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基本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一、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在动物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引起疫情的疾病。
它不仅对动物健康和福祉造成严重威胁,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动物疾病的爆发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引起动物疫病的主要原因。
这些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来源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引发感染。
一旦疫情爆发,往往会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导致农场和畜牧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常见的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对猪群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猪瘟会导致猪只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厌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大量死亡。
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病猪和病死猪,引起疫病传播的还有病毒污染的水、食料和各种猪场设施。
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杀灭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感染病。
它主要感染家禽,但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高烧、咳嗽等。
严重时,禽流感可导致鸟类的大规模死亡。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加强禽畜场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和报告。
对病死禽的安全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3.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口蹄疫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蹄部疼痛、乳汁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畜群大量死亡。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的动物分泌物、病死动物以及水源、饲料等传播。
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关键在于加强免疫接种、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对患病动物的紧急处理。
三、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1.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
各地应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病例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基础。
养殖场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任务1 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控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一、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控的基本要求1.动物防疫的概念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分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两种,包括消毒、检疫、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疫情报告、疫病诊断、隔离、封锁和尸体处理等。
2.动物防疫工作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常年免疫,全年防控"的指导思想,建立一套"养、防、检、治"四个方面科学、完整、合理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畜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开放,流通增强,动物传染病也日趋复杂化,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很难控制,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搞好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3.防疫工作的基本要求(1)建立和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动物传染病的防疫工作是一项与农业、商业、外贸、卫生、交通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工作,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从全局出发,大力合作,统一部署,全面安排,建立、健全各级兽医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拥有稳定的防疫、检疫、监督队伍和懂业务的高素质技术人员,才能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把兽医防疫工作做好。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我国开展动物传染病防控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法规将能有效1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实践证明,只有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很多传染病可以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传染病,也能及时得到控制。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推荐文档)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一、动物疫病类别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一类动物疫病(17种),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
二类动物疫病(77种),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包括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牛结核病、猪乙型脑炎、魏氏梭菌病、棘球蚴等疫病。
三类动物疫病(63种),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二、防制方针和原则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突出规模养殖场、交通沿线、城乡接合部和新老疫区等重点区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三、主要指标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重点地区全覆盖免疫,散养户采取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免密度达到100%;动物群体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对羊痘、狂犬病、炭疽、羊梭菌病等实行因病设防,进行区域性免疫。
四、防控措施(一)综合性防控措施1、疫病预防:主要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所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疫承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2、疫病控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动物疫病。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A. 疫苗接种B. 消毒灭源C. 隔离治疗D. 饲养管理答案:D2. 家畜的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A. 养殖户B. 兽医C. 畜牧局D. 动物防疫员答案:C3.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反刍动物?A. 牛B. 羊C. 猪D. 鹿答案:C4. 动物疫苗的保存条件是什么?A. 常温B. 冷藏C. 冷冻D. 避光答案:B5. 以下哪种饲料添加剂不属于抗生素类?A. 土霉素B. 杆菌肽C. 硫酸铜D. 金霉素答案:C6. 家畜的饮水卫生标准是什么?A. 无色无味B. 无污染C. 无异味D. 无悬浮物答案:B7.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家禽?A. 鸡B. 鸭C. 鹅D. 兔答案:D8. 家畜的粪便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环保要求?A. 直接排放B. 堆肥发酵C. 焚烧D. 随意丢弃答案:B9.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家畜?A. 马B. 牛C. 羊D. 狗答案:D10. 家畜的饲养密度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尽可能密集B. 尽可能稀疏C. 根据动物种类和大小调整D. 根据季节调整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A. 定期接种疫苗B. 合理营养C. 定期驱虫D. 定期消毒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A. 遗传B. 营养C. 环境D. 疾病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A. 疫苗接种B. 隔离治疗C. 消毒灭源D. 饲养管理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类型?A. 抗生素类B. 维生素类C. 矿物质类D. 氨基酸类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辅C. 综合防治D. 定期监测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家畜的饲养密度越小越好。
(错误)2. 家畜的饮水不需要定期检测。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一、加强边境防线加强边境防线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第一道防线。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动物隔离区、加强巡逻等,防止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入境内。
同时,应对入境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测,确保其不携带任何疫病。
二、检疫和隔离检疫和隔离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对于进口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不携带任何疫病。
对于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其传播疫病。
三、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对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病的传播。
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应研发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疫苗,并对易感动物进行接种,提高其抵抗疫病的能力。
同时,应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饲养和运输管理,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应对养殖场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确保其无病原体残留。
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七、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动物疫病的挑战。
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疫情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及时了解全球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八、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必要保障。
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动物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的管理。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官方兽医考试题及答案

官方兽医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官方兽医是指由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兽医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控制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职责。
以下哪项不是官方兽医的职责?A. 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治疗B.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C.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D. 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答案:A解析:官方兽医的主要职责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但不包括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治疗,这是兽医临床工作的一部分。
2.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A. 免疫接种B. 隔离治疗C. 药物预防D. 疫区封锁答案:C解析: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包括免疫接种、隔离治疗和疫区封锁等,而药物预防并不是基本措施之一,它更多是针对特定疫病的治疗手段。
3. 动物检疫的目的是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健康和安全,以下哪项不是动物检疫的内容?A. 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B. 检查动物产品的卫生状况C. 检查动物的来源和运输条件D. 检查动物的品种和数量答案:D解析:动物检疫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产品的卫生状况以及动物的来源和运输条件,而动物的品种和数量并不是检疫的内容。
4.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内容?A. 检查动物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B. 检查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情况C. 检查动物产品的营养成分D. 检查动物产品的非法添加剂使用情况答案:C解析: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动物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兽药残留情况以及非法添加剂使用情况,而动物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查属于食品营养监管的范畴。
5.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的分类?A. 一类疫病B. 二类疫病C. 三类疫病D. 四类疫病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疫病分为一类疫病、二类疫病和三类疫病,没有四类疫病的分类。
二、多选题6. 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时,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哪些?A.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B. 对疫区进行封锁C. 对染疫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D. 对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答案:ABCD解析: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时,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对疫区进行封锁、对染疫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对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机构要加强对动物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做好疫情的报告和信息通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汇总。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
建立健全的动物传染病防疫体系是防控工作的
基础。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机构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做好防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此外,要加强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工作。
疫苗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要
加强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工作,保证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疫苗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最后,要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
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直接影
响着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
要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管理,保证动物的饲养和疫病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同时,要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做好动物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包括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
防疫体系、加强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工作、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
只有全面贯彻执行这些要求,才能有效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中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不仅给动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防范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要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疫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当地动物疫情信息。
同时要加强动物疫病的报告制度,确保动物疫病的发现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注重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场地、器械等进行消毒,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要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拥挤造成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
此外,还要确保动物饮水卫生,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与消毒。
三、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动物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加强动物疫苗的接种工作。
要从科学角度制定疫苗的接种计划,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的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程序。
同时要注重疫苗的质量管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加强动物疫病的检疫动物疫病的检疫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动物进出口的检疫工作。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动物检疫制度,确保所有进出口动物都经过检疫合格。
同时要加强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
此外,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管,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疫病。
五、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册、宣传片、讲座等方式向养殖户传达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从而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六、加强合作与交流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⑤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 ②易感动物 ③外界环境
三、传染病的分类
• 1.按病原体分类 •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 菌病等。 • 2.按动物种类分类 • 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 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 • 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 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⑤经人类传播
⒊易感动物群 ——是指对某种病原体或致 病因子缺乏足够抵抗力而易受其感染的动物。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 ⑴遗传因素;
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
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4)饲养管理水平
流行过程的特点
1.表现形式 2.季节性和周期性
①散发性 ②地方流行性 ③流行性 ④爆发 ⑤大流行性
二、发生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 (一)上报疫情 • 1、一般传染病 • 向兽医技术部门报告、求诊 • 2.法定传染病 • 向畜牧兽医政府机关报告 • 上报后未确诊前应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防 止疫病蔓延,如隔离、消毒、暂时封锁等。
(二)诊断
• 1.现场诊断(临时综合诊断) • 包括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 • 2.实验室诊断 • 采集病料 • 涂片镜检 • 血清学试验验
• (五)适时免疫接种
• 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是 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散养 动物主要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日常补 防相结合的办法。 • 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动物种类、品种、 用途、年龄、性别、母源抗体等。 • 2.正确选择疫苗、免疫接种途经、方法
(六)药物预防
1.拌料给药
(三)隔离
• 1.患病动物。这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应选择不易散播 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 • 2.可疑感染动物。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患病动物及其污 染的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动物为可疑感染动物。这类动物 有可能处在疫病的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应在
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观察,出现症状的则按病畜禽处
3.疫点
4.疫区
5.受威胁区
6.非疫区
——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 ——是指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是指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一般 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 3~5公里半径内,至 少21指距疫区周边 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的该区域。 一般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 3~5公里内的区域。 3公里内的区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兔病(4 种) :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
虫病 蜜蜂病(2 种)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 鱼类病(11 种) :草鱼出 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 血症、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继续传播 群体
感染 发病
㈡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⒈传染源
—是指能使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
经常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⑴患病动物:患病动物在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能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
且具有症状,因此患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
⑵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少数传染病如禽霍乱、猪瘟、口蹄疫、狂犬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少部分传染病如猪喘气病、传喉。
健康病原携带者: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⑶患人畜共患病的病人
⒉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①直接接 触传播 ②间接接 触传播 ③垂直传播 (纵向传播) ④水平传播 (纵向传播)
—— 是指母体所患的疫病或所带的病原体经卵、 A)交配 :①经污染饲料、饮水、物体方式 见于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猪细小 胎盘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 ②经呼吸道 (空气、尘埃) 病毒、爱滋病等。 ③经土壤传播 ①经胎盘传播,②经卵传播 间横向传播。 B)舔咬:④经生物媒介 见于狂犬病 ③经产道传播,④经初乳传播
(三)加强检疫
• 引种检疫 非疫区、隔离
危害大的疫病
• 场内自检
常见多发病
(四)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 1.定期消毒 •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 土壤、水、饲养用具、运输工具、仓库、人 体防护装备、病畜产品等。 • 2.定期杀虫和灭鼠 • 许多活体动物是畜禽疫病的传染源、媒介物 或中间宿主。 • 3.及时清理粪便 •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 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卵囊等病原.
• (一)选好场址,合理布局。 • 畜禽养殖场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 便利、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远 离城镇、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 特别是远离屠宰场、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场 所,生产区按照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划分 开,并进行合理布局。
(二)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 1.合理配制日粮 • 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用途和不同 生长期的营养要求,科学搭配饲料。注意: • 始终如一保证饲料的质量; • 饲料保存 • 不要突然改变饲料 • 2.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
二类动物传染病: 二类动物疫病(77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 种) :狂犬病、布鲁氏 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 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
病 牛病(8 种) :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
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 (牛焦虫病) 、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绵羊和山羊病(2 种) :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猪病(12 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 典猪蓝耳病) 、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 猪链球菌病、猪传染 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 菌 病 马病(5 种) :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 氏锥虫病 禽病(18 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 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 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 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 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
3公里 ——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划定为疫点,一 区 国家规定的重大 受 般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饲养场 疫点 疫 区(户)或其他有关 3~5公里 受 屠宰、经营单位。 区 动物疫病
威
胁
21天未发生
疫区示意图
胁
威
单元二 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内 容 概 要 平时的预防措施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 1.潜伏期
• 由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到开始出现临诊症状,这
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来说,急性传染病的潜
伏期较短,且差异范围较小;亚急性或慢性传染
病的潜伏期较长且变动范围较大。潜伏期短的传 染病通常来势凶猛、传播迅速,疾病经过常较严 重;反之,潜伏期延长时,病程亦常较轻缓。
• 2.前驱期 • 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 阶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 一般症状。数小时至1~2天。
• 这种饲养管理制度便于生产管理、实行统一的饲养 标准、技术方案和防疫措施。
• 3.注意畜禽舍饲养环境
• 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合适。温度过低雏鸡会诱发许多疾病,光 照不足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密度过大,长期光照过强或无规律,可使 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并诱发啄癖等。
• 4.避免或减轻应激
• 应激常常使动物的抗病力降低。生产中应通过周密的设计和细心的管理 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动物的应激,例如尽量减少对家禽的捕捉和搬迁, 在禽舍内尽量轻手轻脚。在炎热季节应保证清凉充足的饮水供应,在原 来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电解质、多种维生 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技术
张管社 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内 容 提 要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单元一: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 • • • •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三、传染病的分类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①夏秋季节:细菌性疾病多见。 ②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多见。 ③口蹄疫每隔2-5年流行一次。
㈣疫源地
1.疫源地 ——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
病、病毒性出 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甲壳类病(6 种) :桃拉综合征、黄头
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 死病、传染性肌肉 坏死病
• 三类动物传染病: 三类动物疫病(63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 种) : 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附红细 胞体病、Q 热 牛病(5 种) :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 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6 种) :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 疥癣,绵羊地方性 流产 马病(5 种)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 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4 种) :猪传染性胃肠 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4 种) :鸡 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蚕、蜂病 (7 种) :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 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7 种) :水貂阿留申病、水 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 白细胞 减少症、利什曼病。 鱼类病(7 种) :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 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 球菌病 甲壳类病(2 种) :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病(6 种) :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 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 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2 种) :鳖腮腺 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