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及发展趋势

网络金融及发展趋势
网络金融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电子化的时代,从电子商务的兴起到数字化经营理念,社会的变革总是以科技为先驱的。自1995年初因特网的出现,由此引发了一场空前意义上的产业革命――网络经济革命。网上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上清算等新的金融形式正冲击着传统的金融形式和金融理念,一个全新的金融时代――网络金融时代已经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发展网络金融,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起适合其发展的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知识环境将会是摆在网络金融业界的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从网络金融的产生背景前提下浅析其发展的技术类型,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思考以至新经济风险问题等。

二、网络金融概述

(一)产生背景及其概念

为了解网络金融时代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了解一下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所具有的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信息技术性价比的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Moor’s law)是指: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价格则下降一半。它揭示了信息技术快速增长和持续变革的根源。摩尔定律已经持续作用达30多年,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来看,摩尔定律还会持续有效。而网络金融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由此便不断的推动网络金融的发展。

2.网络经济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

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s law),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因特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通信量大概每半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

3.网络竞争的马太效应

传统的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是指某一事物(或人)在一定条件下,一旦出现某种优势或劣势,就会随着人们的心理反应与行为惯性,不断加剧本身的自增强效果,出现滚雪球式的膨胀现象。网络竞争的马太效应主要是指因特网上生产和消费信息的经济活动中,由

于人们的心理反映和行为惯性作用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小型网站难以维持,大型的却能凭借自身雄厚的优势条件,不断扩大。

网络经济的这种与传统经济的个性特点,决定了网络金融这种基于网络经济而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也在不断的依靠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特别是由马太效应可以看出,在国内金融业市场放开的同时,小型的区域的金融业有可能不能够及时进行产业改革,顺应市场趋势而逐渐淘汰,而那些资金、设备、人力比较充足的国有大中型金融业则能在保证原有业务的同时,产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即电子商务事业部,并且从一个大环境来看,金融电子商务事业部构成了网络金融的主体。

金融业电子商务指的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贸易方式,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商务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果;是一种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的高度自动化、虚拟化、个性化、低成本的金融业商务模式,即网络金融模式。

(二)网络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1.网络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速的软硬件设施,如Web站点,POS机,ATM机,网上银行以及客户终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网络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网络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美国的金融业务运行数据显示,网络银行的开办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20,业务成本的1/10。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的限制相对于国外较多,能够进行网络金融业务的也只是原有的大中型银行,但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的开展新网络金融业务,整合原有的优势,如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网络金融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科技软件的应用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这就为网上银行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条件,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打破传统金融业的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信息技术的充分投资,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金融业务,从而降低运营的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4.网络金融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金融中介化加剧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的信息,原来体制下严格的专业分工将经受强烈的冲击,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同时,非金融机构同样也有实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

我国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这就为网络金融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金融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及运营框架。

1.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框架

金融数据通信网,犹如网络金融的骨架。网络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从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建金融卫星通信网,1991年投入运行至今,已形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大部分经济发达县,成为我国最大的卫星数据通信网。并且从1996年开始,由金融机构和中国电信共同组建中元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中国金融数据地面通信骨干网。这两个骨干网的建成,为中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传统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改造

我国的金融机构,基于金融骨干网,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已初步实现了金融传统业务处理电子化。

在金融卫星通信网上运行的主要系统包括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金融信息系统、金税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等。这些金融通信网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扩大和加强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电子支付系统和金融数据传输,实现了城市范围以致全国范围的金融业务处理,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金融交易的安全可靠性,使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取得了显著的

社会经济效益。

3.新型金融服务项目的开展

从1993年提出的三金计划,即“金桥”工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金卡”工程(电子货币工程)和“金关”工程(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随后又提出“金税”工程(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工程)到后来推出的一些其他的“金”字工程,包括现在大家已经熟知的网络银行,网络支付,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业务等新型金融服务项目。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如ATM系统、EFT/POS系统、家庭银行系统、企业银行系统、自动清算系统和各种汇款系统、网络证券交易系统,网络保险交易系统,极大的方便的客户的使用。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放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正在来临。在已经过去的“十五”期间网络金融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等网络金融业务发展迅猛。如电子商务业务连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发展。网上证券交易在国内依托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辐射全国。在进入“十一五”后,网络金融新的发展目标又让人翘首期盼。首先是各大金融机构继续全面推动上述网络金融业务,其次各商业银行依托IT和WEB,推动银行业务流程的、功能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再造,健全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为网络金融的发展扫清壁垒。对于监管部门,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综合金融监管系统,完善网络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保障网络金融应用系统的安全进行。总体上讲就是继续加大金融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铺平道路,赶超发达国家水平。

三、网络金融的管理及运作

纵观建国后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电子化有了长足发展。在我国的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中,大体经历了脱机业务处理、联机业务处理、经营决策信息化、业务集成化和决策智能化四个阶段。从2004年开始,金融业进入了流程再造、管理信息化的阶段,通过业务整合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加强信息的使用和管理,使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自动化。

(一)基础技术类型

目前来看,我国金融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正在进入以管理信息信息化为主的金融信息化阶段,已建立基本完善的金融电子化基础设施和各种先进、高效的金融电子化系统。例如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双向VSA T卫星网、高速单向卫星数据广播网和地面通信专用

网,连接了全国约3000家证券营业部;电子支付服务和资金清算服务日益方便快捷,已经有32个城市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清算达到实施处理。金融电子化的蓬勃发展为信息时代新的金融运作模式――网络金融在我国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金融以传统金融电子化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因特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构建了一个互连便利且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网上用户通过因特网并经过防火墙连接到金融机构的网站和应用服务器,办理各类金融业务、获取相关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网站、各类应用服务和综合业务系统通过局域网相互连接,金融机构可以直接通过联机终端提供窗口服务,或由管理终端进行系统管理与维护;金融机构的局域网通过Intranet连接到本系统各个地域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形成其内联网;金融机构的内联网通过防火墙与合作伙伴或第三方互连互通,保证了跨系统、跨机构金融业务的正常处理,如网络银行的跨行交易、银行卡授权、认证和中间业务等等。

网络金融引发了一个新产业的变革,主要包括网络银行、网络支付、网上证券、网络保险等新的业务部的出现,这不仅是对原有金融业务服务提供商的一次考验,而且对于激发新的提供商的出现,促进经济在竞争中保持着充满活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业务部的筹资渠道及设立

在我国的现实网络金融业发展中,网络银行与网络证券发展迅猛,如国内提供网络银行业务的有25家,其中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0家、地方性银行11家,并且已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开办网络银行业务。到2004年底,我国网络银行个人客户已达到1758万户,企业用户已达60万户,网络银行交易量达到了49万亿元。网络证券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速度也很快,据统计,已有89家券商取得网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而对于网上支付则主要依托于网络银行业务与第三方认证业务展开,网络保险发展前景良好,但现阶段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对于这些新的业务事务部的开展,如何进行筹资设立,以及进行管理是摆在我们现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网络金融的发展进度来看,成立新的网络金融事业部与原有的金融事业部并无太大的对立性,即新的网络金融业务部门更多的是依靠于原有的传统金融业务逐步开展。虽然如此,我国的网络金融新事业部大体上还可以分为三类

1.国有银行的新事业部

国有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已经着手于网络金融的规划。在依托强大的资金实力的基础上,国有银行成立网络金融新事业部更侧重于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运行所需要的信息系统网络的建设,数据传输设

备的建设等。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国有银行能够及时抽调人力资本投入新事业部的建设中,无论在上世纪末还是今天,国有银行都能够吸引到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就为新事业部的发展铺垫了技术基础。更重要的是,雄厚的财力实力为新事业部的发展清了障碍,良好的客户源为新事业部的业务开展也创造了条件。不过国有银行成立新事业部仍有其缺点,主要存在于管理方式上面,如何能与国际管理方式快速接轨是当前首要考虑问题,其次是业务服务。

2.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新事业部

从上世纪末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渐放开,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一些区域性银行发展迅速,并且在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上面要优于国有银行。这些优点都为其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成立新的事业部打下了良好基础。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成立新事业部时的融资方式与国有银行稍有不同,侧重于上市融资。并且在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伴随外国投资银行的进入,联合其资金实力,加上自身的客户源以及不断学习到的管理运作经验,业务增长十分迅速。存在的缺点就在于有可能不能拥有绝对控股权,而境外的投资银行或基金不能充分了解中国现实状况,有可能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3.非金融机构单独设立

这种新形式的网络金融新事业部在国内尚未发展,不过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如在二十世纪末日本SONY集团在东京就成立了网络银行事业部,开展个人信贷及信用卡业务。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对市场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不然也不会贸然踏入,发展的阻力相对来说比较小。不过对应的缺点明显,首先是投资成本比较大,有较高的风险系数,并且还要考虑到客户源的问题。

四、网络金融的理论影响

网络银行、网络支付、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社会经济交易的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新事务的出现总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同样,网络金融的出现也推动着金融市场理论与货币理论的变革。

(一)、金融市场理论

从15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在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以来,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机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形成的“市场摩擦”,金融机构在降低这两方面具有规

模优势。此优势来源于金融机构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实施方面的专业优势。随着网络经济的开展,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已明显下降。网络金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在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形成的金融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变化也促使网络金融组织核心职能的转变,支付清算成为网络金融机构实现其他职能的基础。这也就说明了为何金融机构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将网络银行业务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网络金融市场是投资人主导的市场,是高透明度、“一体化”、“全天候”的市场。在网络金融市场中,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大幅提高,交易的边际费用明显下降。伴随其发展,传统的市场运行机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网络金融组织的产生,改变了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方式,也使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

1.信息经营商的出现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经济主体必须通过特定途径或特定机构获得第一级的信息,然后通过该信息源扩大信息的收集范围,但通常的问题是扩展信息源需要较长的时间,支付较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金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它通过集中投资人和贷款人的资金供求信息,利用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降低金融交易的费用,见效“市场摩擦”,提高金融交易成功率。但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的数量成几何数级增长,信息的可获得程度和透明度大大增强,信息收集的费用大幅下降,但同时信息筛选费用逐步上升。由此催生出网络信息经营商,他们对信息广泛搜集、筛选并进行分类,然后出售给信息需求者。由于信息经营商的专业化工作,使用户的特定要求“细化”信息供给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所需信息的针对性。降低了收集成本,缩短了收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交易决策智能化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交易指令生成后,需要由投资者传递给中介机构,再由中介机构传递给特定市场,该方式缺点在于交易中交易指令必须与交易工具、交易市场一一对应。但在网络金融市场中,通过大量的智能化软件的应用,使得原来需要人工进行的具有逻辑判断过程的金融交易决策,具有了智能化。判断交易的指令的生成、下达与执行,完全实现了一体化,即所谓的“无缝指令”,这样就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成功率和效率。

3.支付清算的实时化

金融交易执行后,需要进行资金与金融工具的清算交割。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由于货币与实物凭证的核对,一般都采用轧差的方式延期支付。虽然降低了交易费用,但也由于资金周转率的降低,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网络金融市场中,网络金融交易的数字化使支付清算简化为一组组特定的编码数据的传输,且传输和接受成本较低,使实时总额支付清算成为可

能。

4.交易场所虚拟化

传统的金融市场要求有遍布于各个场所的金融分支机构才能进行金融交易。而在网络金融市场中,交易主体对上述机构的依赖性快速下降。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变化使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不仅国内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容纳更多的交易者加入到交易网络中,形成纵横交错的连接,而且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已联为一体。如上世纪末开始,纳斯达克就积极地开拓东京、新加坡、香港和伦敦市场。

(二)货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当然现实的货币可以是金属货币,也可以是纸币。对于电子货币而言,它也同样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但是,电子货币的虚拟性增强,在认识电子货币的职能时,必须考虑其特殊性。货币之所以可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在于人们对货币本身蕴含的价值尺度的信任和接受。所以,在电子货币时代,货币可以是虚拟的,但它也必须具备信誉性和普遍接受性,这是对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基本要求。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总额。对于货币供给,各国通常采用不同的口径进行划分,我国用M0表示流通中的现金;用M1表示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也称为狭义货币;用M2表示狭义货币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也称为广义货币。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大因素,如果用M表示货币总量,B表示基础货币量,m表示货币乘数,则全社会货币供给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M=BM

从金融角度讲,发行电子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替代现金,因此,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数量,并通过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对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产生了众多方面的影响,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也会日益全球化。未来,货币的跨国发行与使用,网上银行的跨国经营将更为普遍,对货币理论,进而对各国货币政策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适时加强对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理论的变化的分析,将有利于深入认识21世纪的新经济、新金融,并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融入未来的全球新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网络金融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网络金融最重要的基础Internet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全球化,当网络金融业务建置完成后,所面对的客户将是全球性的客户,因而也必然面对全球性的竞争,这是摆在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提供及时、完善的金融服务,扩大客户源,尽快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是金融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网络时代竞争的一个特色是,交易的主动权由商家和金融机构转移到消费者和客户,在新环境中,客户无须到能够为自己带来方便的金融分支机构,所需的只是一台连接到因特网的电脑,客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时代竞争的又一个特色是,企业竞争的实力内涵发生了根本改变。以网络银行为例,传统银行的实力,体现在资金、分支机构数量和信贷能力上;而在网络金融时代的现代化银行里,银行的实力则体现在如何能无间隙地把信息技术IT融合到银行的整体服务策略中去。对银行的客户来说,传统银行取信客户主要靠的是银行的规模和服务质量,而网上银行就必须主要靠客户看不见、但又能取信于客户的技术。因此,在网上银行之间的角逐,实质上就是IT应用的竞争。同样,对于网络金融开展的企业业务来讲,同样如此。信息与操纵信息的能力可以转化为竞争的优势,这样,当IT渗透到网络金融的业务、管理和决策全过程时,IT的应用就具有了生死攸关的作用。因此,在新的网络经济环境之中,主要靠的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先进的科技所增加的竞争力。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同行业之间的剧烈竞争,还要面临许多非金融机构,包括新的信息中介的有力竞争。当今的金融服务业正处于信息化的最前列。随着Internet的发展,在所有金融市场上,特别是在股票、债券、期权、期货和货币市场上,以及在保险、房地产和其他相关的金融服务方面,由于新的信息中介的出现,买卖双方之间原来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系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各种交易所正在逐步老化,它们的存在正在收到新的信息中介的猥亵,后者欲用电子交易来取代交易所。因此,传统的金融中间媒介和新的非金融机构的信息中介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传统的金融中间媒介想要控制信息资源和网络,并将其纳入现有的渠道和现有的与客户的关系之中,而新的信息中介作为新涉及者则欲使客户直接进入网上电子市场,想用网上电子交易来取代传统的交易所,并确定新的标准和网络。竞争的焦点在于如何引导和控制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现在,这些非金融结构的信息中介,不仅在金融领域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客户作决定,还可提供金融交易服务,使金融交易直接成交;不仅提供金融批发业务,还可提供金融零售业务。这些信息中介零售商可为各类客户(包括公众和公司客户)提供直接获取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门路。而传统的金融行业的信息服务市场,是一种封闭性的信息服务市场,是批发性的电子市场,为了加强已有的行业结构只有参加这一行业的特定的金融机构才能进入,只准许它们使用金融专用网络中的信息,这样,它们也就能控制新参与竞争的机构和客户获取信息的门路。一旦新的

信息中介能使任何人都直接进入金融电子交易市场,那么,各类传统经纪人作为中介人的作用便会缩小或消失。

(二)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从第一章的我国网络金融现状的硬件构成上来看,我国的金融网络化已经初具成效,但是相对于全国13亿的人口,通过网络金融所进行的交易量所占比重还相当小,表现在客户范围小,交易额小,风险性大等缺点。主要表现在:

1.支持网络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建立

二十多年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虽然有力支持了我国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金融业的通信基础设备还不够完善,发展网络金融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匮乏等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2.金融业缺乏对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

由于我国网络金融业务起步较晚,虽然已初步形成了金融信息化的进程,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机构对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风险,特别是与技术相关的风险的认识还不充分,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善,内部组织和管理机制尚未调整好,不能够充分调动网络金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还没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及时进行改革,陈旧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与程序已很难适应基础因特网的金融服务。故如何对网络金融业务实施科学、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监管,强化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已经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的一大课题。

3.金融认证体系尚未完善

安全的金融认证体系是网络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事关网络金融系统、客户利益和银行自身的安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成立至今,通过该中心的注册审批机构数量还较少。并且由于在信息技术上的贸易壁垒,中国的认证体系所采用的只是512位的RSA 密钥,且国内的SSL通信设备只能产生40位对称密钥。相对于国外证书需要1024位RSA 密钥,SSL的加密强度应达到128位对称密钥,目前国内的认证体系急待完善。

4.网络金融的相关法律有待配套

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务开展迅速,且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猛,开展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使金融机构经营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如国内的关于网络金融的法律都是依托于原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完整的配套法律法规。

因此,分析了以上的缺点,就可以为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1.大金融相互融合,网络金融为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站式服务)提供了便利

从二十世纪末的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产业重组,兼并的趋势不断加大,这些事件的目的是愈来愈向业务集成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体现了当代金融服务业向综合业务集成发展的趋势。典型例子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公司的合并。花旗银行是著名的国际性银行,服务范围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一千多个分支机构,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旅行者公司是全美最大的投资、保险公司之一,业务涉及财产管理、投资管理、人身保险、财务报信等领域。两大公司的合并,将得到优势互补,使花旗银行成为一个集银行、投资和保险为一体的全能的金融服务体,大大增强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2.未来金融业的电子数据交换量将成几何数级增长,I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渗透至个人客户的理财服务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所拥有的金融业务量也不断提高,如何在理财服务中获取财富增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考虑的问题。在EDI交换量增长的同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财决策,就成为IDSS系统的任务。

3.内部管理的模块化,业务服务的虚拟化、实时化

网络金融的开展,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更具有如同计算机系统的模块化思想。每一个业务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大系统中的小模块,因此在进行管理时也具有了模块化的思想。对于网络金融业务,由于依靠的是高速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业务服务因此也就具有了虚拟化、实时化的交易方式。

七、结论

经济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在未来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网络金融产业的兴起也是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15世纪金融业产生至今,网络金融的出现可以说是金融业一个新的发展的转折点。但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其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是全球网络金融发展的环境尚未建立,各个国家之间发展网络金融的条件差距较大。发达国家由于科技、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迅速,而不发达国家则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其次是法律真空的存在。有法可依是一个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但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迅猛,并且其所引发的事件往往是超出人们估计,故存在着立法难,执法难的问题。

最后,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失。在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融、计算机、法律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人才缺失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

纵然如此,网络金融产业仍会是未来一个高增长,高增加值的产业。由其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电子化的时代需要电子化的经济模式,网络金融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任重道远。

“互联网+教育”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张婷 (1)

“互联网+教育”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接近尾声,感谢学院组织的本次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全面,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很多,结合本人日常工作情况,浅谈“互联网+教育”下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建议。 淘宝创造了奇迹,马云成了传奇,马云的成功是他找准了发展方向,抓住了发展机遇,那么在这个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在找发展的方向与机遇,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找对方向,方可快速前。如果方向错了,那么请停止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摒弃很多固有的方法与观念,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新方法,那么我们高职类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该何去何从呢? 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从2013年慕课走进中国的大学校门,至今基本上每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慕课网平台,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全国各个院校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慕课做到了,这是因为慕课找对了位置,它的兴起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慕课的到来给我们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带了新的机遇,我们能够在慕课时代下,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可是由于慕课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会造成优质的课程资源扎堆,大量免费公开的网络精品课程的涌现,网络化的普及,学生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今天,传统的课程建设收到了了很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不仅要具有一线的教学经验、熟悉的课程建设流程,而且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必要的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院的课程建设应该怎么进行? 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总的实现途径是:创建学院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从通识类课程入手创建慕课平台,班主任导师制在教学上指导学生,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1 建立学院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大力推进学校的微课建设 微课是慕课发展的内容,目前条件下要跟随慕课,首先要做好微课。“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2],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第十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情况,发现获奖率高的院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微课的片头、片尾都是同一种制作风格,可以看出他们的微课作品外围技术是由专门的技术制作团队来制作的。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要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高效。由教务处牵头,老师自愿参加,及对多媒体课件感兴趣的学生共同组成学院的多媒体制作团队,以后的参赛类作品技术加工,及老师课程建设中的多媒体制作可以由团队老师协助完成,团队中的老师对学院老师定期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院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金融研究生学习计划

金融研究生学习计划 篇一:研究生学习计划 硕士生学习计划 姓名:苏速力申请院系: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申请专业:金融工程 【学习专业和目的】 1.硕士专业:金融工程 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2.学习目的:硕士学习的专业是金融工程,希望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我能够更加熟悉国际银行业的通行规则,掌握微观金融企业原理与操作技能;熟悉各种现代金融工具的特性、功能并具有相应的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技能和业务素质,能设计个性化的投资方案;了解基本的资产定价模型,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等相关业务的能力。 【学习要求】 1.课程学习阶段 根据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的培养计划,学习硕士学位必修课程和非学位必修课程,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参加课程结业考核。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该方向的前沿研究。努力提高英语水平,能够阅读金融领域外文学术期刊。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能够协助导师做好课题,并发表有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

2.科学研究阶段 ①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查阅专业文献,按期做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②按照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提交专题研究报告; ③根据专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写学术论文在有关期刊上发表; ④按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习方法】 1.课程学习阶段 ①参加硕士班的集体学习。 ②课程结业考核方式有考试、证券交易所模拟系统以及期货研究中心考察、参加课堂讨论、提交课程结业报告等。 ③生产实习与教学期间参加各项实习暑期实习等,按照导师及硕士学位的要求完成各项实习。 2.专题研究阶段 ①与指导教师一对一的互动学习; ②参加学校有关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活动; ③进行有关科研调查和实习。 研究生学习计划 【学习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已明显呈现以下十大特征和趋势: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化;二是金融创新化;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四是融资证券化;五是银行经营国际化;六是银行业务全能化;七是银行资本集中化;八是金融业电子网络化;九是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十是金融监管国际化。 一、金融管制放松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对利率实行管制,如制定存款利率最高限,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等等。虽然这些管制对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80年代以后,这些早期形成的金融法规实际上已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金融管制对金融业的某些消极作用,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西方各国金融创新的热情。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西方国家纷纷掀起了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浪潮。首先是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管制,取消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其次是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使其公平竞争;三是改革金融市场,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四是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相继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新的金融改革方案,逐步放松

对存贷利率的管制,力图改革其旧的金融体制。1999年底,美国还颁布实施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最终废除了形成于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主要条款,消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行业壁垒;改革跨州银行法,统一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工商企业对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所有权,以此拓展金融机构的资本来源。在日本,放开利率的存款(包括大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证券、大额存单和外汇存款等)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储蓄机构吸收资金总额中的比重。从1989年起,日本对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确定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主要根据贴现率确定基准利率,现在则考虑融资成本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在逐步放开利率的同时,日本还对其银行法第65号条款进行了改革,取消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业之间的行业限制。日本《1981年新银行法》和修改后的《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可以经营公债,同时允许证券公司从事大额可转让存单的交易,允许其设立中期债券基金,并用这些基金开设现金管理账户。此外,证券公司还获准向顾客发放以公债为担保、不限用途的贷款。在英国,1986年10月27日,伦敦股票交易所允许外国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申请成为交易所会员,允许交易所以外的银行或保险公司甚至外国公司100%地购买交易所会员的股票,此次改革被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其核心就是利率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在1985年,欧共体推出了“银行业协调第二指令”的金融改革方案。该方案规定:一是欧共体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在本国获得营业执照以后,均可在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经营母国所批准的诸如存款、租赁、参与股票发行、投资管理等广泛

浅谈网络课程建设

浅谈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现在高校都开始着手网络课程的建设。网络课程的优点: 1.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比较单一,主要拘泥于静态的文本、图片、PPT等讲稿,而网络课程是将教学信息以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主动接受,从而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是网络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人机交互的特性,这样的一种交互可以克服空间、时间上的限制,而且对于被教育者年龄、身份等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约束性的。 3.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在传统教育中,各地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教育质量,制约着当地的教育水平。网络课程的一大优势就是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到网络可以到达的任何地区,最终提高全国整体的教育水平。 4.教学内容的非线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是按照线性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始到最后,而是采用交互模式呈现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个人最佳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虽然网络课程好处多多,可是人们总是忽略它的问题所在。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注重内容呈现,忽视教学设计。网络教学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是认知的主体,具有主动选择的特性。网络教学跟普通的教学模式一样,也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想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光有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使被教育者的学习活动持续下去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根据被教育者网络学习的特点而进行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单一。现在部分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静态网页和文本为主,甚至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堆砌于网络上,没有充分发挥优秀的教育资源与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3.重难点内容不突出。网络课程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提升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的主导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也就是说,教师若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网络课程就不能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强调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这些内容,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者一知半解,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无法理解学习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度) 《课程建设自评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课程类别 负责人傅连康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金融管理学院学院(部)金融学专业立项时间2005年 12 月日 2006年 9 月 27 日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信息: 姓名:傅连康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5-25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学位: 硕士职务: 专业主任 电话: 传真: E-mail: 所在院部: 金融学院 通信地址: 松江区场西路398弄158号邮编:201612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情况 项目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 投资组合管理专业课 2 研究生、2003 80 财务管理专业课 3 本科生130 会计学(中加)专业课 3 本科生135 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 2 研究生20 项目建设期内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学生总人数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900 毕业论文14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研究成果 项目建设期内主持的教学(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上海市教委1年主持人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学校2年主持人 项目建设期内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 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 ------来自马来西亚的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核心2006年3月《外汇储备超速增长 与外源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商务研究》核心2006年2月 2. 课程建设背景与目标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对本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国内金融机构有所区别,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的放松,应对来自国外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将日渐转变。这种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更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适度超前性,不断动态地关注金融环境的改变及时添加和更新课程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基础,但从国内金融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知识传授轻操作能力培养的倾向同样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是金融学教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210893160.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赛迪投资顾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比如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学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 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 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 进驻中国市场后, 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 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 他们纷纷登陆中国, 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帝国中国网络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场, 又面对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的出现将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分工将日趋淡化,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网络金融的成绩 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 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金融学课程介绍

金融学系课程介绍 序号:1 课程编码:16001020、16001030、16001040 课程名称:金融学 学分:4 周学时:3 开课系部:金融学系 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修读对象:本科生 课程简介:从分析金融运作对象——货币、货币资金、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入手,阐述货币时间价值原理;介绍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具体类型及业务,说明其在 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货币政策及作为其依据的货币理论等。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熟悉金融学原理体系、分析 框架及思维方式,从而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拟用教材:《金融学》,杨长江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参考教材:《金融学原理》,彭兴韵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9月第1版 序号:2 课程编码:16002020、16002030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学分:3 周学时:3 开课系部:金融学系 预修课程:金融学、宏观经济学 修读对象:本科生 课程简介:“国际金融”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专门研究国与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的,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有:(1)国际收支;(2)外汇供与外汇汇率;(3) 外汇管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4)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5)国际货币体系 与国际货币改革;(6)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监管;(7)国际资本流动和亚洲金 融危机的教训;(8)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与欧洲货币联盟;(9)国际债务问题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初步知识,为今后进行国际经济交易和从事国际金融管理活动打下坚定的 基础。 拟用教材:《国际金融》,刘思跃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 参考教材:《国际金融教程》,胡云祥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序号:3 课程编码:16003020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 学分:3 周学时:3 开课系部:金融学系 预修课程:金融学 修读对象:本科生 课程简介:金融市场学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性专业课。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它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市场、黄金市场等。货币市场的主要交 易对象为短期债务工具,资本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为长期的金融工具。金融资产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 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

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资金,独立核算,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银行具有企业部门的一切特征,它是实现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银行的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为两个:①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赚取可观的收益。②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2.银行的特殊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资。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特殊的风险:①信

金融学课程设计

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对比分析 资本市场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债券,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融资. 股票融资是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这种控制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分享红利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勿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场。(3)无负担性。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 但是,普通股筹资也有一些缺点: (1)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的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筹资公司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券利息那样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因而不具抵税作用。此外,普通故的发行费也一般也高于其他证券。 (2)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的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此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下跌。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其好处在于还款期限较长,附加限制少,资金成本也不太高,筹资对象广,市场大。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一样,同属于直接融资。 就债权融资而言,制定合适的风险策略是一个企业发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策略主要包括企业债券决策时将考虑何种经济及风险因素等。 债券融资的特点,从经济因素看,已发债企业在进行债券融资决策时主要考虑的经济因素,首要考虑的是“相对于银行贷款而言债券融资成本低”,其次是“银行贷款受期限和额度的限制”,再次则是“企业有足够的预期现金流”,最后才是“不愿意股权被进一步稀释”等。但是,公司债券加快发展以后,由于债权融资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一些建设周期较短、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来完成;而股票市场将主要面向一些周期较长、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东比以前更加珍惜自身的股份数量和价值,在融资方式选择上,将更加慎重,如果债券市场融资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相信应当能够吸引一部分企业选择债券融资。此外,债务资本的筹集费用和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权益资本只能扣除筹集费用,股息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资本主义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