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完美版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ppt课件

少年阶段
• 甲骨文 最早距今3300多年 • 金文 商代中后期到汉代铁器兴起 • 大篆 西周晚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
该阶段的特点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发展,初期的 像形文字开始由稚嫩变的成熟,字形复杂程度和文 字数量与之前相比都有较大的飞跃,形成了系统。
16
公元前1318年,商朝第10代君王盘庚将都城迁至殷,已知的甲骨文与金文最早年代都从此算起。
• 甲骨文
发现并第一个进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学者王 懿(yì)荣(1845-1900年)。
迄今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共15万多片,包含单字 具备书法的三个 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 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 汉字的“六书”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原始图画文 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9
与汉字叔叔齐名的还有被称为汉字阿姨的瑞典人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中文名叫林西莉),她著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与汉字相关的中国古代发明
古代中国人为寻找比竹简更方便又廉价的书 写材料,最初用废旧麻绳、破布、织丝遗留的残 絮等材料制做原始纸张。公元105年(东汉年间), 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纸张。
1
汉字演化过程
幼童阶段(甲骨文之前的高度抽象符号) 少年阶段(甲骨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前) 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至近代结束) 成年阶段(现代、未来)
2
本PPT只从考古实证的角度介绍汉字起源,不谈结绳记事、八卦、河图洛书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说法。
幼童阶段
最早和字数最多的古文字刻符:
• 贾湖刻符,距今8000多年 • 双墩刻符,距今7000多年
由于汉朝时文化的空前统一与发展,“汉人”、“汉字”的称法深 入人心,并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代表作品
李斯的《泰山刻石》、唐代李阳 冰的《三坟记》等。
隶书
起源与发展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逐渐流行于汉代。隶书的出现标志 着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因其字形扁平、书 写方便,逐渐替代了篆书成为官方文书。
特点与风格
隶书的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结构严谨。不同地区的隶书 风格略有差异,如秦隶较为粗犷,汉隶则显得秀美。
03
代表作品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等。
行书与草书
行书与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草书则是在篆书和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行书和草书都是为了满足快 速书写和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连贯流畅,字形较为潦草,能够快速书写并表达出动 态感。行书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间。
对于汉字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0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02
汉字的形态、音韵和语义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他文
字无法替代的。
汉字文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对世界
03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汉字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应用和 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汉字需要不断进 行规范化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和人民。
应当加强对于汉字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 广,提高公众对于汉字文化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培养更多的汉字文化传承人才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总结与思考
对于汉字演变的总结与回顾
汉字的演变.完整版ppt资料

•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
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 品?宣示表?〞 •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 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 真书、正书。 •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 •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
返回主页
方块字的根底
•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
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 密码,很难破译。 •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 石鼓 〞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 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 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 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开展而 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 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 “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 “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 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
返回主页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局部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 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 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 〔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
汉字的演变 完美版PPT课件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 ,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 ,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 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 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 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 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七种字体: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从它的出 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演变过程,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 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 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文物 ❖遗址 ❖文字资料
世第界4课上最汉字古的老演的变文字
• 1、古埃及圣书字
• 2、两河流域的楔(xiē一声)形文字
• 3、中美洲的玛雅文
• 4、印度的梵(fàn四声)文
• 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 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 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追根溯源组)第一、二小组任务:
汉字的起源
(甲骨考古组)第三、四小组任务: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轨迹勾的轨迹,制作一幅汉字演 变的轨迹图(要求写出各种字体及其盛行的历史时期)
(才艺展示组)第九、十小组任务:
“福”字字形变化研究 (1)“福”字字形变化 (2)“福”字艺术:剪纸、福字倒贴
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汉字的演变_小学生PPT课件

.
谢谢!
.
“赵体”(赵孟頫)等。
.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 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 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 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 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 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 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 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 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 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 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 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 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 《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
“……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 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 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 来的。也叫正楷。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 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 “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
.
歇后语
❖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3、蚕豆开花--------黑心 ❖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 5、打破砂锅--------问到底 ❖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 7、虎落平阳--------被犬欺
谢谢!
.
“赵体”(赵孟頫)等。
.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 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 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 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 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 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 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 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 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 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 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 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 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 《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
“……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 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 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 来的。也叫正楷。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 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 “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
.
歇后语
❖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3、蚕豆开花--------黑心 ❖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 5、打破砂锅--------问到底 ❖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 7、虎落平阳--------被犬欺
中国汉字演变PPT课件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 向右下斜 )、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
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
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
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
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 第2隶0页书/共3是1页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第26页/共31页
王羲之行书
第27页/共31页
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 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 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 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 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第21页/共31页
楷书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 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 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 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 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 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 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 感。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 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 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 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 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
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
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
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
《汉字的演变》课件

简化汉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简化汉字的方法包括笔画简化、结构简化、同音替代等。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复杂的汉字被简化成了更简单、易写 的形式。
简化汉字的意义
简化汉字对于提高汉字的易用性和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定义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 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简化字、传
形声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汉字构造方式,它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例如,“江”字 由“工”和“水”组成,“工”是声旁,“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转注
总结词
对同一个字进行不同的解释或分 类,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详细描述
转注字是对同一个汉字进行不同 的解释或分类,以表达不同的意 思。例如,“考”字既可表示“ 老”,也可表示“考察”。
会意
总结词
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
详细描述
会意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例如,“男”字由 “田”和“力”组成,表示男人在田地里劳动。
形声
总结词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既表示意义又表示声音。
详细描述
汉字与古代哲学思想的融合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 汉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汉字与文学艺术
汉字与诗歌
汉字的韵律和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基础,古代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汉字的音韵和意义, 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
汉字与书法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变化,将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意义完美地 呈现出来,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简化汉字的方法包括笔画简化、结构简化、同音替代等。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复杂的汉字被简化成了更简单、易写 的形式。
简化汉字的意义
简化汉字对于提高汉字的易用性和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定义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 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简化字、传
形声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汉字构造方式,它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例如,“江”字 由“工”和“水”组成,“工”是声旁,“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转注
总结词
对同一个字进行不同的解释或分 类,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详细描述
转注字是对同一个汉字进行不同 的解释或分类,以表达不同的意 思。例如,“考”字既可表示“ 老”,也可表示“考察”。
会意
总结词
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
详细描述
会意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例如,“男”字由 “田”和“力”组成,表示男人在田地里劳动。
形声
总结词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既表示意义又表示声音。
详细描述
汉字与古代哲学思想的融合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 汉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汉字与文学艺术
汉字与诗歌
汉字的韵律和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基础,古代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汉字的音韵和意义, 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
汉字与书法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变化,将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意义完美地 呈现出来,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42页)全

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代表人物
夏朝伯益
影响
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大篆
大篆
石鼓文
大篆
小篆
起源
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发展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特点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代表人物
秦桧
影响
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隶书
草书
起源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在魏晋之际最为盛行
发展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后发展出章草、今草、狂草.
特点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是草书的特点。
代表人物
崔瑗、张旭、王羲之
毛笔的发明
隶书
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秦隶与汉隶
汉隶《张迁碑》
秦隶
仍存小篆的形体,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结体偏方,字体厚重。
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zhe)之美。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代表人物
夏朝伯益
影响
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大篆
大篆
石鼓文
大篆
小篆
起源
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发展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特点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代表人物
秦桧
影响
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隶书
草书
起源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在魏晋之际最为盛行
发展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后发展出章草、今草、狂草.
特点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是草书的特点。
代表人物
崔瑗、张旭、王羲之
毛笔的发明
隶书
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秦隶与汉隶
汉隶《张迁碑》
秦隶
仍存小篆的形体,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结体偏方,字体厚重。
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zhe)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 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 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 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 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又根 据龟纹、虫蛇、黍稷(shu ji)、山 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 字。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像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史海拾贝
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 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 田,其受年?十一月。”卜辞。 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 产的情况。
汉字的演第4变课 ②汉字的演变
金文,是商、周时 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又叫“钟鼎文”。 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 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 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与小篆相近。已 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 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 。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 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 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文物 遗址 文字资料
世第界4课上最汉字古的老演的变文字
• 1、古埃及圣书字
• 2、两河流域的楔(xiē一声)形文字
• 3、中美洲的玛雅文
• 4、印度的梵(fàn四声)文
• 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 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 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18
大篆
19
汉字的演变 ③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
,又称“秦篆”。战国时
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
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
“大篆”(又称“籀文”
,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
)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
3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 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 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 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 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 要出现了七种字体: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从它的出现 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演变过程,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 过程知道多少呢?
22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 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 邈(miǎo)在监狱中将其整 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23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 206-220年)得到了很 大发展,变无规则的 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 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 隶。
24
5.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 字体:楷书出 现了。图为楷 书的创始人钟 繇(yáo)。
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tà
拓 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15
这世三界个上字现是存第最什4大课么的?汉商它字朝们的青又演铜变是器什:么司母文戊字鼎呢?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商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商朝
后期。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食具或
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
1939年在河南省
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
出土。
鼎重832.84公斤,
高1.33米,口长1.1米,
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
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
纹、人头纹、夔(kuí)纹等,并组成精美整
体图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
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
司母戊鼎
家博物馆。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说,“皇帝 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 明白可以用行来区分事理,开 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 过一个简化过程,取食物的主 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 化过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
汉字的演第4变课 ①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 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 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 被称为“卜辞”、“契文”; 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 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 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 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 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 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 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 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 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
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Nhomakorabea20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21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 ,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 ,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追根溯源组)第一、二小组任务:
汉字的起源
(甲骨考古组)第三、四小组任务: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轨迹勾画组)第五——八小组任务:
通过搜集的资料寻找汉字演变的轨迹,制作一幅汉字演变的 轨迹图(要求写出各种字体及其盛行的历史时期)
(才艺展示组)第九、十小组任务:
“福”字字形变化研究 (1)“福”字字形变化 (2)“福”字艺术:剪纸、福字倒贴
6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代人的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在传说中,我国古代 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jié)造字 →
古人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 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 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 后再一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 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 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 事人经常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 述,以此传给后人。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写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记录了商 朝社会生活的诸 多方面,是研究 商朝历史的最有 价值的史料,是 我国目前已知的 最早的成熟文字。 今天汉字就由甲 骨文发展而来。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像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史海拾贝
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 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 田,其受年?十一月。”卜辞。 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 产的情况。
汉字的演第4变课 ②汉字的演变
金文,是商、周时 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又叫“钟鼎文”。 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 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 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与小篆相近。已 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 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 。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 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 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文物 遗址 文字资料
世第界4课上最汉字古的老演的变文字
• 1、古埃及圣书字
• 2、两河流域的楔(xiē一声)形文字
• 3、中美洲的玛雅文
• 4、印度的梵(fàn四声)文
• 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 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 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18
大篆
19
汉字的演变 ③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
,又称“秦篆”。战国时
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
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
“大篆”(又称“籀文”
,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
)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
3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 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 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 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 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 要出现了七种字体: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从它的出现 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演变过程,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 过程知道多少呢?
22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 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 邈(miǎo)在监狱中将其整 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23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 206-220年)得到了很 大发展,变无规则的 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 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 隶。
24
5.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 字体:楷书出 现了。图为楷 书的创始人钟 繇(yáo)。
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tà
拓 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15
这世三界个上字现是存第最什4大课么的?汉商它字朝们的青又演铜变是器什:么司母文戊字鼎呢?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商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商朝
后期。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食具或
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
1939年在河南省
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
出土。
鼎重832.84公斤,
高1.33米,口长1.1米,
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
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
纹、人头纹、夔(kuí)纹等,并组成精美整
体图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
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
司母戊鼎
家博物馆。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说,“皇帝 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 明白可以用行来区分事理,开 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 过一个简化过程,取食物的主 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 化过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
汉字的演第4变课 ①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 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 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 被称为“卜辞”、“契文”; 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 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 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 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 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 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 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 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 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
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Nhomakorabea20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21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 ,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 ,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追根溯源组)第一、二小组任务:
汉字的起源
(甲骨考古组)第三、四小组任务: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轨迹勾画组)第五——八小组任务:
通过搜集的资料寻找汉字演变的轨迹,制作一幅汉字演变的 轨迹图(要求写出各种字体及其盛行的历史时期)
(才艺展示组)第九、十小组任务:
“福”字字形变化研究 (1)“福”字字形变化 (2)“福”字艺术:剪纸、福字倒贴
6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代人的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在传说中,我国古代 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jié)造字 →
古人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 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 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 后再一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 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 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 事人经常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 述,以此传给后人。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写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记录了商 朝社会生活的诸 多方面,是研究 商朝历史的最有 价值的史料,是 我国目前已知的 最早的成熟文字。 今天汉字就由甲 骨文发展而来。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