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题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谢志强小说(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谢志强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谢志强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谢志强相当漫长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

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

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

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

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

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

在家里,我只是防备挨揍,我是个乖孩子。

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

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

我特别关注他的表情。

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我就醒。

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

雨披的声音我听得出。

他说:今天要下雨。

我相信农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

我说:爸,喇叭昨天预报晴天。

我在作文里喜欢用“阳光灿烂”,可是,我到学校,体育课,突然下起暴雨。

我为父亲自豪,说: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

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

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

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

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

父亲的身体里藏着过去的战争。

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

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

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

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

可我还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

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

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

父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

灯塔刘建超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2(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2(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冬梅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整顿棚户区,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

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

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

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

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进步他爸常字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跟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身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昆心里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

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

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回答问题。

(小说片段略)1. 请简述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 根据小说内容,概括主人公面临的主要冲突。

4. 描述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并分析其对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5. 评价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二、文学鉴赏阅读下面的小说选段,完成以下任务。

(小说选段略)6. 请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效果。

7. 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并讨论其对读者情感的影响。

8.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并举例说明。

9.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10.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请给出你的理由。

三、创意写作根据以下提示,创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说。

11. 以“错过”为主题,创作一篇小说。

12. 描述一个场景,其中主人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13. 构思一个情节,展现主人公的内心转变。

14. 创造一个角色,通过其经历反映社会现象或人性问题。

15. 结合现实生活,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答案1. 主人公性格特点:(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2. 环境描写作用:(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3. 主人公面临的主要冲突:(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 转折点及其影响:(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 象征手法评价:(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 修辞手法及效果:(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7. 语言风格及情感影响:(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 人物塑造手法:(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9. 文化背景分析:(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10. 结尾合理性评价:(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11. 创意写作示例:(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2. 重要选择场景描述:(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3. 内心转变情节构思:(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4. 反映社会现象或人性问题的角色创造:(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5. “梦想与现实”的故事编写:(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小说片段、选段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材料和要求来编写。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老马》老马是村里的一位老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和善。

他的儿子小马,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很少回家。

老马的妻子去世得早,他一个人拉扯着小马长大,如今儿子有出息了,老马心里也感到欣慰。

村里要建一座新桥,老马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桥梁的制作工作。

他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桥建成的那天,老马站在桥头,看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一天,小马突然回到了村里,告诉老马他要结婚了。

老马听后既高兴又担忧,他知道儿子在城里的生活压力大,担心自己给不了儿子足够的支持。

小马看出了父亲的担忧,安慰他说:“爸,您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您。

”婚礼那天,老马穿上了新衣服,带着村里人的祝福,来到了城里。

他看着儿子和儿媳幸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喜悦。

婚礼结束后,老马准备回家,小马却拉着他的手说:“爸,您就别回去了,留在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吧。

”老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他想,也许这是他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1. 小说中老马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10分)2. 分析小说中新桥的象征意义。

(10分)3. 小说中老马和小马的关系是如何展现的?(10分)4. 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0分)二、作文(共60分)请以“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 立意明确,内容充实;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3. 有真情实感,不抄袭。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小说中老马的形象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来塑造的。

首先,老马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匠,这体现了他的专业技能和对工作的热爱。

其次,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这表现在他主动承担起建桥的工作,以及对儿子的无私关爱上。

再次,老马的内心活动也展现了他的善良和无私,他担心自己给不了儿子足够的支持,但又愿意为儿子做出牺牲。

最后,老马与他人的互动,如村里人对他的尊重和感激,也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形象。

新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致秋行状(节选)文/汪曾祺云致秋家贫,少孤。

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不是唱戏的,是外行。

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

他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

照戏班里的说法是写得很“溜”。

他有一桩本事,听报告的时候能把报告人讲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他曾在邮局当过一年练习生,后来才改了学戏。

因此他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

致秋原先在致兴成科班。

致兴成散了,他拜了于连宣。

于先生原先也是“好角”,后来塌了场,就不再登台,在家教戏为生。

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于先生很喜欢他。

没学几年,就搭班了。

他是学“二旦”的,但是他能唱青衣。

致秋唱了几年戏,不管搭什么班,只要唱《探母》,太后都是他扮的。

致秋有一条好嗓子。

据说年轻时扮相不错。

我一共看过他两出戏:《得意缘》和《探母》。

他那很多地方是死膛肺里的氧气实在不够使,我看他扮着郎霞玉,拿着大枪在台上一通折腾,不停地呼哧呼哧喘气,真够他一呛!不过他还是把一出《得意缘》唱下来了。

《探母》那回是“大合作”,在京的有名的须生、青衣都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

那么多的“好角”,可是他扮的萧太后还真能压得住,一出场就来个碰头好。

观众也有点起哄。

一来,他确实有太后的气派,“身上”穿着花盆底那两步走,都是样儿;再则,他那扮相实在太绝了。

京剧演员扮戏,早就改了用油彩。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

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眉毛描得笔直,樱桃小口一点红,活脱是一幅“同光十三绝”,俨然陈德霖再世。

云致秋到底为什么要用粉彩化妆,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一直没有捉摸透。

问他,他说:“粉彩好看!油彩哪有粉彩精神呀!”还是真话么?还是标新(旧)立异?玩世不恭?都不太像。

致秋说:“粉彩怎么啦,公安局管吗?”公安局不管,领导不提意见,就许他用粉彩扮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练习 二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练习 二

(2016•湘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第二种失败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

这是悲鸣。

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

日子的开头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从山尖上流过的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

但是,突然的、暴躁的枪声很快粉碎了往日的宁静和美妙。

山坡上已经充满了浓烈的烧焦味和淡淡的血腥气……是战争打扰了它!战争今天在这里打响。

他奉命要在天黑前拿下山头。

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

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

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熊熊烈火在燃烧,浓浓硝烟在腾升。

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

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

站在他面前的,不是那支他熟识的、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而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冲!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

满山坡都是一个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

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

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

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全然不顾四伏的杀机,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

裸露的山坡上,顿时如同长出了一片蠕动的树林。

枪声紧密。

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专题训练(301-4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专题训练(301-4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训练(301-4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败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

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家伙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老伴儿说:“你就不能在家消消停停地歇一会儿?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
“天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了。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家伙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

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

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桌上一放拔腿就走。

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

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
天成生就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

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两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

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的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

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工现场。

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各家经营管理。

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了,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入了冬天,湖桥村还弥漫在水果腐烂的酸甜之中。

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

起初,还有人为天成说话,劝那些怨天尤人的人家:支书也没长前后眼,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毕竟,他让湖桥富了这些年了。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

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

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

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天成岂没听出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也知道船在哪湾着。

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妆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还是我来吧。


天成到底没能把这出戏唱完。

虽然,天成扮相依然利利索索,虽然,天成唱得字正腔圆,可就是没人喝彩,锣鼓家伙敲得少气无力,梆子专往牙上敲,老也跟不上趟,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有义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头上罩。

虽不至于伤了天成,但那份重量,要挡开它们却也颇费气力。

就是这时,天成一头栽在戏台上。

天成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躲得远远的,实在碍不过平时情面的几户人家,在灵堂草草焚上几张纸,掉头走了。

打墓时,村主任福海出了东家进西家,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把人叫不到地里。

这个说要去丈人家走亲戚,那个说要约朋友喝酒。

福海火了,颤抖着敲响了那口弃置多年的铜钟。

人到齐后,福海扯起嗓子就骂:“你们这些人,良心都叫狗给吃了,嗯?天成支书可是为咱湖桥累死的呀!”
“说他是为挣钱累死的还差不多!”有义嘟囔一句。

“你说啥?”福海伸手给了有义一巴掌,“放你娘的屁!你知不知道?天成支书这个果品加工厂是给咱村里办的!他怕看不准,办瞎了,带累乡亲,用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现在销路打开了,赚钱了,年前把厂子转到了村委名下,这两年赚的二百多万元,一分不少都在村里账上存着……”
人们如梦初醒,知道冤枉了他们的支书,便哭着,在天成灵前跪成黑压压一片。

正月十五,湖桥村又唱了一出戏,是铁妮主演的《大破天门阵》。

他们是专门唱给天成支书看的。

一大早,福海让人把罗圈儿椅绑上两根抬杆,垫上棉垫,又在上面铺了一块红绸布,然后,把写有天成名字的牌位恭恭敬敬安放妥当,抬到戏台下正中间。

左边是村主任福海,右边是天成支书的老伴儿,后面是湖桥村三千口村民。

铁妮虽已有七个月的身孕,用生布缠了腰身,扮相依然娇俏可人,一招一式,把那个穆家大小姐演得惟妙惟肖。

戏演过半,铁妮的眉头突然皱成疙瘩,接着蹲下身捂住肚子,再接着,戏台响起一阵婴
儿的啼哭。

声音高亢、洪亮,搅得戏台上下骚动不安。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是天成支书托生的,他不想离开湖桥的老少爷们儿呀!
于是,铁妮生下的孩子就取名叫天成。

这名字是全村人起的。

但不知道这个天成长大了会不会也像天成支书那样喜欢唱戏。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村支书天成是个铁杆戏迷,他不但喜欢听戏,而且自己唱戏的水平也很高,胜过了专业水平,通常他一上场,就会赢得人们的称赞。

B.文章首段“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一句一段,引人入胜同时也早已为天成死在舞台上埋下伏笔。

C.小说构思精巧,先写天成带病唱戏,接着插叙天成对戏剧的痴迷,引出村民与天成的矛盾冲突,最后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文笔质朴平实,将极为现实的人情冷暖穿插于故事其中,厚重耐读。

E.小说寓意深远,既赞扬了天成一心为民的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也揭露了村民一味猜忌的人性弱点,同样警醒了像村民一样的人。

2.小说以“湖桥绝唱”为主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天成抱病去听戏时,文中这样描写道:“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

”试分析句中“黄黄的”一词有什么作用?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②天成唱得字正腔圆,可就是没人喝彩,锣鼓家伙敲得少气无力,梆子专往牙上敲,老也跟不上趟,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有义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头上罩。

5.村主任福海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结尾写铁妮在戏台生下孩子并取名天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7、对村支书天成为村民办果品加工厂,最后劳累致死也没有告诉村民真相的做法,你认可吗?请结合小说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8.《湖桥绝唱》在故事情节的线索安排上异常巧妙。

你觉得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结合全文,概括天成的人物形象。

并分析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10.作品以“绝唱”为题,在小说中也反复提到戏曲,目的是什么?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