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资源量
黑龙江(河流)情况

黑龙江的基本情况一、界河黑龙江的概况黑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国际界河。
黑龙江流域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3个国家,地理位置在北纬47。
40'-53。
34',东经121。
28'-141。
20'。
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东西跨度约2000km,南北跨度约1500km。
黑龙江上、中游1887 km为中俄两国国际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
流域面积185.5×104km2,其中中国境内80.34×104km2,占全流域的48%,俄罗斯侧占50.4%,蒙古侧占l3%。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
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两麓的海拉尔河和发源于蒙古固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的克鲁伦(Cherlen)河在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
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
全长1592km,其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
南化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成为黑龙江。
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俄罗斯侧)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中国一侧)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
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
黑龙江干流至哈巴罗夫斯(伯力)与南来的支流乌苏里江汇合后流入俄罗斯境内,在克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
黑龙江干流全长2821 km。
黑龙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
额尔古纳州与石勒客河汇合处(洛古河村)至结雅河口(黑河市)为上游,长905 km;结雅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82 km;乌苏里江至入海口为黑龙江下游,长934 km。
黑龙江干流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
界河黑龙江流域南部中国境内主要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等山脉。
大、小兴安岭海拔约1000m。
自北向南形成一道高耸的屏障环抱着松嫩平原。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80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尔滨、绥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
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环水绕。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
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
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
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
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资源区符号面积亚资源区符号面积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Ⅰ10.64Ⅰ19.30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Ⅰ21.33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Ⅱ17.10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Ⅱ14.95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Ⅱ21.21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Ⅲ8.10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Ⅲ17.81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Ⅲ20.29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Ⅳ6.22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Ⅳ11.85Ⅳ24.38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Ⅴ3.01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Ⅴ12.01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Ⅴ21.00绥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Ⅵ0.78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Ⅵ0.78根据含水介质组成特征及赋存条件,将我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种基本类型。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份。
因境内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省会驻地哈尔滨市。
哈尔滨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地理环境】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东至抚远县东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
主要由逶迤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海拔多为300—1000米。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
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台地海拔高度为200一35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为50~2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
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等。
山地、平原、河流、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省内点是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海拔1690米的大秃顶子山。
【气候特征】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一5℃~5℃,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
无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南部和东部为140一150天。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一、地质地貌条件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是东北大平原组成部分,在地质构造上为松花江凹陷地区,在中生代侏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时,开始凹陷下降,两侧高地开始作拱形隆起,当时盆地堆积或湖相沉积极为活跃。
到了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末期,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大兴安岭急剧上升,东部山地因受到断层作用而隆起。
此时外力作用加强,受侵蚀、剥蚀和流水作用而形成大量碎屑物质,都堆积到松嫩平原拗陷盆地内。
到了第四纪时,小兴安岭上升为东南西北向的山岭,使松嫩平原和苏联的结亚河盆地隔开。
松辽分水岭隆起,分成松、辽两大水系。
从此松嫩平原的基本轮廓才形成。
松嫩平原自中生代到新生代沉积了深厚的陆相地层。
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中部为灰色湖相粘土。
松嫩平原现代沉降区,略呈三角形,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白城(洮安)一带。
盆地的中央凹陷区很不对称,不仅影响沉积厚度,也影响水系的流向,使水系集中于偏西的轴线上。
地势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向西偏南倾斜,地势较为平坦,一般相对高差为100-200米,坡度多在3-5度以下,坡长一般在500-600米之间,最大的要超过1000米。
这种坡缓又长的地势,有利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发展灌溉事业,有利于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西部为台阶区,东部为隆起区,统称为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区,也叫高平原区;中部为中央凹陷区,由河漫滩、一级阶地组成的低平原。
(一)东部山前台地区(高平原)东部山前台地区包括小兴安岭山前台地区和张广才岭山前台地区,大致在讷河——依安——安达一线以东地区。
主要有巴彦、呼兰、绥化、望奎、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克山、克东、海伦、依安、讷河、宾县、阿城等市县。
本区海拔一般都在200-300米,有的达到400米,相对高度15-40米,地形呈波状起伏,川岗相间,水土流失严重,冲沟发育,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4-0.42公里。
根据地貌形态特点和流水切割的程度分成6个地区:①大小兴安岭边缘剥蚀堆积丘陵状山前台地区;②嫩江北安拗谷起伏台地区;③克、拜现代冲沟侵蚀波状台地区;④海伦、庆安切割较强的波状台地区;⑤绥化、双城平坦台地区;⑥明水、青冈、兰西缓倾斜台地区。
黑龙江省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与评价

农 田灌 溉 水 有 效 利 用 系数 是 评 价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效率 的 一 项 重 要 指 标 ,国 家 “ 十二五” 水 利 规 划 将 其列 为水 资 源 管 理 “ 三条红线” 考 核 的一 项 重 要
指标[ 1 ] ,自2 0 0 6年起 ,国家要 求各 省 ( 自治 区 、直
验研究 资料 及各类灌 区灌溉面积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等有关数 据 ,测算分 析 了黑龙 江省不 同规模类 型灌 区灌溉 水 有效利用系数 ,计算得 出了全省农 田灌溉水有效 利用 系数 ,并 进行 了合 理性分 析与综合 评价 。农 田灌 溉水有效 利
用 系数的提 出,为确定水资源管理“ 三条 红线” 控制指标提供 了有力依据 。 关键词 :农 田灌 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样点灌 区;毛灌溉用水量 ;净灌溉 用水量 中图分类号 :S 2 7 4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2 0 9 6 — 0 5 0 6 ( 2 0 1 7 ) 0 7 — 0 0 0 1 — 0 6
司振 江 ,孙 雪梅 , 吕纯 波 ,李 芳 花 ,孟德 宝
( 1 . 黑龙 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2 . 黑龙 江省农 田水 利管理 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6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资源量、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流失及资源污染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当然也无法避免。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资源量和质量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重中之重。
故此针对地下水水资源量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存在问题保护措施引言: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
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圹)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
某时段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地表水体的特征(如湖泊、水库、坑圹的分布面积及水面高程,河道、渠系的长度、宽度、水位及过水时间长短,灌溉次数及灌水定额大小等)、人工回灌的规模、包气带岩性、厚度及渗透性能、地下水埋深等项因素有关。
由于各年的降水量大小及强度、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亦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正文:一、地下水资源量(一)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
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
黑龙江省供水现状分析

2.4其他市县供水现状简述。其他多数城市主要依靠地表水供水,地下水所占比例较小。一旦发生地表水源污染、极端干旱气候,供水无法得到保证。并且,各地市大部分地下水水源年久失修,淤积严重,现状供水能力不足。
据2008年《黑龙江省水资源公报》及相关资料,13地市行政区地表、地下水供水量配比见图1。
黑龙江省供水现状分析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污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省城市污水量为390×104t,已严重污染了环境,绝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而排入江河。全省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城镇已严重受到水资源的困扰,还有一些城市又面临“有水难用”的困境。
黑龙江省大多城市缺水率在10%以上,黑龙江省的供水形式不容乐观,必须超前部署,建立应急后备水源。
2.1哈尔滨市供水现状简述。哈尔滨市近年供水趋于紧张,从长远来看,固守松花江水源、磨盘三种供水水源,即松花江水源、地下水源和磨盘山水库水源。根据2008年《哈尔滨市城市供水规划》,2007年初水源总供水能力达到140.70×104m3/d,其中松花江水源79.70×104m3/d,地下水源16.00×104m3/d,磨盘山水库为45.00×104m3/d。规划中预测,2020年哈尔滨市(主城区)规划需水量193.55×104m3/d,呼兰区需水量为18.13×104m3/d,阿城区13.25×104m3/d,哈尔滨总需水量约为225×104m3/d。目前哈尔滨市综合供水能力捉襟见肘,存在较大水资源缺口,超过50×104m3/d。
3.3用水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省多数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搭配不合理。多数城市以地表水为主;少量城市又过分依赖地下水,并且对仅有的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开采,超采严重,致使出现次生灾害。各地市应该两种水源并举,平衡发展。
黑龙江河流径流量

黑龙江河流径流量黑龙江(阿穆尔河)1概述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3国。
中国古称羽水、浴水、黑水、望建河、乌桓水、石里罕水等。
蒙语称哈拉穆河,满语称萨哈连河,俄语称阿穆尔河。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
南源为额尔古纳(Argun')河,由海拉尔河和克鲁伦(第6理6通河汇流而成。
其中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麓,河流全长626km,流域面积4.91万km2;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南流折向东流,河流全长1264km,至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
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全长1592km,石勒喀河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
南北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
沿途接纳左岸的结雅河、布列亚河和右岸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注入鞑靼海峡[见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以额尔古纳河为河源计算,河流全长4444km。
流域面积185.5万km2,居世界第10位。
其中中国境内89.11万km3,占全流域的48%。
额尔古纳河以海拉尔河为源计算,全长1624km,河道比降平缓,约0.1%。
〜0.3%。
,水面落差200m,中国境内流域面积15.76万km2。
黑龙江干流全长2820。
,自然落差460m,干流可分为3段:自洛古河村至黑河附近的结雅河口为上游,长约900km,平均比降0.2%。
;自结雅河口至乌苏里江为中游,长约950km,平均比降0.09%。
;乌苏里江河口以下至黑龙江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70km。
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八,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年径流量3408亿m3。
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河网密布,支流、湖泊众多,大小支流10000多条,湖泊60000多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黑龙江省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水资源短缺己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目前全省耕地干旱面积7500万亩,500多条中小河出现流断,嫩江、松花江水位一降再降,连创历史最低值,而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枯水期,全省72个县(市)用水紧张,其中哈尔滨市区每天饮用水缺口达30万吨,黑龙江省正面临着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五年的干旱考验。
严竣的干旱形势,使我们不得不正视黑龙江省水资源的现状。
黑龙江省境内分布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和众多的河流湖泊,正常年份水资源总量为777亿立方米,如果按国际上通常认为的一条河流的取水最高不超过40%计算,这些水资源与黑龙江省年水需求总量大体相当。
可由于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调节能力差,加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致使黑龙江省人均占有水资源由2300立方米迅速降至2058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季节性、地域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净水设备网- 水爱网-
生态环境破坏,使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截至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500平方公里,约全省总土地面积的30%,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而缺乏控制水利工程、水污染,也导致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
目前,黑龙江省水资源存在开发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问题。
全省水库总库容不足80亿立方米,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5%,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而拉林河、呼兰河、穆棱河等流域水田相对集中,超过了河流水资源的极限,发生了断流,位于河流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生态进一步破坏。
全省每年向江河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10亿立方米,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而长期轻视节水,造成黑龙江省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1立方米的水平均产粮1公斤,而发达国家一般为两公斤;1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为9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至10倍,而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净水设备网- 水爱网| 原文链接:/news/20090524/12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