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史之德国柏林大学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高等教育学题库

朱熹邀请陆九渊赴()书院讲学,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白鹿洞书院下列国家中,实施交叉型学术职业阶梯结构的是()。
法国课程活动连续互动模式的提出者是()。
麦克唐纳哪所大学以其浓厚的重科研气息,使得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到德国柏林大学赫钦斯是20世纪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属于()。
永恒主义提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的人是()。
雅斯贝尔斯政府部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手段是()。
政策工具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看,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正式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体现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的过程的是()。
教学设计工具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
科尔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
多样化关于教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与传统的教授法相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教学优点的是()。
耗时短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学者是()。
泰勒教学策略的核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是()。
教学方法将运作责任而不是决策责任交给下级部门,下级有责无权,属于分权形式的()。
权力的分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
理想信念教育下列有关建构主义教学的基本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整体质量下面哪项内容是价值层面的大学精神文化?校训根据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课程标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没有形成()。
国际化的合作组织关于目标游离课程评价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强调对目标进行预先规定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指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
洪堡的大学理念

洪堡的大学理念张震旦 韩欣汝内容提要 威廉 冯 洪堡是18世纪末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普通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两部分,对现代德国乃至西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洪堡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一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威廉 冯 洪堡是重要里程碑,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 冯 洪堡(Wilhelm Von Humb old t,1767-1835)生活在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法国启蒙主者者卢梭、伏尔泰等影响巨大,德国以康德、文克尔曼、歌德、席勒等人为主将的狂飙突进运动方兴未艾。
洪堡出生贵族,20岁时进入法兰克福大学进修财政学与法律课程,不久转入哥廷根大学研究哲学,历史和古代语言。
1802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驻罗马教廷代表,开始了外交生涯。
在罗马任职期间,除了处理领事业务外,他研究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发表了诸多学术著作。
1809年洪堡任内政部文化和公共教育厅厅长,任职16个月便辞职创办柏林大学。
1810年洪堡年重返外交岗位,直至1819年退出政治生涯。
此后,洪堡专心学术研究,特别是比较语言学和语言哲学。
影响洪堡教育思想的有三种思潮。
一个是狂飙突进运动中的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提出 用希腊模式塑造你自己 的口号,强调德国人和古希腊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密切联系。
第二是18世纪特别是卢梭的自然主义,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驯服人的工具,而应该通过培养人的全部天性,来发展 自然 赋予他的一切才能。
第三是哥廷根大学的独立的研究精神。
脱胎于哈勒大学的哥廷根大学建立于1737年,用德意志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它注重哲学与古代艺术,提升哲学地位,使神、法、医、哲四院平齐;它强调研究的前沿性,建有若干研究所,教授既是已知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柏林大学实行学术自由、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哲学院的地位等做法是哥廷根大学的继续。
洪堡的教育思想首先注重 普通人的教育 。
所谓 普通人的教育 是指为一切人提供的 全面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完人。
第九章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学要中求等教育的发展
实科中学 18世纪后,德国出现了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性质的 一种新型学校--实科中学,有经济,建筑,采矿, 林业,技术,农业等传播近代实科知识的学校先后 建立,这些实科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数学、物 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同时 辅以绘画、制图为主 • 这些实科中学的出现适应了德国社会工农业生产的 需要,推动了德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教二学、要德求国学校教育制度
•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
• 路德派的义务教育 • 1517年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派提出了义务教
育的主张。提出强迫义务教育的观点,他认为 儿童受教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 任,他主张,应当由国家和城市当局负责建立 学校并加以管理,应该把教育作为国家事务。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洪堡德教育改革:
18世纪德国出现了新人文主义思潮,企图 以文化的发展来振兴德国,引起了德国社 会各方面的改革,1808年,洪堡德任德国 公共教育部长,开始了对各类教育进行全 面的改革。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在初等教育方面:(初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补习教 育)洪堡德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 改进培训工作,在这一期间,一些教师(如 赫尔巴特 、第斯多惠、福禄培尔)被派往瑞士学习回国后或对德 国教育进行改革,或开办师范学校,推动了德国师范教 育的发展,当时德国师范教育的学习科目范围较广,主 要有德语及文学、数学、地理、自然、历史、物理、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神学等。
•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最 早从教会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初等教育)
教一学、要教求育行政制度
• 1878年设立最高学务委员会,作为中央教育机 关,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后改名为教育部; 中央以下的省(具体教育事物)、县(查学员 )都设立教育局,同时,每所独立学校都设董 事会,负责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这样,从上 到下形成了一个相当健全的教育管理系统,它 大大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目的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
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
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
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
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
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从欧美高等教育史看大学的职能演变

一、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职能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职能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发展轨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发展到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并进,进而产生第三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嬗变。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Academy ),甚至还要早。
现在所称的大学一般指的是以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的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故大学的职能是指具有中世纪大学结构之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
最早建立并且延续至今的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
具有行会性质的中世纪大学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师、官吏、法官、牧师和医生等专门人才,因此,培养专门人才就成了教育活动的首要的职能,也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
此时的大学主要是人文教育,而较少科学教育,大学主张把“学”与“术”分开,认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
追溯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历程,不得不提到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他是传统大学理念的捍卫者,他在《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书中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这一命题出发,指出:“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进知识为目的。
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要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的训练,我不明白它如何能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
”他进而指出,“从本质上讲,大学是教学的场所(a place of instruction )”他是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而且也需要不同的才能,但同时兼备这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常见。
德国大学学术组织的演变与改革

作者简介 孔捷 , 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 男, 主要研究中外高等教育比较、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维普资讯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06・ 20 5
德 国大学学 术组织 的第 一级是研 究所
德 国大学为 了恢复其在 国际上 的学术地位 , ( s t e 和讲座 ( h i 。 管讲座这一形 I tu ) n it C a) 尽 r
进行 了重大 改革 ,发展 了以哈勒 ( a e 大 式早 已存在 ,但 是直到 l 世 纪初洪堡改革 H l) l 9
维普资讯
中国高校 师资研究 ・ 06・ 20 5 ◆ 他 山 之 石 ◆
德国大学学术组织的
孔
捷
李
迎
( 京 理 工 大 学 江 苏 南 京 21 0 4 南 09)
关 键 词
学术组织
德 国 大学
内容摘要
本文 阐述 了德 国大学学术组织的发展 与历史演变 , 重点分析 了德 国大学典
大 学的基本组 织形式没 有太大变 化,仍然 时也是研究所 唯一的负责人,在他 的领域 ,
分 为 四个学部 。 由于现 代哲学和 科学精神 研 究和 教学 由他 负责 。研究所 是一个独立
开始深入所 有学部 的教学领域 ,文学部 改 的研 究和教学 单位 ,拥有全 部必要 的人 员
称 为哲学部 。
已逐渐显露偏 重科学 的性质 ,其 传授 的普 也理所 当然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重要 内容 ,
通知识包括 大量 的 自然学 科 ,除古典 人文 从 而使各 国的大学学术组 织结构相 继发生 学科外 ,数 学和物 理 已逐渐 受到重视 ,到 了前所 未有 的显著变化,迅速走 向成熟 。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王充的主要著作是( )A.《举贤良对策》B.《论衡》C.《春秋繁露》D.《深察名号》2.先秦时期的稷下学宫创建在哪个国家?()A.秦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文献记载的五帝时代的大学是()A.太学B.庠C.成均D.序4.陆地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谁?()A.陆九渊、王守仁B.周敦颐、张载C.吕祖谦、程颢D.张木式、程颐5.“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A.汉朝B.魏晋C.唐代D.元朝6.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代表人物是( )A.王夫之、颜元B.张居正、张伯行C.朱熹D.周敦颐、张载7.“启发”式教学最初是谁提出的?(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8.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A.明堂B.国子监C.乡校D.泮宫9.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10.《大学》是哪部书中的一篇?( )A.《论语》B.《荀子》C.《礼记》D.《周礼》11.西南联大、西北联大是哪个时期我国著名的两所高等学校?(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2.1927年,哪位美国教育家来华推行设计教学法?( )A.杜威B.麦柯尔C.克伯屈D.柏克赫斯特13.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A.黄炎培B.陈鹤琴C.陶行知D.蔡元培14.《强迫教育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它是哪个政府颁布的?( )A.清政府B.民初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15.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抗日根据地的文教政策规定,将什么教育放在第一位?( )A.国民教育B.干部教育C.士兵教育D.儿童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_____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