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应试最佳技巧

中考应试最佳技巧
中考应试最佳技巧

中考化学应试技巧

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应试策略。现就后者谈几点看法,虽是老生常谈,但也是老师对临考学生不可少的嘱咐!

一、保持良好心态,不慌不躁

临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前提。考生应放下思想包袱驱散一切精神压力,净化心神,情绪稳定,以平常的心态进入考场。

试卷中有难题在所难免,但都不会超出我们所学知识范围,无非是把课本上那些知识变来变去,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沉着冷静、遇难不乱、遇新不慌,仔细审题,抓点突破,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场次间歇时,绝不要因考过的某一门学科失利而挫伤斗志,干扰下一场考试,要积极遗忘前境,割断牵挂,保持旺盛的再战情绪。

二、三先三后两立足,稳操胜券

1.先通览后答题。刚接到试卷,别急于答题,应先通览全卷,将试题默读一遍,大致分出难题、易题、生题、熟题,有多少题数、多少页码,了解题情,心中有数。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以下一些词语: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强、弱;能、不能;由强到弱的是、由强到弱的是;写出物质的名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但不注意题目的要求也会导致失分。在答题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标出本题的关键和注意事项,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2.先易后难、先熟后生。试题的编制一般是先易后难,但也有难易呈交错分布的。答题时应先解答一目了然的易题和做过的熟题,再做难题生题。若有“卡壳”,且暂放手,说不准放一放会突来灵感,或唤起回忆,然后拾阶而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纠缠生题难题浪费了时间,致使易题熟题没有时间做的现象发生。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但也有要求选择错误答案的。例如,下列玻璃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漏斗,如果忽略了题中的“不”字,选出的答案就会定错无疑。认真审题的另一层意思还在于要求大家一定要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如填空题及推断题,到底是要求填序号、填名称,还是用化学用语去表示等。此外,常见的含有装置图的实验题,本来只要求指出错误,你却偏偏答如何如何改正,这也是答非所问。

3.立足一次成功。因考试时间紧,必须立足一次成功。力争判断准确,计算无误,表达确切,不可存有先草草做一谝,待后再检查修改的心理。

4.立足易、中等题目。中考题虽有一定难度,但试卷中易、中等题占比分大(70%-90%),它是试题的主体部分。因此做题时要认真仔细,切不可为争时间对一看就知的题草草做答,如果这样,会做的题丢了分,不会做的题做不来,令人痛惜。这就要求“慢做会,求全对,抓住中下题,一分不浪费! ”

三、一审二谋三落笔,稳中取胜

“审”即认真审题,它是快速准确解答试题的重要环节。对那些基本题,如果思想麻痹,考虑不周,往往失分。有些试题似曾相识,如不认真审题,常会落入圈套,导致失误。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进行耐心的推敲和仔细的品味切不可一目十行,粗枝大叶。

“谋”即寻求解题方法,要在草稿纸上排一排、画一画,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粗略地到勾划出解题过程。

“落笔”就是把草稿纸上的定稿内容写试卷上,力求做到文字表达准确,不写错别字,不丢三落四,不答非所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书写规范,步骤完整

化学试卷对字体的要求虽不像语文那么严格,但也要写得尽量规范,特别是化学用语,该大写时要大写,当小写时就需小写。此外,还有化学上的常用字,也是不可用错字别字代替的,如硝酸钾的“硝”就不能写成“销”。

五、冷静沉着,答题规范

从历年答卷情况来看,一些考生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粗心大意,导致得分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按要求答题;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外,因阅卷老师无法看到而失分。

2.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如“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等。

3.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计算单位写错:在化学学科中,每种元素、每种物质都有专用的化学符号,一些

考生常将化学符号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这都说明考生平时训练不够严格,出错率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考场情绪不稳定,粗心大意,答题不规范。为了避免这种失误,首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另外,要熟记化学基本概念、公式,正确使用,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前功尽弃。

六、力争多得步骤分,勿留空白

综合计算题的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的“不全会不等于全不会”,哪怕写个题设,写对化学方程式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一个原理写一步,切不可列一步到位的综合式,防止计算结果出错而多扣了应得分数。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性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允许合理地省略非关键性步骤。做计算题要注意步骤清晰,解、设、列、答齐全,书写格、量和单位、有效数字等都应规范。

七、合理分配时间,不失偏颇

解题速度要尽可能快一些,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要有一定的时间检查试卷。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符号(如化学式、离子符号、P%等),这比使用汉字叙述要省时而严谨。一般来说,完成试卷的一半看一下手表,以便掌握进度,但不要常看表,免得造成心绪不定,自已给自已制造心理压力。

在考试过程中,只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握好每个环节,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金榜题名!

中考化学考前复习要领和应试技巧

复习要领:

1 、以课本为根本,以不变应万变。将书上的重要概念、课后习题、活动与探究、情景素材、演示实验与家庭小实验、书上的插图、表格、讨论、单元小结、资料等内容结合笔记再看一遍。

2 、网络知识,提升能力。在梳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网络化、规律化。

3 、重视实验,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考题中科学探究(含实验题)比例约占25% ,所以在考试前,书上的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及家庭小实验都要认真看一遍,熟悉重要实验探究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并会书写实验报告。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重视错题,寻找增长点。一定要把过去做错的题认真看一遍,真正理清错误的原因并订正。因为错误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你以为早已纠正过的问题很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

5 、关注学科特点,关注社会热点。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污染源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化肥农药与环境;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等。可以从有关报纸、广播中获取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应试技巧:

仔细审题、完整答题。近几年来中考学生都觉得化学试题并不很难可就是难得高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些失分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化学试题好做“文字游戏”,同一题中有时“符号”、“名称”交替要求,只要认真读题、审题,把一道题读完再答题,定能避免出错。叙述性题一定要按试题要求尽量答完整、答到位。对于综合性的试题,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按题述理出分析过程,设置台阶,以便顺利解题,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应试技巧和策略

考场如战场,谁取得中考的高分,谁就是胜利者。如何掌握考场上的答题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提高中考成绩就显得非常重要。考场答题是有技巧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答题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决胜考场,提高中考成绩能够有所帮助。

一、中考考场应试答题策略

(1)正确处理考前时间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试卷一般是在开考前5分钟发下来,对于这5分钟,同学们要正确把握。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检查试卷是否完整,是否有漏印的现象,如果出现试卷破损不完整、漏印等现象,就必须要求监考教师对试卷进行更换;其次要要利用这段时间正确的填写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还要填写第II卷的信息等;第三要检查答题卡、第II卷上的准考证号是否与准考证上一致,特别是答题卡上所填的准考证号与涂黑的数码是否一致;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放下笔,浏览一遍试题,大体上了解试题的数量、试题类型及结构,哪些试题可能是难题,哪些试题可能较为容易,这样才能对整套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要动笔答题。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题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样,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试卷的心情就没有了。

(2)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

在中考考场中,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因为答题顺序混乱,往往既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又会影响考场情绪和答题效果。中考试卷的出卷原则之一是对试题的排列顺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般考生按照试题的自然顺序进行答题是最好的答题顺序。按这个顺序答题既可以防止漏掉试题,又可以使解题思路连贯、完整,有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问题,有利于同学们缓解(甚至可以消除)考试的紧张心理。有时发现部分考生拿到试卷后,见容易题就做,见难题就过,前答一道题,后答一道题(而且不是把题目全部答出),将试卷翻来覆去,答题来来回回,既耽误了答题时间,又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答题情绪,效果非常不好。但要注意:按这种顺序答题并不是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照答不误、啃硬骨头,因为题目的难易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按照这个顺序遇到难题时,可以适当的跳过去,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试题。

(3)采用正确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答试题的关键一环。审题时必须聚精会神,可以采用“心中读题”的方法,尽量多“读”几遍试题,甚至可以在草稿纸上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做到边“读”题,边心中解题,最终把试题的已知条件、试题的要求等读懂、读明白。有些同学审题时粗枝大叶,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匆匆下笔,不加思索的解题,造成了本来应该会做的试题失分;甚至有些同学解到一半考虑不对,匆匆擦掉(或者勾掉)重新开始,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又影响了考试情绪;而有些同学审题疏忽大意、把题目中的几个层次的要求当成一个要求。如作文。

(4)向答题规范要分数。

中考的考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考场上答题速度一般是很快的,这样就可能导致答题不准确、书写不工整,实际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因此一定要尽力做到一次就写好,不要过多的修改,更不能出现大面积的涂改。卷面整齐清洁。书写格式统一规范,字迹大小整齐匀称,阅卷老师能够一看就明白。

(5)把好最后检查关。由于中考时间的匆促,解题时难免会存在某些疏漏,所以对刚刚做过的试题进行必要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解答完所有的试题后,可稍微停顿放松一下,伸伸懒腰,然后应该马上冷静下来,认真的对试题进行检查,对试卷合理的检查可以遵循下列的步骤:首先检查准考证号是否填写正确,姓名、座号是否填好、答题卡是否填写的准确等。第二检查是否存在漏题现象,既要检查是否有漏做的大题,又要检查某题中的某一问是否漏答,特别要注意检查分跨在两页上同一个试题的后部分问题。第三检查时应该先检查自己认为可能错误率高的(自己把握不大的试题)且容易出错的试题;然后再检查较难的、自己认为把握性大的试题。第五检查实验题、推断题的答案是否要完整,是否需要作必要的修改或适当的补充,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不是都作了注明等。第六检查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是否完整。计算题的评分一般是按照计算步骤划分分数的,所以计算步骤一定要完整且规范,这样才能在得数正确的前提下得到最高的分数。

在检查试卷的过程中,不能自我怀疑而把正确的答案给写为错误的,其实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检查时没有十分把握不要改动答案。

注意点:

1、思维高度集中于答题。

考场内外难免会有响动,如监考教师、巡考人员的走动、交谈的声音等,都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从而影

响考生的发挥,除了客观上减少这些因素的干扰(各考点都有要求:如建筑工地停工、监考教师不允许走动等)外,从主观上,我们应当努力克服这些影响,专心致志于答题。

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答卷效率。

答卷是要书写的,而书写是要花费时间的,所以答题时不要停下笔来做长时间的思考,免得耽搁时间。我们只需把平时所学所能调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好试卷就可以了。倘若一道题一时无法求解,先放一下,做下一道题,到你把能做的题均写在试卷后,再来花时间去分析那些暂无思路的题,这样做不仅省时,而且会增强你的信心,毕竟答一题少一题嘛!最后的大题采取分时法,即一道题定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做不出来,就转入下一题,尤其是难解的题目(一般来说5—6分钟便可),能这样坚持用时原则的话,一定会提高你的答题效率,也必将提升你的答卷速度,进而提高中考成绩。

二、中考考场应试答题心理策略

(1)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是怎么回事?

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一会儿,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如果拿到试卷时,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地抑制紧张情绪。

(2)发现题目做错了怎么办?

发现题目做错了,首先不能慌张。不妨先放下笔,用30秒至1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稍事平静。然后认真查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至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题干的关键词看错,这种错误比较容易出现在解答似曾相识的熟题时,并发生在平时学得好的同学身上。打眼一看,做过的,很简单,其实不然。因而审清题目极为重要。

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地思考,这样可以避免新的错误出现。

(3)为什么有时会遗漏小问题?

考试时遗漏小问题的情况很常见,从内容看,无论是难度系数高还是难度系数低的试卷,都有造成小问题遗漏的可能。试卷难度系数高,在整体感知试卷时发现有一两道难题,于是做试卷前半部分小问题时,心里一直惦记着后面的题目,计算着答题的时间。整个过程,难题的阴影挥之不去。在这样的心绪下,小问题的遗漏,在所难免。相反,试卷难度系数低,小问题也有遗漏的可能。因为,题目做得顺手时,思路会特别敏捷畅达,当思维的速度超过书写,小问题遗漏的危险就会出现。当试题有一定的长度、一题多问时,遗漏最后一问的情况也很常见。

从形式看,印制在一页的末尾和换页的开头处的小问题容易被遗漏;题型转换处的题目易被遗漏,如图表题后的小问题容易被遗漏,如语文大阅读大阅读的第一道简答题容易被急于答题的同学遗漏。

(4)碰到熟题怎么办?

熟题当作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刷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其实,中考时遇到熟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中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决定了它必须讲究信度与效度,事实上每年的中考题都在变化着。我们考试时决不能被似曾相识的题目所迷惑,还是应该按照审题、抓题干的关键词、看清要求、找准解题依据、设计书写的布局这样的一揽子程序去完成,做完后还要反复检查复看。

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目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的纳入囊中。

(5)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怎么办?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务必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

你不妨冷静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想一想该题应属于课本哪一章节,这一章节有那些知识要点,该题属于哪一

要点的范畴。这一要点内有哪些公式定理可以运用,或哪些分析阐述与之对应。或者从题干中找依据。我们在前面说过,很多题目的题干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可依据这些提示,打开思路,以便顺利地解决问题。

考试也是检验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实在做不出,可搁置一边,先做会做的题目,保证已做出的题目的正确率,然后再考虑。能写多少是多少,哪怕是列了个提纲、写了个算式,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的。确实做不出,干脆放弃。拿下一个题目,就是占领了一个阵地,要算一算我得了多少分,而不能老惦记着我失去多少.特别提醒大家,每场考试后不要和同学对答案。

中考考场中除注意以上解题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考场必胜的信心,只要你坚信考场必胜,那么你一定能够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祝同学们考试一帆风顺!马到成功!谢谢!

中考应试技巧

为把所学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满意的高分,考生除考前要调整好应试状态外,还应在实际考试时掌握应试技巧。

1、接到试卷首先填好试卷上的县市、科类、姓名、考号。其次涂写好答题卡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科目等。

2、浏览全卷。

先花几分钟时间对试题数量、类型、各题分数等作一浏览,估计各题难度和作答时间,做到全面规划,心中有数。避免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

3、答题速度适中

考试不能像平常做题那样慢吞吞地花很多时间,它要求考生用较快的速度回答问题。但一味追求速度快往往又会忙中出错,“欲速则不达”失去不该失的分数。

4、“量体裁衣,看分花时。”

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等。考生回答时应根据分数多少确定答题时间和答案内容多少。多分题应多花点时间,答案详细些,反之,则少些。遇到难题,不能钻进去不放,要及时搁在一边,待其他题目回答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

5、先易后难

每一考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各题对每一考生而言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试卷对个人而言,并非都符合由易而难的编排原则,这就要求考生自己答题时调整策略,按照由易而难的顺序,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其他题目。

6、简明扼要

中考试题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和纲目的形式出现。评卷老师也是在考生的答案中寻找要点,简而言之采点给分。因此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要点化、段落化,切记流水帐式地空发议论离题万里。

7、卷面整洁

考生答题,应时刻注意字迹清晰工整,标点准确,答案布局协调和谐,保持整张试卷的整洁美观,使评卷人产生“愉悦”从宽给分,不知不觉送上了“心理印象分”和较高卷面分。相反,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标点和作答格式混乱,卷面糊涂,使阅卷人产生厌烦情绪,不知不觉从严给分。

8、“力求不丢一分”。

每年中考成绩公布,有些考生往往以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因此在考试时,每一分哪怕只是半分,都必须全力争取,决不让它溜掉。束手无策的问题,可联系与这题有关的知识列出并尝试作一些推理、论证,也许可以得分。对一些综合性论述题,不要在题后留下空白,空白必定是0分,聪明的人写下点什么可能得上一分二分。对无把握的客观试题,不妨尝试猜测,不猜留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有可能碰上正确答案。

9、检查修正

在所有题目做完后,必须抓紧时间检查修正。首先检查有无漏题、笔误现象或因粗心导致的错误。其次仔细推敲解题的各个环节是否准确、完整,特别关注题目关键及隐蔽条件;题型确立,解题所用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及其方法是否准确,论证推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运算有无差错,论述有无遗漏要点。再次要避免思维定势影响。

10、考完一门丢一门

考试应该考完一门放下一门。考后不宜交谈作答内容,因为核对于事无补。这时该做的,不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吓唬自己,而是调整心情,想想怎么对付下一门考试。

以上这些考试状态的调整和对应策略,在平时的考试和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训练有素才能保证中考成功。

中考数学应试超常发挥五个技巧

中考数学应试超常发挥五个技巧 : 一、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 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 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身分证、准考证等。 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3.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 4.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一些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考前的 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二、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 平衡的方法有三种 ①转移注意法:避开临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 试的评讲课上,或转移到对往日有趣、滑稽事情的回忆中。 ②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 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 ③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三、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一般可在十分钟之内 做完三件事。 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2.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2018-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1)规律探索问题(含答案)

第二篇专题能力突破 专题一规律探索问题 一、选择题 1.(原创题)观察下列图形, 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中的“★”有( ) A.57个B.60个C.63个D.85个 解析第1个图形有3个“★”,第2个图形有6=2×3个“★”,第3个图形有9=3×3个“★”,第4个图形有12=4×3个“★”,…,第20个图形有20×3=60个.故选B. 答案 B 2.(原创题)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 ) A.29 B.30 C.31 D.32 解析前n行的点数和可以表示成2+4+6+…+2n=2(1+2+3+…+n)= 2×n(n+1) 2 =n(n+1),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n(n+1)=930,可以求出n

=30.故选B. 答案 B 3.(原创题)符号“f ”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f (1)=2,f (2)=4,f (3)=6,…;(2)f ? ????12=2,f ? ????13=3,f ? ?? ??14=4,…利用以上规律计算:f (2 014)-f ? ?? ??12 014等于 ( ) A .2 013 B .2 014 C.12 013 D.12 014 解析 根据题意,得f (2 014)-f ? ?? ??12 014=2 014×2-2 014=2 014.故选B. 答案 B 4.(原创题)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一个图形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形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形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共有点的个数是 ( ) A .38 B .46 C .61 D .64 解析 第1个图形中共有4个点, 第2个图形中共有10个点,比第1个图形中多了6个点; 第3个图形中共有19个点,比第2个图形中多了9个点;…,按此规律可知, 第4个图形比第3个图形中多12个点,所以第4个图形中共有12+19=31

中考数学应试技巧和注意事项44219

中考数学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败。所以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非常大。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以便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中沉着应对,并决胜之。 一、进考场前中考数学一般在第二天上午,尽量保证不要受第一天考试的影响。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吃些清淡的食物。按所列清单带齐一切用具,包括:准考证、三角板(两副)、量角器、圆规、2B铅笔,黑色0、5mm签字笔(全放入笔袋中)等。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新异刺激、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即让大脑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如:回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与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这样做不仅能转移考前焦虑,而且能将最佳的状态带入考场。稳定心态,及早进入考试状态。二、进入考场阶段(发卷前)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中考不仅就是对考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同时也就是对考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考验。这时候的考生要记住:不管之前的备考过程怎样,复习效果如何,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运转速度加快,使头脑更为敏捷。但过度的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越瞧重中考结果越容易紧张。如果紧张到无法正常做题就不要勉强做题,静下心来,什么也别想,花一两分钟时间深呼吸,然后稳定心态。可适当进行思维转移: 经验表明,这段时间就是学生最紧张、心理易产生焦虑的阶段。此时,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次印象较深的、考得较好的数学模拟考试中,回忆老师的讲评;或回忆一些有趣、滑稽的事;也可采用心理暗示:“我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也可全身心放松、闭目、做深呼吸,这样直到发卷。 三、考试进行中1.答题前(五分钟左右) 试卷拿到后,心情一般比较紧张。此时,可做下列几件事:(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大致分一下哪些就是代数题、哪些就是几何题、哪些就是综合题等。(全面调查试卷,为后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准备)(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瞧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2.答题中, 在通览、并作答了几个简单题后,情绪基本稳定,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此时,答题可采用“三先三后”、 “分段得分”的策略。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啃不动的“骨头”;(2)先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市中考物理命题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物理命题不断地呈现出新特点,中考物理命题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数理推理能力的检测,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各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九年级物理备课组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如下复习方法: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来源: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面对我校实际学情,重视如下几点: 1、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通过分析各地中考试题后,我们不难发现,物理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和突出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比如鉴别物质的密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压强;比较做功快慢的功率;热量与物质关系的比热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阻等等。 2、设法纠正学生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譬如认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当用水平力拉物体时物体没有被拉动,认为拉力小于静摩擦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作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等等。 3、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要引导学生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并充分利用实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容易到位,常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关,不能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研究电阻时常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不能认识到电

2016中考数学工程问题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工程问题 1.某电子元件厂准备生产4600个电子元件,甲车间独立生产了一半后,由于要尽快投入市场,乙车间也加入该电子元件的生产,若乙车间每天生产的电子元件是甲车间的1.3倍,结果用33天完成任务,问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多少个?在这个问题中设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x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 B.C.D. 2.甲志愿者计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项工作,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3天完成 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 A.8 B.7 C.6 D.5 3.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计划在20天内完成,若每天多生产4个,则15天完成且还多生产10个.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个,根据题意可列分式方 程为() A.B.C.D. 4.某服装加工厂计划加工400套运动服,在加工完1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共有了18天完成全部任务.设 原计划每天加工x套运动服,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D. 5.甲队修路120m与乙队修路100m所用天数相同,已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m.设甲队每天修路xm,依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 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包某一城市美化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0天,若由甲队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8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若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则可列方程为 A.+=1 B.10+8+x=30 C.+8(+)=1 D.(1﹣)+x=8 7.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 台机器. 8.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某园林队计划由6名工人对18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绿化,由于施工时增加了2名工人,结果比计划提前3小时完成 任务,若每人每小时绿化面积相同,求每人每小时的绿化面积. 9.2013年4月20日,我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某厂接到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500顶帐篷支援灾区人民的任务.在加工了300顶帐篷后,厂家把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于是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 10.某地区为了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决定修建一条长为6千米的公路.如果平均每天的修建费y(万元)与修建天数x(天)之间在30≤x≤120, 具有一次函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后来在修建的过程中计划发生改变,政府决定多修2千米,因此在没有增减建设力量的情况下,修完这条路比计划晚了15天,求原计划每天的修建费. 11.某车队要把4000吨货物运到雅安地震灾区(方案定后,每天的运量不变). (1)从运输开始,每天运输的货物吨数n(单位:吨)与运输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式? (2)因地震,到灾区的道路受阻,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运20%,则推迟1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

中考物理复习 计算公式汇总

初三物理计算公式汇总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 要熟练运用的公式: 1.密度公式: 密度相关运算中,“kg”“m3”“kg/m3”是国际单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单位。要注意当中的换算。记住水的密度为ρ水=1×103 kg/m3 或 1g/cm3。 1000 kg/m3 =1g/cm3 密度公式的变形: V m? =ρρm V=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m、ρ、V当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2.速度公式: 速度的相关运算中,“m”“s”“m/s”是国际单位,而交通运输上常用“km”“h”“km/h”为单位。要注意当中的换算。1km=1000m 1h=3600s 1m/s=3.6km/h 记住光速 c=3×108 m/s 声速v=340m/s 速度公式的变形: t v S? =v S t=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S”“v”“t”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3.重力公式:

变形公式: g G m = m G g = 利用这几个公式,知道了质量就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4.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有些时候,F 1、F 2或L 1、L 2也可能给出比例,这时也一样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个物理量。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12 2 1L L F F = 例:已知某杠杆平衡时,动力也阻力的比为3:4,若动力臂为40cm ,求阻力臂。 解:因为杠杆平衡所以:221 1L F L F = cm cm L F F L 304043 1212=?== 5.压强计算公式: (1Pa=1N/m 2 ) 在压强计算公式中,所采用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如果题目所提供的单位是其它单位,那就要先进行单位换算。常用的转换为:1m 2 =10000cm 2 1cm 2 =1×10-4m 2 压强公式的变形: S P F ?= P F S = 对于某一受力过程,知道了“P ”“F ”“S ”当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 三个量了。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中考数学答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 1.中考选择题解题八技巧 (1)排除法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惟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数形结合法: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3)(特例检验法:取满足条件的特例(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验证即可得正确选项,因为命题对一般情况成立,那么对特殊情况也成立。 (4)代入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5)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6)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

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7)待定系数法: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8)不完全归纳法: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不能作为一种严格的论证方法,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探求一般问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选择题的解法技巧: 1、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2019年中考物理满分五大技巧

2019年中考物理满分五大技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目前是生最紧张的复习时刻,一部分同学整天忙于听课、做题,看不完的复习资料,做不完的题,忙得焦头烂额;一部分同学复习无序,无所措手足,抓不住重点,心烦意乱;也有的考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定型了,再努力也没戏了,放弃努力,采用“混”的态度。这些问题都应该避免,总复习,做到5个必须能快速提高分数。 必须一:读透教材,落实基础知识 有8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同学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

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例如在读书时,复习到概念和规律时,就要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 这个概念规律怎么来的;这个概念规律在讲什么事;这个概念、规律有什么应用,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以密度为例:密度概念来自于自然现象,即“同体不同质,同质不同体”。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完密度,具体应用有鉴别物质;多种方法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密度与重力、压强,浮力概念之间,能有机的联系起来。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特别是课文中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很容易与社会

生活联系出题。 必须二: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复习课一要认真听课,二要手、脑、耳并用,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解题速度。课堂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全面提高课堂的复习质量。 必须三: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你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求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要搞清楚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打破

初中数学应用题集锦-工程问题

初中应用题类型集锦—工程问题 ★1、某单位分三期完成一项工程,第一期用了全部工程时间的40%,第二期用了全部工程时36%,第三期工程用了24天,完成全部工程共用了多少天? ★★2、一个水箱有两个塞子,拔出甲塞,箱里的水5分钟流完,拔出乙塞,7分钟流完,若两塞拔出2分钟,一共放水1200升,再把甲塞塞上,问还需多少分钟,把水箱里的水放完? ★★3、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4、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 1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5、一工程原计划要270个工人若干天完成。现只有200个工人,由于工作效率提高了5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求原计划工作的天数? ★★★6、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50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天,并超额8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7、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945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8、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 5?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 6 ★★★9、一个工人在计划时间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时做35个,就少10个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小时做40个,则可超额20个。间他加工多少个零件,计划时间是几小时? ★★★10、两个班组工人,按计划本月应共生产680个零件,实际第一组超额20%、第二组超额15%完成了本月任务,因此比原计划多生产118个零件。问本月原计划每组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11、有一项工作,甲完成需要60小时,如果乙完成需要30小时;(1)甲每小时可以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2)那么乙每小时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3)如果两人合作,每小时可以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4)完成这项工作,两人合作需要几天? (5)如果甲先工作了10小时,则他完成了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6)在(5)的情况下,乙又工作了x小时,则剩余的工作占工作量的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规律探索 一.选择题 1. (2018·湖北随州·3 分)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 1,3, 6,10…)和“正方形数”(如 1,4,9,16…),在小于 200 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 m ,最大的 “正方形数”为 n ,则 m +n 的值为( ) A .33 B .301 C .386 D .571 2.(2018?山东烟台市?3 分)如图所示,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玫瑰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成的,按此规律摆 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 120 朵玫瑰花,则 n 的值为( ) 3.(2018?山东济宁市?3 分)如图,小正方形是按一定规律摆放的,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图片, 适合填补图 中空白处的是( ) A . B . B. C . D . 4. (2018 湖南张家界 3.00 分)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 =256…, 则 2+22+23+24+25+…+21018 的末位数字是( ) A .8 B .6 C .4 D .0 二、填空题 1. (2018·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1OA 1,△P 2A 1A 2, △P 3A 2A 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P (13, 3),P 2,P 3,…均在直线 y =﹣13 x+4 上.设△P 1OA 1,△P 2A 1A 2,△P 3A 2A 3,…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S 3,…,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S 2018

中考物理常考公式汇总复习过程

中考物理常考公式汇 总

四、安徽中考近6年常考公式汇总(涉及单位换 算) 1.速度公式(必考) v =s t ????? ? ?????????s 单位是m t 单位是s v 单位是m/s ? ????????? s 单位是km t 单位是h v 单位是km/h 注:应根据速度的单位对路程、时间进行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路程:1 km =103 m ,1 cm =0.01 m 时间:1 h =60 min ,1 min =60 s ,1 h =3 600 s 速度:1 m/s =3.6 km/h 2.密度公式(6年4考) ρ=m V ???????????????m 单位是kg V 单位是m 3 ρ单位是kg/m 3?????????? m 单位是g V 单位是cm 3 ρ单位是g/cm 3 注:应根据密度的单位对质量、体积进行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质量:1 t =103 kg ,1 kg =103 g 体积:1 L =10-3 m 3,1 mL =1 cm 3=10- 6 m 3 密度:1 g/cm 3=1×103 kg/m 3 3.重力公式(6年3考) G =mg ??????????m 单位必是kg g 为常量,单位是N/kg G 单位是N

p =F S ?????? ????F 单位是N S 单位必是m 2 p 单位是Pa 注:①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 =G . ②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的面积,单位必须是m 2. 单位换算:1 cm 2=10- 4 m 2 5.液体压强公式(每年必考) p =ρ液gh ?????? ????ρ液单位必是kg/m 3g 单位是N/kg h 单位必是m p 单位是Pa 注:h 是液面到该点竖直方向的距离.

中考数学考试满分技巧

中考数学考试满分技巧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基础篇(11条) 学好数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定义法再说。100% 去掉绝对符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讨论正负再说。90% 化简求值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化简再说。90% 不等式的求解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画数轴再说。80% 求定义域,不管三七二十一,分母不为零,二次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100% 求解方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讨论方程类型再说。100% 函数与坐标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画直角坐标系再说。100% 图形变化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等量关系再说。100% 证明矩形、菱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再说。80% 切点与圆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连线再说。100% 圆锥的展开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等量关系再说。100% 技能篇(10条)

一看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虑△再说。100% 一看到二次三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配方(因式分解)再说。80% 二次函数极值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虑化成顶点式作图再说。100% 直角坐标系中求线段的长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虑三角形相似再说。80% 几何中求线段的长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说。80% 一看到中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构造中位线再说。80% 动点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以静代动再说。90% 几何证明有困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证明三角形全等再说。100% 方案选择与最值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立目标函数再说。100% 求概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画树状图再说。100%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中考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贯彻、学习、理解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复习主动性、积极性。 中考的考试性质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是初中升学的依据,在复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的要求来指导学生: 1、学习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目标,了解试卷结构和试题内容分布,清楚知道考试的内容范围,初步了解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水平。 2、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的要求归纳出:(1),要掌握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2),要记忆的物理常数;(3),会使用的测量工具、仪器;(4),要掌握原理的仪器;(5),要掌握的物理实验等,使学生心中有数。 3、要求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进度走在老师前面,做好预习工作,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4、要求学生做好每一道题,注意做后及时归纳同类型题目的解法和技巧,并巩固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和习惯。 5、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测试的分析,及时找出缺漏,并主动找同学、老师补缺补漏。 6、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中考数学】2018最新版本中考数学工程问题专题练习(历年真题-可打印)

中考数学工程问题专题练习 1.某电子元件厂准备生产4600个电子元件,甲车间独立生产了一半后,由于要尽快投入市场,乙车间也加入该电子元件的生产,若乙车间每天生 产的电子元件是甲车间的 1.3倍,结果用33天完成任务,问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多少个?在这个问题中设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x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 B.C.D. 2.甲志愿者计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项工作,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 A.8 B.7 C.6 D.5 3.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计划在20天内完成,若每天多生产4个,则15天完成且还多生产10个.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个,根据题意可列分式方 程为() A.B.C.D. 4.某服装加工厂计划加工400套运动服,在加工完1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共有了18天完成全部任务.设 原计划每天加工x套运动服,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D. 5.甲队修路120m与乙队修路100m所用天数相同,已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m.设甲队每天修路xm,依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 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包某一城市美化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0天,若由甲队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8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若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则可列方程为 A.+=1 B.10+8+x=30 C.+8(+)=1 D.(1﹣)+x=8 7.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 台机器. 8.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某园林队计划由6名工人对18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绿化,由于施工时增加了2名工人,结果比计划提前3小时完成任务,若每人每小时绿化面积相同,求每人每小时的绿化面积. 9.2013年4月20日,我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某厂接到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500顶帐篷支援灾区人民的任务.在加工了300顶帐篷后,厂家把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 1.5倍,于是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 10.某地区为了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决定修建一条长为6千米的公路.如果平均每天的修建费y(万元)与修建天数x(天)之间在30≤x≤120,具有一次函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后来在修建的过程中计划发生改变,政府决定多修2千米,因此在没有增减建设力量的情况下,修完这条路比计划晚了15天,求原计划每天的修建费. 11.某车队要把4000吨货物运到雅安地震灾区(方案定后,每天的运量不变). (1)从运输开始,每天运输的货物吨数n(单位:吨)与运输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式? (2)因地震,到灾区的道路受阻,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运20%,则推迟1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R U I =t Q I = 1 热传递 Q = c m △t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炉子的效率:热机效率 η=Q 有效/ Q 总 = cm(t-t 0)/ qm ′(燃烧m ′的燃料给水m 加热) 2、电流定义式 3、欧姆定律: 4、电功(电能): W = U I t W = Pt W = U I t 结合U =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t 两套单位(w --Kw.h,p --kw, t --h ;w--J,p --w,t --s) 5、焦耳定律:Q= I 2 Rt (电流热效应)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如果电能只有部份转化为内能,则:Q <W 如电风扇、电动机。 电热器的效率:η=W 有效/ W 总,其中W 有效= Q 吸= c m △t ;W 总 = Pt= UI t 6、电功率公式: P =W /t P = I U 7、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 1+R 2 串联分压原理:2 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 1 2121212121R R Q Q W W P P R R U U ===== 8、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 1+1/R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提示: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 Vq ;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P =R U 2 P =I 2R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名师谈中考物理复习难点突破

2013中考物理复习难点突破 专题归纳针对训练 目前,第一轮复习基本结束,基础知识、重点方法已基本掌握。现阶段,学生应该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物理中考试题大致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简答、作图、计算六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这些题型的考查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自己对知识迁移的方法、形式更加明确。如:计算专题可分为压强浮力类、电学综合、力电综合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分析的难点在哪里?可以产生的变化有哪些?等等。中考网提醒以上环节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使记忆和理解更深刻、思路更开阔、综合能力更强,这一阶段归纳做得细致、扎实,能使复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同时,注重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中考网提示如选择题比较薄弱,就选择一定时间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自己整理一个错题本,把典型和易错题目归纳到本子上,每次翻看可以提醒自己:这道题为什么会做错,当时是怎么做错的,属于哪种类型,以后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避免? 回归课本掌握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生产实例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 由于试题大多数源于教材内容,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弄清课本里各种物理规律的内涵,实验的原理、步骤、探究方法、实例分析等。还要关注细节,包括课本里的各种插图、小提示等内容。 中考变化灵活应对 中考的题型发生微小变化如何应对?特别是选择题多了两道,每题3分,不小心错一题,很可能就是相差一个等级。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中考网提示这就更需要学生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把握得更好,不留盲点;在选择题的解法上注重积累,易错点上注意归纳,就能在选择题上拿高分。

中考数学专题 规律探索题

1 规律探索 类型一 数式规律 1.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 4尺,…,第n 天折断一半后 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 12n 2. 如图,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三角形数阵,按图中数阵的排列规律,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________. 第2题图 41【解析】由图形可知,第n 行最后一个数为1+2+3+…+n = n (n +1) 2 ,∴第8行最后一个数为 8×9 2 =36=6,则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36+5 =41. 3. 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式子:

2 第一个式子:4×12-12 ① 第二个式子:4×22-32 ② 第三个式子:4×32-52 ③ … 根据上述规律,则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______. 8075 【解析】∵4×12-12=3①,4×22-32=7②,4×32-52=11③,…,4n 2-(2n -1)2=4n -1,∴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4×2019-1=8075. 4. 将数1个1,2个12,3个13,…,n 个1 n (n 为正整数)顺次排成一列: 1,12,12,13,13,13,…,1n ,1n ,…,记a 1=1,a 2=12,a 3=1 2,…,S 1 =a 1,S 2=a 1+a 2,S 3=a 1+a 2+a 3,…,S n =a 1+a 2+…+a n ,则S 2019=________. 63364 【解析】根据题意,将该数列分组,1个1的和为1,2个12的和为1,3个1 3的和为1,…;∵1+2+3+…+63=2016个数,则第 2019个数为64个164的第3个数,则此数列中,S 2019=1×63+3× 1 64=633 64 .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47669

一、 【初 中 物 理 公 式 一 览 表】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 用刻度尺测 主单位:m 导出单位:Km 、dm 、cm 、mm 等 换算关系:1km=103m 1m=10 dm =102cm=103mm 面积(S ) 面积公式 S =ab S=a 2 换算关系:1m 2=102dm 2=104cm 2=106mm 2 1cm 2=10-4 m 2 体积(V ) (1) V 长=Sh=abh (2)用量筒或量杯 V=V 2-V 1 1m 3=103dm 3(L )=106cm 3(ML)=109mm 3 1dm 3(L )=10-3 m 3 1cm 3(ML)=10-6 m 3 时间(t ) 用钟表测量 主单位:s 1h=60min=3600s 速度(v ) (1)速度公式 :t s v = t s v = (2) 变形公式:v s t = s=υt 国际单位:1m/s=3.6km/h 交通运输单位: 1 km/h =5/18 m/s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质量(m ) 用天平测量 g G m = 主单位:kg 1t=1000kg 1kg=103g=106mg 密度(ρ) (1)密度公式:V m =ρ V m =ρ (2)变形公式: m=ρV V=m/ρ 国际单位:kg/m 3 1g/cm 3=103kg/m 3 重力 G=mg=ρVg m- kg N ;g :9.8N/kg 或者10N/kg 合力(F ) (1)同方向F=F 1+F 2 (2)反方向F= F 1-F 2(F 1>F 2) N 固体压强(p ) (1) S F p = (2)计算步骤: F=G=mg S F p = 单位:Pa 【注意】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 柱 = 1.01×105 Pa = 10.3 m 水柱 【注意】柱体时与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可通用 液体压强(p ) ⑵ gh p ρ= (2)计算步骤: gh p ρ= F=pS 【注意】深度是从液面开始计算 浮力(F 浮) (1) 称重法 F 浮=G -F 示 (已知弹簧称) (2)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 m 排g (已知G 排或m 排) (3)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已知V 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 浮=G 物=m 物g (已知漂浮或悬浮法) 【注意】出现“物体静止时,受到浮力”这种说法时,要分别算出浮力(计算时的V 排= V 物),然后根据沉浮条件,如果F 浮> G 物,则上浮至漂浮时静止,根据漂浮条件; F 浮=G 物=m 物 g ;如果F 浮< G 物 ,则下沉至沉底时静止,此时浮 力为刚才算出的浮力。 动力、阻力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2211l F l F = 1l 与2l 单位相同即可 机械功(W ) (1)定义W=Fs 克服重力做功W=G 物h=m 物gh ;克服摩擦力做功W=fs 【注意】先判断是否做功,再进行计算 J 机械功率(P) (1)P= t W (2) P= t W =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主单位:w 1Kw=103w 拉力(F )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G n 1 物(理想滑轮组)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1 动物G G n F += (实际滑轮组) (3)已知η:n G F η= (实际滑轮组) 机械效率(η) (1) 公式:η= 总 有W W ×100% 计算步骤: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Fs ( W 总=W 有+W 额) η= 总 有W W ×100% (2) 对于滑轮组(竖直):S=nh (v s =nv h ) η= nF G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3)对于滑轮组(水平):S=nh (v s =nv h ) 【注意】1、由于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所以η总小于1,且没有单位, 用百分比表示。 2、F 拉为直接用手拉物体的力,F 为拉绳子的力。 3、绳子的为S ,v s ;物 体的为h ,v h 。

中考数学考试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考试技巧 亲爱的同学们,难忘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预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升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你准备好了吗? 一、考试工具: 带好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剪刀、2B铅笔,画图用黑色中性笔(全放入笔袋中),水和湿巾等辅助用品。(考试时水一定不要放在桌子上,应该放在地上。)二、放松心情: 请主动微笑着与你的同学、师长打招呼,这样能调节你紧张的心情。顺便祈祷一下,让那些不会的题远离我们吧!在考试前深吸两口气,平定一下心情。三、考前浏览: 考前切忌急躁,不要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了,其实你很棒!答题卡添写完成后,一定要观察各题的图形特征,熟记图形,这样在考试时就可以节省读图的时间。 四、考场答题策略 1、发下试卷后要快速浏览一遍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 2、抓住考前5分钟,把选择题看一遍,顺便在正确答案上打个“√”,等正式考 试时再检查一遍,你便很快进入答题状态(因开始时比较紧张,所以答好前几个题很重要),这样你的选择题已做完且检查一遍了,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调整自己进入考试状态,两全其美。 3、不会的题一定要重新反复读题,把题中的条件一一找到,这样你就很有希望 会做了。 4、注意选择题要看完所有选项,解完后不要立即检查。常见的方法有观察、计算、淘汰、图形、特殊值法。有些判断几个命题正确个数的题目,一定要慎重,你认为错误的最好能找出反例,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如果选项中存在多种情况的,要思考是否适合题意。找规律题可以多写一些情况,或对原式进行变形,以找出规律。填空题注意分类思想的使用(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外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一个,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两个),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比如二次项系数不为0,分母不为零,实际问题中的整数等;要注意是否带单位,表达格式一定是最终化简结果;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超过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