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_野性的呼唤_
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共生——用生态主义剖析《野性的呼唤》

t h e ma i n i d e a o f t h e n o v e l ” T h e C a l l o f t h e Wi l d " . h e T p a p e r , wi t h
he t n o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y , c r i t i c i z e s t h e f a mo u s Ame r i c a n wr i t e r J a c k
L o n d o n 。 S n o v e l me n t i o n e d . As me n , d o g s a r e s u p e r b c h i l d r e n o f n a t u r e . t o o . D o g s a r e b e n e i f c i a l t o me n . Me n s h o u l d l i v e i n h a r — mo n y w i h t d o g s —— - t h e n a t u r e ’ S s y mb o 1 . Ke y wo r d s he t n o t i o n o f e c o l o y; g B u c k ; s u p e r b ; l a b o r ; ma n ; n a t u r e ; h a r mo n y
总第 3 2 0 期
2 0 1 5 年7 月( 中)
| | r 缸走 ‘
The S c i en c e Ed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 o t 1. a 3 2 0
J u l y 2 0 1 5 ( B)
2 小说 内容 综览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野性的呼唤》与《雪虎》解析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 野性的呼唤》 与《 雪虎》 解析
郑 芷 芳 。黄 诗 海
( 泉 州师 范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福 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 美 国著 名 现 实主 义 作 家杰 克 ・ 伦 敦 出生 于 1 8 7 6年 , 在 其 短 暂 的 一 生 中共 创 作 了 2 1部 长 篇 小说 、 2 0部 短 篇 小 说
书馆中借阅 , 阅读他能接触到的一切书籍 , 这 也是从未受过
正规教育 的杰克 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关键因素 。l 6岁 时 ,失业的杰克被迫在美 国和加拿 大四处 流浪 ,甚至 曾因 “ 无业流浪” 罪被警方逮捕 , 度过了数月 的监狱生活 。 街 头流
廉・ 鲁克 中首
有较强 的象征 意味 , 其 中包括《 狼子》 《 热爱生命》 《 燃烧 的戴 莱 特》 《 南海 的故事 》 等; 后者 主要书写城 市 中的人 , 代 表作
主要有 《 铁蹄 》 《 深渊里 的人们》 《 亚 当以前 》 《 约翰 ・ 巴利科
篇小说 集 、 3部戏剧及 数篇报告文学 、 政治评论 、 随笔特 写等 多类 文学作 品 5 0余部 ,成为美 国文学史 上优秀 的高产作
集、 3部 戏 剧 等 多类 文 学作 品 5 0余 部 , 成 为 美 国文 学 史上 优 秀 的 高产 作 家 。 本 文 通 过 对 杰 克 ・ 伦敦 以狗 为 主 人 公 的 小说 的 文 本 阅读 为基 础 , 以 其 中的代 表 作 品 《 野 性 的 呼唤 》 与《 雪虎 》 为研 究 对 象 , 结 合 生 态批 评 的相 关理 论 , 解析 杰 克 ・ 伦 敦 笔 下 对 于人
次 明确地使用“ 生态批评” 这一术语进行学术研究[ 3 1 。上世纪
枷锁下反叛的精灵——《野性的呼唤》之生态批评的解读

作者: 谭建香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出版物刊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4页
主题词: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 欲望
摘要:生态批评是20世纪后期文学从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的文学批评思潮,它将文学与生态相结合,探讨了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探究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杰克.伦敦在20世纪初创作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成为美国自然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角度探究该作品中主人公巴克在文明社会到蛮荒大自然的环境转变中由文明的宠物狗变为任意杀戮的狼狗,挣开人类的枷锁,响应野性的呼唤,最终回归到大自然的深层原因。
杰克·伦敦动物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以《野性的呼唤》、《雪虎》为例

品中虽没有 明确提 出对生态 的关注 , 但其对动物生
命 的热爱和动物命运 的关切 以及字里行间所渗透
的对动 物 既礼赞 又 悲悯 的情 感 , 表现 了其 超前 的 正 生 态关 怀 意识 和前 瞻性 的生 态 危机 意识 , 蕴含 了深 刻 的关 于人类 与 自然 关系 的思想 主题 。
20 年 6 09 月 第9 卷 第2 期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Junlf e e U i rt E oo i dTa eC m r nie d i ) ora H b i nv s yf cnm c a r ( o pe s io o ei o sn d vE t n
在 《 野性的呼唤》 10 )《 虎》 10 )《 (9 3 、雪 (96 、杰利》 、 《 杂种巴塔特》 等几部动物小说中通过动物与动物、
动物与人类及 自然之间关系的展示 , 生动地传达 了
对 动物 、 生命 的 独到 看法 和深 入 反思 。伦 敦在 作 对
服、 统治 自 然及其欲望批判的基础上 , 图打破人 试 类根深 蒂固的人本主义 和人类 中心主义 的坚实壁 垒 ,追求最终达到人与 自然和谐共 生的生态 和谐
作为 l 世纪末 2 世纪初美国的著名作家 , 9 O 杰 克・ 伦敦有着 自己鲜明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特色。国
与人之 间的关系 由于生存 的竞 争而导致异化 , 这
就 是社 会 生 态失 衡 。 同时 自然 环 境 和社 会 生 态失
内文学界曾一度将《 马丁 ・ 伊登》 《 、 铁蹄 》 等具有较 强社会政治色彩的作品视为其代表作 , 突出其作品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伦理及自然主义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伦理及自然主义生态主义学者利奥波德在大地金字塔模型理论中,将生态系统的规律定性为“高组织的结构体系下,每个生物自身生态本位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
当生态系统的规律被破坏,生物的生态本位失衡下,必然会出现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等现象。
为避免此类现象,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对环境伦理和生态的必然规律进行描述,通过危机预判及人性批判,激发人们尊重自然、维持生态的人本责任意识。
一、杰克·伦敦生态文学概述(一)杰克·伦敦生态情结起源背景杰克·伦敦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作者自身的社会成长经历和作者所处时代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一方面,从作者的思想内因来说,杰克·伦敦童年的苦役生活及青年的淘金经历,铸就了他观察自然和洞察人性的敏锐度。
杰克·伦敦著名荒野小说《野性的呼唤》是以美国艾奥瓦州道森市的淘金旅行为背景创作的。
作者从对抗自然到了解自然的亲身经历,提升其荒野小说内容描述的真实性及具象性。
在生态文学的创作上,杰克·伦敦深受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福楼拜及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因此,杰克·伦敦对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主义格外推崇。
杰克·伦敦曾说过,“最能理解穷苦人的只有穷苦人”。
杰克·伦敦童年时期的苦役生活、混混生活及流浪者生活,让他深刻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
苦难的生活经历使他面对生态危机、动物受难时多了身份置换的同理心。
也由此,杰克·伦敦的生态情结,往往最终升华到人性回归的层面上。
另一方面,美国生态主义、自然主义、生态文学及自然派文学的发展,完善了杰克·伦敦生态情结及其生态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框架。
19世纪初期及中期,美国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杰克·伦敦的文学创作期刚好处在美国工业社会转型完成后的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趋利主义、淘金热的出现,使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危机、人类精神生态也产生异化。
读书心得——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野性的呼唤》解读

读书心得——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野性的呼唤》解读引言杰克·伦敦是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被文学界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荣誉和地位。
关国评论家弗雷德·帕蒂认为,杰克·伦敦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而且代表了那个时代,是当时美国现实环境的产物;要理解美国新世纪开始的那段岁月,就必须研究伦敦主义。
在其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五十多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发表于1903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是其最为别具一格的小说。
小说的独特性在于,透过它读者可以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并以动物的独特视角去审视人类社会。
《野性的呼唤》以作者所亲身经历的美国阿拉斯加淘金之旅为背景,讲述了在北方及其险恶的环境下,一条名叫“巴克”的狗为了生存,由已经被驯化了的南方狗变成一只适应蛮荒之地艰苦生活的工作犬,最终心中的野性被唤醒而成为一只领头狼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它意识到,要生存就要不择手段、你死我活。
于是它学会狡猾、欺诈,并将自己的生存智慧发挥到极致。
在艰辛的拉雪橇途中,其他的狗默默忍受痛苦、挨打、挨饿甚至死亡。
但巴克不同,它能迅速适应环境,超越别的狗。
经过激烈而残酷的争斗,巴克最后终于确立了领头犬的地位。
当它最后的一个主人桑顿将它从极端繁重的苦役中解救出来时,它与桑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难舍难分、生死相依;在它热爱的主人和其它伙伴惨遭印第安人射杀后,它便走向荒野,响应它这一路上多次聆听到的、非常向往的那种野性的呼唤。
作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世界中‘人’性的沦丧和野性的复发以及它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与残酷争夺来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本质”。
它凝聚着作者本人惨痛的生活经和他对那个不公正社会难以压抑的愤遗之情。
小说中关于生命,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1]一、追寻个体的生存权利最初的巴克是一只单纯、活泼而灵敏的普通狗,虽具有野性但习惯了在温暖的山谷里过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乖乖地索取食物,忠诚于它的主人,与之相处融洽,一起旅行,一同打猎、散步、游泳。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对后世创作者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其代表作《野性的呼唤》中,小说通过一只狗的视角,揭露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残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以人类为中心进行生态破坏的批判。
作者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并对生态意识进行反思与重构,在突出巴克命运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与社会文明现状的批判,反映出自然和社会文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当时的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作者通过该作品讨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在传统的小说中,人类通常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总是以人类的角度看待世界。
然而,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提出全面质疑,他以一条狗为主人公,通过狗的视角旁观人类的行为,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甚至毁灭,对人类的罪恶进行深刻和无情的剖析。
作者通过巴克从狗到狼的转变,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深度批判。
作者通过对人类对待自然和动物行为的描写,将传统意识中关于人性的美好构想进行瓦解,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形象及高贵身份逐渐崩塌。
小说的地点在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靠近北极的冰雪世界,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将人类的恶性方面暴露出来,对金钱和享受的贪恋,对自然的大肆破坏,这个时候的人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充满了暴力和贪婪。
作者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描写,以唤醒人类日益薄弱的生态意识。
2.人与动物杰克?伦敦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生态意识。
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中,动物没有任何情感,有的只是野蛮和残暴,它们是文明的对立者。
因此,在此观念下,动物只是人类的工具以及虐待的对象,仅此而已。
然而,作者对动物进行了主体化和人性化,将动物作为主人公进行描述,而且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比如小说里巴克的勇敢果决,戴夫的冷漠公正,斯皮茨的残酷无情,以及派克的偷奸耍滑等。
生态批评理论视角下《野性的呼唤》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

生态批评理论视角下《野性的呼唤》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作者:刘瑶来源:《理论与创新》2017年第32期摘要:《野性的呼唤》被认为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描述巴克从人类社会回归自然的经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的真实生活。
文章通过生态批评理论重新解读《野性的呼唤》,从人与狗、人的贪婪两个方面揭示小说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时对自然造成的破坏。
关键词:巴克;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短短十六年的创作生涯,杰克·伦敦却创造了不一样的神话,堪称“传奇”,他的很多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好评连连。
他出版作品无数,其中发表于1903的《野性的呼唤》被视为是其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描述巴克从人类社会回归自然的经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美国“淘金热”时期的真实生活。
最初,国内外对杰克·伦敦动物小说的分析,尤其是对《野性的呼唤》主要是进行了主题和象征意义方面的探讨或者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本论文试通过生态批评理论重新解读《野性的呼唤》,从人与狗、人的贪婪两个方面揭示小说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时对自然造成的破坏。
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理论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文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Joseph.W.Meeker 的《生存的喜剧:生态文学研究》一书中。
1978年的时候,生态批评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是由William Rueckert提出的,他把生态中的一些观点同文学研究中类似的概念结合在一起。
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类似生态批评相关的研究,如生态诗学、绿色研究等等。
然后大多数的研究还是倾向于生态批评研究,因为它更好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本身而言,生态问题地出现院子人类文化系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文学者有必要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帮助人们弄清文化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对人类贪婪和膨胀的欲望的批 判主要有表现在由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而在“淘金热”中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
小说的一开始就描述了成千上万的人为了黄金,为了财 富而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涌入北国荒原的情景。对于那些对金
钱充满着欲望的淘金者来说,北国的自然荒野就是金钱财富 的来源,是他们掠夺的对象。人类对金钱的欲望贪婪,使得北 国这片雪白的净土不得安宁,他们的到来破坏了北国的自然 生态平衡。而大量淘金者的涌入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对生活 的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带来了威胁。黄金有限,并不是每 个人都可以挖到黄金,由于人类的贪婪,这有限的资源使这些 贪婪的人类之间互相残杀。巴克的主人桑顿在与印第安人的 搏杀中死在硫矿槽中,而获得胜利的印第安人则“围着被毁坏 的木屋跳舞”来庆祝胜利。
文学评析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
■ 王莹莹ຫໍສະໝຸດ 生态批评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导致环境的恶化产 生的,主要为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关注人类发展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对杰克·伦敦《野性的 呼唤》进行解读,揭示对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自居,企图征 服统治自然及人类膨胀的欲望的批判,以及对回归,重返自然 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白国芳.反思文明,唱响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赞歌— 《野性的呼唤》的生态批评解读[J].学院派批评,2009(05). [2]杰克·伦敦,刘荣跃译.野性的呼唤[M].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2003. [3]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形成于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 文学与环境教授—彻丽尔·格罗费尔蒂给生 态批评下的定义“:研究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可 见,生态批评主要是“从生态角度研究考察文学与自然、人与 自然的关系,在对人类征服、统治自然及其欲望批判的基础 上,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坚 实壁垒,追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结局”。 小说《野性的呼唤》的作者杰克·伦敦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 义通过对大自然、对和谐的动物世界大肆破坏和掠夺而疯狂 向前发展的年代。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野性的呼唤》 中流露出了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身份自居对动物世界以 “棍棒政策”进行迫害、以及对北国边疆和谐的环境被人类“淘 金”热进行批判。 二、对《野性的呼唤》的生态批评 小说讲述了一条名为巴克的狗从人类文明社会最终走向 狼群,回归自然的故事。在这部貌似描写一条狗的奋斗史的作 品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动物的虐待,人类的贪婪与膨胀 的欲望,以及对回归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都得到了 展现。 (一)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 巴克本来是一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却几度被狗贩子倒 卖,尝尽了棍棒的痛苦。当“巴克被打的完全失去了知觉,彻底 瘫倒在地”,它得到的不是路人的同情,而是旁观者对驯狗人 的夸赞。哈尔一家,这个所谓的“典型的文明代表,同时也是 世界中人类的代表”,对狗没有丝毫的尊重和爱护,他不知如 何假使雪橇,却把自己不会驾驶雪橇迁怒与狗。当巴克预感到 危险不愿过河时,哈尔将棍子雨点般的砸到巴克的头上。而平 时称呼这些狗“可怜的宝贝”的梅西子在面临困境时,也是不 顾这些狗的不负重荷,坚持要坐到雪橇上。她令人联想到上层 社会的官太太和阔小姐们,举止“温文尔雅”,热衷于各种各样 的小小施舍,其实根本不关心底层的人民。巴克在这些“文明 人”身上看到的是凶残,傲慢和无理。 (二)对由人类膨胀欲望而导致的破坏自然环境与丧失道 德伦理的批判
群文天地·2011 年第 6 期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