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王林和张强家各有一块地,(演示课件)可是谁家的地面积更大呢?他两都想知道,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大家先猜猜看? 首先老师考考大家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谁能回答?

生: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非常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假如覆盖在图形上的小方格,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计算,你能不能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能)那大家就数一数吧!谁能说一下长方形的面积?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生说师演示课件)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平行四边形中有18个小格,所以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师:你们都是这个结果吗?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也就是它们的面积相等,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想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边说边演示课件)

生: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都是6厘米,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都是3厘米。(板书:平行四边形、底、高)

师:你们都找到这个关系了吗?看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着非常密

切的联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了,而且,要是一个非常大的平行四边形,比如草坪或一块地,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那我们研究出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动手操作,推导公式

老师手上有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要分别给大家,大家看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看看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听清老师的问题了吗?下面就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吧!自己做完了,可以把你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更好一些?

师:好,就讨论到这,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我想大家一定想出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边演示边说方法)生:我是这么想的,我从这个顶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平移到右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你用词真准确,谁的方法和他相同?再找一生,你能不能再说一遍?生说,师演示课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从下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平移到左边,就组成了长方形。

生:我是把平行四边形竖着放,从这个顶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平移到左边,就组成了长方形。

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是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再通过平移就得到了长方形。还有和他们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平行四边形的这条边上任选一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两个梯形,再把这个梯形平移到右边,就拼成了长方形。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一看就积极思考了,你们听懂了吗?他是从平行四边形的这条边上任选一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两个梯形,再把这个梯形平移到右边,就拼成了长方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向对边作高,然后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把这两个三角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和这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这三个同学经过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这还有一种方法,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不想知道?(出示课件)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从这两条边的中点分别向对边作垂线,然后沿垂线剪下,就得到了两个小三角形,再把这两个小三角形旋转,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再看一下全过程,先找平行四边形的中点,从中点向对边作垂线,沿垂线剪开,通过旋转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看清楚了吗?我们研究出了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都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看,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它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

生:形状变了,由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了长方形,面积没变。

师: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关系?看看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

生: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生:形状变了,由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了长方形,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你们都找到这个关系了吗?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你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板书)

师:也就是说,要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如果用大写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谁能用字母描述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生:S=a×h(板书)

师:我们学过字母间的乘号可以用小圆点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所以这个公式还可以写成S=ah(板书)齐读一遍

(二)面积公式的应用

你们用自己的智慧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大家手里都有老师给的平行四边形纸,我们就用尺来量一量它的底和高,计算出面积。(动手量并计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我用5×3=15(平方厘米)

师: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吗?老师要强调一点,在计算图形面积的时候,通常我们第一步要先把公式写上,这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我们要先写S=ah,再把底和高的数字代进去,再计算出结果,清楚了吗?

三、巩固练习

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激发同学的兴趣(ppt课件)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你们都会了吗?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生:我是根据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来计算面积的。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在本堂课中我发现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于复杂化,应适当简化。在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语言较为生硬正式化,不够亲和。板书稍显随便了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运用教具,有效的帮学生更明了的理解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课堂纪律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大致都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但是对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答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清楚地解答,所以在以后的课上应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

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

整数指数幂 1、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会运用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重难点:重点:运用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难点: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扎实基础 (预习课本,并且思考问题)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1、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5)分式的乘方: (6)0 指数幂,即当a≠__ 时,a01. 根据上述性质,计算下列问题: 1. (2ab2)3 2.(2x)3 (-5xy ) 3.(x-1)0=1,则x 活动二:启发引导,揭示意义

1. (预习书本143 页,自主探究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 探一探 在a m a n中,当m =n时,产生0 次幂,即当a≠0时, 那么当m< n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1)计算:525552 5535255 5513 55 由此得出: ______________ 。 (2)当a≠0 时,a3a5=a3 5=a 2a3a 5= __________ =___ 由此得到:_____ (a≠0)。 小结: 1.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 a n= 1n(a≠0). 如 1 纳米=10 米,即 1 纳米= __ a n 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下列各题: 例 1 填空: (1)21,311, x1 (2) ( 2) 3,( 3) 3,( x) 3, (3)42,( 4) 2, 4 2 1 (4) 1 2 2 , 3 2 ,4 1 b 1,a (5)若x m =2,则 x 2m= (6) 23 1 0 21 1 2(2) 3 2 12006a01 。米.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练习题及答案

第4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⑴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我会填。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分成两部分,通过割补法,可以把这两部分拼成 一个(它)形。它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变了,()没有变,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它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X()。 (2)一个平形四边形的底为3 m,高为1.5 m,它的面积是() 2. 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声/ (3)

⑷_______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61.3米,底上的高为41.5米。这块菜地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米?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 5.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米? 6. 有一块长为28米、高为22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圃,平均每4平方米栽1棵小枫树, 这个花圃可以栽多少棵小枫树?

拓展探究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长为4.8 cm宽为3.5 cm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2.4 cm,你知道它的高为多少厘米吗? 8?如下图,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组对边的边长是多少? 第4课时 1. (1)长方形状面积长底宽高长宽 2 (2) 4.5 m 2. (1)24.5cm 2 (2)2415cm ⑶400 cm (4)1280 cm 3. 61.3 X 41.5 = 2543.95(m2) 4. 略 5.4 m 6. 154 棵 7. 4.8 X 3.5 - 2.4 = 7(cm) 8. 135平方厘米11.25 厘米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及其原理

八、四边形 朱建良太仓市实验中学 【课标要求】 (1)能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判定及其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能掌握梯形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并会运用将梯形分解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能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课时分布】 四边形部分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6个课时,其中包括单元测试.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知识回顾】 1、知识脉络 2、基础知识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及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特征. (2)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有: ①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性质: 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菱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特征). (4)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菱形都有两条对称轴,而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它们的对称中心都是对角线的交点. (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识别方法有: ①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⑤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⑥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⑧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6)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组平行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7)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它有以下特征: ①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8)等腰梯形的识别方法有: ①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能力要求 例1 下列哪一个角度可能成为某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 A .260° B .1980° C .600° D .2180° 【分析】(1)多边形问题一般可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结(n -3)条对角线,可将n 边形分割成(n -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2)180n -??,因此,n 边形的内角和必为180°的整数倍. (2)求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先求其每个外角的度数,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量,即360°.正n 边形的每个外角为n ?360,其每个内角即为)360180(n ?-?. 【解】1980°是180°的整数倍,故选B . 【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也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多边形

《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

《15.2.3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第15章“分式”第2节“分式的运算”第3课时的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在了解负整数指数幂定义合理性的基础上,探究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运用于简化计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正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特别是正整数指数幂,学生已经学过了它的5条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商的乘方,其中对同底数幂的除法,要求被除式的指数要大于除式的指数.教学中抓住这个条件,引导学生类比0指数幂展开探索,从约分和同底数幂的除法两个角度“殊途同归”说明了定义负整数指数幂的合理性,这样,就在运算需求之下,实现了指数的扩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验证的方式,针对以前的5条性质进行再探讨,不难发现,在负指数的约定下,其他性质的使用条件也能推广到整数指数幂,这不仅给式的计算带来更大的便利,也为后续科学记数法的扩充作下铺垫.不仅如此,教学中对于负整数指数幂性质的探究方法,对于后续扩大数域范围后验证运算封闭性的问题具有类比和启示作用(如以后随着认识分数指数和无理数指数,对指数的认识还要扩大到有理数范围和实数范围),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负整数指数幂性质的教学中,通过数与数量、运算结果观察等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符号进行运算并得到一般性的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符号意识.在性质验证的教学中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和整体的思想方法. 本节的重点是扩充范围后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应用,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各类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负指数幂的意义. ②举例说明扩充范围后整数指数幂性质的合理性. ③能够运用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解决幂的运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探索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法则中渗透简洁美、和谐美.学生围绕着扩大数的范围后性质是否成立的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 2. 目标解析 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的标志是:学生知道负指数幂的意义,能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负指数幂.达成目标②的标志是:学生能够举出具体的例子验证扩充范围后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仍然成立.达成目标③的标志是:在理解整数指数幂性质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应用性质解决整数指数幂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时对于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的推导适合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然而什么是负整数指数幂,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9页一81页。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实验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套平行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课前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断及主题歌 2.教师谈话:《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引入:介绍孙悟空的“变戏法”指出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变戏法”来解决很多问题。只不过用数学术语我们把它称为称为“转化”转化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主要运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大胆猜想 1、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2、教师谈话: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怎样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进行猜测) (二)验证猜想: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用方格图验证或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探究验证,并填写记录单。) 附方格图、记录单

说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 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 汇报探究结果:指定小组成员上前演示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其它小组认真倾听, 及时进行纠正或补充。 (4) 归纳总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 (频幕边演示教师边总结)板书如下: 质疑:要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 =a×h,告知S 和h 的读音。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 =a·h,或者S =ah (三)实际运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1册第三章第3节《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后,对其观点进行总结。具体情况视学生的回答而定,但一定主意要让学生明白,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好有坏,即使同一天气状况,对不同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我们知道了天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古人是“靠天吃饭”,即使到了现代,也得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预报天气带给我们的影响。那么,我们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天气也会产生影响呢?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谁能给大家讲讲其它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呢?(教师要注意学生理解“人类活动能够影响天气”是可能出现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是负面的影响。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诸如人工降雨、修筑防风林等方式来改变不利天气的事例说明。) (8)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初中数学《整数指数幂》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整数指数幂(2)》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较熟练地运用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 会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 重点难点: 重点:幂的性质(指数为全体整数)并会用于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理解和应用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指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体整数. 1、探 索 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 以前所学的幂的性质是否还成立呢?与同学们讨论并交流..... 一下,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成立. (1))3(232-+-=?a a a ; (2)(a ·b )-3=a -3b -3; (3)(a -3)2=a (-3)×2 2、概括: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后,幂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3、例1 计算(2mn 2)-3(mn -2)-5并且把结果化为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解:原式= 2-3m -3n -6×m -5n 10 = 81m -8n 4 = 848m n 4 练习:计算下列各式,并且把结果化为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1)(a -3)2(ab 2)-3; (2)(2mn 2)-2(m -2n -1)-3. 二、科学记数法 1、回忆: 我们曾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即利用10的正整数次幂,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 ∣<10.例如,864000可以写成8.64×105. 2、 类似地,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 .∣<..10.... 思考: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小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多少?如果有m 个0呢? 3、探索: 10-1=0.1 10-2= 10-3= 10-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例1:1.一座大桥长三百九十六米,一列长七十二米的火车以每秒十八米的速度通过这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一共需要多少秒? 2.一座大桥长三千四百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八百米,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四点五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3.一列火车,以每秒二十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火车从上桥到完全通过用了一分钟时间,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四十秒,请问大桥长多少米? 4.快车长一百九十五米,每秒行二十五米,慢车长一百六十五米,每秒行十五米,两车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接到两车尾相离,需几秒? 例2:1.一列火车,通过八百六十米长的大桥需要四十五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六百一十米长的隧道,需要三十五秒,求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及车身的长度? 2. 某列车,通过三百七十五米长的第一个隧道,用去二十四秒,接着通过第二个长二百三十一米的隧道,用去十六秒,求这列车的长度。 3. 一列火车钻过长一千四百九十九米的山洞用了七十五秒。他以同样的速度,通过长一千八百七十四米的大桥用了1分30秒.问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的时间=两车长之和÷两车速度和 追击时间=(两车长之和十距离)÷两车速度差顺水速度二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一水流速度 例3.轮船以同一速度往返于两码头之间。他顺流而下,用了八小时,逆流而上,用了十小时,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时三千米,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1. 一艘轮船以同样的速度往返于甲,乙两个港口,它顺流而下,行了七小时,逆流而上,行了十小时,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时三点六千米,求甲,乙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2. 一艘渔船顺水每小时行十八千米,逆水每小时行十五千米,求船速和水速各是多少? 3. 沿河有上下两个乡镇相距八十五千米,有一只船往返于两乡镇之间,船的速度是每小时十八点五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求这只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例4. 甲船逆水航行三百六十千米需十八小时。返回原地需十小时,乙船在同一航道逆水航行同样一段距离需十五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小时? 1. 光明号渔船顺水航行二百千米,需要十小时,逆水航行一百二十千米也要十小时,那么它在静水中航行三百二十千米需要几小时? 2. ab两个码头相距二百七十千米,甲船逆水行全程用九小时,顺水行全程用五小时,乙船逆水行全程用7.5小时,逆水行全程需多少小时? 3. 一条船从甲港到乙港往返一次需两小时,由于返回时是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驶八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六千米,那么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的时间=两车长之和÷两车速度和 追击时间=(两车长之和十距离)÷两车速度差顺水速度二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一水流速度 例1:1.一座大桥长三百九十六米,一列长七十二米的火车以每秒十八米的速度通过这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一共需要多少秒? 2.一座大桥长三千四百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八百米,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四点五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3.一列火车,以每秒二十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火车从上桥到完全通过用了一分钟时间,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四十秒,请问大桥长多少米? 4.快车长一百九十五米,每秒行二十五米,慢车长一百六十五米,每秒行十五米,两车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接到两车尾相离,需几秒? 例2:1.一列火车,通过八百六十米长的大桥需要四十五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六百一十米长的隧道,需要三十五秒,求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及车身的长度? 2. 某列车,通过三百七十五米长的第一个隧道,用去二十四秒,接着通过第二个长二百三十一米的隧道,用去十六秒,求这列车的长度。 3. 一列火车钻过长一千四百九十九米的山洞用了七十五秒。他以同样的速度,通过长一千八百七十四米的大桥用了1分30秒.问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的时间=两车长之和÷两车速度和 追击时间=(两车长之和十距离)÷两车速度差顺水速度二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一水流速度 例 3. 轮船以同一速度往返于两码头之间。他顺流而下,用了八小时,逆流而上,用了十小时,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时三千米,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1. 一艘轮船以同样的速度往返于甲,乙两个港口,它顺流而下,行了七小时,逆流而上,行了十小时,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时三点六千米,求甲,乙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2. 一艘渔船顺水每小时行十八千米,逆水每小时行十五千米,求船速和水速各是多少? 3. 沿河有上下两个乡镇相距八十五千米,有一只船往返于两乡镇之间,船的速度是每小时十八点五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求这只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例4. 甲船逆水航行三百六十千米需十八小时。返回原地需十小时,乙船在同一航道逆水航行同样一段距离需十五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小时? 1. 光明号渔船顺水航行二百千米,需要十小时,逆水航行一百二十千米也要十小时,那么它在静水中航行三百二十千米需要几小时? 2. ab两个码头相距二百七十千米,甲船逆水行全程用九小时,顺水行全程用五小时,乙船逆水行全程用7.5小时,逆水行全程需多少小时? 3. 一条船从甲港到乙港往返一次需两小时,由于返回时是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驶八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六千米,那么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校园的三个花坛),为了美化校园,校园新建了3个花坛,观察图,谁来说一说每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怎么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复习旧知,促进学生

知识的迁移,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要作适当点评,使学生明白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都是可以的:即数方格比较大小,和用割补的方法把左边的图形转化成右边的图形进行比较。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更方便、简洁。)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刚才同学们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比出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各自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剪剪拼拼,看看行不行?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整数指数幂教案

1.3 整数指数幂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探索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 熟练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 通过计算机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学生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利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难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 约分:① , ②, ③ 复习约分的方法 2 引入 (1)先介绍计算机硬盘容量单位: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最小单位为字节,1字节记作1B ,计算机上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 ,MB ,GB, 其中: 1KB=B=1024B 1000B, , 23412a b a bc 1n n a a +224 44 x x x --+102≈1010102012222MB KB B B ==?=1010203012222GB MB B B ==?=

(2)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最近买了一台计算机,硬盘容量为40GB ,而10年前买的一台计算机,硬盘的总容量为40MB ,你能算出现在买的这台计算机的硬盘总容量是原来买的那台计算机总容量的多少倍吗? 提醒这里的结果,所以, 如果把数字改为字母:一般地,设a 0,m,n 是正整数,且m>n,则这是什么运 算呢?(同底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底数的除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你能用语言表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初步运用 例1 计算:(1)(n 是正整数), 例2 计算:(1) ,(2) , 例3 计算:(1),(2) 练一练 P 16 练习题 1,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30 20 40402,40402GB B MB B =?=?3030201010 202020 402222240222 ??===?103020 22 -=30 302010202222 -==≠?m n a a =m n m n m n n n a a a a a a --?==()()()()()() ()9 5 821 4251,2,3,4n n x x y x y x y x x y ++-?-?()5 3 x x -()4 3 x x --() ()3 46 x x -÷-2 213n n n b b a a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0—8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和方法的价值;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等。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出示长方形教具,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师:大家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把这个长方形拉一拉,它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板

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引导探究 (一)猜想 师:大家先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师:你们手中都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根据你的猜想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 预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6厘米 算法一:5×6=30(平方厘米) 师指出:这种方法是用一条边乘另一条边,也就是边×邻边。 板书:边×邻边 算法二: 6×4=24(平方厘米) 师指出:6是平行四边形的(底),4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板书:底×高 算法三:5×6×4=120(平方厘米) 算法四:5+6+4=15(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产生不同的结果(给每个方法标出序号),到底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二)验证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这两个图形,你估计黑板上哪个答案是最不可能的?为什么?师根据学生说的先排除掉一部分答案。 (师再征求同学们对剩下想法的意见) 1、(针对第1种猜想:5×6=30)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按照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出:这是把平行四边形看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就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邻边乘起来,6乘5等于30。会联系到旧知识来学习,不错。 师:你们同意这个答案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教案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教案 教学目标 00=1(a≠a0的意义,并掌握a);1.使学生理解1n?n?a-a0n2an是正整数);.使学生理解≠((,是正整数)的意义,并掌握n a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律对于整数指数都成立,并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难点: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mnmn-,即n=am>问题1 在前面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a÷a时,有一个附加条件:被除数的指数大于除数的指数.当被除数的指数不大于除数的指数,即m=n或m>n时,情况怎样呢? 二、探究归纳. 先考察被除数的指数等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223355(a≠0)÷10.,a5÷÷5,10a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2220-5÷5==5,533330-==1010,1010÷55550- ).(a÷a=a≠0=aa另一方面,由于这几个式子的被除式等于除式,由除法的意义可知,所得的商都等于1. 概括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000=1(a≠0).105=1,,=1a 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注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 我们再来考察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2537.105÷5,÷10一方面,如果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5253--=÷55=5,537374--÷10==101010.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约分,直接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为 2215525???5?5,35325555?331101037???10?10. 43471010?1010概括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11??3410??5,.43105一般地,我们规定 1n??a(a≠0,n是正整数).n a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三、实践应用. 1.判断正误: 6233262434;=aa÷=aa;a))÷(-a(=a; (3)a4÷(1)aa)÷a=a2; ()(-4224225444=0;÷5 (8)ca; (7)5÷a=05()(-c);+c=-c)(-; (6c) ÷(-c)=n3n3n23nn.(答案:3,6, (10)x9正确,其余错误.)÷9()xx÷x=x=x; 2.在括号内填写各式成立的条件: 00 0=1; -b)( ) =1; ( )(3)(a3(1)x=1; ( )(2)(x-)3n 0n022030·=1))(6a.;( )(5)(a-)=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教 育。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提问:你对它了解多少?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上画出两条高,并说说哪条高与哪条底相对应。(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3、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哪个大,哪个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揭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已经学了什么图形的面积公式?(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是什么乘什么呢?它能转化成长方形吗? (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让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2)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面积有没有变? (3)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什么?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围绕如下思考题学习新课。(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2、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思考题。 (1)让一个组的代表回答思考题1,并完成一种方法的剪拼过程。(电脑演示) (2)让另一组的代表在投影仪上演示另一种方法的剪拼过程。(如下图)

(3)引导学生观察剪拼图,回答思考。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必要的补讲、扶正、纠错。同时作如下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h=ah (7)分两人小组互相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8)注意强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要用什么单位? (二)解答例题。(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例题) 1、出示例题:五年级同学在绿化校园的活动中,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地种上花草,(出示电脑插图)求种花草的面积是多少? 2、结合例题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参考教案

整数指数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n a ?=n a 1(a ≠0,n 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8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P19思考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这条性质适用于m,n 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 3. P20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 4. P20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 5.P21中间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 6.P21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 7.P21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个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2、能主动应用原来掌握的相关知识探索新知识,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向思维的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 教具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顾已学图形。 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3、比较图形的大小。 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目测哪个图形比较大? 师:这种不能一眼就看出大小的图形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来比较了,首先我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看一看:出示课件5

师:方格纸中的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你有办法判断谁的面积大吗?呢? 生:数方格,哪个图形所占的方格多,谁的面积就大。 师:很好,注意数的时候不足一格的按半格计算,那现在开始!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6 师:你能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一下吗?你会算哪个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过吗?那该怎样算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课教学 1、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同学们说都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儿老师有一个设想,如果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以后,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当然能呀。 师:问题在于平行四边形能变成长方形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同学们能够用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试一试,看平形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操作,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六年级数学下册 6.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 6.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 幂》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2、难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及作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三、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复习导入(l)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请用式子表示、(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①69600 ②-5746 (3)计算:① ② ③ 2、导向深入,揭示规律由此我们规定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 1、同底数幂扫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例如:可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由此我们规定一般我们规定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3、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1 计算:(1)(2)(3)(4)解:(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例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2)解:(1)(2)例3 把100、1、0、1、0、01、0、0001写成10的幂的形式、由学生归纳得出:①大于1的整数的位数减1等于10的幂的指数、②小于1的纯小数,连续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0)等于10的幂的指数的绝对值、问:把0、写成只有一个整数位的数与10的幂的积的形式、解: 像上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8、0、、0、解:例5 地球的质量约是吨,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的质量约是多少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吨)答:木星的质量约是吨、四 总结、扩展 1、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规律:(1)绝对值较大的数,n是非负整数,n=原数的整数部分位数减 1、(2)绝对值较小的数,n为一个负整数,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

最新人教版生活与科技一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doc

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熟悉身边的各种天气,认出常见的天气图标。 2、能够根据天气变化照顾好自己。 3、关注天气预告,感受到健康、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关注天气,照顾好自己 课前准备: 1、天气图标 2、拍摄“学生准备与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活动”的视频 3、搜集天气的谚语和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卡片宝宝,你知道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吗?“出示卡片”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雷电天气”, 生1:晴天。 阴天 雨天 雪天 雷电天气 师:这些都代表不同种类的天气,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种类呢?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 二、新课

师:天气变化有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生:秋游第一次定的那天下雨了,我们就背着书包在教室里上课。 生:最近降温了,我没有及时添加衣服,结果感冒了。 生:...... 师: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外出、室外活动都受天气的影响,刘老师认识的一个小朋友迪迪,爸爸妈妈就准备带她出去玩了,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看看录像, 2、录像天气照顾自己 视频录像 角色:女儿,迪迪 妈妈 地点:家里。 妈妈:迪迪,爸爸妈妈准备明天带你一起去三亚去玩。你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一次你自己想一想你的外出的准备,学着照顾自己,好吗? 迪迪:好的,妈妈, 师:你们提醒她什么呢? 生: 视频开始: 妈妈:迪迪,你把衣服叠得真整齐呀,不过外出首先要了解天气,外出除了准备衣服以外,还要想想这种天气,需要带哪些物品呢。 迪迪接过天气预报,说:晴天。 师:这就是迪迪出行准备ppt,其中有1个地方是错误的,小朋友们,赶紧帮她找一找 “出行准备” 城市天气情况照顾自己,我知道

整数指数幂 优秀教案

整数指数幂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3.会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的正数。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有关幂的运算最终结果要化成正整数指数幂,学会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的合理性和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问题1:你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吗?正整数指数幂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追问: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中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扩大到“整数”,这些性质还适用吗? 师生活动:教师设疑,学生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探索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问题2:m a中指数m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m a表示什么? (1)根据分式的约分,当a≠0时,如何计算35 a a ÷? (2)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m n m n ÷=(a≠0,m,n是正整数,m>n)中 a a a- 的条件m>n去掉,即假设这个性质对于像35 ÷的情形也能使用,如何计算? a a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做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探索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问题3:引入负整数指数和0指数后,m n m n ÷=(m,n是正整数)这条性质能否推 a a a- 广到m,n是任意整数的情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形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再用其他整数指数验证这个规律是否仍然成立。 问题4:类似地,你可以用负整数指数幂或0指数幂对于其他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

0.00001= = 归纳:10n -=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索,发现规律。 追问1: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35和0.0000982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讲述方法,教师板书。 0.0035=3.5×0.001=-33.510?, 0.0000982=9.82×0.00001=-59.8210?。 追问2:观察这两个等式,你能发现10的指数与什么有关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师生共同寻找规律: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0算起至小数点后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 例1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3;(2)0.00078;(3)0.00002009.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11:纳米(nm )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nm =-910m 。把13nm 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3mm 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3nm 的物体(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并讲解解题思路。首先需要将1和13nm 的单位统一。由于1mm =-310m ,1nm =-910m ,所以13mm =()3-3103m ,13nm =()3-9310m ,再做除法即可求解。 二、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01,0.0012,0.000000345,0.0000000108。 师生活动: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解题过程可由学生进行评价。 三、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3m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