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制备烯烃的各类原料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长 期 以来 生 产 乙烯 的原料 主要 来 自石 油 和天 然 气 。 目前 油 气 价格 飞涨 、 油 资 石 源 日益 匮乏 , 石油 时代 乙烯 工艺路 线 如何选 择 , 后 是 各个 国家 都在 考虑 的 问题 。非油 气 的多元化 资
烃 工 艺 正 在 中国 实 现 工 业 化 , 获 得 较 大发 展 。 将 关键词 : 乙烯 丙烯 蒸汽裂解 乙 醇制 烯 烃 煤制烯烃
中图 分 类 号 :U 9 .2 T 9 1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6 4—19 ( 0 10 0 0 09 2 1 ) l一 0 7—0 8
丙烯 是蒸 汽裂 解各 种烃 类生 产 乙烯最 重要 的
联产品, 世界 大约 5 % 的丙 烯是 来 自乙烯 生 产 的 7
副 产 品 ,5 3 %来 自炼 油 副产 品 。近年来 , 烯供 应 丙
一
收稿 日期 :0 0 . 1— 9。 21 0 0
直倍受 关 注 , 方 面 , 一 聚丙 烯 的生产 促使 丙烯 需
第2卷 7
21 年 01
第1 期
2 月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与 经 济
Te hn lg & Ec n m isi e rc mia s c oo y o o c n P to he c l
制 备 烯 烃 的各 类 原 料 的现状 与 发 展前 景
梁 晓 霏 江 慧娟
( 中国石化 上 海石 油化 工股份 有 限公 司 ,0 5 0 204 )
1 目前烯 烃生产 以油气原 料 为主
乙烯裂解炉结焦控制技术近况

操作,并且使清焦周期由 40 ~ 50 d 延长到 60 ~ 80 d, Nova 化学公司已使一种用于乙烯裂解炉管的抗结
使生产效率提高了 15% 。壳牌公司已计划在自己 焦技术工业化,它将使炉管除焦周期提高 10 倍,并
的新装置或改造的装置中使用这种炉管。
在 3 年之后其活性仍保持 50% 。制造裂解炉并在
剥落及对合金的力学性质基本无影响等特点,可使 这将使得该裂解炉产生更多的产物、提高能源效率、
炉管的防结焦性能和防渗碳性能大大提高。该技术 减少维修费用及降低焦处理费用。
核心是一种多组分覆盖层,在氧化铬表面下直接形 !"! 结焦抑制剂方面
成一个富集层,当表面遭受损失或剥蚀时,表面下的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裂解装置采用二甲基二硫
机酸进行活化,使硼化物中的水分降到最低限度。 C,从而使乙烯收率提高。炉管寿命可延长至 10 年
硼化温度为 538 ~ 760 C,硼化时间依组成、温度而 定,一般为 1 ~ 24 1。实验结果表明,硼化后的金属
左右。据称,美国 Condea 化学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 的装置采用此项技术[9],现已运行 30 个月,证实效
制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高,由原来的 40 d 延长至 65 d,最高运行周期达到
2000 年 7 月,陶氏化学加拿大公司推出了专有 79 d,达到国内同类装置运行的先进水平。烧焦后
! 结焦类型["]
结焦可以分为 2 大类:(1)催化结焦;(2)热裂 解结焦。催化结焦是烃类在炉管表面金属参与下, 发生催化反应脱氢后形成的结焦。热裂解结焦质地 较软,它可以分为 2 类:气相结焦和缩合结焦。气相 结焦是由诸如乙炔等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不饱和物质 通过脱氢反应形成,缩合结焦是稠环芳烃化合物通 过缩合、聚合或脱氢反应产生。热裂解结焦与催化 结焦相比,较 为 易 于 清 除[3,4]。 由 于 原 料 的 差 异,热 裂解结焦和催化结焦的产生情况也有所不同。采用 乙烷、丙烷、丁烷等的气体原料,在通常操作工况下,
乙烯的生产 裂解

CH2=CH2 CH≡CH 2C+H2 乙炔生成的碳不是断链生成单个碳原子,而 是稠合成几百个碳原子。
烃类的热裂解反应的规律总结
烷烃—正构烷烃最利于生成乙烯、丙烯,是生产乙烯的最 理想原料。分子量越小,烯烃的总收率越高。
环烷烃—在通常裂解条件下,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 优于断链开环生成单烯烃的反应。含环烷烃多的原料,其 丁二烯、芳烃的收率较高,乙烯的收率较低。
TV ——体积平均沸点,K
T V1 5(T 10 T30 T50 T70 T9)0
T10 ——恩氏蒸馏馏出体积为10%时的温度,K
d 15 .6 15 .6
——
15.6℃时的相对密度
正构烷烃的 BMCI值最小(正己烷为0.2),芳烃 则相反(苯为99.8)。因此:
烃原料的BMCI值越小,则乙烯潜在产率越高; BMCI值愈大,结焦的倾向性愈大。
适用于评价各种原料。 氢含量高,则乙烯收率越高。
氢含量低于13%的馏分油作裂解原料是不经济的。
3.芳烃指数BMCI
即美国矿务局关联指数 (Bureau of Mines Correlation Index)
用以表征柴油等重质馏分油的结构特性
BMC 4TV 8I 6 447 0d3 1 1..6 5 6 545 .86
液态产物量愈大。
乙烯收率:P>N>A
裂解原料 原料组成特征
乙烯 主 要 丙烯 产 物 丁二烯 收 率 混合芳烃 %(质 量) 其它
不同表组1成-7 原组成料不的同裂的解原料产裂物解产物
乙烷 P 84.0
丙烷 P
44.0
石脑油
收率
P+N 31.7
抽余油 P+N 32.9
乙烯及裂解炉技术介绍

乙烯收率 高-----------------------------低
11
• 石脑油,凝析油等液体原料,用一种简便的“族组成” 参数来表征裂解反应的性能。
P----烷烃(paraffin)
O----烯烃 (olefin) N----环烷烃(naphthene) A----芳烃 (aromatics) 烷烃P较易裂解生成乙烯、丙烯;其中n-P的乙烯收率 高,i-P的甲烷、丙烯收率高; 烯烃O的裂解性能不如烷烃,容易结焦; 环烷烃N的裂解性能不如烷烃,容易生成芳烃; 芳烃A基本不裂解,很稳定,裂解时易生成重芳烃和 结焦。
•
• • •
12
• 柴油和更重的油品,由于含有相当一部分双环和多环 化合物,可以用“芳烃指数”BMCI值来表征裂解的性 能。 BMCI值越大,芳烃性越高, BMCI值越大,乙烯收率越低
13
• 反应的适宜条件 • 反应的特性:
* 正构烷烃的裂解:主要是脱氢和断链反应
脱氢反应:CnH2n+2----CnH2n+H2 断链反应:CnH2n+2---- CkH2k+2 +CmH2m
都是体积增大的反应。
* 裂解反应是强吸热反应,必须供给足够的热量才能 发生裂解。 * 裂解反应是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交叉的复杂反应过程, 广泛使用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的概念。
14
• 适宜的裂解条件: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操作条件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变化。
* 炉管材质的变化 材质 年代 使用温度 ℃ * 短停留时间 炉型 SRT-I SRT-II SRT-III 0.3~0.45 4 SRT-IV,V,VI 0.25~0.3 2 80年代后
• • • • • • • • • • 加拿大诺瓦化学 沙特阿拉伯石化公司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 美国雪佛龙菲利浦公司 美国埃奎斯塔化学公司 荷兰陶氏化学公司 沙特阿拉伯延布石化公司 美国壳牌化学公司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 美国台塑集团 2812 2250 2179 1905 1750 1685 1600 1556 1540 1530 KTA KTA KTA KTA KTA KTA KTA KTA KTA KTA
乙烯的裂解工艺流程

乙烯的裂解工艺流程
《乙烯的裂解工艺流程》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化肥等行业。
而乙烯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乙烯裂解工艺。
乙烯的裂解工艺主要包括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方式。
热裂解是将乙烷或乙烯以高温加热,使其在缺氧或氧气气氛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烯和其他烃类化合物。
这种裂解方式通常采用在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炉内部填充有催化剂,通过加热使原料气和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乙烯。
热裂解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但能耗较高。
催化裂解是将乙烷或乙烯通过催化剂进行裂解。
催化裂解通常采用反应器来完成,反应器内部填充有合适的催化剂,通过调控温度和压力使催化剂和原料气发生反应,生成乙烯和其他烃类化合物。
催化裂解的优点是产物纯度高,能耗低,但工艺复杂度高。
无论是热裂解还是催化裂解,都需要经过预处理和生产过程。
预处理包括原料气的净化和预热,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气与催化剂的接触反应、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再生催化剂等步骤。
总的来说,乙烯的裂解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原料气的选择、工艺参数的控制、设备的选型等多个因素,才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地生产乙烯产品。
随着化工技术
的不断发展,乙烯的裂解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乙烯裂解炉技术进展

乙烯裂解炉技术进展摘要: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乙烯装置是石油化工生产的核心。
裂解炉是乙烯装置最关键的设备,通过乙烯裂解炉可将天然气等各类原材料加工成裂解气,并最终制备成乙烯、丙烯及各种副产品。
扭曲片合金管是乙烯裂解炉中的重要部件,通过扭曲片管的强化传热作用,可以增强裂解炉内气体的流速,减少结焦倾向。
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乙烯裂解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炉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清焦周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乙烯;裂解炉技术;节能关键词:乙烯裂解炉;辐射段炉管;急冷锅炉;燃烧器引言:石化工业是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国内的石化行业中生产出来的乙烯产品对其他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都有重大影响,并且乙烯也是世界上基础的化工原料。
在全国内乃至世界有近70%的石化产品都是由乙烯制造成的,因而,一个国家乙烯生产制造水平就会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化工实力。
乙烯裂解设备是乙烯化工业的核心设施,如生产制造中使用的乙烯气体、丙烯气体,都是由该乙烯设备来生产制造。
裂解炉也是整个乙烯气体制造装置的核心部件,对裂解炉的持续改进优化,它对整个乙烯设施操作,起着关键经济性影响作用。
乙烯裂解炉技术会向着大型化、新材料,采用新型燃烧器等多个方面发展。
一、裂解炉的大型化伴随着国内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于乙烯产品需求量在日益增加,乙烯生产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在本世纪初,全世界上,已经有了日均产量达到百万吨级的设施,在全球上最大的乙烯生产装置已经在加拿大建成,大型乙烯生产设施能够提高乙烯产量和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以气态烃作原料的单独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20万吨,每天以液态烃对原料的裂解炉生产量可以达到18万吨。
仅仅依靠扩大裂解炉设备数量,来扩大该设施设备的装置规模,很难起到必要的规模效应。
裂解炉的大型化,可以节约大量投资,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操作人员,使得操作更加便捷,维修操作的费用也显著降低,这将有利于设备优化控制,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中试技术

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中试技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领域。
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其在提高乙烯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从原理、工艺条件、触媒选择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1. 催化氧化脱氢原理乙烯是通过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得的。
在该过程中,乙烷在触媒作用下,氧化成乙烯和水。
氧化脱氢反应的原理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乙烯分子。
该催化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
2. 工艺条件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工艺条件对于生产乙烯的产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控制氧气和乙烷的进料速率来实现高效的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3. 触媒选择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于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至关重要。
铬基氧化物、钼基氧化物和铍基氧化物等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实现更高的乙烯产率和选择性。
4. 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一些新型的反应工艺和设备也被引入到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生产中,进一步提升了技术的水平和经济效益。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希望你对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项技术在乙烯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对于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的潜力,不断提高乙烯产率和质量,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对于提高乙烯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乙烯裂解流程

乙烯裂解流程
乙烯裂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
乙烯等有机化合物。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
乙烯、乙烯醇、乙烯醛等化工产品,因此乙烯裂解工艺在化工生产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乙烯裂解的过程主要是将乙烷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裂解成乙
烯和氢气。
乙烷经过加热后,进入裂解炉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乙烯和氢气。
乙烯裂解的反应条件一般为高温
高压下进行,通常反应温度在700-900摄氏度之间,压力在0.1-
0.5MPa之间。
乙烯裂解的催化剂通常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复合物,
如氧化铝、氧化钛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乙烯裂解
反应的进行。
乙烯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以及催化剂
的选择和使用。
合理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可以提高乙烯的产率
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乙烯裂解工艺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乙烯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对乙烯裂解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优化工艺条件和催化剂性能,对于化工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乙烯裂解是一项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通过合理的工艺条件和催化剂选择,可以提高乙烯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乙烯裂解工艺有所了解,并对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乙烯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标杆。
2018年,世界乙烯需求量大幅增长,乙烯需求量已达1.6亿t/a,预计到2023年,全球乙烯需求量将增至2.0亿t/a左右。
中国乙烯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半个世纪至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预计到2022年,全球新增的乙烯产能主要来自于美国和中国。
但我国完全满足乙烯自给的能力依然不足,乙烯自给缺口巨大,预计到2025年,国内的乙烯当量缺口将达到1600万t以上,每年我国还需进口相当一部分的乙烯及其衍生物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因此,大力发展乙烯工业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外生产乙烯的原料主要有3种:石油、煤炭和乙烷。
石油路线采用的方法为石脑油裂解法,中国的乙烯生产主要是以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煤基路线制乙烯为主,其中以石脑油裂解法生产的乙烯最为普遍。
石脑油裂解法是石脑油在高温条件下裂化成较小的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气态轻质烯烃。
但石脑油裂解法制乙烯依然存在能耗大、装置投资成本高;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积碳需定期清理,影响生产连续性,增加乙烯生产成本;以及石脑油不同的原料品质将极大地影响后续裂解产品的收率和质量等弊端。
煤基路线制乙烯则是通过转化中低阶煤碳来合成低碳烯烃。
利用煤炭作为乙烯生产原料可以部分替代石油裂解,从而缓解油气供需不足的压力。
但该工艺涉及到的反应条件及产品分离条件比较严苛,因此该工艺的能耗较大,成本较高,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2017年煤制乙烯的平均现金成本是石脑油裂解法制乙烯的2倍。
综上,我国的乙烯工业仍存在能耗较高、原料组分较重等问题。
因此,优选乙烯原料是降低乙烯生产成本的关键,同时对提高我国乙烯工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乙烯原料轻质化已成为趋势,其中乙烷裂解脱氢制乙烯是乙烯原料轻质化的关注焦点。
乙烷裂解相比于传统原料裂解而言,其甲烷、丙烯、丁二烯收率低而乙烯收率高,因此乙烷裂解工艺的分离装置能耗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低、投资小、经济型强、盈利稳定性高等优势。
据估算,以廉价乙烷作为乙烯原料的成本仅为石脑油裂解法的60%~70%。
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建成投产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其中中东地区以乙烷为原料生产的乙烯占比达到67%,北美则达到了52%。
因此,乙烷裂解制乙烯是乙烯原料轻质化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艺路线之一。
1 乙烷裂解工艺
1.1 基本原理
乙烷裂解制乙烯是将乙烷在高温裂解炉中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并副产氢气,如反应式(1)所示。
裂化反应的理想温度在8 00~1 400 K,主要取决于裂解过程中有无催化剂的存在,还会产生甲烷、乙炔、丙烯、丙烷、丁二烯和其他烃类等副产物,如反应式(2)~(8)所示。
目前,乙烷裂解的反应机理一般被认为是自由基机理。
C2H6→C2H4+H2
ΔH=136330000(J/kmol) (1)
2C2H6→C3H8+CH4
ΔH=-11560000(J/kmol)(2)
C3H8→C3H6+H2
ΔH=124910000(J/kmol) (3)
C3H8→C2H4+CH4
ΔH=82670000(J/kmol) (4)
C3H6→C2H2+CH4
ΔH=133450000(J/kmol) (5)
C2H2+C2H4→C4H6
ΔH=-17470000(J/kmol)(6)
2C2H6→C2H4+2CH4
ΔH=71102000(J/kmol)(7)
C2H6+C2H4→C3H6+CH4
ΔH=-22980000(J/kmol) (8)
1.2 工艺流程
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主要由3部分组成:热解、压缩、冷却和分离(图1)。
热解是将大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的吸热过程,主要在管式裂解炉中进行。
裂解炉由对流段和辐射段组成,乙烷原料先进入对流段预热,一般预热温度为500~800℃。
在对流段的中部引入一定比例蒸汽与乙烷一起预热,蒸汽的引入可以降低裂解气体组分的分压,减少缩合反应,提高收率,还有助于降低管内焦炭的结焦速率。
而后,进料组分进入到辐射段被加热至裂化温度进行热解,在700~900℃的高温下反应得到乙烯和其他副产物,如表1所示。
图1 乙烷裂解典型工艺流程
表1 裂解气组分
%
却后的气体进行多级压缩,以便后续从裂解产物中分离出乙烯。
在压缩部分,酸性气体以及部分残留水分被除去,以防止后续进行冷却时在装置内形成固态杂质或冰,导致设备和管道的堵塞。
最后,在分离流程使用制冷剂进一步冷却和压缩部分裂解尾气,分离出的氢气组分可用于乙炔加氢,剩余的液体产品可通过一系列的精馏塔分离。
2 工艺操作参数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2.1 辐射线圈出口温度COT
乙烷裂解是吸热反应,需要连续地向反应体系输入热量,一旦装置停止供热,裂解反应将不再进行。
因此,反应温度是影响裂解反应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操作参数之一。
衡量反应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辐射线圈出口温度COT,COT被定义为裂解操作时离开辐射线圈时产物的温度,对产物的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COT达到650℃时,极小部分的乙烷开始转化;当COT达到700℃时,乙烷分子获得了更多热量,乙烷转化迅速发生并伴随乙烯和其他产品的产出。
Ranjan等模拟了乙烷在650~1 100℃温度区间内进行的裂解反应,同时保持其他工艺参数基本相同。
模拟计算发现,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然而在裂解气体温度达到950℃以上时,甲烷的生成量增多,产物中的
乙烯组分减少。
因此,出于技术和经济考虑,乙烷的裂解温度不要超过950℃。
2.2 蒸汽/乙烷进料比
蒸汽在乙烷裂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蒸汽将降低裂解组分分压并促进其裂解反应;②蒸汽可以抑制双分子反应,例如氢转移、芳构化和聚合反应;③蒸汽将在高温下与轻烃反应并加速沉积焦炭气化,降低焦炭生成并防止催化剂活性迅速降低;④蒸汽将促进碳离子的反应并有利于丙烯和丁烯的生成。
增加蒸汽与乙烷的进料比可提高乙烷转化率和乙烯收率,但生产高温蒸汽是耗能过程,使用的蒸汽量受到单元经济效益和蒸汽处理能力的影响,因此蒸汽量与乙烷的进料比应控制在一个最佳范围。
经试测算,蒸汽乙烷进料比控制在
0.3~0.5能有效降低裂解组分分压,保持反应平衡正向进行。
2.3 裂解气停留时间
对于乙烷裂解,停留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最佳的停留时间将提供高转化率与高产品收率。
文献报道乙烷裂解的最佳停留时间约为0.3 s,若停留时间过长,乙烷的裂解速率将随之降低且会增加装置内焦炭的生成,对裂解反应造成不利的影响;当停留时间大于0.45 s时,乙烷裂解的速率几乎为零。
3 乙烷裂解工艺与传统原料裂解工艺的技术比较
从原料工艺角度出发,乙烷裂解工艺的乙烯收率最高可达到70%左右,远远高于石脑油等其他传统原料工艺的乙烯收率。
随着原料组分由轻到重,乙烯的收率也随之下降,裂解所得的产品中副产物就越多,因此每生产1 t乙烯,所需要的原料就越多,例如柴油裂解制乙烯所需要的原料是乙烷裂解工艺的3倍,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乙烷是生产乙烯的最优原料之一,非常适合用于多产乙烯的工艺。
表2 不同裂解原料的产品分布(质量分数)
%
置投资、成本以及相对能耗。
由表3可以看到,乙烷裂解的相对投资均少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