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5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

【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

【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桓公抬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

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

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取材于《墨子〃贵义》)

【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现在听到先王所遗留下来的学说却没有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把先王所流传下来的学说废弃了。”

4.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

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答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取材于《淮南子》)

【答案】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参考译文】鱼在水中游就快乐,(但如果)池塘决口,池水流干,(鱼)就会被蚂蚁吃掉。(如果)有人掌管整修它的堤防,补好它的缺口漏洞,那么鱼就可以有水并且由此获利。国家有存在的基础,人有生存的条件。国家存在所凭借的,是仁义;人生存所凭借的,是做好事。国家(如果)没有仁义,即使强大也必定灭亡;人(如果)没有行善之心,即使勇猛也必定会受到伤害。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取材于《梦溪笔谈》)

【答案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参考译文】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就铸成平的,镜子小就铸成凸的。凡是镜面凹的照出人脸就大,镜面凸的照出人脸就小。小镜子不能完全看到人脸,所以让它稍微凸些,照人脸让脸变小,那么镜子虽小却能够完全容下人脸。(造镜时)反复测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凹的程度,总是使人脸和镜子大小互相符合。这就是铸镜工人的机巧与智慧,后人不能铸造出来。

7.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

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

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

【答案】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

【参考译文】被世人看重的东西,与世人同样看重这些东西就叫做顺应风俗习惯;被世人所使用的东西,与世人同样使用这些东西就叫做物尽其用。如果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会遭到习惯势力的反对;如果伤害了众人的感情,就会被习惯势力所摒弃。因此,人们的心思尽管不同,但行为却能互相一致;人们的爱好尽管各异,但所使用的东西却能相同。这就是风俗习惯对人们所起的统一作用,也是物质对人们所起的修治作用。所以,对风俗习惯的作用不可不慎重对待,对物质的修治作用不可不认真加以选择。

8.丰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

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取材于《吕氏春秋》)

【答案】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

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

也。

【参考译文】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取材于《淮南子〃缪称训》)【答案】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参考译文】一般而言,人们都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人,而所喜欢的又是自己感到愉快的人或物。世上没有人不举荐自以为贤能的人,但有的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有的却使国家混乱,这并不是举荐的人自己骗自己,而是因为寻求和自己相同的人的缘故。自己未必是贤人,而寻求与自己相同的人,这样要想得到贤人,不是离得很远吗。让尧去鉴识度量舜是可以的,让桀去衡量识别尧,就好比用升来度量石一样是没法量的。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

《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

已。(节选自《典论·论文》)

【答案】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参考译文】因此,古代从事著述的人全力投身在写作里,思想感情表现在著作中,不借助优秀史官的文辞,不倚靠显赫人物的势力,声望名气自然而然传到了后世。所以西伯虽然被拘囚,还推演出《易》,周旦虽然很显贵,仍然写作了《礼》。他们不因为贫穷而不努力,不因为安乐而转变想法。这样看來,古人轻视尺长的璧玉而珍惜分寸的光阴,就是害怕时间白白地过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

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答案】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夜书 / 火不明 / 因谓持烛者曰 / 举烛 / 而误书举烛 / 举烛非书意也 /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曰 / 举烛者 / 尚明也 / 尚明也者 / 举贤而任之 / 燕相白王 / 王大悦 / 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参考译文】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

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

12.请用“/”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5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苏轼《喜雨亭记》)

【答案】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一、考点解析 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一直到2013年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 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断句练习1

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cì)音 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 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断句: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 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翻译:枣和棘很相似,都长有刺。枣一般独自生长,树高且横枝较少;而棘则丛生,相互交织成林,这是他们的区别。再从字面上来看,他们都是从朿字而来,本意是芒刺。朿独生则为枣,朿相邻横生则为棘,不认识这两物的,看字就可看出。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断句: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断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客观题专练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客观题专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 ...。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 ..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册谥.曰穆正公。 (选自《梁书·袁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解析: 选D 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本题中,“枝叶”作“安附”的主语,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同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由此可知,“同恶”和“不悛”之间不可断开,故答案为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断句练习精选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取材于《隋唐嘉话》) 2.(2006年高考广东卷)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令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3.(2006年高考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4..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5.(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6.(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7.(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8.(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9.(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10.(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用/给文中句子断句。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11.(0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用“/”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12.(07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用斜(/)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帝问公权(柳公权,书法家)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13..(06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用斜(/)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断句小练习

断句小练习 1.韩信将兵 【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 【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②用:资金,盘费。③御者:驾车的。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⑥王:称王。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 【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②高帝:汉高祖刘邦。③乃公:你老子。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⑥法先圣:效法古代的圣贤君主。⑦安得而有之:怎能获得天下呢?⑧怿:愉快。⑨试:请。⑩征:征兆,此指原因。 4.裴旻射虎 【原文】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①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②丛薄③中果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④弓矢皆坠殆⑤不得免自此惭愧不复射虎 (选自《唐国史补》)

(完整word版)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译文) 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1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12.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 1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14.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liě)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y uān)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zhé)腹而死可悲也夫 (译文) 15.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6.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

文言文断句真题(含答案)

1.(2014新课标卷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2.(2014·全国卷Ⅱ)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2014年广东卷)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4.(2013年广东卷)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

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

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文言文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的

文言文小故事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断句练习 1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2)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3)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4)其他代词: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谁”“孰”“何”等。 问事的有:“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 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检测练习】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 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 一、导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 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

文言文断句题

第五讲 文言文断句题 课堂笔记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也。……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驾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弘闻之亦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例题精讲 燕昭王求士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取材于《战国策·燕策一》)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取材于《三国志·蜀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 多多益善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取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取材于《战国策·魏策二》) 刮目相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刘邦论所以取天下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例: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 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 “陛下”有外

高考断句真题练习

(新课标卷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答案】D 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新课标卷II)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浙江卷)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标点: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湖南卷)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