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无机颜料(铁黄)的制备

实验五、无机颜料(铁黄)的制备
实验五、无机颜料(铁黄)的制备

氧化铁黄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亚铁盐制备氧化铁黄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恒温水浴加热方法、溶液pH值的调节、沉淀的洗涤、结晶的干燥和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氧化阶段的氧化剂为氯酸钾,另外空气中的氧也到场氧化反映氧化时必须升温,温度节制在80-85 ℃,溶液的pH 为4-4.5.氧化过程的反映方程式:4FeSO4 +O2 +6H2O → 4FeO(OH)↓ + 4H2SO4

6FeSO4 + KClO3 + 9H2O → 6FeO(OH)↓ + 6H2SO4 + KCl

氧化历程中,沉淀的颜色由灰绿→墨绿→红棕→淡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恒温水浴槽,台秤,抽虑漏斗;硫酸亚铁铵,氯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pH 试纸,玻璃棒,量筒

四、实验步骤

称取5.0 g (NH4)2Fe(SO4)2·6H2O,放于100 mL的烧瓶中,加水 10 mL,在水浴中加热至20-25℃,搅拌(有部分晶体不溶)并观察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取0.2 g KClO3倒入上述的溶液中,搅拌后查验pH值将恒温水浴的温度升到80-85℃时开始进行氧化反应,加热90-120min不断的滴加2 mol/L NaOH(约需要6 mL左右),调节pH 为4-4.5,当pH 为4-4.5 时停止加碱,要每加入一滴碱液都要查验pH因可溶性盐难于洗净,故对总后天生的淡黄色的颜料要用60℃左右的水倾泻法洗涤颜料,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用自来水做空白测试,用氯化钡查验是否有SO42-确定无SO42-后,减压抽虑的黄色颜料晶体,弃去母液,将黄色的颜料晶体转至蒸发皿中,加热烘焙,称其重量,并计算产率

实验七 栓剂的制备与置换价的测定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与置换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栓剂基质的分类、置换价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3.了解栓剂常规质量检查。 二、实验指导 1.概述 栓剂系指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专供塞入人体腔道使用的一种固体剂型。栓剂按给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肛门栓和阴道栓,其形状与重量因施用腔道而异。 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无刺激性;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能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栓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如可可豆油,半合成脂肪酸酯类等;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如甘油明胶,PEG等。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上的要求选用。 2.制备方法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与冷压法二种。热熔法应用广泛,适合各类基质。 热熔法工艺流程: 基质熔化→与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 一般来说,难溶性固体药物应先用适宜方法制成极细粉,再与油性基质混匀。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混入已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使之溶解,如果加入的药物量过大时能降低基质的熔点或使栓剂过软,可加适量石蜡或蜂蜡调节。水溶性药物,如中药浸膏,可直接与已溶化的水溶性基质混合,也可制成干浸膏粉与油脂性基质混合。 为了使栓剂冷却后易从栓模中脱出,同时保证栓剂外观光滑,栓模中应涂润滑剂,基质不同,选用的润滑剂不同。水溶性、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常用液体石蜡、植物油;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则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0%乙醇5份制成的醇溶液。 3.置换价 用同一模具制备的栓剂,容积虽相同,但其重量则因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以可可豆油为基质,若药物密度与可可豆油相同,则药物可置换等量可可豆油;若药物密度为可可豆油的两倍,则药物仅占等量可可豆油的一半。因此,我们把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该药物对该基质的置换价。 为了保证投料的准确性,保证栓剂中药物含量的准确,在使用不同基质时,由于基质的

实验五 乙酸乙酯制备

2008-08-31 20:36 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乙酸乙酯的合成,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掌握回流、蒸馏、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①乙酸乙酯的用途;②制备方法;③反应机理;④基本操作:回流、蒸馏、分液、干燥等。)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铁架台升降台木板隔热板电炉圆底烧瓶(100 mL、19#) 蒸馏头(19#) 螺帽接头(19#) 球形冷凝管(19#) 直形冷凝管(19#) 真空接引管(19#) 锥形瓶(50 mL、19#) 锥形瓶(250 mL)量筒(10 mL) 温度计(200℃)分液漏斗烧杯(500 mL、250 mL、100 mL)铁圈烧瓶夹冷凝管夹十字夹剪刀酒精灯砂轮片橡皮管沸石等。 五、实验装置

(1)回流装置;(2)洗涤、分液装置;(3)蒸馏装置 六、操作步骤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⑴ 装置:仪器的选用,搭配顺序,各仪器高度位置的控制,烧瓶中要加沸石! ⑵ 加料:在烧瓶冷至室温后加9 mL95%乙醇,在加12 mL浓硫酸时要逐滴加入,加入后应马上振摇使混合均匀,以免局部碳化变黑。 ⑶ 滴加、蒸馏(1):在加入14 mL95%乙醇和14.3 mL冰醋酸的混合液时,要小火加热,控制好温度,并使滴加速度与馏出速度大致相等。 ⑷ 洗涤:依次用等体积饱和碳酸钠、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洗涤,每一步骤都不能少。用饱和碳酸钠是除去其中未反应的乙酸;用饱和食盐水是洗去有机层中残余的碳酸钠;用饱和氯化钙是除去未反应的醇。 ⑹ 干燥:乙酸乙酯会和水或乙醇分别生成共沸混合物,若有机层中乙醇不除净或干燥不够时,由于形成低沸点共沸混合物,从而影响酯的产率。 ⑺ 蒸馏(2):仪器要干燥,空瓶先称重,注意馏分的收集。 七、实验结果

栓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栓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阿司匹林栓起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仪器:电子称、蒸发皿、水浴锅、玻璃棒 2、设备:冰箱、栓模 三、实验原理 1、概念:饮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融化、软化或溶化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2、栓剂的基质:主要分为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广A、天然油脂:a、可可豆脂: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可塑性好, 无刺激性,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熔点为:31?34C,遇体温即 能融化;b、香果脂;c、乌柏脂 (1)油脂性基质i、半合成和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本次实验用合成脂肪酸甘 油酯 C、氢化植物油 「比油明胶:实验室一般不用。 (2)水溶性基质w聚乙二醇类 .泊洛沙姆 (3)乳剂型基质:硬脂酸钠 3、制法:栓剂的制备有三种方法:搓捏法、冷压法及热熔法。目前栓剂的制备主要以热熔法为主 工艺流程为: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脱模-除润滑 剂T质量检查T成品栓剂T包装 附:润滑剂的选择:对于油脂性基质的栓剂,用亲水性润滑剂,如硬脂酸钾;对 于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类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或植物油。 四、实验内容 1、处方分析 (1)处方:混合脂肪酸甘油酯10g 乙酰水杨酸3g 制成肛门栓5枚

(2)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或几乎半透明栓 (3)主治:适用于各种便秘,尤其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4)用法用量:每次肛门内塞一支,保留半小时后上厕所,效果较好 2、制法: (1)将乙酰水杨酸粉末研细 (2)80C水溶使其基质熔融,依次加入药粉,混匀,放凉至稍粘稠,注入栓模,放置凝固后置于冰箱冷藏20mi n,取出刮削,脱模,既得 (3)称重 五、实验结果 1、得到六枚栓剂 2、栓剂重量 六、实验讨论 1、药物称量准确 2、把握好水浴锅的温度 3、灌栓模应一次性灌满,稍溢出模口为度 4、注入栓模后要放置凝固后方可移动 七、思考题 1、在制备脂肪基质时,置换价的计算有何意义? 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用同一模型所制得的栓剂容积是相同的,但其质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根据置换价可以对药物置换基质的重量进行计算,为了保证投料的准确性,保证栓剂中药物含量的准确,在使用不同基质时,由于基质的密度不同,都需要进行置换价的测定,对于主药含量较大的栓剂, 尤具实际意义。 2、栓剂为什么要测融变时限? 栓剂的崩解依赖于体温及腔道分泌液使其溶解,测定栓剂融变时限可保证在适宜体温、适宜腔道环境以及最佳有效治疗时间下,达到最大有效药物浓度;并能保证栓剂所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损失。

己二酸的制备

己二酸的制备 1.在反应过程中,有环己烯存在时,温度计的读数会维持在72~80℃之间,而 不会随加热的程度而升高,为什么? 2.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回流冷凝管一直处于通水状态,为什么? 3.描述在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和催化剂的变化状况。催化剂能否再利用? 4.由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1,2-环氧环己烷是否可行,为什么? 5、加料时,量过环己醇的量筒能否直接用来量取50%硝酸? 答:量过环己醇的量筒不可直接用来量取50%的硝酸。因为50%硝酸与残留的环己醇会剧烈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一来,量取50%硝酸的量不准,而且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6、量过环己醇的量筒为何要加少量温水洗涤?且要将此洗液倒入加料用的滴液漏斗中? 答:实验所用的环己醇的凝固点是21—24℃,因此在室温时是粘稠状的液体,极易残留在量筒里,所以要用温水洗涤量筒,并将其倒入滴液漏斗中,以免造成损失。另外,环己醇中加少量的水还可以防止滴液漏斗加料时堵塞漏斗的小孔,便于环己醇放尽。7、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时,为什么要在回流冷凝管的上端接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此尾 气是用水还是用碱液好? 答:由于环己醇被氧化成己二酸的同时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氧后就转变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故应接上气体吸收装置,除去此尾气避免造成污染和中毒。由于酸性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用碱液吸收更好。 的NO 2 8、为什么有些实验在加入最后一个物料之前,都要先加热前面的物料(如己二酸制备实验中 就得先预热到50—60℃)? 答: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需要活化能。对活化能较高的一些反应(室温时仍达不到其活化能的),都需通过外部加热供给能量,使其达到所需要的活化能。 9、制备己二酸实验的操作关键是什么?说明其原因? 答:控制环己醇的滴加速度是制备己二酸实验的关键。因为此反应是一个强放热的反应,所以必须等先加入反应瓶中的少量环己醇作用完全后才能继续滴加。若滴加太快,反应过于剧烈,无法控制,会使反应液冲出烧瓶造成事故。滴加太慢,反应进行的缓慢,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操作时应控制滴加环己醇的速度,维持反应液处于微沸状态。10、制备己二酸时,你如何控制反应温度? 答:在未加入最后一个物料环己醇之前,先预热反应瓶中的稀硝酸接近沸腾。在振摇下,慢慢滴加5—6滴环己醇,反应发生同时放出热量。这时应控制滴加环己醇的速度,维持反应液呈微沸状态,直至滴加完所有的环己醇。若反应液出现暴沸时,应及时用冷水浴冷却至微沸状态。注意不能冷却太久,否则,又得重新加热,才能继续发生反应。 11、用硝酸法制备己二酸时,为什么要用50%的硝酸而不用71%的浓硝酸? 答:若用71%的浓硝酸氧化环己醇,反应太剧烈,不易控制。同时浓硝酸与空气接触,产生大量有刺激性的酸雾,影响操作,故采用50%的硝酸为好。 12、反应完毕后,为什么要趁热倒出反应液、抽滤后得到的滤饼为何要用冰水洗涤? 答:反应刚结束的时候,反应液容易倒出,若任其冷却至室温的话,己二酸就结晶析出,不容易倒出造成产品的损失。 己二酸在冰水中的溶解度比室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得多。为了洗涤己二酸晶体,又减少损失,所以实验中用冰水洗涤滤饼。

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酸乙酯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 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 熟练蒸馏、回流、干燥、气相色谱、液态样品折光率测定等技术。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本实验用乙酸与乙醇在少量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43323252H SO CH COOH CH CH OH CH COOC H H O ++ 副反应: 24 32322322H SO CH CH OH CH CH OCH CH H O ???→+ 由于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只有2/3的物料转变为酯。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通常都让某 一原料过量,或采用不断将反应产物酯或水蒸出等措施,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因为乙醇便宜、易得,本实验中乙醇过量。但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乙酸过量,以便使乙醇转化完全,避免由于乙醇和水及乙酸乙酯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给分离带来困难,而乙酸通过洗涤、分液很容易除去。 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而水和过量的乙醇均可与乙酸乙酯形成共沸物,如表一表示。这些共沸物的沸点都很低,不超过72 ℃,较乙醇的沸点和乙酸的沸点都低,因此很容易被蒸馏出来。蒸出的粗馏液可用洗涤、分液除去溶于其中的乙酸、乙醇等,然后用干燥剂去除共沸物中的水分,再进行精馏便可以得到纯的乙酸乙酯产品。 表一、乙酸乙酯共沸物的组成与沸点 三、 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表二、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100mL三口烧瓶;滴液漏斗;蒸馏弯头;温度计;直形冷凝管;250mL分液漏斗;50mL锥形瓶3个;25mL梨形烧瓶;蒸馏头;阿贝(Abbe)折光仪;气相色谱仪。 试剂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Na2CO3饱和溶液;CaCl2饱和溶液;NaCl饱和溶液。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表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己二酸制备

实验报告 尼龙66前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几酮和由环几酮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和由环己酮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实验操作。 3、进一步了解盐析效应及萃取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4、综合训练并掌握控温、减压抽滤、蒸馏、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备脂肪和脂环醛、酮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伯醇和仲醇用铬酸氧化。铬酸是重铬酸盐与40-50%硫酸的混合液。制备相对分子量低的醛,可以将铬酸滴加到热的酸性醇溶液中,以防止反应混合物中有过量的氧化剂存在,同时将较低沸点的醛不断蒸出,可以达到中等产率。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醛被进一步氧化成羧酸,并生成少量的酯。用此法制备酮,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不易进一步被氧化。铬酸氧化醇是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免反应过于剧烈。 本实验反应方程式为: 羧酸常用烯烃、醇、醛、酮等经硝酸、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或高锰酸钾等氧化来制备。本实验以环己酮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来制备己二酸,反应方程式: C 6H 10 O+MnO 4 -+2OH-→HOOC(CH 2 ) 4 COOH+MnO 2 +H 2 O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装置: 1、仪器: 圆底烧瓶(250ml,100ml),烧杯(250ml,100ml) ,量筒(100ml ,10ml),,直型冷凝管,尾接管,蒸馏头,温度计,电热套,抽滤瓶,布氏漏斗,真空泵,蒸发皿,表面皿,分液漏斗,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2、主要试剂: 浓H 2SO 4 ,Na 2 Cr 2 O 7 ,H 2 C 2 O 4 ,NaCl,无水MgSO 4 ,KMnO 4 ,NaOH10%,Na 2 SO 3

实验2-5 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实验2-5 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1.实验目标 (1)制取乙酸乙酯,初步体验有机物质的制取过程和特点 (2)探究浓硫酸在生成乙酸乙酯反应中的作用 (3)体验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 2.预习指导 (1)实验原理 乙酸和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 ,H+可以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化学反应向有利于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所以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常选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浓硫酸除了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以外还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化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进行,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酯化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以,但在实际实验中浓硫酸的用量往往比较多,就是要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2)实验技能 ①反应物的混合。加入试剂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由于反应物中有浓硫酸,所以加入3 mL乙醇后要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

硫酸和2 mL乙酸,防止浓硫酸与乙醇、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热量,造成液体飞溅。浓硫酸不宜最后滴加,以免在滴加浓硫酸的过程中乙酸与乙醇过早发生反应。 ②蒸馏操作。本实验中,制取乙酸乙酯的装臵是一种边反应,边蒸馏的简易装臵,加热应缓慢,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而且会使过多乙醇、乙酸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降低乙酸乙酯的产率。 ③分液操作。反应结束后用直尺测有机层厚度,然后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和蒸出产物导入分液漏斗内分液,取有机层回收。 (3)实验操作要点 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分别为117.9 ℃,78.5 ℃,77.1 ℃,而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温度实际上只有70~80 ℃,因此开始加热时不要加热到沸腾,先用酒精灯微热(约70~80 ℃)3~5 min,使乙酸和乙醇充分反应。然后加热使之微微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乙酸乙酯蒸出,当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液体剩下约1/3时停止加热。 ②本实验装臵中,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要预先放入饱和Na2CO3溶液,约占试管容积的1/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冷凝乙酸乙酯;吸收随乙酸乙酯一起蒸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在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液。 ③本实验装臵中,导出乙酸乙酯的导气管不要伸到饱和Na2CO3溶液中去,应在饱和Na2CO3溶液上方一点,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己二酸的制备

己二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动搅拌器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3.巩固浓缩、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制备羧酸最常用的方法是烯、醇、醛等的氧化法。常用的氧化剂有硝酸、重铬酸钾(钠)的硫酸溶液、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及过氧乙酸等。本实验采用环己醇在高锰酸钾的酸性条件发生氧化反应,然后酸化得到已二酸。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三口烧瓶(250ml)烧杯(1000ml)、温度计(0-150℃)、电动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抽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多用真空泵、滴管、滤纸等。 药品:环己醇、高锰酸钾、NaOH;亚硫酸氢钠、浓盐酸、活性炭等。 四、实验步骤 1. 在250mL三口烧瓶上安装电动搅拌器。 在安装电动搅拌装置时应做到: ①.搅拌器的轴与搅拌棒在同一直线上。 ②.先用手试验搅拌棒转动是否灵活,再以低转速开动搅拌器,试验运转情况。 ③.搅拌棒下端位于液面以下,以离烧杯底部3~5mm为宜。 ④.温度计应与搅拌棒平行且伸入液面以下。 2. 往三口烧瓶中加入1.0gNaOH和50mL水。搅拌下加入6.0g高锰酸钾。搅拌加热至35℃使之溶解,然后停止加热; 3. 用滴管慢慢加入3mL的环己醇,控制滴加速度,维持温度在45℃左右。 4. 滴加完毕后若温度下降至43℃以下。,可在50℃的水浴中继续加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在沸水浴中将混合物加热5分钟,使氧化反应完全,可观察到有大量二氧化锰的沉淀凝结。 5. 用玻璃棒蘸一滴反应物到滤纸上做点滴实验。如有高锰酸盐存在,则在棕色二氧化锰点的周围出现紫色的环,可加入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直到点滴试验呈阴性为止。 6. 趁热抽滤混合物,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3次。 7. 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活性炭脱色,趁热抽滤。

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二酯

有机化学实验八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二酯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所涉及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实验计划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综合训练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技能。 2、通过本实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初步知识,训练学生按科技论文进行写实验报告,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 二、预习与参考 1、实验前查阅资料,了解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的特点; 2、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安排好实验次序,设计好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表;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4、参考资料: [1] 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四版。 [2] 李兆陇阴金香等编写,《有机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谷亨杰编写,《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文瑞明等,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乙酯,应用化工,2001,30(4),21-22 三、设计指标 1、确定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采集表格; 2、设计产率的计算公式,以质量分数表示。 四、实验要求 在掌握制备原理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配平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2、按使用20g 环己醇为起始物进行设计; 3、查阅有关反应物和产物及使用的其他物质的物理常数; 4、分析资料,提出设计方案; 5、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画出仪器装置图; 6、提出各步反应的后处理方案; 7、提出产物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打算使用的仪器。 实验部分: 1、指导教师审查学生的设计方案;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果失败,必须进行重做; 3、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合成思路,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反复探索,总结经验。

已二酸的制备的实验报告

已二酸的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药品及其物理常数 环己醇:2g2.1ml(0.02mol);高锰酸钾6g(0.038mol); 0.3N氢氧化钠溶液50ml;亚硫酸氢钠;浓盐酸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水浴锅三口烧瓶(100 mL、19#×3)恒压滴液漏斗空心塞(14#)球形冷凝管(19#)螺帽接头(19#,2只)温度计(100℃)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冰滤纸水泵等. 氧化剂可用浓硝酸、碱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本实验采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氧化剂 五、操作步骤 (1)向250ml烧杯内加入50ml 0.3N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磁力搅拌上;(2)边搅拌边将6g高锰酸钾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用滴管滴加2.1ml环己醇到上述溶液中,维持反应物温度为43~47℃。(4)当醇滴加完毕且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43℃左右时,沸水浴将混合物加热,使二氧化锰凝聚。 (5)在一张平整的滤纸上点一小滴混合物以试验反应是否完成,如果观察到试液的紫色存在,那么可以用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来除掉过量的高锰酸钾。 (6)趁热抽滤,滤渣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洗涤3次(每次2 mL),每次尽量挤压掉滤渣中的水分;

(7)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用4ml浓盐酸酸化至pH2.0;(8)小心地加热蒸发使溶液的体积减少到10ml左右,冷却,分离析出的己二酸。(9)抽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10)测量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并与标准光谱比较。 六、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滴加:本实验为强烈放热反应,所以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不宜过快(1-2滴/秒),否则,因反应强烈放热,使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爆炸。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稳定在43~47℃之间。 4.反应终点的判断: (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蘸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无紫色存在表明已没有KMnO4。5.用热水洗涤MnO2滤饼时,每次加水量约5~10 ml,不可太多。6.用浓盐酸酸化时,要慢慢滴加,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浓缩至10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8.环己醇常温下为粘稠液体,可加入适量水搅拌,便于用滴管滴加; 9.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会使混合物超过45℃,假如在室温下反应开始5min后,混合物温度还不能上升至45℃,则可小心温热至40℃,使反应开始;10.要不断振摇或搅拌,否则极易爆沸冲出容器;11.最好是将滤饼移于烧杯中,经搅拌后再抽滤; 12.为了提高收得率,最好用冰水冷却溶液以降低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理论产量:2.08g;

己二酸的制备实验报告1

实验八己二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叔醇一般不易被氧化,仲醇氧化得到酮,酮遇到强氧化剂KMnO4、HNO3等时可以被氧化,碳链断裂生成多种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混合物。环己酮是环状结构,控制好反应温度,氧化断裂后得到单一产物——己二酸。 三、实验药品及其物理常数 环己醇:2g 2.1ml (0.02mol);高锰酸钾6g (0.038mol);0.3N氢氧化钠溶液 50ml;亚硫酸氢钠;浓盐酸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水浴锅三口烧瓶(100 mL、19#×3) 恒压滴液漏斗空心塞(14#) 球形冷凝管(19#) 螺帽接头(19#,2只) 温度计(100℃) 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冰滤纸水泵等. 氧化剂可用浓硝酸、碱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本实验采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氧化剂 五、实验装置 六、操作步骤

(1)向250ml烧杯内加入50ml 0.3N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磁力搅拌上; (2)边搅拌边将6g 高锰酸钾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用滴管滴加2.1ml 环己醇到上述溶液中,维持反应物温度为43~47 ℃。 (4)当醇滴加完毕且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43 ℃左右时,沸水浴将混合物加热,使二氧化锰凝聚。 (5)在一张平整的滤纸上点一小滴混合物以试验反应是否完成,如果观察到试液的紫色存在,那么可以用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来除掉过量的高锰酸钾。 (6)趁热抽滤,滤渣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洗涤3次(每次2 mL),每次尽量挤压掉滤渣中的水分; (7)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用4ml浓盐酸酸化至pH2.0; (8)小心地加热蒸发使溶液的体积减少到10ml左右,冷却,分离析出的己二酸。 (9)抽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10)测量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并与标准光谱比较。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本实验为强烈放热反应,所以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不宜过快(1-2滴/秒),否则,因反应强烈放热,使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爆炸。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稳定在43~47℃之间。 4.反应终点的判断: (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蘸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无紫色存在表明已没有KMnO4。 5.用热水洗涤MnO2滤饼时,每次加水量约5~10 ml,不可太多。 6.用浓盐酸酸化时,要慢慢滴加,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浓缩至10 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8. 环己醇常温下为粘稠液体,可加入适量水搅拌,便于用滴管滴加; 9.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会使混合物超过45℃,假如在室温下反应开始5min后,混合物温度还不能上升至45℃,则可小心温热至40℃,使反应开始; 10. 为了提高收得率,最好用冰水冷却溶液以降低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理论产量:2.08g;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酯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 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2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 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 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四、 实验装置图 蒸馏装置 五、 实验流程图 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 10ml 8ml 73-80 的馏分,℃ 六、 实验步骤 在100ml 三颈瓶中,加入4ml 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 乙醇和8ml 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 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供中药学、药企管理专业使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药剂学实验是完成药剂学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印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掌握药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熟悉常用各类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质量考核,熟悉常用制剂器械的性能与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药物散剂、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二)硫酸阿托品散 (三)脚气粉 三、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毒性药物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与酊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渗漉法、浸渍法等浸提方法及操作要点3.熟悉含 醇量、含糖量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鼻渊糖浆 (二)益母草膏 (三)橙皮酊

三、思考题: 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比较浸渍法、渗漉法、建筑法、回流提取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操作关键。 3.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1.掌握真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一般制备方法2.比较不同乳剂及不 同乳化方法制得乳剂的分散相粒度及稳定性。3.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4.熟悉液体药剂中常用附加剂的HLB 值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甲酚皂溶液 (二)薄荷水 (三)炉甘石洗剂 (四)液状石蜡剂 (五)石灰擦剂 (六)液状石蜡复合乳剂 (七)制备液状石蜡乳剂所需乳化剂HLB 值的测定 三、思考题 1.在制备甲酚皂溶液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可以代替植物油?2.甲酚皂溶液的配制原理是什么? 3.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步骤? 4.石灰擦剂用振摇法及能乳化,说明了什么? 5.测定油的乳化所需HLB 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植被的液体石蜡应属哪种 实验四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板蓝根注射液二)应用鲎试剂检查大输液热原

栓剂的制备

栓剂的制备 栓剂的基本概念: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拴、尿道栓、鼻用栓、耳用栓等。 特点:常温下为固体,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中;可发挥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过程。 2. 熟悉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 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栓剂由药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栓剂的制法有三种:热熔法、冷压法(挤压法)和搓捏法。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其制备可采用三法中的任一种,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多采用热熔法制备。(甘油栓系利用碳酸钠与硬脂酸皂化反应生成的钠皂作为水溶性基质。) 三、实验器材 仪器:研钵,玻棒,药匙,烧杯,小刀,栓模,蒸发皿,水浴,冰浴,电炉,分析天平,崩解度测定仪。 材料:硝酸咪康唑,甘油,明胶,水,液体石蜡,碳酸钠,硬脂酸,蒸溜水四、配制处方 (一)甘油栓 甘油 27g――――――主药 干燥Na 2CO 3 0.7g――――――反应生产钠皂(水溶性基质) 硬脂酸 2.7g――――――反应生产钠皂(水溶性基质)蒸馏水 3.3ml――――――溶剂 制成肛门栓3粒

五、操作步骤 1.处理栓模:清洗,涂上液状石蜡润滑剂后,倒置,备用。 2.称取干燥Na 2CO 3 0.2g,于蒸发皿中,加1ml蒸馏水溶解。 3.加甘油(相对密度1.25)8g,混合后,置水浴上加热。 4.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0.8g,随加随搅拌,待泡沸停止,溶液澄明,停止加热。 5.将此溶液注入涂过润滑剂(液体石蜡)的栓模中,共注3枚。 6.放冷、用刀削去溢出部分,启模、取出即得。 六、栓剂的质量评价 (一)融变时限 取栓剂3粒,在室温放置1h后,按片剂崩解时限的装置和方法(各加挡板一块)检查,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机质的栓剂应在30min内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min内全部溶解。 (二)质量差异 取栓剂10粒,精密称定质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质量,每粒的质量与平均粒重相比较,超出质量差异限度的药粒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的1倍。 栓剂质量差异限度 七、注意事项 1. 制备甘油栓时,水浴要保持沸腾,且蒸发皿底部应接触水面。 2. 硬脂酸细粉应少量分次加入,与碳酸钠充分反应,直至溶液澄明、皂化反应完全时,才能停止加热。

实验报告栓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栓剂的制备(药学、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和操作要点 2.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3.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置换价的测定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 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基质,进行置换价测定。 (2)甘油栓的制备 实验2:甘油栓的制备 以甘油、硬脂酸钠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甘油栓。 实验3: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 以甘油,明胶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醋酸氯己定栓剂。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置换价计算公式、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栓剂的质量评定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水杨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 2.设备与仪器:研钵、水浴锅、栓模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132页置换价的测定,包括A.纯基质栓的制备;B.含药栓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肛门栓模(圆锥形);2、乙酰水杨酸用水杨酸代替;半合成脂肪酸酯用单硬脂酸甘油酯。 实验2:实验书133页甘油栓的制备。注意:1、采用【处方二】制备;2、栓模采用肛门栓模(圆锥形)。 实验3:实验书134页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教学用阴道栓模(鸭舌形);2、处方量放大5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并计算置换价DV 纯基质栓 含药栓 (计算置换价DV) 实验2、3 :栓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2中,并评价其质量 表2 各栓剂质量检查结果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九: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目的] 学习用环己醇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浓缩、过滤、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它可以用硝酸或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制得。 OH HNO 3HOOCCH 2CH 2CH 2CH 2COOH [药品仪器] 药品:50%HNO 3,NH 4VO 3,环己醇,NaOH 吸收液。 仪器: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分液漏斗、100ml 三颈烧瓶、布氏漏斗、抽滤瓶等。 [实验步骤]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100ml 三颈烧瓶中,放置18ml(0.18mol) 50%HNO 3,及少许偏钒酸铵(约0.03g ),并在冷凝管上接一气体吸收装置,用稀NaOH 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三颈烧瓶用水浴预热到50o C 左右,移去水浴,先滴入5~6滴环己醇,同时加以摇动,至反应开始放出二氧化氮气体,然后慢慢加入其余部分的环己醇,总量为6ml (约0.06mol ),调节滴加速度,使瓶内温度维持在50~60o C 之间(滴加时应不时摇动)。温度过高时,用冷水浴冷却,温度过低时,则用热水浴加热,滴加完毕约需15min 。加完后继续摇荡,并用80~90o C 的热水浴加热10min ,至几乎无棕红色气体放出为止。然后将此热溶液倒入100ml 的烧杯中,冷却后析出己二酸,抽滤,用15ml 冷水洗涤两次,干燥,粗产物约6克。 粗制的己二酸可以在水中重结晶。纯己二酸为白色棱状晶体,产量约5.1g ,mp 为153o C 。 [实验注意事项] 1. 环己醇和硝酸切不可用同一量筒量取。 2. 偏钒酸铵不可多加,否则产品发黄。

己二酸乙二醇缩合聚合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称取药品的质量: 己二酸:48.703g ; 乙二醇:18.62mL ; 对甲苯磺酸0.063g 。 以酸值计算结果: 1、计算酸值: )(/)1000056.0()/(g c V g mgKOH 样品质量样品酸值???= 2、反应程度:0 0a a a P t -= 3、平均聚合度:P X n -= 11 以第二组实验数据为例: 390 .1)2805.01/(1)1/(12805.046.541/)59.38946.541(/)(59 .389722.0/560971.073.5146 .541662.0/560971.092.65000=-=-==-=-==??==??=P X a a a P a a n t t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下表: 取样次数 反应时间/min 样品重量/g 消耗的KOH 溶液的体积/mL 酸值/(mgKOH/g 样品) 反应程度 平均聚合度 1 0 0.662 65.92 541.46 0.0000 0.000 2 8 0.722 51.73 389.59 0.2805 1.390 3 14 0.900 45.52 275.02 0.4921 1.969 4 29 0.438 11.81 146.62 0.7292 3.693 5 43 0.587 14.95 138.49 0.7442 3.910 6 53 0.617 14.85 130.87 0.7583 4.137 7 68 0.594 12.79 117.08 0.7838 4.625 8 83 0.832 16.22 106.01 0.8042 5.108 9 108 0.511 7.70 81.94 0.8487 6.608 在实验过程中测量第三组实验数据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所加KOH 溶液过量,因此所得的酸值比实际的高,由此计算所得的反应程度P 和平均聚合度Xn 都偏高,在作图过程中此点舍去不予以考虑。

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思考题附答案

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思 考题附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五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了解羧酸与醇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蒸馏、用分液漏斗萃取,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酸和乙醇在浓H 2SO 4催化下生成乙酸乙酯 浓H 2SO 4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110~120℃ 温度应控制在110~120℃之间,不宜过高,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挥发。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在同样的条件下又水解成乙酸和乙醇。为了获得较高产率的酯,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用量以及不断移去产物中的酯或水的方法来进行。本实验采用回流装置及使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加酯的产率。 反应完成后,没有反应完全的及反应中产生的H 2O 分别用饱和Na 2CO 3,饱和Cacl 2及无水Na 2SO 4(固体)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铁架台、圆底烧瓶、(带支管)蒸馏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橡皮管、温度计、分液漏斗、小三角烧瓶、烧杯。 2、试剂:冰醋酸、95%乙醇(化学纯)饱和Na 2CO 3 溶液、饱和Nacl 溶液,固体无水Na 2SO 4、沸石、饱和Cacl 2溶液。 四、实验步骤: 用量筒分别量取12ml CH 3COOH 、19ml CH 3CH 2OH 及5ml 浓H 2SO 4,置于圆底烧瓶中,充分混合后,按书中装置装好,再加入几粒沸石,加热前先 通水 →滴的速度即可 控制回流速度以每秒钟加热回流 130分钟 转移圆底烧瓶中液体到蒸馏烧瓶中 于小烧杯中蒸出见实验二采用蒸馏装置 ml 20) (→ → 溶液 饱和加入3210CO Na ml →至分液漏斗转移混合液分去下层水层→溶液饱和加Nacl ml 10分去下层 水层 →溶液饱和加入210Cacl ml 分去下层水层→溶液 饱和 加210Cacl ml 分去水层 小三角烧瓶中上层酯层转移至加入固体

己二酸的制备

己二酸的制备 [目标] 学习用硝酸氧化环己醇制备已二酸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尾气吸收、过滤、等操作技术。 [重点] 已二酸的原理和方法,尾气吸收操作技术。 [难点] 控制好氧化反应速度,防止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外逸。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大家掌握己二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尾气吸收、过滤等操 作技术。 【实验原理】 OH O 3 HOC(CH 2)4COH O O 3++ 7H 2O 32 2 硝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由于其氧化的选择性较差,故硝酸主要用于羧酸的制备,高锰酸钾氧化的应用范围较硝酸广些,它们都可以将环己醇直接氧化为己二酸。 本实验以50%硝酸为氧化剂,并以(偏)钒酸铵为催化剂,氧化环己醇至环己酮,后者再通过烯醇式被氧化开环而生成己二酸。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用碱液吸收。 【实验装置图】 图1 己二酸制备装置图 【实验步骤】反应瓶中加入6 mL 50%的硝酸[1]和少许钒酸铵[2],水浴加热至50 C 后移去水浴[3], 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4],摇动至反应开始,即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放出,维持反应

温度50~60 ?C ,将剩余的环己醇滴加完毕,总量为2 mL [5]。加完后继续振荡,并用80~90 ?C 水浴加热10 min 。无红棕色气体逸出,反应即结束。将反应液倒入50 mL 烧杯中[6],冷却,结晶,抽滤,3 mL 水洗,2 mL 石油醚分两次洗[7],干燥,称重。 纯己二酸为白色晶体,mp.153 ?C 。 【实验流程图】 50-60 o C , 产生 2 mL 石油醚洗涤 【注释】 [1] 浓硝酸和环己醇切不可用同一个量筒取用,以防两者相遇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建议两位学生合 用两个量筒。 [2] 钒酸铵不可多加,否则产品发黄。不加钒酸铵也可以。 [3] 实验中要同时监测水浴温度和反应液的温度。 [4] 为防止反应过快,环己醇要慢加,并注意控温,防止太多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产生,来不及被 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另外,环己醇的熔点为25.15 ?C ,通常为粘稠的液体。为了减少转移的损失,可用少量水冲洗量筒,并入滴液漏斗中,这样既降低了环己醇的凝固点,也可避免漏斗堵塞。 [5] 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切不可大量加入,以免反应过于剧烈,引起爆炸。 [6] 反应结束后,装置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氮气体,拆卸装置请至通风橱内。 [7] 利于样品快干。 [作业] P.120 第1,2题

己二酸的制备(详细参考)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课程教案 [实验名称] 己二酸的制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硝酸氧化环己醇制备已二酸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尾气吸收、 过滤、等操作技术。 [教学重点] 已二酸的原理和方法,尾气吸收操作技术。 [教学难点] 控制好氧化反应速度,防止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外逸。 [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大家掌握己二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尾气吸收、 过滤等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OH O 3 2)4O O 3++ 7H 2O 32 2 硝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由于其氧化的选择性较差,故硝酸主要用于羧酸的制备,高锰酸钾氧化的应用范围较硝酸广些,它们都可以将环己醇直接氧化为己二酸。 本实验以50%硝酸为氧化剂,并以(偏)钒酸铵为催化剂,氧化环己醇至环己酮,后者再通过烯醇式被氧化开环而生成己二酸。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用碱液吸收。 【实验装置图】 图1 己二酸制备装置图

【实验步骤】反应瓶中加入6 mL 50%的硝酸[1]和少许钒酸铵[2],水浴加热至50 ?C 后移去 水浴[3],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4],摇动至反应开始,即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放出,维持反应温度50~60 ?C ,将剩余的环己醇滴加完毕,总量为2 mL [5]。加完后继续振荡,并用80~90 ?C 水浴加热10 min 。无红棕色气体逸出,反应即结束。将反应液倒入50 mL 烧杯中[6],冷却,结晶,抽滤,3 mL 水洗,2 mL 石油醚分两次洗[7],干燥,称重。 纯己二酸为白色晶体,mp.153 ?C 。 【实验流程图】 50-60 o C , 产生 2 mL 石油醚洗涤 【注释】 [1] 浓硝酸和环己醇切不可用同一个量筒取用,以防两者相遇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建议两位 学生合用两个量筒。 [2] 钒酸铵不可多加,否则产品发黄。不加钒酸铵也可以。 [3] 实验中要同时监测水浴温度和反应液的温度。 [4] 为防止反应过快,环己醇要慢加,并注意控温,防止太多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产生,来 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另外,环己醇的熔点为25.15 ?C ,通常为粘稠的液体。为了减少转移的损失,可用少量水冲洗量筒,并入滴液漏斗中,这样既降低了环己醇的凝固点,也可避免漏斗堵塞。 [5] 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切不可大量加入,以免反应过于剧烈,引起爆炸。 [6] 反应结束后,装置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氮气体,拆卸装置请至通风橱内。 [7] 利于样品快干。 [作业] P.120 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