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模板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在有效利用水资源方面,农业生产由于耕地面积单一、作物组成单一等因素受到较大制约,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本文将从灌溉方式、农业节水措施以及农业水循环利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灌溉方式的改善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用水最多的环节。
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洪范灌溉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浪费,大量的水分先被地表蒸发,其次是地面渗透,有近50%的地下水流失,最后是水体流失、渗漏等,仅有20~30%的水到达植物根系。
改进灌溉方式,降低损失,能够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的使用。
采用滴灌、喷灌、微灌等新型灌溉方式可有效降低灌溉损失。
滴灌以出水孔直接浇灌植物根区,减少了表面的蒸发、渗漏,达到高效用水的目的,而微灌方式则采用微型水泵和微型管道,将水源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浪费。
二、农业节水措施除了改进灌溉方式外,节水方案还包括降低作物生长的耗水量,减少灌溉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可以通过改良水分利用型作物品种、选取旱地农作物、采用防渗节水膜、利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方式实现。
1.改良水分利用型作物品种水分利用型作物是指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农作物。
与传统作物相比,其特点是既能在地下深层分散生根、又不会在地表形成大量的浅层根系,以便将土壤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此外,还应选用细长的作物以增加顶芽居中,便于产生侧枝,增加单株分支较多,单果少,单果重的作物。
2.选取旱地农作物旱地农作物是适应水分不足条件下生存的作物,具有浅居上、深根系散生和强适应能力等特点。
其特有优势是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量较少,同时耐旱能力极强,可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增加耕地灵活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防渗节水膜在滴灌喷灌水源的管道表面涂上一层抗渗膜,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根系,防渗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使用防渗节水膜后,灌区能够节约50%的水量,维护水生态环境。
黑龙江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黑龙江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黑龙江下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也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黑龙江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的现状。
该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辽河。
这三条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支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水资源的配置对于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黑龙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这需要通过建设水资源监测站和建立水资源信息平台,实时掌握水资源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要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和手段。
例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用水量;推广节水型家电和工业设备,降低工业和居民用水量;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要促进水资源的跨区域合作和共享。
黑龙江下游地区与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合作,实现水资源的互利共赢。
继续深入研究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明显,黑龙江下游地区也不例外。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和水循环的改变。
降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供给,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水循环的改变则会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某些地区可能面临干旱和水灾的威胁。
因此,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必须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是保障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农场水利情况报告范文模板

农场水利情况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本文旨在对XX农场的水利情况进行报告,包括水资源利用情况、水利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水文监测数据分析等内容,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农场管理者参考。
通过全面了解农场的水利状况,可以为农田灌溉、作物生长和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利用情况2.1 水资源供应农场的主要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经过调研和统计,农场总可利用水资源量为XXX,其中地表水供应为XXX,地下水供应为XXX。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实际用水情况,农场的水资源供应总体充足,能够满足农田灌溉和生产需要。
2.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灌溉制度,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了适宜的灌溉计划,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其次,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有效减少了水的流失和浪费。
此外,农场还定期开展水资源利用评估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对水资源的利用意识和能力。
3. 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农场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目前已建成了灌溉渠道、水库、水泵站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对水进行调配和分配,保证了农田的灌溉用水。
此外,农场还配备了定时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各个灌溉区域的水位和用水情况,为农田灌溉提供数据支持。
在设施运行方面,农场建立了完善的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机制,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农场还配备了专业、技术熟练的水利人员,负责设施的操作和管理工作。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农场的水利设施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稳定供水。
4. 水文监测数据分析农场通过建立水文监测站,每日记录并分析各项水文指标,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农场的水文监测结果显示,水位、水温、水质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水利设施运行中的问题,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质量和数量。
农业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研究

农业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研究农业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研究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以农业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为主题,对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管理,节约利用1. 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
然而,当前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科学地管理和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 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2.1 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农业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大量水资源被低效利用或浪费。
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更低。
这与传统的农业水资源管理模式有关。
2.2 农业水资源浪费现象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其中,灌溉水的浪费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以中国为例,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主要采用洪水灌溉,存在浪费严重的问题。
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水资源重复利用的不足,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 农业水资源管理措施3.1 灌溉技术改进传统的洪水灌溉模式存在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
因此,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滴灌、喷灌和微灌等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灌溉效果。
3.2 水资源科学管理农业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其中,建立完善的农业水资源监测网络是重要一环。
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3.3 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施农田集雨、农田排水回用和农田鱼养等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对外部水资源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务局对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调研报告

水务局对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调研报告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
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
是我省降雨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亿立方米,**县总的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人均769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7%极低点,预计到XX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能力,尚缺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县水资源的现状**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27条,大小泡泽275个,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820座。
全县有水田面积92万亩,人均亩,居全国之首。
年需水总量为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亿立方米,年缺水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水存不住1、岔林河是**县最大河流,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
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
XX 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
农业水情分析报告模板

农业水情分析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农业水情进行分析,并为农业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灌溉技术的应用、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农业部门和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
水资源利用情况首先,我们对当前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XXX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60%,表面水占40%。
饮用水占总水量的30%,而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占70%和1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工业用水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这给农业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
在当前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灌溉技术应用情况灌溉技术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报告对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据调查显示,当地农民主要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如洪灌和滴灌等。
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着用水不均匀、浪费水资源等问题。
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如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在农田中的使用率仅为20%左右。
因此,我们建议农民和农业部门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现代灌溉技术的认知和使用率。
这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情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对农业水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对农田水分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地区农田的水分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农民和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应对降雨量的不确定性,以避免洪灾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同时,我们建议加强气象监测体系,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田灌溉和水分管理。
此外,农业部门还应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当前农业水情面临着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技术应用不足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高子清;朱玉芬【摘要】Water is the survival of all life on Earth, one of the basic material indispensable to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Since the 20th century,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he urban population surge in the water shortage is a major problem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day is facing, especially in urban water shortage, more and more intensified.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ter resources belong to more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but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spring drought and summer flood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greater impact.Agricultural water-rich region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ice.Water-saving irrigation area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y land less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he crop of the vegetables and fruit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impact on production of larger seeds andseedlings.Followed by the expansion of corn germination to take the water area.The third is the high value-added cash crops.%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缺水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城市缺水状况,越来越加剧.黑龙江省水资源属于中国北方较多地区,但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和夏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农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优先发展水稻.农业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应优先选择菜瓜果类高效益作物和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种子苗木等.其次是扩大玉米催芽坐水种面积.第三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2(000)024【总页数】2页(P131-132)【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农业;黑龙江省【作者】高子清;朱玉芬【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比重大。
关于水资源充分利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报告

关于水资源充分利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问卷涉及到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对水资源利用方式的了解、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观念等内容。
问卷设计经过专家评估和实地测试,保证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问题,许多人却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2. 对水资源利用方式的了解调查发现,很多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存在一定的误解。
一些人习惯性地浪费水资源,如洗菜时流水不关,洗澡时用水过多等。
而对于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许多人却不够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节约利用水资源,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将这一观念付诸实践。
很多人认为自己在使用水资源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实际上却存在着浪费的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缺乏正确的水资源观念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许多人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
2.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科学,浪费现象严重。
建议引导人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提倡合理利用水资源。
3. 缺乏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建议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四、结论水资源是宝贵的资源,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合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推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
摘要: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
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缺水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城市缺水状况,越来越加剧。
黑龙江省水资源属于中国北方较多地区,但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和夏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农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优先发展水稻。
农业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应优先选择菜瓜果类高效益作物和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种子苗木等。
其次是扩大玉米催芽坐水种面积。
第三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农业;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131-02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比重大。
在非农业用水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和气候变暖等相关因素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支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较丰富,农业发展空间大。
黑龙江省内分布有相对独立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个水系。
全省水面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8%左右。
黑龙江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73亿m3,扣除两者间的重复计算,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
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比全国高出25个百分点,这对于发展发展灌溉农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但黑龙江省主要的江河干流水库和拦水坝数量过少,单位面积水库数量与全国平均值相比相差5~6倍,与吉林省和辽宁省相比相差也很大,径流水控制率不到30%。
黑龙江省今后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1)嫩江和松花江干流水,上游吉林、内蒙古和辽宁三省区径流水汇入嫩江和松花江干流,
横穿松嫩、三江两大平原,以及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等大城市,可为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发挥更大作用。
(2)地下水,2005—2009年平均地下水资源272.4亿m3,人均占有量达到712m3,排在全国31个省市区第九位。
特别是东部三江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3)国境界河水,作为与俄罗斯国境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有丰富的水资源。
“两江一湖”又位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全省降水分布不均,地区差别明显。
黑龙江省夏季温度与全国相比较低,蒸发量也较小,作物生育期间湿度较大。
但黑龙江省不同季节降水量和蒸发量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了春季干旱期和夏季多雨期,这对农业生产不利。
黑龙江省春季普遍存在干旱,以西部松嫩平原最为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甚至出现春旱连夏旱。
并且黑龙江省耕地大多为大平原,排水性较差,所以在夏季多雨期易发生涝害,主要以东部三江平原发生频率较高,有时还会出现夏涝连秋涝。
特别是不同年份季节降水变率大,各月降水变率一般为40%~80%。
二、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实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
由于目前农业用水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使得世界水资源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所以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因此,必须把握住农业灌溉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尽可能大地提高农业灌溉各个环节中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使得农业灌溉过程既节水又高产,实现高效用水的目的。
另外,在采用技术措施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应该重视非技术措施,如完善管理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农业水资源立法,农业供水水价的合理调整等,从而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田间作物水的生产率。
2.大力提倡效益优先。
通常,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成本比较大,效益回报时间长,所以应以国家投资建设为主。
除基础设
施和设备投资外,还应该注意相关设备的使用成本,以保证灌水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使用。
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尚欠发达和农民收入水平还较低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农民大量配套资金能力很有限,国家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就必须充分考虑配套设备和使用成本等相关环节,以确保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预期效果。
3.快速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农业合理用水的高度概括,是一项农业、水利技术紧密结合,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的宏大的系统工程。
我们提到较多的是灌溉节水,但这仅仅是节水农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包括农艺节水措施(抗旱高产品种选育、作物合理布局、适水种植、覆盖保墒、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化学调控等)和农业管理节水(政策、法规与体制)。
节水农业要发展,技术是依托,管理是关键。
因此,只有加强农业用水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灌溉各个环节中水的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节水。
而这也正是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所在。
4.平衡发展。
2004—2009年五年间,黑龙江省人均用水量增加22.1%,比全国人均增值高17.4个百分点。
2009年人均用水量830m3,比全国人均448.1m3高85.2%,其中主要是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增速则低于全国平均值,这充分反映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优先保证的重点。
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更应受到重视。
水资源有明显的区域性,农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避免与人口密集区、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区争水,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做好水资源利用规划,实现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平衡发展。
5.集约经营。
农业生产是低产出产业,在水资源紧缺和灌水成本较高情况下,大规模生产不可能实现普遍灌溉。
有限的水资源和资金发展灌溉农业,只能走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
营发展道路。
因此,我们应把选用新品种、精量施肥、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等其他综合生产技术与农业节水灌溉密切结合,发挥相关技术的耦合效应,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