子,他觉得那是一种幸 福。他期盼着,他百年以后,村里的男女老少们 在他栽的那些大树下承凉,肯定还会有人惦念的 说一句,这些树是当年的德顺老汉栽的,还有人 能记起他,他想到这些,就觉得是幸福,是人生 的价值”。
1985-1991年,创造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 茅盾文学奖。
1992年,路遥积劳成疾,因肝病早逝去世,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 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 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 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 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 在于那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