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题库

教育学考试题库
教育学考试题库

教育学题库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偶然的,都是教育。

2教育(狭义):是指教育者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最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教育所要实现的国家对教育提出的在人才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总体要求

4、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反映。

5、德育的概念: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素养的系统活动过程

10、德育过程的概念: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11、教育的原则的含义: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准则

12、德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德育原则指导下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15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16课程(狭义):是指各级种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综合,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中

17、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及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老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4、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上课制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由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35、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0、隐性课程:又称非公开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

现场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在有关人员的的协同下,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组织形式。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理解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学习教育学,提高对教师的认识,增强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兴趣。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素质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与影响①通过培养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人才②通过传播文化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③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2、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1教育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①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向科学提出了成果转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科学技术的活动内容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①极大地改变着教育者的旧观念②促成教育者确立新的教育理念③促成教育中介新变革。3科学精神与教育的“科学化”避免唯科学主义错误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从线形方面,由于文化传统的特定内涵需要通过教育来传递,因此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从隐性,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会全面、深刻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目的、地位、作用、价值及方式方法的看法,使教育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②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思维方式直接控制着人们的认识方式,使人们遵循着既定的思维定势去认识教育现象、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与个性化色彩③价值取向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①积极采用传承与传播文化②保存与活化文化。③选择与整理文化④交融与创新文化。3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层思考,尽管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二者内容、外延仍有所不同,他们的而发展并不总是一致的,会出现不协调、不同步乃至相互阻碍的现象4校园文化与教育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一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3、教育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支持。(三)人力资本理论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关系的平行性3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6、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人的发展不是本能的自我完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水平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或内因,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个体的文化背景,则是人发展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是以个体的实践活动作为汇合点。因此,个体的活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指导下的个体的活动,是促成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7、教育要遵循人身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1、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序进行、循序渐进、即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2、教育要重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再教育要求、内容、方法上都要有所区别,同时也不能割裂了各年龄阶段的联系3③教育要关注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做到综合育人,互补性表现在人的机体方面,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做到综合育人,

是互补性对教育的重要启示.④教育要立足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体间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承认它,更要充分重视它,注意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得最大限度的发展.⑤要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做到适时有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不

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有早有晚.认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最佳

期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把握关键时期,采取适时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

的潜能,促成学生快速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8、教育目的的特点?

答:①教育目的的社会性②教育目的的历史性③教育目的的预见性④教育目的的终极性。9、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答:1、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2、是现实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南3、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答:3确立教育目的理论的依据.答: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出不同的哲学观和教育观,目的的确立依据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论.一,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确立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教育目的应当体现德智体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总体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确定人才的规格提供前瞻性的理

论依据;第二,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或应然状态,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我们现在必须付出个人努力;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确立教育目的社会依据。教育是为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及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成为确立其教育目的的客观的社会依据。(一)教育目的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制约。三,确立教育目的的现实依据。确立教育目的,应当首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出发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四,教育目的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否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能否确立合理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只有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五,确立教育目的的时代背影,任何教育目的的提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离开一定时代来确立教育目的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走民族创新之路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时代的需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努力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切实使素质教育体现出以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实现知情意等方面的前面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昌盛培养合格的人才。

1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

答: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依据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4、“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12、简要说明道德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过程?

答:儿童的品德是作为一个结构物而存在的,德育就是要把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品德。知即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情即道德情感,是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价他人或自身道德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个体在改造道德义务生产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作出道德抉择的心理品质。行即道德行为,是个体在改造道德义务时所作出的对他人、集体、社会的外部反应活动,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单身及外部表现。

13、全面发展教育基本组成

答:全面发展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组合。

14、教师的任务和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教师的任务:①完成教学任务②做好思想品德工作③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连续性④教师劳动的广延性⑤教师

劳动的长期性⑥教师劳动的间接性⑦教师劳动的主体性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5、教师的素养?

答: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有集体协作精神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①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能力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事业的意义。第二,要有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②热爱学生。:第一,坚持原则,不放纵迁就,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第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把尊重学生与信任学生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第三,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第四,全面关怀。第五,稳定的情绪,教师注意努力克制自己,尽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的不稳定情绪和情感。③又集体协作精神。:第一,尊重教师集体的劳动成果,坚持集体主义,把自己的劳动融入到教师集体中去,减少教师之间的摩擦和内耗。第二,尊重其他教师的人格,劳动和声誉,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第三,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以谋求教师集体教育影响力的最大化。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第一,教师的语言应文明规范。第二,教师的仪表应大方,举止应得体。第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能够做学生的表率。

16、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动主体3、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中的人

17、学生的合法权利?

答:①生存的权利。每个儿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权;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存活与发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②受教育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③受尊重的权利。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除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④安全的权利。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8、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答:1是完成教育的必要条件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19、师生关系的内容?

答:1、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2、在价格上是平等关系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21、我国中小学生德育的具体任务?

答: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健康的品德。

22、教师的作用?

答:(一)从人类整体的宏观层面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延续有拓展和桥梁作用(二)从学生成长的中观层面看,教师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引导

者,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关键作用(三)从微观的教育过程的具体层面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公德教育

24、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答:包括三个方面: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2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教育性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发展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与再教育的过程。

26、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一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密切结合各种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进行贯彻落实。二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三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与改革开放的现实性结合起来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一贯彻、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前提;二教育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掌握其个性差异。三要考虑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现实要求;四要考虑具体的教育情境”3、知行统一原则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道德规范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思想道德问题,增加情感体验,磨练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三全面评价学生行为,行动动机认识,实践四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7、德育的基本方法?

答: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①讲解与报告②谈话与讨论③指导阅读④参观访问2、榜样示范法:是通过典型示范,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①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②家长和教师③优秀学生3、情感陶冶法:是教师自学地利用一定的教育情境及自身的教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①以情育情②以境育情③艺术陶冶4、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其受到实际锻炼、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①常规训练法②活动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实施德育的方法①表扬与奖励②批评和惩罚③操行评定6、自我教育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影响下,学生主动向自己提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行自觉的思想提高和行为转化的方法。①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与动机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③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④拟定执行自我教育计划

28、德育途径

答:德育途径是实施德育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1各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团队活动5会议及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

29、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德育观有:

答:1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使其道德向更高级阶段发展。2、用“道德两难法”引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3、发挥道德生活情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4、不能用权威影响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30、我国的德育改革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1、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具有共产主义的先进性要求,以使青少年具备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这是社会主义

历史人物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德育的根本问题,并且德育应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2、加强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优化德育内容,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因素的、多形态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德育内容体系,还要努力探索德育方法的改革,以建立一种科学化、民主化的德育方法体系3、强调树立全面的德育观念4、充分发挥现代科学对现代德育的理论基础作用

31、课程的类型?

答:1学科课程2相关课程3融合课程4广域课程5核心课程6活动课程

32、课程的意义?

答:1课程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课程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尺度。

3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1外部因素①科学知识②社会需要与条件③学生身心发展特点2内部因素①课程的历史传统②课程论观点③课程自身发展的规律

34、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答:1课程计划①学科设置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①学科课程标准②教材。

35、课程计划制定的原则/

答:①教学为主,合理安排②相对完整,注意衔接③突出重点④确定标准,灵活应用。36、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原则?

答: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②理论与实际原则③稳定性与时代结合原则④系统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原则⑤实用性和趣味性统一原则。

37、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答1课程管理的多元化2课程设置现代化3课程设置个别化4学科之间的综合化5课程价值的统整化

38、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答: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4综合化的趋势5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6管理三级分化的趋势7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8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39、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0、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答:特点:①双边性②认识性③实践性

41、教学过程的功能?

答:①传递功能②发展功能③教育功能④审美功能

4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①教与学的逻辑关系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③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④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①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②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③学生的体质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④学生的发展不能脱离开知识传授的过程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①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老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①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②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③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

43、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1、民主合作原则:要求①创建和谐融洽的氛围,大力倡导民主教学②在平等协同的师生

关系下,广泛开展教学合作2、系统有序原则:①坚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存逻辑顺序进行系统地教学②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③指导学生系统循序地学习3、联系实际的原则:①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4、灵活施教原则:①了解学生,因材施教②把握契机,适时而教③测析动态,因势随教5、质效统一原则:①确保教学质量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③追求教学的质效统一。6、审美愉悦原则:①教学中渗透审美的因素②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7、“教”“学”转化原则:①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②由“教”向“学”转化要有计划、按步骤实现。8、综合创新原则:①综合利用、协调互补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44、教学方法的分类?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发现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5、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1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依据老师自身的素养条件5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46、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5、有利于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缺点:1、不利于因材施教2、它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3、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4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1目的性2综合性3可操作性4灵活性

49、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内容型策略:分为结构化和问题化策略2形式型策略: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3方法型策略: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包含着各种方法、技术、程序或模式4综合型教学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50、教学模式的特点?

答:1整体性2操作性3结构稳定4独特性

51、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

答:1使教学内容形象化2、能提供代替的经验3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4能提高教学效率5能提高信息的增殖率,扩大教学规模

52、现代教学目标改革的特点?

答1研究方法的日益科学化2对教学目标表述的适度精细化与概括化3教学目标结构的立体化4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53、教学方法改革?

答:1教学方法的特性2教学立法改革的基本趋势①注重多边互动②提倡合作学习③强调个别适应④追求全面发展⑤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54、教学评价改革?

答: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判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综合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过程②教学评价总是以对教学目标的期望为前提③教学评价是一种全程评价

55、教学评价的作用?

答:1诊断作用2强化作用3调节作用4教学作用

论述

1、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及优缺点?

答:(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优点:①根据学科所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教人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②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的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充分增长人的聪明才智③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素有组织地传授和教导,是符合教育任务的④这种课程受传统教育的长久支持,教师也对此习惯⑤课程构成比较单纯,容易进行评价。缺点:①教材重视逻辑的系统性,进行学习时,容易流于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②教学方法上偏重于知识方面的教学,常常轻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③尽管学习了各种学科的大量教材,但不能说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必要能力④由于教育方法的划一,不能充分地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本质的差别进行教育⑤学科的类别多,对儿童来说很难将学习的成果进行综合和统一。(二)活动课程论:优点: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②强调内容的综合性③突出了经验性。缺点:①完全否定学科课程②在实施中基本上取消了班级组织和班级教学制③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的经验④

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⑤影响了系统知识的学习。(三)结构课程论。优点:①懂得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②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记忆③集会基本的原理和

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④在学习初等、中等教育教材时,对教材的基本观点不断地钻研,就能缩小高深知识和初步知识之间的差距⑤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那样进行学习探究。缺点:①学科结构如何把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②在结构课程中把基本概念的知识被比喻为树的干和根③任何科学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这样可能导致儿童对内容消化不良,大量学生被淘汰④强调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四)人本主义课程论。优点: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做实验、犯错误、获得反馈、发现自我②主张从个性的完整出发,建构一个由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自我觉醒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③课程是依靠师生的相互信任推动的,教师相邻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成功,从不勉强学生做任何他们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④注重过程,有助于学生成为更加开放,更加独立的人,注重教师和学生能者为师主观评估。缺点:技术操作层面十分欠缺了在实践领域的影响。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教育家及代表作?

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的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等,孔子的《论语》,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形成阶段:英国的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英国的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瑞士裴斯塔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德国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德国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西欧雷迪、德克罗利等,美国的杜威,布鲁纳的《教学过程》。

填空:

1、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

4、教师是在教育学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

5、中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过度性、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种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7、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效法日本学制的壬寅学制,1903修改后颁行全国,称癸卯学制,也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8、教学的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9、构成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10、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11、注入式和启发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法思想,它们分别体现出不的教育观。

12、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

职业教育学试题库整理版.doc

新疆油田公司兼职教师大赛 职业教育学试题库 中国石油新疆技师学院培训教学科 2016.7.25

目录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其发展 (4) 一、单选题 (4) 二、多选题 (8) 三、判断题 (12)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功能 (15) 一、单选题 (15) 二、多选题 (19) 三、判断题 (22)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25) 一、单选题 (25) 二、多选题 (30) 三、判断题 (33) 第四章职业教育体系 (38) 一、单选题 (38) 二、多选题 (42) 三、判断题 (45) 第五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50) 一、单选题 (50) 二、多选题 (55) 三、判断题 (58)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 (61) 一、单选题 (61) 二、多选题 (66) 三、判断题 (68) 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 (72)

一、单选题 (72) 二、多选题 (78) 三、判断题 (80) 第八章职业学校德育 (85) 一、单选题 (85) 二、多选题 (91) 三、判断题 (93) 第九章职业指导 (96) 一、单选题 (96) 二、多选题 (101) 三、判断题 (104) 第十章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08) 一、单选题 (108) 二、多选题 (113) 三、判断题 (116) 第十一章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120) 一、单选题 (120) 二、多选题 (125) 三、判断题: (129) 第十二章职业教育研究 (134) 一、单选题 (134) 二、多选题 (136) 三、判断题 (137)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其发展 一、单选题 1.职业活动源于()。 A.社会分工 B.职业兴趣 C.职业规划 D.职业教育 答案:A 难易度:难 2.职业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反映了专业设置()的要求。 A.按需设置原则 B.稳中求活原则 C.特色性原则 D.宽口径原则答案: D 难易度:中 3.完善人格理论认为德育工作应该()。 A.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诚实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B.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绝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 C.教育学生用理性代替非理性,改变学生认知方式,解除他们的情绪困扰。D.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答案: D 难易度:难 4.劳作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约翰·杜威 B.黄炎培 C.陶行知 D.乔治·凯兴斯泰纳 答案: D 难易度:中 5.职业学校要对社会未来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这反映了专业设置()的要求。A.按需设置原则 B.特色性原则 C.稳中求活原则 D.超前性原则 答案: D 难易度:中 6.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主,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入,常感觉教学内容简单,课堂教学时无话可说。这反映了教师发展中()的特点。 A.探索阶段 B.入门阶段 C.合格阶段 D.优秀阶段 答案:B 难易度:中 7.最早称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加里宁 D.列宁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规定关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A.学制 B.学校教育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 3.我国科学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六艺” B.“四书”、“五经” C.《学记》、《理学》 D.“七艺”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的教育特征。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国 D.古代雅典 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 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 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8.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2.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 第三步是。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 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他于1776年在德 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一.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育学选择题题库

不定项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B)得《大教学论》得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得依据就是(ABCD)。 A当前形势得需要B德育得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就是人,就是教育得对象,因而她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得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得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得方法就是(D)。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一名教师,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与研究学生,而了解与研究学生就是指了解(ABC)。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得核心就是( C )。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得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7、我国得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就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得思想就是(D)提出来得。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课得类型就是根据( AB )来确定得。 A教学目得B课得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得基本组织形式就是( C )。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11、教育目得指明了受教育者得(AC)。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12、学校得中心工作就是( B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得培养工作 13、青少年身心发展得规律有:( ABCD ) A顺序性与阶段性B稳定性与可变性C发展得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1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得制定(ABCD)。 A教育目得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得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1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D )就是教师上好课得关键。 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得明确D情感深厚 16、世界上最早得教育理论著作就是( C)。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得核心就是(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得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18、课得类型就是根据( AB )来确定得。 A教学目得B课得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9、按教学得任务分,课得类型有( CD )。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20、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得中外教育家分别就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21、“教学过程最优化”得思想就是( C )提出来得。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22、班集体形成得条件与前进得动力就是( A )。 A共同得奋斗目标B班主任得要求C班级内部得矛盾斗争D共同得活动 23、美育就就是对学生进行( A )。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24、“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就是( B )说得。 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 2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得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她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得教育应该培养( C )。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一、解释概念术语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3、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1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17、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8、德育: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欢迎下载

教育学十大常考简答题

教育学十大常考简答题 一.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灵活施教原则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四.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五.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形考四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选择一项: A. 示范性 B. 长期性 C. 创造性 D. 多重收获性 E. 复杂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长期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在下面的()这部法律中做出了规定。选择一项: A. 义务教育法 B. 未成年人保护法 C. 宪法 D. 教育法 E. 教师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教师法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选择一项: A. 自由发展阶段 B. 入职第一年 C. 从教前三年 D. 新手教师阶段 E. 职业准备阶段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职业准备阶段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专业知识 B. 专业能力 C. 以上三项的集合 D. 专业发展 E. 专业情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以上三项的集合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为()。选择一项:

A. 教学技巧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能力 D. 教育经验 E. 教育信念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教育信念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教师专业知识中“怎么教”的知识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B. 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C. 有关教育的知识 D. 关于儿童的知识 E. 广博的文化知识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关于儿童的知识, 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有关教育的知识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题干 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促进者

教育学试题库带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9、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0、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时期 B.奴隶社会时期 C.封建社会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 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 C.知识素养之一 D.能力素养之一13.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教育目的 B.确定教育内容 C.确定教育方法 D.确定教育形式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课堂教学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1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6.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是() A.了解与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7.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人类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考试题(一)

教育学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叙事研究 2.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A.具有启发性 B.具有幽默趣味性 C.具有倾向性 D.保持中立态度(措辞取中性) 3.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不得违反社会道德规范,这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A.伦理性 B.科学性 C.操作性 D.客观性 4.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A.价值 B.新意 C.可行性 D.宽泛 5.教育理论研究要求人们在全面了解已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预见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这说明教育理论研究具有() A.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B.继承性和超前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复杂性和抽象性 6.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7.查阅文献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是()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D.报纸 8.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9.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10.()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1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 B.创新 C.经验描述 D.继承 12.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现象与客观事实、研究课题、方法和技术 B.研究课题、科学理论、研究手段 C.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D.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研究成果 13.虽然教育现象复杂多样,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说明教育研究获得的结论应该具有() A.科学性 B.系统性 C.综合性 D.可验证性 14.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 B.选择课题 C.提出假设 D.制订方案 15.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必须进行的工作是() A.选定课题 B.课题论证 C.文献检索 D.历史分析 16.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收集各种资料,连续研究单个的人或事,从而生动地展示个案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历史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观察法 17.研究者应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征的人或事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A.古怪 B.另类 C.差异 D.典型 18.教育研究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A.伦理性原则 B.匿名原则 C.保密原则 D.自愿原则 19.下面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 B.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 C.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动态性的研究 D.它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20.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