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配乐朗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配乐朗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配乐朗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配乐朗诵”

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为迎接五四青年节,纪念旧中国时期的大批爱国青少年以及这一时期涌现的文人,散文家等爱国志士。

活动意义:通过组织同学们进行这一活动,能更好的让大家明白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向那些在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在活动中更能让同学们欣赏到中国现代诗歌及散文的韵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培养同学们在文学上的功底,有助于同学们在思想,文学与口才上的共同发展。

活动时间:2015年5月2日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成员:园艺151班全体成员

活动准备:活动共分为12队,每队人数不限。活动由6名评委,两名主持人组成,确保全班所到之人全部参与。参赛小组提前准备3组作品。

活动开展:

1、由主持人发表开场言,宣布活动开

始。

2、12队选手分别进行第一轮朗诵表演,

表演者首先自我介绍,以及发表所

选文章的含义。表演结束后,评委

分别进行评分(评分规则略)

3、经评委评分,获得前六名的小组晋

级下一轮,进行新一轮的表演作品

不能重复。本轮经评委评分选出前

三名晋级下一轮终极pk。

4、最后一轮由除三个表演小组外的所

有人对本轮的表演进行举手表决,

决出第一、二、三名。

5、由同学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以及收

获。

6、由主持人做结束语,活动结束。

活动奖励:前三名每小组每人一本

散文诗集。进入前六的同学获得本

次活动纪念钢笔。十二名到第七名

参赛人员,评委,以及主持人获得纪念笔记本。

活动经费:

1、中国经典诗歌及散文集5-7本,

150-200元。

2、钢笔3支,50元。

3、笔记本30本,100元。

4、活动用水自带。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下载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二)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五、课中探究 《天狗》、 1、问: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 2、 思考“我”是谁? 《井》 1、这首诗里的“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 2、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 3、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4、“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⑶《春》 1、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这首诗里的青春主题? ⑷《无题》 这首诗为什么采用虚拟的情景?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 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散文复习材料(教师使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1.庖:厨师。 2.解:剖开、分割。 3.履:踩。 4.踦:支撑、接触。 5.砉:象声词。 6.騞:象声词。 7.中:合乎。 8.会:节奏。 9.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0.进:超过。 11.方:在。 12.遇:接触。 13.官知:视觉。 14.神欲:精神。 15.批:击。 16.郤:空隙。 17.导:顺着、循着。 18.窾:空。 19.因:按照。 20.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21.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22.軱:大骨。硎:磨刀石。 23.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24謋:象声词。 24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三、虚词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 向:通“响”。盖:通“盍”。技:通“肢”。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八、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 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15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⑧文学是情学,是人学。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 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作者:白红梅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汉文组邮编:021000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他们的散文各有特点,本文就这三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散文选材方面语言风格艺术结构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 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杨朔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①从这一创作思想出发,杨朔的作品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牧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作者简介:白红梅,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师。 刘白羽的散文充满时代气息,富于革命激情,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融入令人深思的哲理,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为美的文学”(《早晨的太阳·序》)。他作品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日出》通过对高空观日出雄伟景象的描绘,想到这不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吗?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不正如那冉冉升起的朝阳吗?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正象“早晨六点钟的太阳”那样富有朝气吗?抒发了他对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诚挚感情;《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魁梧狭隘(ài) 老妪(yù) 媲(pì)美槐(huái)树楼榭(xiè) 堂倌(guān) 珐琅(fàláng) 城壕(háo) 墙垣(yuán) 画舫(fǎng) 宽逾(yú)百尺街衢(qú) 嗜(shì)好景(jǐng)仰嬉戏诙谐 汉家寨 山坳(ào) 褶(zhě)皱风蚀(shí) 狞恶(níng è) 晕眩(yùn xuàn) 脚踝倾(qīng)斜蜃(shèn)气嶙峋(lín xún) 坐落砾(lì)石白炽(chì) 炫目屯垦(tún kěn) 伫(zhù)立贮(zhù)藏储(chǔ)藏矗(chù)立汉家砦(zhài) 俯瞰(kàn) 严峻气概(gài) 山麓(lù) 马缰万顷(qǐng) 特利尔的幽灵 鳞次栉(zhì)比深邃沧桑橱窗斗笠剥削亘(gèn)古汲(jí)取留言簿(bù) 冥冥(míng) 损失殆尽摒(bìng)除重蹈覆辙缥缈(飘渺) 磕磕碰碰跋涉呕(ǒu)心沥血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 新纪元 发轫(rèn) 蹂躏(róu lìn) 销声匿迹鬼祟(suì) 契(qì)约差(chā)强人意屈枉(wǎng) 捉不住的鼬鼠 鼬(yòu)鼠裹挟迷惘狩(shòu)猎动辄(zhé)千里藐视勾(钩)心斗(dòu)角谄(chǎn)笑逃遁(dùn) 荒诞无稽(jī) 厮斗 美 眸(móu)子一瞥(piē) 蹙(cù)眉波光粼粼雾霭袅袅(niǎo) 绿毡(zhān) 黛(dài)色辩驳遐(xiá)思手肘(zhǒu) 遮蔽狡黠(xiá) 双颊(jiá) 挫(cuò)折饶(ráo)有趣味 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都江堰(yàn) 颓壁残垣惊悸(jì) 稳稳当当邈(miǎo)远废弛汩汩(gǔ) 庇(bì)护濡养灌溉修缮(shàn) 卑(bēi)处一隅(yú) 炫耀骚动前兆(zhào) 雍容大度踊跃喧嚣(xiāo) 驯顺强悍众目睽睽(kuí) 遴(lín)选浚(jùn)理长锸(c hā) 玉玺(xǐ) 铁戟(jǐ) 圭臬(niè) 韬略(tāo lüè) 猜详怦(pēng)然心动衮衮(gǔn)诸公诘(jié)问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琐事估量(liang) 侥幸(jiǎo xìng) 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钦(qīn)佩宛然掩蔽呻吟(shēn yín) 懒散(lǎn sǎn) 云霓 云霓(ní) 薄(bò)荷锭(dìng) 港汊(chà) 垂髫(tiáo) 糠粞(xī) 葛覃(tán) 埃菲尔铁塔沉思 印(yìn)象眺(tiào)望兀(wù)立抽搐(chù) 鞭笞(chī) 逃遁(dùn) 闪烁(shuò) 挣断铁匣子摇撼颤(站zhàn)栗屹(yì)立蔑(miè)视憎(zēng)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分行,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精美的语言,隽永的滋味,纯粹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⑶《春》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主要技法: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⑷《无题》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⑸《川江号子》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快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杂俎. zǔ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跛.脚bó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跛.脚bǒ)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怍掣肘求全责备阴庇后代 B. 静谧启事迫不急待莫衷一是 C. 阵脚赌博贸然从事心浮气躁 D. 宣泄申诉以德抱怨形迹可疑 【答案】C(A项中应为“荫庇后代”;B项中应为“迫不及待”;D项中应为“以德报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启用飘瞥 B.质疑启用飘渺 C.置疑起用飘瞥 D.质疑起用飘渺 【答案】A(①置疑,一般用于否定句;质疑,用于肯定句。②启用,开始使用;起用,重新使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③飘瞥,雨雪飘扬纷飞貌。现多用来比喻事物的纷扬易逝。“飘渺”,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 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 ....,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 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 ....的感慨。 D. 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

2019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人教版初中现代诗歌散文

人教版初中背诵现代文 七年级上册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金色花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通过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来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三、相关链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 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在那里念完小学和初中后回国,在福州英 国教会创办的福州私立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就读,1937年毕业后考取浙江大学生物系,因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迁往贵州,故借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39年又转学到西南联大(昆明)外语系就读,先后在昆明、湖南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回西南联大毕业。同年,到重庆《大公报》任国际版编辑一年后,出国到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任教三年;随后在香港《大公报》任《文艺》副刊编辑兼《新晚报》电讯翻译一年,1951年10月回国在北京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工作,直至1986年退休。其间,1974年到临汾山西师范学院(现改为山西师范大学)任外语系教师及系主任四年。 杜运燮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借读期间,因选读林庚教授的“新诗习作”课程,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历程──放弃理科学习而改为文科学习和诗的创作。他经沈从文先生介绍,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诗作,最早发表的一首诗是《粗糙的夜》。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他于1940年参加西南联大最有影响的文艺社团──冬青文艺社。该社主要成员有林元、杜运燮、刘北汜、汪曾祺、查良铮(穆旦)等,聘请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为导师,出版专门刊登杂文的《冬青》壁报以及《街头诗页》等。1946年,他的《诗四十首》被巴金列入《文学丛刊》第8集,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诗集。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南言集》《晚稻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杜运燮诗精选100首》《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诗文选》等诗集,散文集有《热带风光》等。 关于“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 袁可嘉在《九叶集·序》里这样说:“这九位作者忠诚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诚于各自心目中的诗艺,通过坚实的努力,为新诗艺术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艺术上,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情感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通过烘托、对比来取得总的效果,借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他们在古典诗词和新诗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精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之目录表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大音文化中心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进入意境享受听书的感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冰心-寄小读者 著名朗诵艺术家:吕中虹云 1、山中杂感朗诵者:吕中 2、回忆朗诵者:吕中 3、小橘灯朗诵者:吕中 寄小读者(节选) 4、通讯七朗诵者:虹云 5、通讯八朗诵者:虹云 6、通讯二十朗诵者:虹云 7、通讯二十五朗诵者:虹云 8、通讯二十九朗诵者:虹云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著名朗诵艺术家:吕中刘纪宏常亮 1、给我的孩子们朗诵者:刘纪宏 2、春(节选) 朗诵者:吕中 3、艺术三昧朗诵者:常亮 4、山中避雨朗诵者:刘纪宏 5、杨柳朗诵者:刘纪宏 6、闲居朗诵者:吕中 7、湖畔夜饮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梁实秋-雅舍小品 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家声陈醇雅坤刘纪宏 1、雅舍朗诵者:陈醇 2、中年朗诵者:张家声 3、台北家居(节选) 朗诵者:雅坤 4、鸟(节选) 朗诵者:陈醇

5、散步朗诵者:陈醇 6、学问与趣味朗诵者:刘纪宏 7、时间即生命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鲁迅-朝花夕拾 著名朗诵艺术家:常亮,曹灿,方明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01 野草题辞朗诵者:方明 02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朗诵者:常亮 03 阿长与《山海经》朗诵者:曹灿 04 自题小相朗诵者:方明 05 无题朗诵者:方明 06 自嘲朗诵者:方明 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诵者:曹灿 08 藤野先生(节选) 朗诵者:曹灿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沈从文-湘行散记 著名朗诵艺术家:林如、傅成励 1、生命朗诵者:林如 2、箱子岩朗诵者:傅成励 3、美与爱(节选) 朗诵者:林如 4、鸭窠围的夜朗诵者:傅成励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徐志摩-再别康桥 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家声虹云傅成励刘纪宏 1、雪花的快乐朗诵者:虹云 2、落叶小唱朗诵者:刘纪宏 3、我有一个恋爱朗诵者:虹云 4、她是睡着了朗诵者:刘纪宏 5、莎扬娜拉(一首) 朗诵者:刘纪宏 6、海韵朗诵者:虹云、刘纪宏 7、再别康桥朗诵者:张家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