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在所难免的,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敬请借鉴参考。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

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

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

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

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

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

的。

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

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怎么进行批评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

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

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

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 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

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

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

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家长批评孩子的五种方式

家长批评孩子的五种方式 批评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必须学会批评的艺术。 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自尊心也随之“成长”。因此,最好先把事情搞清楚,随后对他单独批评教育。对幼小的孩子应及时批评,以便抑制不良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口服心服。孩子犯错误原因很多,但用棍棒迫使孩子改正是无益的。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不满。而年龄小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威严表示“改正”,也是口服心不服,以致重犯。不打骂孩子,并不等于放纵不管,重要的是弄清孩子犯错误的起因过程,讲明白道理和危害。批评孩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选择。 触动式批评这种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一针见血。它适用于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为突出的孩子,或“吃硬不吃软”和屡败不改的孩子。 渐进式批评即有层次、逐步深入的批评,适用于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的孩子。对这些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住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已

的不足和缺点。 说服式批评这种批评为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商讨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激怒及那些“吃软不吃硬”的犟孩子。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认错的调皮孩子。这些孩子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不肯轻易认错。孩子在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批评,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姑息迁就。要允许孩子反驳,以便明白他的思想,批评时要有针对性。即席式批评不但可使这些孩子在错误事实面前心服口服,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 参照式批评借助于他人他事,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这种批评的内容。这种批评适用于经历浅薄,自我觉悟差,个性比较脆弱,易于感化的孩子。 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频率,批评过于频繁,则会降低或失去作用。批评的同时,要坚持说理,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使孩子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抵制错误的自律能力。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 批评孩子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如何批评孩子才能达到良好 的效果呢?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批评孩子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 或紧张的时候批评他们,这会让他们更加抵触。同时,也要避免在公 共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时批评孩子,这会让他们感到尴尬和羞耻。 2. 用肯定的语言 批评时使用肯定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并理解你的意见。例如, “你做得很好,但是还有改进空间”比“你做错了”更容易被接受。 3. 避免过度批评 过度批评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助,并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方式和语气,并避免过度强调错误。 4. 强调行为而非个性

当你需要指出孩子某些行为有问题时,强调这个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例如,“你没有认真听讲”比“你很不聪明”更好。 5. 提供解决方案 批评孩子时,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提供解决方案。这可以帮助孩子 理解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并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6. 尊重孩子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感受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对你的批 评有反应,不要忽视或无视他们的感受。相反,试着理解他们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反应,并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表达关心和支持 最后,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知道 你是为了帮助他们变得更好而提出这些意见,并且你会一直支持他们 成长和发展。 总之,批评孩子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何批评孩子是需要 技巧和经验的。通过选择合适时间和地点、使用肯定语言、避免过度

批评、强调行为而非个性、提供解决方案、尊重孩子感受以及表达关心和支持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和理解我们的意见,进而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正确批评教育孩子纠正错误的方法

正确批评教育孩子纠正错误的方法 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不当的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其实,批评是爱的艺术,是对双亲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考验。如果父母能讲究批评的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一个“够朋友”的“孩子王”,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把唠叨、责骂变成智慧的语言和行为,那么孩子就较易接受批评了。 正确批评孩子“七字诀” 绕一绕:借助寓言、故事、童话等,从侧面启发诱导孩子。 冷一冷:故意冷淡他,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激一激:根据该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使之改正缺点错误。 笑一笑: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避一避: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缓一缓:家长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 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在融洽的气氛中,孩子才乐于接受批评。 正确批评孩子“十准则” 1、批评自尊心强的孩子最好是单独进行,不要让孩子当众丢脸,不要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2、批评前,先说说他的一些优点,这样,孩子对大人的批评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 3、批评的重点只对事不对人,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过失,重点应放在如何改正上。 4、父母批评孩子时态度要和善,切勿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 5、批评时切不可罗嗦,应简单扼要,对准错误的要害,严肃认真地进行教育。 6、孩子一旦有错,要立即批评指正。如果错误发生已久,再进行批评,孩子会莫名其妙。 7、同一错误,绝不可因父母情绪的关系,时而批评,时而放纵,这样会使孩子难辨是非。 8、不要以为一次批评,孩子就会彻底改正。如有重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在所难免的,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敬请借鉴参考。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 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

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3、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4、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5、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6、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7、不要翻旧帐,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8、平时在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批评孩子的方法

1、规劝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

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5、画画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7、看书、写字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

表扬与批评孩子的技巧

表扬与批评孩子的技巧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明白“赏识教育”,会鼓舞和夸奖小孩。同时,在小孩犯错误时也会批判小孩,甚至进行责罚。但是,并不是所有夸奖都能够鼓舞小孩的良好行为,也不是所有的批判都能禁止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地夸奖与批判小孩,家长们仍需把握其中的小技巧。 小孩在家一旦显现顽皮捣蛋行为或是犯了错误时,有时候只要看见父母沉默的眼神就会自动反省自己的错误。成功妈妈的建议:批判小孩时千万不要大声斥责或发怒,有时候只需沉默地看着他,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 关于批判的技巧: 一、“低声”:小孩犯错误时假如家长大声斥责往往会给小孩惊吓,结果确实是你所说的话小孩全然没听到里面去。假如家长用与平常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判小孩,能够引起小孩的注意认真听你说的话,同时低沉有力的声音也能够说明家长认确实态度,让小孩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低声”冷处理的批判方式比家长的大声斥责更为有效。 二、“沉默”与“暗示”:小孩做错事时都会可怕自己受批判的,这时假如家长赶忙进行长篇大论的批判教育那么小孩反而会觉得“果然如此”而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相反,家长假如只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小孩们反倒会觉得心理紧张和不安,同时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同样的,家长用“暗示”的方法来启发小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能够让小孩更加乐于同意批判,也能够幸免损害小孩的自尊心,让小孩更情愿同意家长的教育。 三、批判应当适时适度:小孩犯的错误差不多上由平常的一点一滴小错开始累积的,他们做了一件事后往往专门快就会不记得了。因此,在小孩有不当行为显现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家长们的批判教育应该趁热打铁,否则就会错过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那么适当的批判也起不到应有的成效。批判小孩切忌“重复念叨”,适度的批判才能起到应有的成效,唠叨多了反而让小孩把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若民十分明白礼貌,在家会自己收拾书桌,会关心妈妈洗碗,自理能力强,在学习上也十分自觉,这对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孩来说确实做得专门好了。妈妈的成功体会是,每天都发觉小孩的优点同时给出及时的夸奖,如此小孩的良好行为就会日积月累,好小孩就培养成功了。 关于夸奖的技巧: 一、要用心发觉小孩的闪光点。有些家长比较吝啬自己的夸奖,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的行为,认为小孩没有多少可夸奖之处或者总是期待着小孩有些惊人的良好行为。事实上,关于年幼的小孩来说,能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情况差不多专门不容易了,那父母们所期待的惊人成果确实是由这些简单的小事累积而成。因此,父母应该大方地给予小孩夸奖,如此才能增强小孩的自信心塑造良好行为。关于年纪小的小孩更需要较多的夸奖,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应该适当提高夸奖的标准。 二、及时夸奖。值得夸奖的行为显现时,家长应该给予赶忙的夸奖,否则小孩不明白自己什么缘故被夸奖,那么这种夸奖就无法增强小孩的良好行为了。因为在小孩的思维模式中,情况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联系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三、具体夸奖。家长在给予夸奖时应当越具体越好,如此小孩才清晰自己什么缘故被夸奖,如此夸奖才能达到目标。例如,小孩今天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妈妈在晚饭时夸奖他说:“你今天表现专门好。”结果夸奖大打折扣,小孩一样可不能明白自己好在哪儿。假设夸奖变为:“你今天按时做完了作业,妈妈专门快乐。”一些泛泛的夸奖“你真棒”“你真好”只能临时地增强小孩的自信心,但是小孩不明白自己什么缘故受到夸奖,长期泛泛的夸奖还容

怎样批评孩子才最有效

怎样批评孩子才最有效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

“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仅仅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能够说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由于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许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准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在所难免的,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讲、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下面是我为大家采集关于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反正就是:讲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如今又是家长考虑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怎样管?怎样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冲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讲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如今是骂到一半了!再忍受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

候也会忽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讲: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假如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本人的表情和表现,真能够讲是不堪目击啊!而孩子对您讲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讲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由于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唯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本人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 在这个经过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怎样博得孩子的尊重,怎样使孩子信服,又怎样能让孩子遵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