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发展概况

检验医学发展概况
检验医学发展概况

检验医学发展情况综述

一、国外检验医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1903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医院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临床实验室,成为临床检验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在20世纪20-40年代,临床检验已经包括一些临床化学实验以及外周血涂片的观察。在50年代,工业革命引发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各种和医学检验相关的仪器开始出现。60年代已经有多通道的生化仪器出现。从70年代开始,各种自动化的仪器以及实验诊断试剂不断推出,实验室发展迅猛。 1959年Berson和Yalow在研究胰岛素免疫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放射免疫方法。他们因此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这种方法在临床上检验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直到近年来,才渐渐有被发光免疫技术所取代的趋势。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的问世。基于此,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出来,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在70-8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各种核酸杂交技术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斑点杂交(dot blot)、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和原位杂交(insitu hybridization),以及各种标记技术比如荧光标记等在各实验方法上的应用。1985年,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问世,随后十多年的时间,很多相关技术随之提出。在基因克隆、DNA测序、突变分析、基因重组与融合、修饰检测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以及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如疟疾)、人类遗传病以及肿瘤等的实验室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并逐渐成为检验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以及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使得分子生物学检验方面的两大前沿技术即基因芯片以及蛋白组学技术成为热门。基因芯片(gene chip)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1998 年底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基因芯片技术列为 1998 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基因虽然是生物信息的源头,但是信息的具体执行者还是蛋白质,因此检测蛋白质较基因分析更有现实的病理、生理以及临床意义。2001年的Science 杂志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研组织(Human Protecome Organization,HUPO)。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信息学是其三大关键技术。其中质谱技术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将来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许多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新模式,作为临床检查的常规方法。有

人把它称之为分子医学的革命。

实验室的建设是临床检验医学另外的发展方向。临床实验室自建立以来,自身规范和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临床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等几部分。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不断开展和深入。大量检验相关实验设备进入实验室。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之间检测系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保证各个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以及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验室标准化应运而生。目前,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整套的理论体系并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在国际上,推行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认证系统是目前在实验室标准化方面认可体系的重要执行标准。

在1996年IFCC大会提出了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的概念。由于近年来,自动检测仪器、自动搬送系统、控制系统等取得的惊人发展,使得TLA的实施成为可能。目前在全球大约有500多家自动化实验室,其中日本大概占有70%以上,并且正有逐渐推广使用的趋势,将来必将成为实验室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国内检验医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在20世纪头20年,我国还很少有人专门从事检验工作,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的内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初步确立了部分我国人群血液化学成分的参考范围。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国内检验医学开始奋起直追。80年代初期,国外医学系列杂志的创办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国外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以及技术、设备的引进使得在上世纪最后20年时间内,国内检验医学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临床血液、生化、微生物检验等都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各种检验方法的确立以及标准化、质量控制等都逐步建立和完善,并涌现出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1973年流式细胞仪研制成功,在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并用于实验室诊断。在科学研究上为国内免疫学的研究尤其是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细胞因子检测以及新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发现等整体水平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国内检验医学的发展总是和世界密切联系的。PCR技术提出后,国内马上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很快开发出相关的试剂以及仪器,应用于临床。现在很多三级医院已经能够独立开展PCR技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1999年,我国以杨焕明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的测序工作,标志着在

分子生物学领域,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随后,国内很过实验室开展了基因芯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经有相关产品走向市场。在蛋白组学研究方面我国也走在前列。

近年来,床旁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研究成为热点,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特异性底物技术(substrate-specific technology)的广泛应用。目前主要还局限于一些试纸条和简单便捷的小型检测器具如血糖仪等,但随着免疫学、光学、生物传感器等的应用,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POCT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检测速度,为抢救赢得时间,使诊断更加准确直观,缩短住院时间等,甚至可能随时改变医生的诊断。目前在国内有开发出一些试剂盒比如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标志物等以及一些干片试剂。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我国检验医学方面的专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在2003年SARS病毒的研究、2005年人猪链球菌感染的研究以及1997年开始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等,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也对检验医学相关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体说来,将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将是体现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标准化方面,国内各级检验中心以及质量控制中心的建立,质量控制工作的经常性常规性开展为实验室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而各种实验室法规的建立,以及国际标准如ISO15189、15190、CAP等的引入,也很好地推进了标准化的推广。目前国内已有一批实验室经通过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另有几家医院实验室获得美国病理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认可。认可工作的引入和不断拓展,使得实验室标准化的概念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内实验室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牵头下,对于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工作也对标准化建设提出了要求。

自动化方面,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的建设,实现了检验资源与临床共享。基于此信息系统基础上,不少实验室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形成部分或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并逐渐形成趋势。自动化建设将更大地解放人力,同时缩短报告周期,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医疗污染对人体伤害等,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得检验工作的可控性也得到加强,对于质量管理也形成很大促进。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医疗行业迅猛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数字信息时代,检验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实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医学检验不要的部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叙述L-α氨基酸结构特征,比较各种结构异同并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特征: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和基团:羧基、氨基、R 基和一个H原子。 比较: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R基是非极性疏水的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R基是极性亲水的,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芳香族R基氨基酸:R基有苯环结构 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结合H离子而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给出H离子而带负电荷 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什么是肽键?什么是肽单元?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4、解释蛋白质分子中模体和结构域概念及其与二、三级结构的关系。 模体,又称超二级结构,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 它是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时经过的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结构域,存在于许多较大(由几百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球形折叠区,有时与其他部分之间界限分明,可以通过对多肽链的适当酶切与分子的其他部分分开。 结构域是三级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章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说明碱基与戊糖、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什么?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 碱基与戊糖的连接化学键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磷酸酯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 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 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 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 顺利,万事如意!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 及答案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中国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综述

中国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第一,从管理方面来说,实验室是一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临床检验的法律,其实这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最高 源头。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有大量的相关推荐性的指导原则出台,强调的也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 第二,就是技术。从技术方面来讲,自动化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分子 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针 对个体化的治疗以后会逐步成为趋势。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是什么?是要有个体化独特的诊断。比如说基因,每一个人都出现偏差不一样,不像我们现在治疗诊断,例如只要得肺炎 基本上都是一个处方,同一个类型的病全用一个方案治疗。 第三,从检验角度讲,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一直存在,甚至不同的厂家对同一 检验做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样的机器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不一样。而临床检验是给临床诊 断治疗提供服务的,因此上述情况的出现就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国际上比较 强调量知数源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四,人员分工问题。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在我们国家却还只是 一个发展趋势。实际上现在在实验室、检验科,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划分,与上述所说治疗 诊断方案一样,不论什么层次的人员,基本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没有真正体现出检验的 内涵和价值。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强调自己现在引进的都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可问题是不管 你引进的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关键要人尽其才,使其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 的作用。因此检验岗位的人员分工必须要细分,也就是说需要有人专门做实验,有人专门 做质量控制,有人专门对报告进行审核,有人专门和临床进行联系等等。 第五,独立实验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独立实验室的主要好处在于节省资金、 保证质量,有利于国家现有医疗资源的补充,而不是对现有国家医疗资源的冲击,于国于 民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 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检验医学的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 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 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 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物理、化学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面技术的进步和逐步引入,检验界 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它不仅使疾病诊断由现在的事后检验向前瞻性转变,提高早期诊断的比重,还会对用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治疗效果进行积极的评价。科学 技术的发展,给检验医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

常用检验项目医学决定水平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仅供参考: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0.05~0.03)×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05×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 0.2×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 0.3×109/L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三、血红蛋白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2~92f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80fl贫血病人若MCV低于此水平,则应作其他试验如血清铁、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以帮助诊断缺铁性贫血,若确诊则应给以铁剂治疗,并监测Hb。对于海洋性贫血,则应通过对HbA2及HbF定量分析后,亦可作出诊断结论。 100fl贫血病人高于此值时,还应测定血清HB12、叶酸和游离T4浓度,以便帮助诊断 五、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109/L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600×109/L高于此值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来源:本站|作者:不详|时间:2006-11-22 16:28:08 |浏览:422 ] 字号选择〖大中小〗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我国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内容。它的目标和任务是:为疾病的诊断、疗效及病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检测手段,并能结合临床提供咨询和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使之转化为临床诊断信息。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该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医学检验必然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必须进一步得到发展。

1检验医学发展现状 1.1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

的医学检验教育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也有很大发展。由20 世纪50 年代初期首先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初、中级医学检验人才,到1983 年在高等医学院校首次设置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检验科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目前,全国共有27所院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有3个博士点和17 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近20 年来,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国内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围绕整个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也有一些定式,现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1.2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我国的质控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如临床生化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倍受重视。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及分析后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设备和技术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

检验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要求

医学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特定认可要求Specific Accreditation Requirement for Medical Calibration / Reference Measurement Laboratories (征求意见稿,2010-7-08)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XX月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5) 4管理系统的要求 (8) 4.1 组织和管理 (8) 4.2 质量管理体系 (9) 4.3 人员 (10) 4.4 测量文件和记录 (10) 4.5 合同 (11) 5技术要求 (11) 5.1 基础条件和环境条件 (11) 5.2 样品处理 (11) 5.3 设备 (11) 5.4 参考物质 (12) 5.5 参考测量程序 (13) 5.6 计量学溯源性-测量不确定度 (13) 5.7 质量保证 (13) 5.8 报告结果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与GB/T27025的交叉引用 (16)

前言 本准则规定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医学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认可的专用要求,等同采用ISO15195:2003。根据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JCTLM)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政策,本准则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即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共同使用,作为对医学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认可准则。 医学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必须保证可以溯源至现有的最高级计量学水平并且测量不确定度小于常规实验室。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提供的结果的计量学水平应保证常规实验室能够满足医学要求。 对参考测量程序的说明应遵循国家标准GB/T 19702(IDT ISO 1519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本中量的测量参考测量程序的说明》对参考物质/参考样品的描述应遵循GB/T 19703(IDT ISO 1519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本中量的测量参考物质的说明》。 对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的计量学溯源性要求应遵循GB/T 21415(IDT ISO 17511)《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本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品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申请CNAS 认可的医学校准/参考测量实验室应同时满足本准则和CNAS-CL01的要求,需要时,亦应满足CNAS医学相应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 本准则的附录是资料性附录,旨在帮助理解和实施本准则。

美国旧金山医学检验项目正常范围表

Clinical Laboratories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Medical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 94143 Copyright [c] 2002 to 2,00 Regents of California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 Age = beginning age for this reference range. * Start Date = effective start date for the given reference range. Report Generated ####### Test Code Test Name Start Age* Se x Normal Range Units Start Date*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OHS 17OHS 17OHS 17OHS 5HIAA 5HIAA 5HIAA 5HIAA A1AT A1AT A1G A1G A2G A2G A2G A2G A2G A2G A2G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ALPHA 1 ANTITRYPSIN ALPHA 1 ANTITRYPSIN ALPHA 1 GLOBULIN ALPHA 1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2.00 Years 18.00 Years 101.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101.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2.00 Years 10.00 Years 2.00 Years 10.00 Year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1 Months 1.00 Years 4.00 Years 18.00 Years 0.00 Days 1 Months 1.00 Years 4.00 Years 18.00 Years F F F M M M F 0.8-8.1 5-15 5-15 0.8-8.1 7-20 7-20 1.1-7.5 3-10 1.1-7.5 4-11 <8.0 <6.0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L m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F M M F F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M M F M F M F F F F F M M M M M <8.0 <6.0 79-207 79-207 0.1-0.3 0.1-0.3 0.2-0.6 0.3-0.7 0.5-1.1 0.4-1.0 0.4-1.2 0.2-0.6 0.3-0.7 0.5-1.1 0.4-1.0 0.4-1.2 8/20/2002 8/20/2002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A2G A2G A2G AAP g/dL g/dL g/dL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精品文档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 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

中国检验医学发展未来展望

顶级专家勾勒中国检验医学发展路线图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更新时间:2005-1-18 1:45:00 2005年1月7日,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的三楼会议厅内,集聚了近十位中国检验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正在参加一个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检验医学走向何方”的非正式学术研讨会。而他们的主要议题就是—— “我认为,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是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谈到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瘦削而富于激情的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申子喻立刻变得表情丰富起来。 未来路线图 按照申子喻的理解,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申子喻是有资格对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的。作为国家检验医学领域主管机构卫生部检验中心的主任,他对中国检验医学的现状有着比别人更为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其对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基于此点而达成的。 其实按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清涛的观点,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他认为:“检验医学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技术路线图 对于检验医学技术,北京铁路总医院临检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曼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 申子喻进一步指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医学检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展望

张时民 作者简介:张时民,男,副主任技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血液体液教研室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细胞形态学自动化分析学组副组长,主要从事临床基础检验工作二教学与科研,同时对检验仪器分析自动化二智能化等有一定研究,发表文章60余篇, 主编专著12部三 本文引用格式:张时民.医学检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展望[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5):513-516. 四专家述评四 医学检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展望 张时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 ) 编者按:2017年7月8日,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提到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高度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深度学习二跨界融合二人机协同二群智开放二自主操控等特征三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二理论建模二技术创新二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二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也备受瞩目,智能化医疗设备的研发或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爆点三本论文从检验科工作实践出发,站在用户的角度,论述临床医学检验中人工智能可能应用的方向,也想象了很多未来极有可能实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临床医学检验领域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同时也为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了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一篇难得的具有示范效能的人工智能+医疗文章三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3-4130.2018.05.001中图法分类号:R -1;R -331文章编号:1673-4130(2018)05-0513-05文献标识码:A 我国检验医学发 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们经历过手工检验的最初时代,也经历甚至见证了从半自动化分析到全自动化分析的飞速发展阶段,参与或实践了全实验室自动化和实验室信息化的新时代,下一个检验医学发展的热点和飞跃或许是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I )技术的应用,我们是否会赶上这一进程并投入到这一进程中呢? 国际临床化学委员会(I F C C )主席M a u r i z i oF e r - r a r i 先生在一篇‘H o wt o i m a g i n e t h e f u t u r eo f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的报告中指出,未来检验医学发展会依赖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电子高速路的创建和创新,到人工智能检验结果的判读,特别是自动细胞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检验医学发展和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三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也在第13届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指出,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契机包括标准化二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三智能化及以人工智能作为平台,可实现临床化学与免疫学二血液学及体液学检验领域的自动判断和审核三在细胞形态学的自动化识别二实验室物流系统二远程控制与增强 现实二自动采血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方面,检验医学 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 1 细胞智能化识别 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使用数字图像技术二 形态学识别与智能化判断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它涵盖了血液和体液诸多样本的形态学检验内容三以往的形态学检验基本上依靠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进行识别与鉴定,具有主观性,且需要人员的不断培训与经验积累,往往是检验科的一个短板三 1.1 人工智能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体液细胞分析可能是启动最早的一类人工智能设备,在1983年就有应用图像法检测和识别尿中有形成分的设备研发应用三近年来出现了众多采用数字图像(d i g i t a l i m a g i n g )分析原理研发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该类仪器首先需要建立数据库,采用数字图像成像技术,提取颗粒的多种形态特征参数,通过人工鉴别让仪器学习,然后建立识别模型和算法三在检测未知颗粒时,首先提取颗粒特征参数,通过神经网络与 数据库已知数据进行计算和比对,判断结果,识别二显 示和报告结果三国内已经制定了Y Y /T0996-2015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数字成像自动识别)“国家医药卫生行业标准,为规范该类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和性能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三 1.2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的应用 其研发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它的主要构成是显微镜和摄像系统,该系统可以确定和跟踪单个精子细胞的活动情况,设定精子运动位移,分析精子大小和形态,可对精液中的 四 315四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3月第39卷第5期 I n t J L a bM e d ,M a r c h 2018,V o l .39,N o . 5

医学检验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齐鲁理工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和条件 护理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建于2015年,我院建立并健全了专业课教研室。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输血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咼学历咼职称的师资队伍,能完成本专业全部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在未来发展及建设中,依据本专业现有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本专业十三五发展目标规划。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随着应用物理和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分析系统的微量化、自动化、多项目的有机组合,使医学检验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医学检验已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使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基本职责出现新的飞跃,也对现有检验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我们将按照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标准来建设医学检验专业教研室,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计划在2016-2020年内新建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临床检验网络教学实验室,改变专业教学与检验临床脱节的现状,充分利用各教学医院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及充足的临床标本,通过宽带互联网络,将实验室中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临床实践凝聚为一体,使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为临床检验专业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的综合分析实验技术操作平台,建立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医学检验教学基地。 (三)基本任务 医学检验专业确定培养具有坚定的医学理论和生物医学基础,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等知识技能的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根据检验医学发展速度快,教材知识点老化过快的特点,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弥补现有教材及教学方法的不足。包括新知识点的补充、仪器的介绍、新实验方法的展示及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等等。并且在检验专业中尝试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根据专业特点,注重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实验考核方法。 按照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建立临床脱落细胞学、输血技术、实验室管理、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专业,办一些更能办出我们学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

一、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2、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3、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8、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9、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 淋巴细胞L 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10、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12、血小板压积PCT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原名《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ISSN 1673-4130 CN 50-1176/R),由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主办。半月刊,邮发代号国内78-26、国外SM 657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近年来被列入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来源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期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已被大多数省、市列为职称评定认可的权威期刊。热忱欢迎广大检验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 一、《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设有栏目:该刊辟有专家述评、专题、基础实验研究论著、临床检验研究论著、调查报告、综述、检验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质控与标规、检验仪器与试剂评价、医学检验教育、检验科与实验室管理、个案与短篇等栏目。 二、《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对来稿的要求: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 2.文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列在作者姓名后面。如多位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开。如:周兰1,叶赤2,王红1,赵涛3(1 重庆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400046;2 广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524023;3 重庆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400046)。文稿的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应说明;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请在摘要前注明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4.摘要:基础实验研究论著、临床检验研究论著、调查报告栏目须附中、英文摘要;检验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质控与标规、检验仪器与试剂评价栏目须附中文摘要;其他栏目《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不保留摘要。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能使用“我们”、“我院”、“我科”等第一人称,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符,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写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5.关键词:在中、英文摘要之后附上3~5个关键词(综述类文章也须有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且必须用全称;

(完整版)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2018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医学卷)2017.10.31解析

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自然科学卷) G549癌变?畸变?突变 G481癌症进展 G01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安徽医学 Q906安徽医药 G013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G741蚌埠医学院学报 G002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500北京口腔医学 G004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G016北京医学 G620北京中医药 G017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410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G018病毒学报 G992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G264肠外与肠内营养 G670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G186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432川北医学院学报 G458传染病信息 G322创伤外科杂志 G085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G552磁共振成像 G02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05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21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775动物医学进展 G542毒理学杂志 G920儿科药学杂志 G874法医学杂志 G608放射学实践 G556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G024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G068复旦学报医学版 G957腹部外科 G338腹腔镜外科杂志 G879肝胆外科杂志 G690肝胆胰外科杂志 G803肝脏 G025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G207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G478骨科 G027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816广西医学 G030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G031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G808贵州医药 G495国际病毒学杂志 G936国际儿科学杂志 G436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497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G659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G498国际骨科学杂志

G938国际呼吸杂志 G362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G997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G496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G930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G97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G349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G983国际免疫学杂志 G939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G415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G889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G426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G928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S157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B525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G954国际外科学杂志 G660国际消化病杂志 G940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Q911国际眼科杂志 G93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G661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G984国际遗传学杂志 G934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G937国际肿瘤学杂志 G0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899海军医学杂志 G416海南医学院学报 G034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G035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