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完整版本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

(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 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 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
+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 A )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2H2(g)+O2(g)===2H2O(l) △H6
④.CaCO3(s)= CaO(s)+CO2(g) △H7
CaO(s)+H2O(l) =Ca(OH)2(s) △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1/3/12
29
3.分析下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
确的是 ( B )
A.2A(g)+ B(g)=2C(g);△H=a(a>0)
2021/3/12
28
2.(06·江苏)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
△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1
c
①.C(s)+O22(g)===CO2(g) △H1
C(s)+O2(g)===CO(g) △H2
②.S(s)+O2(g)===SO2(g) △H3
③S.H(g2)(+g)+O2(Og)12 2=(g=)===SO=2H(g2)O△(l) H△4 H5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2021/3/12
16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Al + HCl(稀) B Ba(OH)2·8H2O + NH4Cl(固) C KClO3受热分解 D CaO + H2O
2021/3/12
17
3、吸热反应一定是( ) A 释放能量 B 储存能量 C 反应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物的/12
+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 A )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2H2(g)+O2(g)===2H2O(l) △H6
④.CaCO3(s)= CaO(s)+CO2(g) △H7
CaO(s)+H2O(l) =Ca(OH)2(s) △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1/3/12
29
3.分析下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
确的是 ( B )
A.2A(g)+ B(g)=2C(g);△H=a(a>0)
2021/3/12
28
2.(06·江苏)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
△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1
c
①.C(s)+O22(g)===CO2(g) △H1
C(s)+O2(g)===CO(g) △H2
②.S(s)+O2(g)===SO2(g) △H3
③S.H(g2)(+g)+O2(Og)12 2=(g=)===SO=2H(g2)O△(l) H△4 H5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2021/3/12
16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Al + HCl(稀) B Ba(OH)2·8H2O + NH4Cl(固) C KClO3受热分解 D CaO + H2O
2021/3/12
17
3、吸热反应一定是( ) A 释放能量 B 储存能量 C 反应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物的/1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精品课件

C. 2H2(g)+O2(g)=2H2O(l);△H=-Q1 2H2(g)+O2(g)=2H2O(g);△H=-Q2
D. S(g)+O2(g)=SO2 (g);△H=-Q1 S(s)+O2(g)=SO2 (g);△H=-Q2
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 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3)宜使用有0.1℃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 准确,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 银球部位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 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的精度。
• (4)记录最高温度。 • (5)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式进行了以下处理: • a、忽略量热记的热容; • b、认为稀溶液与水的比热相同; • c、认为热容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铝的水解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D ) A.氮气与氢气合成氨 B.酸碱中和 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D.焦炭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1)、概念:能够表示物质变化与焓变的做 化Cl2(g)=2HCl(g); H= -184.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3 kJ/mol
NaOH(aq)+HCl(aq)=NaCl(aq)+H2O(l);H = -57.3 kJ/mol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D. S(g)+O2(g)=SO2 (g);△H=-Q1 S(s)+O2(g)=SO2 (g);△H=-Q2
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 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3)宜使用有0.1℃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 准确,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 银球部位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 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的精度。
• (4)记录最高温度。 • (5)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式进行了以下处理: • a、忽略量热记的热容; • b、认为稀溶液与水的比热相同; • c、认为热容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铝的水解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D ) A.氮气与氢气合成氨 B.酸碱中和 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D.焦炭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1)、概念:能够表示物质变化与焓变的做 化Cl2(g)=2HCl(g); H= -184.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3 kJ/mol
NaOH(aq)+HCl(aq)=NaCl(aq)+H2O(l);H = -57.3 kJ/mol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课件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取决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E生总能量-E反总能量 吸热反应: △H>0 E生总能量>E反总能量 放热反应: △H<0 E反总能量>E生总能量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呢?
化学反应本质上是分子中的旧键断裂形成原子,原 子间重新组合形成新键,进而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而新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 反应是放出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相对
HNO3(aq)+KOH(aq)=KNO3(aq)+H2O(l) △H= -Q3 kJ·mol 1,
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Q1 = Q2 = Q3
B.Q2 > Q1 > Q3
二、盖斯定律 1.概念: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
分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盖斯定律表明: 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起始 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大小.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 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H=E反总键能-E生总键能
第5页的问题解决
[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B )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铝的水解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
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幻灯片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反应中物质变化而且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示例:C(石墨)+O2(g)= CO2 (g) ; △ H = -393.5kJ/mol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①向量热计内加入一定量的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T1; ②向量热计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记录体系的最高温度; ③根据反应热计算公式Q=-C(T2-T1)计算出反应热.
(3) 若用KOH代替NaOH,HNO3代替HCl,当对应物质的量相同时,测定的反应热 相同. (4)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由于其实质是 H++OH-=H2O,当H+和OH-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若反应温度又相同,则反应热相同.
①
N2H4(g)+O2(g) =N2(g)+2H2O(g) ΔH2=-534 kJ·mol-1
②
根据盖斯定律,为在反应物中消去O2并得到N2H4和NO2的反应。
15
总结:
1.一定要标明各物质的状态
2. H 的单位为
。
3.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是指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 H 的数值要与系数对应一致。
16
三、盖斯定律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
焓变是相同的.
A 如
△H1 说明:
△H
B
C △H2
△H= △H1+ △H2 或△H1 = △H - △H2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PPT)5-5

所
具
有 的
△H1= --a kJ·mol-1
能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b kJ·mol-1
量
生成物
• 常见放热反应
• 绝大多数化合反应 • 中和反应
• 金属和酸,金属和水 的反应
• 所有的燃烧反应
• 常见吸热反应:
•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 所有的水解反应
• 所有的电离反应
• Ba(OH)2·8H2O与 NH4Cl的反应
• C+H2O CO+H2 • C+CO2 2CO • H2 +CuO H2O +
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生产技术,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世纪年代初首先从英国开始,到了世纪中叶,法、德、美等 国相继完成了产业。产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也叫工业。②泛指科学技术 的突
物
S(g)
质
S(s)
Cu
〈书〉山势高险的样子。 【巉峻】〈书〉形形容山势高而险:~的悬崖。 【巉岩】〈书〉名高而险的山岩:峭壁~|~林立。 【躔】〈书〉①兽的足迹。 ②天体运行。 【镵】(鑱)①古代一种铁制的刨土工具。②〈书〉刺()?。 【产】(産)①动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妇|~科|~卵|~ 下一个男孩儿。②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销|增~|转~。③动出产:~棉|~煤|东北~大豆。④物产;产品:土~|特~|水~。⑤产业: 家~|财~|破~。⑥()名姓。 【产程】名分娩的过程。 【产出】动生产出(产品):少投入,多~。 【产道】名胎儿脱离母体时所经过的通道,包括 骨产道(骨盆)和软产道(子宫颈和阴道)两部分。 【产地】名物品出产的地方: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 【产儿】’名刚出世的婴儿◇这种精密仪器正 是高科技的~。 【产房】名供产妇分娩用的房间。 【产妇】名在分娩期或产褥期中的妇女。 【产假】名在职妇女分娩前后按规定或经批准休息的一段时间。 【产科】名医院中专门负责孕妇的孕期保健,辅助产妇分娩等的一科。 【产量】名产品的总量:粮食~大幅度提高。 【产品】名生产出来的物品:农~| 畜~|~出厂都要经过检验。 【产婆】名旧时;公兴搬场 公兴搬场 ;以接生为业的妇女。 【产钳】名助产用的一种器械,在某些 分娩过程中(如难产)用来牵引胎儿。 【产权】名指财产的所有权。 【产褥感染】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产道感染,症状是发热、腹痛、恶露臭等,并可引 起全身型感染。通称月子病,旧称产褥热。 【产褥期】ī名产妇产出胎儿后到生殖器官恢复正常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周。 【产褥热】名产褥感染的旧 称。 【产生】动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现:同事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就会~矛盾|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产物】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结果:迷信是愚昧落后的~。 【产销】名生产和销售:~结合|~合同。 【产业】名①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 指私有的)。②构成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部门:高科技~|支柱~。③指现代工业生产(多用于定语):~工人|~部门|~。 【产业】①从手工生产过渡到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ppt课件

热化学方程式
导学诱思
写出1 mol C(s)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5
kJ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C(s)+H2O(g)
CO(g)+H2(g)
ΔH=+131.5 kJ·mol-1
-18-
第八单元
考点一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落实基础
(8)H2(g)的标准燃烧热 ΔH=-285.8 kJ·mol-1,则 2H2O(g)
2H2(g)+O2(g) ΔH=+571.6 kJ·mol-1
(× )
第八单元
考点一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解析:(1)中,汽油、甲醇本身热值不同,错误;(2)中,没有注明完全
燃烧、生成液态水,错误;(3)中,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
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
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
与酸或水的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①盐的水解,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③C与CO2、C与H2O的反应,④大多数分解反应。
第八单元
考点一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PPT精选文档

反应过程
△H3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能量 分析 与活 化能 关系 与键 能的 关系
△H=∑E生- ∑E反<0
△H=∑E生- ∑E反>0
△H=∑Ea正- ∑Ea逆<0 △H=∑Eb反- ∑Eb生<0
△H=∑Ea正- ∑Ea逆>0
△H=∑Eb反- ∑Eb生>0
1、常见的放热反应(变化): 燃烧、中和、氧化反应;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 合反应。 原子得得电子;原子结合为分子(化学键的形成);浓硫酸、 固体强碱溶于水。 2、常见的吸热反应(变化):
电离;水解、电解;多数的分解反应;一些特殊的反应
C+CO2=2CO
△
C+H2O(g) = CO+H2
高温
Ba(OH)2· 8H2O+2NH4Cl = BaCl2+2NH3↑+10H2O 原子失电子、分子拆成原子(化学键的断裂)。 NH4NO3溶于水
甲醇汽油
当前能源短缺的实质是原
油短缺。甲醇汽油是一种 “以煤代油”的路径,可 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从而 实现对原油的部分替代。
反应物的 总能量
2CH3OH(l)+3O2(g)
能量
Ea正
△H
2CO2 (g)+4H2O(g)
生应物的 2CO2 (g)+4H2O(l) 总能量
Ea 逆
E反 E生
反应过程
生应物的 总能量
2CO2 (g)+4H2O(l)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选修4 P3
必修2 P37
选修4 P38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新型替代能源
△H3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能量 分析 与活 化能 关系 与键 能的 关系
△H=∑E生- ∑E反<0
△H=∑E生- ∑E反>0
△H=∑Ea正- ∑Ea逆<0 △H=∑Eb反- ∑Eb生<0
△H=∑Ea正- ∑Ea逆>0
△H=∑Eb反- ∑Eb生>0
1、常见的放热反应(变化): 燃烧、中和、氧化反应;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 合反应。 原子得得电子;原子结合为分子(化学键的形成);浓硫酸、 固体强碱溶于水。 2、常见的吸热反应(变化):
电离;水解、电解;多数的分解反应;一些特殊的反应
C+CO2=2CO
△
C+H2O(g) = CO+H2
高温
Ba(OH)2· 8H2O+2NH4Cl = BaCl2+2NH3↑+10H2O 原子失电子、分子拆成原子(化学键的断裂)。 NH4NO3溶于水
甲醇汽油
当前能源短缺的实质是原
油短缺。甲醇汽油是一种 “以煤代油”的路径,可 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从而 实现对原油的部分替代。
反应物的 总能量
2CH3OH(l)+3O2(g)
能量
Ea正
△H
2CO2 (g)+4H2O(g)
生应物的 2CO2 (g)+4H2O(l) 总能量
Ea 逆
E反 E生
反应过程
生应物的 总能量
2CO2 (g)+4H2O(l)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选修4 P3
必修2 P37
选修4 P38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新型替代能源
反应热、焓变-ppt课件

①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符号:H
②焓变:等压条件下,反应热也可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3 . 规定
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即放热反应),则△H为“-” 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即吸热反应),则△H为“+”
规定:当△H为“-”(△H < 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H > 0)时,为吸热反应
【课堂练习】 1. 1.0L 1.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_-1_1_4_._6_k_J_/m。ol
2. 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_+__1_3_1_.5_k__J_/m__o_l 。
反应的ΔH = +183 kJ/mol
总结:反应热、焓、焓变的比较
概念
符号 单位 数值 联系 注意
反应热
焓变
焓
化学反应释放或从吸收的热量 △H=H生成物-H反应物 物质具有的能
量
Q
ΔH
H
kJ/mol
正值表示反应吸热;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只有正值
反应热 = 焓变(等压);ΔH=H(生成物)-H(反成物)
➢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它部分(如试管、空气等)
➢ 热量 : 指因为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 或传递等能量。
一、反应热
1.定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符号:Q 3.单位:kJ/mol 或 kJ.mol-1
二、焓变
1.内能(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 状态等影响。 2.焓与焓变
②焓变:等压条件下,反应热也可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3 . 规定
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即放热反应),则△H为“-” 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即吸热反应),则△H为“+”
规定:当△H为“-”(△H < 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H > 0)时,为吸热反应
【课堂练习】 1. 1.0L 1.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_-1_1_4_._6_k_J_/m。ol
2. 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_+__1_3_1_.5_k__J_/m__o_l 。
反应的ΔH = +183 kJ/mol
总结:反应热、焓、焓变的比较
概念
符号 单位 数值 联系 注意
反应热
焓变
焓
化学反应释放或从吸收的热量 △H=H生成物-H反应物 物质具有的能
量
Q
ΔH
H
kJ/mol
正值表示反应吸热;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只有正值
反应热 = 焓变(等压);ΔH=H(生成物)-H(反成物)
➢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它部分(如试管、空气等)
➢ 热量 : 指因为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 或传递等能量。
一、反应热
1.定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符号:Q 3.单位:kJ/mol 或 kJ.mol-1
二、焓变
1.内能(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 状态等影响。 2.焓与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题1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大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例2 [例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D)
A.Al+HCl(稀)
(1)反应热的意义: 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2)反应热的定义: 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反应热的符号: Q.
吸热反应Q为正值,放热反应Q为负值.
(4)反应热的单位: kJ·mol-1.
2.反应热数据的实验测定 (1)仪器: 量热计 (2)步骤(以测定HCl+NaOH=NaCl+H2O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例):
B.Ba(OH)2·8H2O+NH4Cl(s) C.KClO3受热分解 D.CaO+H2O
例1 [例3]50mL 0.5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 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
列问题:
温度计
硬纸板
碎纸屑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表示反应中物质变化而且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示例:C(石墨)+O2(g)= CO2 (g) ; △ H = -393.5kJ/mol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高温 CaO+CO2↑ ②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 ↑+10H2O ③C(s)+H2O(g) 高温 CO+H2 ④CO2+C 高温 2CO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1.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和吸热强弱 关系
放热反应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 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 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 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 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 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 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四种基本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研究化学反应
能量变化
机械能 热能 电能 光能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2.反应热及其测定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及反应焓变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三、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2. 焓变计算举例
示例: H2(g) +Cl2(g)= 2HCl (g) ; △ H = -184.6kJ/mol 1/2H2(g) +1/2Cl2(g)= HCl (g) ; △ H = -92.3kJ/mol
(4)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要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数值和单位,并用 “;”将化学方程式与△ H 隔开。放热反应的为“-”,吸热反应的为“+”, 单位为J/mol或kJ/mol。
①向量热计内加入一定量的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T1; ②向量热计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记录体系的最高温度; ③根据反应热计算公式Q=-C(T2-T1)计算出反应热.
(3) 若用KOH代替NaOH,HNO3代替HCl,当对应物质的量相同时,测定的反应热 相同. (4)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由于其实质是 H++OH-=H2O,当H+和OH-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若反应温度又相同,则反应热相同.
3.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
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
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释放能量。
4.等压反应热与焓变之间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 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表示为:Qp=△H。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一)焓及焓变的定义
1.焓: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焓(用H表示)。
注意:① 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
2.焓变: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1)符号:△H (2)单位:KJ·mol-1 (3)表达式: △H=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2)烧杯间塞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
(3)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将 偏小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HCl溶液的浓度的作用是 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 , 当室温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原因是 散热较快 .
(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一般不写反应条件,不写↑或↓。) 说明:气体用g表示,固体用s表示;液体用l表示;溶液用aq表示
(2)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 ℃。 (3)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 △ H也同倍数改变。
能量 生成物
2.图像表示
能量 反应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③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