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魏彤儒
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日本战后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政教育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日本在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道德教育,强调了人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以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为目标。
这与我国思政教育的目标极为相似,都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道德教育的经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德育的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以实现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日本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在日本的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并将之贯穿始终。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借鉴这一经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公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的需要是相互关联的,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才能培养出贡献社会的知识型人才。
三、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日本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创新,勇于创造,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并注重创新创造。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日本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发1

日本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发(03090618李甜甜)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窄小,物产资源贫乏,谁敢想象它会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特别是经历了二战的日本,更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谁敢想象能在废墟上建立一个技术大国、经济大国;日本不是文明古国发源地,又喜欢“模仿"和“吸收”外来文化,谁又怎么敢想象日本人能获得诺贝尔奖呢?但是日本人却统统都做到了,其发展的速度堪称奇迹。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现代化成功的秘诀归根结底是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拥有一大批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今天日本的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其很多作法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本坚持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把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规定在宪法中,优先发展教育。
而我国呢?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入人心,强调GDP是最重要的,工业是第一位的。
有的地方教师工资都发不上,学生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甚至是食堂都没有。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出台了很多教育法律法规,但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落实还不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教育法规形同虚设。
今后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教育法制建设的经验,增强教育立法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为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平台。
3、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个体(个性)的全面的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的基本课题,日本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但在我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可以说都在围绕“考试”转,虽然国家在提倡个性教育,但地方,学校却仍在坚持应试教育,追求所谓的升学率。
学校应认真反思一下。
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通高中、大学仍是学生家长的理想之选。
最新-日本家庭教育启发 精品

日本家庭教育启发一、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我国的家庭教育,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那么,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1家庭教育职能出现偏差。
家庭教育应该主要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促进孩子道德素质的提高。
但许多家庭教育却完全没有扮演好家庭教育的角色,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家长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补习班,给孩子加负,孩子的节假日比平时更辛苦,更费神。
笔者发现这种补习班已经扩大到了幼儿园,许多孩子才上幼儿园,家长就已经为孩子报了画画班、英语班、识字班、舞蹈班等等,许多家长试图将自己在学业上的遗憾通过孩子进行弥补,把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各种学习班占据了孩子的休息时间,使得孩子享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越来越出现偏差而削弱。
还有,有些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随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导致孩子厌学,叛逆等等。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
我们很多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学习和提高,教育观念落后,不懂得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又不注意借鉴他人经验,一味要求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不懂孩子的心理,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
孩子任性、厌学、自私、缺乏良好习惯等,可以说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
另外,有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人把一切都包办了,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
这样的孩子经不起一点挫折,缺乏自立自强意识,实践能力特差。
有些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会尊重别人,缺乏一般的礼仪。
所以才有了大学生寄脏衣服回家让妈妈洗的不良结果。
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启发

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启发家庭教育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项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日本,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特点。
对于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来说,从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中汲取一些启发,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将从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特点、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中的启发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启发。
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教育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可以增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稳定。
教育也是人类传承文明、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和基础阶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
重视家庭教育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育人活动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家庭教育是私人性教育,家庭成员亲密而熟悉,能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能够提供温暖和支持。
家庭教育是全面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学术能力,还包括品德、礼仪、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持久性教育,从孩子的出生到成年都有着持续不断的教育活动。
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家庭教育方式时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特点和个人情况的办法。
日本传统家庭教育方式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其中蕴含着一些值得借鉴的启发。
日本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规矩。
日本传统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家规,要求孩子尊重长辈,尊重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种纪律和规矩的要求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守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日本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日本家庭中,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比如自己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日本国民教育管窥带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国民教育管窥带给我们的启示日本国民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瞩目,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而对于我们来说,从日本国民教育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尊重传统文化、注重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日本国民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进行深入思考。
日本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传统文化。
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而日本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也充分融入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
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就要学习关于日本传统文化、历史和语言等内容,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日本文化。
这也教育我们,应该要尊重和传承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并且在教育中加以体现。
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日本国民教育注重教育质量,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日本,教育被视为一项国家的重要事业,政府和社会都高度重视教育,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
日本的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更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
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育质量,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还应该提倡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个人发展的梦想。
日本的国民教育还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
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学校的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这也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和滋养。
在我们的教育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通过对日本国民教育的管窥,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必须是全面的、质量高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文关怀。
希望我们能够从日本的国民教育中,汲取宝贵的教育经验,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参考。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理论基础日本的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实践是基于日本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的。
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形成了“家校社一体”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相互支持和协作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日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体育课后服务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这种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
日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是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日本社会中,家庭和学校都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则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在体育课后服务中,家庭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种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成为可能。
日本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也为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指导。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体育课后服务的法规和政策,鼓励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体育课后服务工作。
这些法规和政策为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这一实践得以顺利开展。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理论基础为日本的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1.1 家校合作的概念与意义家校合作是指家长、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体育课后服务领域,家校合作具有重要的概念和意义。
家校合作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后服务的效率,通过家长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育课后服务。
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1.1 重视学前教育的地位在日本,学前教育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认为这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
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
1.2 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会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日本学前教育还强调与家庭的紧密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3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日本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会教育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自己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2.1 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和认识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等。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和认识,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抓,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2.2 借鉴日本学前教育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日本学前教育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我们可以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尝试将游戏融入到学前教育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学前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3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日本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激励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日本学前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日本学前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日本学前教育,看看它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明确一点,日本的学前教育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人家可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咱们还得好好学习学习呢。
说到日本学前教育,咱们得先说说它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学前教育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那时候日本政府觉得要强国就得先强民,所以就开始重视教育。
到了大正时代,日本的学前教育已经相当成熟了,各种幼儿园、托儿所层出不穷,而且教育质量也是非常高的。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学前教育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学前教育更加普及和完善。
那么,日本学前教育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日本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顺畅。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教育,成长起来自然就更快更好了。
2. 以孩子为中心:日本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3.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日本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长大后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那么,日本学前教育对我们国家的启示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 重视家庭教育: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还有待加强,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们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2. 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
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提高教师素质,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3. 创新教育模式: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还有很多陈旧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 、启发孩子感知父母的 大爱与深恩 。 二、 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 、 挫折教育 日本人信奉 : 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忍耐 、挫 折训练 , 才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 形成坚韧 和顽强的品质 。 因此 , 在日本家庭教育中非常明 确的观念是 : 高度 重视对孩子进行忍耐 、挫折教 育 , 并且很好地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 生话中日本家长不宠孩子 。 在户外 , 除了注 意孩子的安全 , 他们不会怕这怕那 。 孩子摔倒后 父母就会鼓励自己爬起来 , 甚至只是看着 , 什么都 不说 。 在日本 , 看不到孩子摔倒了坐在地上哇哇 大哭 , 大人跑过去抱起孩子又拍又哄的情景 。 经 常可见的 , 是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 ,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 , 安营扎寨 , 寻觅野果 , 捡拾 柴草 , 寻找水源 , 克服重重困 难 , 进行 自救活动 。 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 , 洗冷水澡 , 目的是 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 。 日本家长会让孩 子在 6 岁时自己去 10 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 , 母亲 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问路 , 忍受干 渴和疲惫 , 悄悄跟随的母亲即使心疼得落泪 , 也不 会代替孩子做事 。 这些看上去“ 不近人情” 的有意 识训练 , 潜移默化地打磨着孩子的意志力 , 日本家 长认为 , 这种意志力是人能否正确履行其生活职 责的必备条件 。 相比之下 , 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父母总是把 孩子看管得很紧 , 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 , 对孩子应 该去接受何种锻炼以便今后很好地适应生活考虑 不足 。 所以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经受不 起风浪的考验 , 学习和生活中屡屡出现身心不健 康事件 , 这就要求中国家庭教育必须向日本学习 , 高度重视忍耐和挫折教育 , 使孩子具备坚强的意 志品质 , 以适应社会生活 。 三、 家庭教育须 重视孩子 自立 、自信品格 的 培养 《北京晨报》报道 , 翻看孩子私人物品 、训斥打 骂子女 、 过分干涉子女行为成了中国孩子“ 不喜欢 父母” 的三大“ 罪状” , 不满意率均达 60 %。 而 “ 尊 重子女的人格 , 尊重子女的选择 , 能够平等地和孩 子交流沟通” 的母亲 ; “ 言行一致 , 不轻易承诺 , 说 到做到” 的父亲则最受孩子欢迎 。 半数左右的孩
摘 要 :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 验对当 今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主要 启示是 : 家庭 教育须 将礼仪 、孝 亲教 育放在首位 ; 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 、挫 折教育 ; 家庭 教育须 重视孩 子自立 、自信 品格的培 养 ; 政府 必须给 与家 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借鉴日本 P T A 经验 , 积极探索我国家庭 、学校 、社 会合作的新途径 。 关键词 :战后日本 ; 家庭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G 6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2603( 2010) 04-0126-05
[ 4] 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 、 平等和自由 。
12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Hale Waihona Puke 2010 年第 4 期 事实证明 , 只有具备自立 、自信品格 , 才能战 胜困难 。 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 、 自立精神 。 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 , 包括吃饭 前后的洗菜 、烧饭 , 刷碗 ; 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 及身边的东西 。 认为孩子常 做力所能及的家 务 事 , 能帮助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制能力 、 动手能力及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 在日 本 , 乘火车 、 轮船旅游时 , 常常发现跟随父母旅游 的日本孩子 , 不论年龄大小 , 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 个小背包 , 包里装着自己的生活用品 。 日本父母 认为 , 孩子的东西 , 理应由他们自己背 , 哪怕是象 征性的 , 对于养成孩子自理 、自立 、自主的品质很 有好处 。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 : 除了阳光和空 气是大自然赐予的 , 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 , 都要在校外参加劳动 挣钱 。 日本教育学家认为 , 在家庭教育中 , 学生做 家务劳动是应尽的义务 , 孩子干活要付钱是对家 庭关系的扭曲 , 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是 一种贿赂 。 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 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 。 因此 , 他们 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 日本家长 会在孩子 4 岁的时候给孩子 3000 日元 , 让孩子一 个人进入商业街 , 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 , 并限时三分钟返回 。 这对一个幼儿的智力 、语言 和勇气是极大的挑战 。 孩子不仅要记住母亲要他 采购的东西 , 而且还要同商店店员及行人打交道 。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 , 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 , 都是由自己走着去 ; 路上有困难 , 自己想 办法解 决 。 这些锻炼 , 使得孩子在从小就树立起自立自 信的理念 , 因此日本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 适 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都较强 。 日本家长不 大干涉孩 子的穿着 打扮 。 信 奉 “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的教育理念 , 认为成人只 有放下身段 , 才能真正走近孩子 ; 只有平等地和孩 子交流沟通 , 才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欣赏 , 从而 让孩子充满自信 。 在中国 , 不少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对子女严厉 管制和强迫教育 , 不允许子女出现自己认为出格 的行为 ; 不少父母力图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 理想 ,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 而未充分考虑孩子的 实际能力 ; 不少家长更多注意的是孩子的缺点而 不是优点 , 以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 。 要想使孩子拥有自立 、自信的品格 , 我们应像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Japan s Postwar Family Education to China
WEI T o ng-ru , WANG Cheng ( Nor th China Elect ric P ow er Universi ty , Baodi ng 071003 , China) Abstract : T he main enlig htenment of the successf ul ex perience o f Japan s po st wa r f amily educat ion w hich gi ves t o China s f ami ly educatio n is that : the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put t he courtesy and filial piety educatio n in the f irst place ;the f amily educat ion should value endurance and f rust ratio n educat ion ; t he f ami ly educatio n sho uld t ake t he development o f t he children s independence and self-conf ident charact er seriously ; the go vernm ent sho uld give t he necessary suppo rt and help t o f amily educati on ;draw lessons f rom Japan s PTA experience and actively explore t he new path fo r our China s f amily , school and social coope rat ion . Key words : postw ar Japan ; family educati on ; enlig htenment 众所周知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 。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 : “ 家庭不 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 , 而且参与塑造他们 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 , 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 社会关系 , 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 。 ”[ 1] 二战惨败 的日本仅用三四十年时间就在一片废墟上建成了 当今十分发达的经济强国 , 根源正如其前首相森 喜郎所言 : “日本是资源缺乏的国家 , 她是用教育 的作用开采了人的脑力和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 。 这是今天日本经济上 、社会上 、 文化上获 [ 2] 得发展的原动力量 。 ” 战后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 家庭教育在其 中也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 因 此 , 深入研究日本战后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 对于 有着共通东 方文化底蕴且需 不断振兴的当 代中
收稿日期 : 2010 -07-10 基金项目 : 本论文为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课题“ 中外教学法为` 两课' 新 课程体系的教学 改革提供的借鉴 与启示”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 魏彤儒 , 女 ,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所所长 ; 王成 , 男 , 华北电力大学 ( 保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
第 4期 2010 年 8 月
Journ 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 4 A ugust 2010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魏彤儒 , 王 成
( 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河北 保定 071003)
魏彤儒等 :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27
国 ,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价值 。 一 、家庭教育须将礼仪 、 孝亲教育放在首位 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 最受你尊敬 的人物是谁” 的问卷调查 , 调查对象是美国 13 所 高中的 1005 名学生 , 日本 15 所高中的 1303 名学 生 , 中国内地 22 所高中的 12201 名学生 。 美国学 生最尊敬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父亲 , 第二是乔丹 , 第三是母亲 。 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也父 亲 , 第 二是母 亲 , 第三是 坂本龙 马 ( 倒 幕维新 志 士) 。 中国学生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 的人物前 10 名 。 埃菲社从北京发了这样一条电 讯: “ 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家庭教育家 , 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 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 ” [ 3] 应该说 , 中国父母花在 孩子身上的心血世界一流 , 但为何会有如此矛盾 的结果 ? 与日本相比 , 笔者认为 , 其中一个不可忽 视的原因就是 我国家庭教育 中欠缺礼仪和孝 亲 教育 。 日本在“ 道德危机”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大难 题 。“ 无责任 , 无气魄 , 无感动 , 无关心” 倾向曾使 日本青年饱受批评的背景下 , 非常重视对子女的 礼仪教育 。 日本幼儿的第一课是学习尊敬父兄 : 孩子要 给父亲鞠躬 ; 弟弟要给哥哥鞠躬 ; 女孩子则不论年 龄大小 , 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 。 家长要求孩子必 须懂得在各种场合的具体礼仪 , 以性别 、 辈分以及 长嗣等为基础的等级制 , 是日本家庭礼仪的核心 : 不论在家中或餐馆 , 就餐坐位都有等级 、长幼区 别; 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 孩子不能自行先 吃; 孩子在吃饭前 , 必先说一声“ 那就不客气了” 。 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 : 孩子每次出 门都要和母亲 、 父亲说一声“ 我走了” ; 每次回家进 门都要说一声“ 我回来了” , 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 日本孩子的习惯 。 父母亲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 响也很大 , 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力图 改变着自己 。 日本孩子最大的好习惯是 “ 不给别 人添麻烦” , 而“ 不给别人添麻烦” 恰恰是日本父母 对孩子说得最多也身体力行的生活习惯 。 传统孝亲美德在当代家庭教育中仍具有重要 的积极作用 , 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脉相连 、骨 肉相亲正是人的善良本性的发源地 。 不践行孝道 的人 , 很难说能够真正地爱他人 , 爱集体 、 爱祖国 。 因此 , 孝亲教育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