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2) 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C n H m O z (m ≤2n +2,z ≥0,m 、n ∈N ,z 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 n H 2n +2O z (z ≥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 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 =C ,不难发现,有机物C n H m O z 分子结构中C =C 数目为2

22m n -+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1) 一个C =C 相当于一个环。 (2) 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4) 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

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 有机物与H 2(或X 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

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 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

对于烃类物质C n H m ,其不饱和度Ω=

222m n -+ ① C =C :Ω=1;

② C ≡C :Ω=2;

③ 环:Ω=1;

④ 苯:Ω=4;

⑤ 萘:Ω=7;

⑥ 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2.符合一定碳、氢之比的有机物

C ∶H =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 ∶H =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

C ∶H =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近几年有关推测有机物结构的试题,有这样几种题型: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具体方法是:① 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 2、Br 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② 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方法是: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键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键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1) 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① 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② 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2) 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① 酚醛缩聚。② 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

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3. 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确定有机物结构

通过完全燃烧有机物,根据CO 2和H 2O 的量,推测有机物的结构,是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要注意:① 含有n 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 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② 含有n 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 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规律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 含有n 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 -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② 含有n 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 -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 ① 12

M 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② 12

M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 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2)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 x H y +(4x +y )O 2 → 4x CO 2+2y H 2O

或C x H y +(x +4y )O 2 → x CO 2+2y 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4C x H y O z +(4x +y -2z)O 2 → 4x CO 2+2y H 2O 或C x H y O z +(x +4y -2

z )O 2 → x CO 2+2y H 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 等质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 2和H 2O 的量均决定于x

y 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2)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 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及其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 +

4y -2z ,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 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 x H y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 =4,V 总不变;(有CH 4、C 2H 4、C 3H 4、C 4H 4)

若y <4,V 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 >4,V 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 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1 时为醇或烷;

n(CO2)∶n(H2O)=1为符合C n H2n O 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结合其它已知条件

程序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有机合成题的题型与解题方法指导

有机合成题是近几年来高考的难点题型之一,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有机合成其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官能团反应。该类题多采用文字叙述、框图或合成流程图等形式,突出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信息迁移能力。此类题让很多学生头疼,失分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题中涉及的有机知识点很多,且错纵复杂,如有机反应条件的选择,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衍生等,只要有一个环节搞不清,都会给解题带来障碍。为此,本文谈一谈有机合成题的题型与解法,希望能给各位考生予以帮助。

一、常见题型分析:

题型一、限定原料合成题。此题型的主要特点是:依据主要原料,辅以其他无机试剂,运用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验,设计合理有效的合成路线。

例1:具有-C≡C-H结构的炔烃,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跟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C=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具有C≡C三键结构的炔类化合物,例如:

R2

|

R1-C≡C-H + R2-C=O -→R1-C≡C-C-OH

|

H

其中R1和R2可以是烃基,也可以是氢原子。

试写出以电石、水、甲醛、氢气为基本原料和适当的催化剂,制取聚1,3-丁二烯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从所给物质来看,电石与水可以生成乙炔。结合题中新信息,不能联想,乙炔可以与甲醛反应而得含“C≡C”的醇。所要合成的聚1,3-丁二烯的单体1,3-丁二烯中含有四个碳,所以可推知,乙炔与甲醛反应为1:2的关系,得产物为HO-CH2-C≡C-CH2OH,然后将其与H2加成后,再消去,可得1,3-丁二烯。本题考题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所缺少的知识则以新信息方式给予交代,其整个推导的思维过程可用下图中的数字来描述:

本题的难点是第(3)步,要从给予的信息中找出如何把乙炔跟甲醛反应生成HO-CH2-C≡C-CH2-OH,我们就要考虑到碳原子数的转变,从而推出有2个甲醛参加反应。

答案:CaC2 + 2H2O → CH≡CH↑+Ca(OH)2

H-C≡C-H + 2HCHO→ HO-CH2-C ≡C-CH2-OH

HO-CH2-C≡C-CH2-OH + 2H2 催化剂 HO-CH2-CH2-CH2-CH2-OH

HO-CH2-CH2-CH2-CH2-OH浓硫酸

CH2=CH-CH=CH2 + 2H2O

nCH2=CH-CH=CH2催化剂

点评:在设计合成过程时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形成被合成分子的碳链以及它所含有的官能团。在解题时,首先细心读题、审题,将原料与产品的结构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对照分析:(1)碳原子数有何变化;(2)官能团有何变化。然后再根据情况认真分析合成路线,然后按要求解答。

题型二、合成路线给定题

此题型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已将原料、反应条件及合成路线给定,并以框架式合成路线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最初原料与每一步反应主要产物的关系,要求依据原料和合成路线,在一定信息提示下,推断出各步主要产物或完成某些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2: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CH2-CH2-COOH可表示为:O OH

。卡托普列

(Captopril)可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它最有价值的合成路线为: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它与Na或Na2CO3反应都能产生无色气体,还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试完成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上图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原子利用率100%)的是第______ 步(填反应序号)

(3)已知反应③为取代反应,则C5H9NO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A的甲醇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写出合成有机玻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A与Na或Na2CO3反应都能产生无色气体”,则推知应含有羧基,且“A燃烧只生成CO2和H2O”,所以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又“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由核磁共振氢谱知,A中含有三种不同种类的H原子,再结合流程图中的“A+CH3COSH→B”,由元素守恒不能写出A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分析B与C的结构知,B中的羟基换成了Cl原子,应为取代反应。(2)A+CH3COSH→B,为加成反应,即原子利用率达100%。(3)C+ C5H9NO2→D,结合C、D的结构,不

难写出C5H9NO2的结构简式。(4)A的甲醇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3,其聚合物只要将碳碳双键打开即可。

答案:(1)CH2=C(CH3)COOH;取代反应(2) ① (3)

(4)

点评:此类按框图形式命题的题型是高考的热点。解题中要注意分析各物质间官能团的变化,对框图中的条件要适时联想课本中的所学知识进行推断。

题型三、信息给予合成题

此题型的主要特点是:除给出主要原料和指定合成物质外,还给予一定的已知条件和信息。该题型已成为当今高考的热点,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解此类题的方法是:①认真审题,理解信息。②以旧带新,转换信息,模仿类比;③充分利用信息,大胆推测。

例3: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III)可看成是由(I)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与(II)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相连而得。(III)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以乙烯为初始原料合成正丁醇()。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由上述信息可知,生成的不饱和醛(烯醛)中碳原子数为两分子反应物中碳原子数之和,即碳链增长。根据题意,要制得丁醇,而原料是2个碳的乙烯,故应先将乙烯转化为乙醛,然后2分子乙醛,

按题给信息原理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催化加氢而得正丁醇。

答案:

点评:要注意加强题给新信息与所要求合成的物质间的联系,找出其相同之处,通过对已知信息的对比、分析、联想,最终形成结论并加以运用。

二、常用方法归纳

1、顺向合成法: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的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概括为:原料→中间产物→产品。

2、逆向合成法:逆向思维中,“分割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将产品中某个键切断,产品分子便成为两个片断,然后再继续切割,直至其碳架与原料分子相当为止,最后将切割过程倒过来即可,此法常用

于合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概括为:产品→中间产物→原料,。

3、综合比较合成法: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将正向、逆向推导出几种合成途径进行比较,得出最佳途径,可两头向中间,正逆方向同时。

4、类比分析法:此法要点是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其思维程序概括为:“比较题目所给知识原型→找出原料与合成物质的内在联系→确定中间产物→产品”。

【跟踪练习】1、6-羰基庚酸是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实验室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

已知:

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的合成方案(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解析:起始原料为环状结构,而目标产物是链状结构,那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环打开。搜索中学阶段学习的有机知识,并无这类反应。因此,需要在试题中寻找开环的信息。分析烯烃氧化断键的信息时,可以假想开环犹如一个圆环被剪断一样。进一步分析信息发现,C =C断裂时,2个C分别与O结合,形成2个C=O而得到醛或酮。现目标产物含有的是羰基和羧基,说明

C=C氧化后曾产生过醛基,经继续氧化转化为羰基(已有知识)。另外还有一个C=C的位置问题,是

还是呢?如果是的话,氧化C=C并不会将环打开,而只会得到环酮和HCHO。至此可采取逆推法逐步推向起始原料:

。上述推断过程中,还有一处地方存在疑问,发生消去反应时,为何是在环上产生C=C,而不是在支链上产生C=C呢?这里涉及到不对称醇发生消去反应时脱水的方式,

中学阶段并未学习,只能大胆假设。

答案:

2、在醛、酮中,其他碳原子按与羧基相连的顺序,依次叫α,β,γ,…碳原子,如:

。在稀碱或稀酸的作用下,2分子含有α-氢原子的醛能自身加成生成1分子β-羟基醛,如:

巴豆酸(CH3—CH═CH—COOH)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中制合成树脂或作增塑剂。现应用乙醇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巴豆酸。请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用反推法思考如下:

答案

3、奥沙拉秦是一种抗菌药。其合成路线如下:

COOH HO CH 3OH 浓硫酸A HNO 3CH 3COOH C 8H 7NO 5CH 3SO 2Cl 吡啶COOCH 3CH 3O 2SO

NO 2H 2Pd -C C 9H 11NSO 5

NaNO 2HCl C 9H 9N 2SO 5+A 微碱性F NaOH

调节pH N N

COONa HO COONa

OH

水杨酸B C

D E 奥沙拉秦

已知:①NaNO 2HCl 微碱性NH 2N 2+OH

N N OH

②NaNO 2具有强氧化性

⑴写出水杨酸→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E 的结构简式:

⑶从整个合成路线看,设计B →C 步骤的作用是:

⑷COOCH 3

OH

NH 2也可用于合成奥沙拉秦。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 是α-氨基酸,能与FeCl 3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吸收峰。X 的结构简式为

⑸苏丹红1号()是一种化工染料。写出以苯和β-萘酚(OH )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苏丹红1号的合成路线。 。

解析:(1)水杨酸→A ,为水杨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A →B 为硝化反应,B →C 是将酚羟基反应了。由D →E 的条件知,显然为已知①的机理,所以C →D 为硝基的还原反应,即硝基生成氨基。(2)E 物质只需将D 中-NH 2改成N 2+。(3)结合奥沙拉秦的结构,E →F 为水杨酸与E 通过N=N 连接而得F 。NaNO 2具有强氧化性,若直接将氨基氧化时,同时也会将酚羟基氧化,所以B →C 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4)与FeCl 3发生显色反应,则必须有酚羟基,又为α-氨基酸,所以其结构只要确定酚羟基与的关系即可,因为“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吸收峰”,所以,它们之间应为对位关系。(5)此题为有机合成题。苯和β-萘酚之间要出现N=N ,则苯环上要出现N 2+

,由此可以逆推,苯先硝化,然后用H 2还原,再用NaNO 2 氧化即可。 答案:

突破高考有机核心题——有机推断的题型分析与解题思路

综观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察看有机部分,其中有机推断是必考内容。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机推断是核心,为此,对有机推断的题型及解题方法略作指导。

一、常见题型分析:

题型一、框图型推断题此类题是最为常见的有机推断题。试题的特点是:题目以框图的形成呈现,框图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此外还可能给出一些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题给新信息等。解答这类题时,要紧紧抓住箭头上下给出的反应条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每种物质前后原子数、碳链和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以寻找出突破口。

例1:化学式分别为C4H8和C7H8O的A和K能发生如下所示的反应:

上述反应中,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条谱线,反应⑤中除生成G外,还生成一种化学式为C8H12O4的副产物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包含了两种反应类型,它们是和;

(2)E和G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E ,G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鉴别的方法为:

官能团名称鉴别方法及反应现象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任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每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能消耗3molNaOH,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

解析:C4H8可以与溴水反应,显然为烯烃,又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条谱线,所以A可能为2-丁烯或者2-甲基丙烯。①为碳碳双键与溴水加成生成溴代烃;②为溴代烃水解生成醇的反应;③由于D中含有三个氧原子,则应为醇被氧化成羧酸,且其中有一个羟基没有被氧化,由此可以确定A应为2-甲基丙烯。

则推出D物质的结构为CH3-C-COOH

CH3

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甲基丙烯),

由于有碳碳双键,因为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L,从分子式看,多了一个氧原子,少了两个H原子,则应为醇被氧化成酸,即L为苯甲酸,可以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G。⑤除了L、D间酯化外,两分子D也可以自身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副产物H。溴代烃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可以继续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E(甲基丙烯)中含有两种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可依据特殊反应而分别鉴别。G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中肯定含有醛基,又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显然应为甲酸所形成的酯。1mol可以与3molNaOH反应,可以分析为:甲酸酯需1mol,若为苯酚形成的酯,则需要2molNaOH,由这些条件,可以组合成新的有机物。

答案:(1)取代反应,中和反应

(2)CH2=C(CH3)-COOH,C6H5-COOC(CH3)2COOH

(3)CH2BrCBr(CH3)CH3+2NaOH?→

??水CH2OHCOH(CH3)CH3+2NaBr

(4)

(或其它合理答案)

(5)C6H5-OOCC(CH3)2OOCH(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有机框图的推断,关键是要分析官能团间的变化规律,从框图上给出的条件着手,联想中学课本中所学的有机反应,注重对比类推。官能团的鉴别和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是热点,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同时要注意官能团鉴别时的相互影响与干扰。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一定要满足题中所给出的限定条件。

题型二、计算型推断题

试题的特点:题中给出有机物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出分子式,或所含官能团,再由给出的有机物的相关性质,可推出有机物的结构。

例2:药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某有机物A 只含C 、H 、O 三种元素.可用作医药的中间体,具有抗菌、祛痰、平喘作用。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60 , 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 %,请结合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①A 可与NaHCO3溶液作用,产生无色气体;

②lmolA 与足金金属钠反应生成H233.6L(标准状况);

③A 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A 分子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相同的取代基相邻,不同的取代基不相邻。请回答:

(1)A 的分子式是;A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写出A 与NaHC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氧原子的最大数目为160×41.6%/16 =4.16,最多为4个。由信息①知,A中含有羧基;由②知,A中含有三种官能团(且应为羟基、羟基);由③知,A中含有酚羟基;由④知,含有苯环,且含三个取代基。因为最多含四个氧原子,则应为一个羧基和两个酚羟基。由信息④,可写出A的结构式为:

,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4,符合题意。(2)NaHCO3只能与羧基反应生成CO2,而不可以与酚羟基反应。

答案:(1)C7H6O4羟基、羧基

(2)

点评:题中给出的数据,往往可以用来确定官能团的种数及其数目。根据数据,可进一步确定其他基团的个数。解题中要大胆联想,细心推断,小心验证。

题型三、信息型推断题

试题的特点:题中给出一些高中化学课本中未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要求学生能看懂信息,并学会运用,这是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要求考生具有分析新问题的能力。解题中一定要研究给出的有机反应机理,并将在解题中类比灵活运用。

例3:已知:信息1: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羟基优先跟相邻碳原子上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一起消去生成烯。

信息2:四烃基乙二醇叫频那醇,频那醇在H2SO4作用下可经脱水、重排反应生成频那酮。其中重排反应是指像CH2=CH-OH→CH3CHO的一类反应,即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在分子内的结合方式发生重新排列。

试应用上述信息,并根据下列有关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A、C的结构简式为A 、C 。

(2)反应Ⅰ-Ⅴ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填序号)。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乙合适的结构简式(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或乙)+H2O

解析:(1)依据信息1,可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CH3)2C=C(CH3)2,之后再和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2CBr-CBr (CH3)2,接着在碱的水溶液中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频那醇,故C的结构简式为(CH3)2C(OH)(HO)C(CH3)2;(2)C→D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羰基,然后加成则生成羟基;A→B为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3)分析信息2,具有相邻羟基的有机物,其中一个羟基可以把另一羟基相连碳的基团

互相交换位置。由于两个羟基所连基团不同,故有两种产物。一种交换后生成,再将两羟基缩水成羰基,即得;另一种交换时,要将五元环打开,得,再将两羟基缩水成羰基,即得。

答案:(1)(CH3)2C=C(CH3)2(CH3)2C(OH)(HO)C(CH3)2(2)Ⅱ、Ⅴ(3)或

点评:高考考纲要求: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有机合成题中往往给出一些未知的反应作为信息,解题时,我们要研读信息中的机理,弄懂弄透,并学会模仿进行运用,同时还要迁移课本知识,类比考虑,才能成功解题。

二、解题中的基本思路:

1、读懂新信息:有机信息题是考查考生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目前是高考试题中的一大“亮点”。理解信息,运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给出的信息,往往要从条件、机理、反应物和产物结构上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题过程中要不断地将新信息代入题中验证,推理。

2、分析碳链和官能团的变化: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重新组合,表现为碳链的增长或缩短。官能团是有机物的灵魂,有机物间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官能团的变化,所以从官能团的改变着手分析变化的原因,是解决有机推断的突破口。建议同学们对官能团的性质应加强熟记,如常见的特征反应,使溴水褪色,则存在不饱和键;使Fe3+发生显色反应,则说明存在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有醛基等等。另外,只有理清官能团变化的反应机理才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如醇的催化氧化、消去机理,酯水解的断键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

有机推断的思路可用下表表示:

【跟踪练习】1、(框图型)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1,3-丁二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H,该物质可用于制造以玻璃纤维为填料的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

请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反应①,反应⑤,反应⑧。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反应③、④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的结构简式是。

解析:①发生1,4加成,②发生卤代烃的水解,A为CH

CH

CH

2

OH

CH

2

OH

,然后与氯化氢加

成,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B为,④为催化氧化,将羟基氧化为羧基,C

CH

2

CH

COOH

COOH

Cl,⑤发生消去反应,恢复碳碳双键,⑥为酸化,得到G物质,结构为。而⑦为乙烯的加成,⑧是卤代烃的水解,得到乙二醇,最后乙二醇与

发生缩聚反应制得玻璃钢。

答案:⑴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

CH

CH

CH

2

Br

CH

2

Br

+2NaOH→

CH

CH

CH

2

OH

CH

2

OH

+2NaBr

⑶ ③;保护A分子中C=C不被氧化

CH

2

CH

COOH

COOH

Cl

2、(数据型)苹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肉中,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1mol苹果酸能中和2mol NaOH、

能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5mol的H2。质谱分析测得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李比希法分析得知苹果酸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为:w (C)=35.82%、w (H)=4.48%、w (O)=59.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苹果酸中存在5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苹果酸的人工合成线路如下:

已知:

(1)写出苹果酸的结构简式 .

(2)C→D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合成线路中,涉及到的加成反应共有步。

(4)苹果酸消去一分子水后的产物与乙二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玻璃钢。写出生成的该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mol苹果酸能够中和2mol的NaOH,说明苹果酸分子中存在2个羧基,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5mol的氢气,说明苹果酸中有3个羟基。根据题给数据可以求出苹果酸的分子式为C4H6O5。苹果酸分

子中存在5种不同的氢原子,综上所述,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从流程可知A、B、C、D、E、F、G等物质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A为CH2=CH2,被氧化为CH3CHO,CH3CHO继续被氧化为C 为CH3COOH,根据信息,CH3COOHα-H被Br原子取代,生成D,D为:BrCH2COOH,D在NaOH水溶液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E,E为HOCH2COONa,酸化后生成F,F即为:HOCH2COOH,F被氧化为OHC-COOH,依据信息

②可知,B和G反应生成,H酸化后生成I,I是,被氧化生成,最后碳氧双键与氢气加成得到,即为苹果酸。

答案:(1)

(2)引入卤(Br)原子 Br-CH22-COONa + NaBr + H2O

(3)2

(4)

3、(信息型)某药学杂志报道合成了一种具有明显抗癌活性的药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J是其同分异构体,J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已知:

③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A分子中不同环境氢原子个数比为3 :1;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水按任意比互溶:K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和G的结构简式:A ;G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G B:;

C D:。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B K:;

F+I J:。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解析:从G→H的条件看,显然为醇的催化氧化,又G满足芳香醇的通式,且A、B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B中应含有碳碳双键,则G→B应为醇的消去反应,生成的H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G中的羟基

应在顶端,由此可以写出G的结构式为:,生成的B为。A应为烯烃,且不同

环境氢原子个数比为3 :1,所以可写出A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或是。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即为丙三醇,由此逆推,C应为丙烯,所以可以确定A的结构式为CH3CH=CHCH3。依据信息②知,丙烯与Cl2在500℃反应,是Cl2取代了甲基上的H原子。D→E为碳碳双键与溴水的加成。E→F为NaOH 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生成的丙三醇中含有三个羟基,故需要三个I发生酯化反应。(4)I的结构式为:

,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必须有醛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则取代基应为对位关系。除了醛基,还可以为甲酸所形成的酯。

答案

备用题

BAD是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其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Ⅰ、B分子中所有H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

Ⅱ、BAD的结构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A的名称为。

⑵ F的结构简式为。F的一些同分异构体能使氯化铁溶液变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两种。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⑶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能直接进行,其反应类型为。

⑷ G是一种氨基酸,且羧基和氨基处于苯环的对位。写出G缩聚产物可能的结构简式(只要求写一种)。

解析:A→为催化氧化反应,又B中H的环境相同,所以B应为丙酮,则A的羟基接在2号碳上。结合BAD的结构分析,中间三个碳为丙酮,相邻的两个苯环为苯酚,其机理是丙酮上的氧与两分子苯酚羟基对位上的H发生脱水反应可生成E(C15H16O2)。BAD两边为对称的酯,则应为两分子F(邻羟基苯甲酸)与E发

生酯化反应而得。第(2)问,满足F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分别为:、和。第(4)问,可以是羧基与羟基(或氨基)的脱水反应。

答案:⑴ 2-丙醇

⑵ 3

⑶ CH3COCH3+2→ H2O+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必记知识点 目录 一、必记重要的物理性质 二、必记重要的反应 三、必记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四、必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五、必记有机物的鉴别 六、必记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七、必记有机物的结构 八、必记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九、必记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十、必记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十一、必记常见反应的反应条件 十二、必记几个难记的化学式 十三、必记烃的来源--石油的加工 十四、必记有机物的衍生转化——转化网络图一(写方程) 十五、煤的加工 十六、必记有机实验问题 十七、必记高分子化合物知识 16必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必记重要的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 1、含碳不是有机物的为: CO、CO2、 CO32-、HCO3-、H2CO3、CN-、HCN、SCN-、HSCN、SiC、C单质、金属碳化物等。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常见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氟里昂(CCl2F2)、氯乙烯、甲醛、氯乙烷、一溴甲烷、四氟乙烯、甲醚、甲乙醚、环氧乙烷。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特殊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苯酚:特殊气味;乙醛:刺激性气味;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丙酮:令人愉快的气味 6、研究有机物的方法 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量;红外光谱确定化学键和官能团;核磁共振氢谱确定H的种类及其个数比。 二、必记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一.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规律 1.在烃类中,烷烃CnH2n+2随分子中碳原子的增多,其含碳量增大;炔烃、二烯烃、苯的同系物随着碳原子增加,其含碳量减少;烯烃、环烷烃的含碳量为常数(85.71%)2.一个特定的烃分子中有多少种结构的氢原子,一般来说其一卤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常数.例:m克葡萄糖,n克甲醛,x克乙酸,y克甲酸甲酯,混合后,求混合物碳的质量分数. 4.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 6.常见有机物中最简式同为"CH"的有乙炔、苯、苯乙烯;同为“CH2”的为单烯烃和环烷烃; 7、烃类的熔、沸点变化规律 (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如:气态烃:CxHy x≤4 (2)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 正戊烷(36.07℃)>异戊烷(27.9℃)>新戊烷(9.5℃) (3)苯的同系物,熔沸点。邻位>间位>对位, 如沸点: 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1℃)>对二甲苯(138.4℃) 二.有机物燃烧规律 1.有机物燃烧通式:CxHy+(x+y/4)O2 xCO2+y/2H2O 2、烃(CXHY)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 (1)当Y=4时,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若同温同压下,100℃以上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2)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小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大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若分子为CnH2n、CnH2nO 或CnH2nO2时,其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所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当,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氢与氧原子数比为2:1. 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氢元素的含量,它越高,耗氧量越高,如甲烷耗氧量最高。 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总量为常数。 7.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相同,则它们分子中碳与氢的原子个数也相同。 8、烃CXHY燃烧后体积变化规律 (1)当100℃以上,水为气态,若烃中H数或混合烃中平均H数小于4时,体积减小,1体积烃减少(1-Y/4)体积,若有a体积烃,则减少(1-Y/4)a 即△V=(1-Y/4)a 若烃中H数或混合烃中平均H数等于4时,△V=0。 若烃中H数或混合烃中平均H数大于4时,气体体积增大。1体积烃增大(Y/4-1)体积,若有a体积烃增大(Y/4-1)a体积,即 △V=(Y/4-1)a (2)当生成的水被浓H2SO4吸收或水蒸汽冷却为液体时。气体的体积会减少,每体积烃减少(1+Y/4)体积,若有a体积烃,则减少(1+Y/4)a体积即:△V=(1+Y/4)a 三、有机物的水溶性和密度大小规律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图1 乙烯的制取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 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2—CH Cl CH=CH 点燃

最新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教学提纲

十二、甲烷光照取代 十三、实验室制取乙烯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十四、实验室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 药品:电石(离子化合物),水(饱和食盐水:水的百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2. 仪器:(氢气的制备装置)分液漏斗、烧瓶、 导管、试管、水槽 3. 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中放几小块碳化钙 ,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慢慢滴下。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 (3)将纯净的乙炔分别通入盛有溴水及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4. 反应原理:(水解/取代反应) 5. 现象: 反应剧烈,生成大量气体。 6. 注意点: (1)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在试管口塞上稀疏的棉花)? 答:①电石与水剧烈反应,很快成为粉末状。 ②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快速增加,引起爆炸。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 + 2Ag(NH3)2OH 2 A 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 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过量)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 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 (4)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 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 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别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 通式C n H2n+2(n≥1) C n H2n(n≥2) C n H2n-2(n≥2) C n H2n-6(n≥6)

有机化学规律方法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方法总结 第一:有机化学中的方法规律 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碳链异构的书写方法〗以己烷( )为例,共五种同分异构体(氢原子省略) (1)先直链、一条线 (2)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 (3)摘两碳、二甲基、同邻间、不重复、要写全 如果碳链更长,还可以摘两碳、三碳,先甲基,后乙基…… 〖取代基位置异构的书写方法〗 1、对称法(等效氢法) a、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b、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c、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换元法 详解: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遵循对称性、有序性原则,一般按照下列顺序书写:官能团类型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或取代基位置异构;立体异构(较少涉及)口诀:主链长到短,支链整到散,位置心到边,排布对邻间 2.有机物类型异构大全

3.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4.常见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

第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 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目录 一.有机重要的物理性质 二、重要的反应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四、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五、有机物的鉴别 六、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七、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八、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九、推断专题 十、其它变化 十一.化学有机计算 十二、具有特定碳、氢比的常见有机物 十三、有机物的结构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补充性质【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1、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 2、P59)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2H2SO4(浓)2SO2↑+ 2C+ 5H2O C + 2H2SO4(浓)2SO2↑+ C O2↑+ 2H2O (3)收集方法: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其密度与空气接近,只是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 (4)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6)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7)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8)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9)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尤其是SO2_具有还原性,也可以是KMnO4酸性溶液或者溴水褪色,必须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杂。但如果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则可不除杂。 (10)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 (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相当于减小了水的浓度)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③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4)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5)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①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少量CaC2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作用。 (二)烃的衍生物 1、溴乙烷的水解 (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 (2)反应原理: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 化学方程式:CH3CH2—Br + H—OH CH3—CH2—OH + HBr 注意:(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使正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水解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几点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是非电解质,加AgNO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取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产生Ag2O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有机化学总结全部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要点精讲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及实验》网络培训心得体会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经验不足,通过向专家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教学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应多总结、重方法。 1 、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重视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加强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 1、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复习课程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 结

十二、甲烷光照取代 十三、实验室制取乙烯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十四、实验室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 药品:电石(离子化合物),水(饱和食盐水:水的百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2. 仪器:(氢气的制备装置)分液漏斗、烧瓶、 导管、试管、水槽 3. 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中放几小块碳化钙 ,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慢慢滴下。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 (3)将纯净的乙炔分别通入盛有溴水及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 H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 r和CH 3CH 2CH 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 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nH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 H(C H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 H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2n -2 :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3C ≡CCH 3、CH 2=C HCH =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如: ⑸ CnH2n +2O: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 H2C H2OH 、CH 3CH(OH)C H3、C H3OC H2C H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