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背诵整理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背诵整理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背诵整理版)

1、: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短篇小说——茹志鹃

革命现实题材:赵树理、柳青

诗人:闻捷、贺敬之

散文:杨朔

2、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

讲过的作家:刘心武、王蒙、张贤亮、阿城、韩少功、马原、余华、莫言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

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故事梗概:

《青春之歌》是知识分子题材与自传体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主要通过林道静个人的成长过程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普遍性历史。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由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到独立谋生的幻想破灭后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并相爱而同居,是她成长经验的第一个阶段

2、在感情上移恋卢嘉川以及她与余永泽的最终决裂,构成林道静成长经验的第二个阶段,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

3、卢嘉川在完成了对林道静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启蒙之后,被捕入狱并遭杀害。另一个共产党人江华的介入构成了林道静成长经历的第三个阶段,即将革命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成长的阶段。

艺术成就:

《青春之歌》:作者将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的人生经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

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方法融入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如何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宏大叙事之中;将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进行巧妙地缝合,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统一起来。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故事梗概:

记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牺牲、赴死、将生命化为胜利的曙光的精神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小说创造了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等这些典型形象,并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使得人物性格鲜明地显示出来。例如:许云峰在他单独监禁的牢房呕心沥血地挖掘越狱的地洞,直到他英勇就义;江姐面对高悬的丈夫血淋淋的头颅,镇静地开展她自己的工作;华子良为保持自己传递消息的角色而装疯三年。

革命与爱情的位置

1、在革命的爱情位置上,爱情都是让位于革命事业的。例如:双枪老太婆很想见自己的丈夫一面,但是面对敌人的逮捕,她说:“把所有同志救出来以后,再和他见面!”

2、走向成熟的革命的爱情位置上,爱情是与革命仅仅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刘思扬发现妻子孙明霞也关在渣滓洞,他像放下了肩上的重担,心情立刻开朗了,两个人共同战斗,同生共死使他感到一阵阵深深的安慰和幸福。

3、在反革命的爱情位置上,抛弃革命的爱情是没有幸福的。例如:甫志高被特务抓走时,特务要把他老婆也带走,他只能茫然不知所措地从嘴角吐出了几个绝望的字:“她……不…...……是”。

艺术特点、成就

1、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如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等。

2、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

3、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错综复杂而又富于戏剧性变化。小说没有一个中心人物或事件贯穿始终,而是采用蒙太奇手法围绕狱中斗争这一主线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事件铺写开来、节奏鲜明、传奇色彩浓郁,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

《百合花》

故事梗概:

茹志娟的《百合花》主要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文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通过借被子的前后不同表现,赞扬了新媳妇的质朴与善良以及通讯员的单纯、舍己为人,表达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革命战斗精神。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

艺术特色:

1、茹志鹃在选材上,不取复杂重大的斗争,不写壮阔激越的场景,只是截取一枝生活的小小插曲,几个平凡普通的人物,以小见大,别开生面;

2、在结构上,不求曲折离奇的情节,不写惊心动魄的冲突,重在艺术构思的精巧,剪裁组织的严密,将朴素的生活细节处理得枝叶扶疏,灿然可观;

3、在语言上不事粗壮有力的勾画,不用一览无余的笔法,而是以细腻清丽的笔触,流转于人物心灵,以蕴藉温馨的诗情,拨动读者的心弦。

这些特点造成了一种与那时的流行的时代主调完全不同的“清新、俊逸”的风格,分外引人注目。

革命现实题材

革命现实小说

1、赵树理

赵树理,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

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风格,在艺术上,把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同传统文学,特别是同民间文学的长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所革新的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他根据农民的欣赏习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构造了一个有头有尾、首尾呼应的完整的故事,并采用中国古典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结构形式,保证了小说故事的连贯性和生动性。

在叙述方式上,赵树理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较客观的或说书人的角度叙述故事。这种叙述方式由一个现代叙事学所谓的“隐含读者”所控制,强调故事的动作性,很少有孤立静止的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在语言上,他吸取了大量的民间口头语言,并对民间口语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学语言,既通俗易懂、朴实精练,又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三里湾》:

通过三里湾的整党扩社清洁,描写了王金生、马多寿等四个家庭在扩社过程中的矛盾变化,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先进力量和落后力量之间的斗争,农民在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和婚姻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广阔描绘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二、恋爱婚姻习俗。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

《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

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

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二、柳青

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年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

梗概: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创业史》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三老汉是书中写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典型。作者不是单线条地勾勒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凿,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他鲜明感人的多重性格。这是一个最有深度、最能显示作者艺术潜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国老农的形象。

《创业史》作品特色:《创业史》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浑而劲健的艺术风格。它的语言质朴而凝重;恰到好处的抒情段落,好似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实为当代文学中的精品。

诗人

闻捷的《天山牧歌》

《天山牧歌》的抒情诗大都有简单的“情节”﹐作者把生活事件和画面提炼得单纯﹑和谐﹐并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聚居在天山脚下﹑和硕草原﹑吐鲁番盆地和博斯腾湖畔的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的生活情景﹐抒发对於新生活的浓烈情思。在《天山牧歌》中﹐爱情诗占有很大份量。它们揭示了爱情与劳动﹐与创造新生活的紧密联系。它们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以劳动为最高选择标准的爱情。《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後》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

诗人贺敬之

1.、贺敬之诗歌的两种类型:

一类是篇幅相对比较短小,感受方式更多联系具体的生活情景,在艺术形式上与民歌(如信天游)和古典诗词有密切关联的作品。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又回南泥湾》《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另一类是篇幅更长、气势更恢宏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1956)《十年颂歌》(1959)《雷锋之歌》(1963)。

2、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

(1)富有激情:对楼梯诗的本土化改造。

(2)形象:他创造了一种政治抒情诗的形象构成方式,即把具体的描写加以虚拟性的处理,赋予象征色彩,在思想和情感的逻辑展开中,寓以某种抽象的命题。

3.、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两点弊病

a.“政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b.内容上表现出对现状的过分的满足的不切实际的夸张

散文

杨朔

1.挖掘生活的诗意:

生活中的新气象(如《茶花赋》)劳动人民的心灵美(如《香山红叶》)

2. 创造意境的构思:托物言志、象征求譬的方法

3. 精巧回环的结构:开头设悬念、中间绕弯子、卒章显其志

4. 精心锤炼的语言:

(1)将口语与古典诗词语言熔于一炉,而达到古文之斑斓与口语之活泼相融合的韵味。例如《茶花赋》。

(2)在句式的安排上,以结构参差错落的短句为主,以流利的长句为辅,使文字具有明快活泼的节奏感。例如《海市》。

杨朔散文的弱点:失之太“做”。这种“做”,即表现在“情”上,也表现在“文”上。“情”之“做”缘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思维定势;“文”之“做”,表现在雕琢拘谨诗化追求和模式化。

伤痕文学

凡是以反映十年动乱时期的生活为题材范围,以揭批文革极左路线为主要目的,以现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性为艺术特征的作品,都可以称为“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的意义

1. 有力的配合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2. 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悲剧意识。

从艺术内容来说,早期的“伤痕小说”大多把上山下乡看作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恶梦,作品中充溢的是往昔岁月中苦难、悲惨的人生转折,丑恶、相互欺骗、倾轧、相互利用的对于人类美好情感的背叛和愚弄,其基调基本是一种愤懑不平心曲的渲泄,“表现祖国在动乱之中的巨大灾难,表现道德良心在悲剧时代里的沦丧,表现青春、生命在非常时期内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表现爱的痛苦与失落,表现人的非人遭遇,成了文学的神圣使命。”

这一切都表现出对以往极左路线和政策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识,在涉及个人经验、情感时,则有着比较浓重的伤感情绪,对当下和未来的迷惘,失落,苦闷和彷徨充斥在作品中。

从艺术审美来看,早期的“伤痕文学”艺术成就不高。刚刚从梦魇中醒来的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诉说,情绪激动,感情过于浓烈,叙述过于急切,揭露曝光丑恶的功利性过强,说教味浓重,艺术上的幼稚、矫揉造作,斧凿的痕迹较明显。

“伤痕文学”最初是带有贬斥含义的称谓。这些作品的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以及揭露性的取材趋向,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五六十年代“暴露文学”“写阴暗面”等在80年代的重演。在审美意识形态一元化的社会文化体制之中,“它虽然力图挣脱,但在实际上仍含不可避免地带有着旧的历史印迹。过去的时代无论是在作家主体,还是在文本的主题话语,叙事模式以及人物的形象修辞等方面,均都体现出顽固不化的历史影响”。

从政治审美形态来说,“伤痕文学”无疑也秉承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意志。

刘心武《班主任》

主要人物:班主任张俊石、团支书谢慧敏、后进生宋宝奇、班干部石红

1977年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新时期文学的第一阶段是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班主任》开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极左路线的专制作揭露和批判,继承与发扬了“五·四”优秀传统,启迪着人们对文学的功能的再认识。

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触及了被长时间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所摧残的人间亲情,唤醒已经厌倦了紧张斗争的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此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故事梗概:

文革结束打倒四人帮后,在一个普通中学担任班主任的张俊石要接受一个流氓式男孩宋宝琦,从而引发班里的一系列问题,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而受四人帮毒害的不仅是不学无术的宋宝琦,还有精神受害者谢惠敏,这个被视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四人帮的左倾教育下,精神上产生的创伤比小流氓宋宝琦更加令人警醒。他们既定的价值观是一种十分刻板而蒙昧的。

意义:

谢和宋两人的伤痕“一明一暗”,“一深一浅”,更加生动的揭露了文革中推行的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是,如何危害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的,拉开了人们回顾苦难的序幕,划开了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界限,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者注重环境描写,阐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卢新华《伤痕》

女主人公王晓华,九年前对张春桥定她妈妈为“叛徒”的冤案、假案信以为真,痛苦而无奈地和她妈妈“决裂”、“断绝关系”,为了改造自己,也为了能够脱离“叛徒”母亲,她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上山下乡了。在农村生活和劳动中,和她建立了亲密关系的男青年苏小林,又由于小王的家庭成份问题不能上大学,一对青年被迫相互中止往来。在漫长的九年里,王晓华一直在孤独、旁徨和痛苦中熬煎。粉碎“四人帮”后,被严重摧残而患了重病的妈妈,经上级领导部门甄别后,彻底平反了。她渴望着见上女儿一面,可当小王赶回家探望时,妈妈已离开了人间。

作者描写王晓华母女生离死别和她与小苏爱情生活悲欢离合的情节,有力地控诉了“四人帮”对老干部和年轻一代的迫害,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干部和人民在“四人帮”法西斯统治下的苦难。妈妈在临死前给女儿的信中说:“虽然孩子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王晓华在痛苦地回忆这些年的不幸遭遇后,也默默地想:“亲爱的妈妈,女儿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我心上的伤痕是谁戳下的。”

1978年,卢新华因发表短篇小说《伤痕》轰动文坛,并由此掀起“伤痕文学”思潮。卢新华说,“伤痕文学”实际上是对极左政治思想运动给一个普通家庭造成的伤害的深刻揭露,尽管它使当代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正常轨道,并摆脱了“假、大、空”的浮泛创作风气,从而备受推崇,但由于它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篇篇作品充满了悲情主义色彩,再加上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伤痕文学必然是短命的。”卢新华说。

反思文学

一般指的是把人们的思绪认识引向建国17年的社会生活,从更广阔和深远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纵深上,为文革极左思潮溯本求源的文学。这类文学的主题动机和结构,表现了那时的作家对文革灾难的这样一种认识:文革并非突发事件,其思想动机、行为方式、心理基础已存在于当代历史之中,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封建主义积习相关。

反思文学的题材类型

1. 以1958年大跃进为开端的中国农村历史题材。代表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黑旗》、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一弓《犯人礼铜钟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他们构成重写“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文革”农村曲折历史的小说系列。

2. 以1957年反右斗争为开端的知识分子命运题材。代表作如鲁彦周《天云山传奇》、王蒙《布礼》、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本是女人》等。

古华《芙蓉镇》汇集了这两个分支的主题。

3. 革命干部反躬自省题材。代表作如王蒙《蝴蝶》、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等。

在这三类题材之外,尚有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陆文夫《美食家》等优秀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的意义

1. 反思文学在新时期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最大贡献是给中国当代文学带

来了独立思考的意识。

2. 反思文学所促进的思想解放,也为小说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打开了缺口。作家们首先把意识流手法和结构方式的变革作为突破,在反思文学中大量运用,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3. 反思文学在时空跨度和思考容量上的拓展,带来了中篇小说的极大繁荣。

张弦《记忆》

中国电影剧作家。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及电影文学剧本《锦绣年华》、《甲方代表》等,先后获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8年后相继创

作短篇小说《记忆》,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弦以塑造女性形象著称,以雅俗共赏为其特色。

作者笔下那位刚走上工作岗位,天真、热情、纯洁的年轻姑娘的形象、细节:他要接见一批新分配到电影发行公司的青年学员。一上了楼,就见小会议室门口站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扎着一对“小扫把”辫儿,腼腆地向他迎来。羞红了的圆脸上,露出一对深深的酒涡。当秦慕平正要伸出手来同她握手时,她却蓦地一扭身,向回跑去,发出一串纯真的笑声,喊着:“部长来了,大家快坐好!”

王蒙的小说

新时期王蒙小说创作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拉开了新时期小说文体变革的序幕,

二是对共和国历史所作的文学反思。

王蒙这批小说的艺术变革,突出地表现为对“意识流”小说手法的采用,所以对意识流小说的界定是理解这批小说文体变革内涵的基础。

意识流小说三点规定:

1、在描写对象上,它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全部意识领域作为描写对象。

2、在叙述结构上,以人物的意识(即心理活动)作为焦点来展开叙述。

3、在叙述形态上,作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小说叙事内容,是以一种似乎未经过作者理性介入(整理)的面貌呈现的。

王蒙这批小说对传统小说的文体变革

第一、它打散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结构的因果链。

第二,它打散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结构的时空秩序。

第三,它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结构中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交待清楚不同,而是将时间的来龙去脉做尽可能的简略,从而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容量。

王蒙的这批小说扩大了小说的人物意识范围。

王蒙对意识流小说的民族化(或者说,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特色)

一是在艺术形式上适当兼顾民族的和大众的审美习惯。常常是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里描写为纬,飘忽的意识流淌在写实的故事框架之中。

二是在内容上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意识形态相适应,过滤了西方意识流小说那种专注于非理性的个人化、私人性的心理活动,使意识流“流”出了鲜明的反思意味,有着与新时期的精神风貌相协调的浑厚、刚健的品格。

《青春万岁》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952年北京女七中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品主要描写了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对一些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苏宁、一心想当科学家,对集体和他人缺乏热情的李春等人的热心帮助,使她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共同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作品中也穿插描写了郑波和杨蔷云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学习成绩,以及郑波与田林、杨蔷云与张世群之间的不成熟的、朦胧的爱情故事。

作品特色:

语言轻松活泼,充满感情色彩,能迎合少年读者的心理,还善于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如将数学比作音乐,将学外语、数学的乐趣比作享受音乐的乐趣,这些都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王蒙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抒发了那个特殊年代赋予青年人的热情。小说里的人物象当年生活里的中学生一样天真可爱,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情、爱好,心中燃烧着爱党、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青春热情。小说为解放初期的中学生活留下了一份真实生动的写照,反映了党的阳光雨露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乳汁怎样哺育了一代人的成长,在他们稚嫩的胸膛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

张贤亮

小说的两种类型:自身经验型与社会经验型,

其叙述模式:多为落难公子与痴情女子

《绿化树》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线,叙写了文革中的知识分子被流放到西北地区后的经历。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对饥饿、性饥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解读,展现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

以《绿化树》为例,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色

1、“饥饿”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实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不同程度地反思。压迫章永璘的正是饥饿,正是这最低而最基本的生命本能对物质的需求刺激着空空肚皮去调动大脑思索。

2、选材和构思上带有自叙传性质,一概都是农村社会最底层的不幸中的人。如“章永璘”暗含了古典戏曲小说的表现“落难公子”的叙述模式。

3、意境和诗情有机结合,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地统一起来,从而客观上达到积极的审美效果。章永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遇到那么崇拜他的马缨花,实是诗意的写实。

4、语言上具有雅俗相济的宽阔风貌。

5、乡大量土气息的俗语运用,增强其风格的表现力。《绿化树》中的“肉肉”、“狗狗”的呢称等

寻根文学

⑴寻根文学所寻之“根”

一是传统文化哲学之根:儒、道、释,以阿城的《棋王》为代表。二是地域性的民间文化与古老习俗,以韩少功的《爸爸爸》为代表。

寻根文学的贡献

一是在于第一次成功地解构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本世纪以来文学始终没有离开过意识形态这个中心,始终围绕政治的兴奋点旋转,这一状况被寻根文学所改变;

二是把“文化”这一封存多年的、更为广大的视角引入了文学,扩充了人们审美生活的眼光和认识世界的图式,打破了固守单一的政治视角的狭局。

⑵代表人物

阿城、韩少功是文化“寻根”文学的最早理论倡导者,他们分别有为其理论作证据的作品《棋王》和《爸爸爸》。

《棋王》发掘了民族传统文化有价值的方面;

《爸爸爸》重在揭示国民病态心理,笔触直接深入到伦理传统、世态民俗之中。

⑶阿城《棋王》

①故事梗概

这个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更着重表现的是对传统文化中理想精神的寻找。王一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他整个的生活境遇可以用一个“穷”字来概括,全家生活费每人平均不到十块钱,为省家用,他连上公园、看电影等学校活动也取消了。或者由于生活境遇、或者由于性格特质的投和,王一生爱上了象棋,而他的青春生命也由此焕发出光彩。什么穷、什么外界干扰、什么无资格参赛,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时代,也不能割断王一生和象棋的关系。

②作品艺术特色

在以知青为生活题材的作品中独树一帜,作家目的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写人”。

A、作品对民族文化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发掘以及小说所体现出的鲜明民族风格。

在作家笔下,王一生不仅具备了庄禅哲学的旷达、通脱,而且也深得庄禅哲学的要义。主人公的人生态度与传统的中国禅宗哲学、庄老思想有着必然内在的统一性。

B、独特的角度,深刻的主题。在《棋王》中,“棋呆子”王一生的身世、性格、

下棋故事是真正的主体,反而知青上山下乡事件是背景,这篇小说突出了人是自己的主人,人不会仅仅是被历史的狂风吹来卷去的沙砾的思想,表现了

一种新的活力。

C、冲淡直白的语言风格,朴素的写实。运用反嘲口吻,语言朴素,诙谐,富有

深意,有时近乎白描,如: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对人物不作渲染与烘托,却以传神之笔写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旷达与超脱、执着与坚定。

D、“我”的叙述角度。小说主要通过叙述者“我”的视角对王一生的人生经历

的叙述,展现了他的人生见解和精神特质,然而,在解读“我”的过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不动声色的简略文字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空间。

E、含蓄深厚的意旨。通过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传达的是:人活着要适应环境、

知足常乐,但又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才不会迷失自我的人生态度。

F、民间口语的运用。“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

的,一个个土眉土眼……”。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观念:形式本体论。小说的特点在于“小”,小说的价值在于“说”。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①故事梗概

彪悍的藏族神猎手穷布被人请去猎熊,结果发现的是喜玛拉雅山雪人;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可遭到天葬师的拒绝,以及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木讷的哥哥顿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

②《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特色:

(老师的资料)

1、故事连续性的中断:

a.变线交错叙述使故事在其展开的过程中被其他故事频繁分割成碎片;

b.故事的叙述中留下了一写令人不能释怀的悬念疑团;

c.互不相关的故事被无因果联系地并置在一起。

2、叙述人在小说中显得鬼鬼祟祟,时而混淆难辨,时而迷失无踪。

3、叙述人喜欢在小说中谈论小说写作问题——元小说。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所谓“元叙事”是指一种故意暴露自己叙事行为和写作活动以揭示小说虚构本质的一种手法。

(网上的资料)

A、首先是“元叙事”手法的运用。所谓“元叙事”是指一种故意暴露自己叙事

行为和写作活动以揭示小说虚构本质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第4节中,第一级的叙述者“我”直接跳出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

B、其次是小说的结构。在结构上,采取了以四个若断若虚的故事的非逻辑性套

层组合的方法。小说由四个故事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这几个故事不仅是对小说结构的一种颠覆——小说作为一种整体化、有序化虚构的本质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都是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C、第三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小说中顺叙、插叙、多重交替使用,却并无固

定的规则,也没有时间的连续。这实际上是对小说固定的时间观的有意破坏。

D、第四是叙事视角的随意转换。没有统一的叙事者和统一的叙述视角,因而也

没有统一的小说世界。

余华《现实一种》分析

①内容梗概: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约定下的叙述语言是直接指向现实客体世界,而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是指向人物的感觉,由人物的感觉生成为一种主观现实。人物主观现实的不可通约性导致了这一家人之间残酷的杀戮。尤其是其中的《现实一种》,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一个亲人间相互残杀的故事。主人公:山岗、山岗妻、儿子皮皮、山峰、山峰妻、婴儿

②艺术特色

A、冷漠的叙述方式。与传统的故事讲法不同,余华设计了一个冷漠的叙述者,

并借助这个叙述者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视角,这种视角极端而直截了当地使人看到另一副世界图景与人的兽性的一面。这个叙述者使得他将这个残忍的故事貌似不动声色地讲述出来。

B、审丑的艺术特征。

a、这篇小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审丑,在祖孙关系、母子、夫妻、兄弟关系

中审丑,祖孙间的冷漠,母子间的淡然,夫妻间的暴力,兄弟间的残杀,让我们看到了“人是如何被暴力挟持着向前走,最终又成为暴力的制造

者和牺牲者的。”

b、通过人自身的行为审丑。皮皮因为自己喜欢听堂弟的哭声而不断地抽打

堂弟,兄弟间相互残杀,人性的残忍、忍心的险恶,使人为了达到复仇

额目的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牺牲亲人的生命,使我们由衷地感

受到了现实的沉重。

《现实一种》呈现出人人相残的可怕现实,揭露了一个残酷丑恶的现实世界,这正是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反驳。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①故事梗概:小说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文革期间某水利工地上的故事。为了贯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两百多人从各队抽调出来,吃住在工地上,睡在桥洞里,突击滞洪闸的加宽工程。人物:小石匠和“黑孩”,菊子姑娘,老铁匠和小铁匠

小黑孩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亲的教导且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这从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倔强而孤独,感情世界也变得空虚,从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打交道。而处在乡村社群中心的青年们,他们对于黑孩从没有屑于理解……

②艺术特色

A、小视角,大艺术。作品从一个孩子出发,一个沉默孤弱的弱者形象出发,探

讨了生命意志的大问题。一个十岁的孩子独闯于成人世界,为了生存,他表

现出了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自尊。作者精心刻画了一个原始而朴素的形象,展现了人类生命的闪光点:坚韧与自尊。作者这个小视角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学效果的表现力度。

B、极度夸张的感觉化描写,寓痛于美中。这种美丽的感觉化描写生动、丰富、

准确而真实,揭示了黑孩孤独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这个“失语”孩子的内心世界竟然塞满了丰富的幻想,他总能很容易听到自然地歌声。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VIP专享]天津大学测控电路期末试题及答案2

测控电路期末考试题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什么是自举电路?说明图1所示电路是如何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的? 答:自举电路是利用反馈使电阻两端等电位,减少向输出回路索取电流,而使输入阻抗增大的一种电路。 2 2121R u u R u i i i i o i --= -= 31R u R u o i -=∴ 3 122R u R u o o -=i o o i u u u u 22 1 22=?= ∴ i i i u R R R R R u R u i 211221-=-= ∴1 221R R R R i u R i i -==当时,输入回路阻抗无穷大,达到了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的目的。21R R =2、如图2所示电路,N 1、N 2、N 3工作在理想状态, R 1=R 2=200K Ω,R P =20K Ω,R 3=R 4=10K Ω,R 5=R 6=20K Ω,试求该电路的差模增益。 解: R o i P i i i o I R u u R u u R u u =-=-=-1 1 112222 u i

)(121 11i i P i o u u R R u u -- =∴2121 2)(i i i P o u u u R R u +-= 13531 6642o o o o u R R R u u R R R u +?+-=?+ 5 31 536426R R u R u R R R u R o o o ++=+ 43R R = 6 5R R =))(1()(122 1351235i i P o o o u u R R R R R u u R R u -++=-= ∴42 20 22001(1020)1(213512=?+?=++=-= ∴P i i o d R R R R R u u u k 3、什么是隔离放大电路?就一种隔离方式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隔离放大电路是一种测量用的电路,它的输入,输出,隔离电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路耦合,即输入、输出没有公共接地端。 输入信号经放大进入耦合器,使LED 导通,通过光电耦合器件(晶体管)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经放大输出。 4、相敏检波电路与包络检波电路在功能、性能与电路构成上主要有哪些区别?答:相敏检波电路可以鉴别调幅信号与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还可选频;而包络检波只是将调幅信号的包络线解调出来,但不具有鉴相选频特性。相敏检波电路除了输入调幅信号外,还需输入一个参考信号,一般选用载波信号来做参考信号;而包络检波则不是将调幅信号输入,进行解调。 5、180?导通型逆变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180?导通型逆变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可靠换流。即每一相上、下桥臂主晶闸管交替导通时,须经过短暂的全关断状态,以保证可靠换流。6、PWM 控制电路在双极式工作时会不会发生电流断续现象?为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测控电路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二套

测控电路期末试题二以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什么是自举电路?说明图1所示电路是如何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的? 答:自举电路是利用反馈使电阻两端等电位,减少向输出回路索取电流,而使输入阻抗增大的一种电路。 2 2121R u u R u i i i i o i -- = -= 31R u R u o i -=∴ 3 122R u R u o o -= i o o i u u u u 22 1 22=?= ∴ i i i u R R R R R u R u i 211221-=-= ∴ 1 221R R R R i u R i i -== 当21R R =时,输入回路阻抗无穷大,达到了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的目的。 2、如图2所示电路,N 1、N 2、N 3工作在理想状态,R 1=R 2=200K Ω,R P =20K Ω,R 3=R 4=10K Ω,R 5=R 6=20K Ω,试求该电路的差模增益。 解: R o i P i i i o I R u u R u u R u u =-=-=-1 1 112222 )(12111i i P i o u u R R u u -- =∴ 21212)(i i i P o u u u R R u +-= u i

135316642o o o o u R R R u u R R R u +?+-=?+ 5 31 536426R R u R u R R R u R o o o ++=+ 43R R = 65R R = ))(1()(122 1351235i i P o o o u u R R R R R u u R R u -++=-= ∴ 42)20 22001(1020)1(213512=?+?=++=-= ∴P i i o d R R R R R u u u k 3、什么是隔离放大电路?就一种隔离方式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隔离放大电路是一种测量用的电路,它的输入,输出,隔离电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路耦合,即输入、输出没有公共接地端。 输入信号经放大进入耦合器,使LED 导通,通过光电耦合器件(晶体管)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经放大输出。 4、相敏检波电路与包络检波电路在功能、性能与电路构成上主要有哪些区别? 答:相敏检波电路可以鉴别调幅信号与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还可选频;而包络检波只是将调幅信号的包络线解调出来,但不具有鉴相选频特性。相敏检波电路除了输入调幅信号外,还需输入一个参考信号,一般选用载波信号来做参考信号;而包络检波则不是将调幅信号输入,进行解调。 5、180?导通型逆变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180?导通型逆变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可靠换流。即每一相上、下桥臂主晶闸管交替导通时,须经过短暂的全关断状态,以保证可靠换流。 6、PWM 控制电路在双极式工作时会不会发生电流断续现象?为什么? 答:PWM 控制电路在双极式工作时不会发生电流断续现象。因为双极式电路中的四个大功率晶体管分为两组,同一组中的两个晶体管同时导通,关断,每一组晶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武汉大学2016测控电路期末试题及答案

天大期末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右图所示电路为自举组合电路,其输入电流i 为 A. 0 B. u i /10kΩ C. u i /20kΩ D. u i /30kΩ ( C ) 2. 右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A. )1/(δδ+=i o u u B. )1/(δδ+-=i o u u C. )1/(δδ-=i o u u D. )1/(δδ--=i o u u ( D ) 3.右图所示电路中的R 为电感传感器,当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该电路输出为( B ) A. 调幅信号 B. 调相信号 C. 调频信号 D. 调宽信号 D ) A.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B.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C.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D.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5.右图所示电路的输入信号u i 是代表测量振动幅值的交变信号,该电路可实现 u i

A. 负峰值运算 B. 正峰值运算 C. 峰峰值运算 D. 绝对值运算 ( A ) 7.在相位跟踪细分电路中,相位基准 A. 既是反馈环节,又是细分机构,分频数等于细分数 B. 是反馈环节,但不是细分机构 C. 是细分机构,且分频数等于细分数,但不是反馈环节 D. 既是反馈环节,又是细分机构,细分数是分频数的2倍 ( A ) 二、简答题(30分) 1. 什么是隔离放大电路画图并简述光电耦合隔离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隔离放大电路是指电源、输入放大器及输出放大器没有公共端,即不共地。光耦合隔离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它是通过中间的一个光电隔离器将输入与输出放大器隔开的,这样可提高抗干扰能力。 2. 什么是双边带调幅请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并画出其波形。 答:双边带调幅是在调幅信号中,将载波信号幅值Um 取0,从而得到频带在Ω±c ω范围内的调幅信号。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汇总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 共计 20 分) 1.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处, 此点称为麦氏 点。 3. 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状结构。 4. 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 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黏膜光滑无 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5.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 2 肋软骨。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 共计 20 分) 1. 组成人体的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 构成人体器官的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 骨的构造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4. 口腔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6. 喉由数块喉软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成支架, 周围附有喉肌, 内面衬以黏膜构成, 其中喉软 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勺状软骨。 7. 子宫呈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8. 心得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 9.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10. 腹腔干为一短干,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随即分胃左动脉、肝 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 11.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12. 在 12 对脑神经中,感觉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13. 臂丛由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的后 方进入腋窝,围绕在腋动脉周围。 14.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点不同,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 3 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 和网状带。 三、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计 30分) 1. 将人体分为上下方向,与地面垂直且和人体长轴平行的轴是( A )。 A 、垂直轴 B 、矢状轴 C 、冠状轴 D 、额状轴 2. 主要分布于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上皮是( C )。 A 、单层扁平上皮 B 、单层柱状上皮 D 、单层立方上皮 6. 下列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的细胞是( A 、 I 型肺泡细胞 B 、 II 型肺泡细胞 C 、肺巨噬细胞 D 、尘细胞 C 、变异上皮 3. 人体最大的呼吸肌是( C )。 A 、肋间内肌 B 4. 十2正确的描述是(B ) A 、右下颌第一乳磨牙 B 、右下颌第一磨牙 5. 识别空肠起始的标志是( B ) A 、十二肠大乳头 C 、十二指肠球部 肋间外肌 C 、膈肌 D 、腹肌 B 、左上颌侧切牙 D 、中切牙 B 、十二指肠悬肌 D 、十二指肠小乳头 B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测控电路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

测控电路期末考试试题一 (广石化) 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右图所示电路为自举组合电路,其输入电流i 为 A. 0 B. u i /10k Ω C. u i /20k Ω D. u i /30k Ω ( C ) 2. 右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A. )1/(δδ+=i o u u B. )1/(δδ+-=i o u u C. )1/(δδ-=i o u u D. )1/(δδ--=i o u u ( D ) 3.右图所示电路中的R 为电感传感器,当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该电路输出为 A. 调幅信号 B. 调相信号 u i T

C. 调频信号 D. 调宽信号 ( B ) 4.公式2 022 02) ()(ωαωω+++=S S S K S H P 为 A.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B.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C.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D.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 D ) 5.右图所示电路的输入信号 u i 是代表测量振动幅值的交变信号,该电路可实现 A. 负峰值运算 B. 正峰值运算 C. 峰峰值运算 D. 绝对值运算 ( A ) 6.一个10bit 逐次逼近A/D 转换器,其满量程电压为10V, 若模拟输入电压V 1=i u ,其数字输出量的数值为 A. 0001100101 B. 0001100110 C. 0001000110

D. 0001010101 ( B ) 7.在相位跟踪细分电路中,相位基准 A. 既是反馈环节,又是细分机构,分频数等于细分数 B. 是反馈环节,但不是细分机构 C. 是细分机构,且分频数等于细分数,但不是反馈环节 D. 既是反馈环节,又是细分机构,细分数是分频数的2倍( A ) 8.右图是晶体管三相桥式逆变器,对其特点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每一相上桥臂晶体管与下桥臂晶体管 各导通1200 B. 上、下桥臂晶体管导通状态互相间隔600 C. 各相之间相位差为1200 D. 换流只能在上下桥臂间进行( D ) 9.在PWM功率转换电路中,有制动工作状态和不可逆的意思是 A. 电路不能提供电动机电枢的反相电流和反相电压 B. 电路能提供电动机电枢的反相电流但不能提供反相电压 C. 电路不能提供电动机电枢的反相电流但能提供反向电压 D. 电路既能提供电动机电枢的反相电流又能提供反相电压( B ) 10.晶闸管的关断条件是 A. 阳极接低电平,阴极接高电平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87612

中医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精血同源:精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两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津血同源:血和津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经络:使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