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中国地理的有趣故事

中国地理的有趣故事
1. 四川的“天府之国”美称:相传很久以前,四川经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人们生活十分困苦。
后来,人们发现成都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于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地区。
因此,人们称四川为“天府之国”,表示这里是天赐的宝地。
2. 云南的“七彩云南”美称: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其中,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区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因此,人们称云南为“七彩云南”,表示这里是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地方。
3. 西藏的“世界屋脊”美称: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这里地势高峻,气候寒冷,但同时也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因此,人们称西藏为“世界屋脊”,表示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4. 广东的“南国之花”美称: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省份。
这里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广州的珠江夜游、深圳的欢乐谷等。
因此,人们称广东为“南国之花”,表示这里是充满活力和美丽的南方之国。
5. 甘肃的“丝绸之路”美称: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许多古代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
因此,人们称甘肃为“丝绸之路”,表示这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天府之国最早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后指成都。
关中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后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成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1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1。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首先,有充足的水。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水。
成都平原地处西南,但海拔相对较低。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天然水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第二,土壤肥沃。
在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环境好于不好,粮食产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而成都平原上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非常多的河流在此穿过,一到洪水期改道便留下来肥沃的土壤,久而久之,成都平原上的土壤变得很肥沃,并且带有一些紫色,因此四川盆地也被称为“紫色盆地”。
第三,安全。
虽然近些年大家看新闻,四川挺多自然灾害的,但是在古代人祸比天灾还要可怕,动不动就打仗,而四川周边都是山,进入四川很不方便,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所以古代的四川很“安全”。
天府之域 福地粮仓

天府之域福地粮仓天府之域,指的是中国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国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历史上被称为天府之国,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一个福地粮仓,以及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
天府之域的福地粮仓是指其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四川盆地的肥沃平原、成都平原的肥沃河谷和大片的耕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川盛产稻谷、小麦、玉米、油菜籽、豆类、蔬菜和水果等作物,尤其以稻米和小麦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的农产品以稻米为主,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部山区和川西高原。
南部地区还以甘蔗、竹笋和茶叶最为突出。
四川盆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发展现代农业,广大耕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四川成为了中国的福地粮仓。
在四川省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农产品特产。
雅安盛产猕猴桃、绵阳以红河谷著名、眉山的羊肉鲜美、广汉的斗鸡等等,四川可谓是商品丰盛。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森林资源丰富,大熊猫被称为世界熊猫之乡。
四川盆地盛产棕榈等树木,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的木材和竹子的主要生产基地,四川也是中国茶叶之乡。
以产量大、质量好、类别多而著称,四川的茶叶很有名气,如峨眉乌龙、马踏红、大气最好的为四川“青城”。
四川的天赋资源使得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粮仓,这也为四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古代,四川盛产粟米,人们爱称成都为“谷城”,又称为“天府之国”,指的就是四川省。
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优越,四川盛产五谷,历来被视为“天府”之地,而中国人把粮食视为天下第一大事,所以有“中国粮仓”之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理中心,盆地广袤,自古就是我国粮仓,是“天府”之地,历来就是中国的“粮仓”。
四川省的福地粮仓的名称是全方位的,既有时间的,又有空间的,既有农业的生产状况的描写,又有物产的丰富实况的咏叹,既有地理环境的优越,又有人文环境的馨香。
四川福地粮仓之地质地丰富、森之吐露、银花经济、发展民生、绿得盛炫、览酒浓香吟、食品特产,不同的手法和形式的表达食品特产业之美,从而展示了四川以生产农产品和食品特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让更多的人认识四川、了解四川,从而促进了四川福地粮仓之地经济的发展。
天府之国 成都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 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 花溪畔,现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而修建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 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 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现在的成都是一个繁华的城市。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进驻成都,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1952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 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2007年6月,成都市获批设立全 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中央文明办 授予成都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 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奖项。2012年,成都市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8138.94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8位,省 会城市第2位(仅次于广州)。2013年6月6日─8日,第12届 财富全球论坛在蓉成功举办。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 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面积 超过5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在金沙 遗址原址建成开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 场及文物。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 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 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 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 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 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肇 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 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 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 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 (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 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大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腹地,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西南的门户”之美称。
成都市总面积506.295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总人口3288.4万人,占四川省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点六。
成都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多民族社会,融合着汉族、藏族、彝族、瑶族、壮族、回族、侗族等众多民族,构建起一个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礼仪典雅的社会环境。
成都还是国家级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城市,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现如今,成都制定了“经济总量再次突破2.5万亿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强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多规合一、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三大攻坚”、“三大创新”和“三大行动”,努力把成都推向新型的发展高度。
就地取材、融合西部特色、沉淀历史文化,成都在尝试着一地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也在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实现凝聚共识、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把“天府之国”变成“全球融合的天府之国”。
- 1 -。
天府之国的由来

天府之国的由来
天府之国的由来
释义: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古代专指陕西省关中地区;现今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多指四川省,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
举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故事: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游说秦惠王实行连横的主张,他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真是天府之国……”秦惠王不为所动。
历史上著名天府之国:关中地区(战国至明代);成都平原(唐代至今);华北北部(明清时期);江淮以南地区(北宋时期);太原附近(五代时期);闽中(明代);盛京(清代);;汉中地区(汉代)。
十大“新天府”的排名是:1.成都平原、2.台湾嘉南平原、3.伊犁河谷、4.山东半岛、5.闽南丘陵平原、6.三江平原、7.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8.呼伦贝尔、9.苏北平原、10.宁夏平原。
“天府之国”——四川

桃、米仓山牌富硒富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
天核桃、苍溪雪梨、剑门关豆腐、广元油橄榄。
•
达州:灯影牛肉,大竹东柳醪糟,渠县三
汇果醋, 大竹观音豆腐干,凤凰柚,万源萼,
旧院黑鸡。
•
宜宾:宜宾面塑、宜宾五粮液、早白尖红
茶、苦丁茶。
•
自贡:富顺豆花、龙都香茗茶、开花白糕、
天车牌香辣酱、扎染、太源井晒醋、自贡红橘、
• (2)地形与河流:四川省地形以 盆地为主,盆地为北高南低。主要 地形区有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境 内河流主要是长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沱江等。
地理特征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 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 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 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 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 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气候宜人,山水秀丽,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 丰富,区位优越。
•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 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 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轻音等为 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 各种声音,惟妙惟肖(详见口技)。 谐剧寓壮于 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
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
•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 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 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 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二、川西南 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 高寒气候区 。
丰富的巴蜀文化
义手法。
• 社会习俗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为什么被称为“xx”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4年第13期
四川是一个山水相绕、人杰地灵的地方,被誉为“天府之国”。
而“天府之国”的本义指的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纵观全天下,比四川自然条件丰厚的地方不在少数,为什么偏偏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呢?自古以来,四川就有这样的美誉吗?
“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府原本是一种官职的名称,他是为天子掌握府库的官员。
因他所管的东西都是奇珍异宝,得到的油水也就最多。
因而,人们便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称为“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被称为“天府”的地方是当时经济发达,且为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
后来,由于西汉末年的战乱及一系列天灾人祸,使曾经繁荣昌盛的关中地区惨遭破坏,满眼荒芜。
因而,“天府之国”不再是关中的别称。
四川自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对岷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之后,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三国时期,诸葛亮又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农耕、发展经济,使得物阜民丰。
此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四川,便独霸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知识链接
史上的xx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四川之外,还有很多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国,它们或因物产丰富、土地富饶、文化深厚而得名,或因曾经在此建立过政权或国都而得名。
总之,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还有7个之多。
它们是:战国时期至汉代的关中平原,沿用至今的成都平原,五代十国时期的太原一带,北宋时期的江淮以南地区,明清时代的华北平原、闽中地区和沈阳。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