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_名词解释 - 副本

工业药剂学_名词解释 - 副本

名词解释:

1.散剂:指药物或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2.颗粒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3.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4.片剂: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圆片或异形片状制剂。

5.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6.药剂学:指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7.药物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8.生物洁净室:在工业洁净室的基础上,还必须除去微生物以创造洁净的密闭空间。一般洁净室:正压;生物安全洁净室:负压。

9.湿热灭菌法: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10.辐射灭菌法:指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和137Cs)放射的r射线杀菌的方法。11.过滤技术:

12.注射用水:指用纯化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无热原水,用于制备注射剂的水。

13.胶束:由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而成的由一定数量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缔合体。

14.物理凝聚法:指利用电泳、离心技术等物理方法凝聚溶剂中溶质的方法。

15.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简称:CMC.

16.溶液型液体药剂: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分散均匀的液体药剂。

17.注射剂: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18.液体药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19.Krafft点: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的相应温度。20.化学凝聚法:

21.乳剂: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22.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的状态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3.搽剂:将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挥发性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澄清或混悬的外用液体制剂。

24.涂剂:

25.胶囊剂: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26.高分子溶液剂:指高分子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得液体制剂。

27.灭菌制剂:

28.合剂:将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29.软胶囊:

30.栓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31.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

二、简答题

1.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上有哪些作用?

答:有增溶作用;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和杀菌剂;润湿剂、乳化剂等。

2.简述胶囊剂的分类。

答: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其他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5.简述片剂包衣的作用。

答:(1)防潮、避光、隔离空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3)隔离配伍禁忌成分;

(4)采用不同颜色包衣,增加药物识别能力,增加用药安全性;

(5)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及速度;

(6)包衣层中可着色,最后抛光,可显著改善片剂的外观。

6.液体制剂有何特点?

答:液体药剂的优点:①药物在介质中的分散度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故吸收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②可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从而减少某些药物对人体的刺激性。③给药途径多,既可用于内服,亦可外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④便于分取剂量。⑤用药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液体药剂的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同时受分散介质的影响,化学稳定性较差,易引起药物的分解失效。②水性液体药剂易霉败,需加入防腐剂。

③非均相液体药剂存在不稳定的倾向。④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

7.片剂的薄膜包衣与糖衣比较,有何优点?

答:1.增重少。仅使片芯重增加2%~4%,而糖衣片剂(其中主要辅料成分是国外已淘汰的滑石粉)往往可使片芯重量增大50%~100%。

2.干燥快。包衣操作时间短,一般仅需2~3h,而包糖衣一般需16h,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高温易破坏的中西药宜于保存质量。

3.成本低。虽然薄膜包衣材料价格较糖和滑石粉贵,但由于用量小,且节约劳动力(1~2名操作工人),厂房及设备需要少(只需一间标准厂房及一台包衣锅),节约材料和能源,所以总体计算并不比包糖衣成本高。

4.防吸潮性好,片面能刻字,便于区分;受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小。

8.滴丸剂有哪些特点?

答: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3.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

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5.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9.简述药剂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定义(最少三个学科)。

答:1.基础药剂学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它包含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

2.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3.医院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在医院的配制和使用的药学学科,包括临床药学,调剂学.

10.制备糖浆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霉败问题;2.沉淀问题;3.变色问题

应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在规定的洁净环境中制备,及采用适当方法对用具、容器进行处理,并及时灌装。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名词解释1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 3.底物水平磷酸化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 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5.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6.P/O比值 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 7.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8.暗反应 暗反应是激发分子的热力学的缓和过程,是电荷的分离、电子的传递、磷酸化或短命的中间体形成等多种基本过程。 9.光反应 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photosythenic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10.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11.脂肪动员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2.EMP途径 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C6H12O6+2NAD+ +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 +2ATP+2H2O 13.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 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者作为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依存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

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同质商品与服务在相同市场上出售,不限制销售与无运输成本,则两个市场中该商品的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如果一价定律成立,汇率可以从任何单一价格中获得 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化决定了该时期内汇率的变化。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客户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段时期(通常是一个半月)内的任何一天按约定的汇率要求办理交割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 二、简答题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 资产证券化(ABS):是将资产收益权以证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发行并流通的过程。 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特点: (1)、产生稳定未来收益 (2)、期限较长 (3)、流动性差 2、货币期权定价的敏感度 (1)远期汇率变动影响 (2)即期汇率变动影响 (3)时间价值或者期限的影响 (4)波动率的影响 (5)利差的影响 (6)不同的期权执行价格的影响 3.外汇市场的三个层次 (1)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 (2)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 (3)商业银行与央行间的交易 4.国际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垄断优势理论 (2)区位理论 (3)生命周期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折中理论 5.直接投资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 1)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限定为发行地国家货币,欧洲债券发行人可根据具体因素,选择用某种第三国货币标明债券面值。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587343.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 1、【语言学】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语言学是抽象应用性学科,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服务,语言学为国家语文政策服务,语言学促进现代化建设 2、【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或一些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做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都是研究有关个别语言(或语系、语族)的特殊规律的。 3、【理论语言学】把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总结起来,找出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它在具体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来指导具体语言的研究,理论语言学提供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有关语言的一般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描写的种种原则。它的内容应该适用于所有或多数语言。 4、【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语音、语义或词汇、语法等从古到今的发展。 5、【共时语言学】也叫断代语言学,它研究某一时期的具体语言的结构状况。 6、【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成果于各种有关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学科。+它包括语言教学、机器翻译、人机对话、情报检索、人工智能、词典编纂、文学创作技巧、失语症治疗等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 7、【各种类型的语言学】研究语法构造的叫语法学;研究词汇的叫做词汇学;研究语音的语音学;研究语义的叫语义学;研究如何加强语言表现力的是修辞学;研究文字的是文字学。

8、【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根本目的是要研究人们使用着的活生生的语言是什么样子,随哪些因素而起变化,有什么规律,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还可以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在语言中的反映。 9、【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交的边缘学科,20世纪50年代既已建立。+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语言的习得,语言的发生,语言的理解,语言与思维、智力的关系等。心理语言学还对大脑结构、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探索,但目前有关的若干问题已成为又一门新的学科--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0、【数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是数学与语言学相交的边缘学科,是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及其运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数理语言学因研究的目的、对象等的差异又分为代数语言学和统计语言学。 (二) 1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受制于社会(具体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又服从于社会需要。语言的活动范围最为宽广,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个方面的交际需要。语言具有基础性、广泛性、适应性、全民性、无阶级性。有声语言是划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是民主社会集体创造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本身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文化的其他领域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因此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标志。 12、【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言语是写作和写下来的话。+平常听到的一句句话都是言语,言语是社会本质和个人本质的结合。

名词解释1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名词解释 1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化学计量聚合(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 Polymerization):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第六章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 (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Ziegler-Natta聚合(Ziegler –Natta Polymerization):采用Zigler-Natta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分子中的原子的不同空间排布而产生不同的构型。可分为光学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When I was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NNU(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me of these following concepts had been tested,but there's no specific or clear explanation in the textbook required by the university.As in preparing the second-round examination I read them in other relevant books, I wrote down here for your reference.Hope they are useful to some of you. 1. Acculturation(同化过程)is a process in which members of one cultural group adopt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another group. 2. 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such as question/answer sequences and greeting/greeting exchange. 3. affix: a bound morpheme that is attached to a stem and modifies its meaning in some way. 4. agreement (concord)(一致):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form of one word in a sent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 of another wor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linked to it. E.g.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There is an agreement in number between boy and goes. 5.articulators(发音器官): the tongue,lips,and velum, which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vocal tract to produce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6.aspect(体):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representing distinction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n event. English has two aspect construction---the perfect and the progressive.(完成体和进行体) 7.aspiration(吐气); th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the pronounciation of a stop consonant. E.g. /p/ in the word pit. 8.consonant(辅音); a speech sound produced by partial or complete closure of part of the vocal tract, thus obstructing the airflow and creating audible friction. Consonan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voicing,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9. convers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meanings that are explicable in the light of converational maxims.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587343.html,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11. constituent(成分): a syntactic unit that functions as part of a large unit within a sentence; typical constituent types are verb phrase, noun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lause. 12.case(格):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by which the form of a noun or noun phrase varies for grammatical or semantic reasons. English has only one case distinction in nouns—the genitive case(所有格), but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forms that correspond to three of the six cases in Latin. 13.clause(小句): a grammatical unit that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y be a sentence or part of a sentence. 14.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small and does not readily accept new members. 15.coinage(创新词): the construc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words. 16.distribution(分布): the set of positions in which a given linguistic element or form can appear in a language. 17.duality(双重结构): a type of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which a small number of meaningless unit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18.entailment(包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the seco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