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国来最严重的风灾回顾

合集下载

悲情沙埕港台风桑美来袭后的福鼎海难调查

悲情沙埕港台风桑美来袭后的福鼎海难调查

悲情沙埕港台风桑美来袭后的福鼎海难调查那一夜,沙埕镇人永生难忘。

8月10日,建国以来最强大的台风“桑美”一夜之间摧毁了这个避风良港。

以270公里时速狂奔的气流撕裂了码头,击碎了船舶,席卷了不计其数的生命。

台风已过去了13天,沙埕港的天空早已平静。

然而,失去亲友的人们的悲哀伤痛却仍远未平息。

截至昨日,沙埕镇所在的福建省福鼎市官方公布,在此次台风袭击中有218人死亡,72人失踪。

然而在当地,这一数字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8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的“福鼎海难:避风港为何变成死亡港”节目中指出,台风过后死亡人数成了敏感话题,统计出现分歧,当地政府涉嫌瞒报死亡人数。

当地民众对政府预防和救灾措施提出批评。

虽然当天沙埕镇的电视信号仍未恢复,但这一节目仍然成为当地居民争相谈论的话题。

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超强台风之外,什么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灾难?那就是不敢正视灾难、不敢报告真相——这种灾难有时比超强台风厉害得多。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力图重述那个恐怖之夜所发生的一幕幕场景:死亡与抗争,灾难与人性。

8月21日,桑美过后11天后。

阳光下的沙埕港风平浪静,偶尔几艘快艇在水面上掀起白色的浪花。

在港口中有石头的地方,星星点点的小渔船上,原先的渔民提着钓鱼线,不停地往船上拉。

鱼太容易钓了,一天能钓几百斤。

钓鱼的人说,手都拉痛拉伤了,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得不戴上皮手套。

这些鱼是从沙埕港中的3.7万个网箱中跑出来的,没有饲料的它们饥饿难忍。

这些鱼是不能吃的,自10号台风桑美来过后,至少数百人在这个港口丧生,至今还有相当多来不及打捞的尸体在里面浸泡;近千艘渔船损毁沉没在港口中,无法估算的燃油污染了水质。

即使公安、渔政、工商等部门的人劝阻、严查人们在沙埕港钓鱼、交易,但失去亲人、倾家荡产的渔民们,顾不了那么多了。

几元一斤的价格多少可以挽回一些损失。

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改变了这里的世界,原本美丽、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沙埕港,成了一个死亡之港,哀伤的空气笼罩了它。

建国后福建主要气象灾害

建国后福建主要气象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干旱沿海地区自1948年秋至1949年初出现严重秋冬旱,随之出现春旱。

洪涝6月14日闽江出现了较大的洪水。

台风有3次登陆台风,分别出现于8月14日(惠安)、9月30日(福清)、10月5日(厦门),另有2次影响台风。

1950年寒害雨季期间北部出现了较重的“五月寒”。

洪涝6月24日闽江出现大洪水。

1951年寒害闽北有较重的“倒春寒”,对春播不利。

台风仅有两次影响台风。

1952年洪涝6月15日受强暴雨影响,晋江流域有较大的洪水灾害。

台风有3次登陆福建的台风,5次影响台风,7月21日受登陆温州地区台风的影响,闽江出现了特大洪水。

1953年洪涝除6月11日强暴雨使闽西汀江出现了大洪水外,全省无过大的区域性旱涝灾害。

台风有3次登陆福建的台风,3次影响台风。

1954年以夏秋旱最突出,春寒也比较明显,雨季闽江有水灾。

福建无登陆台风,仅有四次影响台风,均未造成明显灾害。

干旱2月21日~4月16日有9个县大旱,4月漳州市受旱面积33万亩占21.4%,云霄池塘、河水干涸,漳浦部分地区吃水困难,泉州市50%的稻田缺水溶田。

7月至8月21日全省受旱145万亩。

9月中旬起旱情又起,至11月上旬,中晚稻受灾面积已达404.5万亩,全省因旱减产5亿多斤,灾民达250万。

寒害3月气温比常年偏低1~2℃,出现了倒春寒天气,龙岩烂秧3成以上,损失谷种21.3万斤,同安县烂秧达60~80%。

冰雹全省降雹8县次,损失不大。

大风5月14~15日的沿海大风,福鼎死渔民18人,霞浦12人,连江33人,闽侯2人。

福鼎渔民称这是“五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的暴风”。

暴雨较大范围的暴雨有5次,有40个县因洪涝受灾,危害稻田29万亩,其他作物666亩,总计死亡43人。

5月29~31日全省大部地区接连出现暴雨,南平总雨量达242毫米。

6月6日暴雨,中心落在闽江上游,南平、清流日雨量超过100毫米,闽西因倒房死7人。

6月14~22日暴雨,中心位于建溪、富屯溪,建宁总雨量达354毫米,仅南平地区稻田就淹没2.44万亩,冲成沙滩者0.28万亩,倒房14幢。

福建现10级风有树被吹断

福建现10级风有树被吹断

福建现10级风有树被吹断福建现10级风有树被吹断福建是我国沿海省份之一,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经常受到台风和强风的影响。

福建出现了10级风的强风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树被吹断砸到路人在强风天气中,树木成为了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城市和道路附近。

由于强风的作用,树木的根部无法承受风力,导致树干被吹断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被吹断的树干往往会砸向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给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安全隐患强风天气下,树木被吹断砸到路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树干的砸击力很大,一旦砸中行人,很可能造成头部、胸部等重要部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树木砸到道路上,会阻塞交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树木的砸击还可能损坏建筑物、电线杆等设施,进一步加剧事故的严重性。

应对措施针对福建现10级风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安全。

对于城市和道路附近的树木,应加强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有风险的树木,避免其成为安全隐患。

应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醒大家在强风天气中注意避开树木和危险区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强风天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布风暴预警,让公众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护措施。

福建现10级风,树被吹断砸到路人,引发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树木维护和管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强风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台风“杜苏芮”未来会往哪走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台风“杜苏芮”登陆我国是比较确定的,但是在我国哪里登陆,目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杜苏芮”的中心未来可能经过的区域包括了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现在还在调整当中。

无论后期路径如何,对我国的风雨影响都不可避免,广东省防总已在22日要求省内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杜苏芮”动向,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早防御,落实海上防风措施;跟踪部署,做好陆上防风防汛准备。

建国以来最大台风

建国以来最大台风

建国以来最大台风中国每年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影响,主要是福建沿海,广东广西沿海,浙江沿海,海南沿海。

每年都有大的台风对我们一些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譬如2014年影响海南全岛的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影响厦门的14号台风莫兰蒂。

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出了中国自1960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年最大台风,看看这些中国历史最大台风排行榜。

截至目前,第二大风王是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强度是18级以上,风速72米/秒,中心气压945百帕。

第一大仍是1979年的风王泰培。

历史上最大的台风到底是1979年台风泰培还是1961年台风Nancy,气象历史记录已经很明确,截至2016年,历史上最大的台风就是1975年1961年台风泰培,Nancy没有实测记录,无从考究。

1960年飓风Donna 北大西洋 140kts,中心气压930hPa;1961年台风Nanc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85kts,中心气压882hpa;1962年台风Karen,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3年台风Jud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20hPa;1964年台风Sall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70kts,中心气压895hPa;1965年台风Bes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6年台风Ki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70kts,中心气压880hPa;1967年台风Car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8年台风Agne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9 飓风Camille 北大西洋 165kts,中心气压905hPa;1970年台风Hop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71年台风Irm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884hPa;1972年台风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10hPa;1973年台风Nor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77hPa;1974 飓风Carmen 北大西洋 130kts,中心气压928hPa;1975年台风Jun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75hPa;1976年台风Louis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895hPa;1977 飓风Anita 北大西洋 150kts,中心气压926hPa;1978年台风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80hPa;1979年台风Tip,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5kts,中心气压870hPa;1980 飓风Allen 北大西洋 165kts,中心气压899hPa;1981年台风Elsi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95hPa;1982年台风Mac,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895hPa;1983年台风Forres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85hPa;1984年台风Vaness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880hPa;1985年台风Do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1986年台风Pegg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00hPa;1987年台风Nin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30hPa;1988 飓风Gilbert 北大西洋 160kts,中心气压888hPa;1989 热带气旋Orson 南半球 140kts,中心气压905hPa;1990年台风Mik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15hPa;1991年台风Yuri,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95hPa;1992年台风Ga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93年台风Ed,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15hPa;1994 飓风John 东北太平洋 150kts,中心气压929hPa;1995年台风Ange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0hPa;1996年台风Her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25hPa;1997 飓风Linda 东北太平洋 160kts,中心气压902hPa;1998年台风Ze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0hPa;1999 热带气旋05B 北印度洋 140kts,中心气压912hPa;2000年台风达维,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30hPa;2001年台风法茜,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5hPa;2002 热带气旋Zoe 南半球 155kts,中心气压890hPa;2003年台风鸣蝉,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2004年台风暹芭,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0hPa;2005 飓风Wilma 北大西洋 160kts,中心气压882hPa;2006 热带气旋Monica 南半球 155kts,中心气压916hPa;2007 飓风Dean 北大西洋 150kts,中心气压905hPa;2008年台风蔷薇,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05hPa;2009年台风妮妲,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5hPa;2010年台风鮎鱼,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85hPa;2011年台风桑达,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20hPa;2012年台风三巴,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0hPa;2013年台风海燕,西北太平洋,315km/h (170kt) ,895百帕;201409号台风威马逊,17级以上,风速72m/s,每秒72米,中心气压881.2百帕。

福州历史上的五次大水灾

福州历史上的五次大水灾

福州历史上的五次大水灾作者:赖晨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8年第09期位于闽江下游的福州,被高峻的万山环抱,地势低洼,河流众多,春夏之交,闽北山洪暴发,下泄的洪水常对福州形成威胁。

因此,福州是水灾多发区,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1200多年间,比较重大的水灾有四五十次之多,现介绍其中的五例。

1485年:水风灾并行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夏季,闽江流域普降暴雨,长时间的降雨造成的水灾,不论在受灾面积上,还是强度上,都是闽江流域上从未有的,其破坏力极大。

可以说,这次是明代历史上闽江流域不可忽略的一次重大灾害。

福州、闽侯地区在六月又遭遇了台风天气,更是加剧了灾害的破坏力。

据道光年间的《福建通志》记载:“福州、闽侯:六月,大风拔木发屋,公署、民庐尽坏,城上敌楼颓毁一空。

福州九县滨江近溪,屋宇荡析尤甚,官私船只漂没无算,死者千余人。

……闽县、侯官、怀安、古田、闽清、罗源、永福八县俱大水,民多溺死,继复大疫,死者无算。

”洪涝灾害与其他灾害并发,极大地增强了灾害的破坏力。

大部分地区的县志都记载有受灾后的状况,如:“害田伤稼,坏公私屋宇。

濒溪民居漂荡尤甚,溺人畜不可胜计。

”可见,老百姓所受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1609年:三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整个闽江流域都陷入严重水灾的境地。

这主要是由于闽江上游的闽北山区连日暴雨所造成的。

因此,受灾面积波及闽江上中下游多数地区,包括福州、闽北、闽东近20个县,淹死百姓达10万余人,为该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

据清朝嘉庆年间的《南平县志》记载,农历五月的南平:“二十五日大水入城,二十八日方退,水满雉堞之上,漂流官民屋宇,溺死者甚众。

”这年的五月至八月,闽江下游的福州也发生大水灾。

据《福建通志》记载:“闽江上游洪水澎湃而下,城外水涨丈余,漂尸败椽,蔽江塞野,五昼夜不绝,水皆卤浊色,人不敢饮于江者匝月。

龙岩市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

龙岩市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

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1991年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年总降雨量均在1275.3毫米以下,比常年偏少25%以上,其中连城、上杭、漳平、永定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少。

据6月8日旱情高峰期统计,全市受旱面积达8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0.7%;水力发电量较上年减少2亿千瓦时;林业生产深受其害,造林成活率比1990年降低30%,全市有73.4公顷树苗被晒死,容器苗死亡1476万袋。

森林火灾频发,1991年发生火灾137起,过火面积1178.03公顷,比上年增加51%,尤其是6月起森林火灾直线上升,下半年过火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211%。

为抗御干旱,于6月8-30日,7月31日至8月20日在6个县(市)21个点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炮弹1737发,受益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人工增雨总量达10330.27万吨。

1991年7月19日,受9101号台风影响,造成局部洪涝灾害。

全市7个县(市)26个乡(镇)220个村41433户受灾,倒房122间,损坏民房6807间,伤3人,农作物12890公顷,粮食减产1.7199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47.5万元。

1991年12月26日,受强寒潮侵袭,出现全市性大雪,是1975年后最大的一次降雪,北部的松毛岭积雪达50多厘米,持续数天后溶化;连城12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达-7.2℃,为建站以来的最低值。

该次降雪前气温异常偏高,突然急剧降温,冷暖悬殊,热带鱼类、蔬菜、烤烟等冻害严重。

1991年11月永定高陂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500亩。

地区行署领导、县五套班子和各个部门领导、机关厂矿干部职工,还有部队指战员2100人次上山救火。

1992年1992年,全市共出现50场暴雨,造成较大暴雨洪涝灾害的有4次,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21日、5月16日和6月17日。

3月下旬全市出现连续性大雨至暴雨过程,3月26日发生历史上初春少遇的洪涝,全市105个乡(镇)受灾,死亡15人,伤4人,房屋倒塌3810间,牲畜漂失和死亡3980头,稻田受害13754.5公顷,其中成灾7073.1公顷。

福建省泉州市“10.9”【台风洪水灾害】处置

福建省泉州市“10.9”【台风洪水灾害】处置

福建省泉州市“10.9”台风洪水灾害1999年的第14号强台风在福建的泉州登陆,整个泉州危险重重,灾害不断,为了抗击台风,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害,泉州市公安消防部队迅速调集3部冲锋舟30多名特勤队员和部分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灾区,投入紧急抢险救援。

参战消防官兵英勇顽强,在狂风暴雨中连续奋战近20小时,抢救出遇险群众262人,保护财产数千万元。

一、基本情况1999年10月9日,14号强台风袭击泉州,被誉为“文化名城”的泉州市,刹那间骤雨如注,狂风卷起,街上车躲人逃,房掀树倒,瓦砾飞扬,断电停水,学校停课,企业停产。

消防指挥中心电话接连不断,灾区频频告急,险象环生。

当日22时40分,泉州市肖厝区后龙镇郭厝村、锦塘村、峰尾镇、前黄镇凤山村等地数百户村民被围困于洪水之中,随时有被淹盖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

市公安消防部队坚决执行市政府统一调遣,迅速出动特勤中队官兵30人,冲锋舟3部,火速赶往肖厝抗洪抢险。

群众纷纷爬上屋顶,四处都是呼叫声、哭啼声、大风呼啸声。

由于受困群众较为分散,抢险难度大大增加。

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全体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协同配合、连续作战,直至次日凌晨6点,圆满完成了营救任务,共抢救受困群众262人。

二、灾害特点(一)环境恶劣泉州距肖厝近50公里,消防官兵于23时20分到达肖厝后龙镇,由于当时台风依然刮得紧,骤雨如注,洪水不断上涨,群众房屋犹如海上礁石,洪水不断扑打着房屋。

道路被水淹没,险情随时存在。

大风夹着雨吹得战士眼睛都难睁开,视线不清,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

(二)被困人员数量多,施救十分困难被困人员为了避风躲雨,隐藏在较为隐蔽的部位,公安消防部队寻找被困人员困难;由于被困人员分散,数量较多,环境险恶,给救援人员的施救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救援过程(一)克服困难,迅速到达人员受困点10月9日晚10点40分,急促的电铃声惊醒了营区内每一位官兵。

“马上集合,迅速前往肖厝抗洪抢险”,政治处主任手持电筒,向特勤中队下达了抗洪抢险命令。

2016年福建电网输电线路“莫兰蒂”台风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

2016年福建电网输电线路“莫兰蒂”台风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

2016年福建电网输电线路“莫兰蒂”台风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陈文兴【摘要】介绍2016年“莫兰蒂”台风及福建电网因台风受损情况.分析遭遇“莫兰蒂”台风输电线路受损情况和原因,并提出了福建电网在运线路防风加强方案及新建线路防风措施.【期刊名称】《能源与环境》【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输电线路;“莫兰蒂”台风;受损分析;福建电网【作者】陈文兴【作者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52016-09-15,福建省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强3次台风之一的“莫兰蒂”的重创。

受“莫兰蒂”影响,导致1人死亡、51人受伤,近100万户停电。

电力基础设施损失严重,“莫兰蒂”对厦门电网造成了毁灭性重创。

6座220kV变电站、21条220kV线路、45座110kV变电站、52条110kV线路、10743台配电变压器、713条10kV线路停运,停电用户达55.22万户。

强台风造成福建省全省165万用户停电。

9月14日上午10点钟,1614号台风莫兰蒂(超强台风级)中心位于我国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大约405km的台湾以南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m/s),中心最低气压为915hPa。

9月15日凌晨2点左右,1614号台风莫兰蒂正式登陆厦门,之后以每小时20km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随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于16日凌晨到上午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莫兰蒂”台风于9月15日2时登陆厦门。

4时经过厦门同安地区,底层中心附近2min平均最大风速为48m/s,为强台风级(STY)。

台风“莫兰蒂”是建国以来最强台风,从实测风速上看,1614号台风无论从持续风还是阵风上已经超越了9914号台风;1614号台风实测阵风数据基本上与5903号持平,持续风比5903号台风更强。

从最低气压上看,1614号台风登陆时刻最低气压低于9914号台风和5903号台风,从最低气压参数上判断,1614号台风强度高于9914、5903号台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建国来最严重的风灾回顾由于台湾的阻挡,福建所受的台风灾害大有减轻;但台湾同时也增加了台风的不确定性,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使海峡里的风速减弱不多,大风范围也相当大。

五十六年以来,福建也遭受过多次惨烈的风灾,现在就简要地作一回顾,其实福建的风灾并不轻于直接面对大洋的广东海南和浙江。

凡提及台风登陆时的强度,如无特别说明,均指NMC所认定的强度。

以下编号均为NMC编号,括号里为命名(JTWC),后附有JMA、JTWC和CWB(90年代开始有HKO)的ANALYSIS ARCHIVE,标出颠峰时刻的强度。

早期NMC数据常缺失,没有强度数据。

JTWC在2000年前只有风速数据,日本气象厅在1977年前只有气压数据,起编时间依照JTWC(因为早期JMA无风速,且JTWC是命名机构),但时间是协调世界时1、忽从天降的悲剧5903号台风(IRIS,艾瑞丝)登陆厦门965HPA(JMA)90KT(2级,JTWC)45M/S(中度,CWB)自从海南新闻网刊出了7314号台风夜袭琼海的长篇通讯后,许多人才知道小风圈热带气旋在科技落后,信息不通的年代会带来多大的灾难。

但是可能很少人记得,在7314号台风侵袭十四年以前,福建省也曾经遭遇过一场十分相似的台风的凶猛袭击。

5903号台风躲过了气象人的法眼,狂风暴潮半夜齐发,让实际并未发生风暴潮的中国第一台风也黯然失色。

从记载来看,它同时也很可能是50年代仅次于5612号台风的特大风灾,是福建气象史,甚至是中国气象史上都具有历史意义的台风8月19日,IRIS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初期向偏西方向移动,一天以后加强为台风并且转向西北方向移动,掠过吕宋北部进入巴士海峡并于8月22日在海峡里达到最强,此后维持路径,直到8月23日凌晨在厦门登陆。

50年代,我国预报天气主要靠天气图,而天气图的资料来源于各地气象台站的天气报告,要预报从海上来的台风动向,有相当大的难度,原本预计在广东汕头附近登陆,但台风却突然夜袭闽南。

厦门站出现解放后最高潮位,气象站测得十分钟平均风速42M/S,一分钟平均风速45M/S,阵风60M/S,被认为是建国以来登陆福建的最强台风,而阵风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仍是全省的最高纪录。

在风速计质量和数量都十分低下的50年代,能够测到这样的风速也可见台风强度之强。

5903号台风环流细小,能量集中,台风进入台湾海峡时,闽南沿海的风力也只有6-7级,当风力突然加强已经是半夜,措手不及。

厦门市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灾,三人合抱的大榕树连根拔起,集美海堤被风、潮卷毁,市区进水平均1米深。

受淹农田41万公顷,沉船2610艘,冲毁海堤1713处,倒塌房屋17874间,全省728人死亡,毁渔船3800艘,经济损失3亿多元。

国家海洋局评价为较大潮灾(二级潮灾)。

由于无法确知在海上究竟有多少人失踪,台风的遇难中的人数已经永远是一个谜。

在福建省的官方记录中,5903号台风至今仍是登陆强度最强,大风破坏最严重的台风。

由于台风灾害严重,虽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极端困难时期,又遭到5903号台风的毁灭性打击,福建省仍终于下定决心,拿出1960年的全部外汇向英国购买两部气象雷达,福建省也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气象雷达的省份。

从此福建省拥有了对近海台风的实时监测能力,这也开始了福建省天气预报现代化的进程。

5903号台风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量的。

2、杀人不见血的暗箭6001号台风(MARY,玛丽)登陆香港980HPA (JMA)80KT(1级,JTWC)35M/S(中度,CWB)6月份是西南季风牢牢控制南海的月份,没有副高带来的良好幅散,热带气旋不容易达到很高的强度,但却可以吸满充足的水气,带来丰沛的降水。

历史上不知多少南海台风为东南沿海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近几年来,类似北冕,玛莉亚之类的风暴都暴雨成灾。

然而6001号台风,却让它们无不黯然失色,堪称创始大洪水的倾盆暴雨让闽南人民至今不堪回首。

6月3日,南海的季风低压在西沙群岛附近发展成为热带低压,并被JTWC迅速升格为热带风暴。

和在西南季风引导下的许多TC一样,MARY移动和增强的速度一样十分缓慢。

直到三四天后,MARY才增强为台风,并逐渐达到巅峰强度。

并且在6月9号凌晨以巅峰强度登陆香港,因此被称为6.9台风。

当时的HKO发出了超过50个小时的烈风或暴风信号,后来玛丽在皇家天文台总部之西北偏西10公里附近掠过,总部记录到的气压是974.3hPa,瞬时最低气压是973.8hPa。

香港风迷或许没有人能够记得这能够配得上9号甚至10号风球的台风,不过这已不重要。

台风登陆后,一直维持热带风暴强度,一天后从闽西进入福建,又不到1天即出海,沿着副高北缘向偏东方向移动,再次增强为台风,一直接近换日线才消散。

在福建境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引进强大的西南季风,暴雨的时间和强度却是罕见的。

风暴中心所经之处有14个县风力达10~12级,8~10级者占我省大部,九龙江、晋江出现特大洪涝,漳州一带一片汪洋,洪水持续50小时以上,农作物受灾463万亩,死亡638人,受伤六千多人,当地群众称这是百年未见的大灾。

一直到今天,漳州和泉州仍然有不少地方记着6.9台风暴雨留下的洪水痕迹,而不少洪水水位直到今天也没有被超过。

从此以后,许多地方在发生台风洪水时,都以6001号台风留下的水位作为对照。

这几年,北冕,碧利斯等热带气旋在福建暴雨成灾,然而再没有台风洪水能够像6.9台风一样带给闽南人如此惨痛的记忆。

今年的珊瑚进入福建后,漳浦洪水怒涨,但老人们还是没有忘记四十五年前的6.9台风。

它铁一般地证明了,台风的威力绝不仅仅是怒号的狂风,更有从天而降的洪魔。

3、摧城拔寨的八月狂潮6614号台风(ALICE,艾丽丝)登陆福州罗源938HPA(JMA)130KT(4级,ST,JTWC)40M/S(中度,CWB)虽然有台湾的阻挡,但总会有一些台风绕过台湾本岛,直接威胁福建陆地。

这里面既有5903,0102等从南面袭击的,也有6614,0418,0216等从北面西行登陆闽中北的。

在这些台风中,1966年9月3日登陆福州罗源的14号台风堪称其中的典型。

而在这之前的6611号台风和紧接到来的6615号台风虽然本身灾害轻于前者,却用这令人心寒的三连击将闽东北地区变成了满目创痍的人间地狱。

随着8月的结束,副高大多会逐渐南退,但有时也有例外,副高呈狭长的带状,位置偏北,这就给了热带气旋以机会从比较高的纬度西行,威胁华东沿海。

6614号台风即如此。

8月25日,热带低压15W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加强为热带风暴,并缓慢地向偏北方向移动。

三天以后,由于受到副高的阻挡,ALICE打了个小转,开始在25-26N的高纬稳定西行,并且迅速爆发增强,9月1日,强度达到顶峰。

威胁已经十分明显,但由于从东方逼近的台风难以出现预兆性的台母,而60年代消息的闭塞又让人们茫然无知,两天以后的中午,当台风中心绕过黄岐半岛进入罗源湾时,一场浩劫随即从天而降。

这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965HPA,也是建国十七年以来福建遭遇的最为严重的风暴潮灾,9月3日是农历八月初三,台风中心登陆的时刻又是正午潮水最高的时候,沿海狂潮怒涨,宁德地区霞浦县的三沙站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0.86米,闽东全部验潮站的水位均超过警戒水位。

罗源最大风速52米/秒,飞竹公社5小时降水量高达248毫米,6尺直径的老水松被拦腰截断。

宁德三都海堤崩溃5400米,海啸海水倒灌,一片汪洋。

全省受淹农田47万公顷,船只损失5646艘,冲毁海堤781处,损坏水利工程15806处,倒塌房屋15051间,根据不完全统计,伤亡至少3187人,而仅霞浦、宁德、罗源、连江四个县就死亡269人。

连江县至今没有遭遇过更大的潮灾,三十九年后的今天,一些经历过的人们在提及6614号台风时仍心有余悸。

1966年是一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在文化大革命的硝烟中,从政府到人民,没有人再能顾及这次八月潮灾的善后,尤其是当四天以后,6615号台风再次袭击闽北后,一切真相都被遗忘所埋葬。

14号台风是福建五十年来也许最具谜团的台风之一,存留至今的官方资料少之又少,连气象记录也是如此残缺不全。

也许,能够留下来的,只有逐渐老去的人们心中那一点悲伤的回忆了。

4、中秋之夜的永别6911号台风(ELSIE,爱尔斯)登陆晋江895HPA (JMA)150KT(5级,JTWC)65M/S(强烈,CWB)今年福建风季让不少风迷感叹,海棠,珊瑚,泰利,还有最后让福州市陷入瘫痪的龙王。

其中秋台龙王让人感到的台风的时辰并不仅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惊叫: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庆大灾。

但是现在的人们,可能很少有人记得,三十六年前的这个时刻,在6614号台风的伤痛尚未消失之际,发生了一场更为强烈的台风风暴潮,它让当年经历过的人们把龙王不过当作微风拂面而已。

60年代的副高似乎一直如此强盛,三年前如此,三年后也是如此。

而这年的台风也是羞答答地不肯见人,9月底了仍然只是11号。

6911号台风和6614号台风有着几乎相同的路径,只不过稍微偏南一些。

9月19日,11W在威克岛以西海域形成,第二天被命名为ELSIE,以后以和气候平均值相当的速度逐渐增强,并在进入140E时达到它生命中的最强时刻,成为日本气象厅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中心气压低于900HPA的超强台风。

此后强度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在9月26日的中秋之夜,以931HPA的中心气压登陆台湾花莲,风速45M/S。

登陆时刻是在晚上11时,台湾狂风大作,全省灾情严重,然而更加沉重的打击是在第二天天明后的福建沿海。

这是农历八月十六的天文大潮,在大风圈的6911号台风的推动下,台湾海峡的海水再一次暴涨,从漳州到宁德,沿海六市的潮位迅速上涨,福州马尾白岩潭站出现2.38米的风暴增水,排名全省历史第二。

狂风大作,惊涛拍岸。

刚刚吃完团圆饭,沉浸在甜蜜梦乡中的人们也许曾经看到了台风登陆前的预兆,但没有人愿意破坏节日的欢乐。

可是当他们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处在强烈台风的正面袭击之下。

从南到北,疯狂的潮水冲毁海塘,涌入陆地,台风中心登陆点的晋江沿岸海堤大部分被台风风暴潮冲毁,仅仅一县就有五十万公顷土地被淹没在滔滔潮水之中。

全省均受到严重损毁,省内42个县下暴雨,过程雨量柘荣356.2毫米,登陆晋江时已经减弱,最大风力11级,三都、柘荣阵风达40米/秒,宁德的潮灾不亚于三年前的6614号台风,当地有老农反映是比清咸丰三年更大的海潮。

厦门市出现5903号台风以来的最强风力,而如此强大的风力直到30年后才被9914号台风丹尼所重复。

罗源县灾情最为惨烈,六个公社的海堤全部崩溃,海岸被侵蚀成锯齿状,罗源湾景观面目全非……这是建国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风暴潮灾。

1969年和1966年一样是福建省的噩梦,登陆汕头的6903号台风和登陆晋江的6911号台风都进入了建国以来的十大风暴潮之列,而60年代末的这两次毁灭性台风风暴潮发生之后,国家才真正开始了对风暴潮预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