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用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语用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语用题训练(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学校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托。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会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

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

试卷第2页,总14页

等。

D .如果盲目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 .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C .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D .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为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须是“身心俱疲”;而且,“非但……反而……”,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意外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 项最为恰当。故选D 项。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 、C 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 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 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 项。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着重辨析近义成语。①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②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 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③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代入”对

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④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综上所述,答案选C 项。

【点睛】

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翻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

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高可_______。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两湖边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事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试卷第4页,总14页

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

6.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答案】 4.B 5.B 6.C 【解析】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第一处,“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第一处,从意思上来看,两个词语都合适,但从语境来看,“金碧辉煌”与前面的“秦砖汉瓦”结构不对称,故使用“雕梁画栋”更好。

本题第二处,“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第二处,是形容建筑的仿古街市和民居精美,根据“虽没有皇家气象”可知,此处选用成语“美轮美奂”更合适。 本题第三处,“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第三处,根据前文“此联内容很好”,指对联文字,如使用“巧夺天工”,则对象不当,应选用成语“妙笔生花”。

本题第四处,“差强人意”,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心满意足”,形容非常满足。第四处,根据前文“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可见改后应是尚能令人满意,使用“差强人意”。

故选B。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

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中,前面说“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可见“其”应是指前面所说的对联,后面说“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可知括号中的内容应是对对联的评价,“概括之全面”指内容,“含义之深刻”指内涵,“对仗之工整”指形式,“回味之无穷”指表达效果。从逻辑顺序来看,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即“回味之无穷”应放在最后,排除A、C两项;“概括”和“含义”都是内容方面的,而“对仗”是形式方面的,所

以“概括”和“含义”应放在一起,排除D项。

故选B。

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

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由于年代久远”和“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不存在因果关系,属逻辑混乱造成的语序不当;B项,也是逻辑混乱造成的语序不当;D项,“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和“这副咏竹联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两句应是转折关系,缺少关联词语“但”。

故选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进行之际,美方给中方贴上“倒退”“背弃”等标签,声称“中国的承诺受到了侵蚀”,指责中方______,再度显露出美式霸凌蛮横无理的表征和颠倒黑白的底色。美方屡屡将巨额贸易逆差诿过于人,搞出一套______的“逆差外因论”,但这一问题根本上源于美国经济的内在结构性问题;美方把本国失业问题

______为对华贸易,这是无稽之谈。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指出,美国制造业岗位______,既有该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也是国际分工协作发展的结果;美方大肆指责中国的“技术偷窃论”,但如果细究,就发现其充满傲慢与偏见,又有故意抹黑之意。多年来,()。中国也正日益成为全球“磁石”,吸引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高科技翘楚抢滩中国市场。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尔反尔蛮不讲理归结缺失

B.出尔反尔强词夺理归因流失

C.本末倒置蛮不讲理归因缺失

D.本末倒置强词夺理归结流失

试卷第6页,总14页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中国前沿科技领域实现长足进步的主要原因

B .中国前沿科技领域实现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自力更生

C .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国前沿科技领域实现长足进步的主要原因

D .中国前沿科技领域实现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答案】 7.B 8.D 【解析】

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空1:“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即善得善果,恶得恶果)。今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与前文“倒退”“背弃”相照应。“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空2:“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与前文“美方屡屡将巨额贸易逆差诿过于人”相照应。“蛮不讲理”指蛮横而不讲道理。

空3:“归因”指归结原因,横线后内容是原因,选“归因”。“归结”指总括而求得结论、结局。

空4:“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后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或喻指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最后一个含义符合“人员流失”的语境。“缺失”指缺少、失去。 故选B 。

8.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后文主语“中国”,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排除A 、C ;再按照“逻辑顺序”,“自力更生”在前,“自主创新”在后。 故选D 。 【点睛】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自然山水也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并且是无限丰富、生动的源泉。()春天来了,山清水秀;夏天来了,花果飘香;秋天来了,树红草黄;冬天来了,雪花如月光,大地似白霜。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变化与构成,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作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回忆,并且是人类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从哲学而言,自然山水是与人类同等重要的、与人类相生共存的伟大的生命共同体。然而,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此缺少基本的_______.有人认为自然山水没有生命,只是供人类_____的对象,_____地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只有人类生活才可以进入文艺,完全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有人在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过程中,不承认有自然文学或地理文学的存在,只重视那些表现人类心灵和相互斗争的作品。有的诗人只表现自我小小的内心世界,阴暗而混乱;有的影视作品热衷表现宫廷争斗,让人整天关注那些______;有的小说只是表现个人的情欲,而不关心民生的变迁与民众的疾苦。所有这些现象,都值得引起重视。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亦有情怀,山水本有生命

试卷第8页,总14页

B .山水本有生命,然亦有情怀

C .自然本有生命,山水亦有情怀

D .生命寓于自然,情怀亦在山水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变化与构成,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成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记忆,

B .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构成与变化,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成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回忆,

C .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构成与变化,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成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记忆,

D .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构成与变化,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作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记忆,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认识 驱赶 恣意妄为 鬼蜮伎俩 B .感知 驱使 恣意妄为 阴谋诡计 C .感知 驱赶 肆无忌惮 鬼蜮伎俩 D .认识 驱使 肆无忌惮 阴谋诡计 【答案】 9.C 10.C 11.D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第一,括号前一句“自然山水也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并且是无限丰富、生动的源泉”是对“自然山水”的陈述,所以括号里的句子也应该按照从“自然”到“山水”的顺序,排除B 、D 两项;

第二,“亦”是“也”的意思,应该放在后一分句,所以根据“本”和“亦”的顺序,排除A 项。 故选C 。

10.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项,“变化与构成”错,语序不当,根据语境,应先“构成”后“变化”;

B项,“成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回忆”错误,“回忆”不合语境,材料中陈述的内容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

D项,“作为”与“记忆”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C。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认识”,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感知”,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的是人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应选“认识”,排除B、C两项;

第二,“驱赶”,驱逐并赶走;“驱使”,差遣;派用;推动;支配。此处指自然山水没有生命,只是供人类差遣,应该选“驱使”,排除A项;

第三,“恣意妄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指毫无顾忌;原句中有“地进行破坏”,此处应选“肆无忌惮”。“鬼蜮伎俩”,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阴谋诡计”,暗地里做坏事的计谋。横线前面有“宫廷争斗”,此处应选“阴谋诡计”与之照应。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语言表达

12.下面是我校一位高三学生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五处不合适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自荐信

尊敬的XXX学校领导、考官:

试卷第10页,总14页

你们好!我是曲沃二中2020级应届毕业生XXX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从小到大听见无数周围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19年10月21日

【答案】1.“审视”改为“审核”;2. “进而”改为“从而”;3. “无数周围人”改为“周围无数人”;4. “溢美之词”改为“赞美”;5. “展望”改为“回顾”。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应用文基本格式的掌握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运用能力。应用文的写作需要注意格式正确,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题干要求修改自荐信中五处不合适的地方。“审视”意为“仔细察看”,这里是指招生学校审核学生的自荐材料,故将“审视”改为“审核”;“进而”意为“继续向前;更进一步”,表递进,而这里应该表示结果,故改为“从而”; “无数周围人”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周围无数人”;“溢美之词”指过分吹嘘的话语,含贬义,可改为“赞美”;“过去”与“展望”不搭配,可改为“回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分散的金属元素,①__________,早在几十年前科家就做过类似的尝试。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化学家曾利用玉米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分散黃金的特点,从1000公斤玉米中提炼出十克左右的黄金。不仅是植物,②_________。海洋中有些海藻和细菌在摄食时会把海水中微量的钒集中在体内,它们死后则变成了污泥。海参、海

胆吞食这些污泥,就进一步集中了钒。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海洋生物冶炼钒。此外,科学家在蜜蜂的蜂蜜中发现了钽。钽是由紫云英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③_________,又进一步集中了钽,有人从76公斤蜂蜜中提取出了200克钽,提炼过的蜂蜜仍然能给人食用,这真是一举两得。

【答案】①再用它来冶炼金属;②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领;③蜜蜂采集紫云英的花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首先,明确整段段意,综合全段内容,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说的是“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领”;

第一个横线处,承接“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分散的金属元素”,联系后句“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做过类似的尝试。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化学家曾利用玉米根系能够吸收土

壤中分散黃金的特点,从1000公斤玉米中提炼出十克左右的黄金”,此处应填“再用

它来冶炼金属”;

第二个横线处,承接“不仅是植物”,联系后句,此处应填“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领”;第三个横线处,根据上句“钽是由紫云英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联系后句,此处应填“蜜蜂采集紫云英的花蜜”。

【点睛】

补句题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

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

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

试卷第12页,总14页

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3)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15.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案】“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等待”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

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答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要注意前文“导致、造成、甚至可能造成”,所以该处可以填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有利于”,所以该处应是说“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第③空,结合“如果土壤被污染”和“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

化器’”,可知该处应填写“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点睛】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灾

难”“带来好处”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

试卷第14页,总14页

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答案】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 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本段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第二空,据“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即“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第三空,据“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可知,用“既要”呼应“更要”,用“物质”呼应“精神”,即“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大全

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 飞人——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比别的孩子更顽皮,家长才把他送到少年体校。体校的道路走得并不很顺利,他几乎决定放弃,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想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这个行动的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开始的时候,刘翔练的是跳高,他很自信地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他现在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保存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就去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是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来,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来,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唯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的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真正让世界瞩目刘翔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一举夺得奥运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庄子,会飞翔的人

庄子,会飞翔的人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⑥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⑦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麻鞋之歌

麻鞋之歌 叶梓 ①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

历年高考语文阅读语文阅读理解

。。 . .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很详细)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一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法国政府、“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 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剩下五分之二的残山剩水,以贝当为首,在南部维 希小镇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被称为“维希法国”。法国当时的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次长 戴高乐为伪政权的国防部长。法国宣布投降的当晚,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行时,戴高乐将军突然开始拔腿追飞机。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这是干吗呢?戴高乐将军身高1.98米,两腿也长,几 步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回过味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将他提 上来了。当晚,戴高乐将军飞到伦敦,立刻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召所有 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号召法国所有海外自治领地,那些没被德国占领的,如北非、越南自治领地的法国军人,服从自由法国政府。 戴高乐将军当时只是一名准将,准将是将军当中级别最低的。1944年巴黎光复,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 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德国的狙击手。那名狙击手瞄准了戴高乐将军,已经 把他的头部套在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上。如果这个狙击手扣动扳机,法国的历史肯定要被改写。但是,狙击手在瞄准之后,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不但没有开枪,相 反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从钟楼上下来投降了。 接下来,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他组织自由法国,两次开庭审判贝 当元帅,判处他死刑。而戴高乐在国家光复之后,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不干了。他下 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贝当当时已经89岁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6年后,95岁的贝当元帅去世。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回到 家中,在家里待了近13年,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又出来 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高乐是开国总统。他 干了10年后辞职。临走的时候,他唯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宫内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 问秘书,能不能拿走;问管理人员,能不能拿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说,整个法国都是 您拯救的,拿俩书柜算什么?您拿吧!所以,戴高乐将军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 这两个旧书柜带走了。退休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金,他说要用这笔钱去慰问阵亡 将士的家属。 法国光复的时候,国会想授予戴高乐元帅军衔,被他拒绝了。他认为,胜利应该属于 光荣的将士们,我就是准将,最低一级。他领一份退休准将的薪金,极其微薄。他夫人是 不工作的——欧洲国家尤其上流社会,夫人是不工作的。女儿3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精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精选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答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一、社科文 1、解析:答案D。“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无中生有。 2、解析:答案C。 A、是“相通”,而不是影响?。B、不是“时代”,是“才气、学养、心态”。D、强加因果。 3、解析:答案C。 A、原文是:“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不是“创新”。 B、没有弃形式?。 D、时态错误,是“时期”,不是“以后”。 二、文言文 1解析:B、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2、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D、取独;的。 3、解析:A. 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 ⑤、很直接,是。⑥、是。 4、答案C. 以退为进,错误。 5、(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呵!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说:“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命制人: 【复习目标】 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 【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总结概括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 4.概括文章的主旨 【具体步骤】 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 (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要方法是: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 【疑难语句的种类】 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句子含意理解 2、句子的作用 3、对句子进行赏析 4、句子的比较 【具体步骤】 1、句子含意理解类: (1)注意句子所在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2)对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3)抓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句眼进行解释。句眼通常是表达比较形象的词、高度抽象概括的词、指代词等。所谓形象化的词语或语句主要指那些具有比喻(包括通感)、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语言,或者描写生动细致(常用移用修辞)的语言。尤其是借代、借喻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找到它的本体。抽象概括的语言主要是这写语言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解说出来。含有指代内同的词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语境当中找到它的具体所指。 (4)回扣段意和主旨进行解说。句子的表意既离不开段落,又与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密切相关,尤其是它们的首尾句、文眼句、哲理句,更具有这种意义。 2、句子的作用类: (1)回答内容上的作用。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意,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是引出主题、暗示主题还是揭示主题。 (2)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是引出下文,还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上文。 3、句子的赏析类: (1)从内容上考虑,结合句子本身的含意以及和主旨、作者的感情的联系进行说明。 (2)从形式上考虑,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何种表现手法,何种修辞手法,再联系这种手法的本质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与内容结合起来谈。 (3)从结构上考虑,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或者文眼句、观点句,说明它在整个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阅读题出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一、概括题: (一)、归纳中心意思题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 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 (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A、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a.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b.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c.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B、以写人为主的文章:a.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b.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c.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d.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C、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a.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b.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 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