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

合集下载

第五章语义(2)

第五章语义(2)
(5)搭配对象不同。例如“交流、交换”, “赡养、抚养”,“宏大、巨大、庞大”。
近义词也可能有附加色彩的不同。如“行为和 行径”、 “爸爸和父亲” 。
(三)反义词
反义词(antonym)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 反的或相对的两个词。理性意义相同,非理性意 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是同义词,不是反义词, 如“成果、后果”,“鼓励、怂恿”。
(1)确定对比词群的范围。 (2)确定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3)形式化描写:用适当的方式将上面分析的结 果显示出来。有两法,一种是横排式,如下:
男人:[+人]、[+男性]、[+成年];
女人:[+人]、[-男性]、[+成年];
男孩:[+人]、[+男性]、[-成年];
女孩:[+人]、[-男性]、[-成年]。 一种是矩阵式(或叫矩阵图),如下:
四、义素分析
语义单位主要有义素、义位、义丛、义句四种 。
1、词的语义特征
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一组语义特征的集合,而其 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使这个词与其他词区别开 来。例如,“男人”这个词包含着“人、男性 、成年”这样几个语义特征,“女人”包含着 “人、女性、成年”的特征,二者的区别在于 性别不同。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的语义特 征叫做“义素”。对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叫做义 素分析。
反义词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两项共同属于一个意义领域。如“长-短” 、“高-低”。
(2)两项处在一种关系的两端。例如,“黑-白 ”是反义词,但“黑”与“灰”、“灰”与“白 ”不构成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又叫“互补反义 词”)和相对反义词(又叫“极性反义词”) 两类。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的图书。

其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词汇和词义,包括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构成等内容;其次,介绍了词义的各种关系,包括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等;再次,介绍了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包括句子的意义、句子的语义结构、句义和词义的关系等;最后,介绍了语用,包括语境、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句子的语用意义、话题和说明、焦点和预设等内容。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语言中词汇和词义的关系,以及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同时也介绍了语境和语用对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两个意义基本相同,但还有差 别的同义词的差别体现在:
理性意义方面:两个同义词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 有所不同,如:交换—礼物、意见;交流—思想、 文化,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few修饰可数名词,
附加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励——怂恿 风格色彩不同,如口语—书面语:生日—诞辰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如:大—小、多—少。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在同一个范围中的反义,如:黑、白属于颜色范围的反义,多、少属于数量范围的反义。这种 反义关系里往往可以加入别的成员,如:大、小中可以有“中”,热、冷中有“温、凉”。
非此即彼的反义,如男—女,正—反、整体—局部。这种反义关系里不能加入别的成员。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p.135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同义词中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 微差别,在“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言内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都很注 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 外”来概括。
“言不尽意”与“言内意外”的关系:言内意外包括言不尽意,言内意外既是消 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言不尽意的消极结果就是使人们不得不言内意外),也 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有了言不尽意,人们往往利用言内意外进行积极 的语言表达,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动词相配,名词则有如下几类: a.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b.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c.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小 李”。 d.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 主体。如“花”、“眼睛”。 e.致使,事件发生变化的引发者。如“惨 案”。 f.工具,指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 或手段。例如“他用勺子吃饭。”中的“勺 子”。 g.处所,指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 例如“他回上海了。”中的“上海”。 h.时间,动作行为等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延续的时段等。
三、歧义 1、什么是歧义句? 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形异义句, 也称歧义句。eg:
“qῑ zhong考试快到了。” “北京人多。” “我们要进口机器” ▲ 歧义在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语境的作用,歧义往往不妨碍交际的 正常运行,但如果语境不充分,就有可能影响。
2、歧义的类型: (1)词汇歧义(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 a、词语的同音异义(口头歧义)eg: “到lǐ bà i sì 我再告诉你。”shù mù 太多了。”
3、整理和描写
叔叔 [+父系亲属] [+男性] 伯伯: [+父系亲属] [+男性] 姑姑: [+父系亲属] [-男性] [-年长于父亲] [+年长于父亲] [+-年长于父亲]
也可以借鉴矩阵图的描写,例如: [父系亲属] [男性] [年长于父亲] 叔叔 + + 伯伯 + + + 姑姑 + +-
(五)义素分析的作用 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 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 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 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一些同义、反义 等关系。 2、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 条件限制。
例三: 陆军:[军队]{[在陆地][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步
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各[专业部队]} 海军:[军队]{[在海上][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水 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专业部 队]} 空军:[军队]{[在空中][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各 [航空兵部队][空军地面部队]} 在上面的三个义素表达式中,义素写在方括号内, 同一类型或相互配合的义素写在同一花括弧里。f是 结构式的标志,意思是“适用范围”。“各”不是 一个义素,而是一个标志,它表示被标志的义素可 以分解为若干同类的义素。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一、词汇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 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词汇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区别。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汇,是语言词汇 的核心,主要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较 强的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一般词汇的特点恰好和基本词汇相反, 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五、词的语义特征和义素分析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 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二)什么是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最合适的语义场中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这些义项所包含的义素的方法。
(四)义素分析的步骤: 1、确定对比的范围 找出一组相关的词,确定对比范围, 一般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 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分析的范围。 2、分析对比 找出这组词的共同义素和相互区别的义 素。
(2)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 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 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如:
他浓浓地泡了一杯茶 小王扭伤了腰 老李死了一头猪 那种点心他们都吃了 他在黑板上写字
▲语气意义: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 的态度。 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 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 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
例四: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词 (1)跑、走、跳 (2)钢笔、圆珠笔、毛笔、粉笔 (3)嫁、娶、入赘 (4)姐姐、弟弟、哥哥、妹妹 ▲用义素分析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句义
一、词语的搭配(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1、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 制。 2、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 惯,即所谓的“惯用法”。 3、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 色彩和修辞效果。 4、词义在搭配组合中还会凸显一些语 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三、词义的性质
(一)概括性(具体性) (二)模糊性(确定性) (三)民族性(普遍性)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含有一个义项的词是单义词,含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多义词。
引申义(转喻) 本义——派生义(中心意义)
比喻义(隐喻)
注意:▲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和联系
二、同义关系 三、反义关系 四、上下义关系
义素分析实例
例一: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A. Nida)在分析英 语中的run(跑)、walk(走)等七个表示人 的肢体活动的词的语义时,列出了如下的义素 矩阵:
例二: 炒:[-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熘:[-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炸:[-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煎:[-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熘:烹饪方法,炸或焯后,作料中加淀粉汁。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具体可以 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 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词的语 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 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 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 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 它是语义研究的基础。 词的词汇意义有概念义(理性义)和色彩 义之别。 概念义(理性义)是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 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意义。
二、句义的构成(语言中的句义): 词汇意义 句义 关系意义 语气意义
主谓关系 动宾关系 定中关系 状中关系 中补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意义 语义结构关系意义
▲语法结构关系意义
如:
▲语义结构关系意义
(1)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关系—语义角色
如:猴子玩苹果/我送了小李一本书(动作) 花很红/ 眼睛大大的(性质/状态) 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