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有“广东癌” 之称。男女病人之比例约为 3:1。国内所见最小年龄为 3 岁,最大为 86 岁,各个年龄组都 可发病,而大多数在 40-60 岁之间。
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
1.WHO 分类
1978 年,WHO 将鼻咽癌分为 3 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1991 年修订后的 WHO 将鼻咽癌分为 2 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癌(分化型;未分化型)。 其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明显的角化证据。前者角化明显,多见于老年人,与 EB 病 毒感染关系不密切。后者占鼻咽癌大多数,无明显角化,它们(尤其是未分化型)与 EB 病 毒感染密切相关。在非角化癌中,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清楚,呈多层或铺砌状排列,而未分 化型之癌细胞境界不清,呈合体状,有些则呈梭形。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型)常见丰富 的淋巴细胞浸润。
2.国内分类
国内较权威的分类将鼻咽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两大类。而浸润癌则又包括 5 个亚 型:微小浸润癌、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高、中、低分化)、泡状核细胞 癌、未分化癌。此种分类常被应用于国内病理诊断中。
NPC 的形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①给节型:肿瘤呈结节状或肿块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②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而易出血。
③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中央常坏死。
④粘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但表面常有正常的粘膜组织覆盖。
治疗鼻咽癌的方法鼻咽癌的病理表现及症状? 【临床表现】
(一)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 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 早

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 时有时无 晚期出血较多 可有鼻血 (二)耳鸣 听力减退 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 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 时 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 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 单侧性 耳鸣或听力减退 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头痛 为常见症状 占 68.6% 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 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
间歇性 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 部位固定 究其原因 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 血管反射引起 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 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 颅底 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 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 滑车神经受侵 常引起 向内斜视 复视 复视占 6.2%~19% 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 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 肿瘤侵入海绵窦 常引起三叉神经第 1 支或第 2 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 茎突前区 三叉神经第 3 支常 引起耳廓前部 颞部 面颊部 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 面部皮肤麻木占 10%~27.9% (六)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 肿瘤较小时 鼻塞较轻 随着肿瘤长大 鼻塞加重 多为单侧性鼻塞 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约为 60.3%~86.1% 其 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 有少数 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 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这可能与 鼻咽癌原发灶很小 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 使 舌下神经受侵 引起伸舌偏向病侧 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眼险下垂 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 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 锥侵犯有关 (十)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 4.8%~27%之间 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
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 肺 肝等 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 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
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十二)停经 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
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除注意以上临床表现外
应做如下检查:
(一)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
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 能发现侵
入或邻近鼻孔的癌肿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 实用
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
注意鼻咽顶
后壁及两侧咽隐窝 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 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 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三)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 1%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扩张鼻道
再用 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 然后将纤维镜从鼻腔插入 一面观察
一面向
前推进 直到鼻咽腔
本法简便 镜子固定好 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四)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 一般均可在局麻 下进行 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 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 如切除活检确有 困难 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 切取组织时须有一定深度 并切忌挤压 术毕 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五)细针穿刺抽吸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 安全高效的肿瘤诊断方法 近年来较为推祟 对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可首先使用细针穿刺取得细胞 具体方法如下: 1.鼻咽肿物穿刺:用 7 号长针头接于注射器上 口咽部麻醉后 在间接鼻咽镜下将针 头刺入肿瘤实质内 抽取注射器使成负压 可在肿瘤内往返活动两次 将抽取物涂于 玻片上做细胞学检查 2.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用 7 号或 9 号针头接于 10m1 注射器上 局部皮肤消毒后 选 择穿刺点 沿肿瘤长轴方向进针 抽吸注射器并使针头在肿块内往返活动 2~3 次 取出后将抽吸物做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六)EB 病毒血清学检测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 EB 病毒的 IgA/VCA 和 IgA/EA 抗体滴度 前者敏感度较高 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 故对疑及鼻咽癌者宜 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 这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对 IgA/VCA 滴度≥1:40 和/或 IgA/EA 滴度≥1:5 的病例 即使鼻咽部未见异常 亦应在鼻咽癌好发部位取脱落细胞
或活体组织检查 (七)鼻咽侧位片
如一时仍未确诊
应定期随诊
必要时需作多次切片检查
颅底片及 CT 检查 每例患者均应常规作鼻咽侧位照片和颅底照片
疑及鼻旁窦 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
应同时作相应的摄片检查 有条件的单
位应作 CT 扫描了解局部扩展情况 特别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间隙的浸润范围 这对于确
定临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极为重要
(八)B 型超声检查 B 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 方法简便

损伤性
病人乐意接受
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 颈 腹膜后和盆腔淋

巴结的检查
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 有无囊性等
(九)磁共振成象检查 由于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显示头颅各层次
脑沟
脑回
灰质 白质和脑室 脑脊液管道 血管等
用 SE 法显示 T1 T2 延长高强度图
像可以诊断鼻咽癌 【病理改变】
上额窦癌等
并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一)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 鼻咽癌常发生于鼻咽顶后壁的顶部
其次为侧壁
发生于前壁及底壁者极为少见
鼻咽癌的大体形态分为五种
即结节型
菜花型 粘膜下型 浸润型和溃疡型
(二)生长扩散规律 鼻咽癌的扩散有其规律性
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
可称之为局限型
随着肿瘤的生长
癌肿可向邻近的窦腔 间隙和颅底直接扩

结节型或菜花型肿瘤可向鼻咽腔内突出
而浸润型 粘膜下型和溃疡型多
在粘膜下层生长
癌肿可长入鼻腔
口咽部
并可扩展到咽旁间隙
翼腭窝或侵入眼眶内
癌肿可直接向上方扩展
破坏颅底骨和颅神经

咽癌的颈部转移是通过淋巴引流系统
而远处转移可通过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或
癌细胞直接侵及周围血管 (三)组织学分类
进入血液循环而转移至远处脏器
1.原位癌:原位癌这一概念意味着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
鼻咽原位癌也不例外
在癌灶下一定要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
原位癌细胞增生
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
向上皮下时
在癌细胞与其下的粘膜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
鼻咽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
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构


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
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
公认的程度
原位癌细胞较之正常上皮细胞
核浆比例增大
即其核面积
显著增大

2.浸润癌 (1)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
但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 400 倍的一个
视野
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
穿过基底膜呈浸润性生长
(2)鳞状细胞癌: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
但是大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
欲诊断鳞状细胞癌
切片中必须具备鳞状分化的特征
所谓鳞状分化是
指:①角化珠;②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角化;③细胞间桥;④癌细胞巢中细胞的排列层次似鳞
状上皮
细胞并不呈合体细胞样
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
可以
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度
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
①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角化者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
或角化鳞状细胞癌
癌巢内一般没有淋巴细胞浸润
有时也可见到个别
散在的淋巴细胞
癌巢境界一般比较清楚
有时有完整的膜包绕
这型癌
的问质多数是纤维组织型
伴有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等浸润
但浆细胞一般不太多
②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清楚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
不是个
别存在而是有一定数量的鼻咽癌
无论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角化的数量远较高度分化的
鳞状细胞癌少得多
癌巢内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巢周有多少不一的浆
细胞
间质改变的情况与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类似
而与高度分化的鳞状细
胞癌不同 ③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光镜下也可见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出现细胞间桥或细胞内角化
但是数量少
癌细胞核深染
核仁肥大
常带些嗜硷性的伊红染色
癌巢与间质的分界比较清楚
但也可与间质交错混杂在一起
癌巢中每
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间质可以呈多种类型
即淋巴类细胞丰富浸润型
肉芽组织型
纤维化型和固有组织型等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间质

每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3)腺癌:鼻咽腺癌与鼻咽鳞状细胞癌比较起来极为少见
尤其是在鼻咽癌的高发区
按组织发生学观点
腺癌必须是发源于腺体者
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癌巢较明显
有的癌细胞排列成腺
泡状;有的排列成高柱状导管样结构;有的呈腺样囊性癌或筛状癌的结构;有的为单纯腺癌
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一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
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
结构的腺癌
它们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进一步间变的结果
因此仍然保留
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迹
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
数量极少
大部分癌组织呈未
分化癌的结构
肿瘤细胞呈泡沫状泡浆
Alcian 蓝染色为弱阴性
(4)泡状核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的鼻咽癌即可称为泡状核细胞癌
由于
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以及经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因此独立为一型
所谓核
的空泡状变
是说核大而圆或椭圆或呈肥梭形
核面积是淋巴细胞核面积的三
倍以上
核内染色质较稀少
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每不均等地粘附于核膜
内面
因而使之厚薄不均
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
诊断鼻咽泡状
核细胞癌
必须在切片中找到 75%以上的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
其余不到 25%
的癌细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
将诊断泡状核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
有 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
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5)未分化癌:癌细胞分布较弥散
常与间质相混杂
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

短梭型
椭圆型或不规则型
脑浆少
颗粒状或块状
有时可见核仁
略嗜碱性
核染色质增加
鼻咽癌具体要做的检查化验?
(一)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
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
能发现侵入或邻近鼻孔的癌肿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
实用
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
注意鼻
咽顶后壁及两侧咽隐窝
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
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
起或孤立性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三)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 1%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扩张鼻道
再用 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
然后将纤维镜从鼻腔插入
一面观察
一面向前推进
直到鼻咽腔
本法简便
镜子固定好
但后鼻
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四)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
一般均可在局
麻下进行
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
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

切除活检确有困难
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
切取组织时须有一定深度
并切忌挤压
术毕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五)细针穿刺抽吸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
安全高效的肿瘤诊断方法
近年来较
为推祟 下:
对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可首先使用细针穿刺取得细胞
具体方法如
1.鼻咽肿物穿刺:用 7 号长针头接于注射器上
口咽部麻醉后
在间接鼻咽镜下
将针头刺入肿瘤实质内
抽取注射器使成负压
可在肿瘤内往返活动两次
将抽取物涂于玻片上做细胞学检查

2.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用 7 号或 9 号针头接于 10m1 注射器上
局部皮肤消毒后
选择穿刺点
沿肿瘤长轴方向进针
抽吸注射器并使针头在肿块内往返活动 2~
3次
取出后将抽吸物做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六)EB 病毒血清学检测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 EB 病毒的 IgA/VCA 和 IgA/EA
抗体滴度
前者敏感度较高
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
故对疑及鼻
咽癌者宜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
这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对 IgA/VCA 滴度
≥1:40 和/或 IgA/EA 滴度≥1:5 的病例
即使鼻咽部未见异常
亦应在鼻咽癌
好发部位取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
如一时仍未确诊
应定期随诊

要时需作多次切片检查
(七)鼻咽侧位片
颅底片及 CT 检查 每例患者均应常规作鼻咽侧位照片和颅底照片
疑及鼻旁窦
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
应同时作相应的摄片检查
有条件的单位应作 CT 扫描了解局部扩展情况
特别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间隙的浸润范围
这对于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极为重要
(八)B 型超声检查 B 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
方法简便
无损伤性
病人乐意接受
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

腹膜后
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
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
有无囊性等
(九)磁共振成象检查 由于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显示头颅各层次
脑沟


灰质
白质和脑室
脑脊液管道
血管等
用 SE 法显示
T1
T2 延长高强度图像可以诊断鼻咽癌
上额窦癌等
并显示肿瘤与周围
组织关系
鼻咽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 鼻咽部淋巴肉瘤
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 原发肿瘤较大 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 该病淋巴结转移
不单局限在颈部 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 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 最
后需要病理确诊
2
增生性病变
鼻咽顶壁
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 隆起如小丘状 大小约 0.5~1cm
结节表面粘膜呈淡红色 光滑 多是在鼻咽粘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 亦可由粘膜
上皮鳞状化生后 角化上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 部分是粘膜腺体分泌旺盛
形成潴留性囊肿 当结节表面的粘膜出现粗糙 糜烂 溃疡或渗血 需考虑癌变的
可能 应予活检 以明确诊断
3
鼻咽部结核 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 除鼻阻 涕血外 还有低热 盗汗
消瘦等症 检查见鼻部溃疡 水肿 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 可找到抗酸杆菌 可
伴有颈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 呈马铃状 粘连 无压痛 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
核核菌
CT 试验强阳性 X 线胸片常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4
咽粘膜炎症 表现为粘膜粗糙
尤其是重度炎症时 鼻咽粘膜滤泡增殖
表面凹凸 别
甚至可呈桑椹样
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 常需与粘膜浸润性癌相鉴
5
过敏性鼻炎 鼻咽粘膜苍白 光滑呈水肿样
6
萎缩性鼻炎 鼻咽顶前粘膜有浅在性溃疡
型鼻咽癌鉴别
周围有脓性分泌物 需与溃疡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9-19T11:39:02.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敏[导读] 在护理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的护理到位,可极大地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王敏 (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兴义 5 6 2 4 0 0 )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278-01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8.08%,占上呼吸道癌肿的92.99%。鼻咽癌原发于鼻咽粘膜上皮,具有原发部位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的特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因为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对射线敏感,而放疗后5 年生存率较高,因此放射治疗为首选)。但由于放射治疗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出现很多并发症。因此,在放射治疗的同时要注重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护理,才能使放疗期顺利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 例(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治),其中男性35 例,女性15 例,年龄20-73 岁。症状:鼻塞45 例,头痛41 例,鼻衄29 例,淋巴结肿大40 例。癌症分型:I-II 期10 例,III-IV 期40 例。 1.2 治疗方法 50 例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其中首次放疗48 例,复发2 例。均分段放疗,第一阶段25 次(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周末休息),第二阶段10 次,总量6000-7000cGy。 2 护理 2.1 放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大多思想压力重,鼻咽癌系头颈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面部常会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破溃,患者易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和体贴患者,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生存的信念,在取得患者配合的同时,向其介绍放疗的方法、过程及放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紧张和恐惧感。 2.1.2 口腔护理在放疗前仔细检查口腔牙齿,龋齿在放疗前修补,不能修补的牙齿和残根予放疗前10-14 天内拔除,并于晨起和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 2.1.3 饮食护理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患者全身营养较差,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且少量多餐,禁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放疗期间护理 2.2.1 基础护理重视晨晚间护理的落实,协助家属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地面干燥。 2.2.2 保持鼻腔清洁,减轻鼻咽粘膜反应放疗前30 分钟用生理盐水进行两侧鼻孔轮换清洗,以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2.2.3 皮肤护理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忌用肥皂、碘酒、酒精、热水及粗毛巾擦洗,禁用手剥去干燥脱落的皮屑,忌在放疗区皮肤上涂含金属额药膏,禁贴含氧化锌的胶布,穿宽松棉质内衣,防止皮肤受摩擦刺激而破溃感染。放疗区皮肤如有痒感,不能搔抓,可用VB12液(生理盐水100m l,地塞米松10m g,庆大霉素8 万u,V B125m g)涂擦,有保湿、止痒、修复受损表皮的作用。 2.2.4 眼部护理指导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不用手揉搓,如出现痒、痛,可用氯霉素类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点眼,一日多次。 2.2.5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放疗期间做张口运动,可防止咀嚼肌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张口受限。 2.2.6 预防不良反应放疗前后禁食1h,放疗后静卧30 分钟-60分钟,每日饮水3000-4000m l,促进毒素排泄。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定期查血常规,当体温> 38℃或WB C ≤ 3.0×109/ L 时暂停放疗,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并限制探视和陪护;当WBC ≤ 1.0×109/L 时,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病室用O3 消毒2 次/ 日,1h/ 次。 2.2.7 咽部疼痛的护理疼痛或口腔黏膜反应(放射性口腔炎)重,影响进食,用V B12 液(生理盐水500m l,地塞米松10-20m g,庆大霉素16-24 万u,VB125-10mg,利多卡因100-200mg,根据疼痛及口腔黏膜溃疡情况调整药量)漱口,有止痛、消炎、修复口腔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2.3 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后1 年内继续坚持张口锻炼,进行上下排牙齿的相互咬合撞击,锻炼咀嚼肌及颞颌关节,能有效地防治张口困难。放疗后3 年内不能拔牙,以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生。防止感冒,避免因感冒诱发头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间断鼻腔冲洗,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诊。 3 小结 在护理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的护理到位,可极大地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对于放疗后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通过对疾病的认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患者的情况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方式分阶段性实行个性化护理,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鼻咽癌知识讲解

鼻咽癌

鼻咽癌 摘要 鼻咽癌局部侵蚀力强,浸润性扩展,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病例多为Ⅲ期、Ⅳ期患者,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大,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现就鼻咽癌概况、EBV、征兆、诊断、治疗做一概述。 关键词鼻咽癌征兆化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南方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且以长江以南地区的发病率为高。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结构复杂,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是111或W期。我国90%以上的鼻咽癌是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调强放射治疗有着强大的剂量学优势,是目前放射疗法方式首选模式。但放疗只是针对局部病灶,不能防止远处转移的发生,因此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的综合疗效逐渐被人们认可。主要有辅助性化疗、同期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及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大部分学者推荐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方案,认为此方案能够提高癌症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有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111、W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但无论放疗还是化疗均会对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局部病灶的控制,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而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在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组织中 Notchl 胞内段( NIC) 表达有所差异,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呈现分化程度越低表达量越低的趋势。从慢性炎症组织到分化型鼻咽癌,再到末分化型鼻咽癌,NIC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其定位由胞质至胞核,而未分化型鼻咽癌 NIC 主要表达于侵入癌巢的淋巴细胞上,提示 Notchl 在鼻咽癌发生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淋巴细胞浸润相关。 鼻咽癌主要是EBV感染引起的。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

鼻咽癌

鼻咽癌 摘要 鼻咽癌局部侵蚀力强,浸润性扩展,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区域淋巴结 转移率高,初诊病例多为Ⅲ期、Ⅳ期患者,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大,局部复发率 和远处转移率高。现就鼻咽癌概况、EBV、征兆、诊断、治疗做一概述。 关键词鼻咽癌征兆化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南方高发恶性肿 瘤之一,且以长江以南地区的发病率为高。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结构复杂, 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是111或W期。我国90%以上的鼻咽癌是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调强放射治疗有着强大的剂量学优势,是目前放射疗法方式首选模式。但放疗只是针对局部病灶,不能防 止远处转移的发生,因此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的综合疗效逐渐被人们认可。主要有辅助性化疗、同期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及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 晚期鼻咽癌患者,大部分学者推荐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方案,认为 此方案能够提高癌症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有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联 合辅助化疗可提高111、W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但无论放疗还是化疗均会对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局部病灶的控制,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 功能障碍而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在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组织中 Notchl 胞内段( NIC) 表达有所差异,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呈现分化程度越低表达 量越低的趋势。从慢性炎症组织到分化型鼻咽癌,再到末分化型鼻咽癌,NIC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其定位由胞质至胞核,而未分化型鼻咽癌 NIC 主要表达于侵入癌巢的淋巴细胞上,提示 Notchl 在鼻咽癌发生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途 径可能与淋巴细胞浸润相关。 鼻咽癌主要是EBV感染引起的。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

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ynchronic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ocal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杜 镭 综述 马 林 审校 解放军总医院 放疗科,北京 100853 摘要:鼻咽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保守治疗的成功典范。由于化疗药物的革新及化疗方案的完善,加之靶向治疗成熟应用于临床,使得肿瘤内科治疗向着高疗效、低毒性方向发展。鼻咽癌放疗与化疗时机的选择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 81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10)08-0829-03 鼻咽癌是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分期决定其预后。但遗憾的是,70%患者在诊断时已是局部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鼻咽癌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在保护周围正常器官的同时达到放疗根治剂量已不是难题。目前,针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给予≥70Gy、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预防照射区≥50Gy的照射剂量已得到公认,对于靶区的命名及勾画范围《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也做了详细规范。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防止远处转移。化疗通过减少肿瘤原发体积,杀灭微小病灶,增加放疗敏感性,可以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从而提高总生存率。鼻咽癌的放化疗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数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等鼻咽癌高发地区,少数为美国及欧洲非高发地区的回顾性研究。本文对含有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1 同步放化疗的Meta分析 针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最早的Meta分析发表于2002年,Huncharek等[1]将6个随机研究1 5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证实加入化疗可将4年无病生存率(DFS)提高了34%,总生存率(OS)提高21%。2006年由MAC-NPC发起的荟萃分析最先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评价化疗疗效,证实化疗提高5年生存获益6%,将无进展生存率提高10%,对2002年的结果进行了有力的补充[2]。杨安奎等[3]针对国内鼻咽癌也进行了荟萃分析,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5年OS 分别为51.91%和41.09%,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19%和38.71%,再次证实了同步放化疗的优势。Langendijk等[4]将10个随机研究的2 450例患者分为诱导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分别比较其生存获益,发现同步放化疗疗效最为明显,可将患者5年OS提高20%。 2 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 在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研究中,Chan 等[5]进行的PWHQEH-94临床研究较为重要,350例II-IV 期鼻咽癌患者参加此项研究,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顺铂40mg/m/周)和单纯放疗组,尽管5年OS在同步放化疗组提高了11%,DFS也提高6%,但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同步放化疗对于T3-4期患者效果明显,而T1-2期患者却没有从中获益。Lee等[6]早期进行的NPC-9901研究与PWHQEH-94相类似,3年OS两组相同,DFS 同步放化疗组略好于单纯放疗组(72% vs 62%),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在Lin等[7]的研究中,同步化疗方案改为顺铂(20mg/m2)加5-Fu(400mg/m2,96h入泵),5年OS同步放化疗组较单纯放疗组提高了19%,无肿瘤进展生存率(PFS)提高18%。而黏膜炎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以上化疗方案中均含有顺铂,而其他铂类药物是否具有与顺铂相同的治疗效果?Zhang等[8]将奥沙利铂列入治疗鼻咽癌化疗方案中,115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或是加入奥沙利铂的同步放化疗,2年OS分别为77%和 收稿日期:2009-09-24 修回日期:2009-10-20 基金项目: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Tomotherapy公司,2007.8-2010.7) 作者简介:杜镭,男,硕士,医师。研究方向:鼻咽癌精确放疗。Email: coolbile_1999@https://www.360docs.net/doc/925487230.html,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8个注意事项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8个“小动作” 1.漱口:每次进食后用温盐水(35~4O℃)漱口,注意要充分含漱(1~3分钟),鼓腮、吸吮结合。 2.叩齿:上下齿轻轻叩击(或咬牙),每日2到3组,每组100次左右,最后用舌舔牙周3~5圈,以坚固牙齿,锻炼咬肌。 3.咽津:经常做吞咽运动,使津液下咽,以减轻口干舌燥,运动舌头、牙齿腮部的肌肉,防止口腔功能退化发生吞咽困难。 4.鼓腮:闭住口唇向外吹气,使腮部鼓起,每日2到3次,每次不少于20下,同时用手指腹轻轻按摩腮部和颞颌关节,预防颞颌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组织的纤维化。 5.弹舌:微微张开口,让舌头在口腔里弹动,发出“嗒嗒”的响声,能使舌头在口腔里运动,防止舌头、口腔黏膜、咬肌发生退化现象,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20下。 6.张口:大幅度张口锻炼即口腔迅速张开,然后闭合,幅度以可以忍受为限,每日3次或4次,每次2~3分钟。 7.颈部旋转运动:每日进行颈部旋转运动3次,每次5~10分钟;自行鼓膜按摩:即病人以自己的食指扪住外耳道,作压、松运动,以改善听力,防止鼓室粘连。 8.鼻咽冲洗:抬高下颌,用冲洗器冲洗鼻咽部,最好让冲洗液从口腔流出,以达到冲洗鼻咽的目的,每天2到3次。

群子:8哥,我姐夫这两天,舌头突然不受控制,接着讲话就含糊不清,这是不是舌头出院后锻炼太少的原因呀 【信念】武汉J-代号00 2015/2/13 10:33:07 是的,要你姐夫加强锻炼,群里面有很多病友都有过这样的现象,经常锻炼就会减轻、减少这种现象,尤其是出院后前三年的锻炼非常重要。 群子:我姐夫有一只耳朵听力下降的很厉害 【信念】武汉J-代号00 2015/2/13 10:35:55 耳朵需要去检查,一般是放疗炎症影响到中耳了,如查是积水了,置管能很大程度的改善听力问题

鼻咽癌的分期

鼻咽癌的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 2003版) 肿瘤分期的目的是通过检查明确肿瘤的范围,提供预后的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肿瘤分期可分为基于临床检查为基础的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ing)和根据手术标本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为基础的病理分期(Pathologic Staging)两种。由于手术并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鼻咽癌的分期以临床分期为主。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鼻咽癌分期标准是2003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检查至少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头颈部MRI和/或CT、胸部X线检查。另外还可以考虑腹腔B超和/或全身同位素骨骼扫描和内镜检查。 2003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鼻咽癌TNM分期法: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管冲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肿瘤侵犯鼻腔和/或口咽 T2a 无咽旁间隙侵犯 T2b 有咽旁间隙侵犯 T3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和/或鼻旁窦 T4 肿瘤侵犯颅内、脑神经、下咽、颞下窝、眼眶、咀嚼肌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 无颈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2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直径≤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3 颈淋巴结转移:a,直径>6cm;b,锁骨上窝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I期 T1N0M0 IIa期 T2aN0M0 IIb期 T1N1M0,T2aN1M0,T2bN0-1M0 III期 T1N2M0,T2a-2bN2M0,T3N0-2M0 IVa期 T4N0-2M0 IVb期 T1-4N3M0 IVc期 T1-4N0-3M1

肿瘤试题 鼻咽癌

问答题: 1、简述鼻咽癌常见的临床表现。 答: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面麻、复视七大症状和鼻咽肿物、颈块、颅神经麻痹三大体征为鼻咽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2、鼻咽癌的诊断需同哪些疾病鉴别 1)腺样体增殖 2)鼻咽结核 3)纤维血管瘤 4)肉牙肿性病变 5)脊索瘤 6)颅咽肿瘤 7)垂体腺瘤 8)淋巴结炎 9)恶性淋巴瘤 选择题 1、鼻咽癌患者哪对神经受侵可出现面麻症状(B) A)面神经B)三叉神经C)耳大神经D)颞浅神经E)舌咽神经 2、鼻咽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包括(A、B、C) A)骨骼B)肝脏C)肺D)脑E)肾上腺 1.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鼻咽癌向上直接侵润和扩展,可破坏颅底骨质,或经自然颅骨通道或裂隙,侵入颅中窝的岩蝶区(包括破裂孔、颞骨岩尖、卵圆孔和海绵窦区),使第Ⅲ、Ⅳ、Ⅴ(第1、2支)和第Ⅵ对颅神经受侵犯,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包括单纯外展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或脑膜刺激所致颞区疼痛等(眶上裂综合征),如尚有第Ⅱ对颅神经损害,则为眶尖或岩蝶综合征。 当鼻咽癌扩展至咽旁间隙的茎突后区,或咽旁转移淋巴结向深部压迫、侵润时,可累及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同侧颈交感神经链受到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眼睑裂狭窄、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及同侧少许或无汗,又称Honer综合征,发生率为%)。第Ⅴ对颅神经第3支,可以在颅内受侵润,也可以在咽旁间隙受压而损伤。 第Ⅰ、Ⅱ对颅神经位于颅内靠前方,第Ⅶ、Ⅷ对颅神经有坚实的颞骨岩部的保护,因而较少受到侵犯。 2、鼻咽癌的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及中药治疗。 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较晚期的病人,综合治疗则可提高疗效。 (1)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以个体化分层治疗为原则:Ⅰ/Ⅱ期患者单纯外照射放疗或外照射放疗+鼻咽腔后装放疗;Ⅲ/Ⅳ期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放射治疗。 放射源多采用钴-60γ射线、直线加速器高能Χ射线或高能β射线。以等中心外照射

鼻咽癌的临床与病理

鼻咽癌的临床与病理 随着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1]。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1, 2]。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机理 胎儿心律失常较成人相对少见,但可引起胎儿非免疫性水肿,甚至导致死亡。其中房性心动过速常常对药物治疗,甚至电转复反应均欠佳,其持续性发作可致心脏扩大和衰竭[3]。尽管已有学者报道,药物治疗可以终止胎儿心律失常的发作,但其早产率及新生儿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4, 5]。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需依据其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理,不同的年龄其室上速发作机理变异很大,特别是在胎儿,其机理更为复杂。Naheed等[6]对30例在胎儿期已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新生儿进行体表心电图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发现22例胎儿表现为1∶1 房室传导,8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27例可经食道调搏刺激而诱发出室上速的新生儿中,25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2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19例A VRT患儿有附属旁道(1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出生后1年内心电图复查发现30例中,8例出现预激综合征,未见患者有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van Engelen等[5]统计发现,在胎儿心律失常经药物转复治疗后生存的新生儿中,有50%发生心动过速,其中胎儿心房扑动(房扑)占64%,室上速占36%,心电图确定其复发机理主要为折返所致。也有学者认为,胎儿期心动过速发作的主要机理是A VRT,而胎儿室上速发作时伴房扑,与房室间附属旁路高度相关,持续性室上速(>12 h)与其在胎儿时发作的持续时间和水肿发生有关[6]。另外,Tikanoja等[7]报道了2例胎儿期间发作的家族性心房纤颤(房颤),且无明显的感染、免疫学因素和器质性心脏病等原因。Balaji等[8]认为,家族性房颤的遗传基因位点在10q22~q24, D10S1694~D10S1786。 二、诊断与治疗 1.诊断:出生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M-UCG、脉冲多普勒频谱[2, 5, 9-12]及无创性胎儿心电监护,而出生后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赖体表心电图及食道电极心电图等方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顺铂3W)临床路径标准表单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顺铂3w)临床路径标准表单路径-2:第一诊断为初治鼻咽癌,适用于08分期为①T1~2N1M0,T3N0~1M0;②T1~4N2~3M0,T4N0~1M0,已完成新辅助化疗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5天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7天 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完整查体 ?开出常规检查 ?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 ?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及心理分型 ?记录“日常病程” ?患者实验室或影像检查 ?医生分析入院检查结果 医嘱长期医嘱: ?鼻咽放疗科Ⅱ级护理 常规 ?普食 临时医嘱: ?血细胞分析 ?血型鉴定(首次住院) ?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大便常规+OB ?住院生化常规 ?凝血四项(必要时) ?免疫常规(首次住院) ?EBV三项 ?乙肝两对半(需知情同 意,首次住院) ?细胞免疫检测(必要 时) ?心电图 ?胸部正侧位片 ?腹部及颈部彩超 ?鼻咽纤维镜检查(无病 理者活检) ?全身骨ECT(首次住 院) ?鼻咽及颈部MRI(初次 及疗效评价时) ?胸部CT(N3者)或 PET-CT(必要时) ?口腔科会诊放疗前口 腔处理(必要时) 护理 工作 ??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A班P班N班A班P班N班 医生 签名

日期住院第8天住院第9天住院第10-16天 诊疗工作?科内讨论治疗方案 ?病情谈话告知 ?签署放、化疗知情同意书 ?填放疗流程表,做头颈肩 固定面罩 ?记录“日常病程” ?CT模拟定位 ?放疗前靶区勾画及放疗计 划设计 ?记录“日常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日常病程” ?放疗前靶区勾画及放疗计 划设计 医嘱 ?申请CT模拟定位?每周血常规检查 护理 工作 ???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A班P班N班A班P班N班A班P班N班 医生 签名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护理方法协助完成同步放化疗。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毒性护理、口腔黏膜护理、放射性皮炎护理等。结果40例患者均按时、顺利完成治疗,经过正确的护理指导及及时处理,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度毒副反应,无一例因毒副反应影响治疗进程。结论临床工作中深入了癌症患者心身特点,因人而异做好精心全面的护理,使癌症患者接受积极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标签: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我国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较多见,在欧美、大洋洲、拉美国家很少见。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通过单纯放射治疗5年总生存率高达80%以上,而晚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仅40%~50%,因为放疗后仍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率[1]。有学者认为,同期放化疗可减少晚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提高总生存率,是其标准治疗手段[2]。同时,有研究显示[3-4],同期放化疗也增加其毒副作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加强对症处理及护理,减轻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其顺利完成治疗成为重点和难点。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40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使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放化疗,现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副反应和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40例,年龄18~68岁,平均(57.5±4.1)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结合患者鼻咽部MRI(CT)、胸片(CT)、腹部B超(CT)及ECT 等全身检查,根据UICC2010分期标准[5],患者均为为Ⅲ期或者Ⅳ期,KPS评分≥60分。 2 治疗方法 放疗:采用医科达公司医用直线加速器照射,所有患者采用头颈面罩固定,鼻咽病灶及上中颈IMTR计划照射,下颈锁骨区普通野常规分割照射,根据不同部位完成不同照射剂量,剂量为50~74Gy/25~35Fx,每周照射5次。 化疗:“TP”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 iv d1+奈达铂85mg/m2 iv d2;或者“PF”方案:顺铂25mg/m2 iv d1~3、氟尿嘧啶500mg/m2 iv d1~5。放射治疗疗程前一周内开始化疗。多西紫杉醇用药时加服地塞米松片,顺铂用药时增加补液量水化等处理。放疗同期完成两周期化疗(每4~6周完成一次)。

鼻咽癌放疗临床路径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临床路径 一、鼻咽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咽癌(ICD-9:147.901)(非M1且不伴有和疗中不出现影响放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 版社)、美国NCCN鼻咽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0,中文版)、 其他可以获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结果 自身经验 1.间接鼻咽镜或显微鼻咽镜提示鼻咽粘膜毛糙或/和有新生物 2.鼻咽CT或MRI提示鼻咽粘膜增厚或以鼻咽为中心的肿物(可伴有周围 浸润) 3.病理提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2003WHO分类) 4.可有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 版社)、美国NCCN鼻咽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0,中国版)、 其他可以获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结果 自身经验 1.IMRT(推荐) 2.3DCRT 3.常规放射治疗

以上三种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要求及设备条件,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方案的优越性看,IMRT优于3DCRT;3DCRT优于常规放射治疗,但前者较后者费用高,须向患者说明,由患者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鼻咽癌(ICD-9:147.901)(非M1且不伴有和疗中不出现影响放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或经一般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等 (3)X线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肾肾上腺B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肿瘤相关抗原,肿瘤免疫相关检查等 (2)鼻咽及颈部CT (3)鼻咽及颈部MRI (4)ECT全身骨扫描 (5)PET-CT (6)凝血功能 (七)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时机。 1.可用放射增敏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 2.可用放疗防护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目前不建议与增敏剂同时使用。 3.可同时用中草药口服和/或中成药调理。

鼻咽癌病人放疗后会有啥反应

鼻咽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肿瘤疾病,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此各位鼻咽癌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重视起来。目前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放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既能单独使用,也能联合手术、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控制病情,缩小肿块有积极的作用,不过放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并发各种不良反应,那鼻咽癌病人放疗后会有啥反应呢?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可以在段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放疗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放射性皮炎,患者皮肤受损,会出现色素的沉着、瘙痒、溃破等,在放疗过程中应做好皮肤的护理,穿纯棉宽松的衣服,避免照射区域内皮肤暴晒,不要抓挠,不要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患者放疗后还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患者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应给予患者升白细胞、升红细胞、血小板的药物,当白细胞下降严重时,应暂停放疗,待白细胞恢复后才能继续放疗。另外放疗还会导致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情况,应给予患者清单、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选择一些酸味、清爽可口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鼻咽癌放疗产生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另外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虽然有的患者短期内病情得到控制,但后期容易反复,还是应重视全身性的治疗。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有助于相互协同,优势互补。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服用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为治疗做充足的准备;在放疗期间用药,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另外中医本身具有抗癌功效,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放疗后坚持用药,还有助于巩固放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张改花,女,鼻咽癌,河南南阳人 2011年6月14日,张改花于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左鼻鳞状上皮乳头状Ca。随即在医院进行鼻内镜下左颌筛开放+左鼻腔肿物切除手术,术后为求巩固治疗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5次。放疗第3天时,病人就出现了恶心、乏力、右鼻塞、左耳鸣、两侧听力下降,头痛、流鼻血、睡眠差、易感冒等不良症状。 后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于2011年9月14日前去寻求中医的治疗,服药一个疗程后,放疗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得到缓解,随

鼻咽癌放疗期间的饮食

饮食注意 鼻咽癌放疗期间的饮食习惯: 1、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应多饮水,喝淡饮料、果汁、牛奶等。主食应以半流食或软烂食物为好,副食方面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要多吃胡萝卜、荸荠、白萝卜、蕃茄、莲藕和白梨、柑桔、柠檬、山楂等果品。饮食口味要清淡甘润,又不宜过饮生冷,以免生寒伤胃,口含话梅、罗汉果、橄榄、青果等,可刺激唾液分泌,减轻干燥症状。 2、鼻咽癌放疗期间饮食应配餐辅食应少用生湿化痰、粘腻重浊、肥甘醇酿,可选用有化痰散结功效的食品,如海带、紫菜、龙须菜、海蛰等。出现头晕目眩,耳聋口苦、急躁易怒等肝火上炎症状时,宜选清肝泻热、滋阴潜阳之品以减轻症状,如菊花代茶,炒决明子代咖啡,食用苦丁茶、黄花菜、苦瓜、枸杞苗、李子、鲍鱼、芥菜等。 3、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多属气血不足,毒火上炎,食欲极差,所以鼻咽癌放疗期间饮食应刺激食欲,增加摄入是保证治疗的根本措施。故宜选易消化、营养充足,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如粥、羹、汤、汁等。调配饮食又应以滋润适口、芳香化浊为好,如冰糖苡米粥、香菜清炖大鲤鱼、鲜石榴、鲜乌梅、广柑、香橼、菠萝、青梅、菱角、荸荠、白梨等。平时口含藏青果和鲜山植,有消炎杀菌、清咽生津的作用。 4、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应忌食辛、热之品,如不食辣椒、胡椒、茴香、韭菜、榨菜、羊肉、狗脊、鹿肉、雀肉、虾蟹等性温热之物,慎用芥末,少用热性补药,烟酒亦当戒之,以免生热助火。 5、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最好是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是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提高食欲,辅助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 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肠胃吸收。如黄豆、绿豆、扁豆等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化合物,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出现咯痰咯血时千万不要食燥热性食物,如韭菜、葱蒜、桂皮及油煎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后要定期复查,如有不适要随时到医院耳鼻喉科专科就诊。 生活调养 1、鼻咽癌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用疾病的信心,同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2、患者放疗后应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一般要求3~6个月复查一次,并要求患者坚持服益气补虚,扶正抗癌的中药,这样有利疗效的巩固,减少复发。 中医药膳 (一)药膳原则 以通窍解毒,除痰散结。出血时可加用止血食品等。 (二)常用药物和食物 茅根汁、芦根、甜杏仁、大生地、黄精、石斛、红枣、生板栗、鲜蜗牛肉、绿豆水、荸荠、白萝卜、白梨、柑桔、山楂、鲤鱼等。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1-23T14:08:24.34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双[导读]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目前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应用人性化护理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抽取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鼻咽癌放疗患者80例,随机分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患者放疗结束时填写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QLQ-C30,version3)。结果:通过QLQ-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调查中,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鼻咽癌放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鼻咽癌;放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目前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2 ]但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放射性皮肤炎、口腔黏膜炎、张口苦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3],在临床中通过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鼻咽癌的患者中,接受放疗的患者抽取80名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临床确诊为鼻咽癌,且病情稳定、智力及回答问题正常、资源参加本研究者,排除发生放射性脑病和有精神病史,或者拒绝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除外。包括男性58名,女性22名,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56.7±11岁。将研究对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营养支持护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给药护理等,具体每日护士定时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对出现临床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每日患者服用药物均由责任护士进行核对。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及环境护理三个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讲授内容主要包括鼻咽癌有关知识、放疗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对患者讲述鼻咽癌治疗成功的事例,使患者更了解鼻咽癌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患者放疗中的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通过沟通了解,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的心态处理,耐心倾听及开导,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同时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平和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使患者体会到被关心的感觉,从而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在患者入院时介绍病区的环境,使患者快速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住院期间保持病房内环境的舒适程度,包括卫生清洁、温度及湿度,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每日进行护理或治疗操作前应进行语言沟通,对待患者的问题耐心、认真回答。[4] 2.2疗效评定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用于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QLQ-C30),QLQ-C30量表用于鼻咽癌患者的计量心理学特性考核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较好的IRT计量心理学特征,且操作性强,可用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5 ]QLQ-C30包括30个条目,可分为15个领域,有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和社会功能SF),1个总体健康状况(总体健康QL),3个症状领域(疲乏FA、恶心呕吐NV和疼痛PA)和6个单一条目(每个作为一个领域),分别用IE-30 表示。将各个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条目数得到该领域的粗分,再将粗分转化为在0~100的标准化得分。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6-7]。随机抽取的80位患者在出院时由专门的护士指导病人完成表格填写。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将两组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表1

鼻咽癌AJCC第7版分期

鼻咽癌AJCC第7版分期 发表者:杨勇3528人已访问 AJCC 7th edition (2009): Tumor ? T1 - confined to nasopharynx, or tumor extends to oropharynx and/or nasal cavity without parapharyngeal extension ? T2 - tumor with parapharyngeal extension (posterolateral infiltration of tumor, i.e. beyond the pharyngobasilar fascia) ? T3 - involves bony structures and/or paranasal sinuses ? T4 - intracranial extension and/or involvement of cranial nerves, infratemporal fossa, hypopharynx, orbit, or masticator space Nodes ? N1 - unilateral nodes, 6 cm or less, above the supraclavicular fossa, and/or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7 cm or less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 N2 - bilateral nodes, 6 cm or less, above the supraclav fossa ? N3a - lymph node greater than 6 cm ? N3b - extension to the supraclav fossa (defined as the triangular region described by Ho, bounded by the superior margin of the sternal head of the clavicle, the superior margin of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 and the point where the neck meets the shoulder. This includes some of level IV as well as V.) Overall stage ? I - T1 N0 ? II - T1-T2 N1, T2 N0 (i.e. T2 or N1) ? III - T3 N0-2, or T1-3 N2 (i.e. T3 or N2) ? IVA - T4 N0-2 ? IVB - N3 ? IVC - M1 Changes from 6th edition ? T2a lesions moved to T1. T2b moved to T2. ? Stage IIB was moved to II and Stage IIA merged with Stage I ? New designation for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all are N1 nodes) Notes ? Shift of more advanced N-stages into lower stage groupings — N1 is stage II instead of III, N2 is III instead of IV ? Retropharyngeal nodes staging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ince CT is often unable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parapharyngeal involvement of primary tumor. However, MRI appears more sensitive, and patients wh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