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现在日本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的。

(一)简单地讲,日本的行政区划单位,一般分为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两级。部分地区设立支厅,在市的范围中,除了一般市外,还有一些称为"政令指定市"和"核心市"的特殊市。此外,东京都设有特别区。

(二)详细讲解

地方自治团体是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下的自治团体,在法律上称为“地方公共团体”。地方公共团体分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和特别地方公共团体两大类,其中特别地方公共团体的数量极少,绝大多数是普通地方公共团体。

普通地方公共团体有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大类7种。一都指东京都、一道指北海道、二府指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分别为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山梨县、长野县、新潟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

都道府县是一种地域较为广阔的地方公共团体。其名称因历史沿革而成,四者的地位本质上没有区别。市、町、村是基层性的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地位上和都、道、府、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职责分工方面,都、道、府、县担负涉及广阔地域范围的自治事务;而市、町、村则担负本地区与

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都、道、府、县对市、町、村具有指导职能,但不是垂直领导关系。

在市的范围中,除了一般市外,还有一些称为"政令指定市"和"核心市"的特殊市。政令指定市是指人口在50万以上,经由中央政府政令指定的城市。政令指定市与一般的市在职权范围上稍有不同,它是其所在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现在日本共有大阪、名古屋、横滨、广岛等12个政令指定市。核心市是指由政令所指定的,人口在30万以上,面积在100平方公里,或者人口虽然不满30万,但是白天和夜晚人口之比超过100的城市。核心市与一般的市在职权范围上稍有不同。现在日本共有长崎、静冈等21个核心市。

特别地方公共团体是根据自治原则出于特定目的而设置的,有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组合、财产区以及地方开发事业团4类。特别区指在东京都内的23个区,其法律地位大致相当于市,但是出于特大型城市统一管理的需要,其部分职权由东京都掌握。

日本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日本政府自1947年根据《地方自治法》将全国分成47个一级行政区,称为「都道府县」,分别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 地理区划 日本整体可划分为八大地域,分别为北海道、东北地方、关东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又称关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和九州地方。这些地域并无官方行政地位,不过是把日本划分为数大区域的常见方法,常见於地理书籍分册、交通安排、民间习惯及商业机构等。 北海道地方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最北端,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相对。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日本的22%。人口近563万,只占日本的4.4%。北海道旧名虾夷,原住民族为爱努族,当地的很多地名也来自爱努语。北海道的牧业与渔业非常发达,森林面积占全道的四分之三,木材生产量占全日本的两成。最大都市为札幌市,此外有旭川市、函馆市、钏路市等重要都市。东北地方 东北地方位于本州岛北部,古为陆奥、出羽两国,故又称奥羽地方。东北地方包括了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秋田县和山形县六县。面积66,889.4平方公里,占全日本近两成,本州三成左右。总人口约有964万。东北地方的主要产业为农业,青森苹果,福岛的桃、梨和山形的葡萄产量都是日本前列。主要的城市多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最大都市为仙台市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是日本的核心地带,首都东京的所在地。包括了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茨城、栃木、群马一都六县。关东地方面积只有32,423.90平方公里,不足全日本的一成,人口却高达4104万,占全日本近三成。人口密度是日本平均值的三倍。全日本的大工商企业总部、交通枢纽、媒体出版业据点、顶尖学校都集中在关东地方。主要的都市有东京23区、横滨市、川崎市、埼玉市、千叶市等。 中部地方 中部地方位于本州岛中部,包括了爱知、静冈、岐阜、长野、山梨、福井、石川、富山、新泻、三重十县。又可再细分为东海地方、甲信越地方和北陆地方。面积72,572.3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有2343万。中部地方自然经过多姿多彩,既有大片的平原,也有连绵的山地。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位于该地。中部地方经济发达,中京工业地域是日本货物产出额最大的工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 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异,了解世界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本书世界区划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3.通过学习国界、领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的13个分区。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相互配合。 教学用具《世界政区地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口、工业总产值对比的扇形统计图》(挂图)

《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图》(挂图)。 教学提纲 一、世界政区地图 1.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国家及其划分 ①国界 ②未定国界 ③国界的划分依据 3.世界政区地图的变化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分布 2.差异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三、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 2.13个地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学生答: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

日本行政区划分

日本国内的行政划分是怎样的? 日本全国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 截止2006年3月31日,都道府县下设777个市、846个町、198个村,共1821个市町村。另外东京都下设23个特别区,北海道下有14个支厅,为特别地方政府。 部份市因人口较多,在当地影响较大,而被指定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县下的行政区划为市町村,此外还有郡、支厅、区、特别区等行政单位。 以下是43县: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土奇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新泻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山梨县、长野县、歧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日本被划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1都,1 道,2府,43县。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岛 (34) 东北 - 青森县 - 岩手县 - 宫城县 - 秋田县 - 山形县 - 福岛县 关东 - 茨城县 - 栃木县 - 群马县 - 埼玉县 - 千叶县 - 东京都 - 神奈川县 甲信越 - 山梨县 - 长野县 - 新潟县 北陆 - 富山县 - 石川县 - 福井县 东海 - 岐阜县 - 爱知县 - 静冈县 近畿 -三重县 - 滋贺县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库县 - 奈良县 - 和歌山县 四国 (4) - 徳岛县 - 香川县 - 爱媛县 - 高知县 九州岛 (8) - 福冈县 - 佐贺县 - 长崎县 -熊本县 - 大分县 - 宫崎县 - 鹿儿岛县 冲绳 - 冲绳县(二战末期美国为实现其遏制战略,将钓鱼岛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1971年6月,美国又将钓鱼岛随同冲绳一起归还给日本。而日本正是依据这个协定,于次年接管了钓鱼岛。)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中央教育行政 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和行政机关。法律规定文部省的职能权限,主要是:(1)为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事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规划。(2)就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组织与教育内容规定标准。(3)对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4)管理由文部省设立的大学和其他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任命县和重要市的教育长或负责人,审定中小学教科书。(5)对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补助。 2.地方教育行政 法律规定,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日本的地方公共团体分为两纵即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教育的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行政主管为教育长。地方设立的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基础教育,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师进修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 市叮村教育长的任命领得到都道府县教委的认可,都道府县教育长的任命须得到文部大臣的认可。 二、学制结构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规定, “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日本现代教育制度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也是和中国关系最复杂的邻国。一方面,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日交往密切;另一方面,因为历史上的争议,中日矛盾也愈演愈烈。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同为汉文化圈且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其在发展路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尤其是日本发达的教育系统。 一、三个阶段 日本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小学校(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 中学校(3年教育,12-15岁学生入读) 高等学校(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二、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应用文-日本都市商业区更新的几种形态

日本都市商业区更新的几种形态 '日本,商业区,立体开发,复合开发 直到90年代初泡沫 危机爆发前,日本列岛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是令人瞩目的。它成功地与全球发达工业国家保持同步,并获得了从经济总量到诸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高速经济增长给日本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活 的变迁,触发了城市空间形态的一系列更新改造行为。其中,围绕日益复杂化、时尚化的商业功能,出现了许多创造性的空间形态解决方案。 日本的社会特性、商业模式、城市 历程等都具有深远的东亚文化背景,因此在同源的亚洲国家那里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对日本城市建设的各种现象与 一直都给予积极关注,在都市商业区的更新方面,也从各个角度进行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在宏观政策引导方面有城市中心区的活性化政策的解读,对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城市问题的对策研究等;在中观方面,对不动产开发领域内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对复合开发、商业综合体等形态关注较为集中,有比较详尽的解剖;并有多人更直接表述日本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及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在社会经济文化上已经具有整体性的后工业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因日本社会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它又有自己的表象和演进逻辑。 1.老城区的结构调整 日本城市中心区是行政机构企业事业单位高度密集区,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人口与城市规模膨胀显得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东京中心区普遍住宅密集,街道狭窄而很不规则。城区中小企业密度较高,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规模持续的高速增长,膨胀的城市开始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向周围扩展。日本政府针对此矛盾制订了一系列施政 ,包括变“一心”为“多心”,兴建多个“副都心”,将单极化的城市中心所聚集的压力向外围疏散,并针对原市中心吸引力衰退的空心化现象推出了市中心活性化对策”。同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制造工业用地向外围置换,改变原中心城区不合理的布局。这些城市发展的背景行为,一方面促成了对原有商业区的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则提供了大量非商业用地,并将其以有机的再利用方式向商业用地转化。 2.城市的立体化发展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高度集约化的开发利用模式。日本都市区普遍施行高密度的立体开发,各类城市功能在很小的空间尺度内堆叠、积聚并相互渗透,很容易形成高混合度的复式开发。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日本各大城市纷纷修建超高层 。与此同时,还向纵深方向发展,修建地下商业街、车站等,形成立体化城市结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1978年,日本东京建成和正在施工的超过90米的超高层建筑就有23栋。当时东京大规模的地下商业街已有17处之多。这种持续的城市立体化即使在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爆发时,也只是暂时停滞,到2000年左右开始复苏并有所接续。这一特点在所有发达的都市区虽然都是基本特征,但日本因为国土狭小而表现得尤为突出。 3.高度时尚化的商业区开发 各类轨道交通和高度立体化交通 的发育,加剧了整个都市区的空间张力。高效通勤方式带来的速度感,使得日本社会更关注产品更新的速率。相比其他国家,日本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明显偏短。例如德国家用汽车的换代周期平均为96个月,而日本的换代周期则只有其三分之一时间。商业区如果被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 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 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首先是大化革新。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考入专科学校,或者继续读普通高中,也可以直接选择就业等方式。日本的专科学校和中国的专科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职业特性很强,为培养专业人士而准备,课程并不比普通高中学校轻松,而且毕业后的学生可以考取普通大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的专

日本国概况知识点归纳

1.日本的总人口长期保持在1亿2000万人水平上。 2.日本国家的国歌是君之代。 3.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正式名称是日章旗。 4.富士山海波3776m。 5.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376公里。 6.日本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0平方公里。 7.日本第一条新干线是1964年开通的连接东京和大阪的东海道新 干线。 8.日本的国花是樱花。 9.构成日本国土的4个主要岛屿的名称是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 岛,九州岛。 10.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8万平方公里。 11.日本人际交往的特点:日本人的语言表达[1.爱沉默的日本人。2. 委婉与模糊的表述。3.异常丰富的“待遇表现”。4.随口附和。]注意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12.日本料理被称“五味五色五法的烹饪”,所谓“五味”是指酸甜苦 辣咸,五色是红黄白绿黑五色,“五法”是指生吃,炖,煎烤,油炸,蒸等五中烹饪方法。 13.1月15日为成人节,他们往往穿上正式的和服出席。 14.确定2月11日为古代天皇政权建立的日子,就把此日定为纪元节。 1969年通过政令把2月11日定为“建国纪念日”。 15.现代日本人把婚礼形式分为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和与宗教

无关的仅邀请父母亲友同事等列席的人前式。 16.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 永远放弃把依据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驶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7.现代日本的主要政党有:自由民主党,民主党。 18.日本中央政府内阁,县知事,市市长,北海道知事,府知事。 19.2004年又通过了7项“有事法案”。“有事法案”标志着日本重新 主张宪法明文规定放弃的交战权,在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乃至南海等广阔的东亚发生紧张局势时,日本军队可以和美军共同介入。 20.终身雇用原则,是指企业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员工,一旦决定雇 用,就会长期在该企业工作,原则上可以到退休为止。与之有关的是,企业实行内部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且有计划地让员工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增加业务经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21.2006年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 日本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年发行量约6970万份。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种报纸中,有《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排在前五位。 22.日本广播电视产业分为以日本放送协会(NHK)为代表的公营电视 媒介和以日本民间放送联盟(NAB)为代表的商业电视媒介等两大体系。

日本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中央教育行政 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和行政机关。法律规定文部省的职能权限,主要是:(1)为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事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规划。(2)就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组织与教育内容规定标准。(3)对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4)管理由文部省设立的大学和其他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任命县和重要市的教育长或负责人,审定中小学教科书。(5)对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补助。 2.地方教育行政 法律规定,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日本的地方公共团体分为两纵即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教育的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行政主管为教育长。地方设立的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基础教育,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师进修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 市叮村教育长的任命领得到都道府县教委的认可,都道府县教育长的任命须得到文部大臣的认可。 二、学制结构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规定, “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一是幼儿园,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文部省领导;另一种是保育所,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省领导。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doc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育制度 由小学至高中期间,学生每年需定期留在接受导师指导的教室,代表着他们全年会和同一组的学生互相沟通。在这个教室和课程里,学生将会学习团体精神和自尊心。由于每班负责校舍的清洁,所以校方甚少聘请校工。 五、学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年限从 6年延长到 9年。确立了6·3·3·4新学制,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高中 3年,大学4 年。在小学下面有幼儿园,在大学之上设研究生院。幼儿园是非强制性学校,招收3岁以上的儿童。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学校。所有年满

6岁的儿童都要上小学,所有读完小学课程的儿童都要升入初中继续学习。小学对 6~12岁儿童进行初等普通教育。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12~15岁儿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中分普通科和职业科。前者以普通教育为主,后者以职业教育为主。不论是普通科的毕业生还是职业科的毕业生,都有资格考大学。大学是作为学术中心,在向学生传授广博知识的同时,传授和研究精深的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学生的才智、道德以及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大学可设研究生院,使大学毕业生获得对学术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机会,促进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除了上述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外,还设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教育。师范教育,改战前只通过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 “闭锁制”为“开放制”,即凡经文部大臣批准,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学分,任何大学均可培养教师。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教师,一律在大学里培养。这种新学制,清除了旧学制的封建等级性,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在改革学制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教育的地位。1949年

日本留学: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日本留学: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很多学生在纠结去日本留学到底好不好,本文为大家介绍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三个阶段 日本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小学校(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 中学校(3年教育,12-15岁学生入读) 高等学校(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日语入门》课程论文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中小学教育制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学号:B14030907 姓名:傅建淳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大约二十年前的一篇论及中日中学生在内蒙古大草原 上的“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是老师家长口中告诫孩子们的励志故事。文章内容大概就是说中日两方的孩子表现迥异,中方孩子叫苦不迭,不堪重负,乱丢垃圾,家长拖后腿;而日方孩子恰恰是样样完全相反,充分表现了坚忍不拔、文明教养的精神。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的教育;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是普及提高能力的教育。 以下是我对中日教育制度差异的一点分析和看法。(一)历史遗留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而人口又带来巨大负担, 是世界人口大国,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落实教育是非常难的,而且要考虑到其他社会生产因素,在教育投资方面每年拿出生产总值的二十五分之一还不到;而日本,经济大国,人口较少,他们有资本重视教育,且日本每年拿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发展教育。

在日本的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欧洲来的外国观察员就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日本,无论是什么职位什么阶级的人,都会拿着售价便宜的小说在看,一般的老百姓都能以文字来获取娱乐了。在明治以后,又引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更加促进读书的风气,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日本民间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是自然而然的社会风气,统治阶级也是积极鼓励学习的,不分贵贱贫富,即使没饭吃,也有书读的。 日本历史上所经历的三次教育改革.1853年是日本近代教育的开端。日本政府在1872年制定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提出“全民教育”是日本的教育基本方针,也正是在同一年日本的学制得以实施,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改。 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许多人家交不起学费,所以教育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全体日本人的素质,194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提出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要求每位学龄儿童均要接受教育。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均受教育,日本政府提出免去一切学杂费。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1)尊重个人的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2)培养为和平做贡献的人;(3)尊重人格。这些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第二次教改的开始。从此以后,教育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日本所有学龄儿童都能

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提供 免费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一篇日本の地理 第一章日本の位置と面積 1.1复习笔记 目次 第一節位置と国土 第一節位置と国土 一、位置 (一)位置 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の東側にあり、全体として弧状を形成している。 (二)海と海峡 ①日本周囲には海で、東側および南側が太平洋、北西側が日本海、西側が東中国海、北東側がオホーツク海と呼ばれている。つまり、日本の東と南西には太平洋があり、アジア大陸と日本の間には、オホーツク海と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がある。 ②日本は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を隔てて中国、韓国、朝鮮と向い合い、東は広い太平洋を隔ててアメリカと相対している。北にはオホーツク海を隔ててロシアのシベリアがあり、南には太平洋を隔ててフィリピンやインドネシアなどの国々がある。 ③朝鮮半島とは対馬海峡で、また樺太(サハリン)とは宗谷海峡で接している。 二、国土 (一)日本列島 日本の国土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の四つの大きな島ほか、伊豆?小笠原諸島、沖縄本島、そして北東に位置する北方四島などの島から成っている。これらは日本列島と総称されている。 (二)海流 日本列島の南側を黒潮(日本海流)と呼ばれる暖かい海流が流れており、北からやってくるのは親潮(千島海流)である。 (三)面積 ①約37.8万k㎡である。土地の約66%が森林に覆われており、国土面積の約70%が山岳地帯である。 ②本州の面積が一番大きく、ついで北海道、九州、四国である。 (四)九つの地方

日本地图全图及其行政区划

日本地图全图及行政区划 日本的行政区划是都道府县。共有一都、一道、二府、43县。一都是东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中心。一道是北海道,这里的开发比国内其他地方晚一些。二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是关西地区的主要地方,是关西的历史和经济的中心地带。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当然面积要小得多),共有43县。因此,日本的行政区划一共有47个。 除了北海道,都府县以下分成2个系统。一个是城市系统,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号);另一个是农村系统,有郡(地区)-町(镇)-村。因此,县大市小。北海道没有县,有区和市。全国分成几个大的“地方”,47个行政区划分布在这个地方里。下面列出各地方和地方所属的各县名和读音。但是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地区的大概划分,没有什么制约,也有别的划分方法,这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东”等的概念不同。 (各地方与所属各县名称及其读音) 北海道地方: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东北地方(とうほくちほう):青森県(あおもりけん)岩手県(いわてけん)宫城県(みやぎけん)秋田県(あきたけん)山形県(やまがたけん)福岛県(ふくしまけん) 関东地方(かんとうちほう):茨城県(いばらきけん)栃木県(とちぎけん)群马県(ぐんまけん)崎玉県(さいたまけん)千叶県(ちばけん)神奈川県(かながわけん)东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中部地方(ちゅうぶちほう):新泻県(にいがたけん)富山県(とやまけん)石川県(いしかわけん)福井県(ふくいけん)山梨県(やまなしけん)长野県(ながのけん)岐阜県(ぎふけん)静冈県(しずおかけん)爱知県(あいちけん) 近畿地方(きんきちほう):三重県(みえけん)滋贺県(しがけん)京都府(きょうとふ)大阪府(おおさかふ)兵库県(ひょうごけん)奈良県(ならけん)和歌山県(わかやまけん) 中国四国地方(ちゅうごくしこくちほう):鸟取県(とっとりけん)岛根県(しまねけん)冈山県(おかやまけん)広岛県(ひろしまけん)山口県(やまぐちけん)徳岛県(とくしまけん)香川県(かがわけん)爱媛県(えひめけん)高知県(こうちけん) 九州地方(きゅうしゅうちほう):福冈県(ふくおかけん)佐贺県(さがけん)长崎県(ながさきけん)熊本県(くまもとけん)大分県(おおいたけん)宫崎県(みやざきけん)鹿児岛県(かごしまけん)冲縄県(おきなわけん)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从二战到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己国情,己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 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下面分点论述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 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 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1.2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 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战后的日本接受了美国占领军长达6年的控制,美国对日本大学改革政策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民间情报教育局(Civil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简称CIE)和美国教育使节团这两个组织机构及由它们提出的有关政策性建议与报告来实现。战后初期日本大学的改革几乎是全盘引进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导入美国大学“民主化”办学理念,保障国民拥有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现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平等。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又重新形成了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多元化局面。建立了多种学制的管理体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经过这次改革,日本的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后日本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阶段日本教育政策的特点就是政府和经济界对教育进行了强制的干预,教育目标的单向性的经济取向,过分强调的教育的经济功能,而从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日本现行行政区划制度 现在日本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的。 (一)简单地讲,日本的行政区划单位,一般分为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两级。部分地区设立支厅,在市的范围中,除了一般市外,还有一些称为"政令指定市"和"核心市"的特殊市。此外,东京都设有特别区。 (二)详细讲解 地方自治团体是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下的自治团体,在法律上称为“地方公共团体”。地方公共团体分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和特别地方公共团体两大类,其中特别地方公共团体的数量极少,绝大多数是普通地方公共团体。 普通地方公共团体有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大类7种。一都指东京都、一道指北海道、二府指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分别为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山梨县、长野县、新潟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 都道府县是一种地域较为广阔的地方公共团体。其名称因历史沿革而成,四者的地位本质上没有区别。市、町、村是基层性的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地位上和都、道、府、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职责分工方面,都、道、府、县担负涉及广阔地域范围的自治事务;而市、町、村则担负本地区与

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都、道、府、县对市、町、村具有指导职能,但不是垂直领导关系。 在市的范围中,除了一般市外,还有一些称为"政令指定市"和"核心市"的特殊市。政令指定市是指人口在50万以上,经由中央政府政令指定的城市。政令指定市与一般的市在职权范围上稍有不同,它是其所在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现在日本共有大阪、名古屋、横滨、广岛等12个政令指定市。核心市是指由政令所指定的,人口在30万以上,面积在100平方公里,或者人口虽然不满30万,但是白天和夜晚人口之比超过100的城市。核心市与一般的市在职权范围上稍有不同。现在日本共有长崎、静冈等21个核心市。 特别地方公共团体是根据自治原则出于特定目的而设置的,有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组合、财产区以及地方开发事业团4类。特别区指在东京都内的23个区,其法律地位大致相当于市,但是出于特大型城市统一管理的需要,其部分职权由东京都掌握。

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doc

省、直辖市、自治别称或简省会(或首府)省、直辖市、自治区别称或简省会(或首府)名区名称名名称 安徽省皖合肥吉林省吉长春 北京市京北京江苏省苏南京 重庆市渝重庆江西省赣南昌 福建省闽福州辽宁省辽沈阳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广东省粤广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青海省青西宁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山东省鲁济南 海南省琼海口山西省晋太原 河北省冀石家庄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河南省豫郑州上海市沪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湖北省鄂武汉台湾省台台北 湖南省湘长沙天津市津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浙江省浙杭州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疆域和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 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 5 个时区。 60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 距 5500 千米,东西相距5200 千米。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第四位为美国。我国南北相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老挝、缅甸、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 上延伸到12 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 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县级市、自治县)和乡(镇)四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 年 12 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 1987 年 4 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土。我国政府已 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国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23 6 5.地区划分

日本地图全图及行政区划(中文版)

日本地图全图及行政区划(中文版) 日本的行政区划是都道府县。共有一都、一道、二府、43县。一都是东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中心。一道是北海道,这里的开发比国内其他地方晚一些。二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是关西地区的主要地方,是关西的历史和经济的中心地带。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当然面积要小得多),共有43县。因此,日本的行政区划一共有47个。 除了北海道,都府县以下分成2个系统。一个是城市系统,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号);另一个是农村系统,有郡(地区)-町(镇)-村。因此,县大市小。北海道没有县,有区和市。 全国分成几个大的“地方”,47个行政区划分布在这个地方里。下面列出各地方和地方所属的各县名和读音。但是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地区的大概划分,没有什么制约,也有别的划分方法,这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东”等的概念不同。 (各地方与所属各县名称及其读音) 北海道地方: 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东北地方(とうほくちほう): 青森県(あおもりけん)岩手県(いわてけん) 宫城県(みやぎけん)秋田県(あきたけん) 山形県(やまがたけん)福岛県(ふくしまけん)

関东地方(かんとうちほう): 茨城県(いばらきけん)栃木県(とちぎけん)群马県(ぐんまけん)崎玉県(さいたまけん)千叶県(ちばけん)神奈川県(かながわけん)东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中部地方(ちゅうぶちほう): 新泻県(にいがたけん)富山県(とやまけん)石川県(いしかわけん)福井県(ふくいけん)山梨県(やまなしけん)长野県(ながのけん)岐阜県(ぎふけん)静冈県(しずおかけん) 爱知県(あいちけん) 近畿地方(きんきちほう): 三重県(みえけん)滋贺県(しがけん) 京都府(きょうとふ)大阪府(おおさかふ) 兵库県(ひょうごけん)奈良県(ならけん) 和歌山県(わかやまけん) 中国四国地方(ちゅうごくしこくちほう): 鸟取県(とっとりけん)岛根県(しまねけん)冈山県(おかやまけん)広岛県(ひろしまけん)山口県(やまぐちけん)徳岛県(とくしまけん)香川県(かがわけん)爱媛県(えひめけん) 高知県(こうちけん)

日本地图全图及行政区划

日本地图全图及行政区划日本的行政区划是都道府县。共有一都、一道、二府、43县。一都是东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中心。一道是北海道,这里的开发比国内其他地方晚一些。二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是关西地区的主要地方,是关西的历史和经济的中心地带。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当然面积要小得多),共有43县。因此,日本的行政区划一共有47个。 除了北海道,都府县以下分成2个系统。一个是城市系统,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号);另一个是农村系统,有郡(地区)-町(镇)-村。因此,县大市小。北海道没有县,有区和市。全国分成几个大的“地方”,47个行政区划分布在这个地方里。下面列出各地方和地方所属的各县名和读音。但是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地区的大概划分,没有什么制约,也有别的划分方法,这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东”等的概念不同。 (各地方与所属各县名称及其读音) 北海道地方: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东北地方(とうほくちほう):青森県(あおもりけん)岩手県(いわてけん)宫城県(みやぎけん)秋田県(あきたけん)山形県(やまがたけん)福岛県(ふくしまけん)

関东地方(かんとうちほう):茨城県(いばらきけん)栃木県(とちぎけん)群马県(ぐんまけん)崎玉県(さいたまけん)千叶県(ちばけん)神奈川県(かながわけん)东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中部地方(ちゅうぶちほう):新泻県(にいがたけん)富山県(とやまけん)石川県(いしかわけん)福井県(ふくいけん)山梨県(やまなしけん)长野県(ながのけん)岐阜県(ぎふけん)静冈県(しずおかけん)爱知県(あいちけん) 近畿地方(きんきちほう):三重県(みえけん)滋贺県(しがけん)京都府(きょうとふ)大阪府(おおさかふ)兵库県(ひょうごけん)奈良県(ならけん)和歌山県(わかやまけん) 中国四国地方(ちゅうごくしこくちほう):鸟取県(とっとりけん)岛根県(しまねけん)冈山県(おかやまけん)広岛県(ひろしまけん)山口県(やまぐちけん)徳岛県(とくしまけん)香川県(かがわけん)爱媛県(えひめけん)高知県(こうちけん) 九州地方(きゅうしゅうちほう):福冈県(ふくおかけん)佐贺県(さがけん)长崎県(ながさきけん)熊本県(くまもとけん)大分県(おおいたけん)宫崎県(みやざきけん)鹿児岛県(かごしまけん)冲縄県(おきなわけん) 日本国地図(一) 北海道 日本国地図(二) 青森县 秋田县 岩手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