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 受精完成后基因和染色体由单个恢复成对B. 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C.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2.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A. 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B.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C. 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 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3.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萨顿的蝗虫实验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 人类红绿色盲研究4.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B. 成对的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如图为某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 该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 基因型为BbX D X d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D. 若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cX 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 D、CX d、cX d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豆荚是一对相对性状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D. 萨顿应用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7.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下列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B. 基因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C.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D. 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8.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前者遵循分离定律,后者不遵循B. 前者相对性状易区分,后者不易区分C. 前者的结论对后者得出结论有影响D. 前者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后者使用了类比推理法9.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对性状指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例如牛的细毛与短毛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C. 所有的基因都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受基因型控制1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11.萨顿在研究蝗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B. 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C.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D. 基因型为X A Y 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1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
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堂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交换发生在(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一对同源染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要自由组合,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因为染色体交叉发生基因交换。
答案:C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解析: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但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B3.果蝇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
假如只考虑每对染色体上的某一对等位基因,在果蝇形成的配子中,含有的基因全部是隐性基因的配子占总数的( )A. 1/2B. 1/4C. 1/8D. 1/16解析:一个配子中,含有一个隐性基因的概率是1/2,所以4对染色体上的4个基因都为隐性的概率为(1/2)4=1/16。
答案:D4.性状分离与基因分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答案: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5.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为什么F2表现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应如何解释?答案:在F1(Aa)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属于摩尔根的重要贡献的是( )A.首先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总结了遗传学上的三大规律C.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首先提出了“基因”一词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
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3.下列哪项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是由摩尔根提出的。
4.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推理法、推理法、假说—演绎法B.假说—演绎法、推理法、推理法C.假说—演绎法、推理法、假说—演绎法D.推理法、假说—演绎法、推理法5.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用1只红眼果蝇和1只白眼果蝇杂交,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
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A.X R X R×X r YB.X r X r×X R YC.X R X r×X r YD.X R X r×X R Y,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亲代雌果蝇一定为纯合子,排除C项和D项。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例题与练习(含答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典例导悟】【典例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R、r)。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1)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子代雄蝇中,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黑身红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规范解答】此题主要考查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常染色体X染色体(2)BbXRXr、灰身红眼BbXRY、灰身红眼(3)1∶5 (4)BBXrY或BbXrY bbXRY【互动探究】(1)此题涉及的果蝇的两对性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若有纯合的红、白眼雌雄果蝇各1只,简要说明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提示:(1)是。
因为子代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2)能。
取红眼雌雄果蝇与白眼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正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典例2】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训练案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导学案
知识点提炼
8.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
(2)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将产生____________种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3)该图表示的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雌性个体互交,后代有________种基因组合方式,有________种基因型,有________种表现型;纯合体占后代的比例为________,AaBb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比例为________。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 的实质 。
教学重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 的实质 。
考纲展示示:
基因与形状的关系II
一、选择题
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
高中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导学过程]:问题探讨:大家尝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会发现,这个替换是可行的。
问题: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似乎是一致的。
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资料: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
看来,基因与染色体不可能一一对应了,那么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一、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__ ___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介绍: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优点:①相对性状多且明显②培养周期短③成本低④易饲养⑤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3、实验设计:P红眼(雌)白眼(雄)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F1红眼(雌、雄)白眼(雄)F23/41/44、实验结果解释: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科学家及科学实验的过程,正确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萨顿通过蝗虫实验,证明了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C.魏尔肖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D.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的假说内容中指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萨顿通过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2.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提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B.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C.萨顿推论的理论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中D.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作出上述推论【答案】C【解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位于DNA上,有些DNA并不在染色体上,如原核生物的DNA,线粒体DNA,则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正确;萨顿推论的理论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卵形成过程,采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3.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及两大遗传学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C.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相同,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答案】A【解析】子叶出苗就可以观察,花瓣需开花才能观察,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A正确;“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实验发现的问题,B错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现型的现象不能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两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掌握萨顿的假说。
2.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和实质。
知识点一萨顿的假说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萨顿的假说(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填表)(2)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15平行关系,基因(遗传因子)是由□16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17染色体上。
问题思考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①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质基因位于线粒体等细胞器内;②原核生物的基因有的位于拟核区DNA分子上,有的位于细胞质的质粒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18摩尔根。
(2)实验材料:□19果蝇。
①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个体□20小,容易饲养;繁殖速度□21快,在室温下10多天就可繁殖一代;后代数量□22大,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
②果蝇染色体组成(3)实验方法:□30假说—演绎法。
(4)研究过程①实验现象——发现问题F1全为□33红眼,说明□34白眼对□35红眼是隐性。
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眼∶白眼=□363∶1,符合□37分离定律。
F2中雌性个体的性状为□38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39既有红眼又有白眼,性状表现与□40性别有关。
②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③理论解释——提出假说a.假说核心内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41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42等位基因。
问题思考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还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吗?提示:不能。
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遗传图解为:与实验现象不符。
b.实验解释④测交实验——演绎推理、实验验证a.设计实验——演绎推理实验一:实验二: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b.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⑤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56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57基因在染色体上。
(5)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①一条染色体上有□58许多个基因。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59线性排列。
问题思考演绎推理过程为什么设置两个实验?提示:实验一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表现相同,故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无法验证假说,但通过实验一可以得到白眼雌果蝇。
[例1]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解题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由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现的。
答案 A[例2]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解题分析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①、②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可知,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B、b表示),所以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和AaX B Y,若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和AaX b Y,若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答案 C[例3]果蝇的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现用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如下:F1:大翅雌果蝇、雄果蝇共1237只;F2:大翅雌果蝇2159只,大翅雄果蝇1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果蝇翅形大翅对小翅为显性B.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果蝇的翅形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根据实验结果可证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F2中雌果蝇基因型相同,雄果蝇有两种基因型解题分析 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F 1全是大翅果蝇,所以大翅对小翅为显性,A 正确;根据题中信息“F 2:大翅雌果蝇2159只,大翅雄果蝇1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可知,大翅∶小翅≈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 正确;又因为表型与性别有关,可推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故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 、X a Y ,F 1的基因型为X A X a 、X A Y ,故F 2的基因型为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D 技法提升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的方法(1)根据子代某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概率来推断:若均等,一般可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否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实验设计方法①未知显隐性,可采用正交与反交,若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前提:都是核基因)②已知显隐性(XY 型生物):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 a .若子代⎩⎪⎨⎪⎧雄性:全隐雌性:全显⇒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b .若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知识点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01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02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03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04同源染色体分开而□05分离,如图:,问题探究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分布图,请回答:(1)分离定律中的一对遗传因子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图中所示等位基因有哪些?(2)图中非等位基因有哪些?能自由组合的又有哪些?(3)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生物能产生几种配子?提示:(1)A、a和B、b和C、c。
(2)图中非等位基因有A(或a)和C(或c)、B(或b)和C(或c)、A(或a)和B(或b);能自由组合的有A(或a)和C(或c)、B(或b)和C(或c)。
(3)4种,ABC、ABc、abC、abc。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06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07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08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09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如下图:[例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解题分析在性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如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答案 D[例2]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组成来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果蝇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数量相等解题分析该细胞中的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等位基因,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它能形成8种配子,A错误;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因此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概率不相等,B错误;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B进入一个配子,ab进入另一个配子,它们连锁在一起,因此,A、a与B、b之间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 e Y,可产生DX e、dX 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D正确。
答案 D知识拓展基因的行为并不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1)并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并不是真核生物中所有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基因都不遵循遗传规律。
(3)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下列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A.间期的复制行为B.间期蛋白质的合成C.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答案 B解析基因和染色体在间期都进行复制,A不符合题意;基因只是DNA片段,间期蛋白质合成,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符合题意;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C不符合题意;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D不符合题意。
2.最早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答案 C解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即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下列关于果蝇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形成有关B.常染色体与性别的形成无关C.常染色体也存在于性细胞中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答案 D解析果蝇的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形成有关,常染色体与性别的形成无关,正常情况下两种染色体在体细胞和性细胞中都存在,D错误。
4.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哪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就可以直接判断果蝇性别()A.杂合红眼(♀)×红眼(♂)B.白眼(♀)×白眼(♂)C.杂合红眼(♀)×白眼(♂)D.白眼(♀)×红眼(♂)答案 D解析欲通过眼色直接判断果蝇性别,可以采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的方法,若该性状由B、b控制,即X b X b(白眼,♀)×X B Y(红眼,♂),子代中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