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都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古诗三首》从诗人描绘的情景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不畏艰难、守边卫国,同情、愤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青山处处埋忠骨》让我们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军神》用深情的笔墨高度歌颂了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清贫》一文主要表现方志敏在生死关头仍能坚守革命信念,这种舍己为公的高尚情操使人心潮难平。习作以“他________了”为主题,通过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语文园地从“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几个板块入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通过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尝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重点

1.认识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中,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通过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练习习作,尝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 2课时

《军神》 2课时《清贫》 1课时

习作:他________了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

9.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这三首诗背下来,并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 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4. 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1.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课时重点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从军行)

2.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生读)

①谁来读一读?(师点评指导)

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方法,默读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2.析字词、明诗意。

(1)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景物?(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②追问:什么样的雪山?(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

积雪,雪光闪耀。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③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

④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在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溅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句,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背给大家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⑥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过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______________;乡情是这样的深切,______________。可戍边将士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谁愿意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

②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③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生死拼搏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

3.感悟诗情。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

(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诗、升华悟情

1.不是每场战斗都能像这次这样取得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战斗的胜利是用许多将士“白骨掩蓬蒿”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战火无情,(出示课始师生接读的两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

师:“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