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变大

合集下载

明代宦官

明代宦官

明代宦官宦官又名太监。

是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

史书又称寺人、阉人、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宦官本属内廷侍从,不能干预政事,但其上层分子往往凭藉与皇帝朝夕相处的机会,博取宠信,窃夺权柄,广树党羽,凌驾百司,操纵朝政,形成宦官专权局面。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延续时间最长、为害最烈的朝代之一。

明代的宦官机构明代宦官机构主要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宦官二十四衙门,此外,还没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御药房、御茶房、牲口房、文书房等。

洪武时十二监各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后渐更革。

各监的设置和职司为:司礼监,设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及掌司、典簿等。

提督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

其中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

内官监,设掌印太监及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等,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小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国家营造宫室、陵墓铜锡妆奁、器用及冰窖诸事。

御用监,设掌印、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造办御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其仁智殿监工掌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奏进御前。

司设监,设掌印太监及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等,掌卤簿、仪仗、帷幔诸事。

御马监,设掌印、监督、提督等太监,掌腾骧四卫营并管皇城内外草场、大坝等二十四马房。

神官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太庙洒扫、香灯等事。

尚膳监,设掌印太监及提督、总理、管理、佥书、掌司等,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等事。

尚宝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帖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

明代宦官对监察权力的侵蚀

明代宦官对监察权力的侵蚀
瓦解 的 重要 原 因之 一 。
【 关键词】明代
宦官
厂卫
监察权力
侵蚀
宦官, 闻人矣 , 是我国封建专制政权 之下的特殊 产物。宦官原本是 “ 宫 所 以, 诏狱不仅仅是特务机关所 把持 的一个“ 杀人工具 ” 更重 要的是。 , 这里 廷内侍奉君 主及其家族成员的官员” 也就是 宫廷中的奴仆。正是 因此 , , 宦 已经成 为了迫害忠 良, 铲除异己的人 间地狱。宦官擅权的各种丑恶 事实一 官 往 往 能 够成 为皇 帝最 信 任 的 人 群 , 以 , 封 建 腐 朽 的 政 治 统 治 的 温 床 旦被 敢 说 敢 言 的监 察 官 员 上 疏 皇 帝 后 , 些 官 员 就 成 为 了 宦 官 集 团 的 。 所 在 这 众 中, 宦官变成了统 治集 团 中的一 股特 殊 的政治 势 力, 手 握王 爵 , “ 口含 天 矢之的” 被定下各种可怕的“ , 罪名”, 而更加残酷 的迫害接踵而来。厂卫的 宪” 擅权夺权 , , 腐朽至极。 横行 , 使得许多监察官员谈之色 变, 唯恐这样 的不幸会 降临 到自 己的 的侵 蚀
◆ 肖 媛
(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
【 摘要l明代前期 , 因监察队伍 自身的 自律性很高 , 使得明初 的监 察效率颇 高, 障 了明代 国家政 治、 济的稳定和发展 。但 随着明代 宦 保 经 官逐渐走 上明代的政治舞 台, 宦官不仅仅 篡夺和侵蚀 了内阁的权 力, 大理寺 的司法权 力, 更使得 明代整 个的监察权力被侵夺。明代 中后 期, 宦官专权达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宦官利用 自己手 中的权力 , 将监察权力 中的司法监察权、 军事监 军权等各种 关系到 国家命 脉的监察 权力牢牢掌握在 自己手 中, 并逐渐侵 蚀 了整个言官 系统。最终, 宦官政治” “ 这颗毒瘤渗入 了监 察制度的骨髓 , 成为 了导致明王朝分崩 也

明朝的明穆宗与宦官专政

明朝的明穆宗与宦官专政

明朝的明穆宗与宦官专政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君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政。

明穆宗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君主,他面临了宦官专政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明穆宗与宦官专政的关系,并分析它对明朝的影响。

明穆宗(朱载垕),他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他的执政时间是从1627年到1644年。

明穆宗即位时,国家内外形势都非常严峻,如江浙一带的农民起义、蒙古的威胁以及中国东北边界的不稳定等。

这些外患加上国内的贪官污吏等种种问题,使得国家内外的局势日益恶化。

在这个背景下,宦官们开始干涉朝政,成为明穆宗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宦官专政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建立初期。

然而,明穆宗时期的宦官专政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明穆宗即位之初,年幼无能,很容易受到宦官们的操控。

宦官们通过掌握皇帝身边的机会,逐渐获得了强大的权力。

他们将自己插手朝政,并且使得明穆宗对政务失去了兴趣,完全听任于宦官们。

宦官专政给明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宦官们通过贪污腐败等手段获取了大量财富。

他们通过贿赂等手段牟取暴利,不仅导致了国家财政状况的恶化,也使得人民生活的艰难。

其次,宦官们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不顾国家大事,擅自决策和干涉朝政,严重扰乱了政府的正常运作,导致国家内外的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最重要的是,明朝因此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然而,明穆宗本人也没有完全无动于衷。

尽管他被宦官们所操控,但他对此并不满意。

明穆宗曾多次试图削弱宦官的权力,恢复皇帝的统治权。

他曾经倾向于依靠文臣来反对宦官,但这些尝试并没有成功。

宦官们在皇帝身边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使得明穆宗的意图很难实现。

明穆宗在位期间,宦官专政的问题无法解决。

然而,它对明朝带来的危机最终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1644年,明朝被满清入侵,明穆宗自杀,明朝灭亡。

宦官们失去了自己统治的对象,他们在新的政权中无力回天,最终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消失。

找准关键问题——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找准关键问题——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021年第03期No.03,2021总第856期Sum No.856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青年说•a——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丁苏霞(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扌商要]根据《中外历史纲要》长时段大单元编写的特征,常态而高效的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 史的分析,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

本文以“明朝 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关键词]高一教学,历史变化,明朝政治制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 )03-0051-05高一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通史体 例下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划分不同的单元.每一单元的时间跨度非常大。

有的教师仍然 以定式教学,对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甚至还做了大量补充,考试临近、课时紧张时简单划重 点;有的教师重新整合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

在实际的操作中,前者把课上得七零八落,后者 无法落实到常态课中。

笔者认为常态而高效的 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史的分析,把握历 史在长时段中的发展轨迹和短时段中的变化特 征。

本文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课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高中新课标要求“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 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璀具体的内容要求 中多次岀现阶段“历史变化”的表述。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就有“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这一时期(两宋) 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等,明朝政治制度部分,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封建专 制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内外形势的 变化,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陀以整个明朝为时限,目标的重心在“认识”上,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

课标还言:“了 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③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要分析某一阶段 的思想文化变化,必然要分析影响其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深层次的原因。

宦官专权是什么意思

宦官专权是什么意思

宦官专权是什么意思问题一:宦官专权的原因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明成祖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

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票拟制度――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在大臣的奏章上“批红”,成为皇帝的代言人,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擅自更改内阁的票拟。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条:“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

“明代首辅权虽重,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

”英宗王振司礼太监 1435-1449曹吉祥司礼太监 1457-1461门达锦衣卫指挥使 1463宪宗汪直西厂提督太监 1477-1483孝宗李广太监 1488-1498武宗刘瑾司礼太监 1506-1510钱宁锦衣卫指挥使 1513-1521神宗冯保司礼太监 1572-1582矿监、税监 1583-1620熹宗魏忠贤司礼太监 1620-1627毅宗曹化淳司礼太监 1628-1644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

问题二:宦官专权什么意思?宦官独霸朝政宦官就是阉人,可以叫做太监问题三:为什么宦官专权会导致国家灭亡?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局面。

首先, 宦官要专权, 必须是在中央集权加强时期。

其次是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 宦官便以功获宠, 以宠掌权。

论明朝的两大辅政系统——内阁与宦官

论明朝的两大辅政系统——内阁与宦官
收 稿 日期 :6—0 0 2—1 0
振, 对王振几乎言听计从 。 在正统九年 以后 , 明朝的朝政 大 权实际控制在王振 的手 中, 他在全面揽权 的同时也树立 了 自己的政治势力。经过五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明朝的宦 官 发展成了一个势力相当庞大的政治集团。
洪武十七年和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对宦官机构进行了两次调整增设司礼监并使其权力扩大到掌冠婚丧祭礼仪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人等出门马牌等事及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
维普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竹 1

‘ =

2 t叶
一 H口

雁 . 师 范 掌 硫 学 报 E
意识地吸收他们参与论议国家的核心机密。到 了洪熙 、 宣 德 以后 ,内 阁担任 了代替 皇帝 草拟 诏令敕诰的工作 ,还 负责起 草批 复奏章的” 票拟” 任务。正统以后 ,内阁制的 最大变 化是 首辅 的出现 ,永乐 至景 泰年间 ,阁臣列名有 先后 ,但 还没有首辅之说 ,首辅最早见诸文字为天顺时
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 。 ㈨可见 , ” 明代宦 官对 国政干预之
深 超 过 以往 历 代 王朝 。朱 元璋 建 立 明 朝 之初 , 太 监 干政 对
者还深恶痛绝 ,尝镌铁牌 置宫 门日: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 “ ‘
预 者 斩 。 ’ 是宦 官 的发 展 是不 以朱 元璋 的个 人意 志 为转 ”但 移 的 。到 朱 元 璋 执 政 的 晚年 ,宦 官 又 重 新 走 上 了政 治 舞
官服侍皇 帝及嫔妃 的生活起居。然而实际上 内阁与宦官利用其特殊务件 ,不断发展壮大 ,逐渐处于 了辅政地
位 , 方 势 力 的发 展 与 抗衡 对 于 明朝 政 治的 发展 起 到 了极 为重 要 的作 用。 两 关键词 : 阁; 内 宦官 ; 票拟 ; 红 批

明朝的黑幕宦官与朝臣的勾结与斗争

明朝的黑幕宦官与朝臣的勾结与斗争

明朝的黑幕宦官与朝臣的勾结与斗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复杂的时期,而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就是宦官。

作为皇帝身边的特权阶层,明代的宦官在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宦官与一些朝臣之间也存在着勾结甚至斗争,这些黑幕背后的故事使得明朝政治更加复杂并且充满了阴谋与权力的争夺。

首先,明朝的宦官与朝臣之间的勾结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朝堂的现象。

在明朝官府机构中,中央宦官司是担任皇帝私人事务和宫廷生活管理的机构,而外臣则是担任官僚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宦官作为身边的亲信,拥有与皇帝直接接触和照顾的特权,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利用这一影响力来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

另一方面,朝臣们常常需要与宦官合作以维护他们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这种合作关系导致了宦官与朝臣之间勾结的现象,共同谋求更多的权力与财富。

然而,这种勾结并不意味着宦官和朝臣始终维持着和谐的合作关系。

相反,宦官与朝臣之间也存在着斗争与冲突。

一方面,宦官通过掌握皇帝的信任与特权,试图干预国家大政方针,甚至通过篡位继续扩大他们的权力。

这种行为无疑触动了朝臣们的敏感神经,他们常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与宦官产生冲突。

另一方面,宦官的专权行为也引发了朝臣们对于权力分配的不满,并借机对宦官进行攻讦和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朝臣会寻找机会来限制宦官的势力,以保护自己和朝廷的利益。

明朝历史中有许多突出的案例可以展示宦官与朝臣之间的勾结与斗争。

例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宦官“苏洪之变”。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苏洪宦官调唆皇帝除掉对他们有威胁的朝臣,造成了重要朝臣严嵩的死亡。

然而,此次事件最终引起了其他朝臣的愤怒并导致了宦官们的失败。

这个事件不仅揭示了宦官与朝臣之间的勾结,也显露了背后的复杂权力斗争。

此外,明朝的宦官与朝臣之间的冲突还反映在了经济利益的争夺上。

宦官作为皇帝身边的特权集团,其掌握了丰富的财富资源,从经济上对朝臣们形成了一种压制。

历史趣谈: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历史趣谈: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导语:“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

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

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后期,宦官势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汉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

明朝初年,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的危害性,明太祖曾经下诏严禁宦官干政。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些制度,埋下明代阉党专政的祸根,造就了历史上最大的宦官帝国。

到了明成祖时,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后面的皇帝更加信任宦官。

明熹宗即位后,迷恋木匠活,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魏忠贤由一个小太监一路做到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太监,与朱由校乳母客氏狼狈为奸。

魏忠贤总是趁明熹宗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明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魏忠贤遂逐渐专权,诬陷忠良,网罗亲信,结成政治帮派,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他们把天启年间的政治局面弄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为“阉党专政”。

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第一位提出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宦官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变大的
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对宦官严加
控制。
朕观《周礼》,阍寺不及百人,后世多至数千,卒为大患。今虽
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此辈所事,不过供洒扫,给使令而已。
若求善良,百无一二。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
驭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自不为非也。
此外,还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
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等等。
朱元璋仍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
者斩”,以示震慑。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特命廷臣考究前代
纠劾内官的办法。礼部议置内正司,设司正、司副各一人,专门纠
察内官失仪及不法的行为。据史载:洪武十年(1377)五月,有一
个内官因在内廷时间较久,偶而言及政事,当即被太祖斥遣归还乡
里,并令终身不得叙用。同时,还禁止内官识字。洪武末,太祖重
新整顿宦官机构,定十二监及各司局,并制定宦官的品秩和待遇: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宦官的权力。
建文帝嗣位,一遵祖训,对内臣的限制更加严格。成祖初临朝,
也警惕宦官擅权,他曾说:“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
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当时有个宦官私自调用应天府工匠为其
服役,事发后,成祖立即诏命锦衣卫逮捕治罪。
但不久,这些禁令全部破坏了。如:永乐元年(1403),镇远侯
顾成、都督韩观、刘真、何福等出镇贵州、广西、辽东、宁夏诸边,
“乃命宦官中有谋者,与之同行,赏公侯服,位诸将上。未几,云
南、大同、甘肃、宣府、永平、宁波亦各相续谴使。八年,设京营
提都,使内臣监军。是为宦官典兵之始。元年,遣中官侯显使乌斯
藏。马兵使爪哇、苏门答刺诸国。是为宦官奉使之始。三年,遣中
官山寿率骑兵出云州,郑和、王景弘等率舟师下西洋。是为宦官专
征之始。十八年,置东厂,以内监掌之,使刺外事。是为宦官预政
之始”。
由此,明成祖时宦官的权力增强。这就为后来的宦官之祸埋下伏
笔。
至洪熙元年(1425),仁宗派遣郑和(宦官)领下番官军守备南
京。从此以后,宦官领兵之例便相沿不革。同时又派王安(宦官)
镇守甘肃,于是,各省皆相继派宦官为镇守。宣德四年(1429)宣
宗特于宫中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从此,太祖不
许内臣读书识字之制也被废除了,甚至特赐金英、范弘等宦官免死
诏。
但是,总体来说,宣宗对于宦官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到了英宗,其登基时年幼,对于从小在自己身边的照顾自己的宦
官有着一丝的依赖和信任。宦官王振就利用英宗的这种心理和年少
人爱玩的天性,极力怂恿英宗不理朝政。前期的时候有“三杨”的
制约和太皇太后的约束,王振倒也不敢过于放肆。等到杨士奇、杨
荣和张太后过逝以后。没有人能制约王振了。此时他对上蒙蔽皇上,
对下欺压群臣,架空了皇上的权力。以图来控制和威慑百官,大权
独揽。宦官专政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
“土木堡之变”后。后来英宗通过“南宫复辟”又当上了皇帝,
转而更加信任奸臣石亨、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而石亨和曹吉
祥利用英宗昏庸无能,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朱元璋规定的宦官不
得与外臣勾结的规定遭到了破坏。
宪宗时,汪直等宦官专权弄权是积重难返。
武宗即位时才十五岁,对于政事不熟悉也不感兴趣。天不亮就得
去视朝,并且觉得各部府大臣都有奏不完的事情,特别是御史、给
事中等言官爱挑剔这,挑剔那的。明朝规定言官有言论自由的规定,
并且说对了有赏错了也不罚,本意是为了让朝廷能广开言路。对于
这一切,武宗都感到厌烦。宦官刘瑾趁机独擅朝政。后来刘瑾虽然
被杀,但是此后皇帝对于宦官的约束也就软弱无力了。
神宗时之矿税使(宦官充任),简直无处不受其害……
宦官不仅有权有势,还可以荫弟、荫侄、封伯、封公,由此甚至
出现人们皆争相“自宫”以备其选。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
记载,正德二年(1507)九月,武宗曾严申自宫之禁,但有潜留京
师者论死。
但由于当时宦官格外宠倖,愚民不受其禁,不少人阉其子孙以图
富贵,有的一村中自宫者数百人。嘉靖、隆庆以后,自宫的人更多。
这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宦官权力之大,以及其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