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含量测定简介
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检测方法
首先,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之一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该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
然而,AAS方法也存在着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对样品预处理要求严格等缺点。
其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也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
然而,ICP-OES方法也存在着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对样品预处理要求严格等缺点。
另外,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也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快速、无需样品预处理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
然而,XRF方法也存在着灵敏度较低、仪器体积大、对样品形态要求严格等缺点。
最后,还有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是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该方法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
然而,AFS方法也存在着对样品形态要求严格、仪器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等缺点。
综上所述,针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其他分析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重金属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重金属含量
1 重金属对润滑油的危害
润滑油作为汽车及机械设备的重要工作介质,主要在内部机械的动点处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少机械动点的摩擦,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润滑油质量的状况变得尤为重要。
重金属对汽车及机械设备,特别是对润滑油的危害可想而知。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润滑油中测重金属
原子吸收检测是润滑油中检测重金属元素的一种重要技术,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子离子等离子体质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当重金属的金属原子与分子离子进行分子结合时,金属原子会吸收给定的光谱管线中的一部分能量,它的吸收特征由介质中原子与管线中所吸收光谱谱线的共振性决定。
3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润滑油中简单可靠
相比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子离子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润滑油中测重金属的精度更高,有效的减少了一些干扰的影响。
而且,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精度高,可以快速检测出润滑油中重金属含量,有效控制汽车及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重金属包括铅、锌、铬、铁、铜等容易形成沉积物的元素的危害性。
4 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要求
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润滑油重金属含量测定时,必须要求检测设备有一定的精度,使得检测结果精确可靠。
同时,样品量的选择也应当有一定的要求,建议使用小分子的连续样品,样品量不要太大。
正确的润滑油质量是机械安全避免故障的关键因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技术,可以快速有效检测出润滑油中含量重金属,从而减少汽车及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重金属的伤害。
但是在使用这一技术的时候,要求设备的精度和测试样品的样品量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重金属的测试方法

重金属的测试方法首先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可以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其次是化学沉淀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化学处理,使其与沉淀剂发生反应沉淀下来,然后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沉淀后的样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对多种重金属进行测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另外还有电化学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样品置于电解质中,利用电化学原理对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而且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一些场所条件简陋的情况。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重金属测试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进行重金属测试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测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很多产品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比如食品、饮用水、食品包装材料、医药品、化妆品等。
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铅中毒可以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长期暴露在镉中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因此在这些产品中对重金属含量进行准确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环境领域中,重金属的排放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例如,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排放后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重金属排放的监测和控制也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沉淀法和电化学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定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比如说,有机质溶解原子荧光光谱法(AAS),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有机质的试样进行检测,比如食品、药物等。
另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这种方法对于对样品中多种重金属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非常有效,因此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在食品和农产品领域中,还可以使用化学法测试。
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实验题目土壤中Cu的污染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重金属Cu的污染及迁移影响因素。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
(4)掌握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5)掌握土壤中Cu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热板量筒100mL烧杯(聚四氟乙烯)吸量管、50mL比色管、电子天秤2.试剂浓硝酸GR、浓盐酸GR、氢氟酸GR、浓高氯酸GRCu标准储备液、Cu的使用液3.实验步骤(1)三份待测土样,约0.5g分别置于3个聚四氟乙烯烧杯;(2)向烧杯加入2ml蒸馏水湿润土样后,再加入10ml HCl并在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3)往烧杯中加入10ml HNO3,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4)往烧杯中加入5mlHF,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5)往烧杯中加入5mLHClO4,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时取下冷却;(6)取3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向管中加入2mlHNO3,分别对应加入冷却好的消解土样后,再加水稀释至刻度线;(7)如果溶液比较混浊,则要过滤再进行测定。
(8) AAS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Cu标准溶液曲线各个区域土壤中Cu的含量 mg/kg教学区1 2 3 4 5 6 7 8 实(1-2)2 实(1-2)4 实(2-3)1 工(3-4)3 教1 教2 教5 图117.83 13.01 24.78 8.56 16.76 6.30 12.49 7.09生活区1 2 3 4 5 6 东1 东2 东12 东14 二饭教寓5.49 19.27 6.20 2.11 13.70 16.18其他区1 2 3 4 5 6 7 8行山3 行山4 行山5 体1 体4 南商1 南商4 中心湖1 15.96 7.75 9.93 9.65 8.46 16.80 9.47 9.30外环区1 2 3 4 5 6 7 8外1 外2 外6 外4 公4 公10 农田2 农田414.80 14.13 15.53 12.41 59.07 10.88 10.46 24.24四、结论1.数据可靠性评价由图可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R2=0.9995,可知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由标准溶液产生的误差是可忽略不计的。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
2、分配比 D = C有 / C水
C有——溶质在有机相中聚合、络合等总浓 度 C水——溶质在水相中聚合、络合、水解的 总浓度
3、萃取百分率E: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 E =(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 被萃取
物的总量) ×100%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
➢ 这些元素都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于食品中,要测定这些元素先要进行样品预 处理:
破坏有机物——干法灰化和湿法氧化,释放出 被测元素。以不丢失要测的成分为原则。
破坏有机物后的样液中,多数情况下待测元素 浓度很低,另外还有其它元素的干扰,所以要 浓缩和除去干扰。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
湿法氧化
❖ 1、概念:在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硫酸、浓硝酸、 高氯酸等,把样品消化从而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 方法。
但金属离子可能发生水解反应。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
➢ (3)萃取溶剂的选择:溶剂是否有利于萃取的分 离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一般尽量采用惰性溶剂,避免产生副反应。 ②根据螯合物的结构,由相似相溶原理来选: 含烷基螯合物选卤代烃(CCl4、CHCl3等), 含芳香基螯合物选芳香烃(苯、甲苯等)。 ③溶剂的相对密度与溶液差别要大、粘度小。 ④无毒。无特殊气体、挥发性较小。
四、萃取平衡与条件
1、常用的螯合剂 ➢ 实际应用的,目前已达100多种; ➢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
双硫腙(DZ)、 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NaDDTC)、 丁二酮肟、 铜铁试剂 CuP (N—亚硝基苯胲铵) 这些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生成金属螯合物,相当稳定,难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许多带有颜色可直接比色。
肪、蛋白质、糖类消化均好,但杂质多,一般不单 独使用。 ❖ 过氧化氢:消化能力差,主要用于促消化,配合浓 硫酸和浓硝酸的消化。 ❖ 实际工作中多使用混合的氧化剂。
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云南曲靖某有色化工企业周边植物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共9种植物中Fe、Mn、Zn、Cu、Pb、Cr、Cd 7种元素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显示同一种类植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也不同。
化工企业周边的绿色蔬菜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偏高,其周边绿色蔬菜中Pb、Cd、Cr含量均高于农贸市场的蔬菜,该企业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废弃物对其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标签:植物;重金属;含量;标准;污染随着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各种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重金属污染也是最大污染源之一。
土壤是一种极为重要、富有生命的有限资源,它处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
因为土壤资源大量的开发利用,化学产品的使用和污泥污水的农用,重金属不断积累在土壤中,这不仅影响土壤本身,还会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将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中,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动物及人体中,危害其健康[1-3]。
因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生产污染的过程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就难以排出[4,5]。
文章以云南曲靖某有色化工企业的周边绿色植物和曲靖某农贸市场的蔬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植物和蔬菜样品共9份,分别测定各植物样品中Cr、Cu、Fe、Zn、Mn、Pb、Cd 7种重金属的含量,对该地区周边土壤受重金属影响的程度和对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1 实验部分1.1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1.1.1 植物样品采集(1)采集对象:曲靖某有色金属冶炼业为主的化工企业的周边绿色植物和曲靖某农贸市场的蔬菜。
(2)采集方法:化工企业周边的蒿子、野葵花植株和菠菜连根采集,卷心菜、大豆叶、青菜采集其茎叶部分,并装袋;到农贸市场采购菠菜、青菜、卷心菜。
(3)采集数量:考虑到植物烘干后体积有较大的缩小且防止实验过程意外情况发生,每个样品都采集了约500g。
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

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土壤是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壤中存在着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它们在一定浓度下对植物和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为了保护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定量测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植物生物监测法。
首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测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铜、锌、镉等金属元素的含量。
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将土壤样品经清洗和研磨处理,然后将样品与稀硝酸、硝酸盐和高氯酸混合,加热至干燥,最后用稀酸溶液溶解,通过比色法或电导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也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测定。
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多个金属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铅、镉、铬等。
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将土壤样品加入酸溶液,并经过微波消解或超声波处理,然后使用ICP-MS仪器进行分析。
ICP-MS仪器能够将离子化的样品原子聚集并测量其当前强度,从而确定各种元素的浓度。
另外,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一种无损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主要通过X射线与样品相互作用,测量样品上产生的特定能量的荧光辐射,从而确定不同元素的浓度。
XRF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最后,植物生物监测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特性,将植物作为重金属分析的指示器。
通过测定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可以推断土壤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来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测定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分析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植物生物监测法。
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检测方法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信号,从而确定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但是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成本较高。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激发成原子态,然后测定其发射光谱信号来确定含量。
这种方法的检测范围广,适用于多种金属元素的检测,但是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三、荧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发样品中金属元素产生荧光信号,然后测定其荧光强度来确定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但是对样品的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扰。
四、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荧光信号,从而确定含量。
这种方法的检测范围广,适用于多种金属元素的检测,但是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推动重金属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珠江口伶仃洋习见水生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秦春艳,方展强,唐以杰,安东,杨雄邦摘要: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珠江12伶仃洋海域部分习见水生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体内的镉(Cd)、铜(Cu)、锌(Zn)、铅(eb)、铬(cr)和镍(Ni)的含量,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生物富集金属的能力不同.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比较不同生物体间对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性,用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评价海洋生物的污染水平及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鱼类、虾类、双壳类和头足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有的甚至达到了重污染水平(Cd、cu、zn、Pb、Cr),大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出现严重超出食用标准的现象,如棘头梅童鱼的cr和Pb分别超标23.93和48.05倍,长蛇鲻的Pb超标52.66倍;近江牡蛎的Cu和cd分别超740.27和89.59倍.结果表明,珠江12伶仃洋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严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浙江沿海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孙维萍,刘小涯,潘建明,翁焕新摘要:2006年秋季采集浙江沿海主要经济鱼类6种,分析检测了鱼肉组织中重金属铜.铅、锌、锔、铬、汞、砷的质量分数.研究发现6种鱼类样品中重金属质量分教具有锌>铜>砷>铅、汞>铬>镉的分布特征.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质量分数综合水平为弹涂鱼>鲻鱼>白姑鱼>风鲚>龙头鱼>菊黄东方纯.鱼类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与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相关,但是在环境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低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及摄食途径是决定性影响因子.鱼类体内的汞质量分数与水层密切相关.表现为底层>中下层>中上层的分布趋势.通过不同时空的比较.发现鱼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差刺总体不超过2个数量级,且质量分数水平有上限,说明鱼类具有主动调节组织嚣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机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时6种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类体内砷污染较为严重,其他重全属元素的残留情况基本良好。
3.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吕海燕,曾江宁,周青松,傅和芳,冯旭文,王正方摘要: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1998年5~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14个测站2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Hg、Cd、Pb、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Hg为0.020×106、Cd为1.54×106、Pb为0.49×106、As为1.73×106.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蚶科含Cd量最高,帘蛤科含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4.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主要饵料生物体内重金属Cu、Cd和Hg的积累与评价张慧婷,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张涛,闫文罡,冯广朋摘要: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人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5. 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其分布状况的研究刘丹赤,邵长明摘要:以微波消解预处理样品,用ICP-AES法测定了市场具有代表性的食用鱼类的Cu,Zn,Cd,Pb,Cr和Ni六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鱼类不同组织器官对各种重金属积累能力明显不同,生命必需元素Zn、Cu的含量较高,且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内脏中;有毒重金属元素Cd,Pb,Cr和Ni主要分布于鳞片、鳃中,其食用部分中各重金属含量都较低,可以安全食用.6.养殖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王军,翟毓秀,宁劲松,蒋增杰,谭志军,尚德荣,赵艳芳摘要:2008年6~7月在我国北方某海域,进行了底播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Pb、Cd、Cu、Zn 4种重金属的含量调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闭壳肌中有害重金属Pb、Cd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虾夷扇贝内脏团质量虽仅占整贝质量的8%~15%,但内脏团中有害重金属Cd占整贝中Cd的76%~85%,Pb占整贝中Pb的45%~54%;同时,研究表明虾夷扇贝对有害重金属的蓄积与养殖区域无直接相关性.7.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野生鲫鱼体内重金属王晶莹,赖奕坚,许实,徐芳摘要: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 P -M S )分析测定苏州古运河野生鲫鱼的肌肉、鳃、眼、肠以及相应河水中Pb、Cd、Cu、Cr、As 、Zn、Ni等重金属含量。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9%,加标回收率为95.66%~108.32%,检出限在0.0013~0.0049μg/g 之间。
测定结果表明:鱼体内重金属分布与水体重金属间相关性不明显,鱼类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积累能力显著不同,Cd、Pb、Cr和Ni主要存在于眼、肠中,鱼肉食用部分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8.威海沿岸几种海洋鱼类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孟凡信摘要:重金属作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海海洋环境显得更为突出。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威海近海五种鱼(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鱼由) Sebastes schlegeli、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Platycephalus indicus)的皮肤、肌肉、鳃和肝组织的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 (1)五种鱼各组织内重金属含量基本上符合以下规律:必需金属铜和锌含量较高,非必需金属铅、镉和汞含量较低,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Zn>Cu>Pb>Cd>Hg。
但在六线鱼鳃、许氏平(鱼由)和 (鱼甬) 的皮肤和鳃是:Zn>Pb>Cu>Cd>Hg;在小黄鱼的肌肉中是:Zn>Cu>Cd>Pb>Hg。
总体来看,肝脏是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器官,肌肉是重金属含量最低的器官,但锌在皮肤中的含量最高,铅在鳃中含量较高。
(2)五种鱼各组织重金属含量比较:铜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梭鱼>小黄鱼≈(鱼甬)>许氏平鱼由,都是肝中最高,且以梭鱼肝中最高 (14.211ppm),六线鱼次之(8.784ppm),许氏平(鱼由)含量最低(4.527ppm)。
肌肉中铜含量最低,且以(鱼甬)含量最高 (1.311ppm),许氏平(鱼由)含量最低(0.260ppm)。
锌的含量:基本上是小黄鱼>(鱼甬)>许氏平(鱼由)>梭鱼>六线鱼,都是皮肤中含量最高,肌肉中最低。
其中小黄鱼的皮肤、鳃和肝含量是最高的,(鱼甬)次之。
较例外的是六线鱼皮肤中锌含量较其他组织中含量低。
铅的含量:基本上是(鱼甬)>六线鱼>许氏平(鱼由)≈梭鱼>小黄鱼,都是鳃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中(鱼甬)各组织的铅含量都是最高的,六线鱼次之,小黄鱼各组织中含量是最低的。
镉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小黄鱼>许氏平(鱼由)>梭鱼>(鱼甬),都是肝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中梭鱼、六线鱼和(鱼甬)肝中含量相近,都较高;鳃中以小黄鱼含量最高,六线鱼次之;许氏平鱼由和(鱼甬)各组织中((鱼甬)除肝外)镉含量都较低。
汞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小黄鱼>(鱼甬)>梭鱼>许氏平(鱼由),五种鱼中都是鳃和肝中含量高,肌肉中含量低,六线鱼各组织中含量都较高,其中鳃、肝中含量最高,许氏平(鱼由)各组织中汞含量都较低。
(3)大部分鱼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都是秋季较高,锌、铅和镉尤为明显。
只有个别金属在某些组织中冬春季含量高,而且主要限于肝组织,如梭鱼肝组织的铜、镉和汞;许氏平<鱼由>肝组织的铜、锌和汞等。
4与其他地区的鱼类重金属含量相比较,威海五种鱼的五种重金属含量大部分较低,但<鱼 >皮肤和肌肉中铅含量、六线鱼和鲡的鳃及梭鱼肝中的铜含量、小黄鱼鳃中的锌含量较高,提示威海海域可能有轻度的铅、铜和锌的污染。
5五种鱼中五种重金属间主要表现为正相关性,比较一致的主要是:Cu.Zn(六线鱼的四种组织、许氏平<鱼由>的肝、鲕的皮肤和肝)、Cu- Cd(六线鱼的肌肉和鳃、许氏平鲇的鳃、<鱼 >的肝)、Pb-Cd(六线鱼的肝、许氏平鲇的皮肤、肌肉、肝)、Zn.Cd(梭鱼的皮肤、许氏平<鱼由>的肝、<鱼 >的肝)、Pb-Hg(六线鱼的皮肤和肝、许氏平鲇的肌肉);表现负相关性的仅为许氏平<鱼由>皮肤的Cu-Zn、肌肉中的Zn- Cd、肝中的Cu-Cd和Zn-Cd、<鱼 >肝中的Cd-Hg。
6根据《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评价五种鱼,可食用部分基本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只有六线鱼的皮肤和鲡的肌肉中铅的指数超过O.5,分别为O.703和0.63l。
非食用部分有些组织受到不同程度铜、铅和镉的污染,但汞的污染指数都很低,说明没有受到汞的污染。
9.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欧忠平,潘教麦摘要:简述目前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简要介绍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着重介绍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10深圳市售贝类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林美金摘要:以深圳市售贝类为试材,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之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样品中的Cd、Cr、Cu、Pb、As 5种重金属含量,并依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5009.12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自深圳市售的129份贝类样品中,除铜和铬2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外, 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均在90%以上.说明深圳市售贝类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应对铅、镉和砷应进行重点监控.11.深圳市场水产品中重金属与农药的含量及评价江天久,徐轶肖,冷科明摘要:2002年6月对深圳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市场水产品(本研究中水产品均以湿重计算)中各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别为Hg 0.005~0.221mg/kg,As未检出~1.210 mg/kg,Pb 0.4~1.6 mg/kg,Cd未检出~0.33 mg/kg,Cu 0.1~6.4 mg/kg,Cr 0.02~0.49 mg/kg,六六六未检出~0.041 mg/kg和DDT为0.002~0.022 mg/kg.参照<无公害食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发现,深圳市场水产品中超标项主要有Pb和As,所有的样品中只有红衫、罗非鱼和鱿鱼完全符合评价标准,可放心食用.另外,该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残留量除Hg和As外,均呈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12.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I)重金属含量与评价徐轶肖,江天久,冷科明摘要: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 496,Pb为ND~2.40,Cd为ND~4.20,Hg为ND~0.16,As 为ND~3.20和Cr为(ND~1.79)×10-6湿重,其中珠江口、深圳湾的近江牡蛎重金属含量普遍要高于大亚湾、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参照NY 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对深圳海域养殖牡蛎重金属残留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有Cu、Zn、Pb、Cd、As,养殖牡蛎卫生质量欠佳.13厦门中华白海豚的重金属含量黄宗国刘文华廖文卓摘要:对厦门港海域8只中华白海豚成体和幼仔体内的重金属(Hg、Cu、Pb、Zn、Cd)含量进行了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