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vol. 1 No. 2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y 2001

, 100080)

Transport Corridor Systematic Analysis

ZHANG Wen-chang

(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transport corridor began to take a shape ever since the transport system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he theory is still on

its way up. This paper giv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to the definition, types and composition of transport corridor,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g transprot linkages and transportation regionalization has been emphasized. In the paper transport corridor is defin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mainlines linking different regions. Transport corridors

are the core parts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arrying out most of inter-Tegional transportation linkages, and affecting heavily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major types of transport corridor ar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reg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interprovincial transport corridor and intra-provincial transport corrid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 corridor is essential to China s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division of transportation regions nationwide should go in front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port corridor. Taking the dynamic location pattern of China

s 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lines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ransportation geographical analysis, China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transportation economic regions tentatively. Correspondingly, China s inter-legional transport corridors can be divided into 6 groups.

Finally, the prospect of major inter-regional transport corridors is analyzed briefly.

Keywords transport corridor; division of transportation region; systems analysis

CLC number UI

1 运输通道的理论综述

1· 1运输通道研究进展

1)运输通道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界的一种新理论·它是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到综合运输阶段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对于不同国家,其指导实践的作用不尽相同·发达国家,由于交通超前发展,许多运量大、效益高的联系方向建设了多条线路,经过竞争与淘汰,保留了一批干线,形成了若干运输通道,服务水平更高,运输经济效益更好·我国在80年代开始运用运输通道理论,指导交通规划工作· 我国交通网建设任务繁重,有关部门对作好干线通道的布局规划工作取得了共识·一方面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效益,避免布局选线失误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指针建设现代化的大能力运输通道·但是通道理论的研究还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解不同,概念不一,需要加强理论研究[1'2]

2)国内综合运输通道的规划与研究·我国交通部门曾对运输干线的建设与布局作过许多规划研究工作·在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工作中对主干运输线路的布局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规划和研究直接导致了目前的运输网格局,是运输通道的重要内容·以综合运输理论观点为基础,运输通道的研究得以展开,主要有:第一、1985 年交通部在《2000年水运、公路交通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纲》中曾提出,全国综合运输网建设应着力于开发完善不同运输方式组成的八条运输大通道·第二198 1989年中国科协组织一大批专家完成的“中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与建议",提出了全国六组通道建设方案·分别是:O能源基地煤炭外运通道0进出山海关通道0东部地区南北通道,@中部地区东西通道0西南地区外运通道,@西北地区外运通道·我国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己从单一运输方式干线转向综合运输通道的研究,并且在我国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总体框架,经路走向,布局特点等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在此后的运输通道规划与建设中己经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而被广泛采用·

然而,综合运输通道的理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科学定义,形成机制,类型特征等理论基础的阐述不够完善,研究方法尚不完备·因此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展开·一些通道的命名不准确、不符合科学规划·没有与运输经济区划相衔接·例如“进出关通道"或者“进出山海关通道"就难以为社会各界理解,国外学术界更难以理解;其实应该命名为“东北区对外通道"才更为科学·

2运输通道的定义与特征

2· 1运输通道的定义

国外关于运输通道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仅见的较完整的定义有:O “国际公共运输联盟" 主编的《公共运输词典》解释为:“在某一区域内,连接主要交通流发源地,有共同流向,有几种运输方式线路可供选择的宽阔地带· "美国交通工程专家William w Hay对交通运输通道的解释为:“在湖河流、溪谷、山脉等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活动模式、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客货流密集地带,通常由多种运输方式提供服务· " O美国加州大学教授William L.

r小on对交通运输通道解释为:“在交通运输投资集中的延伸地带内,运输需求非常大,

交通流非常密集,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在此地

带内互相补充,提供服务· "

本人研究认为应该从运输联系与运输经济区

划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为:运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

运输

域的重要和便捷的一种或多种运输干线的组合· 2· 2运输通道的特征

特征有五:O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网的骨干,具有全局意义·因为它承担着区际运输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任务,运输通道是否畅通对于运输网整体的效益起决定性作用· O运输量大而集中·运量包括了区际(省、市际)运量,过境运量,地方运量·运输客货流的流向相似或相同,起讫点集中于通道附近或联结地区·在这三种运量中,运输通道主要以区际交流运量为大宗· O 技术先进·采用相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 @有一定层次性·高层次的运输通道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通过能力大,能适应各种运输需求·低层次的则由单一方式组成或以某一方式为主·并非所有低层次运输通道都可发展为高层次的,因为影响通道发展的因素很多· 0联系区域具有扩展性·除直接联系和经过的区域外,运输通道对运量的吸引还影响到非相邻区域·

3运输通道的分类

3· 1按通道的空间层次区域和交流的性质划分运输通道服务的层次有:国际交流、国内区际交流、省间交流等·相应的,运输通道也可分为不同空间层次·根据运输通道的空间层次和交流性质可以分为五种:O国际性运输通道(国家间运输通道)0大经济区间的区际运输通道0省际运输通道0省内运输通道0市内运输通道体文不作研究)·参见图1 ·国际通道是承担国际交流的基础,是国家对外联系的桥一个畅通便利的国际通道是保证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先决条件·国际货运联系主要是通过海上通道完成的,铁路或公路等通道在一些内陆国家间也起重要作用·我国现己有的滨洲线、集二线、陇海一一兰新大陆桥,都属于国际通道·

区际通道联接一个国家的各大经济区·区域之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专业化分工,产生了区域间的运输联系·区际通道的畅通是全国各大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

区内通道联接经济区内的不同亚区,组织起更为紧密的分工与协作,承担区内运输联系· 区内联系主要是各省间的客货交流·一个经济区的发展,区内通道是否通畅同样是其基础条件之一·在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区内运输通道、区际运输通道多以铁路为主,局部地区仍以公路为主,如青藏公路就是西北区与西南区之间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而南方的通航河流往往也是重要的区

内通道·

省内运输通道是联系各省辖市、地区之间的运输骨干·同样是一省内实现平衡发展的基础条件·江苏省苏南与苏北差距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条南北向的运输大通道·省内通道以铁路、公路为主·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在省内通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如辽宁的沈大高速公路,使沈大通道综合能力大为提高·

3· 2按构成运输方式划分

按构成运输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两种:O综合型运输通道:包括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干线或者串联或者并联0单一运输方式的运输通道· 这样划分反映了运输通道的结构类型·说明运输通

交通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5月

图1运输通道的层次类型

道可由单一运输方式干线组成,也可由多种运输方式干线组成·

综合运输通道,是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而形成的运输通道·联合的方式有多种·有几种运输方式的并联,即联接同一起讫区域之间的不同运输方式线路组成,也有几种运输方式的串联,即铁水联运,铁一水一公联运等;还有混联,即既有并联,又有串联·运输通道因不同的运输方式组成,可最经济的分配各种方式的交通量;有效的分配对各种方式的建设投资,从而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小消耗和最大效益,并为社会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输服务·分清运输通道的结构类型,可以合理地确定运输道的结构,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交通设施·单一方式运输通道多见于通道发展初期· 当各种运输方式均有发展,单一通道逐渐发展为综合运输通道·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单一型的运输通道仍然存在,如青藏公路通道·主要的运输通道大多是综合运输通道·

3· 3按运输对象划分

按照运输服务对象可以分为:O客运通道

或者以客运为主的运输通道:包括客运专线、

通勤、旅游线路等等0货运通道或者以货运为

主的运输通道0客货兼有的运输通道·

4运输通道的作用

4· 1综合运输网的骨干

运输通道承担着大宗客货运量·以我国铁路为例,占里程约1 /5的十五条主干线,承担着 2 /3的货物周转量、3 /4的旅客周转量·因此运输通道的加强与运网扩展是运输体系建设的主要任

务·运输通道加强着重于运输体系“质"的提高·表现在:第一,提高运输效率·运输通道有较强的综合运输功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运营方式·如许多国家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己实现双线电气化,我国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进展也很迅速·第二,降低运输成本·由于运输效率高,

运输成本可以降低·使通道在与辅助运输线路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吸引更多的运量,从而产生运量集中化·在主要通道沿线分布着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大部分的大中城市,是大经济区或者各个省区的产业积聚带和发展轴· 所以沿线既是大宗客货流的发生地,又有大量通过运量经由这些干线运送·第三,运输通道的建设既是运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也是运网扩展的重要内容·对一些开发地区建设运输通道会

带动区域运输体系的完善·4· 2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条件,大规模的能源基地建设则必然依赖大能力的运输通道·我国晋煤外运的几大通道的建设,是这一能源基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后外运通道的建设将在开辟新干线和强化既有线两方面同时进行·

4· 3实现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手段是形成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条件

生产力布局的点轴开发理论运用于国土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己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运输通道是生产力布局的基础,是地区开发的重占通过运输通道的建设,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发展·在运输通道沿线地带,辅以其它条件,就会形成连绵的交通经济带·

4· 4运输通道的社会意义

运输通道对加强中央与地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政治、经济交流有很大作用·有些情况下,政治意义甚至超过经济意义,早期的运输通道的建设往往是出于这种考虑·一条干线通道,即使运营初期甚至相当长的时期运量少、运营收益低;但是政治意义很大,也应该修建·如澳大利亚的横向大铁路的建成促成了西澳大利亚州加入联邦·我国建成的进藏公路与即将修建的青藏铁路,虽然线路的营业收入率较低,但是

运输

对于支援边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巩固边防意义巨大·

5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

5· 1相互联系的起迄区域

区域经济专门化的发展,区域间的客货交流不断增加·运输的发生或到达的集约化·区域经济专业化程度越高·由于区域经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运输联系随之增大,需要运输通道的能力逐步扩大;反之,运输条件改善后,区域专业化生产程度又会进一步提高·这种关系的循环是不断发展的·正是在这种不断发展之中,大能力的运输通道逐步形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有不同的类型:O基本以输出原材料为主的区域·运输越便捷,能力越大,运费越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有利·输出的货物为农产品、矿产品等等;这些产品为未加工或半加工形态销售到消费地,而高级制成品则从外地输入· O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区域内对本地资源加以利用、加工,但大多数制成品仍从外地输入· O成熟型区域,该地区变为食品和原料的输入者,并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品用以输出销售或在当地消费· @衰老型区域,区域内自然资源己大部分消耗,而其制成品的外地市场却被效率更高的、竞争性更好的其它地区夺去,这种地区如不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变成一个萧条地区,许多地区都发生过类似现象·以上各类区域的不同特征决定运输联系在内容和方向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讎4 ]

除了满足区域货运联系以外,客运也是重要因素,运输通道联结区域的客运量发生与区域的许多因素有关;重要的有人口密度、就业机会的

多少、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生产力布局重心的转移等,随着劳动力和人口的迁移·对运输通道的建设也会提出许多迫切的要求·如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大约有1千万人迁至四川等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外出打工,使得进出川通道客运需求不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边境小镇发展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成为迁入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入地,同时也成为旅游执卢甚至香港居民将深圳作为居住地购买住宅或别墅· 广州一深圳一九龙铁路客流量不断上升·5· 2联系区域的交通线路

1)运输方式

运输通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输送能力大,担负着区域间客货交流量的大部分·在建设中,过境运输及地方运输,应选择不

第2期运输通道系统分析139 138 交通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 5月

同的运输方式,兼顾长短途运输·构成运输通道的运输方式可以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一种或多种方式,也可以由几种运输方式联运形成·运输方式的选择有多种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客货流的种类,及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2)运输线路

运输通道是大型基础设施·由运输线路、场站设施、调度和管理的通讯设备、以及大量的为使作业效率更高或满足客货物特殊需要的附属设备组成·运输通道的线路,构成的运输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形成同一走向,通道运输方式的组成各具特征·必然与通道吸引范围的经济结构相关·通道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还应根据其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组成综合运输体系,以便使通道内集中的客货流能迅速、及昧安全地通过,充分发挥通道优质、高效的运输效益·

3)综合运输能力

首先,运输通道是不同干线组合而成;要准确的识别和评价通道容量,必须汇总通道内各种不同方式的设施能力·铁路、公路、航道等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通过能力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种运输方式,由于技术等级不同,其通过能力差别也很大·故通过能力不可以简单相加,而应针对不同种运输方式分别评定·这也是由于不同种运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种客货成分的缘故· 其次,运输通道的通过能力还因不同区段而有差别,能力最小区段是运输通道的限制区段,如铁路经过山区,坡度大,能力低·评定通道的综合通过能力,应根据其最小限制能力的区段决定· 另外,运输通道的通过能力由不同运输环节组成,主要有线路,运输工具,牵引动力,站港及枢纽等,其中能力最低的环节就成为限制因素·只有各环节能力相互匹配,才能很好地发挥运输能力·6中国运输通道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运输通道的布局己形成了明显的格局,并将继续建设与加强,目前运输通道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专家组提出了六大通道的建设布局建议,就其建议本身是众多专家意见的汇总,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这一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运输通道的布局现状与今后发展方向,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与布局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在理论上不够完备,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

6· 1运输经济区划

对于我国的经济区划,论著颇多·综合经济区划如三大地带、六大经济区等等,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专业经济区划方面以农业区划最为成熟·运输经济区划却从未有过研究·而为了准确的对通道进行命名和分析,必须划分运输经济区·从交通地理的角产一又.,夕口士厶口我国区际运输通道的布局现状与今后发展,拟划分为以下五大运输经济区:O东北区0东部北方区;O 东部南方区0西北区0西南区·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各区相似的交通地理特征和经济联系的特征· 东北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以长江为东半部地区南北界线,长江算作南方区;以同蒲线、焦柳线作为东西部界线,这二条线算作东半部区·以上交通分区是从我国区际运输通道所联结的起迄区域及对其运输联系的所得出的,是研究运输通道的区划基础·各区域交通特征如下:

o东北区·是我国交通运输网发达的地区,各种运输方式齐全,铁路网络密度全国最大,成网历史早,内部运输联系稳固而量大,对外交流逐年增大,以对华北和华东交流量为最大·o东部北方区·以北京及能源基地为中心是运网的基本格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均较发达,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公路网和航空网呈放射状通达全国各地·煤炭外运是运输交

运输

流量中最大的部分,且外运量逐年增大,过境运量也占较大比重·

o东部南方区·水运与铁路同样承担大宗运量,这是与其它地区的最大差异,长江水系及沿海运量大·本地区能源、原材料运人量大,而上海及东南沿海加工工业发达,工业产品输出到其它各区·

@西北区·干线交通网尚未形成,与区外交流全部依靠一条铁路干线,对外输出的石油将有较大增长,本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内部交流量较小

o西南区·以高原地形为主,发展交通难度大,近代交通起步时间短,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内河多,但航行条件差,内部交通也较困难· 对外运输交流需求大,而运力严重不足·6· 2区际通道在全国运输网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与我国运输分区相对应,我国区际运输运输通道可分为六组,并且将这些通道的命名加以规范化,有利于全社会甚至国外学者正确了解·它们是:O东北区对外通道0东部北方的横向通道0东部地区的南北向通道0东部南方地区的横向通道0西北地区对外通道0 西南地区的对外通道(见图2)·这种命名更加准

图2中国大区间运输通道示意图

确地反映出运输联系的区际关系,符合经济区划的规划原则·特作说明如下:第一、现在铁路部门甚至国家计划中都有所谓“进出关通道"一词,其中的“关"究竟是指哪个关?有时还加以说明是“进出山海关",这种说明更不准确,山海关只是两个大区的一个分界卢应该正确的命名为“东北区对外通道" ·第二一般常用“能源基地外运通道",这是用在说明建设重点上,实际这些干线决不仅运输煤炭,而是服务于东西向的客货交流·作为大区区际通道的划分,实际是指北方东半部区域的横向干线·第三现在一般所谓“南北通道",实际是指沿海地区南北方的运输交流,只是我国东半部的南北运输通道·

我国继续加强区际通道建设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一方面需要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改造同时并进·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另外应该推动运输通道的现代化· 建设高速铁路或者客运专线、高速公路或者汽车专用路、整治干流航道和建设现代化港口·“九五"期间建成和施工的铁路区际大通道有:位于京广线和京沪线之间的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开辟了贯通南北方的一条区际运输通道,沿途经过九省市23个市地(区),成为首都北京直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陆路大通道·很快就起到了重要的分流作用巧6 ] · “十五"期间将要开工建设一批新干线:秦(皇岛)沈(阳)客车专用线、宁(南京)西(安)线、内(江)昆(明)XG TFFUTFFU〉Al UX A我对外通道进山海关内己经形成京山线、京秦线和大秦线三大干线,关外只有沈山线一条铁路,相互间的通过能力极不匹配,急需加强·为此己经开工建设秦皇岛至沈阳的客车专用线·届时关外将要形成两条双线铁路,实施客货列车分线行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铁路线路的利用率,而且客车专用线具备向高速铁路过渡的条件·今后应该抓紧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加快铁路现代化·公路通道的建设规模更大,特别是国道主干线的规划与建设,将为我国运输通道的更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规划的公路国道主干线共有“五条纵向干线,七条横向干线",合计总长3· 5万公里·其中近期建设“两纵两横",2010年全部建成通车· 长江干流通道连通东中西三大地带,除了加大航道整治、港口建设之外,正在建设沿江国道主干线,还应该尽快打通沿江铁路,使之充分满足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致谢本文得到庞效民博士的协助,谨表谢参考文献

第2期运输通道系统分析141门]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交通

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交通出版社,

1991 ·

[ 2 ] 张国伍·交通运输系统分析[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

社,199L

[ 3 ] 荣朝和·论运输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 4 ] 张文尝,金凤君,荣朝和·空间运输联系[M].北京:

铁道出版社,1992·

巧]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交通年鉴1996 2000年卷

[M].北京:交通年鉴出版社

[ 6 ] 陈航,张文尝等著·中国交通地理[M].北京:科学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版社,2000·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

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

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

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

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

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

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运输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

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

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

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

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5.系统环境分析的意义 (1)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 (2)问题的来源 (3)环境提供外部约束 (4)系统评价的基础 6.系统结构分析的内容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的关系 (2)系统要素集的分析 (3)系统相关性的分析 (4)系统阶层性的分析 (5)系统整体性的分析 (6)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 7.ISM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 第三章 1.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连续性 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生产时间的连续性

8通道TD-LTE系统优势分析

8通道TD-LTE系统优势分析 作者:黄岳兰来喜1 LTE系统标准演进随着宽带无线接入的出现,接入移动化、宽带化的业务需求越来越旺盛,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见高速率宽带接入服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需求。IMT-Advanced系统需求明确指出: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100Mbit/s的峰值速率;在低速移动场景下,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1Gbit/s的峰值速率。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进行演进。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技术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惟一标准。在20MHz 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自2004年11月启动LTE 项目以来,3GPP以频繁的会议全力推进LTE的研究工作,仅半年就完成了需求的制定。2006年6月,3GPP RAN(无线接入网)TSG已经开始了LTE工作阶段(WI),但经过艰苦的讨论和融合,终于确定了大部分基本技术框架,一个初步的LTE系统已逐渐展示在我们眼前。LTE系统从定义需求开始。主要需求指标包括:●支持1.4~20MHz带宽。●峰值数据率:上行50Mbit/s,下行100Mbit/s。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用户面延迟(单向)<5ms,控制面延迟<100ms。●支持与现有3GPP和非3GPP 系统的互操作。●支持增强型的广播多播业务。●降低建网成本,实现从R6的低成本演进。●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成本和耗电。●支持增强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和核心网。●追求后向兼容,但应该仔细考虑性能改进和向后兼容之间的平衡。●取消CS(电路交换)域,CS域业务在PS(包交换)域实现,如采用VoIP。●对低速移动优化系统,同时支持高速移动。●以尽可能相似的技术同时支持成对(Paired)和非成对(Unpaired)频段。●尽可能支持简单的临频共存。针对WiMAX“低移动性宽带IP 接入”的定位,LTE系统提出了相对应的需求,如相似的带宽、数据率和频谱效率指标,对低移动性进行优化,只支持PS域,强调广播多播业务等。同时,出于对VoIP和在线游戏的重视,LTE对用户面延迟的要求近乎苛刻。关于向后兼容的要求似乎模棱两可,由于选择了大量的新技术,在物理层已难以保持从3G系统平滑过渡。LTE系统与WiMAX系统一样都选择了OFDM作为基本技术,而非CDMA技术。如前所述,在LTE系统中对系统的时延情况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显著降低控制面时延:100ms:LTE_Idle→LTE_Active;50ms:Dormant→Active 50ms。●用户面时延:定义为UE或RAN边缘节点IP层包数据至RAN边缘节点或UE IP层包数据的单项传输时间。●需求:5ms(无负载IP包的情况下,需要后续补充定义)。为了满足如上要求,除空中接口无线帧长度的变化和TTI等变化以缩短空中接口的延迟之外,还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演进,尽量减少多余节点,从而减少网络中的传输时延。但不管结构如何演变,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仍然遵循各自发展的原则,空中接口终止在无线接入网中。因此,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逻辑关系仍然存在,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接口也依然明晰。基于上述背景,LTE系统在基本技术上一开始就选择了OFDM,MIMO和智能天线等技术作为基本物理层技术并且保留了FDD和TDD两种制式的LTE技术。下面我们就这两种制式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作进一步的分析。2 相同条件下FDD与TDD频谱效率相当LTE FDD与LTE TDD(即TD-LTE)系统基本帧结构差异本文不作分析。就基本帧结构而言,TDD系统保留了从TD-SCDMA系统设计而来的3个特殊时隙,并且为了适应无线帧的融合,还设计了不同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和特殊时隙的不同符号数配比。就频谱效率而言,通过我们的仿真结果可以表明,两者基本相当。仿真条件:●网络模型:19X3。●频段及载波带宽2GHz,BW 20MHz。●传播环境:Urban Macro。●链路模型:SCM-E,3km/h。●基站发射功率:PBS_max :46dBm。●TDD配置:TDD UL:DL,2:2;Special Frame:10:2:2。●终端发射功率:PUE_Max:23Bm。●终端高度:1.5m。●下行:Scheme: rank1/rank2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系统:是混乱、无秩序的反义词,通俗的说就是有组织、有秩序地达到墨重目的的一个祝贺提(P5) 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站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P34) 交通运输枢纽: 联合运输: 区内通道: 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公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方案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P43) 交通运输需求: 客流密度: 联合运输: 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系统分析:就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P35)为了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有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系统分析人员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用、环境、费用、效益等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并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据此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供给: 交通运输通道: 输送能力: 一、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1)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的研究供给者行为。 (2)在交通运输中,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经营者收取的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运输方式中运行时间都是供给中最重要的一个因 素。

(3)很多确定交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由于这些原因,将运输供给严格限制在经济学中,即理解为一定价格下的市场货物供应量的概念是不合适的。为了进行需求分析和交通量预测,我们考虑由一组真正发生的对运输活动的特征和数量有影响的运输系统特征来定义供给。这一推广超出了以货币表示的运输成本和价格,它包括了其他直接或间接地代表消耗在运输中的资源的特征,尽管它无法定量或转化为货币成本。这一组特征的选择依赖于所考虑的不同运输方式。因而在城市小汽车交通系统中,运行时间、成本、延侯、停车费和可达性等就足以描述运输供给了。而在航空客运中,运行时间、票价、地面交通费、机场延误、机型、服务频率、时间表、服务质量等是运输供给的必要的描述量。没有必要遵循统一的模式给各种运输方式第定义供给,这样的统一模式容易复杂化并且有可能忽略运输分析的重要特征。 二、交通运输供给特征 运输供给特征的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1)技术 运输系统的技术特征影响它的行为。特别是,系统的运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类型。其他直接受技术影响的运输供给特征有能力和速度等。(2)运营策略 用技术来提供运输服务的方式取决于运营者的行为和目标。例如,为了适应交通量的增加,系统扩能策略对于像航空、铁路这样按时刻表运行的系统来说对供给特征的影响很大。运营者的行为也确定了运营成本被还原的程度及还原方式。这是将运营成本转化为使用者成本(函数)的一种价格机制。 (3)政策机构的要求和限制 运输运营策略和价格政策常常要受到政府的调节和限制。例如,在一个被调节的运输系统中,运营者能够使用的价格策略可能是由政府机构制定的,有时甚至能力和使用的设备类型也由政府机构确定。市场结构也可能会类似的影响。例如,在竞争和垄断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价格政策。 (4)使用者行为 运输供给的有些特征取决于运输系统中使用者的行为。货主选择可用的运输服务方式常常确定了货运总成本,货主可选择不同的存储量、批量、频率和包装方式。市内旅客也可以通过选择路径、速度以及出租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而影响供给特征。 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运输供给函数,它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了供给特征, 三相互协调的基本条件 (1)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即不间断性、无延误地完成技术作业过程中的全部必要作业。这一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H∧E——→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习题解答

1.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 一般属性:1.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2. 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3. 相关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4.阶层性: 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表述不同层次结构,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 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 5.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 统中的。6.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与外界环 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 之间的变化。 思想或观点:1.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3.多种方法综合作用的观点;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2.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 1.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 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3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意义: 1.目标:系统的总目标,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 2.替代方案: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劣,能进行对比的方案。 3.指标: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 4.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5.评价标准:综合反映指标(费用效益比、性能周期比、费用周期比)。 6.决策: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内部与外部条件相 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系统分析程序中各环节的关系: 过程: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关系:明确问题是为了分析环境对系统的要求,目标选择为了建立价值或评价体系,为实现预期目标,需拟定采取的策略和应选择的方案;为了分析方案的预期效果, 需建立模型,系统优化可以从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决策就是做选择, 最后需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5环境分析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1.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的资料的来源。 2.环境分析提出系统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3.环境分析所提出系统分析的约束条件。 4.环境分析是系统评价的基础。 6系统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在系统分析中所起作用: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要素分析,系统相关性分析,系统阶层性分析和系统整体性分析。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而系统功能使得系统目标得以实现。系统结构分析在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下,分析系统的要素关系和层次结构从而寻找可行解、满意解、最优解所以系统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7.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 相同点: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报告

目录 一.配电网概述 (3) 1.1 配电网的分类 (3)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3) 1.3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意义 (4) 二.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 (4) 2.1 前推回代法计算原理 (4) 2.2 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 (7) 2.3主程序清单: (9) 2.4 输入文件清单: (11) 2.5计算结果清单: (12) 三.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图 (13) 参考文献 (14)

一.配电网概述 1.1 配电网的分类 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苏州有20KV的),低压配电网(220/380V); 在负载率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电网也有配电功能。 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 在城市电网系统中,主网是指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起连接区域高压(220KV及以上)电网的作用。 配电网是指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作用是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 从投资角度看,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电、输电、配电投资比率差异很大,国外基本上是电网投资大于电厂投资,输电投资小于配电投资。我国刚从重发电轻供电状态中转变过来,而在供电投资中,输电投资大于配电投资。从我国城网改造之后,将逐渐从输电投资转入配电建设为主。 本文是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分析计算的研究,研究是是以根节点为10kV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配电系统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说,由于电压等级低、供电范围小,但与用户直接相连,是供电部门对用户服务的窗口,因而决定了配电网运行有如下特点和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编程软件:matlab R2010b 程序说明: 1.如果已经输入i-j支路的信息,则不可再输入j-i支路的信息。 2.变压器支路的第一个节点编号默认为变压器一次侧,即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中的阻抗归算侧,亦即变压器非标准变比的1:k中的‘1’。 3.标幺值等值电路中,如果变比为1:1,则默认为线路,因此,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不可以是1:1。 5.如果变压器支路也有导纳B不为零,则说明此导纳就是励磁导纳,与线路的导纳B/2不同含义,只算作变压器原边的自导纳。 4.由于程序执行的是复数运算,所以即使实部为零时,也会输出实部‘0’。 程序代码: a=load('');%从’’中读入数据 [m,n]=size(a); w=1i; u=1; while (u<=m) hnode=a(u,1); enode=a(u,2); z=a(u,3)+a(u,4)*w; b=a(u,5)*w; k=a(u,6); y(hnode,enode)=-1/(k*z); y(enode,hnode)=-1/(k*z); y(hnode,hnode)=y(hnode,hnode)+1/(k*z)+(k-1)/(k*z); y(enode,enode)=y(enode,enode)+1/(k*z)+(1-k)/(k*k*z); if (abs(k-1)<%如果为线路 y(hnode,hnode)=y(hnode,hnode)+b; y(enode,enode)=y(enode,enode)+b; end

if (abs(k-1)>%如果为变压器 y(hnode,hnode)= y(hnode,hnode)-b; end u=u+1; end [m,n]=size(y); disp(‘Y=’); disp(y(1:m,1:n)); clear; 算例 输入数据: 首端编号末端编号电阻电抗电纳/2 变比 2 3 1 4 2 0 0 5 3 0 0 1 2 1 1 3 0 1 输出数据: Y= - + + 0 0 + + 0 + 0 + + 0 0 + 0 0 + 0 0 0 0 0 0 + 0 0 经手算校验,程序结果准确。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41.开放系统 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自行举例既可)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 答: (1)系统现状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 (2)弄清关联因素 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建立概念模型 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 (5)比较 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 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

(完整word版)9节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9节点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目录 1 PSASP软件简介 (1) 1.1 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 1.2 PSASP的平台组成 (2) 2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 (3) 2.1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3) 2.2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5) 2.3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方法 (6) 3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及元件数据 (7) 3.1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 (7) 3.2 系统各项元件的数据 (8) 4 潮流计算的结果 (10) 4.1 潮流计算后的单线图 (10) 4.2 潮流计算结果输出表格 (10) 5 结论 (1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 基本数据如下:

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 负荷数据

1 PSASP软件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是一套历史悠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是高度集成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目前包括十多个计算机模块,PSASP的计算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扩充。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以及程序功能扩充,在PSASP7.0中设计和开发了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应用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分析的各种数据,绘制所需要的各种电网图形(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该平台服务于PSASP 的各种计算,在此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并输出各种计算结果。 1.1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PSASP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可概括为: 1. 图模支持平台具备MDI多文档操作界面,是一个单线图图形绘制、元件数据录入编辑、各种计算功能、结果显示、报表和曲线输出的集成环境。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数据、绘制电网图形、惊醒各种分析计算。人机交互界面全部汉化,界面良好,操作方便。 2. 真正的实现了图模一体化。可边绘图边建数据,也可以在数据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图形自动快速绘制;图形、数据自动对应,所见即所得。 3. 应用该平台可以绘制各种电网图形,包括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 ●所有图形独立于各种分析计算,并为各计算模块所共享; ●可在图形上进行各种计算操作,并在图上显示各种计算结果; ●同一系统可对应多套单线图,多层子图嵌套; ●单线图上可细化到厂站主接线结构;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1次作业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 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道小题) 1. ()的应用为系统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A) 运筹学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哲学 (D) 系统工程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 (A)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B)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C)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D) 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A) 实现最优化 (B) 求得满意解 (C) 调查比较或学习 (D) 建立概念模型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从事系统分析时,除了用工程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外,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还常常要凭借()进行判断和优选.

(A) 系统模型 (B) 运筹学 (C) 哲学理念 (D) 价值观念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A) 建立模型 (B) 建立方案 (C) 明确目的 (D) 收集资料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P121) (A) 地方 (B) 点 (C) 结合部 (D) 交叉点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 (A) 多目标评价 (B) 多目标分析 (C) 目标体系建构 (D) 目标体系评价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建模

一、建模 问题1:假设 Critical step: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做出假设,可以说是建模的关键一步. Real problem is too complicated to describe by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一个实际问题不经过简化假设就很难翻译成数学问题,即使可能,也很难求解; Deferent assumption means other models: 不同的简化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份简单,会导致模型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修改和补充假设; –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使你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Base of the assumption: 假设的依据,一是出于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二是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也可以是二者的综合. 问题2:有关模型的两个验证 ?Checking Result: 结果的误差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Testing Model: 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 问题3:建模的完整性 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设定-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数据检验和模型合理性、适用性,若检验不过,则跳回问题分析,若通过,则进行模型应用)-模型应用(对未来情况进行的)-模型评价 二、体系 问题1:四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 管理系统、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空管系统、机场系统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ICAO、国家民航组织、国际行业协会以及国际行业联盟,同时它也是一个监管系统,其包括了国际航空法系统、国家航空法系统以及国家行业航空规则与条例;第三,它对国家航空管理负责,对航空安全运行进行监管并规范运行的经济性,其主要有6项职责:颁照、管理机场安全运行、工程和适航、航空承运人管理、航空导航服务、财务战略规划。 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基于机场系统,利用其航线网络,采用适当的机队,完成旅客、货物以及邮件的运输等。 机场系统:是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停驻、维护、补充给养及组织飞行保障活动的场所,也是旅客和货物的起点、终点或转折点。机场是由供飞机使用的部分(包括飞机用于起飞降落的起飞区和用于地面服务的航战区)和供旅客接用货物使用的部分(包括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航站楼地面交通设施及各种附属设施)组成。 空管系统:指挥协调所有正在航路上飞行,或者正在起飞、着陆、滑行的飞机,是为了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及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利用效率而设置的各种助航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助航设备分仪表助航设备和目视助航设备。仪表助航设备是指用于航路、进近、机场的管制飞行,包括通信、导航、监视(雷达)的等装置。目视助航设备是指用于引导飞机降落、滑行的装置,包括灯光、信号、标志等。空中交通管制机构通常按区域、进近、塔台设置。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包括飞行高度层配备,垂直间隔、水平间隔(侧向、纵向)的控制等。管制方式分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关系: 在整个航空运输系统服务链中,服务的需求者:旅客、货物、飞机等,提供服务的有机场、ATC、航空公司等子系统,管理系统为整个行业制定规则,对航空运输活动进行监管,机场、

北京无障碍通道系统分析及介绍

无障碍通道系统分析及介绍 一、无障碍通道定义: 无障碍通道系统是通过红外和RFID射频技术自动侦测通过人员的合法性,并联动摄像头自动抓拍非法通道人员的智能识别系统。 无障碍通道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所有的数据既存在于中心数据库,又同时存在于本地的数据库,当有数据变化时(例如开户、挂失、销户等),数据自动通过网络在各个管理工作站同步。当网络或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通道控制系统的运行。如果网络或服务器故障时,所有的数据会自动存于管理工作站数据库内,当故障恢复时自动补传。数据传输采用CRC校验方式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北京泰德汇智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近16年的历史,是国内智能卡“一卡通”企业通道考勤系统主导型专业厂商之一,专业从事智能卡(校园、企业)一卡通相关企业通道考勤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安装的生产型企业。 二、无障碍通道系统技术特点: 1.非法用户报警 2.快速通过功能 3.实时显示 4.自动统计缺勤人员 5.防止代刷卡 6.支持“反潜入”

7.24小时监控视频录像功能 8.远程监控功能 9.信件自动通知 三、无障碍通道系统技术参数: 产品规格:70*110*24(mm) 适用环境:室内 环境温度:-40。——70摄氏度 环境湿度:10%-90% 工作电压:12W DC 通讯方式:RS485/TCP/IP 通道宽度:650-750(mm) 机箱材质:不锈钢钢架、亚克力,防水防雷击设计 读卡距离:0—50(mm) 读头数量:1(可扩展至4个) 支持卡型:M1;近距离ID;RF-SIM;SIM-PASS;CPU卡;TI;二代身份证 产品型号细分:BL-1TD-1/L(单通道)、BL-1TD-2/L(双通道)BL-1TD-3/L(三通道)BL-1TD-4/L(四通道) 四、无障碍通道系统组成: 无障碍通道系统主要由射频(RFID)读取模块,射频标签和红外模块组成。射频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射频标签内的信息,为无障碍通道中的核心部分。射频标签用于存储人员,物品的身份信息及其他指定信息。红外模块用于判断通道内是否有人员或者物品,起辅助作用。 五、无障碍通道系统工作原理: 携带有射频标签的人员或者物品在进入无障碍通道的读取区域后,射频标签将被激活。射频读取模块读取标签内部存储的ID号及数据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第六章 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第六章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第三节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 本章主要研究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优化组合,使供给与需求尽可能达到平衡。

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形成及其概念的提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①水运为主的阶段; ②铁路为主的阶段; ③公路、航空、管道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崛起的阶段; ④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阶段。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中国:“丝绸之路”(古通路)——自然形成; 美国:12条国家通道; 加拿大:东海岸-西海岸的2条交通运输通道; 意大利:6条国家通道; 印度:东西南北的4条主要国家通道。 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形成及其概念的提出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一)通道的概念 通道(走廊):横过前属外国领土的狭窄地带,或者说是,连接一国的一部分与他国地带或连接两国的一部分地带。 交通运输通道: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交通运输“走廊”,是自然通路的复合体。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两地或多地之间的经济带上,具有强大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此建立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 1.交通运输通道是指在两点间具有一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覆盖一个地带,担负着重要和大量的客货流运输,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密集地带;

2.交通运输通道一般由平行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线路互相补充,共同提供强大的交通运输服务。 3.交通运输通道是一个实体:具有方向性、强大的流、边界、起讫点; 4.交通运输通道不仅包括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而且包括机场设施、港站枢纽以及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单选题和多选题 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 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 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 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 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 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 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 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 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 7 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 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 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 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 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 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 12 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哪些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4 凭借价值判断 13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的6个属性就体现出系统结构的一般形式,把目的性作为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适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是作为系统结构的主体骨架的内涵特征。整体性是系统内部综合协调的表征,环境适应性是系统本身的一方,环境作为另一方的内外部协调的表征。因此系统6大属性的形态化,就构成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matlab三机九节点潮流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一、设计题目 本次设计题目选自课本第五章例5-8,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SCC系统的简化三机九节点系统,例题中已经给出了潮流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与之对照。取ε=0.00001 。

二、计算步骤 第一步,为了方便编程,修改节点的序号,将平衡节点放在最后。如下图: 第二步,这样得出的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 第三步,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9 2 1 3 2 7 4 5 6 8 3

第四步,设定初值: ο 01)0(6)0(5)0(4)0(3)0(2)0(1∠======??????U U U U U U ; 0)0(8)0(7==Q Q ,0)0(8)0(7==θθ。 第五步,计算失配功率 )0(1P ?=0,)0(2P ?=-1.25,)0(3P ?=-0.9,) 0(4P ?=0,)0(5P ?=-1,)0(6P ?=0,)0(7P ?=1.63, )0(8P ?=0.85; )0(1Q ?=0.8614,)0(2Q ?=-0.2590,)0(3Q ?=-0.0420,) 0(4Q ?=0.6275,)0(5Q ?=-0.1710, )0(6Q ?=0.7101。 显然,5108614.0|},max {|-=>=??εi i Q P 。 第六步,形成雅克比矩阵(阶数为14×14) 第七步,解修正方程,得到: =?)0(1θ-0.0371,=?)0(2θ-0.0668,=?)0(3θ-0.0628,=?)0(4θ0.0732,=?)0(5θ0.0191,=?)0(6θ0.0422,=?)0(7θ0.1726,=?)0(8θ0.0908; =?)0(1U 0.0334,=?)0(2U 0.0084,=?)0(3U 0.0223,=?)0(4U 0.0372,=?)0(5U 0.0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