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2001年)

合集下载

鄱阳湖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分析

鄱阳湖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分析

鄱阳湖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分析廖智;蒋志兵;熊强【摘要】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41)006【总页数】7页(P419-424,432)【关键词】鄱阳湖;冲淤;变化;分析【作者】廖智;蒋志兵;熊强【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水文局,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省景德镇市水文局,江西景德镇333000;江西省南昌市水文局,江西南昌33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5+.10 引言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及区间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汇入长江。

鄱阳湖流域总面积162 225 km2,五大水系控制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37 143 km2,占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84.5%。

受三峡等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五河控制性水库调度运用等人类活动及降雨等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长江干流、鄱阳湖五河水沙条件的变化都将会引起江湖关系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江湖、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江湖蓄泄能力、湿地功能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为研究鄱阳湖泥沙淤积及其影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程时长、王仕刚对鄱阳湖现代动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鄱阳湖物质来源主要是五河带来的泥沙,同时研究了五河入湖口扩散区、湖体的冲淤动态变化[1];曹统照在《鄱阳湖淤积量计算方法的探讨》中应用极限淤积量的概念,引进拦沙效率系数与极限淤积容积剩余率系数,导出了吞吐型过水湖泊或水库的淤积量计算方程式,对鄱阳湖淤积量进行计算[2];马逸麟、熊彩云等对鄱阳湖不同区域的泥沙淤积特点行了详细的描述,对鄱阳湖泥沙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湖未来泥沙淤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预测[3]。

近30年来鄱阳湖岸线形态变化研究

近30年来鄱阳湖岸线形态变化研究
1 9 7 5 — 1 9 9 5年 问湖泊面积显著减小, 1 9 9 5 — 2 0 1 0 年 间面积减小速率有所下降, 但岸线长度、 岸线发 育系数 与计盒维数减小幅
度 明显 增 加 , 反 映 出这 一 时期人 类经 济 活动 对 湖 泊岸 线 的干扰 程 度 加 大 。
关键词 : 鄱 阳湖 ; 岸线形 态; 分形

7 6 —
第 5期 2 0 1 5年 2月
江 苏科 技 信 息 ・ 研 究 天 地
N o . 5
F e b r u a r y , 2 0 1 5
2 . 2 湖泊岸线分形维数 湖泊岸线的计盒维数 ( S h o r e l i n e B o x D i me n s i o n , S B D ) 用来 描述单个湖泊岸 线的分形特征 , 介于 1 和 2之 间, 可 以反 映出 岸 线的复杂程度 , 其值 越小 , 湖泊 岸线的 自我 相似性 越强 , 其 形 状越表现 出规 律性 , 即岸线 呈现 出顺 直或折 线等简单 的几
本文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 , 在R S和 G I S的技术支持下 , 对近 3 0 年来鄱 阳湖湖泊岸线变化特征进行 定量分析 , 以期 为鄱 阳湖调
蓄洪水 和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 的维 持和保护提供
依据 。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何 形状 , 其值越趋 向于 2 , 岸线 的几何形状越复杂 。 其计算公式
霍 雨
( 内蒙古 自治区水利水电勘 测设计 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2 0 )
摘要 : 文章以分形理论为基础 , 在R s和 G I S的技术支持 下, 对近 3 0年来鄱阳湖湖泊岸线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研 究结果表明 1 9 7 5 — 2 0 1 0年鄱 阳湖湖泊岸线 长度缩短 , 几何形态趋于简单, 湖泊形态变得较为规则 , 不稳定性有所增加 。在

不同特征水文年赣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特征水文年赣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特征水文年赣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基于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1956-2001年流量、水位和含沙量实测数据,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划分出赣江的特征水文年,并对不同特征水文年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洪水年的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径流量大,但汛期的含沙量小于平水年和特枯年,约占平水年的80%左右;多数特枯年在水位和径流量上都表现出全年月平均值都低于平水年的现象,特别是9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枯季差别更加明显,但在汛期其含沙量和平水年基本一致。

关键词:赣江;特征水文年;水沙变化赣江为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纵贯江西南北,流经47个县市,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1]。

主河道长823km,流域面积82809km2,占江西省面积的51%。

赣江水量大,含沙量少,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87×108m3,约占鄱阳湖五河入湖总量一半,外洲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8kg/m3,而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

水沙变化受流域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以其变化既反映一定的规律性,又具有些随机性。

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河流的水沙变化进行研究,王兮之等利用MODIS遥感数据得出地表覆被特征,再分析其与泾河流域水沙变化间的关系[2],冉大川等则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三川河流域的降水量与泥沙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四种不同的水文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3],张剑春等研究了大沙河1970-2000年间不同洪枯期水沙变化的特征,并探讨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许全喜等则采用滑动平均法以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长江的屏山、北碚和宜昌等三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5],类似的还有郭鹏和麻仁寿等[6,7]。

然而对特征水文年的水沙变化的特征探讨的文章还是较少,因此本文以鄱阳湖流域的赣江外洲站的多年实测数据为(数据源自长江水利委员会)基础,利用皮尔逊Ⅲ频率曲线划分洪枯特征水文年,然后分别分析不同特征水文年的水沙变化特征。

1953-2011年信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1953-2011年信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1953-2011年信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胡菊芳;赵冠男;蔡哲;马锋敏【摘要】利用信江流域梅港水文控制站1953-2011年径流量观测资料和11个气象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信江流域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的不均匀性、长期趋势、周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信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呈缓慢增大趋势,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振荡周期明显,年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6-8 a,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准22 a,在20世纪70-90年代最明显。

年流量以主汛期(4-6月)为最多,春、夏季(3-8月)径流变差系数小,水量稳定,冬季变差系数大,水量不稳定。

流域径流量与气候因素中的降水、蒸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人类活动中的城镇化、经济、人口等因素对径流变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In this paper, th e annual runoff variation and its climate impact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runoff volumes at Meigang hydrological station in Xinjiang basi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3-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runoff volumes present slightly increase trend with obviou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for the period of 1970-1990. The interannual cycle change is 6-8 years and the interdecadal cycle change is about 22 years. The maximal monthly runoff appeared in the main flood season(April-June).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variation of runoff shows a low coefficient with stable flow quantity while shows the opposite state in winter. Obvious correlation can be found between runoffvolumes and climate factors. Moreover, economy, popul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urbanization played supporting roles in runoff changes.【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信江流域;径流变化;小波分析;气候因素【作者】胡菊芳;赵冠男;蔡哲;马锋敏【作者单位】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 330046;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330046;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 330046;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3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0 引言信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江西五大江河流域中居首位,达到了1826 mm,因此总水资源量也比较大,但全年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3—8月),两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3%,其中又以4—6月为最多,占全年的47%[1]。

鄱阳湖湿地1954~2016年水位变化分析

鄱阳湖湿地1954~2016年水位变化分析

鄱阳湖湿地1954~2016年水位变化分析谢冬明;陈亚云;田磊;黄庆华;周国宏【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8(044)003【摘要】湖泊水位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基于1954~2016年鄱阳湖湿地日均水位数据,选择年极端水位、年区间水位持续时间、年涨水和退水持续时间等指标,分析了63年间鄱阳湖湿地的水情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年最高水位呈下降趋势,最低水位和水位极差变化不明显;年水位大于16.00 m的天数呈现递减趋势,存在连续性低、高水位现象,而水位低于8.00 m、10.00 m、12.00 m的天数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出现连续性的低水位现象;年涨水天数延长,退水天数下降,退水至10.00 m的天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退水时间明显加快.总体上,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2000年以来,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更加剧烈,人类有必要对当前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引起高度重视.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谢冬明;陈亚云;田磊;黄庆华;周国宏【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相关文献】1.鄱阳湖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 [J], 崔丽娟;陈文波;赵小汎;张曼胤2.鄱阳湖湿地适宜生态需水位研究——以星子站水位为例 [J], 刘惠英;王永文;关兴中3.鄱阳湖湿地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对不同地下水位的生理生态响应[J], 冯文娟;徐力刚;王晓龙;程俊翔;姜加虎;鄢帮有4.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地下水位梯度分异特征 [J], 张广帅;于秀波;张全军;李雅;刘宇;段后浪5.基于多极化SAR图像的鄱阳湖湿地地表淹没状况动态变化分析 [J], 廖静娟;沈国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

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
闵 骞 , 时建 国 , 闵 聃 。
(. 1江西省 鄱 阳湖水 文局 ,江西 九 江 3 2 0 ;2江 西省水 文局 ,江 西 南 昌 3 0 0 ; 380 . 3 0 2
3江 西 省 南 昌 市 水 文 局 , 江 西 南 昌 . 300 ) 3 0 6
摘 要 : 用江 西省五 大河流控 制水文站 与湖 口水文站 实测 悬移 质泥 沙资料 , 利 分析鄱 阳湖 15  ̄ 0 5年 96 20
基金 项 目 : 西省 发 展 与 改 革委 员 会 、 西省 社 会 科 学 院 鄱 阳湖 生 态 经 济 区重 大 研 究 课题 《 西 五 大水 系对 鄱 阳 湖 生态 影 响 研 究 }0 Z 5 2 江 江 江 (8 D 0 ) 作者 简 介 : 闵骞 (9 8 )男 , 西 南 昌 人 , 学本 科 , 15 一 , 江 大 工程 师 , 西 省 鄱 阳湖 水 文 局 水 沙 室 主任 , 江 主要 从 事 鄱 阳湖 水 文 水 资 源 与 水生 态 环 境 及 防汛
中 图 分 类 号 :T 4 V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2 2 1 )0 0 5 - 5 0 0 0 5 (0 0 0 — 0 4 0
鄱 阳 湖 承 纳 江 西 省 境 内 的赣 江 、 河 、 江 、 抚 信 饶 河 与修 河 五 大 河流 及 湖 区 区 间 ( 五 大河 流 控 制 水 指 文 站 以下 区 域 , 下 简称 区 间 ) 水 , 蓄后 经 湖 口 以 来 调
抗 旱 减 灾 技 术 调查 研 究 。 E m i: iqa1 5 @1 3 o — almn in 9 8 6 . m e
第1 期
闵骞 等 :9 6 2 0 1 5 ~ 0 5年 鄱 阳 湖 入 出湖 悬 移 质 泥 沙 特征 及 其 变 化 初 析

鄱阳湖水位变化.

鄱阳湖水位变化.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与全流域特大干旱年的1963年、1978年相比 较,2005年来水基本属平水年,但该年星子站出 现低于9m枯水位的持续天数比1963年还长;同样 2006年来水属偏枯年份,但该年出现低于10m枯水 位的持续时间长达94天,比1963年、1978年相应 10m枯水位持续的时间延长数倍;2007年鄱阳湖再 次出现严重枯水,星子站年最低水位较2006年更 低,尤其是鄱阳湖都昌以上南部湖区,出现了自 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枯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 长,将引起湖泊水面及水体减少,河汊湖滩过早 干枯、硬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影响湿地生态 系统功能,威胁水生动植物(如鱼类、水生植物 等)的生长与生存环境,并严重影响湖区水环境 质量与供用水安全。1Biblioteka 1资料与方法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2019热点地理之吞吐型湖泊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沙恩怨剖析(含答案)

2019热点地理之吞吐型湖泊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沙恩怨剖析(含答案)

吞吐型湖泊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沙恩怨剖析今日话题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

关于吞吐型湖泊,如何考查?今天,咱们来一起谈论本考点在高考中是如何来设计试题的吧。

【背景地理】湖泊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湖泊,其形态、自然条件和资源都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根据湖泊的形成,主要可分为以下6类:构造湖:直接由地壳构造运动使地面凹陷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冰川湖: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湖泊;火山口湖:火山喷出的熔岩和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火山口形成洼地聚水形成的湖泊;堰塞湖:因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冰碛或火山喷发的熔岩和碎屑物堵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风成湖:因长期风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风蚀洼地而积水形成的湖泊;水力冲积湖: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泥沙淤积所形成的湖泊。

根据湖水所含矿化度的高低,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湖水矿化度小于1g/l为淡水湖;咸水湖:湖水矿化度大于1g/l,而小于35g/l为咸水湖;盐湖:湖水矿化度大于35g/l为盐湖。

根据湖水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暖湖、温湖和冷湖:暖湖:暖湖又称热带湖。

湖水温度在最冷月份也在4℃以上,湖内不会出现冰冻现象。

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属暖湖;温湖:温湖亦称温带湖。

最热月的水温可达20℃~30℃或更高,最冷月的水温可降至4℃以下。

我国多数湖泊,均属此类湖泊;冷湖:冷湖又称极地湖,湖泊的水温通常在4℃以下,即使最热月水温也不超过4℃。

根据补给条件,可分为有源湖和无源湖:有源湖:有河流或溪涧汇入的湖泊,其水量主要靠江河补给。

我国绝大多数湖泊属此类;无源湖:湖泊流域面积极小,其水源主要靠降水或湖滨山体裂隙水的补给,如白头山天池属这类湖泊。

根据有无排水,可分为闭流湖和吞吐湖:闭流湖:为无水流从湖中流出的湖泊,内陆湖区多数湖泊为此类湖泊。

我国最大的青海湖,只有布哈河等河流汇入湖内,而无水流流出湖外,是我国最大的闭流湖泊;吞吐湖:有河流汇入湖内,也有河流流出湖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
2001年)
作者:郭鹏, 陈晓玲, 刘影, GUO Peng, CHEN Xiaoling, LIU Ying
作者单位:郭鹏,GUO Peng(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陈晓玲,CHEN Xiaoling(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
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7), 刘影,LIU Ying(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
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7)
刊名:
湖泊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2006,18(5)
被引用次数:15次
1.张本鄱阳湖研究 1988
2.张信宝;文安邦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的近期变化及其原因[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2002(04)
3.许全喜;石国钰;陈泽方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2004(04)
4.麻仁寿;虞志英;金谬长江水沙变化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2003(11)
5.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课题专家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泥沙专家组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1996-2000,第七卷)--长江三峡工程坝下游泥沙问题(二) 2002
6.孙山泽非参数统计讲义 2000
7.黄川;娄霄鹏;刘元元金沙江流域泥沙演变过程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8.王盼成;贺松林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Ⅰ.径流过程分析)[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罗小平.郑林.齐述华.顾中宇.LUO Xiao-ping.ZHENG Lin.QI Shu-hua.GU Zhong-yu鄱阳湖与长江水沙通量变化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人民长江2008,39(6)
2.马逸麟.熊彩云.易文萍鄱阳湖泥沙淤积特征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1)
3.闵骞.时建国.闵聃.MIN Qian.SHI Jianguo.MIN Dan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期刊论文]-水文2011,31(1)
4.邬国锋.崔丽娟.纪伟涛.WU Guofeng.CUI Lijuan.JI Weitao基于时间序列MODIS影像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反演及变化[期刊论文]-湖泊科学2009,21(2)
5.黄虹.邹长伟.何宗键.朱百鸣.陈新庚鄱阳湖水文承载力现状和趋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z1)
6.刘茜.David G Rossiter.LIU Qian.David G Rossiter基于高光谱数据和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期刊论文]-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1)
7.刘芸.吴传胜.童波.刘学文.LIU Yun.WU Chuan-sheng.TONG Bo.LIU Xue-wen鄱阳湖湖控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初探[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
8.程时长.王仕刚鄱阳湖现代冲淤动态分析[期刊论文]-江西水利科技2002,28(2)
9.游中琼.汪新宇.YOU Zhong-qiong.WANG Xin-yu浅析鄱阳湖湖口建闸控制后的防洪作用与影响[期刊论文]-人民长江2006,37(9)
10.吴敦银.李荣昉.刘金生.刘影论鄱阳湖控制工程的防洪作用[期刊论文]-江西水利科技2003,29(2)
1.郑海金.方少文.杨洁.谢颂华.陈晓芸近40年赣江年径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2012(1)
2.蔡晓斌.陈晓玲.王学雷.甘文霞鄱阳湖水位空间差异及其对湿地水文分析的影响[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3.罗小平.郑林.齐述华.顾中宇鄱阳湖与长江水沙通量变化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2008(6)
4.吴丁丁.辛洪芹鄱阳湖区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 2008(6)
5.莫莉.穆兴民.王勇.王飞.李良冬近50多年来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泥沙研究 2009(6)
6.肖洋.宋成成.李开杰.张预定.唐洪武赣江外洲站近50年水沙变化规律[期刊论文]-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4)
7.谢冬明.严岩.贾俊松.邓红兵江西省五大流域水文特征初步比较[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2009(11)
8.谢冬明.严岩.邓红兵.方豫.樊哲文江西省"五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2)
9.刘聚涛.杨永生.许新发抚河流域降水序列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4)
10.周园园.师长兴.范小黎.杜俊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分析方法及在各流域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1(11)
11.肖丹涛.吴菊.罗小平不同特征水文年赣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 2008(3)
12.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10(7)
13.孙鹏.张强.陈晓宏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4)
14.路海亭.戴志军.张小玲.何为.任杰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2)
15.莫明浩.汤崇军.涂安国.郑海金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研究进展评述[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 2011(8)
16.张少威.刘茂松.徐驰.马向东.李爱民.冯开宇.何孔忠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动态及其关联分析[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
17.赵军凯.李九发.戴志军.闫虹枯水年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作用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1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pkx20060500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