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练习题5及答案

《抽样技术》练习题5及答案
《抽样技术》练习题5及答案

习题一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6.某个总体抽取一个n=50的独立同分布样本,样本数据如下:

567 601 665 732 366 937 462 619 279 287

690 520 502 312 452 562 557 574 350 875

834 203 593 980 172 287 753 259 276 876

692 371 887 641 399 442 927 442 918 11

178 416 405 210 58 797 746 153 644 476

1)计算样本均值y与样本方差s2;

2)若用y估计总体均值,按数理统计结果,y是否无偏,并写出它的方差表达式;

3)根据上述样本数据,如何估计v(y)?

4)假定y的分布是近似正态的,试分别给出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80%,90%,95%,99%的(近似)置信区间。

习题二

一判断题

1 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而抽样调查仅对总体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2 概率抽样就是随机抽样,即要求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同时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3 抽样单元与总体单元是一致的。

4 偏倚是由于系统性因素产生的。

5 在没有偏倚的情况下,用样本统计量对目标量进行估计,要求估计量的方差越小越好。

6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产生的。

7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8 抽样单元是构成抽样框的基本要素,抽样单元只包含一个个体。

9 抽样单元可以分级,但在抽样调查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级的抽样框。

10 总体目标量与样本统计量有不同的意义,但样本统计量它是样本的函数,是随机变量。

11 一个抽样设计方案比另一个抽样设计方案好,是因为它的估计量方差小。

12 抽样误差在概率抽样中可以对其进行计量并加以控制,随着样本量的增大抽样误差会越来越小,随着n越来越接近N,抽样误差几乎可以消除。

13 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的精度越低。

14 样本量与调查费用呈现线性关系,但样本量与精度却呈非线性关系。

15 精度和费用也是评价抽样设计方案优劣的两条准则。

16 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总体单元都有非零的入样概率,但每个总体单元的入样概率是不同的。

17 当总体N很大时,构造一个包含所有总体单元的抽样框是有局限性的,这也是简单随机抽样的局限性。

18 设N=872,n=10。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128 157 506 455 127 789 867 954 938 622

19 设N=678 n=5 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556 485 098 260 485

20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抽样比接近于1时,人们会采用全面调查

二填空题

1 抽样比是指( ),用( )表示。

2 偏倚为零的估计量,满足 ( ),称为( )。

3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4 简单随机抽样时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5 抽样时某一总体单元在第m次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6 简单随机抽样时总体单元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7 某一样本被选中概率是( )。

8 大数定理是指( )的规律性总是在大量( )的观察中才能显现出来,随着观察次数( )的增大,( )影响将互相抵消而使规律性有稳定的性质。

9 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了当( )增大时,观察值的均值将趋向于服从( ),即不论( )服从什么分布,在观察值足够多时其均值就趋向( )分布。

10 抽样调查的核心是估计问题,选择估计量的标准是( ) ( ) ( )。

三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4 何谓三种性质的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5 简述抽样估计的原理。

四计算题

1 已知总体N={5,6, 7,8,9 ,10,11},n=5 试求:

(1)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的所有可能样本数。

(2)第一个单位在第m次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3)第一个单位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4)抽到{5,6,7,8,9}的概率

(5)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所有可能样本

2某调查公司受一消费品生产公司的委托,想在某一地区进行一项民意测验,了解消费者中喜欢该公司消费品的人占多大比例,要求允许绝对误差不超过0.1,调查估计值的置信水平为95%,预计的回答率为65%,试问此次调查的样本量应取多少才能满足需要?

3.欲调查我校大一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支出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35名学生,他们每月的生活费支出平均为285元,计算得到的样本方差为73,试计算我校一年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的支出额标准差、变异系数、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4 .某县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估计粮食、棉花、大豆的播种面积,抽样单元为农户。根据以往资料

其变量的变异系数为

名称粮食棉花大豆

变异系数 0.38 0.39 0.44

若要求以上各个项目的置信度为95%,相对误差不超过4%,需要抽取多少户?若用这一样本估计粮食的播种面积,其精度是多少?

五设计题

为了了解市民对目前市公共环境卫生以及绿色建设方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期望程度,计划组织一次关于“市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从而为绿色的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和意见,为2008年奥运会尽一份力量。

请针对这一调查目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要求问卷能真正反映调查目的,并对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处理的难易程度。

习题三

一、单选题

1、分层抽样设计效应满足()

A 、1deff =

B 、1deff <

C 、1deff ≈

D 、1deff > 2、分抽样的特点是()

A 、层差异小,层间差异大

B 、层间差异小,层差异大

C 、层间差异小

D 、层差异大

3、下面的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

∑=1h

f

B 、∑=n n h

C 、∑=1h W

D 、∑=1h N

4、在给定费用下估计量的方差)(st y V 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V 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的样本量分配称为()

A 、常数分配

B 、比例分配

C 、最有分配

D 、奈曼分配

5、最优分配(opt V )、比例分配(prop V )的分层随机抽样与相同样本量的简单随机抽样(srs V )的精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A 、srs prop opt V V V ≤≤

B 、srs opt prop V V V ≤≤

C 、srs opt prop V V V ≥≥

D 、opt prop srs V V V ≤≤ 6、下面哪种样本量分配方式属于比例分配?

A 、

N n

N n h h = B 、h

L

h h

h

h h h h c S N

c S N n

n ∑==1

C 、

∑==L h h h h h h S N S N n n 1

D 、∑==L h h

h h h h S W S W n

n 1

7、下面哪种样本量分配属于一般最优分配?

A 、N n

N n h h = B 、h

L

h h

h

h h h h c S N

c S N n

n ∑==

1

C 、

∑==L h h h h h h S N S N n n 1

D 、∑==L h h

h h h h S W S W n

n 1

二、多选题

1.分层抽样又被称为( )

A. 整群抽样

B. 类型抽样

C. 分类抽样

D. 系统抽样

E. 逆抽样 2.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当存在可利用的辅助变量时,为了提高估计精度,可以采用( ) A. 分层比估计 B. 联合比估计 C. 分别回归估计 D.联合回归估计 E. 分别简单估计 3.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方式有( )

A. 常数分配

B. 比例分配

C. 最优分配

D. 奈曼分配

E. 等比分配 4.分层抽样的优点有( )

A. 在调查中可以对各个子总体进行参数估计

B. 易于分工组织及逐级汇总

C. 可以提高估计量的精度

D. 实施方便

E. 保证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5.关于分层数的确定,下面说确的有( )

A. 层数多一些比较好

B. 层数少一些比较好

C. 层数一般以不超过6为宜

D. 层数一般以4 层为最好

E. 应该充分考虑费用和精度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层数 6.下面哪种样本量分配方式属于奈曼分配? ( ) A.

h h n n N N =

B. 1

h h h h n

n

N S ==∑ C. 1

k h h L h h h n N S n N S ==∑ D.

1

h h h L h h h n W S n W S ==∑

E. 1

h h h h n

n

W S ==∑ 7.事后分层的适用场合有( )

A. 各层的抽样框无法得到

B. 几个变量都适宜于分层,而要进行事先的多重交叉分层存在一定困难

C. 一个单位到底属于哪一层要等到样本数据收集到以后才知道

D. 总体规模太大,事先分层太费事

E. 一般场合都可以适用

三、判断题

1 分层抽样不仅能对总体指标进行推算,而且能对各层指标进行推算。

2 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扩大层方差,缩小层间方差。

3 分层抽样的效率较简单随机抽样高,但并不意味着分层抽样的精度也比简单随机抽样高。

4 分层抽样克服了简单随机抽样可能出现极端的情况。

5 分层抽样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简单随机抽样均匀。

6 分层后各层要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7 分层抽样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或者在一定的精确度的减少样本的单位数以节约调查费用。

8分层后总体各层的方差是不同的,为了提高估计的精度,通常的做法是在方差较大的层多抽一些样本。

9 在不同的层中每个单位的抽样费用可能是不等的。

10 在分层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容量的确定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共同点都是取决于总体的方差。 11 多主题抽样中,不同的主题对样本量大小的要求不同。在费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选择较大的样本量。

12 有时在抽样时无法确定抽样单位分别属于哪一层,只有在抽取样本之后才能区分。 13 比例分配指的是按各层的单元数占样本单元数的比例进行分配。 14 等容量分配时各层的样本单元数与各层的层权是相同的。 15 所谓最优分配是指给定估计量方差的条件下,使总费用最小。

16 在奈曼分配时,如果某一层单元数较多,部差异较大,费用比较省,则对这一层的样本量要多分配一些。

17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第k 层出现k n 超过k N ,最优分配是对这个层进行100%的抽样。 18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要给出估计量方差的无偏估计,则每层至少2个样本单元,层数不能超过n/2。

19 无论层的划分与样本量的分配是否合理,分层抽样总是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度要高。 20 即使层权与实际情况相近,利用事后分层技术也难以达到提高估计精度的目的。

四 填空题

1 分层抽样又称为类型抽样,它是将包含N 个单位的总体分成各包含N 1,N 2,…,N L 个单位的( ),这些( )互不重复,合起来就是整个的总体,因此N=( )。

2 分层抽样的基本原则是( )

3 分层抽样中层权是( ),抽样比是( )。 4分层抽样中的样本均值是( ),样本方差是( )。

5 分层抽样中,对总体的均值进行估计时,其抽样误差是( ),对总体的总量进行估计时,其抽样误差是( )。

6 分层抽样在对各层分配样本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各种方法所考虑的因素不同。最优分配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 )。

7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分层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度要高。 但如果出现不合理地划分( )或分配( )的情况,可能使分层抽样的更( )的结果发生。 8 事后分层的层权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则不能利用其提高( )。 9 分层抽样要求在抽取样本之前( )对( )。 10 如果要给出估计量方差的无偏估计,则层数不能超过( )。

五 简答题

1 何谓分层抽样?简述分层抽样的意义?

2 试举一例说明分层抽样的抽样效率比简单随机的抽样要好。

3分层抽样的分层的原则及其意义。

4 简述分层抽样的局限性。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页眉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页

页眉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抽样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金勇进

第二章习题 2.1判断下列抽样方法是否是等概的: (1)总体编号1~64,在0~99中产生随机数r ,若r=0或r>64则舍弃重抽。 (2)总体编号1~64,在0~99中产生随机数r ,r 处以64的余数作为抽中的数,若余数为0则抽中64. (3)总体20000~21000,从1~1000中产生随机数r 。然后用r+19999作为被抽选的数。 解析:等概抽样属于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具有一些几个特点:第一,按照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第二,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的。第三,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该样本被抽中的概率。 因此(1)中只有1~64是可能被抽中的,故不是等概的。(2)不是等概的【原因】(3)是等概的。 2.2抽样理论和数理统计中关于样本均值y 的定义和性质有哪些不同? 300户进行,现得到其日用电平均值=y 9.5(千瓦时),=2s 206.试估计该市居民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如果希望相对误差限不超过10%,则样本量至少应为多少? 解:由已知可得,N=50000,n=300,5.9y =,2062=s 该市居民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 [])(y [2 y V z N α±=[475000±1.96*41308.19] 即为(394035.95,555964.05) 由相对误差公式 y ) (v u 2y α≤10% 可得%10*5.9206*n 50000 n 1*96.1≤- 即n ≥862

欲使相对误差限不超过10%,则样本量至少应为862 2.4某大学10000名本科生,现欲估计爱暑假期间参加了各类英语培训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随机抽取了两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P=0.35,是估计该大学所有本科生中暑假参加培训班的比例的95%置信区间。 解析:由已知得:10000=N 200=n 35.0=p 02.0==N n f 又有:35.0)()(===∧p p E p E 0012.0)1(11)(=---=∧p p n f p V 该大学所有本科学生中暑假参加培训班的比例95%的置信区间为:])()([2 ∧ ∧ ±P V Z P E α 代入数据计算得:该区间为[0.2843,0.4157] 2.5研究某小区家庭用于文化方面(报刊、电视、网络、书籍等)的支出,N=200,现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调查结果列于下表: 编号 文化支出 编号 文化支出 1 200 11 150 2 150 12 160 3 170 13 180 4 150 14 130 5 160 15 100 6 130 16 180 7 140 17 100 8 100 18 180 9 110 19 170 10 240 20 120 估计该小区平均的文化支出Y ,并给出置信水平95%的置信区间。 解析:由已知得:200=N 20=n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5.14420120 1 ==∑=i i y y ∴ 该小区平均文化支出Y 的95%置信区间为:])(y [2 y V z α ±即是:[132.544 ,156.456] 故估计该小区平均的文化支出Y =144.5,置信水平95%的置信区间为[132.544 ,156.456]。 2.6某地区350个乡为了获得粮食总产量的估计,调查了50个乡当年的粮食产量,得到 y =1120(吨),225600S =,据此估计该地区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并给出置信水平95%的 置信区间。 解析:由题意知:y =1120 1429.0350 50 n === N f 225600S =?160=s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 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 些情形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 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 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 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 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比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应用抽样技术期末复习题

抽样调查 一、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C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B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A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B )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5.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B ) A.12820.63 B.14593.96 C.12817.83 D.14591.49 6.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C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B ) A.θ θ )?(SE = ? B.)?(θtSE =? C.θθ)?(tSE =? D.t SE )?(θ=? 8.应用比率估计量能使估计精度有较大改进的前提条件是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 之间大致成( A )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负相关 D.以上皆是 9.能使)2(1)(2 22YX X Y lr S S S n f y V ββ-+-=达到极小值的β值为( B ) A.YX X Y S S S ? B.2X YX S S C.2Y YX S S D.X YX S S 2 10.( B ) 是总体里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元。 A.抽样单元 B.基本单元 C.初级单元 D.次级单元 11. 下面哪种抽样方法是最简单的概率抽样方法(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12. 下面关于各种抽样方法的设计效应,表述错误的是( B )。 A.简单随机抽样的deff=1 B.分层随机抽样的deff ﹥1 C.整群随机抽样的deff ﹥1 D.机械随机抽样的deff ≈1

抽样技术 概念

目录第一章预备知识 第二章基本概念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 第四章分层随机抽样 第五章不等概率抽样 第六章多阶段抽样 第七章整群抽样 第八章系统抽样 第九章非概率抽样

第一章预备知识 作为抽样技术的基础知识或预备知识,本章简要地介绍调查原理、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一、调查概论 调查的重要性:有利于制定政策、投资决策、科学研究、机构管理以及司法实践等;与此同时,许多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调查。 (一)(一)调查本质上是一种测量活动 测量活动具有6个要素:测量主体、测量客体、测量对象、测量法则、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数字/符号)。 测量得到的数据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类型数据、顺序型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 测量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二)(二)真值、测量值与误差 误差公理:任何调查结果都可能具有误差,而且误差始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调查过程中 。根据误差的来源分类:调查主体误差、调查客体误差、调查工具误差、调查法则误差、调查环境误差。 误差公理:任何调查结果都可能具有误差,而且误差始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调查过程中。 根据误差的来源分类:调查主体误差、调查客体误差、调查工具误差、调查法则误差、调查环境误差。 根据误差的性质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根据误差的计量尺度分类: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δ、(调查)估计值x以及真实值μ之间的关系:δ=x-μ。 相对误差r、绝对误差δ以及真实值μ之间的关系:r=δ/μ。 实际常用的真值分类:理论真值、约定真值以及相对真值。 实际常用的测量值分类:单次测量值、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三)(三)信度、效度与精度 信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信度的表示方法: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或者样本平均数的方差(或标准差)。 衡量信度的三种方法: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衡量信度的三种方法;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效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的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的反映。 效度分类: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效度含义:(1)测量的特征即为研究的目标特征;(2)该特征被准确地测量。 效度的表示方法:B(x)=|x-μ|或者B(E x)=|E x-μ|。 精度是信度与效度的综合,但它还与信度与效度之外的因素有关。 精度的表示方法:均方误差MSE(x)=V(x)+ () 2 B Ex u - 效度的表示方法: μ - =x x B) (或者μ - =x E x E B) (。 精度表示信度与效度的综合,但它还与信度与效度之外的因素有关。 精度的表示方法:均方误差 2 ()()() MSE x V x B Ex =+ 信度、效度与精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测量或调查来说,信度高的效度未必高,反过来效度高的信度未必高,但精度高的信度和效度肯定高。 二、排列组合 (一)(一)两条基本原理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环工原理思考题

4热量传递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 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 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 (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 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 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 (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5质量传递 (1)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3)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 (5)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抽样技术》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2章 2.1 解:()1 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 为1~64的这些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 1100 。 ()2这种抽样方法不是等概率的。利用这种方法,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 的编号为1~35以及编号为64的这3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2 100 ,而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36~63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100 。 ()3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20 000~ 21 000中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 1000 ,所以这种抽样是等概率的。 2.3 解:首先估计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的置信区间。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在大 _ y E y y -=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_ Y 的195%α-=的置信区 间为y z y z y y α α??-+=-+? ?。

而()2 1f V y S n -= 中总体的方差2S 是未知的,用样本方差2s 来代替,置信区间 为,y y ?? -+???? 。 由题意知道,_ 2 9.5,206y s ==,而且样本量为300,50000n N ==,代入可以求得 _ 21130050000 ()2060.6825300 f v y s n --= =?=。将它们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7.8808,11.1192????。 下一步计算样本量。绝对误差限d 和相对误差限r 的关系为_ d rY =。 根据置信区间的求解方法可知 _ ___ 11P y Y r Y P αα? ???-≤≥-?≤≥-???? 根据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知道1P Z αα??? ≤≥-???? ,所以()2_2rY V y z α?? ?= ??? 。也就是2 _2 _2 22 /221111r Y r Y S n N z S n N z αα?? ?????? ????? ???-=?=+ ? ????? ?? ???? 。 把_ 2 9.5,206,10%,50000y s r N ====代入上式可得,861.75862n =≈。所以样本量至少为862。 2.4 解:总体中参加培训班的比例为P ,那么这次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P 的估计值p 的方差()()111f N V p P P n N -= --, 在大样本的条件下近 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本题中,样本量足够大,从而可得P 的195%α- =的置信区间为 2p z p z αα?-+?。 而这里的()V p 是未知的,我们使用它的估计值

抽样技术重点复习概念

调查:通过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依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方案知道的方式,从一个总体全部或部分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整理成数据系列的有关活动。 抽样调查:是调查应用最常见的模式,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它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元作为样本,根据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获得有关总体目标量的了解。这是广义的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步骤:调查目标确定、抽样框选择、抽样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编码和录入、审核与插补、参数估计、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表述、数据分布、撰写调查报告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从抽样框内的N个抽样单元中随机的、一个一个的抽取n个单元作为样本,在每次抽选中,所有未入样的待选单元入选样本的概率都想等,这n个被抽中的单元就构成了简单随机样本。简单随机样本也可以一次从总体(抽样框)中同时抽出,这时全部可能样本中的每一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也需要相等。 分层抽样:是将抽样单元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将各层的样本结合起来,对总体的目标量进行估计。 分层随机抽样:如果每层中的抽样都是独立地按照简单随机抽样进行的,那么这样的分层抽样称为分层随即抽样,所得的样本称为分层随即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中的若干个基本单元合并为组,这样的组称为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全部实施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多阶段抽样:采用类似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抽取群,但不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基本单元,而是再进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行调查,因为取得这些接受调查的基本单元需要两个步骤,所以将这种抽样方式成为两阶段抽样。这里,群是初级抽样单元,第二阶段抽取的是基本抽样单元。将这种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就称为多阶段抽样。 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抽样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单元作为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 简单估计:在没有总体其他相关辅助变量信息可以利用的情况下,用样本特征直接估计总体特征,且样本特征与预估的总体特征除了写法之分外,完全同形同构,简单易记,因此有简单线性估计的名称,简称为简单估计。 比率估计:设对有两个调查变量Y 和X 的总体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别以y,x表示样本总值,以y,x表示样本均值,以μ// R y x y x ==为样本比率,用 μR作为总体比率R的估计称为的比率估计 回归估计:在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均值和总体总值Y的回归估计量定义为: ()() tr y y X x y x X ββ =+-=-- μ lr lr Y N y =其中Y,X分别为调查变量、辅助变量的样本均值,X是辅助变量的总体均值,β称为回归系数。 不等概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单元进入样本的可能性是不相等的,则这种随机抽样方式就称为不等概率随机抽样,简称不等概率抽样。 非抽样误差:除抽样误差以外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的分类:抽样框误差(由不完善的抽样框引起的误差);无回答误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被调查单元获得调查结果,造成调查数据的缺失);计量误差(所获得的调查数据与其真值之间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20XX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专

业资料 ..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抽样技术》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2章 解: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1~64的这些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 这种抽样方法不是等概率的。利用这种方法,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1~35以及编号为64的这3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而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36~63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20 000~21 000中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所以这种抽样是等概率的。 解: 解:首先估计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的置信区间。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在大样本的条件下,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的置信区间为。 而中总体的方差是未知的,用样本方差来代替,置信区间为。 由题意知道,,而且样本量为,代入可以求得 。将它们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 下一步计算样本量。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的关系为。 根据置信区间的求解方法可知 根据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知道,所以。也就是。 把代入上式可得,。所以样本量至少为862。 解:总体中参加培训班的比例为,那么这次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的估计值的方差,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可得在大样本的条件下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本题中,样本量足够大,从而可得的的置信区间为。

而这里的是未知的,我们使用它的估计值。所以总体比例的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将代入可得置信区间为。 解:利用得到的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从而估计小区的平均文化支出为144.5元。总体均值的的置信区间为,用来估计样本均值的方差。 计算得到,则,,代入数值后计算可得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解:根据样本信息估计可得每个乡的平均产量为1 120吨,该地区今年的粮食总产量的估计值为(吨)。 总体总值估计值的方差为,总体总值的的置信区间为,把 代入,可得粮食总产量的的置信区间为。 解:首先计算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所需要的样本量,把带入公式,最后可得。 如果考虑到有效回答率的问题,在有效回答率为70%时,样本量应该最终确定为。 解:去年的化肥总产量和今年的总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关系较为稳定,所以引入去年的化肥产量作为辅助变量。于是我们采用比率估计量的形式来估计今年的化肥总产量。去年化肥总产量为。利用去年的化肥总产量,今年的化肥总产量的估计值为吨。 解:本题中,简单估计量的方差的估计值为=37.17。 利用比率估计量进行估计时,我们引入了家庭的总支出作为辅助变量,记为。文化支出属于总支出的一部分,这个主要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且全部家庭的总支出是已知的量。 文化支出的比率估计量为,通过计算得到,而,则,文化支出的比率估计量的值为(元)。 现在考虑比率估计量的方差,在样本量较大的条件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两个变量的样本方差为,之间的相关系数的估计值为,代入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比率估计量的方差的估计值为。这个数值比简单估计量的方差估计值要小很多。全部家庭的平均文化支出的的置信区间为,把具体的数值代入可得置信区间为。 接下来比较比估计和简单估计的效率,,这是比估计的设计效应值,从这里可以看出比估计量比简单估计量的效率更高。 解:利用简单估计量可得,样本方差为,,样本均值的方差估计值为。 利用回归估计的方法,在这里选取肉牛的原重量为辅助变量。选择原重量为辅助变量是合理的,因为肉牛的原重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牛的现在的重量,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估计值为,而且这种相关关系是稳定的,这里肉牛的原重量的数值已经得到,所以选择肉牛的原重量为辅助变量。 回归估计量的精度最高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为。现在可以得到肉牛现重量的回归估计量为,代入数值可以得到。 回归估计量的方差为,方差的估计值为,代入相应的数值,,显然有。在本题中,因为存在肉牛原重量这个较好的辅助变量,所以回归估计量的精度要好于简单估计量。 第3章 3.1 解: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层标志的选择很重要。划分层的指标应该与抽样调查中最关心的调查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且把总体划分为几个层之后,层应该满足:层内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层间差异尽可能大。这样才能使得最后获得的样本有很好的代表性。对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

抽样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6.某个总体抽取一个n=50的独立同分布样本,样本数据如下: 567 601 665 732 366 937 462 619 279 287 690 520 502 312 452 562 557 574 350 875 834 203 593 980 172 287 753 259 276 876 692 371 887 641 399 442 927 442 918 11 178 416 405 210 58 797 746 153 644 476 1)计算样本均值y与样本方差s2; 2)若用y估计总体均值,按数理统计结果,y是否无偏,并写出它的方差表达式; 3)根据上述样本数据,如何估计v(y)? 4)假定y的分布是近似正态的,试分别给出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80%,90%,95%,99%的(近似)置信区间。

一判断题 1 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而抽样调查仅对总体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2 概率抽样就是随机抽样,即要求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同时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3 抽样单元与总体单元是一致的。 4 偏倚是由于系统性因素产生的。 5 在没有偏倚的情况下,用样本统计量对目标量进行估计,要求估计量的方差越小越好。 6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产生的。 7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8 抽样单元是构成抽样框的基本要素,抽样单元只包含一个个体。 9 抽样单元可以分级,但在抽样调查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级的抽样框。 10 总体目标量与样本统计量有不同的意义,但样本统计量它是样本的函数,是随机变量。 11 一个抽样设计方案比另一个抽样设计方案好,是因为它的估计量方差小。 12 抽样误差在概率抽样中可以对其进行计量并加以控制,随着样本量的增大抽样误差会越来越小,随着n越来越接近N,抽样误差几乎可以消除。 13 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的精度越低。 14 样本量与调查费用呈现线性关系,但样本量与精度却呈非线性关系。 15 精度和费用也是评价抽样设计方案优劣的两条准则。 16 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总体单元都有非零的入样概率,但每个总体单元的入样概率是不同的。 17 当总体N很大时,构造一个包含所有总体单元名单的抽样框是有局限性的,这也是简单随机抽样的局限性。 18 设N=872,n=10。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128 157 506 455 127 789 867 954 938 622 19 设N=678 n=5 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556 485 098 260 485 20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抽样比接近于1时,人们会采用全面调查 二填空题 1 抽样比是指( ),用( )表示。 2 偏倚为零的估计量,满足( ),称为( )。 3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4 简单随机抽样时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5 抽样时某一总体单元在第m次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6 简单随机抽样时总体单元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7 某一样本被选中概率是( )。 8 大数定理是指( )的规律性总是在大量( )的观察中才能显现出来,随着观察次数( )的增大,( )影响将互相抵消而使规律性有稳定的性质。 9 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了当( )增大时,观察值的均值将趋向于服从( ),即不论( )服从什么分布,在观察值足够多时其均值就趋向( )分布。 10 抽样调查的核心是估计问题,选择估计量的标准是( ) ( ) ( )。 三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