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建筑思想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最为先锋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先锋性体现他的独特建筑哲学思想和对电子媒体时代(又称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深刻领悟。他开创了未来时代中新建筑的一个窗口,并且正在影响着下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和世界建筑未来的走向。他是后现代社会的新建筑的拓荒者,他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将与柯布西耶等大师一样留在建筑星座人物榜上。他所开创的建筑新天地和哲学思想,正在由日本向全世界弥漫扩散开来,并且将左右今后几十年内的建筑发展方向。

1,时代之背景

工业时代以商品为基本单位,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确定性”或一元性,而后工业时代是以信息为基本单位,它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或者多元化,信息时代的重要外在表征是信息(数量上)的泛滥。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信息,(它被人们)占据或者关注的时间变短了。在来来往往的信息流中,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信息)流动的世界中,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外部世界中,由此必然产生一种动荡的感觉,发现自己到处于“不确定性”中。从信息层面讲,知识更新的时间在变短,喜好某一特定对象的时间在变短。人们发现一切都在变,唯有不变的就是“变”本身。身外的一切流动都在加速,生命标尺也在不停地变换,人们丧失了一种确定感,从而被抛入“变化”的深渊,也即“不确定性”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可以互相推导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当网络在生活中铺展开来时,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朗和清晰。面对网络,我们拥有虚拟世界,拥有庞大的信息获取量,但是,我们却迷失网络中。网络最终作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事物,即使最为不敏感的人,都无法不受到这种“不确定性”(虚拟性)的冲击。下面分别从哲学层面和建筑层面分别阐述。

1.1哲学层面

后现代哲学思潮认为时代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当代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关系,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或不可翻译性,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不可言说或不可表达的。换而言之,用传统文化和语言,人们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但是,唯一的工具只有传统语言,因此,当人们又不得不用它去表达,即使是解释不清。如此,不可避免陷入了悖论之中,在此本文仅指出后现代文化的某些特点:

1.1.1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多元性是针对和反衬现代主义的一元性与确定性。现代主义追求精英文化,一元性的文化,而后现代追求大众文化(或称消费文化)与多元性文化。两种文化之间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变化。现代主义追求一元性,即主流性或精英性,其它非主流文化都受到压制,而后现代主义追求多元性而反对主流性,也即坚持文化或主流性的多样化,坚持多元化也即趋向大众(多元)性,走向了消费性文化。

1.1.2 后现代主义的非同构性。后现代的非同构一方面是表示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断裂性,另一方面表示其内在文化的庞杂性,无法用单一构造性语言来表达,其实质还是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1.1.3 后现代主义的跨学科和多流派的复杂性,在当代,似乎把与现代文化或潮流文化之外的所有东西,都囊括进来了,这样带来了“量的多”和“质的杂”的相互共存,也就是带来了某种复杂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模糊的,

或称“不确定性”。[1]

后现代文化的复杂性在于其不可表达性。后现代文化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不确定性”。由“不确定性”通过逻辑可以推导出“多元性”、“自由”、“模糊”、“大众文化”等等概念,也就是说这些词汇都是一个意义的不同表达。人们身处其中的当今世界相对传统社会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点已经形成共识。因此,建筑界的精英们对这种变化的敏感也即引起了他们深切关注,也就是说,他们试图把这种生活和文化的特征在建筑上反映出来,也即打通建筑和时代的精神,把建筑文化推向时代发展先锋洪流之中。

1.2 建筑层面

在美国,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同时拉开了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序幕。他在书中声明,要模糊性(不确定性),不要明晰(确定性),表明了他的立场和对后现代社会的来临觉知(图2)。但是,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实用哲学的反映,在经过短暂地实践之后,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主张已经偏离了当初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的感觉,他们不是走向了“不确定性”,而是走另外一种确定性了(另外一种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美国失败之后,欧洲(为主)的建筑界接着发起了新的一轮冲击,即解构主义运动。解构主义广义上是从属于后现代哲学思潮或直接受到哲学界的干涉,比如德里达经常与解构主义建筑师接触。解构主义是似乎是对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固定性、确定性)的肢解,在建筑上表现反对一切现存建筑遗存或者是建筑传统。解构主义建筑是把它的底线推到了感觉层面或用时髦的话语来说就是身体感官层面。他们反对历史上的一切传统,他们在消解了一切历史基托后,只能无奈地在感觉层面来重建自己的文化:即疯狂的色彩,不规则的形式,神秘或者说直觉的设计方法(图3)。他们试图从感官层面上表达“不确定性”,但是,结果他们仅是在某些局部上即方法上实现了“不确定性”,而在视觉形式上仍旧没有打通“不确定性”与建筑艺术的关系。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解构主义相对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运动毕竟是有进步的,他们摸到“不确定性”某些特征(方法),而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只是发展了另外一种确定性而已。

在日本,建筑师也早就意识到时代的变化。由黑川纪章、矶崎新、丹下健三和菊竹清训等日本建筑师为代表组成了著名的“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派”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和衰亡,同时极力主张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前者表示“新陈代谢派”的建筑师意识到时代的某种“变化”的特征。由“变化”可以推导到“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了“不确定性”,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错误,即早期的日本建筑界企图用新技术解决它(图4)。

2,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

2.1伊东丰雄的思想概述

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就是“不确定性”。美国建筑界要么把它理解为建筑外在形式的意义上的“模糊性”,欧洲要么把解构理解为事物内在结构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消解,即建筑内在本质上的崩溃。而早期日本的“新陈代谢派”理解则最为粗糙,因为它们的诠释仅仅限于思想上对“不确定”的理解,根本没有触及到建筑的形式和内容时,就被“代谢”掉了。伊东丰雄则是把“不确定性”延伸到建筑的形式和质料层面中了,也可以这样来说,他早期的建筑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层面上,晚期的建筑的“不确定性”延伸到了建筑材料的质料和意境上。但是,不幸的是,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还未来得及充分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