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婴幼儿血管瘤进展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1例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1例发表时间:2013-11-12T13:39:00.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田妍郑沾兵[导读]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田妍郑沾兵(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自贡 643000) 【关键词】胎儿颈部包块血管瘤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43-01 胎儿颈部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近期我院超声诊断并手术证实1例报道如下。
1、病史介绍孕妇23岁。
妊娠23周“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头颈部囊实性占位”,到我院进行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所见:双顶径6.5cm,股骨长径4.2cm,羊水最大深度6.1cm,胎盘:宫体后壁,厚约3.1cm,I级。
胎儿后颈部皮下见大小约7.2x7.8cm的增强欠均匀回声(图1),其内见网格状无回声,CDFI:其内可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图2)。
胎儿其余各部位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2)胎儿后颈部异常回声(血管瘤)。
孕妇要求住院引产,术后临床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
2、讨论胎儿包块性病变,首先要判定这是正常组织(胎儿正常皮下组织、附属物),还是异常组织;其次定位,该异常回声来自胎儿的什么部位,还是来自胎儿附属物,或者是子宫的病变,然后就是对包块进行定性。
本文中的胎儿颈部包块经手术证实为血管瘤,胎儿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大多数检查出的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血管瘤为均质性实质肿块,回声特征与胎盘实质回声较相似,部分肿瘤内有囊性暗区,即为扩张的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可以探及其内的血流信号[1]。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
水囊瘤典型超声表现为颈后或颈周围多房囊性肿块,肿块内一般无实质性回声区,内见纤细的分隔,常同时合并严重的胎儿水肿及胸腹腔积液[2]。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手段,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超声临床科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就超声临床科研的一些最新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超声在肿瘤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超声检查往往只能对肿瘤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初步判断,而对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血流灌注情况则了解有限。
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超声造影剂能够显著增强肿瘤的超声信号,使得肿瘤的边界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此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也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硬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其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只能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信息,而对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所不足。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变得更加全面和精确。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各个腔室和瓣膜的血流情况,从而更好地判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的情况。
此外,超声在妇产科和儿科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在妇产科方面,超声在孕产妇和胎儿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孕妇的子宫和附件进行检查,还可以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评估。
在儿科方面,超声在婴儿和儿童的脑部、腹部和盆腔等器官的检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超声临床科研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以及妇产科和儿科领域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血管瘤的诊断依据

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引言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它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特别是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血管瘤的诊断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和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大小和类型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1.色素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红、紫、淡褐色斑块或结节。
通常无压痛和触痛。
2.混合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淡红、紫红色斑块或结节,有时伴有突出的毛细血管扩张。
3.血管瘤囊肿:表现为皮下或黏膜下有圆形或椭圆形突出的肿块,触之有软韧感。
4.其他类型的血管瘤:如毛细血管扩张症、虫状血管瘤等,各有其特殊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供等信息。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可以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超声检查可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囊肿部分和其他复杂情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血管瘤的详细解剖图像,有助于确定其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
同时,CT扫描还可评估病变的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MRI检查MRI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MRI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用于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血供等信息。
此外,MRI对于大血管瘤和位于关键区域的血管瘤的评估也非常有价值。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标本来完成。
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是通过活体组织取材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病变组织的性质。
在病变较小或局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针刺活检或刮片活检来获取病变组织。
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类型和其他相关信息。
手术标本检查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可供组织学检查。
手术标本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和评估是否完全切除。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皮肤表面,少数发生在内脏和深层组织。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外观、心理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诊断困难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血管瘤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胎记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多样性,医生在诊断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2.治疗方法局限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手术治疗可能留下疤痕,激光治疗则可能对婴幼儿的皮肤造成损伤。
3.治疗费用高昂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家长耐心配合,这对家庭经济和心理都是一个考验。
4.治疗效果不确切虽然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确切。
有些血管瘤在治疗后可能会复发,甚至加重。
这让家长和医生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机遇1.早期干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成为可能。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血管瘤对孩子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2.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高频电凝等,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
3.跨学科合作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儿科、皮肤科、肿瘤科等。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婴幼儿血管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血管瘤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血管瘤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
2.提高医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血管超声的进展趋势

血管超声的进展趋势
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超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不断的进展趋势:
1. 分辨率的提高:随着超声波技术的进步,血管超声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更精细地观察血管内部的结构和血流情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2. 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血管超声是二维图像,但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血管结构的全面观察,更方便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显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血管狭窄、堵塞等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4. 弹力成像技术的应用:血管超声中的弹力成像技术可以测量血管的弹性特性,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的硬度和组织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5. 高频超声技术的推广:高频超声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特别适用于观察小血管和浅表血管,对于一些微创手术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血管超声技术在分辨率、三维成像、血流成像、弹性成像和高频超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使得血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准确和重要。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婴儿纵隔毛细血管瘤1例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婴儿纵隔毛细血管瘤1例
杨波;陈武羲;周大治;汤庆;万登敏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24(33)1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女,11月龄。
因“反复喉鸣、气促半年余,加重伴咳嗽3月余”入院。
半年多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喉鸣、气促,伴发热、流涕、咳痰,于外院就诊。
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淋巴瘤?纵隔囊肿?神经源性占位?其他?)并右肺上叶肺不张。
对症治疗的效果不明显。
为进一步诊治,转入安顺市人民医院。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杨波;陈武羲;周大治;汤庆;万登敏
【作者单位】安顺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5
【相关文献】
1.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2.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3.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4.纵隔肿瘤的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5.不同频率超声探头联合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纵隔占位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者:苏日太杨晓楠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8期[摘要]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诊断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磁共振及病理检查。
超声检查有助于小儿软组织血管异常的诊断、评估病变范围、评估并发症及治疗反应,但由于超声很难清楚地显示KHE的浸潤部分,想要通过超声成像准确地评估KHE程度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CT有助于检查病灶的骨骼侵袭。
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KHE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出现病灶边界不清或浸润性生长血管性肿块伴发KMP,同时伴有斑点状低信号T2加权信号,儿童可明确诊断。
KHE组织学特性是血管团由“炮弹状”小叶融合而成,被新月形淋巴管包绕,生物学标志物CD31、CD34、ERG、VEGFR-3、Fli-1常呈阳性表达。
而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血管肿瘤进行鉴别。
本文就KHE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软组织;血管肿瘤[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8-0186-04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Progress of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SU Ri-tai1,YANG Xiao-nan2(1.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Shunyi Hospital of Bering City,Beijing 101300,China;2.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School,Plastic Surgery Hospital,Beijing 100144,China)Abstract: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KHE) is a rare type of locally invasive vascular tumor tha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 (KMP).The disease progresses rapidly. Thus, early diagnosis is crucial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The diagnosis mainly include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T,magnetic resonanc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oft tissue vascular abnormalities,the assessment of the range of lesions,the assessment of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ildre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clearly show the infiltrated part of KHE by ultrasound,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degree of KHE by ultrasound imaging,which requires progressive examination.CT scan ishelpful in detecting bone invasion.Mr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diagnose KHE. Children can be clearly diagnosed when there is unclear lesion boundary or invasive growth vascular mass accompanied by KMP accompanied by specular low signal T2 weighted signal.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HE are that the vascular mass is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cannonball lobules" and is surrounded by lunate-shaped lymphatic vessels. The biological markers CD31, CD34, ERG,vegfr-3 and fli-1 are often expressed positively.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other vascular tumor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KHE.Key words: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MRI;soft tissue;vascular tumors卡波西樣血管内皮瘤(KHE)最初是由Zukerberg等人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局部侵袭性血管肿瘤[1],60%的病变发生于新生儿期,性别比例相同。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疾病。
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症状,而脉管畸形可表现为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两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创伤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血管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诊断误区包括将其误诊为痣、瘀斑等。
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病理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常见的病理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扫描和多普勒超声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
脉管畸形的症状因其类型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脉管畸形的病理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扫描、血管造影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血管造影则可以显示脉管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确定诊断。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瘤和部分脉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病变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弹簧圈或栓塞剂等,以阻塞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脉管畸形,尤其是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等。
药物治疗是辅助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小病变体积,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婴幼儿血管瘤进展
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年(卷),期】2018(015)002
【摘要】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超声具有无辐射、价廉、可重复性的特点.目前已有多种超声技术用于诊断婴幼儿血管瘤.本文就多种超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4;R445.1
【相关文献】
1.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J], 梁红雨;彭格红;史策;曹永政;陶文鸿;吴作辉
2.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瘤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J], 赵婷慧;马晓荣
3.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J], 徐芳芳
4.超声诊断肝脏外生性婴幼儿型血管瘤1例 [J], 李琳;张爱梅;张敏;陈丹;罗孝勇
5.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J], 刘超;张蕾;李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