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饰文化 瑶族的服饰都有着什么含义

合集下载

广西瑶族地区传统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广西瑶族地区传统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广西瑶族地区传统服饰纹样特征分析作者:吴红梅陈若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9期【摘要】瑶族服饰纹样以其绚丽的色彩、精美的图纹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广西瑶族传统服饰纹样的宗教、色彩、图纹、寓意等特性进行分析,阐述瑶族服饰纹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人文魅力。

【关键词】瑶族服饰;传统纹样;特征【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引言广西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较典型的山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瑶族服饰以其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著称[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居住高山丛林,出于自我的保护意识,产生了对宗教信仰的强烈依赖,使服饰图案纹样既有图腾寓意,又具有更加丰富的自然色彩,把自然界中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等形象进行高度概括,绘出瑶族先民对大自然、对土地、对祖宗神灵的敬仰和依恋。

心灵手巧的瑶族妇女运用四种色彩的丝线织绣出图案鲜艳夺目、纹样简炼、物象突出、生动传神等特点的服饰[2]。

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本土特色,展现了瑶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通过寻求分析这些特殊性,对研究广西瑶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广西瑶族的区域分布瑶族是广西11个少数民族之一,据2007年统计,广西瑶族已有近150多万人口,“大分散,小集中”是瑶族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主要聚居在金秀、巴马、都安、富川、大化、恭城等6个瑶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在散居的瑶族地区建立了49个瑶族乡[3]。

广西瑶族的支系较多,如桂林龙胜的红瑶,河池南丹的白裤瑶,百色凌云的背篓瑶、蓝靛瑶,贵港桂平的盘瑶等支系,贺州和富川主要聚居过山瑶和平地瑶两个支系。

广西金秀的瑶族最集中,分为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和花蓝瑶五个支系。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服饰往往有较大差别,服饰的传统装饰纹样也反映出各支系的历史文化、生存方式及审美理念,从而形成了款式多样,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代表着不同地域特征的传统服饰纹样。

瑶族服饰研究

瑶族服饰研究

瑶族服饰研究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广东瑶族博物馆郑灶芬 513300概述: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文献记载“东夷”为黄帝后裔,、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是古代东方“九黎”,又称“东夷”,瑶族属“九夷”中的一支,是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历史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服饰五彩斑斓。

瑶族民间文献记载瑶族为伏羲氏后裔(武商)盘王与帝女之后。

瑶族服饰随着中国古代各王朝的更替、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瑶族服饰在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瑶族服饰在瑶族中每一个支系、每一个区域都独具特色瑶族服饰于2006年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瑶族子孙,该如何解读祖先留在服饰上的密码,现以上述瑶族服饰为例,分享个人对瑶族服饰的考察结果和观点,亟待专家批评指正错漏和不足。

关键词:瑶族身份染织技术瑶族服饰发展脉络现代瑶族服饰一、瑶族在史前的身份史上英雄人物舜,为东方东夷之人。

孔子孟子记载“夷”是商时“九夷”。

夷,最早这个字出现在甲骨文,古代的夷,他称是指人;瑶族《梅山图》“午商庚子出盘王”,“午商”即“南商(早商)”,瑶族民间文献记载盘王为德高望重之人。

盘王与帝女合婚,着商王朝礼服举行婚礼,为国婿。

盘王子孙称“我”为“夷(一音)”。

瑶语“夷”与“优”谐音,瑶人自称为“夷勉(冕)”、“优勉(冕)”,解意为夷人与着冕服的黄帝后裔,即现代瑶族勉瑶,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了夷人和王室家族的优秀文化(德礼、语言、服饰)。

隋唐至明清近1300年,赣南、湘南、粤西、粤北有大量勉瑶外迁甚至远徙国外。

粤北甚称“世界过山瑶(勉瑶)之乡”,是多数勉瑶最后的祖地。

“凤凰”,瑶语称为金鸡。

金鸡岭,坐落于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即粤北乐昌县,为广东八大景点之一,是县城内至高美景。

“金鸡”尺寸20.8*8.4*3.8米,由三块红岩石天然堆叠而成,似雄鸡似凤凰,昂首北望,引颈欲啼,栩栩如生,瑶族女盛装大头盖与“金鸡”及其相似。

瑶族服饰特点

瑶族服饰特点

挑花工艺

瑶族服饰美还是集中地反映在挑花的构图上。 挑花工艺精湛,一般是利用布的颜色和经纬线, 采用十字挑的针法挑出花纹。也不用事先描绘 图案,只凭一双手,就可以挑出各种十字形、 万字形、米字形、三角形等不同的花纹,其中 间以现实生活的自然景色和动植物形象。

各种各样的神的纹饰

精美的挑花图案
男子服饰

瑶族传统男子服装以青 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 襟、斜襟、琵琶襟短衣 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 衫;配长短不一裤子, 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 至膝盖,多以蓝、黑为 主,束腰带,扎头巾、 打绑腿,朴实无华
男子头饰
1.、是包红、黑、白、蓝头巾。比如蓝靛瑶男 子度戒后,多数头上改戴马尾编制的园帽或缠 圆盘形状的黑布包头,红头瑶成年男子用青黑 布包头; 2、是蓄留长发,在头顶上束发髻,扎红头绳 或盘长发。广东连南县八排瑶和广西南丹县白 裤瑶男子至今仍盛行这一头饰。
瑶族的银饰
海外瑶族

美国瑶族
越南红头瑶

男子头饰
女子服饰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 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 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 饰。
多彩多姿的头饰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她 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头饰: 有“龙盘”形、“A”字形、 “月牙”形、“飞燕”形 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 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 戴竹壳。广西贺县的瑶族 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 颇历史悠久,在文 化方面一直保持本民 族传统特点,尤其在 服饰文化上更为明显, 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是瑶族传统服饰文化 的普遍性特征
五 彩 斑 斓 的 瑶 族 服 饰
精湛的蓝靛印染

瑶族妇女精于蓝靛印染,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 整的印染技术。她们将自己种植的蓝草经过浸 泡加工后,提取蓝靛,加入白酒,经草木灰过 滤、发酵呈黄色后便可染布。在染布过程中经 过数次浸染、晾干,直到布料呈深蓝带暗红色 为止。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 -回复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 -回复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回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广东等地。

瑶族文化独特丰富,其组合纹样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以“瑶族组合纹样解析”为主题,详细介绍瑶族组合纹样的形状、图案、象征意义等方面内容。

首先,瑶族组合纹样的形状多样,包括圆形、方形、菱形、六边形等,形状的选择往往与图案的含义和特殊意义密切相关。

其中,圆形象征着完整、团结和和谐,方形象征着稳固、坚定和均衡,菱形则寓意着智慧、勇敢和聪明,六边形则代表着吉祥和祈福。

其次,瑶族组合纹样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花鸟、动物、人物、山水等。

花鸟纹样常见的有牡丹、梅花、啄木鸟等,这些图案寓意着文化繁荣、生命力旺盛和美好愿景。

动物纹样则有虎、龙、凤凰等,这些图案代表着力量、龙族、灵动和神圣。

人物纹样多数是瑶族传统服饰的图案,展示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而山水纹样则常常代表着瑶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瑶族组合纹样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图案组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些纹样广泛应用于瑶族的服饰、家具、织物和建筑等方面。

例如,把花鸟纹样与人物纹样结合,寓意着瑶族人民会团结一致,勤劳勇敢地创造美好生活。

而将山水纹样与方形组合,寓意着瑶族人民追求稳固、平衡和和谐的生活。

这些组合纹样不仅体现了瑶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最后,瑶族组合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方式也是独具特色。

瑶族人民通常采用刺绣、织布、雕刻等传统工艺技术来制作组合纹样,经过反复设计和精心制作,使其图案更加精美、独特。

这些纹样不仅在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装饰作用,更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总之,瑶族组合纹样具有丰富的形状、图案和象征意义,展示了瑶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方式也是独具特色,体现了瑶族人民对于传统工艺技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瑶族服饰

瑶族服饰

贺州瑶族服饰内容描述无标题广西贺州市地处湘、粤、桂边境五岭余脉山区,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市有瑶族26万余人,占中国瑶族人口十分之一。

史籍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贺州就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具有鲜明瑶族特征的贺州瑶族服饰,在整个中国瑶族服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贺州瑶族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发掘、抢救、保护贺州瑶族服饰文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贺州瑶族服饰分为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类,其中过山瑶服饰以头饰区分就分为尖头、平头、包帕三类七种之多,象尖头就分为塔式、斜形、小尖头三种;平头有包锦、缠纱二种;包帕分为单帕、重帕;呈现出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特征。

贺州瑶族服饰用其独特的图案表达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大量动物纹饰和植物花纹,反映了瑶族从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大量人形纹及“万”字纹,体现了瑶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中国的道、佛文化对瑶族的深刻影响。

贺州瑶族服饰还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年龄、婚否、爱情及社会的特定地位。

贺州瑶族服饰保护项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在瑶族聚居地普及推广瑶族服饰文化,培养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人,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

基本内容无标题贺州瑶族的服饰样式之多,装束之奇特,同一支系而又服饰各异,为国内其他瑶族地区之少见。

据普查统计,按支系分为三大类,即平地瑶服饰、土瑶服饰、过山瑶服饰,而过山瑶服饰最为复杂,以妇女头饰为例,分为尖头、平头和包帕三类七种。

其中尖头类分为塔形、斜形、小尖头三种;平头分为包锦平头和缠纱平头;包帕分为单帕和重帕。

土瑶,自称“阴地棉”,人口7000余人,居住在八步区沙田、鹅塘两镇的明梅、大明、槽碓、金竹、新民、狮东等村的24条山冲,定居贺州近600年,属于瑶族中较原始的支系,保持着独特的习俗和社会结构。

女子穿黑色长衣,旧时穿紧身短裤,裤脚绣有图案,扎毛巾以作脚绑。

女子头饰用桐木皮制成,木帽上覆盖的毛巾上绣有情人的情歌。

族群记忆与认同红瑶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象征意味解读

族群记忆与认同红瑶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象征意味解读

族群记忆与认同:红瑶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象征意味解读作者:黄三艳刘世军来源:《丝绸》2020年第08期摘要:針对红瑶服饰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文章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法、图像学方法,考察了红瑶女装的装饰特色、制作工艺与图案意味。

研究发现:红瑶服饰集织、染、绣于一体,制作工艺与众不同。

研究表明:红瑶妇女之所以那么执着于本民族的服饰打扮,是因为穿瑶衣就是对瑶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

她们用服饰打扮,以及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如“漂洋过海纹”“老虎爪印”等,共同构筑起一道族群记忆的城墙,承载的是她们对祖先、对族群的记忆与认同。

关键词:红瑶服饰;族群认同;象征人类学;文化记忆;织锦;靛染;腰织Abstract: For the craftsmanship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ongyao clothing, the decorative features, the craftsmanship and pattern meaning of Hongyao clothing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anthropology with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document research and iconolog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Hongyao clothing integrates weaving, dyeing and embroidery and that the craftsmanship is unique. The reason why Hongyao women are so attached to the dress and adornment of their own nationality is that wearing Yao dress is an identification with and adherence to the culture of Yao nationality. They dress up in costumes and the patterns on the clothing such as "cross-ocean pattern" and "tiger paw prints" build a wall of ethnic memory. It carries the memory and identity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heir ethnic group.Key words: Hongyao clothing; ethnic identity; symbolic anthropology; cultural memory; brocade; indigo dyeing; waist weave在少数民族地区,服饰不仅是一种御寒护肤的工具,也是象征不同族群文化的身体装饰,被誉为“第二皮肤”。

瑶族服饰文化变迁

瑶族服饰文化变迁

更多地追求美感,服饰以蜡染、挑花、刺绣为饰,男子喜以鸡羽为插髻,
女子喜以银、锡、海螺等为饰。据宋人周去非在广西为官所见,当时静江
府所属瑶族多“椎髻临头,跣足带械,或袒裸,或鹑结,或斑布袍祷,
或白布巾,其酋则青布紫袍。妇人上衫下裙;斑斓勃宰,唯其上衣斑纹极
民 细,俗所尚也”。广西融水瑶族,“皆椎髻厨衣,以青红染芝,织成花幔
民族暇饰研究

够一几攥穸一,一。0;■蛰瀚 H。≥≯栽一
二、瑶族服饰文化变迁的原因及其特点
文化人类学者认为,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 的变化引起的;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
255
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的i,当环境发生变
化,社会的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时,便开始发生变迁,而在这种
瑶族服饰文化变迁
玉时阶4
文化人类学学者认为:“在所有社会与文化系统中,变迁是个常数。”
即文化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恒现象。瑶族服饰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格,成为瑶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瑶族
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和文化符号,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之

一。长期以来,它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而发展变化却是绝对的,随着瑶
方式被这一民族的有足够数量的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它的特点以后,就可
以认为文化已发生了变迁。从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一种事物
出现变化,由于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决定,所以,总是先由局部变化开
始,或是从外在的变化再到内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逐渐加强的。许
民 多民族的文化变迁就体现了这一规律”。


从瑶族服饰文化变化的过程来看,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瑶族服饰文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

瑶族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个性。

本文将对瑶族文化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瑶族的语言是瑶语,属于汉藏语系,分为北瑶、南瑶和西瑶三大方言。

瑶族人民爱好歌舞,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瑶族中,民歌是他们表达情感、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瑶族的歌曲多以婚礼、节日、劳动和战斗等为主题,歌词朴实而深情,充满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瑶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男子通常穿着短衣、长裤和蓑衣,女子则以花裙、花袄和头巾为主要服饰。

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布料多以红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富有瑶族特色。

瑶族的服饰还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瑶族的婚礼习俗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

瑶族的婚礼通常由男方家族负责筹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迎娶仪式。

在迎娶仪式中,男方要组织一场盛大的彩车队伍,来迎接女方的亲朋好友。

迎车队伍中,会鸣放炮、舞狮和舞龙,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婚礼结束后,双方亲戚朋友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喜悦之情。

瑶族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例如,瑶族的“瑶山祭”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瑶山祭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举办地点通常是在山林中的祭坛上。

在瑶山祭期间,人们会举行神牛舞、舞狮和歌舞演出等活动,以及进行各种体育竞技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也传承着瑶族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总结起来,瑶族文化是一种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瑶族的语言、歌舞、服饰、婚礼习俗和节日等方面,都体现出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瑶族人民通过这些文化形式,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瑶族文化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瑶族服饰文化瑶族的服饰都有着什么含义
导语:瑶族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瑶族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瑶族人精于织染、刺绣,服饰亦多种多样。

防城花头瑶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

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

大瑶山花兰瑶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

金平红头瑶女子穿青布对襟长衣,领襟有红色绣饰和一排银牌。

腰系青布带,带端刺绣几何纹,下着刺绣精美的宽大花裤,其裤子堪称珍贵艺术精品。

贵州狗瑶女子身着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衣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时两襟在胸前交叉,系结于腰后,“狗尾”自然垂下。

这种服饰与瑶族崇拜“盘瓠”(犬)有关。

史载盘瓠“其毛五彩”,“狗头人身”,南蛮及其后裔均模仿盘瓠的颜色和形状制作衣物,瑶族至今仍穿五色服及狗尾衫,以示不忘祖先。

常见的瑶族男子服装有对襟、左大襟短衣或长衫,束腰带,裤子也有长裤和短裤之分,以兰色为主。

较为特殊的是南丹白裤瑶男子的白色灯笼裤,其宽臀紧腿,造型奇特。

瑶族头饰极为丰富,白裤瑶男子长发梳辨盘于头顶;大排瑶男子蓄发挽髻,头包红布,插饰野鸡尾;蓝靛瑶男子喜戴编制精美的马尾帽。

茶山瑶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花瑶女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