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

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

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

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张爱玲《倾城之恋》期刊: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倾城之恋》期刊: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洛阳理工学院宋红霞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

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小说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张爱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意识。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她的作品却影响深远。

她的小说多以旧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展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风景,还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的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她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领略她的文学魅力。

2、简述《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刻问题。

创作背景上,张爱玲身处乱世,亲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张爱玲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观念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金锁记》的创作土壤。

作品概况方面,《金锁记》以曹七巧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种种弊端。

曹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却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残疾二少爷,从此被金钱和家族锁链所束缚。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个性化变奏探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个性化变奏探析

式 的完 美融 合 , 造 出丰 厚 幽奥 变 异的 审 美 出 来 了。 沉 香屑 —— 第 一 炉 香 )手臂 与 牛 创 ( 《 ) ) 意象 和审美体 验 。 奶 两者 之 间有 着 巨大 的 差距 , 唯有 “ 是 相 白” “ 世 才 女 ” 爱玲 的 小说 是 “ 旷 张 既有 ‘ 古 似 的, 但这 样 美妙 的 描 写既 以视 觉 让 读者 感 典小说 的根 底 ’ , 又有 ‘ 井小 说 的色彩 ,’ ] 受到 乔琪 的色 迷心 窍 , 蠢欲 动 的形 象, 表 市 ”『 2 蠢 又 介于 新 旧雅俗 之 间。 作 品打动 人 的不 仅仅 现 了薇 龙 的竭 力 自持 却 又 虚 荣不 能 自拔 的 其 是港 沪 洋场 中的故 事 和人 物 , 有 她那 奇诡 心态 。 还 的叙事 语 言。 她在 强 烈的语 言本体 意识 下 , 对 2 刻意 扭 曲词 语 稳 定 的 固有 意义 增 加 、 文 学语 言 进 行 了极 富 有 个 性特 色 的 开 拓和 语义 的模糊 性与朦胧 感 创新 , 以独特 的女 性生 存体 验和 个 性视 角, 对 张 爱玲 创作 中, 刻意 扭 曲词 语稳 定 的 常 常规 语 言进 行 的肆 意偏 离 , 突现 着 能指 背后 固有 意义 , 破 常规 逻辑 , 词语 在语 义 系统 打 使 的所 指 内涵 , 读者 一 个 又一 个 的惊 奇和 中 的 固有意 义 与 改造 义 互相 浸 染 , 加语 义 亮给 增 惊喜 :生 命 是 一袭 华 美 的袍 子 , 面 爬 满 了 “ 上 的模糊 性 与朦 胧 感。 蚤子 ” 天 才梦 ) “ 的 声音 灰暗 而轻 飘 , ( 《 ) 她 ) : 像 《 创世 纪 》 的全 少奶 奶 , 纪不 到四十 , 中 年 断断续续的灰尘 吊子” 倾城之恋 ):把孩 却 已操 劳忧 苦 , 个 淡 白眼 睛 的焦 忧 的小 母 ( 《 )“ ) 像 子抱 过 来 叼 着嘴 和他 说 话 ” 连 环 套 》:宗 鸡 ,东 瞧 西 瞧 , 里 啄 啄 , ( 《 ) “ “ 这 那里 啄啄 , 不 周 顾 。 祯断定 , 是一 个可 爱 的女人—— 稀薄 、 翠远 温 全 ” 热 , 天里 吹 自己 的嘴 里 呵 出来 的一 口气 ” 冬 , “ 去 烧菜 , 拍 辣 辣爆 炸 , 得 像 她 油锅 她忙 “ 整个 的 像挤 出来 的牙 膏 , 有 款 式”《 她 没 (红 个 受 惊 的 鸟 , 来 扑 去 。 (桂 花 蒸 ・ 小 悲 扑 ”《 阿 玫瑰 与 白玫瑰 )等等 。 些语 言 冷 峻而 又险 秋 》 ) ) 这 ) 奇 、 活 而 又生僻 , 露 出空灵 , 满 着智 慧 , 鲜 透 充 “ 白不 敢 再 娶 妻 了, 在 妓 院 走 走 ” 长 只 在虚实 相衬 中呈现 出一种 诡异 的境界 。 (金锁记 ) 《 ) ) 。 在单个 词语 或短语选择使 用上, “ 只听 见 一 阵 脚 步 响 了些 粗 手 大 脚 来 的孩 子 们 , 着老 妈 妈把 老 太 太搬 运小 楼 去 帮 对语言元素进行主观 随意 的变异处理 1 注重动 词的 安置 、 用 、 选 了。 倾 城之 恋 》 ” ) 张 爱玲 常常 以超常 思维 和独 特 视 角, 破 写人 的忙 乱 “ 象受惊 的 鸟 , 来扑 去 ” 扑 : 写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目录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六、结束语;--------------------------------------------11内容摘要张爱玲的文字让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

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

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就是冷峻的,甚至就是冷酷的。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与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就是非常偶然的。

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就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

这就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与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她用云端里瞧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就是生活的真实。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瞧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倾城之恋》的言语美策略分析

《倾城之恋》的言语美策略分析

《倾城之恋》的言语美策略分析“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

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

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标签:言语美策略张爱玲《倾城之恋》钱冠连在他的《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美策略”这一概念。

言语美策略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形式美、特征隐退;在话语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审美媒介,以提供意象(或图示或形象)或以其他手段引起听话者的美感。

一、提供意象在讲话过程中,说话人给出交际信息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些图像、图示或情景来,正是这些东西(不是形式美)生成美感。

这时的话语除了它的使用角色外,还充当了审美媒介和刺激听话人生成美感的刺激物。

例如:《倾城之恋》中的“城”有“真实存在之城”与“心城”之分。

表面上,“城”应指香港城,其实还另有一现实之城——白公馆的所在地上海。

与之相映照的还有无形之城——白流苏与范柳原各自的“心城”。

无论是理解现实之城,还是心城,都应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消极面来看,”城”是一种禁锢,限制着城中之人的活动。

因而从城内走出,即是对既有桎梏的叛离,意味着重获自由的新生;但由积极面看来,“城”在造成桎梏的同时,未尝不是提供了另一种防卫保护作用——在强敌压境之际,让城中子民有所依归。

真实的上海城,代表的是传统、守旧。

“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对白流苏造成了制约和压抑。

从另一角度看,“城”不仅是造就白流苏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环境,也是“为了让柳原在没有得到她”的情况下,能够“带了较优议和条件”,回到她身边的唯一栖身之所。

真实的香港城虽然开放洋化,是流苏可以摆脱旧社会的开放之地,可是弥漫其中的浮华风气、轻薄言行,却使她在“枉担了这个虚名(范太太)下”,感受到另一形式的心理压迫和禁闭。

此外,二人的“心城”乃是为了不同的打算,彼此攻防而筑起的心理防线——两人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始终不肯冒失。

张爱玲《小团圆》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团圆》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团圆》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本文从结构、语言、意象、典故、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小团圆》的艺术特色。

文章认为《小团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复杂精巧、语言的繁复精炼、意象的繁多含蓄、典故的丰富贴切、心理描写的细腻等几方面。

关键词:《小团圆》艺术特色品析《小团圆》是张爱玲本人的自传体小说,在《小团圆》中,张爱玲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传奇的一生。

这部花费了张爱玲后半生精力和心血、断断续续写写改改20余年的小说,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的复杂精巧张爱玲的《小团圆》开篇就是“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最后一段与第一段一字不差。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内容的重复,结构的前后呼应,考场如战场比喻的重复运用,不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结构,而且渲染了心情的惨淡、气氛的紧张、画面的恐怖,并将整部小说置于一种悲惨、紧张的氛围之中,为全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小团圆》结构复杂性的另一个体现是,小说前半部分因、后半部分果,且为了彰显果而对因进行极力的铺垫。

《小团圆》前半部分主要写九莉与母亲蕊秋的关系,母亲蕊秋视九莉为累赘,极少给予九莉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关爱和认同,这种关系即影响了九莉心理、性格、行为、甚至爱情观,又导致九莉童年家庭之爱、亲人之爱的极端缺失;后半部分写由于童年家庭之爱、亲人之爱的极端缺失,当九莉一旦遇到懂她文字、懂她心性、有才又俊朗的邵之雍时,九莉长久以来失落的家庭之爱和亲情之爱全都释放到邵之雍身上。

以至于有了九莉爱情中的激情缠绵,爱情淡漠时的依依不舍,和爱情幻灭后终身对彻骨灵肉缠绵的回味和追忆。

《小团圆》结构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前后呼应的首尾两段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结构,体现在小说前半部分因后半部分果且为了彰显果而对因进行极力的铺垫,还体现在多个时空的交错,过去、现在、未来的频繁穿插,情节的环环相连、似断似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一、小说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2) 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2) 2.运用色彩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2) 3.运用空间及时间的距离感营造遥远的意境……………………(3) 二、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4) 1.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4) 2.小说语言的朦胧化效果…………………………………………(5) 三、小说语言暗示封建女性的宿命感………………………………(6) 1.贵族女性的宿命…………………………………………………(6) 2.平民女性的宿命…………………………………………………(7) 四、各类词语的灵活运用突出小说的语言特色……………………(7) 1.大量俚语、俗语及禁忌语的使用………………………………(8) 2.用病态、阴冷的语言写人、物、事……………………………(9) 3.小说语言“尊道、佛戏儒”……………………………………(10) 五、结语………………………………………………………………(11) 参考文献……………………………………………………………·(11) 1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摘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朵艳丽奇葩,她的一生被视为传奇,而见证这个传奇的“主力军”便是她的小说。她的小说语言,准确而又犀利,冷艳而不失风韵,赤裸裸地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也清楚地表达了她的情感与思想。她以敏锐冷酷的笔触,演绎了“张爱玲的传奇,传奇的张爱玲”。她的小说语言就像一件艺术品,让我们在研究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时,不仅能感受到其所带来的美感,还能让我们读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情冷暖。

关键词:阴冷;陌生化;模糊性;宿命感 Abstract: Zhang Ai Ling is a gorgeous crowd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f last century, her life was regarded as legend and the main force of writing her legend life is her novels. Her novels language, elegant but not break charm, which naked analyzes the heart of human. Language is the thought outer of performance ,the novels which writed by Zhang ,to a extent ,are her crystallization of her thought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nd the discoursed between words .That means, her use acute and cold languages ,deduced Zhang Ai Ling’s legend , legend of Zhang .when we study Zhang’s languages, not only can we as an art to feel the beauty it brings, but also reflects the social features.

Keywords: cold; strange; obscure; predestination 2

一、小说语言营造的遥远的意境 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擅长营造遥远的意境,像是带着读者穿越时空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而这荒凉源于那个时代背景,是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例如:《怨女》中,银娣出嫁前的一段夜间描写:“夜间熟悉的声浪都已经退得很远,听上去已经渺茫了,如同隔世。此时的夜由吵闹变安静,这安静后的夜不禁让人思绪飘远,想到过去,想到未来。夜把人的内心带到遥远,遥远的意境遂油然而生了。再例如;《雷峰塔》中琵琶在观看佣人打麻将时的一段描写:“琵琶顶爱看背后的这些声响,有一种深深的无聊与忿恨,像是从一个更冷更辛苦的世界吹来的风,能提振精神,和楼上的世界两样。”“熟悉的脸却贴得那么近,天花板有天空那么高,头上的灯光特别遥远黯淡。”“该是几年?几世纪?窗玻璃外白花花的阳光漂浮着。”“隐晦的黑暗中抓不准距离,可是一点声音也没传过来。滤掉了吵嚷与惊慌,大火似乎是发生在遥远的历史里,从过去来的一幕,带着神秘感,竟使人心里很激动。”无论是银娣的幽怨,对未来的迷惘,还是琵琶的惶惑,对现实的捉摸不透,小说语言都将人物与场景浸入一个遥远而又深邃的意境中,让人物、场景自身去营造悲凉、品味悲凉,这是张爱玲小说最突出的写法之一。

2.运用色彩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 张爱玲擅长运用色彩语言来描绘一幅幅与小说故事情节相辅相成的画面,她就像一位画师,精雕细琢每一个画面,浓烈或苍白、黯淡或光鲜。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色彩语言的娴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的语言通常都是色如其人、色如其情、色如其景。张爱玲在继承《红楼梦》色彩语言的同时,又加以创造,创造出的色彩有悲壮的苍白、窒息的暗灰、浓烈的深红等等。此外,她从小喜欢画画,对色彩有着特殊的感情,使她对颜色的把握恰到好处,让人感觉“浓妆淡抹总相宜” [2]。比如《倾城之恋》中流苏和柳原回到战后的上海时,流苏眼前是:“灰砖砌成的墙”、“风也是灰的”。上海之于他们,像是离开了几世几年,变得没了斑斓的色彩,墙和风都是灰色的,灰色并不是凭空捏来,自然是迎合当时战后上海阴郁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对战争那深深的忿恨。 3

《金锁记》中张爱玲对芝寿新房的豪华陈设这样铺张地描写过:“那红玫瑰绣花椅披着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梳妆台上绿丝红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一系列鲜艳的颜色大肆渲染华丽的陈设,似乎是表现富裕与高贵,其实不然,这些色彩语言实际上是表达金银对女性无止境的禁锢,色彩语言在这里也变相地成了女性心中无声的呐喊。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将红玫瑰比作“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白玫瑰比作“床前明月光”、“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是热烈的红、浓郁的红,白是单调的白、圣洁的白。但之于振宝,无论是热烈的妇,还是圣洁的妻,都离他很远,刚开始还喜欢淡雅清丽的白玫瑰,像是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价去追寻,久而久之,在度过如痴如醉的欣喜若狂之后,又企盼一个红色的浓艳梦幻,像摇曳在月的黄昏。“红”与“白”两种颜色,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被描摹得不尽完美,但无论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都只存在于遐想之中,都会让人有满足不了的感觉与遗憾。

3.运用空间及时间的距离感营造遥远的意境 张爱玲小说所刻画的空间、时间距离实质上是反映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如《金锁记》中,童世舫和长安的最后一次道别时写道:“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拽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轻描淡写,却阴森可怖,此刻,童世舫和长安已没有了心理的交融,行同陌路,心灵的距离也不可能再拉近,遥远的意境遂隔世般产生了。 时间上的距离如《金锁记》引子:“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眼泪,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了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金锁记》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是一段足以拉长回忆的时间,让读者恍如穿越历史去品味那甚是遥远的意境。而且月亮本来就给人以虚无缥缈、遥远的感觉,此处写道三十年前的故事 4

还没完、完不了,似乎故事只是刚刚开始,等待作者在故事的间隙中点一炉香、沏一壶茶之后才真正进入主题,余味无穷,给人无尽遐想。 从人物场景、色彩语言、时间空间的距离感所营造的遥远意境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趋向,即孤独与冷漠。而这孤独与冷漠来自何方?从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中我们不难读出原因,那就是她幼年的经历。她幼年经历的是没落的家族,母亲的离去,父亲的责骂,继母的虐待,这一切都让她觉得美好的世界是如此遥远。她满腔心事无人诉说,无人分担,内心怎能不孤寂?久而久之,习惯了孤独寂寞,内心也就麻木冷漠了。

二、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1.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读完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从其语言中清晰地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陌生。首先是夫妻之间的陌生。《雷峰塔》中,露和榆溪,虽同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一个思想前卫,渴望独立自主、女性解放,主张一夫一妻制。她说过:“人的一生转眼就过了,所以要锐意图强,人的相貌是天生的没办法,姿态动作那全在自己。”她不顾族人的劝阻,出国留学,又背离世俗与榆溪离婚。而榆溪,站在传统和西化的边缘,表面上思想开化,但骨子里却是因循守旧的,这表现在他吸大烟、养姨太太,他给琵琶和凌请儒学先生、学习儒家传统思想,却不肯送琵琶出国接受西式教育等方面。《雷峰塔》中有对榆溪的一段描写:“镇日醇酒美人,不离烟铺,只要不忘亡国之痛,这一切就入情入理,自诩为爱国志士,其实在每一方面都趋于下流。”榆溪所维持的只是一个腐朽破败的家,他出场的背景必定是寸步不离的烟铺,烟雾缭绕的屋子。 其次是母子之间的陌生。看完《雷峰塔》和《易经》,你会体会到伤害张爱玲最深的,其实是她母亲,她从不曾从她母亲给她的伤害中走出来,恋恋不舍母亲年轻时候的美丽承诺,但自始至终,萦绕在她脑海的那个母亲的形象从不曾真实过,甚至只是在维系某种关系,陌生而疏远。《雷峰塔》中:“琵琶没想到她的手指这么瘦,像一把骨头,夹在自己手上,心里也很乱,这是她母亲唯一牵她手的一次,感觉很异样,可也让她欢喜。”从“没想到”、“异样”、“唯一”三个词可以体会到母女之间的隔阂与陌生,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发生在母女之间的一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