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对美的认知作用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可以说舞蹈是人们内心生活的一种外在表现。

其在物质的载体以及表现手段方面有着不同的特性。

舞蹈是以身体为载体,在舞蹈者不断的动作变换以及身体姿势中,描绘想要表现的事物。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是已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门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在舞台的空间里,舞蹈者身体的存在就是一种形式美,经过身体的运动所呈现的线路曲线,跳,转,跑以及各式流畅表演,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了。

舞蹈者在舞台的演出,通过外在的服装、灯光、音乐,内在思想感情,赋予舞蹈一种具有生命的灵气,丰富的艺术意象以及深远的舞蹈意境都被完整的展示出来。

舞蹈的直观性,抒情性,虚拟性,节奏性是形成舞蹈美的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而舞蹈艺术的美学形态正是以形态美,抒情美,神韵美三种基本态势存在并相互作用的,即动而有形,舞而有情。

从直观性上看,舞蹈被称为活动的雕塑和绘画。

由于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注重描写人物的舞剧和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对于那些注重描写生活场景或抒发情感情绪的舞蹈作品,舞蹈形象同样需要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姿态表情,来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舞蹈意境。

总之,不论是塑造人物,还是表现意境,舞蹈形象都需要依靠动作和姿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创造情绪氛围,使得舞蹈形象总是具有直观性或称动作性的美学特性。

舞蹈运用高度凝练的、程式化的姿态、动作,着重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活动。

某些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体验,用舞蹈动作往往可以把它抒发的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而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

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而善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摘要:左权小花戏舞蹈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风格特征体现了山西民间舞蹈的特色风韵之美。

本论文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有关影像的研究以及实地观察考证和对“老艺人”的访谈,加以自身的切身体会,从小花戏舞蹈的风格特点研究探索山西民间舞的独特韵味。

希望以此提升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影响力,以及它在当今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弘扬山西民间文化艺术,提升舞蹈文化的客观价值,使理论与实践可以相辅相成。

关键词:左权小花戏;风格特征;山西民间舞;风韵美山西是民间舞蹈之乡,左权小花戏作为其中的一种,为山西左权县赢得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在山西省地方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民间音乐“开花调”还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变得普及化国际化了,诸多新鲜血液注入到中国本土艺术中来,扩大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角度,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左权小花戏本身具有显著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受众多民间“老艺人”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对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学习,使我切身体会到了山西民间舞蹈独特的风韵美。

从而产生了“从左权小花戏舞蹈看山西民间舞的风格韵律”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兴趣。

一、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历史背景左权县原名辽县(辽州),古称辽阳,居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之巅,地跨清漳河两岸,境内关峡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曾有“歌舞的海洋,民歌的故乡”之美称,民间歌舞历来兴盛,左权小花戏即是在这样的土壤上诞生的。

1.起源小花戏的前身――“文社火”小花戏的前身叫“文社火”。

古辽州民间流行的艺术形式统称“辽州社火”。

旧时村中多立“社”(集体性组织),每年过了春节,由社首召集,排练节目,到元宵节在三官庙(封建时代供奉的天官、地官、火宫)前先祭袍,后沿街表演节目。

十六日各路“社火”相互串村表演,十七日云集县城比试夺魁。

人们以闹社火形式,一方面进行自娱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敬神,祝愿年岁丰稔,四季平安。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古典舞的身韵审美“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

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1、形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

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

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浅谈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摘要:舞蹈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简而言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

然而,这种人体动作必须是建立在提炼组织及加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并且,可以划分到人体动作领域中的艺术包含了很多种,例如人体雕塑哑剧等艺术形式。

因此,将舞蹈的动作作为艺术展示的主要手段利用动作的组合表现文字及语言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是舞蹈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体动作艺术的最主要的方面。

舞蹈可以利用自身的形象性,充分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思想及情感,从而将生活的审美属性形象而生动的展示出来。

关键词:舞蹈艺术;本质;特征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36-02一、前言创造者思想及情感活动的过程便是艺术创造的活动,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需要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的体现,并不是简单舞姿动作的罗列,而是在一定的角色情感内,扮演的艺术生命形象,利用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完美契合,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思想。

所以,舞蹈演员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更需要具备表演能力,唯有具备了充足组织因素,才能充分演绎出扮演角色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的将技术与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舞蹈艺术迸发出绚烂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对于舞蹈表演的探究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所以舞蹈表演理论还相对薄弱,从而使得舞蹈艺术实践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舞蹈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同样是由众多历史因素共同促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劳动综合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过程才是舞蹈真正的起源,属于生活实践的一种具体需求,具体来讲,舞蹈主要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劳动健身及性爱等行为活动的重现。

二、舞蹈的本质人的自身生命活动的深刻体现与肯定便是艺术。

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均是依照固定的规律及需求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为了保障人类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创造出的精神创造物便是艺术作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同时国内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舞蹈作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于我国国民精神文明的进步有着较大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傣族人民幸福、吉祥、善良、美丽的象征。

文章从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入手,分许了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并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及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风格特征;影响分析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a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our nation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peacock dance is one of our favorite dance of the Dai people, is also China's Dai People's happiness, good luck, good, beautiful symbol.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Dai Peacock dance, Xu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i Peacock D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Key words: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impact analysis目录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2)(一)认识孔雀舞 (2)(二)孔雀舞的传说 (3)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4)(一)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 (4)(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5)(三)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 (5)(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 (6)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 (6)(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 (6)(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10)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一)认识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代表性的舞蹈,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摘要:傣族是一个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伞舞就是傣族歌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伞作为道具,构建了傣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审美。

伞的使用与傣族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宗教都密不可分,在舞蹈中伞能够抒发舞蹈情感,展示舞者的体态、舞姿,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烘托舞蹈氛围。

可以说伞作为道具让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

因此本文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探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傣族舞蹈的起源及风格特征。

第二部分,探究“伞舞”在傣族舞蹈中的呈现与运用。

最后通过傣族“伞舞”展望中国民间舞蹈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舞蹈和其中的伞舞,也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伞舞;傣族舞蹈;风格特点伞舞是傣族传统舞蹈之一,每当傣族泼水节、结婚及上新房等喜庆的日子,傣族人都要跳起伞舞,来进行庆祝和祝福。

伞是傣族人民常用的生活用具。

傣族位于云南省,云南地区多雨,潮湿四季气候温暖,到处生长着高大的凤尾竹,因此傣族人民就地取材用竹子制作成伞骨,用自制的绵纸作为伞面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伞,用来防雨遮阳。

久而久之,提到傣族,大家都会联想到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撑着纸伞,翩翩起舞的动人场景。

纸伞已经成为傣族文化标志性符号之一。

它既是日常遮风避雨的工具,也是节庆时载歌载舞的道具。

可以说一把傣族油纸伞所撑起的,是傣族的历史记忆。

因此傣族伞舞也呈现出傣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傣族舞蹈的起源与风格特征(一)傣族舞蹈的起源1.傣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

历史上的傣族分布广泛,从印度一直到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地都有傣族人的身影。

傣族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民族节日是泼水节,每当泼水节,人们就会走出家门一边泼水表达祝福,一边载歌载舞进行庆祝活动。

因此傣族传统歌舞在仍然是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

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试论东北秧歌的审美特征

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试论东北秧歌的审美特征

【 关键词 】 中浪; 中艮; 稳 浪 艮中俏


东 北 秧 歌 的 概 述
东; - 歌 具有悠久 的历史 。 I b  ̄ 是我国东北三省广 大地 区群众 喜 闻乐见的 民间舞蹈形式 . 以热情 火爆 、 幽默风趣著称 。 它起源 于农 耕插秧 的 田园生 活 , 和古代 礼祭农神祈 求丰收 , 又 祈福禳 灾 时所 唱 的颂歌 、 禳歌 有关 . 并在发展 过程 中不 断吸收 民 间武 术、 农歌 、 歌 、 菱 杂技 以及戏 曲的技 艺与形式 . 而 由一 般的演 从 唱秧歌 发展 到今天 脍炙人 1的一种民间歌舞。东北秧 歌有。 : 3 高 跷秧歌 ” “ 、 二人转 “ 、 地秧 歌” 三种形 式。 东北秧 歌的教材在 “ 高 跷秧歌 ” 的基 础上 . 吸收 了“ 地秧 歌 、 二人 转” 。 中的舞蹈 成分 , 既保持 了来 自高跷 的。 艮劲” 动律体 态和。 中浪” 审美特 点 , 稳 的 又把 艺人 的表演精 华凝 练为 “ 步法 ” 。 、 手绢花 ” “ 相 ” 、鼓 等单元 的律 动 特 点 0 训练 和典型的 表演 组合 , 为系统的 民间舞训练体 系。 成 今天 的东 北秧歌形成 了一整套完整 的表演形式 , 蕴含 着东 二、 东北 秧歌 的 审 美 特 征 东 北秧 歌 的 审 美特 征 。 现 北人 民的审美心 态和艺术情趣 。 体 它热烈 、 火爆 、 逗趣 、 诙谐 . 将东 北人 民热情朴 素、 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 的淋漓 尽致 。 总之 。 在 以下 这 些 具 有 风 格 特 色 的舞 态 、 动 、 奏等 律 节 生动 活泼 , 式 多样 , 形 多姿多彩 . 红火热 ( ) 一 东北秧歌 体态 的基本特 征是身体始终保持 前倾状态 , 东北 大秧歌 表演起 来 , 规模宏 大 , 氛热烈 . 气 深受人们 的喜爱 . 将继续被 人们所 也 出脚 时 , 踢抬有 力 , 回时 . 收 落地缓 慢、 实 , 扎 使膝 部规律 性的顿 闹 , 挫和 手绢花翻 转时的麻利 结合起来 . 形成 了东北秧歌特 殊 的体 喜爱。 态律 动 . 。 即 艮劲 。 这种 “ 艮劲 与东北人 民刚强不屈 的性格相 吻合 。 东北 秧歌体态特 征与原来秧歌 表演 中踩 高跷 的动作技术 【 参考文献 】 亦有 关。 ( ) 二 东北秧歌 律动 的基本特 征高跷 . 不仅是形成东 北秧歌 【】 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1< 罗雄 岩 着

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

舞蹈的概念: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如细腻的情感等),从而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

舞蹈艺术的特征:律动性、造型性、抒情性、象征性律动性:是指舞蹈家们自觉地运用肢体,甚至加以延伸发展,从舞蹈者个体到整个舞台时空意象的流动。

造型性:是指舞蹈动作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以明晰的、美的感受,并且在片刻的停顿和静止呈现出舞蹈内在的含义和韵味。

抒情性:舞蹈是以人的动作为载体,而动作则源于人们高度激动的感情如《诗经·毛诗序》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水歌之,水歌知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象征性:舞蹈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便是其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拟与象征。

如,用扇子做成花或是麦浪,用手向前推表示开门。

一转身就可以行走千万里等等。

甚至还用翻身、旋转等技巧来表示内心的状态。

舞蹈的分类: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包括祭祀舞蹈、社交舞蹈等。

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艺术舞蹈:指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是由专业或业余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造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且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的舞蹈作品。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和新创造舞蹈(新风舞)。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

欣赏民族民间舞从哪几个方面?民族文化,包括服饰文化、风俗文化、地理环境、耕作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饮食习惯等各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